当前位置:首页>
丙型肝炎(HCV)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它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因,也是我国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然而,公众对丙肝的知晓率仅为38%,远低于甲肝和乙肝。这种认知的不足,导致了几个误区的产生。
首先,很多人认为丙肝患者较少。实际上,丙肝检查并不在常规体检范围内,很容易被漏诊。即使转氨酶不高,也不能说明丙肝患者少。我国的丙肝病毒感染人群约有4千万。
其次,有人错误地认为丙肝没有乙肝危害大。实际上,丙肝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且更容易慢性化。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也都在乙肝之上。
再次,许多人错误地认为丙肝只能通过输血传染。事实上,除了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丙肝的传播途径还包括破损皮肤、黏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需要注意的是,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丙肝的早期症状轻微,病程较慢。很多患者在感染丙肝病毒(HCV)后没有任何症状,慢性丙肝病人甚至可以在20年间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只有少数患者可能会感觉身体无力、恶心和右季肋部不适等,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总之,大部分丙肝患者的症状非常轻微,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感染丙肝病毒后,自身往往感觉不到,一旦有所症状出现,很可能已经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如果发现感染丙肝,如何治疗呢?丙肝抗病毒治疗是目前的惟一途径。只有通过抗病毒治疗,才能阻断丙肝不断发展的进程。早期发现有70%以上的患者可获得病毒的有效清除。需要注意的是,最新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只要血清HCV RNA阳性的丙肝,即使肝功能正常的患者也需要抗病毒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它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肝癌病人的年龄大多为4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东南沿海的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原发性肝癌按病理组织可以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两者的混合型。肝细胞癌约占91.5%,因此现在常说的肝癌大多指的是肝细胞癌。
继发性肝癌又称转移性肝癌,是由全身其他部位原发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并在肝脏形成单个或多个的癌灶。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的区别是,前者是来源于肝脏的病变,后者来源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的。
肝功能检查反映的是肝脏的合成、代谢、解毒、消化功能是否正常。可以帮助大部分普通人评估自己的肝脏健康状况。常规肝功能检查检测的是外周血中的转氨酶、蛋白、胆红素等,只能间接反应肝脏功能状态,并不能反应肝脏形态变化。无法完全判断肝硬化情况、癌症情况等。肝功能正常,仅代表抽血时肝脏细胞没有发生炎症,没有出现坏死。而在肝癌早期或中期,癌细胞周围的肝组织会受到压迫或侵犯,因此转氨酶可能会出现轻度的升高,也可能是正常的。
甲胎蛋白是胎儿时期肝脏内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成人后血清中水平很低,而发生恶变的肝细胞则又可恢复其合成的能力。如果血清甲胎蛋白大于或等于400ug/L,持续性升高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就要考虑是肝癌的可能。如果低度升高,就要动态观察随访,并且要结合肝功能变化和影像学检查加以综合诊断。
肝囊肿和肿瘤两者从本质上来说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肝囊肿一般也不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肝囊肿是肝良性疾病,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肝囊肿,临床多见的是先天性肝囊肿,其囊壁是由上皮细胞排列组合成的,里面含有囊液。较小的囊肿一般不会有任何症状,但如果囊肿增大,会产生对邻近组织的压迫,从而产生饱腹感,食欲差,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严重的肝囊肿仅仅表现为囊肿巨大而压迫其周围正常的组织或器官,并不会发生癌变。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常见于中年女性患者。瘤体较小时无任何临床症状,增大后注意表现为肝大或压迫胃、十二指肠等邻近器官引起的上腹部不适、腹胀、嗳气、腹痛等症状。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适应于血管瘤较大,短期生长迅速及一些特殊部位的血管瘤。目前尚无研究证据证明,肝血管瘤会癌变。肝脏血管瘤和肝癌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肝脏良性肿瘤,后者是肝脏的恶性肿瘤。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目前在我国引起肝硬化的病因以病毒性肝炎为主,并且我国肝癌患者中约90%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背景。乙肝病毒感染→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癌发生的最主要机制,部分患者在慢性肝炎阶段就可以发展为肝癌。肝硬化结节是指由纤维组织包绕的再生结节引起的肝脏结构的广泛破坏,是肝硬化的一种。肝硬化和肝癌是不一样的,前者是肝脏弥漫性损伤造成结构的紊乱没有癌细胞的存在,后者在显微镜下是可以看到癌细胞的。但是肝癌和肝硬化它是有相关性的,患者一旦进展到肝硬化的阶段,尤其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两个病毒的存在会导致细胞的基因突变,而导致肝癌的发生。
肝区即是人体肝脏所在部位,确切位置位于右上腹部的肋骨下。所以肝区疼痛的部位通常是靠近右边腹部的疼痛。但肝区疼痛不一定是肝癌,胆囊炎、肝胆管结石、胰腺炎等肝区周围器官病变,也会导致肝区疼痛的发生。而肋骨骨折、急性心肌梗死等疼痛可放射至肝区,引起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如果病变侵犯膈肌,疼痛可牵涉右肩或右背部。如果肿瘤生长缓慢,则可完全无痛或仅有轻微钝痛。当肝表面的癌结节破裂,可突然引起剧烈腹痛,从肝区开始迅速延至全腹,出现急腹症的表现。
患有肝癌会出现哪些症状?主要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 全身及消化道症状包括: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等。部分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晚期可出现贫血、黄疸、腹水及恶病质。若发生肺、骨、脑等脏器转移,可产生相应症状。
在日常体检中,甲胎蛋白升高往往被视为肝癌的早期信号。然而,近期一位年轻患者的经历提醒我们,即使甲胎蛋白经治疗恢复正常,肝癌的风险仍然存在。
这位患者,名叫小刘,30多岁,身体一直很健康,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然而,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体检中,他的甲胎蛋白水平被发现异常升高。尽管B超检查未显示肝内有占位性病变,但医生仍然建议他进行更详细的检查。
在就诊时,医生发现小刘的乙肝两对半结果为小三阳,乙肝病毒水平显著增高,甲胎蛋白也升高。经过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两周后,小刘的甲胎蛋白水平恢复正常。但是,医生仍然坚持进行肝脏增强磁共振检查,以排除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结果显示,小刘的肝右叶有一个6厘米大小的占位性病变,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由于位置偏后,体检B超之前未能发现这个问题。最终,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成功切除了肿瘤,小刘顺利出院。
这例病人是肝炎活动引起的甲胎蛋白升高,并且合并了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即使甲胎蛋白经治疗恢复正常,仍需警惕肝癌的可能存在。
肝癌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肝脏移植作为其中一种选择,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那么,肝脏移植在治疗肝癌方面的效果究竟如何呢?
首先,肝脏移植可以提供一个全新的、无癌细胞的肝脏给患者,从而彻底清除肝癌。这一点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尤其重要,因为传统的切除手术可能无法完全去除所有癌细胞。
其次,肝脏移植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肝癌患者常常伴随着肝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肝脏移植可以恢复正常的肝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然而,肝脏移植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例如,手术本身就有一定的风险,且供体肝脏的获取也面临困难。此外,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排斥反应,这可能会带来其他健康问题。
总的来说,肝脏移植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对于某些患者来说,肝脏移植可能是最佳的治疗选项;而对于其他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的讨论。然而,许多人对这两个术语的真正含义并不清楚。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个概念,并解释它们在乙肝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大三阳”和“小三阳”是乙肝“二对半”检测结果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乙肝“二对半”检测是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是五个关键指标。如果1、3、5项呈阳性,则称为“大三阳”,也被称为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如果1、4、5项呈阳性,则称为“小三阳”,也被称为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不能直接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
其次,一个常见的误解是认为“大三阳”代表疾病更加严重,而“小三阳”就不需要治疗。实际上,“大三阳”通常意味着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能力较强,传染性较高,反复肝脏炎症发作者容易发生肝硬化,甚至肝癌。相反,“小三阳”通常表示病毒在体内复制能力较弱,传染性相对不强。然而,许多“小三阳”患者可能因此掉以轻心,不重视复查和检查,导致肝实质长期受损程度可能比“大三阳”还重,肝硬化的发生率甚至高于“大三阳”患者。因此,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只要HBV DNA阳性,都建议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HBV DNA和肝功能,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治疗。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乙肝抗病毒治疗是防治肝癌的最好方法。通过抑制HBV感染和复制,减轻肝组织的损伤,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对于35-40岁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应至少每半年做1次甲胎蛋白和B超检查;对已发生肝硬化者,应当适当增加检查次数,观察肝脏是否有癌变的情况。特别是高危患者(>40岁,男性,嗜酒,肝功能不全和已有AFP增高),应每3-6个月检测AFP和腹部B超(必要时做CT或MRI),以早期发现肝癌。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最近,我们遇到了一个58岁的云浮罗定患者,他在去年11月被诊断为肝癌晚期,伴随着肝硬化、腹水和全身多处骨转移。即使是著名的广州中山X院的教授也认为他的情况非常严重,预计只能活三个月。
然而,这位患者并没有放弃。他找到了我们的病房,并接受了我们的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虽然治疗过程非常艰难,肿瘤指标AFP一开始还在缓慢上升,但两个月后开始稳步下降。现在,五个多月过去了,肿瘤正在逐步缩小,腹水已经消失,患者的精神状态良好。
这位患者的成功治疗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即使在最绝望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逆转病情。我们将继续努力,帮助更多的患者重获健康。
肝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治疗效果会大大提高。最近,我遇到了两个病例,都是长期患有肝炎的患者,在大医院接受治疗时,肝癌却被忽视了,直到病情恶化才被发现。这让人感到遗憾和无奈。
然而,也有成功的案例。有一位湖北天门的患者,因为轻微外伤在医院进行彩超检查,及时发现了肝肿瘤。经过手术切除,肿瘤大小约2cm,目前已经无瘤生存近四年。他的例子告诉我们,肝癌是可以早期发现的。
对于乙肝或丙肝患者,特别是有肝病家族史者,至少半年做一次彩超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最好三个月一次。因为肝癌的进展可能非常迅速,有些患者半年前体检还没有病,半年后却已经病入膏肓了。
让我们从这两个病例中吸取教训,重视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那个幸运的患者一样,及时发现并治疗肝癌,享受健康的生活。
肝癌在中国的发病率非常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近一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新增肝癌病例近40万,占全球新增肝癌病例的50%。大多数肝癌在被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治疗效果极差,肝癌的死亡率排名第二,仅次于肺癌。因此,肝癌的预防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如何有效预防肝癌呢?以下是四个重要的建议:
肝癌消融治疗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治疗小肝癌的方法。它具有对肝功能影响小、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尤其在一些早期肝癌患者中可以获得与手术切除相类似的疗效。这种治疗方式是借助医学影像技术的引导,对肿瘤病灶进行靶向定位,然后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直接杀灭肿瘤组织。
肝癌消融治疗主要包括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冷冻消融(CRA)、高强度超声聚焦消融(HIFU)、激光消融(LA)和不可逆电穿孔(IRE)等多种方法。其中,超声、CT和MRI是常用的引导方式。超声引导具有方便、实时、高效的特点,而CT和MRI可以用于观察和引导常规超声无法探及的病灶,甚至可以应用于肺、肾上腺、骨等肝癌转移灶的消融治疗。
消融治疗的路径有经皮、腹腔镜、开腹或经内镜四种方式。小肝癌通常可以经皮穿刺消融,具有经济、方便、微创等优点。对于位于肝包膜下的肝癌(特别是突出肝包膜外的肝癌)或影像学引导困难的肝癌,可以考虑采用经腹腔镜消融、开腹消融或水隔离技术的方法。
肝癌消融治疗主要适用于CNLC Ⅰa期及部分Ⅰb期肝癌(即单个肿瘤、直径≤5 cm;或2~3个肿瘤、最大直径≤3 c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Pugh A/B级者,可以获得根治性的治疗效果。对于直径3~7 cm的单发肿瘤或多发肿瘤,可以采用消融联合手术切除或TACE治疗,其效果优于单纯的消融治疗。
在进行肝癌消融治疗时,操作医师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和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掌握各种消融技术手段的优缺点与治疗选择适应证。治疗前应该全面充分地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肝功能状态、凝血功能及肿瘤的大小、位置、数目以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制定合理的穿刺路径、消融计划及术后照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有效的消融安全范围。
肝癌消融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动态增强CT、动态增强MRI扫描、超声造影和血清学肿瘤标志物,以评价消融效果。完全消融后应定期随访复查,通常情况下每隔2~3个月复查血清学肿瘤标志物、超声显像、增强CT或动态增强MRI扫描,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局部复发病灶和肝内新发病灶,利用消融治疗微创安全和简便易于反复施行的优点,有效地控制肿瘤进展。
肝细胞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中、晚期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肿瘤大小和数量是分期的重要因素,肝硬化的程度也与肝癌的分期和治疗策略密切相关。早期肝癌可以选择肝切除、肝移植或者射频消融治疗,目标是治愈肿瘤。中期主要依靠介入治疗,目标是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症状。晚期肝癌通常会出现门静脉癌栓、肝功能衰竭,病情不可逆转,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营养支持。
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看,预防和治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肝癌的常见致病因素包括乙肝、丙肝感染、黄曲霉素、酒精以及脂肪肝。针对这些因素进行一级预防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对于已经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但尚未发生肝癌的人群,通过密切随访、定期复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及时发现早期肝癌。对于已经明确诊断肝癌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延缓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乙肝和丙肝是与肝癌密切相关的病毒性肝炎。中国是乙肝大国,2006年卫生部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9100万,占人口总数的7.18%。全民计划免疫已经实现,所有新生儿都会强制接受乙肝疫苗接种,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也在95%以上。丙肝在日本和欧美国家更为多见,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的速度通常比乙肝更快。近年来新出现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可以在3-6个月的疗程内治愈绝大多数的丙肝患者。
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的定期随访非常重要。高危人群应当定期复查肝脏B超、肝功,乙肝患者需要同时查乙肝五项、乙肝病毒载量,丙肝病人需要查丙肝RNA。对于B超发现的可疑结节,如果无法明确诊断,可以做肝脏增强核磁检查,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在临床的普及大大增加了核磁诊断的准确率,对于1cm左右的小肝癌,多数时候可以做出准确诊断。黄曲霉素也是一种重要的致癌物,主要来源于变质、腐败的食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接触霉变食物,多吃绿色蔬菜。
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射频消融、介入栓塞化疗、肝脏移植、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肝切除手术是绝大多数肝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5年存活率超过60%。射频消融主要适用于直径小于3cm、肝脏深部、以及肝硬化比较重,不能耐受肝切除手术的患者。介入治疗主要适用于体积巨大、无法手术切除,或肿瘤多发,不适合手术切除的病例。肝脏移植对于小肝癌来说是远期生存率最高的治疗手段。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已经被证明有效的全身治疗药物可以延长肿瘤中位生存时间和肿瘤进展时间。PD-1治疗是针对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的免疫治疗,已经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包括肝细胞癌。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我的心情却像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沉。刚刚从医院回来,手里攥着一份CT报告,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性。肝癌中期,三个字像一把利剑,刺穿了我的心脏。
我拨通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电话,接通后,赵医生温和的声音传来:“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描述自己的症状和担忧。赵医生耐心地听完后,建议我再做一个肝脏的增强CT,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病情。
在等待增强CT结果的日子里,我经常失眠,脑海中反复浮现出各种不好的预测。每当我想起可能面临的治疗和手术,心脏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无法呼吸。我的家人也都很担心,尤其是我的父亲,他总是试图安慰我,但我能看出他眼中的忧虑。
终于,增强CT的结果出来了。赵医生告诉我,虽然病灶较多,但如果主要病灶只在肝右叶,仍有可能进行手术治疗。听到这个消息,我既感到一丝希望,又担心手术的风险和恢复期的痛苦。赵医生解释说,手术后能否延长生命周期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手术的成功率、个人的身体状况等等。他建议我在做出决定之前,多了解一些相关信息,权衡利弊。
我开始四处寻找关于肝癌手术的信息,阅读各种案例和研究报告。同时,我也在网上查找其他患者的经历和建议。这些信息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病情,也让我对手术的效果和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终,我决定接受手术治疗。虽然我知道这将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但我也明白,放弃治疗可能意味着更短的生命。手术后,我在医院里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恢复期。每天都有医生和护士来看我,给我打针、换药、做康复训练。他们的关心和照顾让我感到温暖和安慰。
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了。虽然我仍然需要定期复查和治疗,但我已经能够重新开始工作和生活。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时光,我深深地感激赵医生和所有帮助过我的医护人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让我在最黑暗的时刻找到了光明和希望。
如果你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我想告诉你,永远不要放弃。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也要相信自己,相信医生,相信生命的力量。同时,记得及时就医,多了解相关信息,做出明智的选择。最后,珍惜每一天,好好爱自己和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