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57岁的刘女士在接受肺叶切除手术后,向我们咨询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出院回家后是否需要购买制氧机?手术病理结果显示她患有肺癌,并且切除了五分之一的肺部。虽然切除的肺叶具体位置未知,但从总体上看,切除的部分约占肺部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间。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特别是像刘女士这样年轻的肺癌患者,出院后基本上不需要制氧机。然而,如果恢复情况不佳,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症状,也可以考虑在家中使用制氧机吸氧。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肺癌晚期是指肿瘤已经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例如骨骼、肝脏或大脑。然而,局部晚期肺癌与此不同。它指的是肿瘤仍然局限在胸腔内,但已经开始向周围的淋巴结或器官扩散。这种情况通常被归类为肺癌的第三阶段(III期)。
对于局部晚期肺癌,治疗的选择包括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手术可能不是首选,因为肿瘤已经扩散到其他部位。然而,通过综合治疗,许多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和良好的预后。
在III期肺癌中,肿瘤可能已经侵犯到胸壁、膈肌或其他附近的器官。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治愈的机会。与IV期肺癌相比,III期肺癌的患者通常有更好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重要的是,肺癌的治疗需要个体化的方法。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及早就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并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命。
对于1、2代EGFR靶向药耐药并出现脑膜转移(LM)的肺癌患者,新版NCCN指南推荐使用奥希替尼或“脉冲式”厄洛替尼治疗。奥希替尼在BLOOM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治疗LM的剂量为160mg。指南强调了奥希替尼在治疗脑膜转移中的重要性,并建议通过增加剂量来提高颅内杀伤肿瘤的能力。同时,指南也指出LM的治疗难度较大。
肺癌在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这使得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患有肺癌时已经处于晚期。然而,肺癌晚期可能会引起一些头部症状,包括单侧眼皮下垂、头颈部浮肿、头痛和视物模糊。这些症状并非肺癌特有,但如果出现其中任何一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单侧眼皮下垂可能是肺尖部肺癌的典型症状,被称为Horner综合征。头颈部浮肿、静脉曲张和呼吸不畅可能是上腔静脉受压的表现,称为上腔静脉综合征。头痛和视物模糊则可能是脑部转移肿瘤压迫脑组织或视神经的结果。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肺癌晚期,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
因此,患肺癌前,指望身体发出什么预警信号是不现实的。最重要的还是定期进行针对性的防癌筛查,特别是对于肺癌高危人群,每年体检一次,做胸部低剂量螺旋CT。健康人群仅需做胸部CT平扫即可,无需进行其他复杂的检查。
肺癌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手术或化疗,它需要一个全面的管理计划。最近,一位59岁的男性患者来到我们这里就诊,他在两个月前开始出现头晕症状,虽然胸部没有不适,但在常规检查中发现了肺部阴影。进一步的PET-CT和肺肿瘤标志物检测显示,左肺门有一个占位,左侧纵隔淋巴结也已经增大,初步诊断为小细胞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
对于这样的晚期肺癌患者,手术意义不大,主要依靠内科治疗。我们强调肺癌的全程管理,包括早期发现、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定期随访。每个患者都需要一个专门的主管医生来制定和执行治疗计划。家属可以直接到肿瘤内科就诊,预约床位并接受正规治疗。
肺癌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我们鼓励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到治疗中来,了解肺癌的知识,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共同抗击这个疾病。
肺癌手术后是否需要进行化疗,取决于多种因素。以下是一些情况,需要进行化疗:
然而,如果肺部肿瘤直径小于3cm,没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手术后胸部CT扫描没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肿瘤标记物在正常水平,通常不需要进行化疗。
冯奉仪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第二任肿瘤内科主任,拥有40多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尤其在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和头颈部及泌尿系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方面颇有建树。冯教授不仅是中国肿瘤内科治疗领域的首席专家,还是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新药评审专家,并担任国家和卫生部抗癌药临床药理基地负责人之一,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癌症杂志编委、中华新医学杂志编委、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杂志顾问、全国肿瘤期刊评阅员等多个重要职务。
冯教授将于2014年6月27日(周五)上午在我科门诊出诊,号源有限,提前预约挂号。下午2:30,冯教授将与其他专家一起参加“生物靶向治疗专家研讨会”,探讨最新的肿瘤治疗进展。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术后随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定期随访还能让患者了解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及时接受新技术和新药物的治疗。
肺癌患者术后随访的频率和内容如下:在治疗后的前2年内,每3-6个月需要进行一次随访;2-5年内,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5年后,每年进行一次随访。随访的内容包括肺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2年内每3-6个月,2年后每半年一次)、胸部CT(2年内每3-6个月,2年后每半年一次)、头颅CT或MRI(一般每半年一次)、骨扫描(一般每半年一次)以及腹部B超或CT(2年内每3-6个月,2年后每半年一次)。
特别提示:在进行随访时,最好选择同一位医生,并在同一家医院进行检查,以便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
在化疗的过程中,患者常常会问是否需要忌口。实际上,化疗期间的饮食对完成疗程和身体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关于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的合理饮食建议。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化疗药物使用和呕吐时,患者需要忌口。不同情况下,忌口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有些患者可能不能吃任何固体食物,而有些患者则只能吃流质或清淡的食物。
其次,为了增加营养和蛋白质的摄入,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苦瓜、绿豆芽、木耳、香菇、茶和猴头蘑等菌类食品,以及猕猴桃、苹果、蜜桃和葡萄等水果。同时,多喝绿茶、乌龙茶和蜂蜜水也非常重要。
此外,肺癌化疗可能会导致骨髓再生不良和白细胞下降等现象,因此需要通过食物来补充蛋白质。牛奶、胡萝卜、动物肝脏、红枣、大豆、鱼、瘦肉、核桃、猪蹄、赤小豆、花生、海参和黑木耳等食物都富含蛋白质,并且可以有效预防血象下降。
最后,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还应该多吃高营养、开胃的食品,如莲子羹、鲫鱼汤、牛奶、雪耳羹和豆浆等高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及山楂、白萝卜、香菇、扁豆和山药等开胃食品。同时,进食时需要细嚼慢咽,避免过热、过酸及刺激性饮食,并且要少食多餐。饭后1小时不要平卧,可以散步,化疗前1小时不要进食水,进食时如恶心呕吐可口服鲜姜汁3~5毫升。
总之,化疗期间的饮食调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只要合理安排饮食,肺癌患者就能更好地完成化疗并恢复健康。
肺部结节的出现常常让人担忧,尤其是在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肺癌发病率上升的背景下。传统的CT扫描可以发现肺部小结节,但难以确定其良恶性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出现为此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这项技术通过高分辨CT扫描生成的肺部导航“地图”,精准定位病灶,避免了传统支气管镜仅能到达段支气管的局限性。医生可以在患者体内放置电磁定位板,通过导航系统引导探头到达病变位置,进行活检和病理诊断。整个过程无需开刀,仅需30-40分钟,且对患者的影响极小。
相比于PET/CT等影像学检查,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且无辐射风险。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肺部小结节的性质,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和放射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随着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肺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应用为早期肺癌筛查提供了新的手段。未来,多学科合作的早期肺癌筛查平台将进一步推动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工作的开展。
新冠病毒的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威胁。其中,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性更强,R值已升至3至5之间。虽然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肺部感染多为轻症,但其传播风险仍然很高,可能会导致疫苗免疫作用降低和突破性感染比例增加,对癌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更大威胁。
由于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受到疾病和抗癌药物的影响,他们在新冠疫苗临床研究中被排除在外,相关临床数据较少。然而,考虑到癌症患者是疫情中的弱者,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反应较普通人更少。因此,癌症患者是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后仍存在严重感染隐患。
面对新出现的新冠病毒株,肺癌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首先,戴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即使已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接种加强针的情况下,也同样需要在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佩戴口罩。其次,尽量减少或避免到工作场合,如果必须去,需要加强个人有效预防感染措施,包括在公共场所保持至少1米距离、佩戴口罩、开窗通风、保持手清洁、对着肘部或纸巾咳嗽或打喷嚏,并避免去通风不良或拥挤的地方。最后,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及时监测体温,主动就诊,减少非必要出入境,尽量减少前往高风险地区,并加强旅行途中的个人防护,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