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案例描述了一位54岁的女性患者,患有II型恶性胸膜鳞癌并伴有双肺多发转移和胸腔积液。患者一般情况较差,面色晦暗,目光少神,语声低微,活动受限,全身乏力,胸痛明显,胸闷,纳差,小便正常,大便略干。脉关尺弦略滑,舌暗红苔白。
治疗采用了中药方肺癌方去焦山楂,加焦神曲30g,鸡内金10g,桑皮15g,葶苈子30g,红枣10g,瓜蒌皮15g,并配合外用方和皮下注射胸腺五肽、无烟艾条灸中脘、气海、关元等方法进行治疗。经过一系列调整和改进,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胸腔大量积液消失,肺部结节减少,体质有所改善,但仍需继续中药治疗以控制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近日,一位老年男性患者成功接受了精准冷冻消融治疗,消除了其右侧胸膜上的小结节。该患者曾经进行过肺癌手术,但两年后在复查中发现了新的转移瘤。由于患者的间质性肺病和肺气肿较重,医生们决定采用局麻下冷冻消融治疗,而非传统的热消融方法,以减少可能的并发症和疼痛感。
在影像引导下,医生们将冷冻消融针精准地置入病灶,并通过多次冷冻-复温循环对肿瘤细胞造成即刻性损伤。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还能激发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清除残留的肿瘤细胞,协同增效全身的抗肿瘤治疗。
手术过程中,患者几乎没有感受到任何疼痛不适,术后也没有发生气胸及出血等并发症。仅三天后,患者便顺利出院回家。
精准冷冻消融技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不适合手术或不耐受手术的患者,以及追求快速恢复的患者。它可以用于全身多个部位肿瘤的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绿色治疗”。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高死亡率的疾病。目前,化疗、放疗和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疗效仍然不理想。外科治疗主要包括胸膜切除剥脱术(P/D)和胸膜外全肺切除术(EPP),然而,关于这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来自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Meta分析,比较了P/D和EPP在治疗MPM方面的效果。该研究分析了19篇文献中1166例经P/D治疗的患者和1237例经EPP治疗的患者的术后30天死亡率,结果显示P/D组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显著低于EPP组(1.7% vs 4.5%)。此外,10篇文献中622例EPP治疗患者和544例P/D治疗患者的生存状况也被比较,虽然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23.8% vs 25%),但需要注意的是,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异质性。最后,EPP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P/D治疗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和全身感染以及心律失常等。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P/D治疗可以显著降低MPM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因此,对于技术上可行的MPM患者,应优先考虑P/D治疗。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肺癌患者。那个平凡的日子,我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起初,我只是感到胸口有些不适,咳嗽也比平常厉害。但我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工作压力大,身体不适是常有的事。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咳出血来,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立即去了一家大型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告诉我,需要做一系列的检查来确定病因。我做了肺部CT、抽血肿瘤学标志物等多项检查。最终,医生给我带来了不幸的消息:我的肺水报告显示恶性肿瘤,可能是胸膜癌或者肺癌。听到这个结果,我整个人都崩溃了。我的世界瞬间变得一片黑暗。
但我很快就振作起来,决定积极面对这个挑战。医生建议我做更多的检查,包括肺部和腹部的CT扫描,以便更好地评估肿瘤的状况和全身情况。虽然我知道这将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但我下定决心要战胜这个病魔。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的重要性。通过线上问诊,我可以随时随地与医生交流,获取最新的治疗方案和健康建议。这种便捷性和实时性,对于像我这样的患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我的心情却像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沉。手术后的病理报告终于出来了,我紧张地打开手机,开始了与医生的图文问诊。
“您好。”医生在屏幕上打出一行字,开始了我们的对话。我深吸一口气,回复道:“这是术后病理报告。”
医生问我是否做了基因检测,我摇了摇头。然后,他开始解读病理报告:“这是清扫淋巴结的病理结果,没有转移。”我松了一口气,但紧接着他又说:“但胸膜有侵犯。”
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胸膜侵犯是不是意味着癌症已经转移了?我急切地问医生。医生安慰我说:“应该不是转移,是原发灶侵犯造成的。”
我不太理解什么是原发灶,医生解释道:“就是肺癌侵犯了胸膜。”
我开始担心起来,问医生我是否需要化疗,应该怎么治疗。医生建议我应该要化疗,并且还要做基因检测,看看能不能做分子靶向治疗。
我问医生哪种治疗好一些,医生说需要看手术后报告才能确定。我的心情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既希望能有更好的治疗方案,又担心病情会恶化。
我问医生我现在属于哪个阶段了,医生说需要看手术后报告才能确定。我开始感到无助和焦虑,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治愈的可能,转移的可能性有多大。
医生说这些都不好确定,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我感到一阵失落,但也知道我不能放弃,必须积极面对治疗。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患病的痛苦和无助。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到焦虑和恐惧,但我也明白了只有积极面对,才能有更好的结果。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不要害怕,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占所有肿瘤的0.02%到0.04%,其临床表现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困难,并且具有高的死亡率。该肿瘤源自胸膜表面的间皮细胞,其中80%发生在脏层胸膜,20%发生在壁层胸膜。它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出现,但4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尤其是在接触石棉粉尘的人群中。恶性胸膜间皮瘤可以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类型。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呼吸困难、减轻肿瘤负荷,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实现根治。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胸膜外全肺切除术和胸膜切/剥除术。其中,胸膜外全肺切除术可以完整切除肿瘤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具有潜在的根治效果。然而,这种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很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支气管胸膜瘘、食管胸膜瘘、脓胸、声带麻痹、乳糜胸和呼吸功能不全等。
一项意大利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评估了接受胸膜外肺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结果和长期生存情况,以确定预后因素并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患者。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情况下,胸膜外全肺切除术的成功取决于一系列患者特点。女性、肿瘤为上皮来源以及接受诱导化疗的患者从这种手术中获益最大。
在进行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时,胸大肌肌皮瓣(PMMF)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肌肉填充死腔,还能确保有大面积的皮肤覆盖创面,并且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PMMF被认为是胸壁缺损后软组织覆盖修复材料的首选。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游离组织瓣逐渐替代了PMMF。然而,对于那些不愿意或不适合进行游离瓣移植的患者,以及没有显微外科技术的医疗单位,PMMF仍然是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可靠修复方法之一。
胸大肌肌皮瓣属于Mathes和Nahai分型的V型,具有一个主导血管蒂和二级血管蒂。其起点位于胸骨体的外表面、肋骨及肋软骨(第2~6肋骨),止点在肱骨结节间沟,锁骨位于中线的腹外斜肌腱膜。胸肩峰血管是其主导血管蒂,胸廓内动脉和肋间动脉的穿支血管为二蒂。胸大肌肌皮瓣由胸内侧神经和胸外侧神经支配,适用于上胸骨、腹壁缺损、上胸背部缺损、腋窝的缺损、颈部等多种使用部位。
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制备胸大肌皮瓣的方法包括: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设计皮岛,采用胸大肌内侧入路法,保留大部分肌纤维,制作真正的岛状瓣并延长血管蒂。通过这些方法制备的胸大肌皮瓣可以提高血供的可靠性,并使得肌皮瓣的应用更加灵活和有效。
培美曲塞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和恶性胸膜间皮瘤等肿瘤治疗的多靶点叶酸拮抗剂。2010年版《药典》建议,患者在接受培美曲塞治疗时,应同时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12,以减少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毒性。具体用法是,在开始用药前一天口服至少400μg的叶酸,并在整个治疗期间持续服用,直到治疗结束后20天;维生素B12在第一次用药前肌内注射1000μg,以后每9周给予1000μg。叶酸片在临床上常用的规格有0.4mg和5mg两种,后者价格更低。那么,在使用培美曲塞进行肿瘤治疗时,能否用5mg叶酸片替代0.4mg叶酸片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叶酸的代谢途径。叶酸进入人体后,在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氢叶酸(DHF),然后再经DHFR的参与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四氢叶酸(THF)。四氢叶酸参与体内嘌呤和嘧啶合成过程中一碳基团的转移,是体内合成嘌呤和胸腺嘧啶的重要辅酶。
培美曲塞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DHFR的活性,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同时抑制胸苷酸合成酶(TS)和甘氨酰胺核苷酸甲酰基转移酶(GARFT),从而导致DNA的生物合成受到明显抑制,进而发挥抗肿瘤疗效。
培美曲塞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毒性和消化道反应。研究表明,这些不良反应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增高相关,而叶酸和维生素B12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进而减少培美曲塞的血液系统和胃肠道毒性。多项研究证实,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可以显著降低培美曲塞的血液毒性,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那么,补充多大剂量的叶酸更为合适呢?能否用5mg叶酸片代替临床常用的0.4mg叶酸片呢?一项Meta分析发现,每天口服200μg或400μg的叶酸,能分别降低60%或90%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每天口服800μg的叶酸可达到最大幅度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另一项研究表明,随着外源性叶酸浓度的增加,培美曲塞抑制细胞生长的能力逐渐下降。研究还发现,随着外源性叶酸的增加,培美曲塞对肿瘤细胞的IC50最高增加了近246倍。因此,过量的叶酸会与药物竞争结合叶酰多谷氨酸合成酶(FPGS),从而阻断叶酸拮抗剂多谷氨酸形式的合成,阻碍其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鉴于大剂量叶酸对培美曲塞疗效的负面影响,我们不推荐使用5mg叶酸片代替0.4mg叶酸片作为培美曲塞治疗过程中的预防用药。
本文介绍了一例成功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肺转移的胸膜下转移瘤的案例。患者为男性,经诊断确认其右侧胸膜下存在转移瘤。治疗前,医生通过先细针穿刺定位的方式精确定位肿瘤位置,然后在细针指引下穿刺微波消融针,进行消融治疗。整个过程在局麻下完成,且为了减轻患者疼痛,医生在胸膜下注射了利多卡因。治疗结果显示,消融范围完全覆盖肿瘤,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对于胸膜下肿瘤的治疗,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是首选方法。但如果没有氩氦刀设备,微波消融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进行微波消融时,穿刺路径需要与胸膜平行,并保持与胸膜的距离在1厘米以内,以避免对胸膜造成严重损伤。同时,为了确保肿瘤完全被灭活,医生需要精确控制消融范围。
胸腔热灌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主要用于控制恶性胸膜间皮瘤、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多种肿瘤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这种治疗方法也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肺癌切除术后胸膜种植转移、胸膜弥漫性转移性癌结节、伴有胸膜播散的胸腺肿瘤的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某些良性疾病所致的胸腔积液尝试性治疗,如难治性感染性胸腔积液等。
胸腔热灌注治疗通过向胸腔内灌注热的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达到杀灭或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具有高效、安全、微创等优点,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胸腔热灌注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肿瘤或胸腔积液。因此,在进行治疗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以确定是否适合采用这种治疗方法。同时,患者也需要密切关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本案例描述了一位54岁的女性患者,患有II型恶性胸膜鳞癌并伴有双肺多发转移和胸腔积液。患者一般情况较差,面色晦暗,目光少神,语声低微,活动受限,全身乏力,胸痛明显,胸闷,纳差,小便正常,大便略干。脉关尺弦略滑,舌暗红苔白。
治疗采用了中药方肺癌方去焦山楂,加焦神曲30g,鸡内金10g,桑皮15g,葶苈子30g,红枣10g,瓜蒌皮15g,并配合外用方和皮下注射胸腺五肽、无烟艾条灸中脘、气海、关元等方法进行治疗。经过一系列调整和改进,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胸腔大量积液消失,肺部结节减少,体质有所改善,但仍需继续中药治疗以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