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糖尿病患者和家属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使用胰岛素后,是否还能改用口服降糖药?这种担忧源于对胰岛素的错误认知,认为一旦开始使用胰岛素,就无法停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胰岛素是一种生理激素,不存在成瘾性。即使某些患者在停止使用胰岛素后血糖控制不佳,也是因为他们的胰岛功能本身存在问题,而非对胰岛素产生依赖性。
相反,通过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可以使患者自身的胰岛b细胞得到休息,反而有助于胰腺功能的恢复和内分泌功能的改善。临床上已有多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后,成功转换回口服降糖药治疗,且血糖控制良好。
那么,哪些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呢?首先,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完全衰竭,必须终身接受胰岛素治疗。其次,2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手术期间、合并肝肾功能不全以及血糖很高时,也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食控制后血糖仍高,整个怀孕期间都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分娩结束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用胰岛素。
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停用胰岛素,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这些条件包括:没有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肝肾功能不全;全天胰岛素用量不超过24~28单位,且血糖控制达标;胰岛功能尚可;应激情况已解除,病情平稳,血糖控制良好;以及糖尿病自身抗体阴性,排除1型糖尿病及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
停用胰岛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如果此前胰岛素的应用剂量不大,可以直接完全停用胰岛素,改用口服降糖药替代治疗;二是如果此前胰岛素的应用剂量偏大,可以先将胰岛素的剂量减半,同时加用口服降糖药,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直至停用,并逐渐增加口服降糖药的剂量,直至血糖控制满意为止。具体的口服降糖药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体型、血糖升高的时间点和其他相关因素来确定。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血压病人的治疗需求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年龄(男性55岁以上,女性65岁以上)、吸烟、总胆固醇水平(>5.72毫摩尔/升)、糖尿病以及早发的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男性小于55岁或女性小于65岁)。
世界卫生组织将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分为四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每组的定义和对应的10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百分比如下所示:
影响高血压病人预后的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压持续升高、血脂异常、肥胖、高血糖、吸烟、缺乏运动、心脑血管事件的家族史等。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肾、眼底等并发症也会影响预后。同时,伴随的其他疾病也将影响高血压病人的预后。因此,高血压病人应进行综合评价和治疗。
很多人认为肉类是减肥过程中需要避免的食物,因为他们认为吃肉会导致体重增加。然而,事实上,选择正确的肉类并适量食用,反而可以帮助减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肉类”指的是脂肪含量小于10%的瘦肉。
瘦肉有助于减肥的原因有三点。首先,瘦肉的“食物热效应”很高。食物热效应是指食物在消化吸收和代谢转运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消耗与吃饭本身密切相关。三大产能营养素中,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最高,可以达到其产能的20%~30%,其次是碳水化合物,食物热效应为其产能的5%~10%,而脂肪最低,为其产能的5%以内。因此,在吃高蛋白、低脂肪的瘦肉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导致实际摄入的能量大打折扣。再加上蛋白质本身的产能系数较低,饱腹感却比较强,所以吃瘦肉有助于减肥和保持良好的体形。
其次,瘦肉富含蛋白质,有助于形成肌肉。蛋白质与肌肉质量直接相关,如果长期缺乏,身体中的蛋白质代谢就会出现“负氮平衡”,人的基础代谢率将会明显下降,形成“易胖难瘦”的体质。因此,在减肥期间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至关重要。
最后,瘦肉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燃烧热量。减肥时维生素消耗量会增加,矿物质也容易流失,所以需要额外补充。例如,缺乏维生素B1会导致即使吃了很多食物,人仍然感到疲惫,无法有效分解葡萄糖,更不用说分解体内的脂肪了。
脂肪含量在10%以下的肉类,如猪里脊、瘦牛肉、鸡胸肉和大多数鱼虾等,都是减肥期间的首选。烹调时,应尽量采用蒸、煮、炖等少油的烹调方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人平均每天吃畜禽肉和鱼虾水产分别为40至75克,总共约2至3两。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的医疗水平尚不能完全治愈,只能通过控制病情发展和减少并发症来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因此,糖尿病的自我保养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几点有关学者认为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和注意事项。
首先,不贪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饮食疗法进食,避免过饱和摄入含糖份过高的食物。相反,多吃些水果和蔬菜是有益的。
其次,不宜过饥饿。过度饥饿可能导致低血糖,严重时甚至会引起饥饿酮症。因此,在饥饿时,适量少餐是可以的。
第三,不贪杯。平时进食时最好不要饮酒,赴宴时也应婉言谢绝饮酒。
第四,不多吃盐。研究表明,吃含盐食物的人的血浆葡萄糖浓度高于吃不含盐食物的人。因此,少食入盐或可作为糖尿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
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应忌食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果酱、蜂蜜、蜜饯、冰激凌等。同时,也应少食土豆、山药、芋头、藕、洋葱、胡萝卜、猪油、羊油、奶油、黄油、花生、核桃、葵花子、蛋黄、肝肾、脑等食物。相反,粗杂粮如荞麦、燕麦片、玉米面、大豆及豆制品、蔬菜等都是宜食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治疗上存在一些误解。例如,有人认为用过度节食或全素食甚至“辟谷”方法可以治疗糖尿病。虽然开始时因热量摄入减少,使血糖、尿糖暂下降,但随后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人体活动的能量只能由身体的脂肪分解而供给,其中的产物为酮体,故会引起酮酸中毒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此外,限制饮水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有些患者因发病初期有多饮、多尿症状,就限制饮水,这是不妥的。
近年来,随着流行病学数据的公布,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接近5千万。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血管并发症,其中大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糖尿病确诊初期,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就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积极控制血糖被认为是防治心血管病变的关键因素。
然而,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强化降糖治疗并未显示出心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反而可能增加患者的死亡率。这一结果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进一步分析发现,血糖控制对大血管病变的获益存在“延后效应”,即在糖尿病诊断的早期针对血糖的强化控制可以在后期获得大血管病变风险下降的益处。同时,心血管病变的防治不能单纯靠控制血糖,需要进行综合治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凝状态等因素的控制。
基于以上分析,强化血糖控制与心血管事件风险之间的关系密切,但这种保护作用是有条件和有前提的。首先,高血糖的控制越早期越好;其次,根据患者的年龄、伴发疾病情况实行个体化降糖策略;最后,控制高血糖以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目前,人们正在进行一系列血糖干预研究,旨在通过早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来减少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脖子作为连接头颅与躯干的关键部位,除了对人的气质产生影响外,还与健康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颈围的大小可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具体来说,如果男性颈围超过38厘米,女性颈围超过35厘米,则可能面临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
脖子粗不仅会让人看起来缺乏精神和显得老态,还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首先,心脏病是其中之一。脖子变粗可能意味着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需要警惕冠心病的发生。其次,糖尿病也可能与脖子过粗有关。即使腰围符合标准,但如果脖子过粗,也可能是血糖偏高者。另外,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甲亢、睡眠呼吸暂停和肥胖等疾病也与颈围大小有关联。
因此,保持适当的颈围大小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对于那些已经出现健康问题的人,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是必要的。例如,如果过度肥胖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体重减轻10%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缩胃手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拔牙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手术,用于移除受损或有问题的牙齿。以下是拔牙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详细解释。
适应症:
禁忌症:
世界心脏日旨在推广心脏健康知识,帮助公众拥有健康的心脏。根据2020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在上升。为了降低患病风险,专家建议采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策略,特别是在生命早期强调心血管健康,并以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为主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护心锦囊:
请注意,高血压、糖尿病和胆固醇升高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定期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民间有传闻称,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周围会聚集蚂蚁,因为其中含有糖分。那么,在尿常规检查中发现尿糖阳性,是否就意味着患有糖尿病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尿糖会呈阳性。肾脏就像一个过滤器,通过它,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被排泄到尿液中,同时也会有部分身体所需的物质,如电解质、糖和氨基酸等一并被过滤出来。这些物质需要依靠肾小管来重新吸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血糖水平较高,尿液中的糖分也相应增加,超出了肾小管的吸收能力,导致糖分随尿液排出,检测结果显示尿糖阳性。
然而,尿糖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糖尿病。还有一种情况是,患者可能患有肾脏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损害了肾小管的功能,导致其吸收糖分的能力下降,即使血糖水平正常,也可能出现尿糖阳性的结果。
要区分这两种情况非常简单,只需同时检查尿液和血糖水平。如果血糖水平也很高,那么就需要考虑糖尿病的可能性;如果血糖水平正常,则需要进一步检查肾小管的功能。
咖啡已成为现代上班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关于咖啡与健康的争议从未停止。那么,如何正确地享用咖啡以保持健康呢?以下是五个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1. 了解咖啡伴侣的真相
如果你喜欢在咖啡中添加伴侣或直接选择速溶咖啡,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饮用方式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不适合长期使用。这些产品通常含有“植脂末”,其成分包括葡萄糖浆、氢化植物油和酪蛋白酸钠,另外还添加了稳定剂、乳化剂和抗结剂等食品添加剂。其中的氢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形成,提高胆固醇水平,引发动脉硬化,增加II型糖尿病和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 咖啡饮用的禁忌
咖啡因会增加钙流失,对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来说,不宜饮用。咖啡因还能使人兴奋,导致血压上升,因此高血压或高血压风险人群也应避免饮用。此外,许多药物的代谢与咖啡因的代谢相互影响,可能会增强或减弱药物的效果。例如,含有麻黄碱的感冒药(如康泰克、白加黑等)与咖啡一起使用,可能会引发“过量服药”的症状。因此,在服用各种药物期间,应避免饮用咖啡。
3. 适量添加糖
咖啡因可以刺激人体,促进热量燃烧,起到减肥的作用。但是,如果在咖啡中加入大量的糖或咖啡伴侣,其产生的热量可能超过咖啡因帮助燃烧的热量。因此,喝咖啡时应适量添加糖。
4. 适量饮用咖啡
适量饮用咖啡可以提神醒脑,但过量饮用会使人过于兴奋,甚至可能引起神经过敏。因此,每天的咖啡摄入量不应超过2杯。
5. 合理选择喝咖啡的时间
最好在早餐和午餐后喝咖啡,这样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分解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并避免空腹喝咖啡对肠胃的刺激。晚餐后不宜喝咖啡,以免影响睡眠。
总之,咖啡本身并无过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享用它。
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特别是亚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亢,需要根据多种因素来决定是否进行治疗。这些因素包括TSH值、年龄、有无症状、甲状腺肿、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脂质代谢异常、糖尿病、冠心病或其危险因素等。
对于亚临床甲减,TSH>10 mU/L时,应予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TSH在正常上限到10 mU/L之间,伴有甲减症状、甲状腺肿、TPOAb阳性、脂质代谢异常、糖尿病、冠心病或其危险因素时,也应给予L-T4治疗;TSH<10 mU/L不伴有以上表现的,随访观察即可。对于孕期患者,所有孕前或孕期发现的亚临床甲减均需L-T4治疗,目标是使TSH达到孕期特异性参考范围。儿童亚临床甲减的治疗策略也需要结合TSH值、年龄、疾病进展风险来评估是否启用L-T4治疗。
对于亚临床甲亢,65岁以上的患者,进展为临床甲亢、总体死亡率、冠心病死亡率、房颤、髋部骨折和非椎体骨折风险增加,推荐治疗。65岁以下的2级亚临床甲亢,如伴有甲状腺激素过多症状、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合并症,建议治疗。65岁以下无症状的1级亚临床甲亢,进展为临床甲亢的风险小,不建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