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朋友检出幽门螺杆菌,要不要杀???

小朋友检出幽门螺杆菌,要不要杀???
发表人:陈铭扬

在成长过程中,腹痛常常是孩子们到医院就诊的原因之一。偶然的、急性的腹痛发作常与急性胃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或过敏、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关,解除致病因素后,症状常可缓解。但对于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腹痛,有时儿科医生们会建议完善幽门螺杆菌(HP)的检查,这个细菌是何方神圣呢,它又在孩子消化系统疾病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现在就请宝爸宝妈们一起随我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01 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点

幽门螺杆菌(HP )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 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02 幽门螺杆菌致病会有什么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状态,全世界范围内约 50%的人口均有感染该菌,但绝大部分人并不患病,也没有任何症状,是无需治疗的。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中的某些致病菌株可引起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

  • 慢性胃炎:反复发作中上腹痛,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
  • 消化性溃疡:反复发作中上腹胀痛、烧灼感,呕血,黑便,贫血,出血严重甚至晕厥。
  •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好发于 50-60 岁人群,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痛或隐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消化道出血、低热等。
  • 胃癌:进行性上腹痛、食后饱胀、消化道出血、乏力、体重减轻、恶病质等。

03 什么孩子需要检测幽门螺杆菌

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现孩子的健康问题,而不是为了查是否有感染,健康的、没有不适的孩子是不需要查的。当孩子有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家族史、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及不明原因难治性缺铁性贫血时,可行该菌的检测。

04 幽门螺杆菌怎么检测

侵入性:胃镜检查及胃粘膜组织活检,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胃粘膜 HP 培养、核酸检测。

非侵入性: C13 尿素呼气试验(UBT)、粪便 HP 抗原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因为幽门螺杆菌的活性容易受到抑酸药及抗生素的影响,所以行上述检查前(除血清 HP 抗体检测)需停质子泵抑制剂 2 周,抗生素和铋剂 4 周,否则容易导致检测结果假阴性。

0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符合以下四项之一可诊断为 HP 现症感染:

  • 细菌培养阳性
  • 组织病理学检查和 RUT 阳性
  • 组织病理学与 RUT 不一致时,行 UBT 检查支持
  • 消化性溃疡出血时,组织病理学/RUT 阳性

06 儿童什么情况下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胃粘膜淋巴组织淋巴瘤必须根治。

考虑根治:

  • 慢性胃炎
  • 胃癌家族史
  • 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 监护人、年长儿童强烈要求治疗

07 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 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克拉霉素;
  • 铋剂:胶体次枸橼酸铋剂(>6 岁可使用);
  • 抗酸分泌药:主要是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
  • 益生菌辅助治疗。

根除 HP 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案:两联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 2 周

08 怎么知道幽门螺杆菌根除与否?

经正规抗 HP 治疗后,疗程结束后至少 4 周,建议复查,首选 C13 尿素呼气试验,符合以下三项之一者可判断为 HP 根除:(1)尿素呼气试验阴性(2)粪便 HP 抗原检测阴性 (3)快速尿素酶试验阴性。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幽门螺杆菌感染疾病介绍: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是指幽门螺杆菌从口腔进入人体后,植入胃上皮,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导致持久或终身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部位主要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与胃炎、胃癌、消化性溃疡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通过四联疗法(包括铋剂+PPI+两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治疗,多预后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 | 肝胆外科罗大夫

    文章首发于 | 肝胆外科罗大夫

     

    "医生,我们不治疗了,我想回家。"1号病床的老陈很平静的对我讲。老陈是2天前到我们科室住院治疗的中年人,据说进来住院前吐了2000ml的血,还拉了几次带血的大便,晕过去了,他大哥见到这种情况,立即拨打120,救护车送到我们医院抢救。

     

    老陈发病的原因很简单,是常见病,消化道溃疡病。并发了上消化道大出血。

     

    什么是溃疡病?

     

    溃疡病的命名始于19世纪初,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所以又叫消化性溃疡,它和口腔溃疡样,是一种划界清楚累及粘膜肌层的局限性组织缺失。胃溃疡多发生于胃窦及泌酸粘膜毗邻处的小弯侧,十二指肠溃疡多位于球部,偶位于球部以下,十二指肠乳头以上,称球后溃疡。溃疡一般为单个,但约4%的胃溃疡和20%的十二指肠溃疡可同时有两个,如双溃疡发生在胃前后壁相对处,称“对吻”溃疡;如同时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称复合溃疡。

     

    其实老陈是知道自己身体情况的,两年前他因为肚子疼、解黑色大便曾经去医院看病,做了胃镜考虑是胃溃疡,也拿了药回来吃,但是药吃完了,也没去看病,因为老陈是单身汉,一个人居住,吐血之前,唯一的爱好就是喝酒,嗜酒如命。

     

    得了溃疡病有什么表现?

     

    得这种病的人的症状表现不一,少数病人无症状,还可以一得病就表现为出血和穿孔。但绝大多数病人表现为节律性、周期性和长期性中上腹的溃疡性疼痛。

     

    1.疼痛的性质与部位常为隐痛、灼痛、胀痛、饥饿痛或剧痛,服用碱性药可有所缓解。胃溃疡的疼痛部位常在剑突下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则偏右。后壁穿透性溃疡痛可表现为后背痛。

     

    2.疼痛的节律性因溃疡部位不同而异。(1)胃小弯溃疡疼痛常发生于餐后半小时至2小时,经1~2小时胃排空后缓解,常称为饭后痛。幽门前区溃疡疼痛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相似,常于餐后2~4小时发作,进食或服碱性药后缓解。易并发幽门梗阻,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或出现恶心呕吐。(2)十二指肠球溃疡疼痛常在餐后2~4小时发作,持续至下次进食后才缓解。通常称为饥饿痛。患者也常在半夜被痛醒称之为夜间痛。

     

    3.疼痛的周期性是溃疡性疼痛的又一特征。常呈反复周期性发作,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更明显一些。所谓周期性疼痛是指疼痛持续数日、数周或数月后,有数月或至数年四季均可复发,但以秋末至春初气温较冷的季节更为常段时间缓解无疼痛,而后又复发出现上述疼痛表现。

     

    4.疼痛的长期性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经反复发作进入慢性期,老百姓叫“老胃病”,这时疼痛就失去了疼痛的节律性和周期性的特点。由于溃疡病易复发,使整个病程较长,少则几年,多则10余年或更长。

     

     

    5.其他症状表现可有嗳气、反酸、流涎、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轻压痛,少数病人可有贫血及消瘦等表现。

     

    溃疡病有什么并发症?

     

    1.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消化性溃疡是其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患者的10%~25%。临床表现黑便伴有或不伴有呕血。案例中的老陈就是溃疡病久治不愈,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大出血。

     

    2.消化道穿孔。穿孔消化性溃疡穿孔可引起三种后果:①溃疡破入腹膜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称为游离穿孔。约有6%~11%的十二指肠溃疡和2%~5%的胃溃疡发生游离穿孔,约有10%的消化性溃疡穿孔同时伴有严重出血。表现突发剧烈的上腹痛,继而波及全腹,腹壁呈板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休克,应在8小时之内作出诊断,及时手术。患者若出现上述变化,要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恶化,危及生命。②溃破至毗邻实质脏器,如肝、胰、脾等称为穿透性溃疡。③溃穿入空腔脏器,胃溃疡可穿破入十二指肠或横结肠,十二指肠溃疡可穿破入胆总管形成瘘管,诊断主要依赖X线检查。

     

    3.幽门梗阻。约见于3%的消化性溃疡病者,主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幽门管溃疡。溃疡急性发作时由于炎症水肿和幽门平滑肌痉挛引起暂时性梗阻,随炎症好转而消失。慢性梗阻主要是由于疤痕收缩,呈持久性。表现上腹胀满疼痛,餐后加重,常伴有蠕动波,并有恶心呕吐,大量呕吐后症状可暂时减轻或缓解。呕吐物含有酸酵宿食即隔夜食。

     

    4.癌变。少数胃溃疡可癌变,但十二指肠溃疡则否。胃溃疡癌变发生于溃疡边缘,癌变率约在1%以下。慢性胃溃疡,45岁以上,症状顽固,严格内科治疗无效,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应考虑有癌变可能,应及时做胃镜检查。

     

    老陈为什么要求回家了?

     

    老陈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后立即就送往医院,救治很及时,但可惜他和他的哥哥被传统观念给吓坏了。2天前他被送到我们医院,经过我们医生的抢救,他的生命征基本平稳,而且没有继续吐血、解血便的情况,暂时是没有活动性出血。现在没有出血了,他的血压还没稳定,需要用升压药来维持,但是现在要求回去了,据说是老陈和他哥哥商量的结果。刚开不知道他是因为经济的问题呢,还是怕继续出血没办法止血而放弃治疗。跟他家属详细交谈了,才了解,他们家很传统,当地是有土葬的风俗,人没了是不能回家的,老陈选择落叶归根。

     

    我反复跟老陈的哥哥沟通病情,老陈的疾病还有有可能治愈的,但是后来,他们还是坚持回家了,非常惋惜、痛心。

     

     

    其实溃疡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坚持治疗,导致悲剧发生。

     

    得了溃疡,就应该好好的配合治疗。

     

    1.按疗程坚持用药,以使溃疡痊愈。

     

    2.注意饮食卫生,不进烟酒。

     

    3.避免应用加重溃疡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利血平、强的松及咖啡因等。

     

    4.疼痛剧烈或有黑便时应该立即就医。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医院是个大染缸,三教九流,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无法要求每一个人都高素质,碰到无理取闹的病人或家属,那是常有的事。

     

    治疗效果不佳,一群家属可能瞬间围住你,气势汹汹地问你,怎么一点效果都没有!

     

    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平时没见过的亲朋好友全都来了,你们是怎么治的,命都快没了!

     

    你口干舌燥,反复解释,依然无法平息一促即发的局势,这个时候,有人可能愿意坐下来和你谈谈,但有人可能就摩拳擦掌,污言秽语。

     

    但凡从事医疗工作的都知道医生很可怜,管病人,累的腰酸背痛不说,更多的是心力憔悴,行医之路,如履薄冰,还有可能挨揍。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医生挨打挨骂似乎成为了常态。

     

    不管是谁,只要来了医院,立刻飞扬跋扈,稍有不顺,立刻大动干戈。

     

    但医生能怎么办?曾经一次看门诊,一中年男人反复咳嗽咳痰三月,我建议先做个胸片检查,一百块钱,没想到这厮顿时横眉怒目,大骂,你们医院真他妈黑,我就是小感冒,开点药吃不就得了,一进医院就是一堆检查,我还不知道你们的套路!

     

    这话说的,你能和他吵吗?诊室外还有那么多病人,这个时候,医生更多的是忍气吞声。

     

    做医生久了,就会越来越习以为常,十年前,当还是一名住院医生的时候,被病人辱骂,还会委屈地哭个三天三夜,但现在,更多的是平静,做医生,资历越老,见识越多,越会能屈能伸,老主任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千万不要和病人一般见识。

     

    医生,救死扶伤,这不是单纯的脑力运动,一天二十四小时,病房里各种大抢救,特别是夜班,你跑上跑下,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万万不行的。

     

    医生干的是三班倒的工作,当别人下班的时候,你要工作,当别人吃饭的时候,你饥肠辘辘,当别人坐下来享受下午茶或是咖啡的时候,你口干舌燥,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当别人在厕所里酣畅淋漓排泄的时候,你还得忍,医生当久了,就会发现,特异功能多多,不怕饿,不怕渴,还能憋尿。

     

    但身体真的是革命的本钱。

     

    倒完夜班一夜未眠,第二天早饭没吃,同样可以上台做手术,这么好的身体不服不行。

     

    看门诊,一上午看一两百个号子,愣着没上厕所,这么好的膀胱不服不行。

     

    被家属围殴了一顿,鼻青脸肿,却依然能够坚守岗位,这么抗打不服不行。

     

    医生,就是在这样反复透支身体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他们战胜焦虑症,战胜高血压,战胜腰椎间盘突出,战胜低血糖,没有钢铁的意志和身体,试问,又如何能在医院混下去?

     

    越大的医院竞争越激烈,特别是三甲医院,外部竞争咄咄逼人,内部竞争更是没有硝烟,要想在医院站住脚,医生必须要三高。

     

    这不是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当然很多医生离此不远。

     

    学历高,医术高,思想觉悟高。学历高,这是必然的,试问,本科生还有谁能进三甲医院,最低门槛至少也要是研究生,我所在的科室,连科主任都是研究生,下面的医生最低学历是研究生,还有两个博士。

     

    本科生望研究生,像是望大神一样,研究生望博士生,同样的道理。

     

    人才济济,同一片蓝天下当然会有压力,学历决定着你是否能脱颖而出,也决定了未来是否能独当一面。

     

    但出来混,光有学历是万万不够的,你和病人打交道,必须要有真本事。

     

    有的博士生,连做个阑尾炎都有点困难,注定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做医生,不光纸上还是纸下都要会谈兵。

    我是从事消化工作的,这些年,内镜发展迅速,一名合格的消化科医生,不管要干好病房的工作,还要能熟练掌握各种内镜技术,是骡子是马,一试即可,理论知识再好,也得付诸实践,毕竟,再高的学历,若是连个胃肠镜都无法操作,那么要你又有什么用呢?医院从不养闲人。

     

    最后,医生还要有思想觉悟,对病人,思想觉悟高,那就是仁心,对同事,那就是团结,对上级,那就是尊敬。这样觉悟高的医生,绝对可以在医院混的风生水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胃炎的常见并发症

     

    胃出血:急性应激性胃炎可导致胃出血现象,如果出血轻度缓慢,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或者只注意到因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黑便(黑粪症)。如果出血更加快速,患者可能会呕血或粪便中排血,持续出血可致贫血,包括乏力、虚弱和头晕。

     

    胃溃疡:胃炎可致胃溃疡,此时症状会加重。如果溃疡穿透胃壁,胃内容物可能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和突发剧痛。

     

    胃癌:胃黏膜发炎使蛋白质丢失,可引起体液聚集和组织水肿,数年后可发展成胃癌。

     

    恶性贫血:残胃炎和全胃萎缩性胃炎可致贫血,患者会有乏力、虚弱等临床表现。

     

     

    及时就诊,及时治疗

     

    胃炎患者首先应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同时对症治疗,对于无症状非萎缩性胃炎可不做任何处理。慢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患者,需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怀疑有癌变的患者应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并及时治疗。

     

    胃炎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胃液分析:测定基础胃液分泌量,即注射组胺或五肽胃泌素后,测定最大泌酸量和高峰泌酸量,以判断胃泌酸功能。

     

    血清学检测:包括胃泌素水平、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胃泌素抗体、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和胃蛋白酶原Ⅰ/Ⅱ等。

     

     

    胃镜和活组织检查:胃镜和活组织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包括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两部分。内镜下可描述为黏膜充血水肿(单纯性胃炎),或者伴有平坦糜烂、隆起糜烂、出血、粗大皱襞或胆汁反流等征象,病理评定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同时评估萎缩程度、肠化生以及上皮内瘤变存在与否及其程度。新型内镜技术应用于临床,对于胃癌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大大提高。

     

    幽门螺杆菌检查:包括有创检查和无创检査,有创检查主要指通过胃镜检査获得胃黏膜标本的相关检查,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Hp检查;无创检查指不需要通过腔镜检查获得标本,包括血清抗体检查、C13或C14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等方法。

     

    胃炎的治疗

     

    胃炎需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同时对症治疗:

     

    • 对于无症状非萎缩性胃炎可不做任何处理;
    • 慢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患者,需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 怀疑有癌变的患者应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并及时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 急性胃炎去除病因后,对症治疗即可痊愈,慢性胃炎治疗周期稍长。
  • 作为一名老年病科医生,经常能遇到这样一些患者,他们有的是慢性胃炎,有的是胃溃疡,有的是肠易激综合症,诊断都很明确,药也吃了不少,但各种症状就是反反复复不见好,或者好了又发作,这给患者造成了很大困扰。

     

     

    对患者的疾病诊断无误,用药也都是按照指南来的,也考虑了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为什么病就是反反复复好不了呢? 

     

    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患者的生活管理不到位,这包括了日常饮食是否注意,生活作息是否规律,情绪是否有异常波动。 

     

    今天我们重点说说情绪的问题,这也是很多患者都存在的,却特别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 

     

     

    情绪因素作为一个看不到摸不到的抽象的东西,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消化道的呢?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伤心生气时,面对美食毫无食欲;开心愉悦时,粗茶淡饭也吃得香,这是因为胃肠道对情绪非常敏感,其功能受到了心理因素或情绪的影响。

     

    不少人在焦虑、愤怒、忧伤、紧张、生气等情绪状态下会表现出胃肠不适的症状:上腹部隐隐不适、口干口苦、甚至反酸、烧心;有些人会出现下腹部胀痛不适,或感觉肠道叽里咕噜、肛门排气不断,甚至伴有急迫的便意,排便后仍有不爽的感觉;有些人还可能伴有全身不定位的疼痛,睡眠不佳,心情郁闷或烦躁等心理障碍。由此可见,情绪对消化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消化系统疾病与心理的关系仅次于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很多器质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也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道溃疡,食道癌、胃癌、肠癌等消化道癌症。

     

     

    首先我们就拿消化道最典型的受情绪影响的一个疾病——消化性溃疡,来说明情绪对消化道疾病的影响。

     

    消化性溃疡有很多病因:幽门螺杆菌、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等,但是在消化性溃疡中有一类特殊的,叫做应激性溃疡,它有一个很主要的病因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说人话就是情绪的异常波动。

     

    俗话说,“胃是人情绪的晴雨表”、“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我们的胃是应激状态下最为敏感的器官,不良的情绪(包括抑郁、紧张、焦虑)可以使局部儿茶酚胺增多,血管收缩,胃粘膜缺血,其粘膜的缺血程度常与病变程度正相关。粘膜缺血使上皮细胞能量不足,不能产生足量的碳酸氢盐和粘液,使胃酸突破胃黏膜表面的粘液层,直接引起胃黏膜糜烂,久而久之引起溃疡。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情绪对于胃黏膜造成的影响,急性的情绪波动,比如强烈的紧张、焦虑可以在短时间内导致胃黏膜严重受损,直接出现溃疡并穿透胃壁肌层,经常无任何征兆的直接导致胃或者十二指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相反,由幽门螺杆菌等原因导致的出血穿孔倒是没有这么发展迅速。而且这种情绪波动导致的溃疡并发症,多见于年轻人,特别是既往没有胃病史的人群。

     

    除了消化性溃疡外,异常的情绪还会对胃肠道动力造成影响。

     

    长期的抑郁状态使胃肠道蠕动减慢,产生腹胀、便秘、反酸烧心、嗳气的症状;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情绪中,又会使胃肠道蠕动不规律,产生异常蠕动波,引起反复的便秘和腹泻交替症状。这在肠易激综合症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十分常见。

     

    情绪对于消化道疾病的影响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在临床也表现的十分明显,就是恶性循环。 

     

    患者长期被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困扰,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又增加了这些消化道症状,症状明显了,不良情绪进一步积累。长此以往,导致患者身体心理双重压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更严重者甚至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让人痛不欲生,生无可恋。

     

     

    如果您感到自己有着比较明显的不良情绪,那可以先试着自己进行调节。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营养搭配,适当运动运动,出出汗,像慢跑、游泳、瑜伽等都是比较好的运动方式;和朋友、家人多交流,多倾诉,及时疏散不良情绪。同时按时服药,看情况能否改善。

     

    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去医院进行复诊,把您的担心和忧虑详细的讲给您的主治医师听,看能否在合适的范围内适当增大消化病药物的剂量,同时加服抗焦虑的药物,再加以自我调节,试着看能否有所缓解。

     

     

    如果通过上面的调整,情绪低落或者焦虑的状况不仅没有好转,还越发加重,严重到自己已经无法控制了,那强烈建议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我们要明白,抑郁、焦虑状态和抑郁症、焦虑症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心理问题,可以自我疏导,而后者就是精神疾病了,需要到专科进行治疗,否则是无法自愈的。

     

    不良情绪带给身体的消极影响不言而喻。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如人意,所以保持乐观、开朗心境十分重要。一个人能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境。始终保持豁达的心境,身体没有不良因素的刺激,那么疾病也会消失不见。

     

    最后,祝大家都能拥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消化道,天天心情倍儿棒,顿顿吃嘛嘛香。

  • 人类首次发现幽门螺杆菌是在 1982 年。而在此以前,医生和科学家都认为,有很多胃病是无法根治的。因此,它的发现,不仅增加了一个诺贝尔医学奖,也开启了治疗胃病的一个里程碑。虽然它被发现只有 39 年,但与我们人类的恩怨情仇,其实已经有 5300 万年的历史了。

     

     

    有着这么悠久历史的细菌,为什么后来成了我们的「众矢之的」呢?

     

    因为我们后来发现,它是一系列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包括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部的恶性肿瘤,比如胃癌或者胃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还非常狡猾。在感染的人群中,大约 70% 的人没有任何症状。剩下 30%,只是会有一些轻度消化不良的不适感。虽然没有症状,但它可能正在悄无声息的让我们的胃走向溃疡、甚至胃癌。

     

    根据世界胃肠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而中国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感染率高达 59%,将近有 7 亿人感染。

     

    5月15日为全国“无幽日”,“无幽日”的设立旨在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相关性的正确认识,呼吁公众积极关注自身健康,尤其是溃疡与胃癌高危人群等更应积极根除病菌消除隐患。那么,Hp与消化性溃疡之间的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让我们通过今天的文章一探究竟吧!

     

    消化性溃疡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胃肠黏膜发生的炎性缺损,其中以胃、十二指肠为最常见。它是一种全球多发病,极易复发,且难以根治,过去有"一旦溃疡、终生溃疡"之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据统计,约有10%的人一生中曾患过本病。其典型症状是上腹疼痛,伴有规律性、节律性以及季节性,并且是慢性、反复发作性。除了上腹疼痛以外,还可能会伴有反酸、嗳气、上腹饱胀,甚至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的症状,甚至可并发出血、穿孔、胃出口梗阻、癌变。

     

     

    有资料显示消化性溃疡占我国胃镜检查人群的10.3%~32.6%1。而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关系最为密切。15%~2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发生消化性溃疡,而70%~90%的消化性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幽门螺杆菌无疑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几项队列研究表明,Hp阳性者一生中患溃疡病的风险是阴性者的3~10倍。其致病机制主要是通过破坏胃粘膜的保护屏障,并使胃酸分泌增高,胃肠道粘膜在胃酸或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自身消化,粘膜炎症坏死、脱落、从而形成溃疡,其病变可深达粘膜肌层或更深层次。 

     

    Hp感染是顽固性溃疡的一个重要因素,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溃疡延迟愈合,仅经常规抑酸治疗愈合后的溃疡患者其年复发率可达到40%~80%。而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加快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消除胃粘膜活动性炎症,减轻胃粘膜慢性炎症,更重要的是可降低溃疡的复发率。根据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溃疡的年复发率降低至5%以下,使极大多数消化性溃疡得到彻底治愈。因此,根除Hp可以加速顽固性溃疡的愈合和降低其高复发率。

     

     

    所以,要彻底治愈消化性溃疡,使溃疡不再复发,必须做到:

     

    1.根除幽门螺杆菌;

    2.提高溃疡愈合的质量,必须使溃疡愈合达到白色平坦型疤痕;

    3.溃疡以外部位的胃粘膜炎症必须是轻度的、没有活动性的、没有胆汁反流。

     

    当然,单纯根除幽门螺杆菌是不够的,还必须使用抑酸、保护胃粘膜的药物,以促进溃疡愈合并提高溃疡愈合质量。虽然抑制胃酸无法直接控制溃疡愈合,但可以达到迅速中和胃酸,缓解疼痛,减少胃酸对溃疡刺激的目的。目前常用药物有碱性抗酸剂、HZ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等。而胃黏膜保护类药物可以在溃疡处形成保护,防止胃蛋白酶或者胃酸对溃疡处的侵蚀。同时,这种药物对于促进溃疡愈合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据研究表明,治疗疗程达到3个月者溃疡白色平坦型疤痕愈合的比率最高。但如果不根除幽门螺杆菌只是抑酸护胃治疗,虽然也可愈合溃疡,但很容易复发,消化性溃疡每年复发率可高达50%~70%!

  • 导语: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的细菌,当体内的幽门螺杆菌菌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的时候容易出现胃病,通常表现为胃痛,胃炎和胃溃疡。

     

    随着幽门螺杆菌细菌数量的增加,人们的胃黏膜损伤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病症也不一样。

     

     

    有数据显示,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25%~64%属于高发人群,且幽门螺杆菌是who认定的致癌因素之一,也是引起小儿胃炎和胃溃疡的主要病原菌。

     

    胃病在成年人群体中的发病年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上,所以多数的亚洲国家都是40到45筛查胃病。

     

    而日本,韩国等已经将胃病筛查提前到了40岁以前,可想而知,胃病健康对我们还是比较重要的。

     

    根据早前的一些数据显示,全球胃病患者人群大约5亿,而我国胃病人群约有1.2亿,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也就体现出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点——家庭集聚性。

     

    导致幽门螺杆菌出现感染的情况有3种

     

    1、遗传因素

     

    胃病是具有一定遗传性的,幽门螺杆菌遗传主要是因为长辈们送携带而造成的,这个遗传概率大约为30%。

     

    另外,如果幽门螺杆菌导致了家族成员中有胃癌出现,剩下人也应当尽早筛查,以免胃病出现家庭聚集性感染。

     

     

    2、不正确的饮食习惯

     

    胃病不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主要原因是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在感染上以后是会有一个过渡的。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先在饮食习惯上调整,胃不好的人引起的原因无非离不开:暴饮暴食,不吃早餐,喜欢辛辣刺激食物等。

     

    3、生物钟失常

     

    这里主要指的是熬夜,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等一些不良习惯。

     

    这些习惯通常会导致胃肠营养吸收率降低,给胃肠消化增加负担,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时间长了还可影响健康,对身体造成影响。

     

    幽门螺杆菌菌值偏高的人,身体会有哪些表现?看完这篇文章就懂了

     

    1、口臭

     

    一般情况出现口臭很容易被当成是口腔疾病的,但部分人口臭是因为胃不好而导致的。

     

    长期吃一些比较难消化的食物以后会在胃里堆积起来,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发酵物,会产生异味和霉变,因此有伤胃的健康。

     

     

    2、身体瘦弱

     

    很多身体瘦弱的人都胃肠比较弱,以至于营养吸收不好,身体也不好。

     

    另外,身体在某一时间段内出现不明原因暴瘦,要注意是否是体内出现癌细胞和身体争夺营养造成的,而病变成癌症的关键因素,就是幽门螺杆菌菌值过高所导致的。

     

    那么,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之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1、补充清幽养胃的营养物

     

    胃不好的人饮食上的调理要比药物治疗相对好很多,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吃一些膳食纤维比较丰富的食物,比如:南瓜,山药,小米粥之类的。

     

    此外,还有一些食物对胃病也很有好,比如:茯苓,黄精,猴头菇,蔓越莓等,其中的活性微量元素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修复胃黏膜的作用。

     

     

    2.多锻炼身体 

     

    身体健康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多锻炼身体,身体是一切的本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固然是很重要的。

     

    胃不好可以饭后尝试半个小时的轻缓运动,有促进消化,增强身体免疫力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李太生.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临床医学 感染性疾病学[M]. 北京: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0: 226-227.
    [2]赵宁达, 徐子悦.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百亿市场,关注居家自检产品放量表现[R]. 安信香港, 2022.
     
    专业审核:李文娟-京东健康全职医生-消化内科
  • 在医学期刊《柳叶刀》2021年11月25日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国非贲门胃癌和贲门胃癌的发生有重要相关性,在中国每年导致大约34万胃癌病例,可以说,幽门螺杆菌是中国胃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为何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此普遍?

     

    幽门螺杆菌感染常见传播途径主要有四条:(1)口-口传播:共用同一食物器皿,咀嚼食物喂食、湿吻;食用受污染的肉、牛奶、蔬菜等食物,饮用受污染的水以及卫生习惯差等。(2)粪-口传播:食用被排泄物污染的食物,饮用受污染的水,以及井水等未经处理的水。(3)共用器具传播:共用食物容器或牙科设备等。(4)医源性污染传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或污染的器具密切接触,使用未彻底消毒的医疗设备。

     

    虽然目前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以上四条,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是幽门螺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但家庭成员的感染风险与家庭生活习惯、种族、卫生情况、社会经济状况和家庭规模等有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家庭差异较大。我国国人大多热情好客,聚餐非常普遍,且大部分朋友还不习惯使用公筷,从而导致了菌从口入的普遍情况。

     

     

    幽门螺杆菌是中国胃癌高发的祸首,牢记3个办法彻底根除

     

    (1)药物四联疗法

    事实上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朋友也不要害怕,此种杆菌并非不可去除,只要按照规范进行治疗,大多都能被彻底治愈。

     

    最新的《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推荐了7种经验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一般需要服用2种抗菌药物(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四环素、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等中的2种)和1个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或者再加一个铋制剂(如枸橼酸铋钾或胶体果胶铋),疗程均采用10~14天疗程,根除率>90%。将疗程延长至14 天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2)注意复查

    除了用药物根治幽门螺杆菌外,还应在停药4周后复查,并且停药期间避免服用抗生素及质子泵抑制剂及其他中药制品,以避免影响复查结果的准确性。

     

    (3)预防再次感染

    此外,幽门螺杆菌根治后还应注意预防再次感染,建议尽量在聚餐时使用公筷、饭前便后及时洗手、选择卫生环境较好的餐厅就餐等。

     
    结语

     

    现有众多证据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风险。根除幽门螺杆菌应成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但要注意的是,并非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胃癌也不例外。因此,建议如若经常发生胃部不适,还请及时去医院就诊,以便尽早筛查是否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

     

    参考文献:
    [1]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J].中华消化杂志,2021,41(04):221-233.
    [2]王儒.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J].江苏卫生保健,2020(11):50-51.
  • 5300年前,人类生活在红铜时代,医疗条件极为简陋。然而,考古学家在对 Ötzi 冰人的研究过程中,揭示了当时惊人的医疗水平。

    Ötzi 冰人,生活在公元前3300年左右,身上患有多种疾病,包括胆结石、幽门螺杆菌感染、关节退行性病变等。令人惊讶的是,他的身体上留下了大量的针灸痕迹,这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针灸技术,并用于治疗疾病。

    除了针灸,Ötzi 还随身携带了多种草药,用于治疗寄生虫病和外伤。这些草药包括蕨类植物、苔藓、桦树多孔菌等,都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

    Ötzi 冰人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5300年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医疗水平。尽管当时条件艰苦,但人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医疗知识,并努力寻求治疗疾病的方法。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然而,Ötzi 冰人的故事提醒我们,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始终在不断发展变化。

  •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儿童群体中并不少见,其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该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幽门功能异常是主要原因之一。当幽门口括约肌松弛时,食物进入胃部会刺激胆汁分泌,胆汁通过胆管流入十二指肠。然而,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异常时,胆汁会逆流进入胃部,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

    除了幽门功能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导致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常见原因。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进而引起十二指肠功能异常,导致胆汁反流。此外,胃大部切除手术、胃肠功能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

    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严重程度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判断。部分患者可能症状轻微,如上腹部不适、饱胀感等;而部分患者则可能出现严重症状,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首先应注意评估是否存在慢性肝病、慢性胆道疾病和十二指肠疾病,如有这些疾病,应同时进行治疗。其次,改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避免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此外,合理饮食也是关键,应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米汤、面条汤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等药物可促进胃肠运动,缓解症状。此外,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铋胶,也可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如有需要,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确保孩子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肠胃不适和口臭是常见的健康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中医认为,肠胃不好和口臭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有关。

    中医调理肠胃和口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饮食调理:遵循‘七分饱、三分饥’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少吃油腻、辛辣、生冷食物,避免加重脾胃负担。

    2. 药物调理:可选用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功效的中成药,如六君子丸、健脾丸等。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3.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洁牙。

    4. 饮食搭配:注意食物的搭配,保持饮食平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5.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

    总之,肠胃不好和口臭的调理需要从饮食、药物、日常保养等多方面入手,综合调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 胃粘膜充血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它表现为胃粘膜的充血和水肿,通常与慢性胃病有关,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这些疾病的原因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可以通过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来检测。

    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四联方案治疗,包括PPI类药品(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加上两种抗生素和一种铋剂,疗程一般为7到14天。如果幽门螺杆菌检测为阴性,则可以选择PPI类药品、H2受体阻滞剂或胃粘膜保护剂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避免刺激性食物和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规律饮食、保持良好情绪等。慢性胃病的表现包括上腹痛、食欲不振、反酸、打嗝和大便不规则等。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胃镜检查等进一步诊断。

    慢性胃病的治疗需要耐心和长期管理。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慢性胃病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 戒烟戒酒,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 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 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停药或换药。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