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掏过耳朵的人都知道,掏耳朵,可太爽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今天,在门诊来到一位带着3岁孩子的妈妈,孩子妈妈说小孩子昨天嚷嚷耳朵疼,妈妈说是感冒了4天了,吃上感冒药也好不了,然后因为昨天孩子耳朵疼,今天赶紧来医院看看。
耳内镜示:双耳大量耵聍堵塞耳道,双侧鼓膜充血,左侧鼓室积液。检查完耳内镜又给小孩做了个鼻内镜,看到鼻咽部大量白粘性分泌物,这也是导致中耳炎的一个因素。不止这一个病人,这段时间由于气温的骤降,有很多小孩因为感冒而诱发了中耳炎。
首先了解一下小儿中耳炎
儿童是各型中耳炎的好发人群,由于儿童难以描述耳痛、耳闷或听力下降等表现,临床上常易漏诊和误诊,家属也容易忽视,容易转为比较难治的慢性中耳炎,因此应当重视对儿童中耳炎的认识和科普。对于儿童来说,必须注意感冒时要观察有无耳痛、流脓表现。平日需注意儿童听力表现,看电视的声音是否过响。要积极处理鼻腔鼻咽病变,儿童有夜眠打鼾表现需要去医院检查有无腺样体肥大。
小儿中耳炎的分类
儿童常见的中耳炎种类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及慢性中耳炎。儿童常见的中耳炎种类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及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可有畏寒、发热、倦怠及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小儿常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慢性中耳炎表现为长期耳流脓、脓量可多可少,有时可伴有出血,有臭味。
造成儿童中耳炎的因素有哪些呢?
1、在婴儿哺乳期,躺着喂奶,可能会使奶液通过咽鼓管倒流至中耳,引起中耳炎。
2、鼻子的炎症,对于儿童主要责之于腺样体肥大,后鼻孔鼻涕的潴留,长期刺激咽鼓管咽口,引发中耳炎。
3、感冒等上呼吸感染,一有儿童因为是耳朵疼来看病,我们都会问是否有感冒、扁桃体炎,做耳内镜十有八九是中耳炎。
4、孩子游泳进水、坐飞机、耳内异物等都可能引起中耳炎。
儿童中耳炎的治疗:
1、多让孩子户外运动,增强体质,减少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2、积极治疗鼻炎、腺样体肥大的鼻部疾病。
3、㗘乳期间,坐起来喂奶,不要躺着喂奶。
4、正确游泳,不要跳水,不要把异物放进耳道。
5、清淡、均衡饮食。
6、出现中耳炎早期足量抗生素+鼻用激素+黏液促排剂,同时注意保暖。
“三年前,我发高烧,用药不当后,我的听力越来越弱,我知道声音都在我身边,我很努力听,不过就是听不到,妈妈,我怕。”这是来自一个5岁小女孩的自述。
中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用药不当陷入无声世界,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受损伤的更是难以计数。宣传片谈及的是儿童用药安全,而药品说明书就是用药最准确的指南,但对于大多数人就是一张陌生的纸。
当我们买来一盒新药,你会看说明书吗?
网友这样说:“我又不懂药品知识”、“没注意过”、“感觉字太多,抓不住重点”、“太长了,哪有时间看”、“字又小,文又长”、“都没从盒子里取出来过”。
关于「药品说明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之前就有新闻报道过看药品说明书和看“天书”一样,很多生僻难懂的字词和专业用语,近半消费者表示看不懂。
药品说明书关乎生命安全,马虎不得,规范说明书不仅是对制药行业的要求,也是对用药安全负责的体现。药品说明书是医生、药师和患者在使用药品过程中最重要的科学依据。而除了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外,遵医嘱依旧是患者看病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毕竟,有时候光看说明书你并不一定能看懂!
如果觉得「药品说明书」太长,字小又密,药品名词陌生,Dr.京来给你划重点,教你5步读懂药品说明书。
打开说明书,先看第一排。
曾有新闻报道“一个药品 34 个名称”,药品别名眼花缭乱,区分困难。
首先【药品名称】排在“药品说明书”第1项,它包含【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
【商品名称】是指制药企业为其产品注册的商标名称,同一种药品可以有许多个不同的商品名称。如通用名称为阿莫西林的药物,商品名至少有阿莫仙、阿林新、萨林等五种。而且不同商品名的药品售价也大不一样。
Dr.京 Tips:
在购买药品时,务必认清通用名称。对同一通用名称但不同商品名称的药品,应选择质量好、信誉高的品牌。划重点:购药谨遵医嘱!
西药看【适应症】,中药看【功能主治】。
身体产生病症,拿到药品之后,一定要注意确认药品适应症和功能主治,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在不能确定药品符合所对应的病症前,切勿为了急切缓解病痛而造成误服药品的情况。
西药看【适应症】,可以看出药品适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疗,哪些症状的改善。如感康 复方氨酚烷胺片的【适应症】: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
中药看【功能主治】,是根据中医药学理论注明药物的功能和能够治疗的病症。如双黄连口服液的【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Dr.京 Tips:
对于一些说明书描述模糊、专业术语过多自己难以判断的,一定要咨询医生根据适应证来判断是否服用。
【禁忌】【注意事项】【慎用】一定要留意!!!
【禁忌】是药物使用的红线,一般来说有禁忌证的人群,绝不能吃这种药。
【注意事项】针对用药的安全和效果,还有服药的建议。
【慎用】是一个警示,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可用。
Dr.京 Tips:
如果是慎用人群,一定要在医生评估,进一步权衡用药的获益和风险之后,再确定是否使用。
【一天三次】≠跟着三餐一起吃
按时吃药才能发挥最佳药效,看似简单易懂的“医嘱”,你真的读懂了吗?
「一天三次」是每隔 8 小时服用一次,而不是跟着三餐一起吃;
「睡前服」是指睡前 15~30 分钟服药;
「空腹服」是指饭前 1 小时和饭后 2 小时服药;
「饭前服」是指饭前 30~60 分钟服;
「饭后服」是指饭后 30 分钟服。
Dr.京 Tips:
为了药物能发挥最大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药品的服用说明都是经过大量严谨细致的研究得出的。所以不要随意调整用量或服用时间。
【贮藏】要避光,吃药才健康!
温湿度和光线都会对药品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对贮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药品,按照【贮藏】存放药品也很重要!
例如:阴凉处(不超过20℃)、冷藏(2~8℃)、避光、防潮。
Dr.京 Tips:
长久放置的药品再次服用,一定要核对有效期。如果药品发生变色、澄明液体变浑浊等,一定要停止使用。
用药前记得好好阅读药品说明书!Dr.京愿意陪你一起,好好治病,好好吃药。
在家长们的眼里,孩子总是脆弱的,经常稍不注意,就会小病大病找上门来。如果是普通的感冒发烧还好,如果是一些传染病或是炎症问题,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威胁到宝宝的生命!
今天,我就给大家来说一下小儿中耳炎!
中耳炎
中耳炎,尤其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耳内闷胀、耳区胀痛、听力下降或耳鸣,孩子还会出现迟钝和注意力不集中,伴有发热、头痛、发力和食欲下降等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一旦转变为慢性中耳炎,不仅会导致宝宝听力下降,还会诱发严重的并发症。
可见,中耳炎对孩子来说可大可小,需要引起家长们的注意。以下是几个平时日常生活中容易导致宝宝得中耳炎的行为,家长们可别再做了!
(1)经常掏耳朵
耳屎是人体耵聍腺产生的油脂分泌物,不仅可以减弱声波对耳膜的刺激,还能粘住灰尘和细菌,从而保护我们的耳道。
但有些有洁癖的家长一看到孩子耳朵不干净,就喜欢给孩子掏耳屎,如果经常这样的话,很容易会把宝宝的鼓膜刺破,引发中耳炎。
其实,耳道内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中是可以迁移的,耳屎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会自行从耳道掉落。因此,我们不必频繁给孩子掏耳屎。如果孩子耳屎表现粘稠,可以用儿童专用的耳屎棒掏一掏浅处的耳屎,但一定要切记不要掏得太深。
(2)拍打孩子脸部
孩子的脸甚至还没有家长的一个“巴掌”大,如果家长为了教育孩子拍打其脸部的话,很有可能会打到孩子的耳朵,耳膜会因为受到较大冲击而遭受损伤。严重会出现穿孔,各种细菌、异物经过损伤的耳膜进入中二,引发中耳炎。
有些情况下还会导致孩子失聪,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慎重!
(3)错误擤鼻涕
小孩子不会擤鼻涕,一般都是家长辅助的。但很多家长给孩子擤鼻涕都是用手指捏住其两侧鼻翼,让孩子使劲将鼻涕擤出来。
这种办法会给孩子的鼻腔造成较大压力,使鼻涕从鼻后孔喷出,到达咽鼓管,从而引发中耳炎。
最正确的做法是,捏住一侧鼻翼,擤完一侧后再擤另外一侧,以免伤到孩子的鼓膜、
(4)错误喂奶
如果让孩子平躺着喝奶,非常容易导致呛奶,奶水逆流至鼻咽部,就会诱发急性中耳炎。
在喂奶时,最好让孩子头略微抬高,呈半卧位的姿势。如果孩子出现呛奶,家长要将其身体侧过来,头稍高,使嘴角处于低处,让奶水流出。
如果你有对孩子做过以上这些错误行为,一定要及时改正了!小心不经意间的举动害了孩子!
生活中容易引起耳聋的因素很多,比如耳部或其他器官疾病引起的耳神经损害性耳聋,强烈噪音、外伤等引起耳膜和耳蜗的机械性损伤,情绪剧烈波动引起的应激性耳聋,还有本文要重点说的药物性耳聋。
先天性常由于内耳听神经发育不全所致,或妊娠期受病毒感染或服用耳毒性药物引起,或分娩时受伤等。后天性耳聋通常由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药物中毒等引起。此外,还有老年性耳聋、外伤性耳聋、自身免疫性耳聋等方面。听觉障碍常见的临床症候有耳鸣、听觉过敏、耳聋、幻听及听觉失认。
药物性耳聋,说白了,就是因为无知导致的。由于药物的使用不当,把患者带入到了无声的世界,想想就觉得可怕,特别是幼儿,稍不注意,就变成了聋哑儿。
常见引起耳毒性的药物,主要就是氨基糖苷类药物。因为这是一类耳毒性很强的药物。像链霉素,直接损害内耳前庭和听神经。特别是双氢链霉素,因强烈的耳毒性已经被禁用,硫酸链霉素目前也很少使用。
卡那霉素易损害耳蜗,庆大霉素易损害前庭,这两种药目前是造成中毒性耳聋的主要药物。新霉素损害耳蜗螺旋器,也有较强的耳毒性。
除了以上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药物外,大剂量的水杨酸,奎宁,袢利尿药、抗肿瘤化疗药等也会引起可逆性或永久性耳聋。
处理及预防
1、使用药物前,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种类,有关剂量和疗程要充分咨询医生。
2、往往耳毒性的药物都伴有肾毒性,建议慎用或禁用耳毒性药物,尤其对婴幼儿、孕妇、肾功能不良者更应该如此。
3、如必须接受耳毒性药物治疗者,建议治疗前,治疗中均需定期做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一旦有耳鸣、耳聋或眩晕等症状,立即停药,并及时给予解毒处理。
一旦发现儿童听力下降,不应迟疑观望,我们已经说过“贵人开口迟”的说法是错误的,等等看也是不对的,还有一些医生经新生儿听力筛查已经发现患儿存在听力障碍,但只告诉家长三个月或数月后复查,不作任何治疗处理。实际上治疗和干预得越早越好。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4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气温降低,空气质量不佳(尤其是北方地区),更容易引发孩子的咳嗽,孩子咳嗽时,轻则几天,重则可达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之久。
遇到孩子咳嗽,家长一定要重视,不要盲目止咳!
咳嗽只是生病的表现而不是病因,应带孩子去医院,查明病因并对症治疗,同时在家中让室内的温度、湿度保持在舒适的区域,不要给孩子太吃重口味、油腻的刺激性食物。
咳嗽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先来了解下不同类型咳嗽的表现。
如果孩子只是早上起来咳嗽几声,其他时间并没有不舒服,这只是孩子在清除呼吸道黏液的正常生理现象,家长不需太担心。
如果孩子经常在半夜或清晨咳嗽,很可能是上呼吸道(鼻腔、咽喉等)受了刺激;
如果孩子进入某个环境就会咳嗽,可能是过敏导致的(花粉、尘螨等);
一般小于两周的咳嗽,可能是急性咳嗽、急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断断续续超过四个星期的咳嗽,可能是慢性咳嗽、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等;
超过四个星期还没好的咳嗽,建议家长及早带孩子先去医院检查病因,不要自行用药,不管是短期咳嗽还是长期咳嗽,看着宝宝咳嗽难受、排痰困难,作为家长都会跟着揪心。
想要提醒大家,孩子咳嗽但不发热时,家长一般都不会觉得是大问题,但这时候也不要随意给孩子吃止咳药。
咳嗽是机体排出异物的过程,盲目止咳不利于病情的恢复,也不要因为之前有过类似的症状,就武断认为:这次发病的原因跟上次是一样的。
宝宝咳嗽已经严重影响到睡眠、进食,或者有加重的趋势(伴有呼吸急促等)要赶紧去医院,
发烧达到38.5度以上,超过三天不见好转,也需要就医诊治;
另外,孩子从干咳变成咳痰,孩子多次诉说咽喉痛、头痛,同时出现呕吐及皮肤青紫等伴随症状,或是身上起皮疹,都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生活中容易引起耳聋的因素很多,比如耳部或其他器官疾病引起的耳神经损害性耳聋,强烈噪音、外伤等引起耳膜和耳蜗的机械性损伤,情绪剧烈波动引起的应激性耳聋,还有的药物性耳聋。
什么是药源性耳聋呢?
药源性耳聋是指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位听神经系统中毒性损害而产生的听力下降、眩晕甚至全聋。
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症状初期,患者会感觉耳鸣、进行性听力下降,多为双侧性的,可有眩晕、走路或站立不稳 等表现,儿童用药后因为对外界听觉减弱会表现为过分安静,也正是因为如此,本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药物性耳聋,说白了,就是因为无知导致的。
由于药物的使用不当,把患者带入到了无声的世界,想想就觉得可怕,特别是幼儿,稍不注意,就变成了聋哑儿。
常见引起耳毒性的药物,主要就是氨基糖苷类药物。因为这是一类耳毒性很强的药物。像链霉素,直接损害内耳前庭和听神经。特别是双氢链霉素,因强烈的耳毒性已经被禁用,硫酸链霉素目前也很少使用。
卡那霉素易损害耳蜗,庆大霉素易损害前庭,这两种药目前是造成中毒性耳聋的主要药物。新霉素损害耳蜗螺旋器,也有较强的耳毒性。
除了以上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药物外,大剂量的水杨酸,奎宁,袢利尿药、抗肿瘤化疗药等也会引起可逆性或永久性耳聋。
处理及预防
1、使用药物前,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种类,有关剂量和疗程要充分咨询医生。
2、往往耳毒性的药物都伴有肾毒性,建议慎用或禁用耳毒性药物,尤其对婴幼儿、孕妇、肾功能不良者更应该如此。
3、如必须接受耳毒性药物治疗者,建议治疗前,治疗中均需定期做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一旦有耳鸣、耳聋或眩晕等症状,立即停药,并及时给予解毒处理。
就现有的医疗条件而言,大多数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有些患者经过多方综合治疗后听力改善也不显著。在现阶段主要是通过佩戴助听器进行听力康复。不过一旦出现突然的听力变化也应及时进行听力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与对应的有效治疗。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9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大学室友一直耳朵不太好使,和ta说话总是要加大点音量。
有一天ta去医院找专业医生挖了耳屎后告诉我,听力突然变好了??
“好家伙,掏耳屎还有这功能?那我是不是可以自己在家掏耳屎了?”
Dr.京在这里提醒大家,最好不要自己在家挖耳屎。
耳屎虽然也叫“屎”,但它不一定就是垃圾。
耳屎的大名叫耵聍,是不是比耳屎好听很多?
那么耵聍是怎么形成的呢?
人的外耳道里分布着耵聍腺,它会分泌淡黄色的粘稠液体,这个分泌物与皮肤屑、油脂混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我们俗称的耳屎。
根据每个人耳朵分泌的油脂量的多少,分为油耳朵和干耳朵。
油脂分泌旺盛的,耳屎就会非常油腻,通常呈团状;油脂分泌少的,耳屎会比较干燥,一般呈碎屑状。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引起不适症状,不用太纠结自己是油耳朵还是干耳朵。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恶心,但一个健康的耳朵可少不了它的保护。
保护耳道
耳屎是鼓膜的守卫,它于鼓膜就像鼻毛于鼻子一样,可以抵挡外界的灰尘以及小虫子侵入。
润滑耳道
皮肤会因为干燥而发痒,常常被我们忽视的耳道内部也同样。如果耳道里没有耳屎来保湿润滑,耳朵里面就会因为过于干燥而发痒。
所以啊,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掏耳屎的。
还有的小伙伴虽然知道耳屎没必要挖,但还是管不住自己的手。
因为挖耳屎真的太爽了。
耳屎、鼻屎、眼屎,真的是一直挖一直爽。
爽是真的,但危险也是真的。
2017年美国耳鼻喉学会发布指南,明确反对挖耳朵。
这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设备和手法不够专业,可能会在无形中给耳朵带来伤害。
挖耳勺
我们最常见的工具就是挖耳勺,和钥匙挂在一起,随时都能拿出来挖。
挖耳勺在使用过程中,是通过对耳道内部皮肤进行剐蹭来把耳屎带出,如果力度没有掌握好,可能会对皮肤造成损伤;如果手一抖,一不小心还会刺破鼓膜,鼓膜一旦刺破,就有丧失听力的风险。
并且,每次都给挖耳勺消毒并不是我们懒人能做到的,更有甚者,全家人一起用一个挖耳勺,可见卫生情况堪忧!
棉签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用棉签挖,觉得安全又卫生。
虽然你看到棉签上粘了一部分耳屎,但这也只是表面的耳屎,这个动作会让耳屎被棉签塞的更深,耳屎会在耳道深处堆积越来越多从而影响听力。
那么有人说了,“那我去采耳店总可以了吧,又爽又专业”。
Nonono
Dr.京已经看过不止一次因为采耳而感染的倒霉事件了。
一些采耳店的采耳工具很可能没有做好消毒工作,很容易感染细菌或者病菌,你以为是享受了服务,说不定过几天就要进医院再次享受另一种服务。
所以啊,采耳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找到一个靠谱干净的采耳店还是需要一定的运气。
这不行那不行的,难道就放任不管么?
人体是神奇的,正常情况下,耳屎会自动排出,日常我们在做一些头部晃动时、吃饭咀嚼时、咳嗽时,一些耳屎已经趁机悄咪咪离家出走了,所以不需要特意去清理。
但是,如果耳屎在排出时受到了阻碍,耳屎就会逐渐积累形成耵聍栓塞。顾名思义,耵聍栓塞就是耳朵被耳屎堵住了。
如果出现听力下降、耳朵感到闷涨甚至疼痛,千万不要私自挖耳朵,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的耳鼻喉科寻求帮助,医生治疗耵聍的过程比自己在家掏耳屎专业多了。
较小的耵聍,医生会用专用的工具将耵聍夹出;如果是较硬的耵聍,医生会先用专业的溶液泡软,再进行取出。
哪些人容易出现耵聍栓塞?
油耳朵
由于耵聍黏性较强,容易堆积在耳道里,从而形成栓塞。
耳道窄
当耳道过窄时也会影响日常耵聍排出。
自己瞎掏耳朵
就像Dr.京前面提到的,掏耳朵会把耵聍推向耳道深处,耳道里的耵聍越来越厚,就会形成耵聍栓塞。
那么该如何预防耵聍栓塞?首先不要随意挖耳朵。游泳和洗澡时做好耳部防水。
最后,Dr.京想说,大家手里的挖耳勺可以退役了,挖耳朵这事,还是得找专业医生才放心!
若想进一步了解关于耳朵的相关健康建议,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希望大家能够控制住自己掏耳朵的手。
近日,门诊上接诊了一位11岁的小女孩,诉说她昨一天晚上右侧耳朵突然就流血了。医生问她有没有拿掏耳勺挖耳屎,她母亲回答说,没有掏耳朵,就是昨一天晚上耳朵疼得一晚上睡不着觉。
医生刚开始以为是普通的外耳道皮肤上长了个火疖子,在耳内窥镜下一看,便推翻了医生之前的猜想,耳内窥镜下可看到外耳道血痂附着,鼓膜充血肿胀,鼓膜表面可见少量血痂附着及疱疹的轮廓。再仔细询问病史,她妈妈说,前几天感冒了,最近一直不太舒服。这使这个病的诊断更加明确,即大疱性鼓膜炎。
大疱性鼓膜炎临床上容易被大家忽视,一般来说主要发生在流行感冒之后,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但比较少见。大疱性鼓膜炎多发生在儿童身上,年轻人也可以出现,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外耳道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小孩通常难以忍受,即使到了晚上也哭闹不止。
除了耳朵疼痛之外,还可能伴有听力损伤,但大部分患者在疾病痊愈后听力即可恢复。耳内窥镜下可看到鼓膜表面及外耳道后端靠近鼓膜处有一个或者多个大小不等血疱,所以这个病就称为大疱性鼓膜炎。
这些血疱自行破溃以后,外耳道内便有血性的液体流出,于是就看到耳朵流血了,但血疱的破裂并不会造成鼓膜穿孔,因为鼓膜总共3层,血疱长在其上皮层,在大疱性鼓膜炎在愈合后,鼓膜表面可不留痕迹。
虽然大疱性鼓膜炎又是剧烈耳痛,又是流血的,听起来病情比较严重;实际上它有自限性,病情轻者5-7天即可痊愈,重者两周左右可恢复,但即便这样,也需要积极治疗,以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因为也有大疱性鼓膜炎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的病例,其中的机理尚不明确,仍需积极治疗。
确诊为大疱性鼓膜炎时,需口服抗病毒的药物,如阿昔洛韦;也可全身输注抗生素,以预防细菌感染;未破溃前要保持外耳道清洁;鼓膜血疱较大者,可用无菌注射器刺破;耳痛剧烈者,可服用止痛药。
总之,在发觉耳内流血、耳痛时,不要单纯的以为就是挖耳勺误伤造成的皮肤破损或者外耳道疖肿的破溃,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
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可能因为着凉等原因就会出现发烧的情况,如果是有经验的父母,就可以很好的处理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什么经验的父母,那就十分危险。如果孩子体温过高,是有可能伤害到脑部神经的,所以必须要做正确的处理。有的孩子发烧的时候会出现耳朵痛的情况,家长该怎么办?
小孩发烧耳朵疼应该给予抗生素治疗,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让孩子服用。
小孩发烧怎么办?
1、急救措施:
(1)可用冷湿毛巾敷额,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则效果更好。
(2)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胸背和四肢。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3)在作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的同时加服镇静药。当家离医院远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热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医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紧急处理。
2、降温方法:
(1)传统物理降温法
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2)药物降温法
对未成熟儿,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不用解热剂降温;0~23个月龄的孩子可服用幼儿百服咛(退热口服)滴剂,2~12岁孩子可服用儿童百服咛(退热)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时服一次。这种退热药的优点是口服后吸收较快,30分钟生效,没有传统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对白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3)针灸降温法
3、对症治疗:
(1)高热时,水分丢失增多,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对于出现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明显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
4、针对病因治疗方法: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当孩子出现了发烧的症状时,家长在饮食上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应该给孩子多吃一些低热量的食物,最好是容易消化的流食或者是半流质的食物。比如给宝宝熬一些牛奶或者是米汤。不能给孩子吃太多的水果,让孩子多喝一些水,千万不能让孩子暴饮暴食。
作者 | 张伟
文章首发于 | 耳鼻喉科张医生
游泳回来,孩子觉得耳朵堵上了,让妈妈帮着看,里面堵得严严实实淌着水,发出臭臭的味道。
全家人都以为游泳游出中耳炎,带着他着急看诊。
到了医院后,男宝宝表现很乖,也多亏得耳道冲洗给力,配合取了许多人耵聍(耳屎),味道果然非比寻常。
恐怕这是孩子人生第一次耳道大清理。听力恢复,鼓膜良好,只是和耵聍栓塞,没有中耳炎。
“你们小点声,说话太吵了”。耳朵里声音瞬间不同以往,刚开始孩子还有点不适应。
耳屎为什么会臭?
外耳道皮肤的毛囊、耵聍腺和皮脂腺分泌的物质与耳道皮肤脱落的上皮共同构成了耵聍。耳道潮湿、耵聍发酵会产生异味(基本可忍受)。
孩子游泳后,耳朵臭臭的,是因为耳朵进水耳屎发酵的原因。
当然也有其他耳道异味的问题,如胆脂瘤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中耳炎,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困扰着许多患者。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还可能影响听力。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治疗中耳炎,以下是一些关于中耳炎治疗方法的科普知识。
一、鼓膜穿刺抽液:这是治疗中耳炎的一种常见方法。成人患者通常采用局部麻醉,而小儿则需全身麻醉。医生会在无菌操作下,将针头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如果需要,可以重复穿刺,但间隔时间一般为1-2周。
二、鼓膜切开术:对于积液比较黏稠,通过鼓膜穿刺无法吸干净的患者,或者难以合作的孩子,局部麻醉下不方便行鼓膜穿刺时,可以采用鼓膜切开术。手术方法与鼓膜穿刺抽液类似,但需要更加小心,避免伤及鼓室内壁黏膜。鼓膜切开后,将鼓室内液体吸除干净。
三、鼓室置管术:适用于炎症反复发作或病情迁延不愈的患者,中耳积液太过黏稠不易排出者,以及头部放疗后短期内咽鼓管功能难以恢复正常者。这种手术通过放置通气管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功能恢复。通气管留置时间通常为6-8周,之后可以根据情况取出。
四、预防措施: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重要措施。感冒时,不要用手捏紧鼻孔擤鼻涕,以免增加鼻和咽部的压力,导致细菌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是将鼻涕向后抽吸,由口吐出,或者轻轻地将鼻涕擤出。此外,及时治疗鼻腔、鼻咽部疾病,及早医治小儿肥大的增殖体,也是预防中耳炎的重要措施。
五、医院选择:选择一家专业的耳鼻喉科医院进行治疗非常重要。专业的医院拥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为您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六、科室介绍:耳鼻喉科是专门治疗耳、鼻、喉等疾病的科室。该科室拥有专业的医生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为您解决各种耳鼻喉疾病带来的困扰。
总之,中耳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预防措施也很重要。只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才能更好地保护您的听力健康。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其治疗不仅需要药物干预,日常饮食的调整也至关重要。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忽视了饮食的重要性,导致病情反复。本文将为您介绍得了中耳炎后应避免哪些食物,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辅助治疗。
首先,中耳炎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生姜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耳部黏膜,加重炎症反应。同时,应避免饮酒,酒精会扩张血管,增加炎症充血。羊肉等温热性食物也应避免,以免助长火气,加重病情。
其次,中耳炎患者应避免食用油腻、甜腻、生冷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点、冰淇淋等。这些食物会增加体内湿气,导致病情加重。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如黄瓜、苦瓜、芹菜、丝瓜等,这些食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咽的作用。
此外,中耳炎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以免损伤听力。游泳时要注意耳朵进水,以免引起感染。如有耳垢堵塞,切勿自行掏挖,以免损伤耳道和鼓膜。
在药物治疗方面,中耳炎患者可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同时,可使用中成药,如鱼腥草滴耳液、黄连素滴耳液等,以辅助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总之,得了中耳炎后,患者应重视日常饮食的调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助于加快病情恢复。
耳胆脂瘤手术,作为治疗中耳胆脂瘤的重要手段,虽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但手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术中术后大出血是较为常见的风险之一。此外,手术还可能引发面瘫,导致患者出现口角歪斜、闭眼露白等症状。听力丧失、耳鸣也是手术可能带来的后果之一。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外耳道狭窄或胆脂瘤复发等问题。
中耳胆脂瘤是一种由鳞状上皮异常聚集形成的病变,常见于中耳室、上鼓室、乳突或岩尖。胆脂瘤性中耳炎会逐渐损害中耳和邻近颅骨的听力结构,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一旦确诊,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
术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检查,明确患者的病情,排查手术禁忌症。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观察恢复情况,确保手术效果。若出现并发症,需及时治疗。
术后,患者需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半卧位或健康侧卧位有助于减轻术后不适。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如鼓室探查、面神经减压等。
中耳胆脂瘤的治疗不仅仅是手术,还包括术后护理、定期复查等环节。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耳炎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日常护理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
一、中耳炎的发病原因
1. 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引起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常见于感冒、流感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后。
2. 水液逆流:游泳、洗澡时耳朵进水,擤鼻涕方法不当等可能导致水液逆流进入中耳,引发感染。
3. 咽鼓管阻塞: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管道,若发生阻塞,容易导致中耳内压力升高,引起炎症。
4. 外伤:耳朵受到撞击或挤压等外伤也可能导致中耳炎。
5.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也可能增加患中耳炎的风险。
二、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1. 抗生素治疗: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需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激素治疗:对于慢性中耳炎,可使用激素类药物减轻炎症反应。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中耳炎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三、中耳炎的日常护理
1. 保持耳朵干燥:避免耳朵进水,游泳时佩戴耳塞。
2. 注意擤鼻涕方法:轻轻擤鼻涕,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水液逆流。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室内空气污浊,降低感染风险。
4. 注意饮食: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四、中耳炎的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卫生,避免触摸耳朵。
2. 避免感冒: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3. 注意耳朵保健: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控制音量。
4.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如患有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应及时治疗。
五、中耳炎的治疗医院和科室
中耳炎的治疗主要在耳鼻喉科进行。以下是一些知名医院和科室:
1. 北京协和医院 耳鼻喉科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耳鼻喉科
3.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耳鼻喉科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耳鼻喉科
5.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耳鼻喉科
夏天是游泳的好季节,但如果不注意防护,游泳也可能带来健康隐患。近期,一位名叫小明的同学就因为游泳比赛后耳朵进水,引发了急性中耳炎。这让许多家长和游泳爱好者不禁担忧:游泳真的会导致急性中耳炎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游泳与急性中耳炎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因咽鼓管阻塞、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游泳时,水容易通过鼻咽部进入中耳,导致中耳腔内压力升高,从而引发急性中耳炎。
那么,游泳导致的急性中耳炎有哪些危害呢?
1. 面瘫、口眼歪斜:中耳炎的炎症如果蔓延至大脑,可能引发脑膜炎、脑膜外脓肿及脑脓肿等严重疾病,对大脑造成损害,导致人体瘫痪、失明等严重后果。若炎症蔓延至面部,则可能引发面瘫、口眼歪斜。
2. 迷路炎:中耳炎的炎症可能侵入内耳,引发迷路炎。迷路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发热、怕冷、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全身性中毒反应,长期发展可能损伤人体五脏六腑。
3. 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中耳炎可能导致耳腔内外压力不平衡,长期发展可能引发鼓膜穿孔,损害听骨链,导致听力下降。若炎症蔓延至大脑,破坏听力神经中枢,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甚至耳聋。
那么,如何预防游泳导致的急性中耳炎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游泳时佩戴耳塞:耳塞可以有效地阻挡水进入耳道,降低中耳炎的发生率。
2. 游泳后及时清洁耳朵:游泳后,要及时用棉签清洁耳朵,避免污水残留。
3. 保持耳朵干燥:游泳后,要保持耳朵干燥,避免潮湿环境导致细菌滋生。
4. 避免感冒:感冒可能导致咽鼓管阻塞,增加急性中耳炎的风险。因此,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如果不幸患上急性中耳炎,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治疗中耳炎的关键在于消除局部炎症,常用的消炎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类药物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中耳炎根据病因和症状可分为化脓性中耳炎和非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是耳痛和脓液,患者常伴有发烧、呕吐等全身症状。非化脓性中耳炎又称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症状是听力丧失、耳痛、耳塞或耳鸣。
治疗中耳炎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药物治疗:针对化脓性中耳炎,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类等。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对于非化脓性中耳炎,可使用黏液溶解剂和抗生素,促进中耳腔内液体的吸收和排出。
2、鼓室穿刺:对于积液较多的非化脓性中耳炎,可通过鼓室穿刺抽吸中耳腔积液,缓解症状。
3、鼓膜导管植入:对于反复发作的非化脓性中耳炎,可植入鼓膜导管,使中耳腔达到内外压力平衡,预防积液。
4、手术治疗:对于慢性中耳炎伴有胆脂瘤形成,需进行手术切除胆脂瘤,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5、日常保养: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水进入耳道,注意休息,增强体质。
中耳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免病情加重。
耳漏发炎化脓是常见的耳部疾病,许多患者都曾经历过这样的困扰。然而,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耳漏发炎化脓会自己痊愈吗?
实际上,耳朵如果出现流脓的情况,一般是不太可能自己好转的。耳漏发炎化脓通常是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由分泌性中耳炎或急性外耳道炎发展而来。
治疗耳漏发炎化脓,首先应去医院就诊。医生会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清洗耳道,清除耳腔内的脓液。随后,可以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耳浴,以达到消炎的效果。此外,还可以服用头孢地尼分散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头孢类抗生素,但需注意了解过敏史。通常情况下,治疗7天后症状会有所改善。
感冒、游泳、外伤、吸烟等都可能导致耳漏发炎化脓。感冒时,咽部和鼻子的炎症可能扩散到咽鼓管,导致中耳炎。游泳时,避免将水吞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外伤引起的鼓膜穿孔严禁滴水样液,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吸烟可导致系统性动脉硬化,尤其是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引起小血管痉挛并增加血液黏度,硬化向内耳供血的小动脉,导致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
在局部用药时,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的混合物,如0.25%氯霉素溶液、氯霉素可的松溶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治疗中耳炎和外耳炎。用药前清洁外耳道和中耳腔的脓液,可用3%过氧化氢或硼酸水清洗,然后用棉签擦拭或用吸液器吸脓。当脓液量大时使用水剂,当脓液量小时使用硼酸酒精。
总之,耳漏发炎化脓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避免病情加重。
非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耳塞、耳鸣、听力下降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口角歪斜、闭眼不全等症状。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中耳炎的病情密切相关。
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当咽鼓管阻塞或功能异常时,鼓室内外压力的平衡无法调节,导致鼓室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力,耳内血管受压力变化影响后,鼓室中的液体渗出,形成积液,最终导致非化脓性中耳炎。
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咽鼓管的通气和引流功能,治疗鼻腔和副鼻窦疾病。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炎药、抗病毒药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为了预防非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刺激性食物、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等。此外,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也有助于预防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
非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它会对患者的听力造成严重影响。要彻底治愈中耳炎,需要根据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首先,了解中耳炎的类型对于治疗至关重要。中耳炎主要分为非化脓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包括分泌性中耳炎和气压伤性中耳炎,而化脓性中耳炎则可分为急性和慢性。针对不同的类型,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非化脓性中耳炎,如分泌性中耳炎,通常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鼻腔用药以及免疫调节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炎症,改善咽鼓管通畅度,从而促进中耳积液的吸收。
对于化脓性中耳炎,治疗的重点在于清除脓液和抗感染。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并与抗炎药联合使用。对于有脓液的患者,可用过氧化氢清除脓液,然后进行抗感染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感冒和过度劳累。其次,注意耳朵卫生,避免用手掏耳朵。此外,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多喝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中耳炎的治疗需要耐心和坚持。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检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总之,要彻底治愈中耳炎,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日常保养和定期复查。只有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才能避免中耳炎的复发,保护患者的听力健康。
中耳乳突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常常困扰着患者的生活。许多人对于这种疾病并不了解,甚至会产生恐慌情绪。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耳乳突炎,本文将从疾病概述、症状表现、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疾病概述
中耳乳突炎是指中耳腔和乳突腔发生的炎症反应。它可以是急性或慢性的,且可能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慢性中耳炎患者往往伴有乳突炎症,因此中耳乳突炎是慢性中耳炎的进一步发展。
二、症状表现
中耳乳突炎的症状因人而异,常见的包括:
在急性期,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寒战等症状。慢性期症状相对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
三、预防措施
预防中耳乳突炎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急性中耳炎,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四、治疗方法
中耳乳突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五、总结
中耳乳突炎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但只要及时治疗和预防,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中耳乳突炎的相关知识,关爱自己的耳朵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