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感染新冠后年轻人需要警惕心肌炎

感染新冠后年轻人需要警惕心肌炎
发表人:肖栋

感染新冠后很多年轻人会出现胸部不适,包括:胸痛,胸闷,气促,心悸,乏力或者描述不清的心前区不适等,可能大多数人不会有问题,但是少数人可能真的有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尤其需要警惕病毒引起的心肌损伤,如急性心肌炎,这时候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医院找医生做进一步检查,做下心肌酶,肌钙蛋白,心电图,必要时做下心脏彩超来排查。这种病也是可大可小,轻症者可以自愈,只需要观察;严重者需要住院接收治疗,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心肌炎是心肌炎性疾病,常见病因是病毒感染。细菌、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原虫、螨虫等感染也可引起心肌炎,但相对少见。起病急缓不定,病程多有自限性。

     

    心肌炎后遗症能治好?心肌炎这种疾病小编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都听说过,但是对于心肌炎后遗症相信知道心肌炎后遗症的人是少之又少,那今日小编就为咱们介绍一下心肌炎后遗症的一些表现以及医治办法,一同还会为咱们介绍一些病毒性心肌炎后遗。

     


    心肌炎后遗症能治好?心肌炎这种疾病小编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都听说过,但是对于心肌炎后遗症相信知道的人是少之又少,那今日小编就为咱们介绍一下心肌炎后遗症的一些表现以及医治办法,一同还会为咱们介绍一些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的一些常识,想要了解的朋友们不妨看一看吧。


    心肌炎后遗症能治好?下面内容是有关心肌炎治疗专家详细讲解的关于心肌炎后遗症的治疗方法:


    一、免疫医治


    1、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临床实验证明如出现心脑综合征、心源性休克、严峻心力衰竭等严峻病况的病人,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利于减轻病况;出现重复发作或病况拖延者,是与自身免疫系统功用失调有关,亦可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运用丙种球蛋白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是病毒性心肌炎医治的常规用药。

     


    二、药物医治


    1、发作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对洋地黄活络性增高,耐受性差,易发作中毒,宜选用收效敏捷及分泌快的制剂。在急性心衰操控后数日即可停药。


    2、对缓慢心功用不全者,多建议长时间运用偏小量的洋地黄坚持量,直到心功用康复正常间断。


    3、抗生素虽对致使心肌炎的病毒无直接效果,但是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因子,故在初步医治时恰当运用抗生素有助于铲除链球菌和其它活络细菌。


    关于心肌炎后遗症的治疗就为您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对于那些出现后遗症的心肌炎患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否则的话就会导致心肌炎的病情不断的加重。尤其是一些出现后遗症的心肌炎患者,给他们带来的伤害会超过我们的预想。

  • 后遗症之四:增加糖尿病风险

     

    《柳叶刀》发文称新冠病毒与糖尿病存在双向关系。新冠病毒会破坏人体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从而增加糖尿病风险,而本身患有糖尿病的新冠患者,死亡风险则更高!

     

     

    后遗症之五:肾脏损伤

     

    肾脏负责过滤血液,由于新冠患者肺部通气不畅,容易影响血液质量和新陈代谢,对肾脏也有损害。《国际肾脏》杂志的一份研究表明,武汉因为新冠病毒去世的被调查的26人中,有9人患有急性肾损伤,其他7人肾脏中也被检测出了新冠病毒。也就是说,病毒可以依附在肾脏细胞上攻击肾脏。

     

    后遗症之六:味觉、嗅觉失灵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一项针对欧洲新冠患者的研究发现,分别有85.6%和88%的患者报告了嗅觉和味觉功能障碍。按这个比例计算,目前全球超过1亿的新冠患者中,有多达数百万人现在正在被嗅觉问题困扰。由新冠导致的嗅觉方面后遗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从患病初期开始,人们可能会完全闻不到气味(嗅觉缺失症);在从新冠中康复后的一周左右,病中的嗅觉缺失会逐渐缓解;之后则可能发现某些气味被扭曲(嗅觉倒错症),常常使事物闻起来令人恶心,或者闻到不存在的东西(幻嗅症)。

     

    遗症之七:心脏受损

     

    肺是氧气交换的重要器官,当病毒侵犯了肺部,就会影响氧气的交换,使得细胞内氧代谢紊乱,易导致缺氧、细胞损伤坏死、心血管系统功能受损等。另外,病毒感染,还可能会引起急性心肌炎和心脏衰竭。美国心脏协会的专家说,可能有40%的重症患者出现了心率不齐,还有大约20%的患者经历了心肌炎等心脏损伤。

     

     

    后遗症之八:肺功能下降,肺纤维化

     

    新冠病毒攻击肺部,所以肺部损伤不难预料。中国网的一篇刊文指出,有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新冠患者,治疗后肺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例如肺间质纤维化。这主要是肺间质修复过度留下的痕迹,同时患者的气体交换能力也是受损的。而且对于纤维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晚期可能要进行移植手术。

     

    因此,防新冠容不得大意和侥幸!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勤洗手、不聚集……这些依然要严格执行。另外,现在国家已经开放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大家也要尽快预约打疫苗~

  •   另外,多位医学专家提到,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出现了类似于心肌炎的表现。近日,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葛均波院士在写给全体学生的一封信中同样提到,有些患者可能存在暴发性心肌炎(FM)或“心碎综合征”的病理过程。根据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通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熊某某(男性,69岁)在入院时便有严重的心肌炎(心肌酶达到正常值20倍,心电异常)、肾功能异常、多脏器功能受损严重。

      资料显示,FM是最为严重的心肌炎类型,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其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可很快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如泵衰竭和循环衰竭)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常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早期病死率极高。那么,对于疑似FM的患者,该如何处理呢?近日,AHA发布的《暴发性心肌炎诊治科学声明》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AHA科学声明:疑似FM患者的处理

      1.FM的症状、体征及早期评估

      FM的症状和体征可能因炎症或感染的不同而不同,包括心源性休克、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和胸痛,甚至猝死。早期疑似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进行心电图、胸部X光片等辅助检查。

      患者应进行静脉血气分析的pH值、乳酸(可快速进行,并迅速获得患者的灌注和通气状态)、完整的血细胞计数、基本代谢指标,以及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等检测,以确定右心衰竭的早期症状。此外,患者还应进行生物标志物(至少包括cTn、和BNP或NT-proBNP)检测,以明确患者是否有心肌壁应力增加和心肌坏死的证据。

      2.机械辅助支持治疗

      心源性休克通常为FM患者的最初表现。在其他综述和科学声明(包括近期Circulation发表的《AHA科学声明:心源性休克的当代管理》)中,回顾了对FM的识别以及利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机械辅助支持治疗进行管理。

      另外,FM发生心源性休克时,常伴有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传导阻滞引起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晕厥和心源性猝死。欧洲炎性心脏病流行病学和治疗研究显示,18%的疑似心肌炎患者患有心律失常(多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由于运动可诱发心律失常,因此现行AHA和ESC声明均不推荐急性心肌炎患者在炎症持续的情况下参加竞技运动。

      在不稳定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FM。对于心脏骤停和无脉性心律失常患者,应根据现行的《AHA高级生命支持指南》进行初步治疗,以循环、气道和呼吸为重点,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另外,高质量的胸部按压是最近指南推荐的焦点。在急诊室内,患者的管理应向着复苏和稳定探索。

      对于无救治能力的医院,有必要考虑将患者转诊至三级医院就诊。当患者病情危重时,再转诊治疗或为时已晚,因此早期转诊是心源性休克患者最好的选择。此外,最初的稳定需要血流动力学支持,必要时还需进行呼吸支持,以维持组织灌注和终末器官的氧供。急诊科工作人员应先了解医院资源,若患者出现循环衰竭的早期征兆,但所在医院无法提供高级循环支持,则应考虑将患者转移至具有高级循环支持的三级医院。

      在设立休克多学科应对小组的患者中,应在多系统器官衰竭开始或恶化前,启动该小组,以制定最恰当的支持方案,并迅速执行。如若可行,可由体外生命支持(ECLS)小组评估可能的ECLS插管及无法转移的不稳定患者的恢复。

      必要时,ECLS是支持不稳定患者循环、氧合/通气的最快方法。几乎所有FM患者均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或进行临时的机械辅助循环(MCS),来帮助患者到达某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患者自身的循环或其他更持久的解决方案可维持终末器官的功能。

      许多中心有床旁经皮ECLS插管并立即进行支持治疗的经验。在无需体外氧合的情况下,许多中心也善于使用经皮双心室辅助装置,从而消除一些与ECLS相关的风险和对氧合器的固有需求。除此以外,这些经皮辅助装置还可提供双心室卸载,从而降低心室壁应力,降低进一步加重炎性心脏损伤的可能性。

      在FM患者中,较少有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临时MCS装置的疗效。几个病例显示,一旦患者的循环和终末器官灌注得到充分支持,便可为心脏恢复争取时间。在暴发性淋巴细胞性心肌炎患者中,心脏通常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自我恢复,在其他免疫介导的FM亚型中,心脏可通过适当的免疫调节疗法恢复。在未恢复或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中,临时MCS装置的应用可在短期内提供支持,维持患者的稳定性。

      另外,无论患者的发病机制如何,一旦维持稳定,则所有FM和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均可在神经激素拮抗剂治疗中获益。神经激素拮抗剂和利尿剂是治疗心衰的基础。

      FM的治疗,中国共识如何推荐?

      《2017年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推荐“以生命为依托的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综合救治方案”。

      1. 严密监护

      所有FM患者均应严密监护。尽快将患者收至或转至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严密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监测血常规、心肌酶、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气等各项实验室指标。

      2. 积极进行一般对症及支持治疗

      所有FM患者均应进行对症及支持治疗,主要包括:①绝对卧床休息;②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③给氧;④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可给予磷酸激酶、辅酶Q10等),曲美他嗪应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⑤补充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⑥液体补充等。

      3. 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FM患者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如给予奥司他韦、帕拉米韦、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药物。另外,可以试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尤其是肠道病毒感染者。

      4. 免疫调节治疗

      所有FM患者均应尽早给予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反应、抗炎、抗休克、抗多器官损伤等作用,可消除变态反应,抑制炎性水肿,减轻毒素和炎症因子对心肌的不良影响。推荐重症患者,早期、足量使用。可以选用地塞米松10~20 mg静脉推注后,立即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使其尽快发挥作用。

      (2)免疫球蛋白(IVIG)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病毒和抗炎的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提供被动免疫帮助机体清除病毒,另一方面通过调节抗原提呈细胞及T辅助细胞功能,减少细胞因子产生,从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左心室功能、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和死亡。

      5. 生命支持治疗

      (1)循环治疗

      IABP:推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FM患者尽早使用IABP进行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FM患者,应推荐尽早使用ECMO进行治疗。在使用IABP仍然不能纠正或不足以改善循环时应立即启用或直接启用ECMO治疗。ECMO通常与IABP结合使用,可让心脏得到更充分的休息,为其功能恢复赢得时间。

      (2)呼吸支持

      呼吸机辅助通气可改善肺功能,降低患者劳力负荷和心脏做功,是FM合并左心功能衰竭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呼吸支持有2种方式:①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推荐呼吸困难或呼吸频率>20 次/min,能配合呼吸机通气的患者使用。效果欠佳或不能适应者,应改为气管插管方式。②气道插管和人工机械通气:呼吸衰竭,尤其是有明显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并影响到意识状态的患者必须使用。对于有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在无创辅助通气下仍不能维持者应积极使用;呼吸急促或费力的患者也应积极使用。

      (3)血液净化及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

      FM患者,尤其是伴有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尽早考虑使用,循环衰竭和休克不是此项治疗的禁忌证。相反其提示病情严重,更需要尽早使用。小样本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免疫吸附疗法(IA)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临床表现、血液动力学参数,并提高运动耐力,降低NT-proBNP水平。此外,IA还可减少心肌炎症反应,在运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得到改善。有条件时推荐尝试使用。

      6. 休克和急性左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1)休克的药物治疗

      首先给予多巴胺和5%碳酸氢钠治疗,必要时加用小剂量间羟胺治疗,以暂时维持基本生命体征。作为抗休克治疗的一部分,糖皮质激素应尽早、足量使用。

      (2)急性左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包括正压呼吸、血液超滤和利尿剂,在心率明显加快时小量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因患者血压低,应谨慎使用血管扩张剂。

      7. 心律失常的治疗

      针对心律失常类型并结合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行相应处理。总体治疗原则为:

      ①快速识别并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

      ②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应根据临床症状、心功能状态以及心律失常性质,选用适当治疗策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纠正后应采取预防措施,尽力减少复发。

      ③积极改善心脏功能、低血压情况,纠正和处理电解质紊乱、血气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内环境紊乱。

      ④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负性肌力、负性频率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静脉泵入为首选,但不宜快速静脉推注;快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可给予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

      ⑤心动过缓者应首先考虑植入临时起搏器,无条件时可暂时使用提高心率的药物,如异丙基肾上腺素或阿托品。

      ⑥大多数FM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可痊愈。发生心动过缓者,急性期不建议植入永久起搏器。需观察2周以上,全身病情稳定后传导阻滞仍未恢复者,再考虑是否植入永久起搏器。

  • 流感其实只是一种俗称,它的全称是流行性感冒,从名字我们就能看出来,流感有两种特点,一,具有广泛流行性;二,其实也是一种感冒。

     

    感冒与细菌感染不同,前者不是细菌,而是病毒,所以流感,其实是流感病毒导致的。

     

    流感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H1N1。

     

    所谓H的意思,其实是血凝素(hemagglutinin)英文缩写的第一个字母,而N则是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英文缩写的第一个字母,至于阿拉伯数字,则代表病毒抗原的类型。

     

    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过去人们认为动物感染的流感是不会传播给人类的,但是近几年在人类体内发现的禽流感病毒,则推翻了这样的概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动物携带的流感病毒,有可能传给人类,但总的来说,几率较小。

     

    而现在,全国所流行的,其实还是人类流感病毒,它又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甲1型(H1N1)、甲3型(H3N2)和乙型BY。

     

    流感病毒的潜伏期是1~3天,感染后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发热,发热前多有畏寒的症状,还伴有头痛,乏力和食欲减退的现象,少数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及畏光、流泪等眼部症状。

     

    事实上,上述症状算是流感病毒相对较轻的症状,除此之外,流感还有可能引起病毒性肺炎,还可以侵入神经系统,引起病毒性脑膜炎,侵入心血管系统,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甚至侵入胃肠道,引起病毒性急性胃肠炎,不同的部位,表现也有所不同。

     

    但总的来说,侵入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可能性较小,但一旦出现,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致死率非常高,现有的医学手段也无法做到更好地治疗。

     

     

    流感病毒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3~4天。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体质不错,即便感染了,3-4天也往往能够痊愈,一方面是身体免疫力作用,一方面是流感病毒的自行崩溃。

     

    但如果是婴幼儿、孕妇、老年人,那情况就比较糟糕了,因为这三大人群,免疫力普遍较低,而且老年人多合并心肺疾病,所以一旦感染流感病毒,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因为流感可以在短时间内侵犯大脑、心脏、肺部甚至胃肠道,免疫力的持续下降还可能合并严重的细菌甚至真菌感染,不适症状还会引起严重的脱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多器官衰竭,所以对于这些特殊群体,也需要给予特殊重视。

     

    现在各大医院都人满为患,但普遍以老人和儿童为主。

     

    很多儿科医生都累倒了,但是心血管科,呼吸内科的医生同样是心力憔悴。

     

    虽然医院也有抗病毒药物,但病毒的特性大家都知道,它本身就是个异型,变异速度特别快,所以,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未研究出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来治疗病毒。

     

    别说流感病毒了,就是艾滋病毒,冠状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等,也都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因为它们的变异速度太快了。

     

    因为变异速度太快,所以科学家也无法研究出特效的疫苗进行预防,这个冬天你生产出的疫苗也许有效,下一个冬天,变异的病毒已经可以完全忽视它了。

  •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席卷全球,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死亡。截至今天,其流行仍未停止,甚至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异毒株。面对这一态势,我国的疫苗接种形势压力不小,很多老年人仍然“游离”于全民免疫屏障之外。而事实是,老年人不但更容易罹患新冠肺炎,其重症风险和死亡风险也相对较高,反而更加需要我们要提高警惕!

     

     

    1.  疫苗接种率和年龄的关系

     

    和其他年龄段相比,我国老年人的疫苗接种情况尤为不理想。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表示,我国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2.64亿,截至目前仍有约5000万老年人未接种新冠疫苗。有些省市8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不足30%,70岁以上老年人群接种率不足50%。而相比较而言,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可达86.1%,日本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高达94.35%。[1]

     

    和较低的疫苗接种率相比,老年人患上新冠的症状往往较重,死亡风险也较高。所以老年朋友要“应接尽接”,共同构建我国的全民免疫“抗疫长城”!

     

    2.  感染症状和年龄的关系

     

    我们可以大概把新冠肺炎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四类。基本没有什么症状的叫轻型;有发热和干咳、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的是普通型;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大于30次/min,或者动脉血氧分压严重降低、小于300mmHg等,则属于重症;出现呼吸衰竭、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则已经到达了危重症的地步。[2]

     

     

    X光片检查可见,我们的肺上多了一些白色不透光的结构,它们就是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部分。随着病情的进展,我们的肺部可能出现不可逆的纤维化,严重影响到呼吸功能!

     

    研究显示,新冠肺炎主要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重型和危重型的比例则会逐渐增加[3]。可见,老年人一旦患上新冠肺炎,往往更容易发展为重型,因而治疗难度较高,病死率也较大! 

     

    3.  死亡风险和年龄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免疫能力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衰退,这也是为什么新冠病毒在老年人的体内尤为“猖獗”,会引来呼吸衰竭、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的侵袭,轻而易举地导致人体的死亡。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和50岁以下的健康成年人相比,50-64岁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4倍、死亡风险提高了30倍;65-74岁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5倍、死亡风险提高了90倍;75-84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9倍,死亡风险提高了220倍;85岁及以上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15倍、死亡风险提高了570倍!因此,老年人一定要做好防护,尽早接种疫苗!

     

    随着年龄的增长,新冠肺炎的重症风险和死亡风险都会提高;与之相反,我国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却较低!所以,我们倡导老年人一定要积极接种疫苗,对自己、家人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负责!


    【参考文献】
    [1]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需“应接尽接”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EB/OL]. http://www.ce.cn/cysc/yy/hydt/202112/01/t20211201_37130797.shtml, 2021/12/4.
    [2]国家卫生健康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通知[EB/OL]. (2020–03–03)[2020–12–28].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3/04/5486705/files/ae61004f930d47598711a0d4cbf874a9.pdf.
    [3]耿梦杰,任翔,余建兴,蒋荣猛,李中杰,冯子健,王丽萍,何广学.不同年龄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21,36(06):573-580.
  • 老年心肌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人老化过程中心肌不明原因的退行性病变,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疾病之一。

     

     

    一、老年性心肌病应注意和哪些疾病相鉴别?


    扩张型心肌病:老年心肌病症状及体征与扩张型心肌病类似,有时难以鉴别。一般来说,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症状明显,而老年心肌病主要是心脏储备功能下降。超声心动图显示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腔扩大较为显著,心室壁变薄和左室壁运动幅度减弱明显,而老年心肌病心腔扩大不明显或轻微扩大、心室壁变薄和左室壁运动幅度减弱不明显或较轻。
    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明显,可有多发性心肌坏死灶或心肌纤维化,各房室扩大伴有慢性心功能不全,此表现与老年心肌病类似。但冠心病多有典型心绞痛症状或有明确的心肌梗死史,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肌节段性运动减弱或室壁瘤形成;老年心肌病主要有活动后心悸、胸闷、气短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没有明确的病因,超声心动图可见舒张功能的减退及心腔的轻度扩大。
    老年心脏淀粉样变性:淀粉样心肌病变可造成各种心律失常,系心脏猝死常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有心脏舒缩功能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多种心律失常等,该病心肌肥厚而扩张不明显,超声心动图可见特征性“小斑点”样外观;老年心肌病主要有活动后心悸、胸闷、气短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可有明显的心肌扩张。


    二、如何预防老年性心肌病?

     

     

    老年心肌病是老龄化过程中不明原因的心肌退行性疾病,多种因素可诱发,因此,老年心肌病的预防以避免诱因为主,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

     

    早期筛查: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每年体检一次,如发现有活动后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乏力、腹胀、恶心、下肢水肿等症状可至医院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筛查心血管疾病。

    预防措施:保持作息规律,早睡早起。老年人应适当运动,一周至少三次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活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有太大的情绪起伏。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基础指标。

  • 新生儿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带有一些黄疸的,但是这种疾病并不是很严重,通常多晒太阳就会恢复了,但是有些新生儿会带有一些严重的疾病,例如肺炎。新生儿有肺炎家长不用太过于担心,尽快到医院治疗会恢复健康的,新生儿肺炎能打乙肝疫苗吗?

     

     

    一、新生儿肺炎能打乙肝疫苗吗?

     

    1.新生儿肺炎最好不要打乙肝疫苗,新生儿肺炎可能会有发烧的情况,所以此时就不宜打疫苗了。最好还是等到肺炎痊愈之后再打疫苗。

     

    2.新生儿肺炎的时候先不要打乙肝疫苗,等过一段时间再打,乙肝疫苗注射的时间可以往后推迟的,如果现在就注射乙肝疫苗,可能会导致疫苗失效,也会影响到肺炎的,所以注射了也是等于白注射的。而且要等到宝宝肺炎治好之后再可以注射的,最起码要停药一星期之后才可以注射的,宝宝肺炎期间一定要注意宝宝的保暖情况,让宝宝多喝一些水,另外也要让宝宝注意一下卫生情况,适当的多给宝宝补充一些微量元素,让宝宝的身体体质也提高一下。

     

    3.新生儿肺炎进展较快,需引起重视,一般都需要住院治疗。痊愈时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孩子的抵抗力等因素有关,一般细菌性感染在1-2周左右会痊愈。

     

    4.婴儿是很脆弱的,所以父母们一定好好好照顾自己出生未久的孩子,一旦婴儿出现不舒服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查明病因,记住早诊断,早治疗是治愈的大前提,不要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减少治愈的几率。再者对于婴儿的饮食也要多加注意,如果是乳汁吸入性肺炎的话,可以采用输营养液的方式保证婴儿的营养充足。

     

    二、新生儿肺炎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加强患儿的家庭护理,及时清理鼻腔内干结的分泌物,定期拍打宝宝的后背帮助咳痰,随时开窗通风,但同时注意保暖,不可让宝宝再受凉。

     

     

    2.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抗菌杀菌作用是非常好的,可高效抑制肺部的炎症。但是,经常使用抗生素对身体来说并不是好事,尤其是刚出生的小婴儿。常用抗生素有:红霉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3.供氧治疗:主要适用于重症患儿。当他们的呼吸功能出现衰竭情况时,需要通过机器来吸入足够的氧气。

     

    4.其他支持治疗:如给宝宝输送新鲜血液或血浆、打点滴补充体内的葡萄糖等。

     

    5.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新生儿肺炎,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内服相应的药物。对于内热外寒、温邪犯肺、燥邪伤肺、湿热郁肺等情况,中医都能很好的解决。但是,除了服用中药之外,家庭护理同样不可或缺。

  • 作者:何运元 主治医师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儿科综合

    小儿心肌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该疾病的症状表现有很多,如多汗、苍白、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精神不振等,不仅给患儿的身体造成严重侵害,同时给患儿的家庭也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该疾病的症状时,还需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此外,小儿心肌炎切勿与心肌损伤混淆,以免误诊误治,对病情不利。以下是相关内容介绍。

    小儿心肌炎患者,往往先出现感冒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些还有关节痛、肌肉痛。慢慢地这些症状逐渐好转或消失,而心脏异常的征象开始出现:心跳加快或明显减慢,或者出现停搏,不规则。心肌炎的宝宝精神萎靡、脸色苍白、无力、多汗,食欲不振或反复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或诉说头痛、头晕、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严重者还可见到脸面浮肿、不能平卧、气促等心脏功能不全的表现。

    所谓心肌损伤是指心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心电图正常,临床上够不到诊断小儿心肌炎的标准而做出的临时性诊断,并非一种单独的疾病,往往伴随有其他疾病,随着原有疾病的痊愈,多数会在10天左右痊愈,不像小儿心肌炎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治疗,所以家长也不必为此过分担心。

    心肌损伤并不等同于小儿心肌炎。其实把两者分开并不难,心肌损伤往往没有临床症状,仅是因为其他疾病查心肌酶被发现,可经短期的营养心肌治疗而治愈;小儿心肌炎则除心肌酶增高外往往有心电图的异常如早搏等,还会有心脏扩大甚至心功能不全,往往有乏力、胸闷、胸痛等不适,心肌酶很难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常常反反复复,需要较长时间的营养心肌等治疗才能治愈。

    以上就是关于“警惕 小儿心肌炎切勿与心肌损伤混淆”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帮助。小儿心肌炎给患儿造成的危害性比较大,该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其预后是很关键,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该疾病的症状时,还需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

  •  

    在近期「阳过」的大潮中,很多人已经学会了合理冷静地判断自己的病情,高烧不惊,对症治疗能够应对大多数的情况。

     

    对于已经接种了疫苗,身体强健的青中年人,在感染新冠后,可在家通过高热退热、化痰止咳、均衡营养、适量补液等方法进行「阳转阴」。

     

    新冠感染的危险性

     

    对于罹患基础疾病的人群,作为整个社会中新冠感染防治和预后不良的薄弱一环,面对「阳过」大军,还是有些不知所措。

     

    有基础病的人群,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慢阻肺、肿瘤放化疗等。新冠感染对他们的不良影响主要在于:易在感染时加重基础病情,从而演变成重症。

     

     

    以下表格来自国内权威期刊10月份发表的有关新冠肺炎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报道。

     

     

    OR说明

    OR值大于1时表明该因素为新冠肺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且值越大,风险越高。

     

    如果这一系列疾病均会导致新冠肺炎死亡风险上升,那么,中国当前广大的罹患基础病的患者,究竟该如何平安度过这一关呢?

     

    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居家治疗注意事项

     

    心血管疾病

     

    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患者,密切监测血压、保持血压稳定是新冠疾病流行期间必须严格执行并且在家就可完成的重要预防措施。

     

    长期在服用的心血管疾病防控药物照常服用,并及时贮备、补充、提前备药、防止断药是关键。

     

    1. 出现头晕、头痛:及时自查血压,口服药物降压;

    2. 出现发作性胸痛:立即安静休息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

    3. 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身体浮肿明显:可能并不是因为新冠感染导致的肺炎进展,而是心功能下降的表现。

     

    如出现上述这些情况,不管是否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都不再适于居家自行处理,应及时就近急诊就医。

     

    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保持饮食均衡,避免以为大油、大荤、大补能增强身体抵抗力,实则导致血糖波动。

     

    监测空腹+三餐后+睡前血糖,根据血糖及时调整进食量和活动量,进食时间。

     

     

    不管是口服降糖药物,还是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一定要保证「血糖少波动,手里有药用」,保持血糖稳定是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

     

    慢性肾病

     

    对于慢性肾病患者,按照常规就诊、复诊方案随诊,包括在固定的时间完成透析、复查肾功能、尿蛋白等指标,特殊时期尽量减少就医计划变动。

     

    另外,慢性肾病的患者在服用退热相关药物或者一些中成药物之前,尽量咨询主治医生是否需要调整常规使用剂量。

     

    或者也可以选用肝脏代谢药物,避免因为肾功能不全导致药物排泄不畅、药物蓄积或者加重对肾功能的损伤。

     

    基础疾病用药与新冠用药有冲突吗?

     

    对于心血管疾病或者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长期用药方案中可能包含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栓药物。

     

     

    这些药物应该照常服用的同时,需注意到退热药等非甾体抗炎药,尤其是布洛芬,对胃黏膜的损伤再加上这些抗栓药物的出血风险,需要及时给予护胃药物。

     

    另外,退热药物布洛芬可能会升高地高辛、口服降糖药等的血药浓度,用药时需要咨询专业医师。

     

    注意事项

    布洛芬可能有降低降压药物药效,合用时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血压;其也有加重肾病损伤的可能性,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选用,必要时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而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更易加重肝脏损伤,必要时选用布洛芬。

     

    居家隔离期间,基础疾病加重怎么办?

     

    当基础病加重,不管和新冠感染是否同时发生,一定要尽早就诊,万不可因担心外出就医遭遇新冠病毒感染而讳疾忌医,在家硬扛。

     

    其实对于有疾病的患者的新冠治疗方案与普通患者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因为存在基础疾病,使得这些人群对新冠感染的抗打击能力更弱,需要更加密切地予以关注的治疗。

     

    祝愿大家能在「阳过」大军中保持不阳,如果阳了也不用过分担心,积极应对,尽早「阳康」!

     

  • 冠心病在临床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患病率在逐年的增加,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但是在临床中冠心病的患者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不乏很多年纪轻轻,却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的患者,这也与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在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斑块及粥样硬化,并且斑块逐渐的增大,阻塞血管,发生心肌细胞的缺血坏死等的病理改变。冠心病病人如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及治疗,病情加重,严重时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这是非常危急的病症,病死率很高,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心病的患者一般会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的基础疾病,并且有些冠心病的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家族性遗传。所以如果合并以上基础疾病,并且家族中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冠心病的人群,就应该提高警惕。

     

    冠心病患者早期可以有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典型的症状是发作性的胸闷、胸痛,部位在心前区,活动或者劳累时可以诱发,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可缓解,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就可以高度怀疑是否患有冠心病。

     

    但是在临床中存在很多症状并不典型的患者,例如有些表现为剑突下的疼痛,甚至有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是以腹痛、恶心、呕吐症状来就诊,所以要注意鉴别,不要轻易排除冠心病。

     

     

    如果感觉有冠心病的可能,就要及时就诊,心电图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患者心电图可以表现为ST段的改变,后者是T波的倒置,这些都是心肌缺血的表现。也有些患者心电图的表现可以完全正常。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完善运动平板试验的检查,来进一步明确。在临床中,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冠脉造影检查。通过冠脉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可以直观的看到血管的堵塞情况,如果堵塞严重可以给以支架治疗。

     

    冠心病对我们大家来说都不陌生,家中的老人患冠心病的应该有很多。该病患病率的增加,无疑与日常的生活环境及习惯有关系。

  • 细菌性心肌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心脏疾病,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链球菌、白喉等。这种疾病不仅会对心脏功能造成影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细菌性心肌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咽喉疼痛、咳嗽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疼痛、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问题。

    针对细菌性心肌炎的治疗,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三代头孢或者喹诺酮类的抗生素。在心力衰竭发生时,医生可能会酌情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或ARB及其他药物。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首先,要预防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增强体质。其次,在急性发作期,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卡路里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辛辣、烟熏和油炸食物。在恢复期,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健身操、气功等。

    细菌性心肌炎的治疗和康复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也要注意日常保养,避免疾病复发。

  • 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轻重不一。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

    1. 发热:心肌炎患者常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

    2. 咳嗽:部分患者会出现干咳或咳痰,可能与呼吸道感染有关。

    3. 心悸:患者常感到心跳加速、不规律,有时伴有胸闷、气短。

    4. 乏力:患者会感到全身无力,精神状态不佳。

    5. 心律失常:心肌炎可能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等。

    此外,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 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肝脏肿大等。

    2. 胸闷、胸痛:可能与心脏扩大或心包炎有关。

    3. 呼吸衰竭: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

    4. 心源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意识模糊、四肢厥冷等。

    5. 猝死:极少数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猝死。

    心肌炎的致病原因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此外,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也可能引起心肌炎。

    治疗心肌炎主要针对病因和症状进行,包括:

    1. 抗病毒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

    2. 抗炎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3. 支持治疗:保证充足的休息,给予营养支持。

    4. 对症治疗:针对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进行治疗。

    预防心肌炎的关键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 婴儿心肌炎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主要影响新生儿和婴幼儿。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心跳过慢或不规律,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跳停止,引发脑缺血,出现全身抽搐,甚至危及生命。此外,婴儿心肌炎还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心肌收缩能力下降,供血不足,出现脉搏微弱、面色苍白、气促等症状。

    引起婴儿心肌炎的原因主要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其中,感染性因素最为常见,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导致心肌炎。

    婴儿心肌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肌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纤维细胞溶解、坏死。该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已发现30多种病毒可以引起心肌炎,其中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腺病毒等是常见的病原体。感染途径主要包括肠道感染和胎盘感染。

    婴儿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起病形式多样,可呈暴发性经过,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窘迫、发绀、皮肤苍白等症状,酷似肺炎。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目前,婴儿心肌炎尚无特效治疗。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吸氧、纠正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控制心律失常及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

    为了预防婴儿心肌炎,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孕期保健,避免接触病毒感染。

    2. 婴幼儿应接种相关疫苗,预防病毒感染。

    3.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4. 如发现婴儿出现心跳过慢、不规律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发热心慌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症状,很多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都会感到困惑和担忧。发热心慌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体温升高引起的生理反应,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

    首先,我们要了解发热心慌的常见原因。当体温升高时,人体会进入一种应激状态,心脏跳动加快,从而引起心慌。此外,以下几种情况也可能导致发热心慌:

    1. 心律失常: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心慌、全身发热等症状。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冠心病等。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心脏方面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2. 恶性肿瘤疾病:肺癌、胃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都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发热、血红蛋白下降,出现心悸以及心慌的症状。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以免肿瘤加重恶化。

    3.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可能伴有发烧,同时病程中可靠可能出现甲亢的表现,比如心慌、多汗、怕热、睡眠障碍等症状。一般可以采用对症处理,亚急性甲状腺炎本身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可以自行恢复到正常。

    4. 传染病:如流感、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传染病也可能导致发热心慌。建议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

    5.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也可能导致发热心慌。建议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咨询医生。

    面对发热心慌的情况,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诊断。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日常保养,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 心肌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备受关注。许多家长担心,小孩患上心肌炎后能否自愈?本文将从心肌炎的病因、症状、治疗和日常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心肌炎,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心肌炎的病因

    心肌炎的病因多种多样,其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此外,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心肌炎的发生。

    二、心肌炎的症状

    心肌炎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轻微的心慌、乏力等。重者则可能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呼吸困难、心源性休克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三、心肌炎的治疗

    心肌炎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抗感染、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具体治疗方法包括:

    • 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抗感染药物、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等。
    •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营养支持:保证营养均衡,提高身体免疫力。

    四、心肌炎的日常护理

    1. 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等。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适当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3. 预防感染:避免接触病毒或流感样疾病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4. 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按时服药,遵医嘱。

    五、总结

    心肌炎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家长和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日常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 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胸闷、憋气或心慌等症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除了胸闷、憋气或心慌外,心肌炎患者还可能出现面色苍白、身体乏力、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在活动或劳累的情况下,这些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因此,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为了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等检查。根据病情的轻重,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轻微的心肌炎可以通过口服营养心肌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辅酶Q、肌苷片等。而病情严重者,则需要进行输液调理。

    心肌炎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包括感染、过敏、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理化因素、结缔组织病等。治疗方面,患者应避免劳累,适当休息。出现心力衰竭时,可酌情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等。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可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损害而出现晕厥或明显低血压时,可考虑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若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需要接受特异性抗病毒治疗。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
    •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 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 遵医嘱,按时服药。

    总之,心肌炎患者要重视病情,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早日康复。

  • 心肌炎是一种影响心脏肌肉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可能与活动、情绪波动或休息不足有关。

    治疗心肌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调节。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炎药、抗病毒药、营养心肌药等。生活调节则包括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调整饮食结构等。

    心肌炎的病因多样,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如柯萨奇B病毒、回声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其他可能的病因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蠕虫等感染,以及药物、毒物、血管炎、结节病等非传染性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心肌炎的关键是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保持充足均衡的营养。此外,注意预防呼吸道和肠道感染也是预防心肌炎的重要措施。

    如果出现疑似心肌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同时,患者还需注意观察自身症状的变化,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总之,心肌炎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通过了解其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肌炎,保障心脏健康。

  • 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很多人对其是否具有传染性存在疑惑。

    事实上,心脏病一般情况下并不具有传染性。心脏病是指心脏部位的器质性病变,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就已经存在的,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后天性心脏病则是在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等。

    这些心脏病都不是由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因此不具有传染性。

    然而,有些心脏病可能与感染有关,例如心肌炎。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具有传染性。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且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对于心脏病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血脂药物、抗凝药物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介入治疗则适用于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

    除了治疗外,心脏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总之,心脏病一般情况下不具有传染性,但需要注意与感染相关的疾病,如心肌炎。对于心脏病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保养,以保持身体健康。

  •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胸闷、气短、喘不过气、有压迫感、睡不着觉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肌炎、心脏病、过度劳累、哮喘、压力过大等。

    1、心肌炎:心肌炎是一种影响心脏肌肉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胸闷、气短、乏力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警惕心肌炎的可能性。治疗心肌炎,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抗病毒、抗炎、营养心肌等。

    2、心脏病:心脏病是导致胸闷、气短、喘不过气等症状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见的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心脏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3、过度劳累:长时间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此时,应适当调整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典型症状为胸闷、气短、喘息等。哮喘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用药,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症状发作。

    5、压力过大: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胸闷、气短等症状。此时,应学会调整心态,适当放松,减轻压力。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规律作息等,对预防和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也有一定帮助。

    如果出现胸闷、气短、喘不过气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 一、一岁孩子心肌炎的症状特点

    1. 低热、咳嗽、腹痛、胸闷等常见症状

    1岁宝宝患有心肌炎时,常见的症状包括低热、咳嗽、腹痛、胸闷等。这些症状与普通感冒或消化不良相似,容易导致误诊。

    2. 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

    心肌炎的早期症状可能表现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包括低热、咳嗽、流涕、咳痰等。消化道症状则可能表现为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

    3. 胸部不适

    部分宝宝在患有心肌炎时,可能会出现胸部不适,如心悸、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等。

    4. 其他症状

    个别宝宝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烦躁或面色苍白,也可能出现睡眠增多,或者睡眠过程中存在哭闹不止等相关表现。

    二、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1. 抗病毒治疗

    心肌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主要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干扰素等。

    2. 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包括休息、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 心脏康复治疗

    恢复期患者需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包括适度运动、健康教育等,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三、心肌炎的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2. 加强营养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3.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4.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四、心肌炎患者的护理

    1. 病房环境

    保持病房环境清洁、舒适,温度适宜,湿度适中。

    2. 休息与活动

    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3. 饮食护理

    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4. 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