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怎么体重管理?

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怎么体重管理?
发表人:胡扬喜

对体重管理需要更严格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产科 副主任医师 种轶文

    妊娠期糖尿病控制血糖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证膳食均衡,控制孕妇血糖升高,同时需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膳食治疗的原则是:孕妇不减肥,按体型调整食物结构比例及热量;少食多餐;少吃糖分高的水果;蔬菜每天400-500克,其中有色蔬菜不少于进食的一半。

    二、控制淀粉摄入,淀粉高的食物如土豆、地瓜、山药、蚕豆等。这些食物血糖高的孕妇还是不要吃为好。

    三、少食多餐,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让食物尽可能的被消化吸收,同时少吃肉类多吃青菜,少吃米饭,水果每天不可以超过200克,要选择在2餐之间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暂时不吃,如苹果、草莓、樱桃、哈密瓜等,待血糖控制稳定后再考虑是否食用。

  • 高血压二级只是代表血压水平,超过160mmHg以上的血压,收缩压超过160mmHg,舒张压超过100mmHg,就可以诊断二级高血压。它对血管的主要危害来讲,一方面是血压的因素,同时还跟是否合并其他的危险因素,比如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 这些是要综合来来看的,血压只是其中一方面,如果一个高血压二级,但是同时合并了糖尿病,同时合并高血症,又有吸烟,他的危险甚至可能会高过高血压三级的病人。而危险主要是指的心脑血管出现事件的风险。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眼科 副主任医师 郭春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一般可以通过药物控制血糖。

    口服药物一般都能够很好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水平。如果口服药物没有使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患者也可以使用胰岛素,目前各种胰岛素有长效的、短效的、中效的等等,需要在内分泌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对于1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建议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患者的血糖大多都是可以得到控制的。但是不建议患者停药,因为血糖的控制,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控制病情的进展是非常重要的,尽量要使血糖不能波动太大,如果血糖波动太大,对微血管的损害会比较严重。

  • 糖尿病患者易患肝脓肿。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血糖高,容易滋生细菌成长,如果这种感染发生于皮肤上有结痈的位置,细菌入血,易定置在肝脏,导致血源性肝脓肿。

  • 糖尿病的治疗不一定要做减重代谢手术。糖尿病的问题不仅仅是糖尿病的问题,罪魁祸首可能还是肥胖的问题。对于比较瘦的糖尿病患者,治疗糖尿病可能是另外一种机制。做减重代谢手术的治疗效果是不太好的,也不是很理想的,对于这部分人群可以采用其药物、针和干细胞的移到移植等其它的治疗方法。

  • 如果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出现的蛋白尿是非常麻烦和非常头疼,只能是糖尿病的早期就干预。干预措施主要是分为四点:第一,是降低血糖,要求24小时平稳的降血糖。第二,是一定要控制好血压,同时还要降脂和控制好体重。第三,是合理地使用 R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拮抗剂,主要是指的各种普利,比如依那普利、苯纳普利类的药物,以及缬沙坦、 氯沙坦、厄贝沙坦类的药物,降压同时能够减少蛋白尿,延缓肾衰。第四,是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很多人死于冠心病。

  • 控制糖分摄入有益健康

  • 为什么#糖尿病 病人要定期检查眼底?#眼科医生聂红平 #医学科普

  • 还有就是糖尿病,糖尿病虽然很多人说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就是阴虚为主的,但是这种情况下,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10年8年以上,因为它的微循环还是在不断的重构,微循环的障碍还是有缓慢的发生。 所以上了年纪的糖尿病的病人,他们很容易会出现肾虚的表现。

  • 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高低会影响视力的波动#晶状体混浊 #白内障 #医学科普 #眼科医生聂红平

  • 人生中46至55岁这个阶段,被誉为“多事之秋”,虽然这个年龄段的人通常精力充沛,思想成熟,但同时也是生命中的高危期。在这个阶段,人体各项生理机能开始衰退,各种疾病也容易爆发或显现。

    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46至55岁的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5%,是40岁之前发病率的近4倍。女性在绝经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增加2~6倍,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会增加约40%。

    这个阶段的高危状态,与生活压力密切相关。家庭、事业等各种负担加重,精神压力增大,长期透支健康,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趁虚而入。

    要安全度过这个高危期,除了加强体育锻炼、注重劳逸结合、定期体检外,还应注意关注人体器官发出的求救信号。例如,胸痛、胸闷可能是心脏问题,咽喉不适、脖子两侧胀痛可能是小肠与淋巴系统疾病。一旦出现不明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以下是一些预防和保健建议:

    1.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高热量食物。

    2. 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

    4. 定期体检: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5. 关注身体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 神经性脚痛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将详细介绍神经性脚痛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病痛困扰。

    一、神经性脚痛的病因

    神经性脚痛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化学物质接触: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引发神经性脚痛。

    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导致下肢神经痛。

    3. 外伤:神经损伤、神经再生或神经结构变化都可能引起神经性脚痛。

    4. 腰椎病:腰椎病压迫神经根可能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

    5. 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受压可引起下肢疼痛,多见于单侧,咳嗽、大便时加重。

    二、神经性脚痛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1)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

    (2)止痛药物: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钠等,用于缓解疼痛。

    (3)抗癫痫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加巴喷丁等,适用于中重度疼痛患者。

    2. 非药物治疗:

    (1)针灸:针灸可调节神经功能,缓解疼痛。

    (2)理疗:理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修复。

    (3)按摩: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3. 日常保养: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注意保暖,避免局部受凉。

    (3)饮食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保持愉快的心情,放松压力。

    三、神经性脚痛的预防

    1. 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

    2. 积极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3. 注意保护足部,避免外伤。

    4. 加强腰背肌肉锻炼,预防腰椎病。

    四、结语

    神经性脚痛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同时,注重日常保养,预防疾病的发生。

  • 血糖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指标之一。然而,许多人对血糖升高可能带来的问题认识不足。血糖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糖尿病,还可能与其他多种疾病和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

    1. 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会导致肝糖原储备减少,从而引起餐后血糖一过性升高。积极治疗肝脏疾病,恢复肝功能,有助于血糖恢复正常。

    2. 应激状态:急性感染、创伤、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会导致胰岛素拮抗激素等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引起血糖升高。当应激状态解除后,血糖会逐渐恢复正常。

    3. 饥饿和慢性疾病:饥饿状态下和慢性疾病患者体力下降时,糖耐量减低,导致血糖升高。积极治疗慢性疾病,改善体质,有助于血糖恢复正常。

    4. 药物影响: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烟酸等,可影响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停药后,血糖会很快恢复正常。

    5. 内分泌疾病: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内分泌疾病可引起继发性血糖升高。控制原发病后,血糖可逐渐降至正常。

    因此,当体检发现血糖升高时,切勿轻易给自己贴上糖尿病的标签。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尿检结果显示尿糖4个加号的情况,这让人不禁心生疑虑:尿糖4个加号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详细解析尿糖4个加号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首先,尿糖4个加号的出现可能与糖尿病有关。因此,建议您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进行空腹血糖的检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调整饮食结构,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含糖食物,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并加强体育锻炼,定期复查血糖,必要时服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其次,除了药物治疗外,中药也是治疗尿糖4个加号的有效方法之一。中药治疗具有无副作用、改善体质、调节阴阳、恢复内脏功能等优势,可以帮助机体消化食物,将食物转化为血液,为身体提供充足的养分。在中药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眼底出血、视力模糊、四肢麻木、身痒、脚痛发黑、便秘、蛋白尿、失眠、乏力、脱发、虚汗、心慌气短等症状的改善,甚至恢复年轻时的活力。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在经过一年左右的治疗后,病情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注射胰岛素进行临时降糖治疗。在服用中药进行全面调理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逐渐减少胰岛素的用量。经过8-10个月的胰岛素停用后,通过继续服用中药进行巩固治疗,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中药治疗主要以增强体质、平衡阴阳为主,体质恢复后,血糖自然会趋于平稳。因此,低血糖患者服用中药后,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血糖逐渐恢复正常,且不会出现低血糖现象。

    总之,尿糖4个加号的出现可能与糖尿病有关,我们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既要关注药物治疗,也要关注日常保养。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坚持的治疗,我们相信,尿糖4个加号的情况一定会得到有效改善。

  •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探秘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若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子女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也具有遗传倾向,尤其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时,子女患病风险更高。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主要包括:

    • 饮食: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会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糖尿病。
    •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都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 感染: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三、自身免疫因素

    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因素密切相关。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胰岛B细胞视为“敌人”,并对其进行攻击,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最终引发糖尿病。

    四、其他因素

    除了遗传、环境和自身免疫因素外,以下因素也可能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
    • 种族:某些种族人群,如黑人、拉丁美洲人、亚裔等,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 妊娠:孕妇患有妊娠糖尿病,会增加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助于我们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 血糖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糖尿病,但却是糖尿病的重要预警信号。许多朋友都曾问我,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然而,许多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血糖值来判断。根据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0mmol/L或OGTT试验2小时血糖≥11.0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但偶尔的血糖升高并不能直接确诊糖尿病,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实验等。

    除了血糖值,诊断糖尿病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测。一般来说,空腹血糖≥7.1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确诊糖尿病。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疾病可能血糖不高,但症状与糖尿病相似,因此不能仅凭症状进行诊断。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就需要早期进行药物治疗。传统中药如山茱萸、玉竹、生地、知母等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此外,糖尿病的治疗还需要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糖尿病患者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适量摄入高纤维和淀粉质食物,并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运动选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全身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等。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总之,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重要预警信号,但并不等同于糖尿病。当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鸡蛋,作为人们餐桌上的常见食材,一直被誉为‘营养宝库’。然而,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关于鸡蛋的摄入量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本文将从鸡蛋的营养成分、适量摄入的重要性以及不同人群的鸡蛋摄入建议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鸡蛋的摄入问题。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易于消化吸收,是人体合成组织、修复受损细胞的重要原料。此外,鸡蛋中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维生素D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增强免疫力、预防骨质疏松等。

    然而,鸡蛋并非摄入越多越好。过量摄入鸡蛋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1. 胆固醇升高:鸡蛋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肥胖:鸡蛋热量较高,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能量过剩,引发肥胖。

    3. 消化不良:过量摄入鸡蛋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那么,如何确定鸡蛋的适量摄入量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一般人群:每天摄入1-2个鸡蛋即可满足营养需求。

    2. 青少年、孕妇、乳母等特殊人群:根据个人需求和营养状况,可适量增加鸡蛋摄入量。

    3. 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的人群:应控制鸡蛋摄入量,建议每天摄入1个以内。

    4. 中年男性:建议每周摄入不超过6个鸡蛋,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5. 糖尿病患者:建议避免食用鸡蛋,以免增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总之,适量摄入鸡蛋对人体健康有益,但过量摄入则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在享受鸡蛋带来的营养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摄入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仅影响血糖水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骨质疏松便是其中之一。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糖代谢障碍,骨皮质代谢及骨结构异常,导致骨质量下降,从而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长期糖尿病病史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蛋白质、脂肪、钙、磷等营养素代谢紊乱。此外,糖尿病还会引发氧化应激和糖基化终末产物等代谢障碍,进一步加剧骨质疏松的风险。

    糖尿病本身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疾病。高血糖水平可以诱导活性氧的生成,损害骨骼健康。因此,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注重饮食管理,采取低盐、低脂肪、低糖的饮食原则。同时,增加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水果、新鲜蔬菜和粗粮等。这些食物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还能补充钙、磷等矿物质,促进骨骼健康。

    此外,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和锻炼也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密度,提高骨强度。同时,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避免过度情绪波动,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包括双磷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骨质疏松的进展,降低骨折风险。

    总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以维护骨骼健康。

  • 小儿室速,即小儿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本文将围绕小儿室速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儿室速的常见原因

    1. 先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小儿室速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

    2. 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病变的疾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也可能导致小儿室速。

    3. 瓣膜病: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功能异常,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也可能导致小儿室速。

    4.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可能导致心脏病变,从而引发小儿室速。

    5. 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小儿室速,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二、小儿室速的临床表现

    1. 心悸:患儿可出现心悸、心跳加速等症状。

    2. 心慌:患儿可出现心慌、焦虑等症状。

    3. 头晕:部分患儿可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

    4. 晕厥:严重者可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三、小儿室速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小儿室速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有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2. 电复律:对于严重的小儿室速,可考虑采用电复律治疗。

    3.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病因明确的小儿室速,如先心病、心肌病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小儿室速的日常护理

    1. 休息:患儿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

    3. 运动: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 环境保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冒。

    5. 心理护理: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焦虑情绪。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困扰。这两种慢性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也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那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该吃什么,如何调整饮食,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肥胖。肥胖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因此患者应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

    2. 限制盐分摄入,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减少食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

    3.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食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患者可多食用全谷类主食、豆类、蔬菜和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4.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奶等,可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同时不会引起血糖和血压的剧烈波动。

    5. 限制饮酒,避免酒精对血糖和血压的影响。

    除了以上原则,以下食物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来说非常有益:

    1. 红薯: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压。

    2. 魔芋:魔芋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氨基酸,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压,同时具有很好的饱腹感。

    3. 绿叶蔬菜: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压。

    4. 鱼类: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压。

    5. 坚果: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压。

    此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身体健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