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什么是夜惊症?

什么是夜惊症?
发表人:胡晓宇

夜惊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也称为惊恐夜惊症。它通常发生在儿童的深度睡眠期间,表现为儿童突然惊醒,大声尖叫、哭泣或喊叫,出现强烈的恐惧或焦虑感。此时,儿童的心率和呼吸急促,可能会出汗或颤抖。夜惊症的持续时间一般较短,通常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儿童在惊醒后可能会感到困惑和疲惫,但不会有明显的记忆或后遗症。

夜惊症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一些研究表明,夜惊症可能与儿童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关,也可能与睡眠环境、睡眠姿势等因素有关。

目前,治疗夜惊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方法包括使用安眠类药物或抗抑郁药物等,但这些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包括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改善睡眠环境、减少兴奋性的活动等。此外,家长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避免过度刺激和惊吓,以有助于缓解夜惊症的症状。

总的来说,夜惊症虽然对身体不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和情绪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您的孩子有夜惊症的症状,请及时向医生咨询,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睡眠障碍疾病介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清醒过程中的各种功能障碍,包括睡眠不足、睡眠过度、入睡时间延迟、清醒时间提前、睡眠浅而易醒、白天嗜睡、睡眠-清醒周期紊乱及发生在睡眠时的其他功能障碍等。通常伴有疲劳、焦虑或抑郁,对生活、工作及学习造成影响,睡眠的改善也会改善疲劳、情绪和生活质量。一般通过药物及心理治疗可以治愈。不及时控制,将会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诱发更严重的躯体和心理疾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个中午或晚上睡觉时,会突然“醒”来,能清晰的感觉身边人说话、做事(其实是假象),想和别人说话,却怎么也说不出来,想坐起来,却一动也不能动。胸腔憋闷,感觉快要窒息,挣扎半天才真正醒来,却异常难受。当我们把这种“濒死感”说给别人听时,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这是‘鬼压身’,睡觉姿势不对,没事的。”

     

     

    那事实是这样吗?如果是“鬼压身”又是怎么回事呢?

     

    鬼压身,老百姓也有叫“鬼压床”、或者“梦魇”的,学名叫睡眠麻痹。睡眠麻痹就是感觉意识清醒,但是却无法移动身体。它发生在清醒和睡眠交替之时,你可能无法移动或说话,甚至可能伴随着巨大的窒息感和灵魂出体感。时间从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有些人会感觉到压力甚至是窒息。睡眠麻痹可能与其他睡眠障碍症状同时产生。

     

    有人在睡觉时,会出现一种睡眠障碍:睡眠处于半睡半醒的状况,同时还出现各种各样的幻觉,甚至还能听见周围的声音,但奇怪的是,无论自己再怎样用力,却都使不上力来,想大叫也叫不出声,想睁开眼或翻身起床,却一动也不能动。拼命挣扎数分钟后,才终于醒来,人会觉得全身很累,有时甚至满身大汗。

     

    现在得到认同较多的说法是肌肉和神经不同步。通俗来说,就是脑子里的神经醒了,眼睛和四肢肌肉的神经还没醒,所以就出现意识清楚而眼睛睁不开、四肢不能动的情况。

     

    睡眠麻痹形成的原因

     

    包括精神焦虑、睡眠不足、呼吸障碍、平躺睡姿、睡眠中断、睡眠障碍等,这些情况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睡眠麻痹。

     

    那么“鬼压身”需要治疗吗?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因为鬼压身多为偶发,只要去除发病原因,症状就可解除,很少有复发的。但是,睡眠麻痹如果伴有严重睡眠相关疾患时,如呼吸暂停综合征,经常发作可引起人猝死,对于这些疾病就要积极寻求治疗!

  • 夜半哭声

     

     对小孩子来说,哭闹是家常便饭,家长对此也早已做好了应对,掌握了各种“哄娃妙招”。

     

    但总有一些时候,孩子的“哭闹”有点不大对劲——

     

    比如,5岁的小樱桃最近就好像有些奇怪:有好几天夜里,睡着睡着就突然惊叫一声坐起来,大哭大叫、呼吸急促、出了很多汗,有时候还会说一些大人听不懂的话,特别奇怪的是,对周围好像完全没反应,大人怎么哄都好像没听见一样,只能等几分钟后他自己恢复,重新睡过去。第二天早上起来问,却好像完全不记得一样。而且不止一次,已经持续了好几天了,实在令人感到难以解释。

     

    家里老人说,这可能是什么“脏东西”在作祟,还打算要找“神婆”来给孩子看看。

     

    但孩子爸妈都表示不信,于是来问Dr.京,其实这很有可能是“夜惊症”

     

     

    夜惊症

     

    所谓“夜惊症”,是睡眠觉醒障碍的一种。顾名思义,也就是睡眠周期的转换过程出现了障碍——

     

    我们知道:人类的睡眠过程分为“非快速眼动期(NREM)”与“快速眼动期(REM)”,整个睡眠过程中,二者会交替出现,而夜惊症就通常发生在非快速眼动期。

     

    通过文章开头的描述,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同属睡眠障碍类疾病,夜惊症与梦魇、梦游、等有点像。通常,如果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那基本可以断定为夜惊症:

     

    常见于4~12岁的孩子。在排除其他疾病(如癫痫)的情况下,孩子在入睡2~3小时后突然表现出惊醒,哭泣、尖叫,通常还会伴有出汗、心跳加快,但本人却似乎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对周遭毫无反应,持续时间约10分钟左右,第二天早上还回想不起来。

     

    如果情况和以上描述类似,那很有可能就是夜惊症。当然,最终的诊断还是需要去医院咨询医生。

     

     

    儿童夜惊症的发作,通常有以下这些诱因:

     

    首先是遗传因素:约一半的夜惊症儿童有家族史,即父母当中的某一方也存在过这种情况。

     

    还有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方面,家人关系比较紧张;又如睡眠环境比较差,室内温湿度过高或过低等,都可能是诱因之一。

     

    不过最常见的,还要数心理因素:比如孩子看到或听到了比较刺激或恐怖的事,或者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或恐吓等。小孩子通常不像成年人那样会有很强烈的焦虑,所以像这些能引起强烈心理刺激的事也就成了夜惊症最常见的诱因。

     

    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

     

    如前所言,夜惊症常诱发于心理因素,而“心病还须心药医”,所以此病通常应当从心理方面入手——

     

    医生方面,最好能够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清楚相关的心理知识,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而作为家属,保证孩子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平时也应该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并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采取健康、平等的观念,特别是不要打骂,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过大压力。在孩子太小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恐怖片、恐怖故事,或是风格比较另类、刺激的文艺作品。如果在夜里偶然遇见孩子发作,那也不必感到恐惧,也不必叫醒,安抚孩子继续入睡继续。

     

    通常来说,在排除了心理方面的可能诱因之后,夜惊症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到了青春期基本就会完全恢复。

     

    而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比如发作过于频繁、程度过于强烈,甚至影响到了白天的正常生活的话,可考虑短期内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如阿普唑仑。不过前提是不要自行服用,而应该严格遵循医嘱。另外也要避免长期用药,否则有可能产生药物依赖。

     

    但归根结底,尽量保证孩子心情的轻松、愉快,才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之道。

     

    这不只是为了避免睡眠障碍,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谢薇薇.老年人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
    [2]梁小利;杨玲娜;曹俊;付梦雪;李燕;林琴.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
    [3]滕丽新;王健瑜;赵娟;王国威;卫丽;黄希庭.中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 一般来说,每天 12 个小时的睡眠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可能是正常的,但还需从年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等因素考虑。

    1.年龄:不同年龄段的人所需的睡眠时间不同。如新生儿需要大约 16-18 个小时的睡眠,而成年人通常需要 7-9 个小时的睡眠。

    2.个体差异:每个人对睡眠的需求可能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需要较少的睡眠时间,而有些人可能需要较多的睡眠时间才能保持充分的休息和精力充沛。

    3.健康状况:某些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例如慢性疾病、睡眠障碍或精神健康问题可能导致睡眠时间的增加或减少。

    因此,每天 12 个小时的睡眠是否正常需要考虑以上因素,医生会结合个体情况进行评估。

  • 在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熬夜晚睡年轻人白皮书”中,调研和访谈了在22:00以后准备入睡的15-35岁的群体,其中晚睡原因TOP4分别是玩手机无心入睡、熬夜成习惯、加班完成工作和课业繁重。

    (唯独没有熬夜运动,熬夜道歉这种操作)

     

    且熬夜导致黑眼圈,在晚睡对肌肤影响的调研中,位列第一。

     

     

     

     

    一、 黑眼圈主要分类

     

    Huang等人利用伍德式灯及超声波仪对65位黑眼圈患者进行了临床分型,目前较为详细的黑眼圈种类主要分为:色素型、血管型、结构型以及混合型4种。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混合型又包括4种子类型:色素---血管型、色素---结构型、血管---结构型、以及色素---血管---结构型。

    不同人种的黑眼圈类型也有所差异,色素型黑眼圈在肤色深的人群中更常见,国人以血管型黑眼圈居多。

     

    二、 黑眼圈形成原因

     

    1. 色素型黑眼圈

    色素型黑眼圈主要由表皮色素、真皮色素增加所致。

     

    包括真皮色素细胞增多,例如眼周的太田痣、褐青色斑、黄褐斑等;以及由特应性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过度日晒、摩擦、揉搓眼周肌肤引起的局部炎症导致的色素沉着。

     

    2. 血管型黑眼圈

     

    熬夜导致的黑眼圈多为血管型黑眼圈。熬夜后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使得血管中血液的氧含量下降,鲜红色的氧合血红蛋白减少,青紫色的脱氧血红蛋白增多,血管的颜色变深,黑眼圈也就变得更加明显了。

     

    另外,下睑皮肤薄和透明化,也会使得眼周血管变得明显,有时还会伴有眼部水肿。这种类型的黑眼圈,其实和基因有很大的关系(例如wuli韬韬),天生皮下脂肪比较薄的人容易出现血管型黑眼圈。

     

    3. 结构型黑眼圈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周皮肤松弛产生褶皱,眼眶脂肪膨出形成眼袋、以及眼眶下脂肪流失形成的泪沟,这些凹凸的皮肤轮廓在非正面光照时可形成阴影。

     

     

    三、 如何判断自己的黑眼圈属于哪种类型

     

    在伍德灯下,色素型黑眼圈的颜色和日光下看起来的颜色不一样,可能颜色加深,或者减轻甚至“消失”。没有明显变化的则为其他类型的黑眼圈。

     

    与色素型同理,血管型黑眼圈在日光下呈现粉红色或是蓝紫色。

     

    结构型黑眼圈可用肉眼进行判断,只在非正面光照下出现,而正面光照时则会消失。

     

    四、 市场上针对黑眼圈的4类产品

     

    市面上针对黑眼圈的产品主要有:蒸汽眼罩、眼霜眼膜、医美、墨镜4种,其中,有效指数(从高到底)为:医美 > 墨镜 > 眼霜眼膜 > 蒸汽眼罩。

     

    1. 蒸汽眼罩

     

     

     

    蒸汽眼罩只能起到缓解眼部疲劳的作用。其原理是空气中的水分与铁粉在眼罩内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发热体,产生肉眼所无法看到的40℃左右的水蒸气。

     

    眼罩释放出来的水蒸气使得眼部组织温度升高并促进眼部血管和睑板腺管道开放,使得眼部的血液循环加快和泪液分泌增多,从而能有效缓解眼部疲劳。

     

    蒸汽眼罩只能通过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消除熬夜所造成的青色黑眼圈。对于色素型、结构型黑眼没有效果。

     

    2. 眼霜和眼膜

     

     

    眼霜和眼膜对黑眼圈作用不大。

     

    以色素沉淀型黑眼圈为例,市面上绝大部分的眼霜和眼膜所宣称的有效成分,例如维A醇、维生素C、维生素K等,都为大分子物质,几乎无法透过人体表皮角质层,更不用提与表皮角质层相隔着透明层、颗粒层和棘细胞层的基底层了。

     

    而血管型黑眼圈的成因在于更深层的血管,结构型在于眼周皮肤变化造成的局部阴影,眼霜和眼膜就更帮不上忙了。

     

     

    3. 墨镜

     

     

    墨镜,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黑色素沉淀,还能防止紫外线对胶原蛋白的损害,起到一个抗老化的作用。比起眼霜,你更需要的可能是一款带有防晒功能的墨镜。

     

    4. 医美

     

     

    这是一种可以彻底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强脉冲光(IPL)、自体脂肪移植填充来增厚皮下脂肪,从而挡住血管颜色,从而有效地起到去黑眼圈的效果。治疗方法包括:

     

    l 外用药物:氢醌、维甲酸制剂以及维生素制剂,对于血管型黑眼圈有效;

    l 化学换肤:运用一种或多种化学制剂进行可控的皮肤剥脱,对色素型黑眼圈有效。

    l 激光治疗:包括针对色素型黑眼圈的多种靶向作用激光、针对血管型黑眼圈的血管选择性治疗、对色素型和皮肤松弛导致的结构型黑眼圈的剥脱性治疗和非剥脱性治疗

    l 强脉冲光治疗:强脉冲光不仅可以祛除黑素,而且可以消除增生的毛细血管网、收紧眼睑下皮肤,对各型黑眼圈均有疗效。

    l 微针治疗:微针疗法对色素型黑眼圈及皮肤松弛所致结构型黑眼圈有治疗作用。

    l 局部注射:主要有针对血管型黑眼圈、结构型黑眼圈的自体脂肪及玻尿酸注射填充、CO2注射;能改善色素型黑眼圈的富含血小板血浆注射等。

     

    五、 日常生活中如何缓解黑眼圈

     

    1. 少熬夜

     

     

    尽量戒掉熬夜的坏习惯,每天不晚于23点前睡觉,睡眠时间保证每天有7~8小时。如果不得不经常熬夜,建议多吃些鱼类和豆类。鱼类蛋白质含量高,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2. 做好防晒

     

     

    防晒非常重要,特别是硬防晒。从对皮肤的安全性来看,硬防晒 >物理防晒霜 >化学防晒霜。硬防晒指的就是用下面的方式来遮蔽光线:衣服、防晒伞/防晒帽、防晒墨镜、防晒面罩/口罩。

     

    硬防晒做到位的话,它的防护效果是优于任何一款防晒霜的。

     

     

    选择带有UV400标识的防晒墨镜,可以阻挡99%的波长为400mm以下的紫外线。带有偏光镜片的墨镜,能过滤掉一些强的反射光线。注意:墨镜颜色和防晒能力无关,只和视觉效果有关,灰色镜片不改变物体看上去的颜色。

     

    防晒伞选择带有UPF50+标识且不透光的防晒伞,能够挡住98%的紫外线。

     

    3. 避免长时间用眼

     

    眨眨眼、眺望远方或闭眼休息会儿,放松眼部,减少黑眼圈出现的可能。

     

    4. 适量补充维生素

     

    熬夜过后感到眼部不适、发干、畏光、容易流泪,以及皮肤变得干燥,出现角化的现象,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适当从食品或多维元素片中补充维生素A。

     

    参考文献

     Ranu H, Thng S, Goh BK, et al. Periorbital hyperpigmentationin Asians: an epidemiologic study and a proposed classification[J]. Dermatol Surg, 2011, 37(9):1297-1303.

     Freitag F M, Cestari T F. What causes dark circles under the eyes?[J].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07, 6(3):211-215.

    丁颖, 易阳艳. 黑眼圈治疗进展[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4):409-411.

     Huang YL, Chang SL, Ma L, et al. Clinical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of dark eye circle[J]. Int J Dermatol, 2014, 53(2):164-170.

    丁颖, 易阳艳. 黑眼圈治疗进展[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4):409-411.

     Antonio CG,Marina RQ,Nilceo SM. Cutaneousidiopathic hyperchromia of the orbital region( CIHOR) : a histopathological study[J].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2013,37

     周轶,陈力. 果酸在皮肤科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 6) : 389 - 391.

     Megan NM,Jennifer ML,Leonard HG,etal. Fractionated 1550-nm Erbium-DopedFiber Laser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orbitalHyperpigmentation[J]. Dermatologic Surgery,2012,3 8( 1) : 139 - 142.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夜惊症是指在夜间睡眠中出现的极度恐惧和惊恐的动作,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营养供应、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

    1.神经系统发育:大脑神经供应不足、大脑发育异常以及大脑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差,都可能导致夜惊症。

    2.营养供应:如果孩子摄入的营养元素不足,会导致体内钙缺乏,使交感神经和肌肉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引起夜惊症。

    3.心理因素:精神紧张和不安也是夜惊症的诱发因素。过度兴奋、过度玩耍或观看恐怖电影等都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噩梦,进而导致夜惊症。通常随着孩子的成长,夜惊症会逐渐减少,大多数在青春期前后会停止发作。

    如果夜惊发作频繁,建议咨询医生,以寻求进一步的建议和治疗。

  • 夜惊症也称为睡惊症,是非快眼动睡眠觉性障碍的一种,目前病因未明,主要考虑为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导致。

    1.心理因素:比如患者看到或者听到恐怖的事情,以及受到严厉的批评或者恐吓,突然和父母分离、发生意外等,都可导致惊吓、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引发夜惊症。

    2.遗传因素:夜惊症可能和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患者大多有家族史。

    3.环境因素:患者的睡眠环境比较差,或者灯光刺激、生活环境恶劣等,都可导致夜惊症的出现。

    此外,强体力劳动、睡前看恐怖电影等,都可诱发夜惊症。如果夜惊症比较严重,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 单纯肥胖症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是医学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领域。单纯肥胖症对儿童心血管,呼吸功能产 生长期慢性( 有时是不可逆 )的损伤。儿童期单纯肥胖症迟滞儿童的有氧能力发育,提前动用心肺储备功能,降低体质健康水平,阻碍心理-行为发展,压抑潜能发育。除了上述生理损伤外, 还造成儿童难以克服的心理行为损伤,使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损伤,压抑儿童潜能发育,对儿童的性格塑造,气质培养,习惯养成有破坏性的负面影响。 儿童期单纯肥胖症还是成人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某些部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社会习俗和认同方面存在的偏见,肥胖者在升入名校,求职,社 交,婚嫁方面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防治已经提到儿科和儿童保健临床工作的日程上来。

     

    我国儿科工作者从70年代末期就开始为研究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进行学术准备。自80年代以来,在流行学,生理学,心理行为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开 展了深入细致的系列研究,掌握了我国儿童发生肥胖的规律和相关危险因素;得到了适于我国肥胖儿童的运动处方和行为矫正方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人群控 制经验。现在,可以在十余年独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学术界的见解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儿童期单纯肥胖症防治方案。

     

    一、肥胖定义

    单纯肥胖症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堆积的慢性病。

    二、肥胖病因

    单纯肥胖症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遗传因素( 由基因突变所致肥胖 )所起的作用很小,环境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模式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三、肥胖诊断

    在现场和临床上对单纯肥胖症进行诊断,首先要除外某些内分泌、代谢、遗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肥胖或因使用药物所诱发的肥胖。作为慢性疾 病,对单纯肥胖症的诊断依然需要从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诊断。但是,单纯肥胖症又有其独特的一面,它以全身脂肪组织过度增生,堆积 为突出表现。因此,对脂肪组织进行测量,成为诊断单纯肥胖症的一项重要依据。有关诊断体脂含量的方法很多,建议使用的是身高别体重法进行体脂含量的诊断与 分度。目前学术界正在讨论用BMI(类似儿科中Kaup指数)在儿科中筛查肥胖的问题。这个指数可以同目测法一起在现场筛查中使用。

     

    四、肥胖标准

    从数量上说,脂肪含量超过标准15%即为肥胖。这个数值若以体重计算约为超过标准体重20%时的全身脂肪含量即超过正常脂肪含量的15%。因此,目 前定为超过参照人群体重20%为肥胖。这里说的参照人群体重是指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美国卫生统计中心(NCHS)/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 )制定的身高别体重( weight for height ),又称身高标准体重。如果使用Kaup/BMI指数,其界值点仍需研究。

    五、肥胖分度

    肥胖分度有以下几级:

     

    (1) 超重:大于参照人群体重10%~19%;

     

    (2) 轻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20%~39%;

     

    (3) 中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40%~49%;

     

    (4) 重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50%。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有的家长认为,既然流感疫苗能有效预防流感,那打了流感针,孩子就不会得流感了?这里要注意,我们用的词是“预防”,并不是完全阻断,虽然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疫苗的保护力可以达到100%,因此无法保证孩子接种后就肯定不得流感。

     

    而且,即使打了流感疫苗,接种后抗体增加到足以预防流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大概需要14-30天才能发挥保护效应,所以接种流感疫苗后的2-4周内还是会有得流感的可能。

     

    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 1~4 天,如果在疫苗产生抗体之前就已经感染了病毒,也会出现得流感的情况。由于普通感冒和轻症流感有相似症状,家长应学会识别孩子是否得了流感,以便早做处理。

     

    一般流感出现高烧的频率较高,部分可高达39℃-40℃,而且高烧往往会持续3-5天,吃退烧药也不容易降下来。常伴有呼吸道和全身症状如: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食欲也比较差,可能还会有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还可能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此外,流感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而流感病毒的流行毒株可能每年都在变,不同地方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也不同,因此疫苗都是针对当年的流行毒株进行研制的。还有监测数据表明,流感病毒抗体大概只能维持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即使新一季将流行的流毒株没有变化,也需要每年接种才能持续获得免疫力,获得有效保护。

     

    并且我们不能一味的单靠流感疫苗来保护自己,坚持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1.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嘱咐孩子勤洗手,避免触摸眼睛、口鼻等,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2.居家隔离: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家人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注意居家隔离,为避免交叉感染,应戴口罩、勤洗手、分开就餐、不共用毛巾,更不应带病上学、上班等;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不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

     

     

    3.注意均衡营养,适当运动,规律作息:营养均衡,饮食有节,注重顾护脾胃;多做运动,坚持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

  • 现实生活中遇到宝宝咳嗽反复不愈,家长们也是愁断了肠,门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孩子,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同行们看到这里可能立刻想到了“咳嗽变异性哮喘”,家长们则会焦虑的诉说:孩子没别的毛病,就是咳嗽老不好,吃了好多药也没见好。其实这种反复咳嗽的孩子多有过敏史,患儿气道呈高反应性,所以治疗时采用哮喘的治疗原则,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多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酮替芬等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

     

    但前段时间遇到一个病例,却是“似是而非”,患儿,男,5岁,一年来一直咳嗽,家长诉最好的状态就是一天咳1-2声,一旦感冒则又咳甚,此次就诊已感冒一周余,感冒时即伴咳嗽,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3日,口服中药5日,无明显好转,现咳嗽白天为阵咳,睡前和晨起咳嗽较剧烈,干咳,痰少,伴鼻塞,饮食二便均正常,睡眠有时受咳嗽干扰,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辩证推拿治疗一次后晨起及白天咳嗽缓解,睡前仍咳嗽明显,继续治疗3次,并对症开了中药口服,但患儿夜间的咳嗽仍无明显变化,家长提到平时曾间断给孩子滴过西替利嗪滴剂,但没有明显改善,我注意到孩子鼻塞也一直没有好转,虽然不流鼻涕,但是说话时有鼻音,家长说打喷嚏时会有黄黏涕喷出,于是建议家长到耳鼻喉科检查,结果提示为“鼻窦炎”,嘱家长先治疗鼻窦炎,一周后随访,家长诉咳嗽明显好转,夜间已基本不咳嗽。

     

    其实这个病例中的患儿属于“鼻后滴漏综合征”,其咳嗽的原因是患者鼻炎或鼻窦炎鼻腔的炎性分泌物倒流,经鼻后孔流入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对咽部黏膜造成刺激,引发咽部不适而咳嗽,其病之根源在鼻部,是引起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因此,在遇到久咳不愈的患者,应多方面考虑,不能局限于观察咽、扁桃体、肺的症状体征,忽略“鼻后滴漏综合征”引起的反复咳嗽。

     

    需要注意的是本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对于疑似患儿应行相应的专科检查,如鼻咽喉镜、鼻窦CT等,以确诊是否存在鼻咽部疾病,对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向起重要作用。目前西医对“鼻后滴漏综合征”的主要治疗多选用抗过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粘液促排剂等药物,局部配合使用减充血剂、鼻用激素等。中医通过个体化辨证,口服中药结合推拿治疗亦有较好的疗效。

     

    最后,鼻后滴漏综合征应从源头上预防鼻炎、鼻窦炎的发生,勤洗手、多饮水、保持鼻腔卫生,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可有效减少上呼吸道感染。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