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脾虚气虚,专家教你怎么补

脾虚气虚,专家教你怎么补
发表人:初笑鸥

#中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脾虚 #健康科普 #中医

  • 视频简介:一款中医小零食改善食欲


    作者: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外科   主治医师   朱亚辉

     

    主要内容:脾胃不好,是大人小孩都会有的小毛病,很多人没有放到心上。但长期性的脾胃虚弱,不利于人体营养吸收,各个脏腑也得不到很好地濡养。

  • #脾虚 #健康 #医学科普 #儿童健康

  • 自检孩子是否脾虚的方法

  • 人参败毒散平常可以吃吗?

  • 来例假失血过多以后,出现虚汗叫做气不摄血,气虚不能止汗,这个时候不是吃金水宝,而是吃党参、黄芪、桂枝、甘草、白芍去进行调理,对止汗更加的有帮助。

  • 视频简介

     

    作者:至诚金方医馆 中医师 陈啟铭

     

    看舌头就能辨别出你的脾胃好不好,脾胃为后天之本,一定要把脾胃调好了。

     

     

  • 小孩脾虚吃补脾的东西最重要的。可以喝中药。中医补脾的食物是山药和大枣。小孩吃点山药和大枣就补脾。补脾是后天之本,后天之本对小孩的生长非常需要

  • #脾虚 #健康科普 #腺样体肥大 #中医

  • 视频简介

    作者:至诚金方医馆 中医师 陈啟铭

    有些人特别懒,一回家就只想躺在沙发上,动都不想动,其实是气虚了。

  • 小儿脾虚厌食是常见的小儿疾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身体消瘦、面色苍白、容易感冒等症状。这种症状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需要及时进行调理。

    治疗小儿脾虚厌食,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健脾丸、中华肝灵、二七星茶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改善脾胃功能,提高食欲。

    2. 日常饮食:注意饮食的清淡和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可以多给孩子吃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红枣等。

    3. 适当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吸收。可以带孩子进行一些轻松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

    4. 调整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5. 注意保暖:小儿脾虚厌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脾虚厌食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肥胖已成为当代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年轻人饱受其困扰。然而,肥胖并非仅仅是热量摄入与消耗的失衡,还可能与内脏功能异常有关。其中,脾虚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脾虚,中医认为其表现为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具体症状包括:

    1. 食欲不振:脾虚导致脾胃功能减弱,无法正常消化食物,从而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2. 晨起不适:脾虚影响人体气血运行,导致气机不畅,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

    3. 眼袋加重:脾虚导致水湿代谢失常,容易形成眼袋。

    4. 排便不畅:脾虚影响肠道功能,导致大便不成形、黏腻、排便困难。

    5. 肥胖:脾虚导致人体代谢缓慢,容易导致脂肪堆积,形成肥胖。

    针对脾虚肥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理:

    1.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可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小米等。

    2. 运动调理: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

    3. 中药调理:可咨询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开具中药方剂,调理脾胃。

    4. 起居调理: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孩子们在这个时期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然而,脾胃虚弱的孩子往往难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因此春季调养脾胃至关重要。

    首先,孩子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于油腻的烧烤油煎食品。可以多选择五谷杂粮,如小米、玉米、薏米、黄豆和赤豆等,这些食物具有健脾养胃的作用,有助于恢复胃肠消化功能。

    其次,春季孩子容易缺钙,需要增加钙质的摄入。牛奶、豆制品、骨头汤、鱼、虾、芝麻等食物富含钙质,可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求。

    此外,春季孩子对优质蛋白的需求也增加,可以选择鸡蛋、鱼、虾、鸡肉、牛肉、豆制品等食物。

    在脂肪摄入方面,应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核桃、茶油、橄榄油、芝麻、鲜贝等,以促进智力发育。

    需要注意的是,春季孩子容易“上火”,应避免食用燥热食品,如羊肉、狗肉等,以及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等。

    除了饮食调整,家长还可以通过按摩足三里穴和捏脊法来帮助孩子调理脾胃,增强体质。

    总之,春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应重视孩子的脾胃调养,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保健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三九童泰甜酸型健脾养胃液作为一种针对儿童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问题的保健药品,备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下面,我们将从疾病、药品、治疗建议、日常保养、医院科室等多个角度,为您详细解析三九童泰甜酸型健脾养胃液的相关知识。

    一、儿童脾胃虚弱的原因及表现

    1. 原因

    (1)饮食不当:偏食、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导致脾胃负担加重,功能下降。

    (2)遗传因素:部分儿童天生脾胃虚弱,需要通过后天调养来改善。

    (3)疾病影响:如感冒、腹泻等疾病,会损害脾胃功能。

    2. 表现

    (1)食欲不振、厌食

    (2)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

    (3)身体消瘦、面色苍白

    (4)精神不振、容易疲劳

    二、三九童泰甜酸型健脾养胃液的成分及作用

    1. 成分

    三九童泰甜酸型健脾养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淮山、茯苓、山楂、大枣、扁豆、西番莲汁等,这些成分具有健脾养胃、促进消化的作用。

    2. 作用

    (1)健脾养胃:改善脾胃功能,增强食欲。

    (2)促进消化:帮助食物消化吸收,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3)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三、三九童泰甜酸型健脾养胃液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1. 用法

    每次10ml,每日2-3次,饭前30分钟服用为佳。

    2. 注意事项

    (1)服用前请摇匀,确保药效。

    (2)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过敏体质者慎用。

    四、日常保养及治疗建议

    1. 日常保养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饮食,避免偏食、暴饮暴食。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

    2. 治疗建议

    如脾胃虚弱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五、医院科室及就诊建议

    1. 医院科室

    脾胃虚弱可就诊于儿科、消化科、中医科等科室。

    2. 就诊建议

    (1)明确病情,遵医嘱进行治疗。

    (2)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3)注意日常保养,预防疾病复发。

  • 立秋时节,天气逐渐转凉,但湿热依然存在,此时最易困脾。因此,立秋时节要特别注意脾胃的保养,谨慎“贴秋膘”。

    今年的立秋日和三伏日连在了一起。立秋后,天气依然湿热,人们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这些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那么,立秋时节应该如何保养脾胃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饮食要清淡,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南瓜、山药、莲子等。

    2. 适当运动,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

    3.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 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健脾养胃的药物,如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等。

    除了以上建议,以下是一些与立秋时节相关的医学知识,供大家参考:

    1. 立秋时节,人们容易出现秋燥症状,如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等,此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蜂蜜等。

    2. 立秋时节,天气转凉,人们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此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 立秋时节,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感染疾病,此时应注意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 女性脾虚,不仅会导致面色发黄、眼袋增大,还可能引发乳腺增生等健康问题。

    脾虚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表现为肌肉失去弹性、皮肤失去光泽、眼袋增大等。中医认为,脾胃功能不佳会导致面色发黄、口唇无色干燥、失眠、腹泻、水肿等多种症状。

    那么,如何调理脾虚呢?以下五种食物可以帮助改善脾虚症状:

    1. 红薯:红薯具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适合脾虚人群长期食用。

    2. 板栗:板栗能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对于脾虚食少、反胃、腹泻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3. 山药:山药可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适合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等症状的人群。

    4. 红枣:红枣能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对于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的人来说,经常服用红枣有很大的益处。

    5. 香菇: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的人可多吃香菇,但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除了饮食调理,以下方法也有助于改善脾虚症状: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2.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3. 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 脾虚气滞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证,其症状主要包括胸闷、大便不畅、精神萎靡不振等。

    中医认为,脾虚气滞是由于脾虚导致水湿代谢失常,进而引起湿郁气滞。脾脏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运化水湿,若脾虚则无法正常运化水湿,导致水湿停滞,进而引发气滞。

    脾虚气滞的临床表现除了胸闷、大便不畅、精神萎靡不振外,还可能伴有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泻、头部闷重如裹、记忆力减退、舌苔厚腻等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身体部位的疼痛,以胀痛为主,如胸闷、胁肋胀痛等。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经痛等症状。

    脾虚气滞可以见于多种疾病,如结肠炎、胃炎、胃溃疡、胃下垂、消化不良等。治疗上,中医主张健脾理气,可以采用口服中药香砂六君子丸、木香顺气丸等。此外,根据病情变化,还可以采用汤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规律,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应避免过度思虑,以免耗伤脾气。可适当食用薏米、粳米、扁豆、佛手等补益脾气的食物。

    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养,以促进病情恢复。

    脾虚气滞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通过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和积极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儿童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脾胃虚弱则是困扰许多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临床观察发现,许多小儿疾病的发生都与脾胃虚弱密切相关。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使得儿童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出现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甚至影响消化系统,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一些儿科医生在治疗儿童疾病时,往往过于依赖药物,一剂药方中药物种类繁多,少则十几种,多则二十多种。这种用药方式虽然看似全面,但实际上却可能对儿童的脾胃造成伤害。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曾指出:“脾胃虚衰,百病由生。”因此,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我们更应该重视脾胃的调理。

    明代著名儿科医家万全曾提出:“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他认为,脾胃是人体的根本,调理脾胃是治疗儿科疾病的关键。然而,一些医生误以为调理就是一味地补益,常用参、芪等大量补药,殊不知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朱丹溪指出:“药石皆偏胜之气,虽参、芪之辈,为性亦偏。”小儿机体旺盛,只要抚养得当,护理得力,自能正常发育。

    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我们应该注重补而不滞,避免过早使用补药。若病邪未完全祛除,过早使用补药,反而会使邪滞留体内,加重病情。此外,儿童起病多与饮食不节、营养过丰、过食生冷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使用过多的补药和食补,以免加重病情。

    对于脾胃虚弱的儿童,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调理:

    1. 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

    2. 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4.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 定期进行脾胃功能的检查。

  • 脾虚,作为一种常见的中医理论概念,指的是人体脾胃功能不足,进而引起一系列相关症状。脾虚可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脾不调血、脾虚下陷等多种类型。

    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负责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若脾胃功能不足,则会导致运化功能减弱,进而引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身体瘦弱等症状。

    针对脾虚的调理,中医推荐多种药材和食物,其中党参、黄芪、茯苓、薏米仁等药材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常用于调理脾虚。此外,高粱、猴头菌、红枣、榴莲、苹果、荔枝、龙眼等食物也具有补脾暖胃的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外,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脾虚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脾胃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预防脾虚:

    • 合理饮食:避免过多油腻、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 适量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脾胃功能。
    •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心情舒畅。
    •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若出现严重的脾虚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其中虚胖问题尤为突出。虚胖并非单纯的脂肪堆积,而是与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虚胖的成因可分为脾虚湿阻和脾肾阳虚两种类型。那么,如何区分自己是否属于虚胖体质呢?

    虚胖体质的特点包括:

    1. 平时很少运动,肌肉松松垮垮。

    2. 脸色偏白或带青,皮肤白皙,讲话虚弱无力,冬天怕冷,夏天易流汗。

    3. 手脚容易感觉肿胀,特别是蹲下时,觉得小腿肿胀感强烈;与上半身比较,下半身更肥胖点。

    4. 身体容易疲累。

    5. 食量不大,东西吃得并不多。

    6. 解出的尿液颜色清淡。

    与虚胖体质不同,实胖体质的人外表看上去比较多肉,比较壮实,脸色较为红润,平时吃得多,而且很容易又感觉肚子空空,又想吃了,易便秘,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症。

    针对虚胖体质的减肥,中医建议采取以下方法:

    1. 改变生活习惯,增加运动量。

    2. 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3. 饮食调理,多吃补气健脾利湿的食物,如粳米、牛肉、鸡肉、鳝鱼、大枣、樱桃、葡萄、花生等。

    4.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

    需要注意的是,减肥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