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多年前得过乙肝单位组织体检会查些什么项目?

多年前得过乙肝单位组织体检会查些什么项目?
发表人:医联媒体

一般来说单位体检,都不查乙肝。因为现在国家,大概在10年以前有一个规定,就是说不能随便查乙肝,查乙肝必须是自愿的。如果说自己确定,可以选择不查,跟工作人员说不查这项,可能就可以给跳过去,因为这个不是强制查的。除非比如餐饮或者是幼儿教育这种专业是不行的,是必须要查的。办健康证是要查的,剩下的都可以拒绝检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视频简介

     

    作者: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内科 副主任中医师 杨小军

     

    乙肝病毒的母亲是可以怀孕生孩子的。因为临床上可通过一定的药物,去阻断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一般乙肝妈妈在分娩后24小时内,要求对新生儿用一支乙肝的免疫球蛋白,再用一支乙肝疫苗,通过这个方式来中和病毒,目前的临床阻断率在90%以上。
    乙肝是可以垂直传播的,所谓垂直传播就是乙肝妈妈可以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子代。它的传播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宫内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妈妈的胎盘屏障,进入到胎儿体内的宫内传播;另外,是分娩时的传播,这时婴儿的血液跟母亲的血液一接触,导致病毒进入到婴儿的体内。

  • 吃恩替卡韦,肝功能正常,病毒不在检测范围内,同房的传染性是很低的。 一般情况下,像这种情况下爱人最好去查一下有没有乙肝抗体,如果没有就打乙肝疫苗就比较放心。

  • 母亲是不是有乙肝携带病毒,医生只能给一个建议,但不是最终的决定,因为这个是属于一个比较少见的案例。但是这个又属于现在临床上,比较棘手的一个难题。现在的观点还是认为,出生时就感染了乙肝,很小就感染乙肝的患者。现在理论上是认为,越早进行抗病毒效果越好。但是这个观点里头,有一些分歧有的说是可以用干扰素。有的说可以到5岁以后用恩替卡韦,这个一定要到专业的非常顶级的医院,有专家教授给定一个方案。

  • 乙肝病毒得了过后是个慢性病,终身潜伏在肝脏里面,当然血液循环系统也有。另外,乙肝目前不能根治,但是可以缓解,即乙肝病毒可以被控制。所以在乙肝治疗上:1、不要走进误区,想着找些偏方、妙方或秘方把乙肝治好,是不可能的事情,至少医学上现在不太可能。2、乙肝是个慢性病,只要维持得好,对于身体的影响不是太大。

  • 老公是乙肝大三阳携带者性生活是否会传染,理论上性生活是可以传染乙肝病毒的。但是有一点妻子本人可以去抽血查一下,乙肝病毒、乙肝五项就是所谓的乙肝两对半。如果乙肝两对半没有感染是全阴的,可以打乙肝疫苗。现在进行补种,用016方案进行乙肝免疫保护。如果乙肝两对半已经有抗体,而且抗体低度足够的话,这个问题就不用担心。

  • 查乙肝病毒5项,而第5项0.829IU/mL ,0.829IU/mL代表着曾经感染乙肝。其实乙肝五项里头最重要的,肯定是第一项表面抗原,一定要系统全面的解读。 所以乙肝病毒五项中,第一项和第二项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单纯的是第五项,那么一般认为是感染乙肝的一个恢复期。

  • 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第一,最常见的母婴传播,可能在母亲有感染过乙肝,自己也没有检测,最后生小孩,没有进行及时的阻断,由母亲传给小孩。第二,血液传播,比如通过输血。第三,有可能夫妻之间,比如夫妻双方当中有一方感染了乙肝,可能通过性传播传播给配偶。

  • 乙肝抗病毒药物需要吃很多年,很多年用的是以十年为计算。因为肝细胞内的CCC-DNA,寿命是有十多年以上,抗病毒血清里的DNA转移,肝脏的CCC-DNA类似于肝脏里还有病毒种子。如果不把它(消灭),等到它的半衰期终于消失,让它自己灭亡以后,最终还是会激活的。所以有一个非常长的服药过程,但是现在非常长的服药过程里,如果因为经济上没有大的问题,这个药就可以长期吃,好像糖尿病、高血压等一类的患者。

  • 其实很多发生肝癌的患者,如果去回忆他们的病史,其实会发现大部分病人是把所有的危险因素都集合在一起。比如像经典的肝癌发病人群是哪一类人?就是从小不知道自己有乙肝,然后又喜欢饮酒,再加上生活习惯还不好的这一类人,是乙肝发病的极高危人群。

  • 乙肝对于肝脏的损害,乙肝就像一颗小虫聚集在树叶子上面,即乙肝病毒会聚在肝细胞上面。小虫如果处于活跃状态的时候,就会不停地啃食树叶子,或者不停地腐蚀树叶子,树叶子有可能比如绿树变成黄树,再变成枯树,最后枯树上面再长肿瘤细胞。同时,肝硬化是一样的,乙肝病毒侵犯每一个肝细胞,肝细胞就会经历由正常细胞到枯竭细胞的转变,这种就是肝硬化的一个转变过程。

  •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需要治疗,一直是众多患者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并非所有乙肝病毒携带者都需要接受治疗。

    中国有约1.2亿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及约3000万慢性乙肝病人。针对乙肝治疗,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目标是延缓肝炎进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院长李宁教授指出,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对病情缺乏正确认识,存在误区。例如,一些患者盲目追求澳抗阴转,误信虚假广告,乱用药等。

    事实上,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正常,可以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只能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能反映肝脏病变的程度。因此,不建议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盲目抗病毒治疗。

    对于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患者,只有当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时,才考虑进行治疗。乙肝治疗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需要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师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有针对性的治疗。

    李宁教授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检查HBV指标、肝功、B超等,一般为半年一次。同时,保持乐观心态,合理饮食,限烟忌酒,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生活工作要有规律。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可长期共存,大部分乙肝感染者可能终生携带病毒而不发病。但大多数病人经过医生的治疗病情会好转,可以正常学习和工作。

  •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其传播途径与乙肝类似,接触患者的血液、输血、饮食、性接触等都是常见的传播方式。丙肝的发病率虽然没有乙肝高,但其危害性同样不容忽视。为了有效预防丙肝,了解其传播途径至关重要。

    以下是引起丙肝感染的具体原因:

    1. 使用不卫生的公共用品

    在外出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使用公用剃须刀、牙刷等物品,以免因接触有残留血迹的物品而感染丙肝病毒。

    2. 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输血时,应确保使用的血浆经过严格检查,避免使用非正规途径采集的血液,以降低感染丙肝的风险。

    3. 接触传播

    丙肝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唾液、精液、组织液等体液中,若与患者亲密接触,如亲吻、拥抱等,也可能被传染。

    4. 母婴传播

    孕妇若患有丙肝,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出生时接触母亲的血液、体液而感染。

    5. 吸毒传播

    吸毒者共用注射器,若使用丙肝患者用过的针头,就可能被传染肝炎病毒。

    6. 性滥交

    不健康的性生活,如性伴侣众多、未采取安全措施等,都可能增加感染丙肝的风险。

    为了预防丙肝,我们应避免与患者亲密接触,远离毒品,使用正规途径采集血液,注意饮食卫生,并定期进行丙肝筛查。

  • 乙肝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治疗和养护同样重要。三分治七分养,合理的饮食对乙肝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些适合乙肝患者的保肝护肝食品,帮助患者稳定病情。

    首先,乙肝患者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肝脏合成和修复的重要物质,有助于提高肝脏的代偿功能。豆类、奶制品、蘑菇以及面食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患者可以适量摄入。

    其次,维生素对肝脏的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如苹果、香蕉、猕猴桃和各种蔬菜等,乙肝患者应多吃这些食品,以补充维生素。

    此外,微量元素对肝脏的健康也起到重要作用。水果和蔬菜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如猕猴桃、菌类、无花果等,这些食品有助于提高乙肝患者的免疫力,帮助控制病毒。

    除了以上食品,乙肝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适量摄入脂肪:过多或过少的脂肪摄入都会对肝脏造成负担,乙肝患者应适量摄入脂肪。

    2. 限制饮酒: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乙肝患者应避免饮酒。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肝功能,了解病情变化。

    5.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近年来,乙肝病毒(HBV)的传播途径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国作为乙肝大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近1亿。众所周知,乙肝的主要传染途径为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然而,新的研究表明,男性的精子头部也能携带乙肝病毒,这给父婴传播带来了新的风险。

    精子头部是精子的关键部位,负责与卵子结合,从而形成受精卵。如果精子头部携带有乙肝病毒,那么在受精过程中,病毒就有可能通过卵子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出生后也携带乙肝病毒。这种传播方式被称为父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那么,如何预防父婴传播乙肝病毒呢?首先,建议男性在结婚前进行全面的体检,特别是乙肝五项检查。如果发现携带乙肝病毒,应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其次,在怀孕期间,孕妇应定期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及时发现并治疗。此外,孕妇在分娩时,应选择剖腹产,避免母婴传播。

    除了父婴传播,乙肝病毒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传播,如共用针具、血液制品等。因此,为了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男性精子头部携带乙肝病毒的风险不容忽视。为了保障母婴健康,我们需要加强对乙肝病毒的防控,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以下是一些与乙肝病毒相关的科普知识:

    1.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等途径传播。

    2.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仍然具有传染性。

    3.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4. 发现乙肝病毒感染后,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5.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体内含有乙肝病毒,但并不等同于乙肝患者。虽然他们目前没有出现肝损伤现象,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和保健。

    一、合理饮食,保护肝脏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任何食物都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以保护肝脏健康。建议多摄入高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更新。同时,要低脂饮食,预防脂肪肝,并多摄入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品。

    二、谨慎用药,避免耐药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用药。若病毒复制显示为阳性,但肝脏炎症不明显,可选择具有杀灭病毒作用的药物。若肝功能出现异常,则需以抗病毒为主。但所有用药都要遵医嘱,避免乱用药物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三、情绪管理,减轻肝脏负担

    情绪对肝脏健康也有很大影响。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发怒、抑郁等负面情绪,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四、劳逸结合,增强免疫力

    过度劳累会加重肝损伤,降低免疫力。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抵御病毒侵袭。

    五、阻断传播,保护他人

    日常生活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播,但乙肝病毒携带者要避免受伤,以免血液传播给他人。同时,要提醒家人进行乙肝疫苗注射,阻断传染与被传染的可能性。

    总之,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万无一失,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和保健。

  • 孕期检查对于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其中包含的十二个项目涵盖了从血液系统疾病到遗传疾病的全面检查。以下是对这十二个项目的详细介绍:

    1. 查血常规(血型):及早发现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贫血不仅会影响母亲的健康,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2. 各型肝炎、肝脏损伤诊断:病毒性肝炎会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及时发现并治疗至关重要。

    3. “四毒”检查: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原体可导致胎儿畸形或严重后遗症。

    4. 查艾滋病病毒(AIDS):AIDS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胎儿。

    5. 梅毒血清学检查:梅毒是严重的性传播疾病,可导致胎儿流产、早产、死胎等。

    6. 尿常规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肾脏疾病,避免孕期并发症。

    7. 染色体检测:及早发现克氏征、特纳氏综合征等遗传疾病,为优生优育提供依据。

    8. 查ABO溶血:避免婴儿发生溶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9. 胸部透视、摄片:诊断肺部疾病,如结核病等。

    10. 神经管畸形筛查:降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如先天性脊柱裂等。

    11. 超声心动检查:检查心脏功能,避免孕期并发症。

    12. 乳腺检查:了解乳腺健康状况,为哺乳期做好准备。

  • 乙肝,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长期困扰着人类。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对乙肝的认识不断深入,但仍存在许多误区和歧视。

    首先,乙肝并非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如握手、拥抱、共餐等。血液和体液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如输血、性传播、母婴传播等。因此,我们要摒弃对乙肝患者的歧视,避免因无知导致的误解。

    其次,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手段。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免费为新生儿接种。这有助于降低乙肝的感染率,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然而,一些不良商家和庸医利用人们对乙肝的恐慌心理,夸大其词,误导患者。他们通过虚假广告宣传,制造了一个巨大的乙肝治疗市场,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虚假广告,理性对待乙肝治疗。

    此外,乙肝患者也要注重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遵医嘱治疗。同时,社会各界要关心乙肝患者,消除歧视,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总之,了解乙肝知识,消除歧视,加强预防,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 乙肝,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药物治疗作为乙肝治疗的主要手段,其合理使用对于控制病情、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治疗乙肝的药物种类繁多,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成为许多患者和医生面临的难题。以下是一些关于乙肝用药的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合理选择药物

    1. 避免使用已淘汰药物:泛昔洛韦、无环鸟苷等老药已被证实无效,不建议使用。

    2. 选择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是目前治疗乙肝的主要药物,但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

    3. 重视保肝药物:部分保肝药物具有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反应的作用,但需谨慎选择。

    二、关注药物安全性

    1. 安全性是用药的首要原则:乙肝患者病情易变化,疗程漫长,单一用药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现多采用联合治疗,用药安全是首要的。

    2. 避免使用有肝肾损害风险的药物:干扰素、拉米夫定等药物存在肝肾损害风险,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3. 中药使用需谨慎:部分中草药和中药制剂存在肝损风险,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注意用药期间的生活习惯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建议戒烟限酒。

    四、定期复查

    1. 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

    2. 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乙肝用药需要谨慎对待,选择合适的药物,关注药物安全性,同时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   乙肝病毒作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能否入读幼儿园的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研究室主任朱科伦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携带乙肝病毒的儿童大可入读幼儿园,在日常的接触中是不会传染给其他儿童的。

      首先,需要明确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乙肝患者具有传染性,而乙肝病毒携带者则不具有传染性。人们习惯用大小三阳来区分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的高低,但实际上并不科学。医学上是根据病毒DNA进行判断,病毒DNA呈阳性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呈阴性则不具传染性。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因此,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的接触中是不会被传染的。广州市自1998年开始,对初生的婴儿进行免费的乙肝疫苗注射,有效率达到99%以上。现在适龄入读幼儿园的儿童体内都存在着乙肝抗体,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的接触中是不会被传染的。

      此外,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传染病学的姚集鲁教授曾通过实验证明,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接触中是不会被传染的。他们曾选择两个班进行观察,其中一个班纯粹是没有乙肝病毒DNA呈阳性的儿童,另一个班则是病毒DNA呈阳性和阴性的儿童混合上课。结果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两个班的儿童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接触中不会传染,但仍然需要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总之,携带乙肝病毒的儿童可以正常入读幼儿园,无需过度担忧传染问题。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甲肝,全称为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这种病毒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传播,潜伏期一般为28天,主要症状包括乏力、发热、肝痛等。虽然甲肝通常可以自愈,但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肝衰竭、肝性脑病等。

    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市场上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两种,灭活疫苗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更胜一筹。根据国内专家推荐,儿童应在12-18月大时接种第一针甲肝疫苗,6-12个月后接种第二针。成人则建议在接种第一针后6-12个月内完成第二针接种。

    除了接种疫苗,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来预防甲肝: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使用未洗净的餐具。
    • 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海鲜类食品。
    • 不饮用未煮沸的水。
    • 避免接触甲肝患者的血液和分泌物。
    • 注意环境卫生,避免蚊虫叮咬。

    总之,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的关键,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防护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