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DPP-4抑制剂降糖药长期吃有什么风险吗?  

DPP-4抑制剂降糖药长期吃有什么风险吗?  
发表人:京东健康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类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包括沙格列汀、维格列汀、西格列汀、阿格列汀、维格列汀等。二肽基肽酶-4(DPP-4)是一种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酶,它的作用之一就是使体内的胰高糖素样肽-1(GLP-1)失去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体内DPP-4酶的作用,增强GLP-1的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改善血糖。

长期服用DPP-4抑制剂降糖药是否安全,是患者关心的问题。本文为大家总结长期服用DPP-4抑制剂可能要注意的问题。

  • 虽然同为DPP-4抑制剂,但药品不同,用法用量可能不同:

 

  • 发生胰腺炎的风险存在争议,但也需要了解胰腺炎症状

服用DPP-4抑制剂治疗,胰腺炎或胰腺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基于RCT(高质量研究)的Meta结果显示:DPP-4抑制剂与胰腺炎和/或胰腺癌发生风险升高无显著相关性。

但是考虑到胰腺炎和/或胰腺癌的发生与服药时间有关系,不同试验时间的长短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因此,建议长期服用DPP-4抑制剂的糖尿病病友,观察自己是否出现疑似胰腺炎的症状,如腹部持续剧烈疼痛,有时会放射到背部,可伴有或不伴有呕吐,持续性腹痛等,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就医。

  • 了解心血管症状,关注心血管安全

研究发现:沙格列汀潜在增加心衰住院的风险;阿格列汀有潜在增加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血管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复合事件的风险。

建议正在服用沙格列汀或阿格列汀的糖尿病病友,重点关注心血管健康,出现胸痛、胸闷、水肿、疲劳、乏力等症状,立即就医。

总之,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服用DPP-4抑制剂类降糖药,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就可以降低用药风险。治疗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注意过敏反应

所有DPP-4抑制剂均存在过敏反应。沙格列汀和维格列汀均可出现明显的皮肤反应,但相对较少发生。一旦出现皮肤反应,应该及时就医。

由于药物之间存在药代动力学差异,因此适应的人群也有所区别,以下注意事项需注意:

 

 

参考文献

  •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DPP-4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8,34(11):899-903.
  • 李春杏,纪立伟.5种DPP-4抑制剂分子结构差异及药代动力学特性[J].药品评价,2019,16(8):3-9,16.
  • 赵紫楠,梁良,牛愿超等.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与胰腺炎和/或胰腺癌发生风险相关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8,53(05):397-404.
  • 周赛君.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肾结局[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22,31(5):465-469,439.

详细了解DPP-4抑制剂降糖药内容请点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妊娠期出现的糖尿病,叫做“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约为5%。

     

    我国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很多准妈妈备孕期就开始大吃特吃,孕期更怕孩子营养不良,血糖高也就不奇怪了。

     



    什么人容易中招?

     

    • 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
    • 一级亲属患 2 型糖尿病;
    •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巨大儿分娩史;
    • 多囊卵巢综合征;
    • 反复尿糖阳性等。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孩子都有不小的危害。

     

    对母亲

     

    • 增加自然流产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
    • 影响孕妇免疫力,易并发感染(多见泌尿系感染和霉菌性阴道炎);
    • 孕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 羊水过多、巨大儿,并最终引起难产、产后出血。

     

    对孩子

     

    • 增加巨大儿、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流产、早产风险;
    • 增加肩难产及各种产伤的发生率。
    • 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钙血症发生率;
    • 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症。

     


    什么时候查血糖?

     

    最佳筛查时间是孕 24~28周。但是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准妈妈们,建议在首次产检时直接行 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明确诊断。必要时孕晚期重复检测,因为偶尔一次血糖水平超标并不能代表得了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高了怎么办?

     

    对于准妈妈们来说,最佳的血糖控制方案就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 少量多餐、定时、定量,粗细搭配;

    - 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如荞麦、豆制品、魔芋及各种蔬菜;

    - 减少高糖分水果摄入量,如西瓜、苹果、梨、桔子等;

    - 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以汤-菜-蛋白类-主食的顺序进食,可以减少主食摄入,从而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 要做到每日至少坚持半小时的有氧运动。最简单的运动方式是快步走,做瑜伽、游泳也可以,但要注意安全。

    - 控制体重:要保证进入孕中期以后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 1 斤。如果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体重增加超过 1 斤,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 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如果依靠饮食调整和锻炼,准妈妈们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就需要加用胰岛素,医生会根据你的生理特点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不推荐妊娠期使用口服降糖药。

     

    怎么做好血糖监测?

     

    为及时了解疾病进展,保证自身和肚子里面宝宝的健康,做好自我监测是很重要的。可以使用血糖仪自己检查手指末梢血糖值。

     

    - 新诊断的高血糖孕妇、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妈妈”:每天测 7个点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 2 小时和夜间血糖;

    - 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妈妈”:每周应至少有一天时间监测 7 个点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 2 小时和夜间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 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妈妈”,在随诊时建议每周至少监测 1 次全天血糖,包括空腹及三餐后 2 小时血糖共 4 次。

     

    如果准妈妈们出现不明原因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舒服,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尿酮体。

     

    血糖目标: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要比一般 2型糖友严格,但也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 餐前血糖 ≤ 5.3mmol/L
    • 餐后 2 小时血糖 ≤ 6.7 mmol/L
    • 夜间血糖 ≥ 3.3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5.5 %

     


    产后血糖会变化吗,需要复查吗?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大约有 50% 将在产后 20 年内将发展成慢性糖尿病,应在产后第 6~12 周进行血糖的检测,建议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

     

    产后每 1~3 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若出现异常,首先饮食控制,1~2 周后再次复查,如果仍有异常,则需要使用降糖药物。

     

    同时,约 2/3 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下一次妊娠时会再发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妇女再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倾向更大。所以,产后依然要注意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妊娠期糖尿病会影响哺乳吗?

     

    糖妈妈是可以正常哺乳的。

     

    绝大多数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糖妈妈,血糖会在产后恢复正常,不需要使用药物降糖;即使需要用药,医生一般也会选择胰岛素。而胰岛素怀孕期和哺乳期都可以用,对宝宝没有影响。

     

    不过糖尿病的确可以通过基因遗传,不过宝宝如果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推迟患上糖尿病的时间,降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的。

     

    所以糖妈妈应该和普通妈妈一样纯母乳喂养 6 个月。

     

    有条件的话,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至 2 岁。

     

    如果各方面条件不允许,糖妈妈至少应该母乳喂养 3 个月,这样也可以让宝宝尽量享受到母乳喂养的益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咖啡和阿莫西林不存在明显相互作用

     

    咖啡并不会影响阿莫西林的疗效,也不会加剧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阿莫西林是一种常用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形成,从而达到杀菌作用。临床常用于敏感菌导致的耳、鼻、喉感染、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查阅文献资料,并未找到阿莫西林与咖啡的相互作用的依据,仅在“酷知网”的一篇“吃哪些药物不能喝咖啡”的问答中,看到这样一段描述——“阿莫西林是我们非常常用的一种药物,属于抗感冒药,为复方制剂。它本身就含有解热镇痛药和中枢兴奋药的咖啡因,其本身对胃黏膜就有刺激作用。”这段话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因为阿莫西林中并不含解热镇痛药和咖啡因。而即使真的有同时含有阿莫西林、解热镇痛药、咖啡因成分的药物,与咖啡同服引起胃部不适加重的,也并不是阿莫西林成分。

     

     

    服用这三类药物不要喝咖啡!

     

    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兴奋神经、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由于咖啡因的存在,咖啡确实不推荐与一些药物合用。这些药物包括:

     

    ①镇静催眠药。

     

    许多老年人和压力过大的都市白领常因失眠困扰,这时候医生会给他们开具安眠药,如地西泮(安定)、阿普唑仑(佳乐安定)等。当安眠药与咖啡一起使用时,由于咖啡因的神经兴奋作用会抵消安眠药的中枢抑制作用,导致入睡困难;

     

    ②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是许多感冒药与止痛药的常见成分,如氨酚伪麻片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片中的双氯芬酸钠等。这类药物或多或少会引起胃部不适,空腹服用更甚,这也是为什么药师让大家服用这类药物时饭后服用的原因。当咖啡与对乙酰氨基酚这类对胃有刺激的药物一起使用时,会加重这类药物对胃的刺激,导致胃痛风险和程度增加;

     

    ③含有咖啡因的药物,如复方普萘洛尔咖啡因片。

     

    咖啡中也含有咖啡因,同时使用含有咖啡因的药物可导致咖啡因过量,引起头痛或失眠。直接干吞药片不仅会影响药效的发挥,还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尤其是一些肠溶性药物,会在干吞的过程刺激食管和胃部,易引发食道炎和胃部不适. 服药还是应该用温开水送服,而饮料应与药物间隔2~3小时喝,从而可以将饮料对药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 在临床上,使用氘可来昔替尼时暂未发现与其他药物之间有不良的相互作用。然而,患者在使用氘可来昔替尼前仍应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告知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以及补充剂等,以确保医生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用药情况,提供更为个性化和安全的治疗建议。医生的建议对于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任何新出现的症状,并随时与医生进行沟通。

  • 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和脂肪分解。这些效应均可被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是最为常用的一种B-受体阻滞剂,在临床非常常用,尤其是在心内科的用途更为广泛,也是处方量最大的心内科药物之一,但大家知道吗?长期服用美托洛尔,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心率变化

     

    美托洛尔的主要作用机制就是作用于肾上腺素β-受体,从而达到减慢心室率,减低交感神经张力的作用,正是这样的作用机理,使得我们在使用美托洛尔的时候,需要严格注意心率变化,因为有好多使用美托洛尔后出现慢心率,甚至晕厥的病人,尤其之多。

     

    二、注意肺部情况

     

    从而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我们所熟知的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是需要使用B受体激动剂的,因为B受体激动剂可以减轻气道阻力,从而减少支气管或者肺部其他疾病的发作。但美托洛尔与之作用正好相反,所以,使用美托洛尔可能加重慢阻肺,或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需要尤其谨慎。

     

    三、注意性功能变化

     

    美托洛尔是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其对性功能的影像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交感神经活性抑制等相关,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从而使得患者的性欲下降,严重者出现性高潮困难、射精异常等症状,所以,一旦出现性功能变化,应该引起注意。

     

    四、切勿突然停药

     

    美托洛尔的停药,是不建议直接停用的,但如果因特殊原因需要停药的话,建议逐渐减量逐渐到停用。

     

     

    美托洛尔用处很多,而且范围很广,但了解这些知识,或许对你很有用!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通俗说就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明显增强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实现对血糖的长期控制。目前在我国上市的这类药物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以及与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

    为了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本文详细盘点了这类药物的优缺点。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优点

    • 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增加人体组织(如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降糖作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幅度为0.7%-1.0%。
    • 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由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降低血糖,不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所以单独使用时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但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风险。
    • 减少部分癌症发生的风险:研究发现,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显著减少乳腺癌、大肠癌、肝癌、肺癌、胃癌的发生风险。
    • 服用时间与进食无关:只需要固定时间服用药物,无需考虑餐前或餐后。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缺点

    • 不能用于1型糖尿病: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仅在胰岛功能良好的基础上,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对1型糖尿病(胰岛功能衰退)无效。
    • 增加骨折风险: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可降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即减少骨生成,增加骨折风险。
    • 体重增加:常出现在用药的前半年,可能与药物导致的皮下脂肪增多、水肿有关。
    • 水肿:水肿好发于眼睑和四肢,特别是药量较大或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水肿发生率增加。
    • 心力衰竭风险:多项研究证实,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心衰或心血管死亡风险,与这类药物导致的水钠潴留有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诱发和加重心衰的影响存在种族差异,在高加索人群中最明显,在亚洲人群相对影响较少。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不得擅自停药或加量,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优点,规避其缺点。

    参考文献
    • 葛金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不合理应用6例分析[J].医师在线,2021,11(24):32.
    • 赵太云,王胤,程大伟,等.噻唑烷二酮类对2型糖尿病并发癌症风险的荟萃分析[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5(6):291-301.
    • 崔冉,吴国亭.噻唑烷二酮类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6):37-40,45.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 郑刚.降糖药物对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10):1110-1113.
    • 刘丽华.噻唑烷二酮类,峰回路转的胰岛素增敏剂[J].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2017(3).
    • 洪天配,高洪伟.自如应对糖尿病全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详细了解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内容可点击:

     

  • 2 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 2 型糖尿病患者,治愈的定义是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在正常范围内维持,并且不再需要药物治疗。然而,对于大多数 2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完全治愈是相对困难的。治愈 2 型糖尿病的关键是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血糖水平得到控制。这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管理并发症等。

    1.药物治疗:

    • 2 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口服药物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如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等药物。

    2.饮食控制:

    • 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患者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健康蛋白质的摄入。

    3.运动:

    •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并促进体重管理。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定期进行锻炼。

    4.管理并发症:

    • 2 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和管理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和肾病等。及时发现并治疗这些并发症可以减少病情进展。

    目前虽然无法完全治愈 2 型糖尿病,但通过上述的治疗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利伐沙班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已广泛用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主要用于抑制血块的形成,以及防止已形成的血块继续扩大。 但它并不能化解已形成的血液凝块。。

    1、该不该吃

    (1)适用人群:

    成人:

    • 用于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年患者,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VTE)。
    • 用于治疗成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以及在完成至少6个月初始治疗后,持续存在DVT和/或PE复发风险的患者。
    • 用于具有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如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非瓣膜性房颤成年患者,以降低卒中和体循环栓塞的风险。

    儿科人群:

    用于18岁以下且体重为30kg-50kg及50kg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2)禁用人群:

    • 对利伐沙班或片剂中任何辅料过敏的患者。
    • 有临床明显活动性出血的患者。
    • 具有大出血显著风险的病灶或病情,如近期患有胃肠道溃疡,存在出血风险较高的恶性肿瘤,近期发生脑部或脊椎损伤,近期接受脑部、脊椎或眼科手术,近期发生颅内出血,已知或疑似的食管静脉曲张,动静脉畸形,血管动脉瘤或重大脊椎内或脑内血管畸形。
    • 伴有凝血异常和临床相关出血风险的肝病患者,包括达到ChildPughB和C级的肝硬化患者。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怎么吃?

    (1)吃多大的剂量?

    • 成人:根据治疗目的(预防手术血栓、治疗DVT/PE、降低房颤风险)和个体情况(体重、年龄、病情),剂量有所不同,但通常为每日一次口服。具体剂量请遵医嘱。
    • 儿童和青少年:根据体重计算剂量,通常为每日一次口服。体重<30kg者需使用干混悬剂。需定期监测体重并调整剂量。

    (2)吃多久可以停药?

    患者病情不同疗程也不同,应该详细咨询专业医生,并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减少剂量或停药。

    (4)忘记吃药了怎么办?

    • 如果存在漏服药物的情况,应在发现漏服后尽快补服,但仅可在当天补服。如果不可行,患者应跳过该次给药,并按处方继续下一次给药。不应该为了弥补漏服的剂量而将下一次用药剂量加倍。

    3、用药期间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1)使用本品后出现虚弱、无力、苍白、头晕、头痛或原因不明的肿胀等表现时,应考虑发生出血的可能性,需及时停药并就诊。

    (2)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指标异常、心动过速、过敏性皮炎等[2],应立即就医,告知医生用药情况,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

    4、服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 避孕:接受利伐沙班治疗的育龄期女性应避免妊娠,做好避孕措施,如意外怀孕应及时咨询医生。
    • 避免受伤:利伐沙班可能使您更容易流血,日常生活中应小心避免受伤。
    • 服药期间避免驾驶或机械操作:利伐沙班可能引起头晕或晕厥,出现这类不良反应时不宜驾驶或操纵机械,以免发生意外。
    • 避免高维生素K含量食物:如猪肝、鸡肝等,因为维生素K可能降低利伐沙班的抗凝作用。

    5、其他常见问题

    Q:该药应该如何储存?

    A:不高于30℃密封保存。将药品置于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

    Q:对于不能整片吞服的病人,应该如何服药?

    A:

    对于不能整片吞服的患者,可在服药前将利伐沙班片压碎,与苹果酱混合后立即口服。在给予压碎的利伐沙班15mg或20mg片剂后,应当立即进食。也可通过鼻胃管(NG)或胃饲管给药。

    对于不能整片吞服的儿童患者,应使用利伐沙班口服干混悬剂。

    Q:利伐沙班与哪些药物合用需要警惕?

    A:对于应用吡咯类抗真菌药(例如酮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或HIV蛋白酶抑制剂(例如利托那韦)等全身用药的患者,不推荐同时使用利伐沙班。

    因为与以上药物同用,可能会引起有临床意义的利伐沙班血药浓度升高(平均2.6倍),增加出血风险[3]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熊方武,余传隆,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下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3]利伐沙班片药品说明书.
  •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宁波一名25岁男子,经常把碳酸饮料当水喝了6年,平时饮食也不规律。最近看东西感觉越来越模糊,去医院一查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末期,双眼几近失明,而手术治疗也只能挽救部分视力而已。看到这里,碳酸饮料的厂家估计要哭了:“冤枉啊!这锅我们可不背。”

     

     

    那么问题来了,导致男子几乎失明的元凶到底是谁呢?

     

    其实碳酸饮料并不是罪魁祸首,糖尿病才是元凶。因为男子本身就患有糖尿病,平时既没有关注和控制血糖,又“大肆”饮用含糖量高的碳酸饮料,从而间接引发了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长期喝碳酸饮料会诱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长期大量的食用那些含糖量高的食物也会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从而引发该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糖尿病性微血管中最重要的表现,目前已成为致盲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代谢异常,引起眼组织、神经、血管、微循环改变,造成眼的营养和视功能的损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中,除了表现为视力的不断下降乃至完全失明外,还可见眼底血管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黄斑水肿等。而当前临床上可通过监测血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来确诊该病。

     

    毫无疑问,糖尿病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如果糖尿病长期不能有效控制可导致酮症酸中毒、脑中风、冠心病、失明、肾衰、尿毒症、下肢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控制血糖是重中之重。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除了积极监控血糖外,还能做些什么来防止血糖的不断升高呢?除了规律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外,其实在整个血糖的控制过程中,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更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饮食治疗

     

    首先,糖尿病患者应该管住自己的嘴,严格控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取、少量多餐、食物成分应该以高纤维为主、避免食用高糖食物、饮食宜清淡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以及规律安排餐次。

     

    其次,应该保证规律生活、学习、吃饭、睡眠、戒烟和烈性酒,避免出现使血糖升高的因素。

     

    再者,应该坚持适量的体育运动;最后,患者应该明白糖尿病是一种可以控制,却不能根治的慢性病,需要长期诊治,治疗上应该持之以恒。

  • 胰岛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糖水平。然而,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使用胰岛素。在某些情况下,胰岛素可能不能使用,甚至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损害。以下是一些胰岛素不能使用的情况。

    首先,对胰岛素过敏的人不能使用胰岛素。虽然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但确实存在。对胰岛素过敏的人可能会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红肿、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血压下降等严重过敏反应。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胰岛素,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其次,有严重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的人不能使用胰岛素。这是因为肝脏和肾脏是胰岛素的主要代谢和排泄器官。当肝脏或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时,胰岛素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胰岛素在体内积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

    另外,有严重心脏疾病的人也需要谨慎使用胰岛素。这是因为胰岛素可以增加心脏的工作负荷,对于已经有心脏疾病的人来说,使用胰岛素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此外,正在使用某些药物的人也不能使用胰岛素。例如,某些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某些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某些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等,可能会与胰岛素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胰岛素的效果,或者增加低血糖反应的风险。

    总的来说,虽然胰岛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降血糖药物,但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使用。在使用胰岛素之前,应该详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咨询医生的意见。如果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胰岛素,并及时就医。

  • 苹果素来就是健康的“代言人”:富含多酚类抗氧化成分和果胶,有益血脂和血压,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道癌症……

     

     

    关于苹果该什么时候吃,有各种说法:“早上金苹果,晚上烂苹果”、“餐前餐后都不能吃水果,水果只能两餐之间吃”等等,让人们感觉到迷茫。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用一个实验为你解答吃苹果的最佳时间,并教你如何挑选不同颜色的“佳果”。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军事医学科学院食品与营养系博士  芮莉莉

     

    实验:正餐前30分钟吃苹果最好 

     

    俗话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吃对了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究竟什么时间吃才更好呢?

     

     

    从控制血糖的角度,有一个时间点吃苹果,对降低餐后血糖反应有好处——那就是正餐前 30 分钟。

     

    一项实验通过对比直接吃米饭、同时吃米饭和苹果、先吃苹果30分钟后吃米饭三个对照组来比较血糖反应的高低,以含 50 克葡萄糖的糖水来做参比食物,测定餐后 4 小时之内的血糖变化曲线。一共有 18 名健康受试者参加了实验。

     

    研究发现,这 4 种吃法中,只吃白米饭的血糖反应最高。白米饭和苹果同时吃,前两个小时的血糖曲线下面积就下降了 23%。

     

    饭前 30 分钟吃苹果这一组,前两个小时的血糖曲线下面积降低值最高(达 51%),而且餐后 4 小时之内的血糖波动值,也降低了整整一半。

     

    吃苹果,数量要控制

     

    • 其实餐前、餐后不能吃苹果的说法,主要是考虑到一些胃肠疾病患者的特殊情况。
    • 对消化能力良好的健康人来说,苹果作为凉菜入菜也好,饭前饭后吃也好,都没有妨碍健康的可靠证据。
    • 关键是,吃苹果的数量要符合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在 200~350 克之间,而不是吃起来就停不住。

     

    多科专家为苹果“点赞” 

     

    苹果营养丰富,物美价廉。它没有出众的外表,也没有昂贵的身价,你一定吃过它,但不一定了解它。

     

     

    苹果含有钾、果胶、槲皮素、原花青素、儿茶酚、表儿茶酚、根皮苷等成分,多学科专家纷纷为苹果点赞:

     

    内分泌科专家说,苹果有助抗炎,护血管。2021年6月《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超重人群每天吃苹果,有助降低与炎症相关的疾病发病率。

     

    • 口腔科专家说,嚼苹果有助清洁口腔、保护牙齿。
    • 骨科专家认为,每天吃苹果有助降低尿液酸度,减少尿钙流失。
    • 呼吸科专家研究发现,吃苹果有利于改善支气管功能,预防慢阻肺。
    • 糖尿病专家研究表明,苹果升糖指数相对较低,常吃有助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糖尿病患者也适合吃。
    • 心内科专家发现,长期吃苹果有利于平衡胆固醇水平,降低冠心病发作风险。
    • 妇产科专家研究发现,孕妈妈每周吃4个以上苹果,婴儿将来患呼吸困难和哮喘的风险,可降低五成。

     

    红、青、黄苹果该怎么选? 

     

    苹果的果肉中都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各品种间差异不大,主要看不同颜色苹果果皮中的营养素。

     

     

    苹果果皮的颜色是叶绿素(绿色)、胡萝卜素(红色)、类黄酮(黄色)、花青苷(红色)的综合表现。

     

    • 绿苹果更脆,富含的叶绿素有助于抗氧化、抗炎和帮助伤口愈合。
    • 黄苹果更甜,健脾胃的效果更好。含有类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缓解缺乏维生素A所致的暗视野适应迟钝。
    • 红苹果口感面、皮厚,味道浓郁。含铁元素高,常吃红色的苹果有益于保护心脏。富含的花青素则可以一定程度保护视力,经常食用还可减少皱纹。

     

    在苹果家族里,人们常吃的有以下5种,它们的特点和口感也有区别:

     

    蛇果——一放就面

    较脆,果汁多,味甜,有浓郁芳香。不耐储存,放两天再吃就面了。

     

    红富士——最耐贮藏

    果面光滑,果皮中厚而韧,果肉细脆,果汁多。极耐贮藏,贮藏后香气更浓。

     

    嘎拉——味道略酸

    果皮较薄,有光泽,果肉浅黄色,果汁多,味甜微酸。

     

    国光——越放越甜

    它是晚熟苹果里最耐储的,往往能放一个冬天,而且越放越甜。

     

    金冠——香气见长

    味道浓甜,果香清新。果肉贮藏后会稍稍变软,环境湿度低时果皮易皱。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