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审核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杨进刚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如冠脉痉挛)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或心肌坏死。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分为心绞痛、心肌梗死、无症状性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5型。
冠心病知多少?
Q:哪些情况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A: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高龄等。次要危险因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酗酒、精神长期紧张、心理压力大、肥胖、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和睡眠不足等。
Q:冠心病可以根治吗?
A:由于冠心病的病因无法根除,一旦发病,往往会有心梗或猝死等严重后果,所以建议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应积极控制或消除这些因素,做好冠心病的预防。
如果冠心病诊断明确,比如既往得过心梗或缺血严重,放了支架后,没有症状了,这种情况是需要长期吃药的。因为冠心病是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终生性、慢性进展性疾病。
很多人认为,得了病药吃药,是为了缓解症状,没症状了就不需要吃药,其实这种观点不对。
因为,冠心病人未来发生心梗、脑中风和死亡的危险都大幅增加,此时的用药并不是为控制症状,而是预防这些严重疾病的发生,并延长寿命。因此,冠心病人无论有无症状都需要遵医嘱服药。
Q:冠心病患者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A: 请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
2. 多吃蔬果,食物多样 ;
3. 多吃粗粮 (全谷物),少吃细粮(精制谷物);
4. 多吃健康蛋白 (豆类、坚果、鱼和海鲜等),少吃加工肉类;
5. 选择植物油 (橄榄油、红花籽油、玉米油),少吃动物油(包括黄油、猪油等);
6. 多吃低加工食物,少吃超加工食物;
7. 拒绝含糖饮料,减少含糖食物;
8. 买无盐食品,吃低盐饭菜;
9. 远离酒场,限制饮酒;
Q:怎么区分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
A:从症状来看,心绞痛和心梗性质相似,只是程度的差别。从近些年的学术发展看,心绞痛和心梗虽然有程度的差别,但目前的认识是:
第一,从病人的角度看,仅仅凭症状,有时并不能判断是心绞痛,还是心梗。
第二,从医生的角度看,并不根据病人的描述,来判断是不是心梗。判断心梗一定要根据抽血的化验。
研究也发现,心梗的病人,很多有不太典型的症状,但血里的指标已经很高了。这是因为每个人对于具体疼痛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二者都常表现为胸痛,呈胸部的紧缩感、压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仅表现为胸部不适、乏力、气短。主观感觉每个人的差异较大,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
典型的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
二者的区别在于心绞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也不会转瞬即逝或持续数小时。而心肌梗死持续时间多长于15分钟。
另外,心肌梗死的胸痛常较心绞痛严重,常伴有大汗。持续性胸痛和大汗是国人急性心梗最常见的症状,将近70%的患者有这两种表现。
所以,如果是新发生的胸痛;胸痛比以前加重了;胸痛长时间持续不缓解;间断胸痛频繁发作,都要及时就医。
冠心病患者建议常备药品及用药提醒
药品 | 适应证 | 用药提示 | |
抗血小板药 | 阿司匹林肠溶片 |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以及治疗后预防复发;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预防血栓形成;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人群的一级预防 | 活动性溃疡病、消化道出血、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者禁用。 妊娠期、哺乳期、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痛风、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化、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 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耐受者可选择本品。 严重肝损害及活动性病理性出血禁用。 妊娠期慎用,哺乳期用药应停止哺乳。 | |
抗心肌缺血药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 高血压、心绞痛、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 | 心源性休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显著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严重或急性心力衰竭、有坏疽危险的严重外周血管疾病禁用。 |
富马酸比索洛尔片 | 休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或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雷诺综合征、未经治疗的嗜铬细胞瘤禁用。 | ||
复方丹参滴丸 | 心绞痛 | 妊娠期禁用。 | |
脑心通胶囊 | 脑梗死、心绞痛 | 妊娠期禁用。 | |
益安宁丸 | 冠心病 | 儿童、妊娠期禁用。 | |
血脂调节药 | 瑞舒伐他汀钙片 | 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冠心病和脑中风的防治 | 活动性肝病、不明原因的血清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妊娠期、哺乳期禁用。 曾患肝病者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 |
阿托伐他汀钙片 | 活动性肝病、血清氨基转移酶持续超过正常上限3倍且原因不明、肌病、妊娠期、哺乳期禁用。 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 | ||
降压药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 高血压、心绞痛 | 6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低血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重度肝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者慎用。 |
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 | 高血压、心绞痛、雷诺病 | 心源性休克、妊娠期、哺乳期禁用。 长期用药者不宜骤停用药。 | |
盐酸维拉帕米片 | 心绞痛、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 | 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伴发房颤或房扑、伴有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禁用。 |
注:以上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遵医嘱使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类型,见识了心肌梗死的可怕以后,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抓住急救的最佳时机呢?
一、不有心存侥幸的心理
许多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症状初发的时候,因为坚信自己身强力壮,而且年纪轻轻,再加上症状不典型,往往会心存侥幸的认为只是简单的胸部不舒服,心梗不会找上自己的想法。所以,如果出现持续的不舒服,尤其是颈部及以下,腹部以上的持续不适,更需要警惕。
二、简单识别是否为心梗
心肌梗死的识别,需要记住心梗的典型症状,如果是持续的心前区或者后背的胸痛、胸闷、气短等不适,而且伴有大汗淋漓,有可能您已经是心肌梗死了,但不是所有的心梗都这么典型,也不是这么典型的症状都是心梗,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需要更加重视。
三、呼叫专业医生到场
如果考虑心梗,一定呼叫专业医护人员到场,切勿自行前往医院,因为心梗后的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会随时要了尔卿卿性命。如果有专业的救援设备在场,会大大提高救治能力。但如果真的距离医院很远,救护车或者医护人员不能赶到现场的话,自行送医也一定要和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搬运。
四、学会心肺复苏很重要
心肌梗死后突发恶性心律失常或者猝死的人多得很,因为心梗最大的并发症就是这些。所以,学会如何心肺复苏非常重要。毕竟心梗的绝大多数都是发生在院外,在医务人员没有到达现场之前,正确的心肺复苏,可以大大提高心梗后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
五、相信医生勿盲目自信
心肌梗死,到达医院后,一定相信专业的医务人员的判断和治疗方法。许多人听到心肌梗死要急诊放支架,做的最多的就是打电话找熟人,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急诊支架啊?”。如果问道专业的心内科医生还好说,如果问到一个其他专业的医生,耽误救治时机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把性命交给离你最近的那个有心梗救治能力的医院,就够了。
心肌梗死,不要相信所谓的偏方或者救治方法,没有任何一个偏方和简单的救治方法可以救你,能救你的,只有会溶栓的医生,和能做介入治疗的医生团队。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
疾病的发病原因了解多一点的话,可以帮助到医疗人员在这了解研究出相对应的治疗方案,这就可以使得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增加,对病人是非常好的帮助。对此,下面就是介绍有关心绞痛的发病原因,希望可以对你们有点帮助。
产生疼痛的直接因素,可能是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植物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至大脑,产生疼痛感觉。
这种痛觉反映在与植物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皮肤区域,即胸骨后及两臂的前两侧与小指,尤其是在左侧,而多不在心脏解剖位置处。有人认为,在缺血区内富有神经供应的冠状血管的异常牵拉或收缩,可以直接产生疼痛冲动。
对心脏予以机械性刺激并不引起疼痛,但心肌缺血与缺氧则引起疼痛。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的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
心肌氧耗的多少由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心率所决定,故常用“心率×收缩压”(即二重乘积)作为估计心肌氧耗的指标。心肌能量的产生要求大量的氧供。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的65%~75%,而身体其他组织则仅摄取10%~25%。因此心肌平时对血液中氧的吸收已接近于最大量,氧供再需增加时已难从血液中更多地摄取氧,只能依靠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来提供。
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循环有很大的储备力量,其血流量可随身体的生理情况而有显著的变化;在剧烈体力活动时,冠状动脉适当地扩张,血流量可增加到休息时的6~7倍。缺氧时,冠状动脉也扩张,也使血流量增加4~5倍。动脉粥样硬化而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且对心肌的供血量相对地比较固定。
心肌的血液供给如减低到尚能应付心脏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可无症状。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劳累、激动、左心衰竭等,使心肌张力增加(心腔容积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心肌收缩力增加(收缩压增高、心室压力曲线最大压力随时间变化率增加)和心率增快等而致心肌氧耗量增加时,心肌对血液的需求增加;或当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如吸烟过度或神经体液调节障碍)时,冠状动脉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或在突然发生循环血流量减少的情况下(如休克、极度心动过速等);心肌血液供求之间的矛盾加深,心肌血液供给不足,遂引起心绞痛。严重贫血的病人,在心肌供血量虽未减少的情况下,可由于红细胞减少血液携氧量不足而引起心绞痛。
在多数情况下,劳累诱发的心绞痛常在同一“心率×收缩压”值的水平上发生。
通过上面对心绞痛的有关发病原因的就介绍之后,大家在这一方面认识了多少呢?多点了解一下心绞痛的有关发病原因,可以有效的提高对病人的治疗效果,促进他们的康复。小编在此感谢大家观看这一片文章,不详之处,敬请原谅。
心肌梗死的判断,需要满足多个条件以后才能诊断,所以即便是有胸痛,到医院以后也需要患者的情况符合,才能顺利做出心肌梗死的判断。但依然有很多不典型的心肌梗死,会让我们误诊和漏诊,而误诊和漏诊常常是诸多原因造成的,咱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一开始说不是心肌梗死,后来又说是心肌梗死呢?
一、不是每个心肌梗死都症状典型
心肌梗死如果都按照教科书上写的一样典型,那么医生就太简单了,实际上很多心肌梗死并不是非常的典型。而我们误诊和漏诊的,正是这些不典型的心肌梗死。比如症状表现为腹痛的,表现为牙痛的,表现为上肢疼痛的等等。我们甚至见到过以偏瘫为症状来医院的心肌梗死,可见心肌梗死的诊断,真的不是每一个都典型。
二、不是每个心肌梗死都心电图典型
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很多非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和正常人的心电图可能区别不大,甚至没有变化,再加上患者不典型的症状,就很容易造成我们的误诊和漏诊。即便是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如果症状不典型,心肌酶学和心肌坏死标志物再高,也不能轻易诊断心肌梗死。
三、不是每个心肌梗死一发病就酶学升高
心肌梗死的诊断,很多时候需要心肌酶学和心肌坏死标志物的辅助支持才能确诊,但心肌坏死标志物也好,心肌酶学也好,并不是在心肌梗死一发生就开始升高,很多都是需要在心肌梗死半小时、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开始升高,所以在心肌梗死的超早期,如果心肌酶不高、心电图不典型、症状不典型,就非常的容易漏诊和误诊。
其实心肌梗死的诊断也好,其他疾病的诊断越好,都是医生和疾病斗智斗勇的过程。任何一个医生,都非常的愿意在第一时间把疾病诊断清楚。但任何一个医院或医生,都有漏诊或者误诊的时候和可能。这也是医学是科学,不是玄学和神学的真谛所在。心肌梗死的确诊,需要我们给以医生信任,医生用以耐心和细心,才能避免任何一个心肌梗死被漏诊和误诊。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文章首发于 |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一位男性38岁患者,父亲与哥哥均在60岁前患过心肌梗死,本人是在药企做研发工作的,对生物医学进展了解的很及时。
当出现快步走路时胸骨后与咽部压迫感,休息数分钟很快缓解,意识到自己患的是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到当地医院做了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前支近端狭窄90%。他看了很多上海G专家讲的可降解支架如何神奇,决定选择去英国做雅培研发的这种支架。无巧不成书,他接受完生物可降解支架出院三天,便看到了雅培公司关于生物可降解支架不仅不优于目前广泛应用的药物洗脱支架,反而增加血栓风险。接着强生公司中止了关于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发试验。这些坏消息如雷灌顶。患者坐卧不安,通宵不眠,接着不思饮食。担心支架随时出了问题,怎么办?并多次夜间出现濒死感,到急诊查心电图与肌钙蛋白都正常。夜间怕一人独处,也无心思上班。到了上海那个天天讲生物降解支架如何好的专家科里住院,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支架通畅,其他血管也无问题。出院时建议长期服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防止支架内血栓。至今已用了5年,还不敢停。患者所在城市有一高水平精神病医院,后入住了该医院。经用艾司西酞普兰,症状基本缓解。但他不愿长期用精神科药物,出院后马上停药,症状又复发如初,并越来越重。
我向他详细解释,临床试验被随机两组,预后事件的差别是个统计学概率,并非接受生物可降解支架的每一例患者都出问题。你已5年多未出问题,没有必要终身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停掉替格瑞洛,保留阿司匹林。应正确看待抗焦虑/抑郁药物,应重新使用并坚持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至少1年。我强调他不吸烟,无高血压,无糖尿病,体重理想,主要是有心肌梗死早发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很高,接近6mmol/L,应用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mmol/L以下,甚至更低。家族史应重视,但并非不可变,例如父亲和哥哥患病时没有他汀和依折麦布,也不知应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什么水平,现在我们有了更有效的防控手段。
国内许多患者纷纷问我如何看生物可降解支架?我的回答:1、如无需放支架,再好的支架也不要放!2、可降解支架至今仍是“美好的传说”,需要更多令人信服的证据证实它比现有支架更好。3、国内一些试验是受生产企业主导影响的专家牵头,尚需更多试验和持续随访以观察结果。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4月29日,广西一名学生在篮球场突然倒地,在送往医院抢救4天后死亡,医生诊断死亡原因为心源性猝死。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在新闻上听到“猝死”这个词了。
2019年10月,沈阳一名学生在体测时倒地猝死,同月,江苏一学生同样是参加体测时猝死。
2019年11月,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发生心源性猝死。
关于年轻人猝死的新闻并不少见,因为它的不可预见性,每每见到此类悲剧都会感到心惊,同时害怕自己也会发生意外。
根据WHO的定义,猝死(SD)指的是平时身体健康或者看起来健康的人,因为自然疾病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其中心源性猝死占全部猝死的80% [1]。
心源性猝死是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死亡,心脏突然开始乱跳或者停跳导致死亡,它的发生主要和心血管病有关。
健康没有问题的心脏是规律跳动的,如果发生异常,心脏收缩出现问题,会导致心跳过快或过慢,甚至心跳停止。
我们常常听到的猝死新闻大部分是因为剧烈运动,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是复杂的,剧烈运动、熬夜、情绪激动等都有可能。
剧烈运动
当剧烈运动时,心跳加快,这时候心脏正在强烈收缩舒张,就会造成心律失常,严重时会引发心肌梗死。
吸烟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心源性猝死多和心血管疾病有关,而烟草中含有大量对血管以及心脏有害的物质。
熬夜
熬夜伤身体这个道理已经被说烂了。那么它和心源性猝死有什么关系呢?
熬夜会促进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增加、心率加快,比如有些人熬夜后会感到心慌,可能会引起正在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痉挛,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情绪激动
如果过度兴奋或者过度悲伤,会使心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跳加速,从而会发生胸闷气短甚至休克。
梳理李合盟事件可知,他在倒地后直至救护车来临前,有十几分钟的时间一直没有人救治,因此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
黄金四分钟内,越早救治,成功率越高。心脏复苏是抢救的最有效方法。
Step 1
通过轻拍肩膀和在耳边大喊看是否有回应。
Step 2
观察呼吸是否停止或不规律,如果没有回应且呼吸异常,可以判定为心脏骤停,同时让周围其他人快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Step 3
找到两乳头中间的中点,双手交握垂直按压,按压这个步骤其实就是手动帮助心脏工作,每分钟100~120次,一秒钟不到两次。
同时注意,双臂不要弯曲,借助自己的体重向下按压。
按压的同时也要进行人工呼吸,把患者的下巴抬起,捏住他的鼻子,嘴对嘴呼气,按压30下,吹2下,循环进行,等待救护车到来。
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呢?除了上面讲到的几大原因,出现胸闷、心慌、眩晕、眼前发黑、憋气等症状需要注意了,建议尽早去医院检查心脏是否健康。
心源性猝死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与其担心,不如学会如何预防。
避免身体无法承受的运动
运动也要量力而行。在做运动前,可以先进行热身准备,舒展四肢,让身体逐步适应,这是在告诉身体:我要运动啦,你要做好准备哦。
如果运动时出现胸闷气短的现象,应该停下休息。
戒烟
烟中的有害物质会伤害肺部、血管和心脏,并且二手烟也在伤害着别人,所以尽早戒烟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不熬夜
这一点不必多说,保持充足睡眠是健康身体的保障。
保持心态平和
如果心情不畅,要及时调节,找到发泄的方式。
虽然猝死频频发生,但我们不该把它认为是常态。日常生活要多注意,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心梗是严重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发作时患者可以表现为典型的持续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死亡率高。常言道心梗是“拖”出来的,这句话不无道理。因为心梗的发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并栓塞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非一朝一夕就会发生,是经过长年累月逐渐形成的。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饮食结构也随之改变,饮食与心梗发病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爱吃以下3种食物的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的速度更快,更容易心梗。
医生苦劝:预防心梗,这3种食物要少吃
1. 动物内脏
常吃动物内脏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较多,一方面胆固醇含量极高,一旦摄入过多,容易导致高脂血症,血液循环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增多,沉积在血管壁中,就会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不断向管腔内累积,引起血管狭窄甚至堵塞,就会引发心梗。另外动物内脏也属于高嘌呤食物,会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并诱发痛风。
2.高盐食物
过量摄入钠盐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已非常明确,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限制钠盐的摄入,每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g,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建议不超过6g。虽然我国居民每日膳食中摄入的钠盐有75.8%是来自于家庭烹调用盐以及调味品,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如咸菜、火腿、腌制品等高盐食物,进食过多也会导致钠盐摄入过量从而引发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又会带来如冠心病、血管硬化等并发症出现,也更容易诱发心梗。
3.高糖食物
虽然葡萄糖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素之一,但过多摄入也会带来危害。过量的糖会在肝脏中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从而会使人肥胖。另一个危害就是诱发糖尿病的发生,这些都会给心血管系统带来极大的危害,也容易引发心梗。
《实用护理杂志》曾发表论文《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护理》,通过对10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进行饮食指导,采用低脂(<3g/日)、低胆固醇(<30g/日)、低盐(<300mg/日)饮食配合临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以此证明采用改良的健康饮食可显著地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因而对老年冠心病人加强饮食护理是很必要的。所以,饮食控制无论是对于预防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心梗都有非常大的益处,上面这3种食物,即使再喜爱吃,也要适可而止
硝酸甘油是硝酸酯类药物中的代表,使用年限之久,民众认可度之高,恐怕除了消心痛(硝酸异山梨酯片)之外,估计无人能与之匹敌。
但硝酸甘油如此常用,大家对硝酸甘油的使用误区,仍非常之多,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硝酸甘油,看看硝酸甘油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和误区?
1.并不是所有的胸口痛都需要使用
硝酸甘油的使用也是有适应症的,其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因为硝酸酯类有着明确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所有,硝酸甘油主要用于心绞痛的缓解,有时候静脉滴注还可用于辅助降低血压和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但一定要记住了,并不是所有的胸痛胸闷都需要使用硝酸甘油!
2.并不是所有的片剂都是要口服
硝酸甘油的使用,多为舌下含服,较少用于规律口服,也就是其主要用于发病时的舌下含化3,使用量成人一次用0.25-0.5mg,如含服后症状无缓解,间隔5分钟后可再次含服,如果仍无缓解,就需要求助于专科医生,并立即给予其他处理。
3.并不是所有的心绞痛都需要含服
第一条讲了,只有冠心病心绞痛才是其适应症,但事实上,也不是所有的冠心病都需要含服,比如心肌梗塞的含服,其效果就几乎微乎其微,而且在许多情况下,硝酸甘油的含服甚至有加重疾病的可能。比如血压非常低的时候,心源性休克的时候,青光眼的患者,或者患者是肥厚性心肌病的时候等等,都是硝酸甘油使用的禁忌症。
4.即使使用也要有正确的方式
硝酸甘油如果没有禁忌症,而且有适应症,也要有正确的使用方式,如舌下粘膜明显干燥,可使部分患者舌下含化无效,建议舌下粘膜明显干燥的患者用水或盐水润湿粘膜后再给药。而且,患者在使用硝酸甘油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安全体位”,避免在含服药物后出现低血压、头痛头晕等情况导致的摔倒等情况出现。
5.硝酸甘油再好,长期使用也会有耐药性
硝酸甘油长期连续用药,可使得人体对其产生耐药性,一旦机体对硝酸甘油容易产生耐药性,那么硝酸甘油的药物反应性就会大大降低,所以不建议病人长期大量服用。
6.硝酸甘油只改善症状,不改善预后
硝酸甘油可以缓解心绞痛,但大量研究显示,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只改善症状,不改善预后,也就是说,硝酸甘油使用的时间再长,次数再多,也只是改善生存质量,对改善患者的远期寿命,没有影响。所以,如果没有心绞痛症状,真的就不再建议长期使用硝酸甘油了。
为提高公众防范意识普及急性心梗规范化救治流程,我国确定每年11月20日为“心梗救治日”,号召大家,牢记“两个120”!其中,2个120分别指120电话,和黄金抢救时间120分钟。时间就是生命,这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心肌梗死黄金救治时间:120分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危害大的急危重症。由于冠脉血管管腔血栓形成,冠脉突然阻塞,血流中断,心肌因缺血缺氧坏死。其治疗关键是尽早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最大限度地挽救频死的心肌,使梗死面积缩小,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心肌发生梗死后的120分钟内尤其是前60分钟之内是再灌注治疗的黄金时间,如能在此时实现心肌再灌注,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心肌和生命,因此120分钟内实现再灌注是肌梗死的理想治疗目标。
心肌梗死发生后的每一分钟心肌都在死亡,开通血管有两种方式,一种为溶栓治疗,一种为介入治疗,如果心肌梗死发生超过了120分钟,不仅不能再溶栓,患者心肌坏死面积变大,导致心衰、休克甚至死亡,即使能活下来,再复发患心衰的可能也大大升高。所以,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只有120分钟。
如何抓住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120分钟?第一时间打120
急性心梗后,留给我们抢救的时间其实很短。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的血液供应被中断,如果不及时恢复,心肌坏死的面积就会一点点变大,这也是心梗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患者中约一半人在发病60分钟内在院外猝死,死因主要是致命性的心律失常。若能在发病后的120分钟黄金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将明显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溶栓、放支架等方式实现再灌注,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一般来说,在心梗发生后3小时内接受再灌注治疗,能显著减少心肌梗死范围;6小时内及时放入心脏支架,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一旦超过 12 小时疗效就差了。
心肌梗死抢救成功有三个关键环节:
1)第一关键环节:把握在患者自己手里,也是最关键的一关。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人,出现胸痛等心肌梗死症状应立刻停止任何活动,应立即拨打120。
2)第二关键环节:是指急救中心迅速出动救护车,将患者快速运往有相关救治能力的医院(比如当地建设有胸痛中心的医院)。
3)第三关键环节:则是患者来到医院后,急诊科、心内科等相关科室医生迅速诊治,争取在90分钟内完成冠脉球囊扩张,以保证及时可靠的进行再灌注治疗,提高梗塞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尽最大程度地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挽救濒死心肌,以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
总之,心梗发生时关键是2个120要记住,有人总结说:管住嘴迈开腿,有胸痛去医院,这句话也送给各位珍爱健康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健康饮食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同时,一旦有胸痛疑似心梗症状,就要毫不犹豫去医院配合专科医生治疗。
一、阿司匹林能预防心梗吗?
不管是冠心病的一级预防还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包括冠心病的三级预防,都明确的将阿司匹林列在了无可替代的位置上。阿司匹林能够预防心梗,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其是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的结果。阿司匹林一开始被发现,就是因为其解热镇痛作用,也用于感冒、流感时发热的退热。但随着新型的解热镇痛药物的出现,阿司匹林用于解热镇痛的机会越来越小,其次阿司匹林的其他作用,诸如消炎、抗风湿等作用,也在逐渐弱化,但正是大量的临床证据证实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作用,尤其是冠心病和脑梗塞中的作用,阿司匹林的使用才得到了质和量的飞跃。现在在阿司匹林的使用中,绝大多数处方也是因为其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其中也包括提问者说到的“阿司匹林能不能预防心梗”的作用。
二、阿司匹林是如何起效的?
阿司匹林能够不可逆的结合血小板上的一种酶,而这种结合,会让血小板的作用不能发挥。血小板有什么作用呢?血小板的作用就是血液的凝集必不可少的一份子,而阿司匹林和血小板的结合,使得血小板不可逆的起不到凝血的作用,直到这个被结合的血小板死去,阿司匹林都不会和这种酶分离,据此我们也能分析到阿司匹林是如何起到作用的。
三、预防心梗要怎么吃呢?
既然有明确的证据能够预防心梗,那么阿司匹林要如何吃呢?一般情况下,如果确认患者需要口服阿司匹林,几乎阿司匹林的口服都是长期或者是终身的,其剂量也是有推荐的,一般推荐75—150mg/天。
四、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吃阿司匹林预防心梗呢?
阿司匹林真的能预防心梗,那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吃阿司匹林来预防心梗呢?答案当然是不能,阿司匹林是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吃,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吃。如果没有适应症,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也几乎是尽人皆知,在没有适应症的人身上使用它,出现胃肠道反应,或者出血的风险大大增加,但获益不会增加,所以,阿司匹林对于没有适应症的患者身上使用,是不推荐的。
其实,阿司匹林再能预防心梗,对于不需要的人来讲,还不是一文不值?你我为什么不去做哪一个不需要口服阿司匹林的人呢?
卵磷脂一般不可以长期吃。
卵磷脂可以辅助治疗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主要是促进机体的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虽然药物对身体有益,但是不可以长期服用。
在用药一段时间之后,身体达标需要停止用药,如果长期用药有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刺激,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而且长期用药也有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不仅影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对病情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长期大量用药,对健康不利。
在服用卵磷脂时一定要严格由医生指导用药,不可自行随意用药,以免造成不良影响,用药的同时,如果服用其他药物需咨询医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其中,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因其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或漏诊,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老年不典型AMI患者常缺乏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症状,而以呼吸困难、咳嗽、咯痰、胸闷等肺部症状为主要表现。这与老年人冠状动脉病变时间长、侧支循环丰富、病变多见于小分支而非主支以及疼痛敏感性降低有关。
针对老年不典型AMI的诊断,需反复进行心电图检查和血清肌钙蛋白检测,以便早期确诊,及时治疗。此外,对于出现以下症状的患者,也应高度怀疑不典型AMI的可能性:
针对老年不典型AMI的预防,建议老年人加强日常保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同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老年不典型AMI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心肌缺血等。介入治疗主要针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方法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总之,老年不典型AMI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的疾病。了解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冠心病类型,它起病急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据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数百万心梗患者,其中约一半的患者最终因心梗去世。那么,心梗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如何进行有效的急救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心梗的早期症状
心梗的早期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心梗患者都会出现上述症状,部分患者可能症状轻微或无典型症状,因此,对于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二、心梗的急救措施
心梗的急救关键在于尽早发现、尽早救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梗急救措施:
三、心梗的预防措施
预防心梗,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总之,心梗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了解心梗的早期症状、急救措施和预防措施,对于提高心梗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心梗出现Q波的时间大概在2到3个小时,但具体时间与个人体质有关。心梗患者的心电图检查中,Q波的出现可能是心肌坏死的标志,也可能是心肌病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因此,心梗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后,应及时就医,通过冠脉造影等检查手段,了解心肌酶增高程度,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梗患者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降血脂药等。手术治疗则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成形术等。治疗期间,患者还需注意情绪管理,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在日常生活中,心梗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建议患者选择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豆制品等。同时,患者还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甜点等。
心梗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此外,患者还应学会自我管理,掌握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如胸痛发作时的自救方法。
心梗患者在康复期间,应逐步增加活动量,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同时,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应引起重视。通过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患者可以降低心梗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心梗,全称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急、病情危重,若不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提高公众对心梗的认识和救治意识,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于2014年11月20日启动了首个“心梗救治日”主题活动,旨在提醒人们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为生命争取更多希望。
心梗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当冠状动脉发生阻塞时,心肌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一旦发生心梗,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闷、气促、出汗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心跳骤停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是心梗救治的关键。120急救系统可以迅速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并启动绿色通道,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研究表明,心梗患者发病后每延迟1分钟救治,死亡率就会增加7%-10%。因此,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至关重要。
除了及时拨打120,患者和家属还应该了解以下心梗急救知识:
1. 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和恐慌。
2. 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3. 尽快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4. 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5. 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除了急救知识,预防心梗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心梗的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
4.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心梗的高危因素。
5.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心梗救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通过提高公众对心梗的认识和救治意识,相信我们能够挽救更多生命,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在长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影响下,冠状动脉壁上的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斑块不稳定时容易破裂,引发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进一步促进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过高,对血管壁产生剪切力,也会破坏血管内皮,增加斑块破裂的风险。
除了基础疾病的影响,情绪波动、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排便用力等因素也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基础疾病,对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至关重要。
在治疗方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溶栓、介入或手术等治疗,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挽救心肌。同时,患者还需要进行长期药物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预防疾病复发。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如均衡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适度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总之,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因、治疗和预防措施,对于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心脏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在第15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指出,骨髓细胞移植是目前干细胞治疗心脏病临床试验的主流。
心脏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题,而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理论上具有极大的潜力。虽然早期的研究成果令人鼓舞,但临床试验并未完全复制动物实验的成功。葛均波院士指出,尽管每年都有大量的干细胞研究成果,但研究的基本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葛均波院士强调了标准化和优化细胞产品、细胞剂量、移植方法、移植时机和患者选择等各个移植链条环节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提升骨髓细胞治疗的疗效,对其他新兴细胞类型的移植策略优化也具有普遍指导价值。
除了骨髓细胞移植,葛均波院士还指出,脐带血、羊膜、脂肪和外周血的干细胞治疗心脏病,其作用机制和疗效与骨髓细胞类似,并未超越其特性。
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已成功举办了14届,今年已经是第15次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内外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共同探讨心血管病防治和基础研究的新进展,对心血管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以促进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MI)患者中,未被诊断的糖尿病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一项来自美国心脏学会(AHA)年会的德国注册研究结果揭示,约五分之一的女性急性MI患者合并了未被诊断的糖尿病。这一比例在近期发生MI的女性患者中更为显著,提示女性对糖尿病的易感性更高。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问题,德国路德维希港心脏中心的研究团队对SWEETHEART注册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该注册系统收集了德国30家中心2,767例急性MI患者的数据,其中女性患者占26%。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患者中未被诊断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且新诊断糖尿病的女性患者预后与既往诊断糖尿病的女性患者相似。
这一研究结果强调了早期识别和诊断未被诊断的糖尿病对女性急性MI患者的重要性。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于2007年发布的指南建议,医生应常规对既往未诊断糖尿病的MI后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这一建议对于降低女性急性MI患者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早期诊断,积极的治疗和管理对于控制糖尿病和预防心血管事件至关重要。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定期随访都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女性急性MI患者应积极与医生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降低糖尿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此外,医疗机构和医生也应加强糖尿病的筛查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以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心梗溶栓药物:通过溶解冠状动脉中的血栓,恢复心肌血流,减轻心肌缺血。
2. 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梗复发风险。
3. 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心梗患者在发作期间应立即送往医院,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血管堵塞程度达到70%的患者,介入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介入治疗后,患者需按照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并定期复查。在治疗期间,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控制情绪,避免焦虑,保持心态平和,并注意饮食调理,选择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其临床表现包括胸骨后疼痛、心电图改变、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
心梗的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过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紧张和疲劳等因素也可能诱发心梗。
为了预防心梗,建议高危人群定期体检,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老年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冠心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无痛性心梗,这种病症隐蔽性强,容易被忽视,因此,老年人需要特别提防。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冠状动脉更容易发生硬化,从而引发心梗。心梗的典型症状包括胸痛、心慌、气短等,但有些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下降,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这就需要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除了心梗,冠心病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猝死。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及时发现和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呢?首先,老年人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其次,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此外,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
在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ACEI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从而降低心梗的风险。同时,老年人还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对于一些不典型的冠心病症状,如牙龈发麻、口唇发痒、肩背疼痛等,老年人也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通过及时的治疗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严重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了解心肌梗死的前兆,及时采取抢救措施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支架植入治疗,因此,对于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并做好冠脉造影的准备。心梗的发生可能与情绪波动、大量饮酒或血管狭窄等因素有关。
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需在120分钟内转运至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医院,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如果患者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转运,医生会评估其是否符合溶栓治疗的条件,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梗的前兆症状包括心绞痛,表现为发作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或药物缓解效果减弱。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牙痛、咽喉部疼痛、腹痛等症状。心梗的先兆症状还包括频繁发作的心绞痛、四肢无力、烦躁易怒等。急性心梗的典型症状为心前区持续性闷痛或压榨样疼痛,伴随大汗、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且药物无法缓解。
预防心肌梗死,患者需注意饮食、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安静、舒适、整洁的休息环境,室内温度适宜。对于心梗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循医嘱进行康复治疗。
以下是一些与心肌梗死相关的医疗知识,供大家参考:
1. 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支架植入、溶栓治疗、药物治疗等。
2. 心肌梗死的预防措施: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运动康复、心理康复、饮食康复等。
4. 心肌梗死的相关检查:心电图、心肌酶学、冠脉造影等。
5.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患者舒适,及时处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