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癌症治疗了,我还会得癌吗?

癌症治疗了,我还会得癌吗?
发表人:徐丽艳

许多患了癌症的病人,无论是手术后还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后,如何做才能让身体恢复的更快?

我们看下病人抗癌治疗后对于疾病的态度,据我们观察到有这几类人群:

第一种:瘤体切掉了、全身也治疗过了,万事大吉了,一切照旧,日常生活和工作节奏照旧。“癌症”对病人来说,在心理上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这类病人一般依从性比较好,比较相信医生,安于现状。

第二种:治疗后一直很恐惧,担心复发转移,焦虑、甚至出现抑郁,夜里睡不好觉,吃不下饭,不能正常生活与工作,这类人群预后最不好。

第三种:探寻形成癌症的不良因素,在第一类人的状态下,希望彻底改变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积极锻炼主动参加社会活动获得社会价值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自己对抗疾病的态度,使这类人群获得了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生存期。

得了癌症后一定要改变生活方式,改掉不良生活方式,改变身体的内环境,患癌的风险下降。规律生活,平衡营养,积极锻炼,轻工作、不劳累,心态平和,建议八段锦、太极拳等锻炼方式,逐渐加强强度,建议患者写康复日历,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给自己一个设定小目标,再设定大目标,任何一个努力都会给我们的身体的免疫力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行医37年,能够长期存活的病人一定是积极锻炼的人。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癌症疾病介绍:
癌症,是指以异常细胞的发育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这种异常细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并具有浸润和破坏正常人体组织的能力。癌症多表现为身体不明原因的出现肿块、疼痛、溃疡、出血、梗阻等异常。癌症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遗传基因、环境污染、辐射、不良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癌症是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病情较轻的患者,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基本可实现临床治愈;而中晚期患者、病情较重的患者通过治疗也无法治愈,只能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今年的4月15日—21日是我国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京东健康将和大家一起关注如何防癌。

    相比女性,男性患癌概率要高得多,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1]:男性新发癌症人数253.39万,女性新发癌症人数229.08万,男性新发症人数显著高于女性,且男性总体死亡率高于女性。

    所以,男性朋友更要重视癌症的预防和筛查。

    男性要重点预防和筛查哪些癌症呢?据统计,在我国位居男性发病率前10位的癌症是: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膀胱癌、胰腺癌、淋巴瘤[1]

    癌症类型不同,预防方式也不同,一份《男性专属防癌攻略》请收好[1-3]。记得转给身边的他们,一起筑起健康的防线。

    1.肺癌

    发病率:91.36/10万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男性,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情况者:

    (1)正在吸烟,且吸烟指数≥400(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的年数),或曾经吸烟,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2)被动吸烟者;

    (3)长期暴露于恶劣环境或职业致癌物(石棉、铍、铀、氡等)的人群;

    (4)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以及既往曾患肺结核等肺病的患者;

    (5)年龄≥50岁的中老年人;

    (6)具有肿瘤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罹患肺癌的人群;

    筛查方法:高危人群建议做低剂量螺旋CT筛查,查出肺结节者,根据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低剂量螺旋CT复查,并酌情考虑肺癌相关抗体的筛查。

    预防建议:不吸烟或戒烟,避免室内空气污染,对于有职业暴露危险的应做好防护措施。

    2.结直肠癌

    发病率:42.67/10万

    高危人群:50岁以上男性,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情况者:

    (1)一级亲属具有结直肠癌病史(包括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和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

    (2)本人具有结直肠癌病史;

    (3)本人具有肠道腺瘤病史;

    (4)本人患有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

    (5)本人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6)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便秘、腹泻、便血、黏液便、大便变细等改变)的人群。

    筛查方法:

    (1)年度体检时可以做肛门指检、粪便免疫化学检测、大便潜血检查;

    (2)45岁以上每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有息肉及异常时进一步做病理活检;

    (3)有条件者可做肿瘤标记物CEA和CA19-9等检查,或者血浆Septin9/SDC2/BCAT1基因甲基化检测,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

    预防建议: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坚持运动,减重。

    3.肝癌

    发病率:37.16/10万

    高危人群:35岁以上男性,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情况者:

    (1)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2)有长期酗酒,合并糖尿病者;

    (3)有肝硬化者;

    (4)有肝癌家族史者。

    (5)有非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情况者

    筛查方法:每半年复查一次肝功能+腹部彩超+血清甲胎蛋白(AFP)。

    预防建议:接种乙肝疫苗;慢性肝炎患者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

    4.胃癌

    发病率:34.20/10万

    高危人群:

    (1)45岁以上男性,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情况者: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5)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6)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过度饮酒等)。

    筛查方法:

    (1)胃镜检查及其活检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建议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胃镜;

    (2)每年做一次Hp感染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检查,Hp检测可与PG、G-17检测同时进行,更适用于胃癌筛查。

    预防建议:

    根除Hp感染,戒烟限酒,不暴饮暴食,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

    5.食管癌

    发病率:23.23/10万

    高危人群:

    45岁以上男性,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情况者:

    (1)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侧等);

    (2)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

    (3)有食管癌家族史;

    (4)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5)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过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喜食高温或腌制食物、口腔卫生不良等)。

    筛查方法:

    内镜及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金标准,高风险人群,每2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年做1次内镜检查。

    预防建议:

    少吃腌制食品、红肉类食品、加工肉类及油炸食品。戒烟限酒,避免烫饮、烫食。

    6.前列腺癌

    发病率:18.61/10万

    高危人群: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情况者:

    (1)50岁以上的男性;

    (2)年龄>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3)年龄>40岁且基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μg/L的男性。

    筛查方法:

    高危人群或50岁以上的男性,每1~2年进行一次PSA检查。

    预防建议:

    减少动物脂肪和辛辣食物摄入,多饮水,勤解尿,增加大豆、水果、蔬菜和维生素 E 的摄入。

    7.甲状腺癌

    发病率:17.32/10万

    高危人群: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情况者

    (1)具有甲状腺癌既往史或家族史者;

    (2)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者;

    (3)由于其他疾病,头颈部接受过放疗的人;

    (4)甲状腺结节>1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且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

    (5)甲状腺结节>1cm,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6)低碘或高碘饮食人群。

    筛查方法:

    目前尚无甲状腺癌的早期筛查标准方案,建议30岁以上及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颈部体格检查和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

    预防建议:

    避免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合理疏导不良情绪。

    8.膀胱癌

    发病率:10.15/10万

    高危人群: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情况者:

    (1)长期吸烟者;

    (2)膀胱癌家族史者;

    (3)油漆、染料、金属或石油产品等职业接触史者;

    (4)接受过盆腔部位放射治疗者;

    筛查方法:

    高危人群从60岁开始,每年做1次尿常规、血尿检测联合尿液肿瘤标志物,如 NMP22。

    预防建议:

    减少环境和职业暴露;增加饮水量,注重饮水质量;戒烟;避免长期使用药物带来的药物毒性。

    9.胰腺癌

    发病率:9.31/10万

    高危人群:50 岁以上男性,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情况者:

    (1)有 CDKN2A、TP53、BRCA2 等胰腺癌相关基因突变者;

    (2)有胰腺癌家族史;

    (3)有慢性胰腺炎、黏液性胰腺囊肿病史者;

    (4)糖尿病患者,尤其是 50 岁及以上的新发糖尿病患者;

    (5)长期吸烟、饮酒人群;

    (5)超重(BMI指数≥24)人群。

    筛查方法:

    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做一次CT、MR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

    预防建议:

    及时治疗和控制糖尿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10.淋巴瘤

    发病率:6.68/10万

    高危人群: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情况者:

    (1)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者;

    (2)感染及慢性炎症患者;

    (3)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筛查方法:

    目前尚无淋巴瘤的早期筛查标准方案,建议高危人群可在每年体检中进行体格+B超检查,观察有无浅表淋巴结肿块、肝、脾、腹腔等淋巴结肿大情况。

    预防建议:

    避免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加强运动,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症,合理疏导不良情绪。

    预防癌症要趁早!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其实每个人可以做很多事情来,让自己和家人远离癌症,如戒烟、戒酒、多吃水果蔬菜、多锻炼、少吃高盐和腌制食物等,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筛查早癌的意识,远离癌症的袭扰!

    审核专家: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陈小兵

     

    参考文献
    •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https://doi.org/10.1016/j.jncc.2024.01.006
    • 癌症预防与筛查指南(科普版).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 978-7-117-30561-7
    • 上海抗癌协会.2024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 “吃肉会增加癌症的风险,这是否有科学依据?”


    今天去查房的时候,有一个病人说他在网上看到有言论认为吃肉会增加癌症的风险,他对这个观点是半信半疑的。考虑到自己之前一直大鱼大肉的,所以他就比较担心自己因为吃肉而得癌症,因此就问了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那到底长期吃肉是否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呢?哪3种肉是我们应该少吃的呢?

     


    1.吃肉真的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吗?这有什么科学依据?


    红肉致癌的风险在网上广为流传,很多人刚开始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估计都有点惊讶,毕竟这对于无肉不欢的朋友来说,可以说是“灭顶之灾”呀!那红肉致癌的观点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红肉致癌的结论是源于一项动物实验,这个实验把动物分为两大组,一组动物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红肉,而另一组动物则不吃红肉,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统计这两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结果发现长期吃红肉的这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确实比不吃红肉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高。


    金枪鱼


    可能很多人认为红色的肉就是红肉,其实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拿兔肉、小牛肉来说吧,它们就不是红色的,但是它们却属于红肉。即便是红色的肉,也不一定就是红肉,拿金枪鱼和火鸡腿来说吧,它们的外观虽然是红色的,但是它们却是白肉。


    世界卫生组织对红肉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只要是来自于哺乳动物的肉,就都是红肉;来自于哺乳动物以外的肉都是白肉。


    红肉致癌的理论是被得到公认的,早在2015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就把红肉列为了2A级致癌物,也就是说红肉致癌在动物实验拥有比较充足的证据,在人体实验没有充足的证据,红肉可能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这里需要注意,世界卫生组织对致癌物等级的划分是基于致癌性可能性的大小,和致癌的危险性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能大家对这句话不太理解,这里我来举例说明。就拿黄曲霉素、砒霜和来说吧,它们都属于1级致癌物,只要少量接触就会有致癌的风险,而烟和酒也属于一级致癌物,但是它们的致癌性很显然是没有黄曲霉素和砒霜的强的。


    目前来说,红肉致癌的具体机制还不是太明确,但是有观点认为哺乳动物的肉中含有外源性的唾液酸,而这种物质会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增加癌变的风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肉在烹饪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杂环芳烃和杂环胺类物质,这两种物质具有致癌性,所以长期吃肉会增加致癌的风险。


    有点生活经验的朋友估计都知道,在夏天的时候,一块肉在常温下保存,基本上2~3天就能闻到比较臭的味道,这说明肉的腐败程度比较高。当我们吃了肉以后,里面的营养被人体充分吸收以后,就会暂时储存在结肠内,这个时候里面的肉的腐败程度也是比较高的,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所以,长期吃肉会增加肠癌的风险也就不足为怪。

     


    2.既然吃肉致癌,那我们还能吃肉吗?哪3种肉应该少吃?


    根据现有的证据,每天多吃100g的红肉癌症的风险会增加100g,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得癌症本身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提升17%以后,它依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我们都知道,红肉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外,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比如铁、锌、烟酸、维生素B12、核黄素等。我们不能因为红肉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就一点红肉都不吃了,毕竟我国的膳食指南也是强调了均衡饮食,而且也提到了需要适当吃一些肉。


    如果我们注意控制吃肉的量在75g以内,优先选择白肉,尽量选择蒸、煮、炖的烹饪方式,吃肉的时候搭配着吃点蔬菜和水果,那得癌症的风险就会很小很小!


    不过需要注意,以下这3种肉建议少吃:


    加工肉类:我们需要明白加工肉类的定义,即经过腌制、烟熏、发酵、风干等方式处理,用以提升口感或者延长保存时间的肉类,主要包括火腿、香肠、牛肉干、腊肉、罐头肉等。


    在2017年的时候,加工肉类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了一类致癌物的清单中,而且有研究发现,每天吃50g的加工肉类,得大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18%。


    加工肉类致癌主要考虑和里面含有亚硝酸盐和多环胺类化学物质有关。新鲜的肉类在腌制、熏制等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不具有致癌性,但是它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的亚硝胺类物质是具有致癌性的。肉类在烹饪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胺类物质,而这种物质也具有致癌性。


    生鱼片: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吃生鱼片的习惯,而且吃的主要是淡水鱼。淡水鱼可能会被一种名为华支睾吸虫的寄生虫感染,当人吃了这种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生鱼片后,这种寄生虫就有可能会寄生在人体内。


    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在肝脏内的胆管内,长此以往,可引起胆管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从而增加肝癌的风险。


    另外华支睾吸虫目前已经被列为了一类致癌物,我们平时尽量不要吃生肉片。


    高温烹饪的肉类: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食物在高温下烹饪,会发生一种名为美拉德反应的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之中,会产生一种丙烯酰胺的致癌物,而丙烯酰胺已经被列为了2A级致癌物。


    虽然说高温烹饪的肉类致癌性不强,但是长期大量摄入,肯定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少吃或者不吃高温烹饪的肉类。

  • 人对死亡的惧怕,超乎您的想象。小时候逞能,会说死了算了,大不了二十年后依然是个好汉。首先说二十年后是不是能够成为人或者成为猪,单单说好汉成了成不了就比较困难。人可以用一时的意气,选择死亡。但如果让他冷静下来,很快就会后悔:那件事真值得用生命去赌吗? 

     


    癌症能够让人死亡,这是很常识的一个知识。因为怕死,所以人会怕癌症。得了癌症要好好治疗,为了延长寿命。部分人为了不得癌症,会选择预防癌症。预防的方法是,听说一种东西能够治疗癌症,就会去吃。既然能够治疗癌症,为啥不能够预防癌症呢?老家一个人,听说龙葵能够治疗癌症,就弄了好多,天天泡水喝,差点连小命都送上了。 

     

    龙葵能够治疗癌症,这是公认的事实。

     

    龙葵抗癌,主要是因为龙葵生物碱,是其抗癌治疗的主要成分,该生物碱为水容性生物碱。也就是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龙葵确实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这其中主要作用是生物碱的功劳。,实验研究证实,龙葵中所含的生物碱对各种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龙葵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作用。文献记载龙葵,可服可敷,以清热通利为用,故并治跌仆血瘀,尤为外科退热消肿之良品也。也就是说,龙葵外用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治疗外伤,可以用龙葵外用来缓解红肿疼痛的表现。 

     


    龙葵还具有消肿、止痒和微弱兴奋作用,为一种非镇静性止痒剂,不宜夜晚投药。对于白天精神不佳、晚间失眠、皮损广泛、具有皮肤水肿且瘙痒的病例,疗效较好。其止痒作用属非特异性的,与镇痛剂的作用相类似,只能起对症治疗作用。
    龙葵还具有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作用,单纯型比喘息型效果好;止咳,祛痰的疗效比平喘和消炎好。所以龙葵还经常用于治疗气管炎。

     
    需要注意的是,龙葵本身就是毒性药物,不能随便应用,更不能用于泡水抗癌。龙葵里的龙葵碱作用类似皂甙,能溶解血细胞。过量中毒可引起头痛、腹痛、呕吐、腹泻、瞳孔散大、心跳先快后慢、精神错乱,甚至昏迷。曾有报告小孩食未成熟的龙葵果实而致死亡。所以,老家这个人用龙葵泡水喝会出现上面症状,差点没有把小命给葬送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俗话说我们人是由水做成的,我们身体内高达70%都是水,我们对水的摄取量也比较大。在中国,青年男性对年轻女性说一句"多喝热水",常常会被认为敷衍,而长辈对晚辈说一句"多喝热水",则是浓浓的关爱。多喝热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为了一句流行语。但是热水真的是灵丹妙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吗?

     

    当然不是!

     

    世界卫生组织也将高于65℃的热饮,列为2A级致癌物(很可能致癌)。其原因在于温度,而不在于饮品本身。为啥这个温度要卡在65℃呢?,因为我们的口腔黏膜和食管黏膜,对温度很敏感:

     

    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能耐受的高温也在50℃~60℃,超过65℃便能烫伤黏膜。

     

    如果长期喝烫水,可能就会成为口腔溃疡、食道溃疡的宠儿,还会埋下食道癌的隐患!

     

    当然,喝热水的功效还是很多的!

      

     

    风寒感冒

     

    喝热水可补充身体的热量和水分,加快血液循环,有助于把代谢废物清除出去,有利于退烧。多喝热水,可以清洁呼吸道,减少异物对呼吸道的刺激,还能缓解咳嗽症状

     

    便秘

     

    喝热水可以加快气血运行,排出体内废物,加速胃肠蠕动,帮助排便, 清晨常喝一杯热水,对缓解便秘效果明显。

     

    痛经

     

    对于原发性痛经,多喝热水有活血化淤、缓解疼痛的作用。

     

    粉刺

     

    热水还可以起到润滑肌肤、修复皮肤细胞、增加皮肤的弹性和促进排汗等作用,有助于身体排出毒素,可减少粉刺的发生。

     

    多喝热水,还可以稳定血压、延缓衰老,可谓是好处多多。但这热水的温度可一定要控制在65度以下。

     

    喝水前要知道的问题:

     

    1、隔夜水

     

    所谓隔夜的水不能喝只不过是民间流传的经验之谈。早上八点烧开的水,下午还能喝,晚上八点烧的水,第二天就不能喝了?有实验证明:隔夜(甚至隔好几夜)的水和茶水,亚硝酸盐的量离超标都还差得远,根本谈不上致癌。所以喝还是可以喝的。

     

    但是一定要密封保存,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水中快速繁殖,时间越长就越多。建议两天以前的水就不要喝了,可能会拉肚子。

      

     

    2、千滚水(反复烧开的水)

     

    放心喝!

     

    无论是隔夜水还是千滚水,大家所纠结的无非就是"亚硝酸盐",的问题,亚硝胺类化合物确实是饮用水中常见的有毒物质,但是水在烧开后,细菌失去了活性,硝酸盐含量很小,甚至没有,不会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浓度,正常饮用不会影响健康,

     

    3、阴阳水

     

    阴阳水,是指冷水和热水的混合,冷水包括凉白开、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井水、河水等

    自然环境中的水(如井水、河水),可能含有有害微生物,不适合拿来兑热水后直接喝。可能引起腹泻等不适。

    但如果是和凉开水混合在一起,凉开水经过了高温灭菌消毒的过程,大部分病原菌被杀死了,对人体的影响是很小的。

    因此只要水源本身是卫生安全的,凉水、热水、混合水,都没问题。

     

    4、一天喝8杯水?

     

    经验人士告诉我们:每天要喝八杯水才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所谓的8杯水,它既不是白酒杯也不是啤酒杯,它指的是普通一次性纸杯(一纸杯200毫升)的8杯。

     

    也就是说,这个数值是1.6-1.7升左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麻沸散俱乐部公众号,光明网,新浪网)“癌痛控制中国行”第13讲暨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局社会发展项目“多模式居家癌痛治疗”启动仪式于2021年8月26日在北京三环肿瘤医院召开。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局刘伟凡女士发表重要讲话。项目负责人安建雄博士做“开启癌痛居家治疗新篇章”的主旨演讲,会议还邀请2位居家癌痛治疗一线医生做了病例分享,北京市三环医院肿瘤医院张育荣院长发表欢迎词,肿瘤内科米玉玲主任主持会议。

    北京三环肿瘤医院张育荣院长简短欢迎词后,北京市朝阳区科信局刘伟凡女士在讲话时首先代表科信局热烈祝贺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和北京市三环肿瘤医院承担的癌痛居家治疗项目启动。刘伟凡说,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不断攀升,疼痛是最常见的肿瘤相关症状之一,癌症患者中有70%都有癌痛的经历,癌痛居家控制作为2021年科信局重点支持项目,特点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让患者在家就能享受到与住院一样的医疗服务,对减轻病人痛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刘伟凡说,区科信局是负责科研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医疗卫生领域的科技进步一直是我们重点支持和关注的方向,为此区科信局加强顶层设计,持续加大科研资金投入,近年来在临床诊疗、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等领域支持研项目119项。特别是2018年,科信局与卫健委共同搭建了朝阳区医疗卫生专业协同合作平台,借助平台的带动,通过各资源单位联合开展项目研究的方式,对推动全区的科研水平提升,学科建设促进,以及人才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癌痛控制中国行”发起人和居家癌痛治疗项目负责人、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副院长安建雄博士做“开启癌痛居家治疗新篇章”的主旨演讲。安建雄介绍说,据权威统计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人429万,在存活1400万癌症病人中,70%伴有疼痛症状,而我国肿瘤科床位总数仅有15万,平均100个癌症病人拥有一张床位,有限的床位资源就连早期肿瘤病人住院治疗都很难满足,收治晚期癌痛病人更是显得捉襟见肘。安建雄团队多年的实践发现,病人自控为主线的多模式居家癌痛治疗,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晚期癌痛病人生活质量和家属满意度,医疗费用也仅为住院治疗的1/6, 大幅降低家庭和医保基金的经济负担,此外,居家癌痛治疗也为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紧张,将有限肿瘤床位用于可治愈早期癌症病人做出贡献。在2017年癌痛中国行启动仪式上,安建雄团队基于长期实践基础上提出“医院床位是有限的,而家庭床位是无限的”口号,积极呼吁推动居家癌痛治疗计划的普及和推广。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一项目终于在2021年被北京市朝阳科学技术与信息局立项支持。安建雄在演讲中盛赞首善之都政府关注民生,居家癌痛治疗在北京立项,必然会影响和推动全国癌痛病人居家治疗的推广应用,通过建立家庭-社区-医院的紧密合作,对提高晚期癌痛病人生活治疗,降低家庭和医保基金经济负担做出积极贡献。来自中日友好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中心的一线医生就病人自控为主的多模式居家癌痛控制做了病例分享。

    据权威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千万癌症患者正在癌症正在经历癌痛折磨,其中将近5百万人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为了有效控制癌症疼痛,根据我国著名麻醉与疼痛学家安建雄博士于2017年11月5日在北京发起 “癌痛控制中国行”,并举办“中国癌痛网”启动仪式,同时成立了“全国癌痛控制医联体”,来自全国给第200多家医院的代表在癌痛医联体协议上签字。国家卫健委医管局焦亚辉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随后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北医院和大同市卫健委等共举办“癌痛控制中国行”12次。癌症居家镇痛在首都北京立项支持,对推动我国癌痛治疗有及其重要和深远意义。

  • 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并对外正式宣布: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137万吨核废水排放入海。

     

    图源:微博

     

    此举一出,立刻引来包括中国、韩国、菲律宾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及区域组织强烈反对,多方表态批评日本决定不负责任,会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但是日本却坚持认为:排放的废水处理完全符合全球公认核安全标准。

     

    那么,日本为什么决定将核废水排入大海?核废水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突然就存不下了?

     

    这几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137万吨核废水该何去何从?

     

    2011年3月11日,一场地震袭击了日本东北部,这场地震高达9级,号称人类历史上第五大地震,震动强到使地轴偏移了16厘米,也让日本向美洲大陆移动了近4米。

     

    强烈的地震直接摧毁了福岛核电站冷却装置和冷冻系统,按照应急预案,面对这种情况,应立即引入海水倒灌防止核反应堆温度升高而发生核泄漏。

     

    图源:相关新闻报道

     

    然而,由于担心海水倒灌造成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东京电力公司选择了瞒报。

     

    最终,在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一系列梦幻操作之下,核反应堆产生了巨大的氢气爆炸,一次4级的可控事故硬生生地被升级为7级的重大核泄漏事故,使得福岛核电站这一事故与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发生7级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齐名。

     

    为了避免更大规模的爆炸,日本政府迫不得已采用大量海水给核反应堆降温,加之核电站处于地势低洼地区,很多地下水和雨水也一直源源不断地流入,而这些水携带了大量放射性物质,不能再次利用,也不能随意排放,只能用水箱储存。

     

    东京电力公司为储存核废水建造的储罐

     

    为此,东京电力公司专门制作了1000个储存罐,专门用于存储这些核废水。

     

    一晃10年过去了,目前福岛核电站存储罐内的核废水已经达到了137万吨,并还在以每天140吨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22年下半年,核废水就将存满所有存储罐[1]

     

    于是,自称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日本政府决定将核废水排入大海。让全人类,哦不,是全地球来为此买单。

     

    日本排放的废水达标吗?

     

    在福岛事故后,虽然东京电力公司设置了事故放射性废水净化处理装置,日本政府更是宣称已经把核废水处理到“无害”的地步了,副首相麻省太郎甚至曾公开表示:“核废水能喝!”

     

    图源:微博

     

    但整整十年,没有一个核专家或政客敢喝经过净化后的核废水,甚至连作秀的勇气都没有。那么,经处理的核废水是否真如日本政府所说的“无害”呢?

     

    根据东电公司公开数据[2],经处理的核废水中依然含有多种放射性元素:氚(3H)、炭-14(14C)、锑-125(125Sb)、铯-137(137Cs)和锶-90(90Sr)。

     

    其中氚是储存罐废液放射性元素中唯一超过国际食物放射性标准的元素,且该元素通过目前净化技术无法进一步清除。

     

    图源:微博

     

    而铯和锶是国际卫生组织(WHO)及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主要警告的危害物。每一种放射性核素的衰减期都不同,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而碳-14半衰期长达约为5730年[3]

     

    经对比,经处理的废水无法达到国际卫生组织对于饮用水的品质要求[4]。而东京电力公司给出的解决方案更是简单粗暴:通过稀释核废水至日本国家标准的十分之一,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的七分之一再行排出。

     

    最为关键的是:在公布的排放方案中缺少对于放射剂量的要求[5],这可是核废水排放的关键限制指标,缺少这个约束,就意味着只要通过稀释,日本可以想排放多少就排放多少。

     

    东京电力公司核废水与世界权威指标对比情况

    (大家对贝克勒尔/Bq的概念可能很陌生,放射性物质每1秒有1个原子发生了放射性衰变,就是1贝克勒尔。)

     

    “一倒了之”危害巨大

     

    核辐射危害一切生物,极易导致人类发生遗传损伤、出生畸形、不育和肿瘤。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院(德国海姆赫兹海洋研究中心)的一项模拟研究显示,从排放之日算起,放射性核废物会在57天内污染大半个太平洋,3年之后抵达美国西海岸,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扩散到整个太平洋地区。(注:模型中采用的是铯-137扩散的情况,而且是按照20110311事故刚发生时,未做处理的废水直接入海进行模拟的。如果此次排放按官方说法经过处理后只有氚,而且还是分30年排放,会与模拟有很大不同。

     

    虽然处理后的放射性污水的放射性微乎其微,不会立即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急性伤害,但经过时间的不断推移,这些放射性元素会通过各种途径在食物链聚集,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类自然无法幸免[1]

     

    放射性元素汇集人体的各种循环路径

     

    一如日本当年震惊全球的“水俣病”和“痛痛病”——前者排放含汞的废水带来的危害在30年后才在人群中显现,而后者排放镉废水引起的疾病在50年后才出现大面积爆发。

     

    所以如果要确定此次放射性核污水是否会危害人类健康,恐怕只有在十几年后通过庞大的比例对照研究才能予以证实。

     

    但从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几十年的随访记录来看,受到辐射的人员罹患白血病、甲状腺癌等疾病的概率明显升高,而且具有很强的遗传特征。

     

    十年前“囤”的盐,你吃完了吗?

     

    当年日本311大地震爆发后,出现了“以后生产的食盐会受到核污染”的谣传,导致大量居民抢购食盐从而一度引发“盐荒”。

     

    那么,面对当下核废水排放导致的海洋长期污染,需要再囤积一些吗?其实,这个和我们中国人吃的盐基本没关系,因为中国人已经基本不吃海盐了。

     

    图源:全景视觉

     

    这还得感谢近十几年来我国近海环境的污染问题,因为污染太厉害了,沿海很少有能够满足食用盐晒盐的场所。而中国目前的食盐大部分都是内地的井盐和盐湖生产的,这种食盐提纯成本低,质量好,产量大,而国内的海盐主要是作为工业用盐。

     

    还能海边度假游泳潜水么?

     

    福岛处于日本暖流的末端,而日本暖流是自南向北的强洋流,所以从福岛排放的核废水只会顺着日本暖流往北往西走,首先到达加拿大和美国,然后会顺着洋流在北太平洋绕一圈,最后才到达中国台湾地区附近。

     

    我国虽然离日本较近,但由于特殊的“西高东低”的地理条件,使得长江、黄河、珠江在入海时会产生巨大的水压,从而形成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

     

    因此,核废水对于中国沿海的影响可能是所有环太平洋国家中最小的,沿海的小伙伴们不必担心接触海水带来的负面影响。

     

    世界洋流分布图

     

    要和海鲜说Beybey了吗?

     

    辐射在任何地方都是存在的,海水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放射性,除了天然存在的钾-40(40K)外,还有上个世纪几个超级大国不断进行核试验带来的污染,导致海水在正常情况下放射性活度就超过10Bq/L。

     

    因此,即使福岛核电站排除的污水总量在百万吨级别,在浩瀚的海洋面前产生影响也相当有限。

     

    当然,福岛地区附近生产的海鲜还是不要吃了,至于其他地区生产的可以继续放心食用,与其担心食用海鲜的放射性问题,还不如先看看自己的钱包答不答应。

     

    图源:相关新闻报道

     

    但长远来看,此次核废水排海的决定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史无先例的。鉴于东京电力公司之前多次隐瞒事故、篡改报告的前科,面对这样一家“犯错先瞒着,出事就鞠躬”的公司,你是不是多一份担心?

     

    而对于核废水的处置方案就有5个之多[1],明明有更安全的选择,日本政府还是选择了最便宜的。当全球生态环境乃至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时,日本,请承担你的责任,三思而后行!

     

    参考文献:

    [1] 国际原子能机构/日本政府,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报告书,2015

    [2] Ken O. Buesseler, Opening the floodgates at Fukushima,2020

    [3] 福岛核事故放射性废水处理情况,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2015

    [4] 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水质准则-第四版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249-2011-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除微博截图与视频截图外,其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们平时在就医过程中,无论大病、小病,总会听医生嘱咐说要保持心情愉快,因为良好的心态、情绪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良方,而长期负面情绪的积累会导致我们的免疫系统“破防”,轻则小病连连造访,重则癌症都有可能登门,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吓唬人的,这个说法从医学角度也是有理可循的。

     

     

    一个人情绪的好坏同他的健康、寿命是成正比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柏格尔博士认为,人体百分之八十的疾病均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也就是说,要想身体健康,免疫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武器,一个健全的免疫系统会大幅降低患病、甚至是患癌的几率,而不良情绪则会破坏免疫系统,成为导致癌症的罪魁祸首之一。

     

    因为其实人体神经系统中,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共用一套信号的,而一旦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活动的紊乱,器官功能活动失调,使得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免疫监视功能减弱,进而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容易导致癌细胞转换和突变。

     

    我国中医在《外科正宗》中对乳腺癌的病因分析,认为“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

     

    由此可见,不良情绪是癌细胞的活化,临床上发现,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胰腺癌受情绪的影响都非常明显:比如情绪压抑得不到释放的人,容易患肺癌;乳腺癌和无法解决的悲哀有关;和别人比较疏远以及容易招惹是非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消化系统和淋巴系统癌症;性格忧郁、感情不外露的人比性格开朗的人患癌症的风险高出15倍等等。

     

     

    对于癌症患者愈后的情绪护理方面,在术后的最初几日,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是被破坏的,尚有胃管、导尿管,甚至有腹腔引流管,加上伤口疼痛,很容易使癌症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甚至厌世情绪。这时,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向患者说明各种治疗的必要性,并适当让癌症患者发泄其不良情绪,给予贴心支持与安慰。

     

    在出院后,要多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如果精神上高度紧张,情感上过于脆弱,情绪易于被动等都会引起食寝不安、身体抗癌能力下降,导致病情恶化;同时,生活要有规律,既不要卧床大养,也不要过度劳累,无论作息时间、学习、娱乐都要有规律,因为规律的生活可使机体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这样,肿瘤的复发、转移也就无机可乘。

     

    所以说,情绪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当生活中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时,可以选择把自己心里的烦恼、情绪对朋友或者亲人诉说出来,也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发泄物”,以此来保持心情舒畅,或者是通过一些活动,创造出一种情景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总之,要使不良情绪及时得到消解,而不至于堆积起来,危及身体的健康。

  •  

    到医院体检的时候,大便往往是最基本的检查,但很多人却忽视这项检查,即便是平时,对自己的大便也并不关注,其实身体健康不健康,大便是重要的提示,很多人出现大便的异常,依然一拖再拖,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明显,这个时候到医院检查,往往已经是进展期的癌症,那么,当大便异常的时候,究竟提示哪些癌症呢?

     

    第一,出现黑便,特别是间断性的,需要高度警惕胃癌,大便之所以变黑,是因为血红蛋白的铁与硫化物结合,形成了硫化亚铁所致,胃癌是常见的引起黑便的因素,胃癌引起的出血,往往不像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那样紧急,它是长期的,慢性的,有些胃癌的出血,大便并没有颜色改变,只是在进行大便隐血检查的时候,发现其中有血。

     

     

    第二,大便带血,与胃癌引起的黑便不同,大肠癌引起的出血,往往是鲜红色的血,特别是直肠癌,很多直肠癌引起的大便带血,被误认为痔疮,患者出现了一直按照痔疮来治疗,但症状总是无法好转,最后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肠癌。

     

    第三,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改变,正常人的排便习惯是每天早晨,每天1-2次,非常规律,如果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变得毫无规律,大便性状也发生了变化,出现大便变细,这个时候,也要高度警惕癌症,大肠癌是引起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改变最常见的疾病。

     

    第四,脂肪泻,是由于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以致营养物质不能完全吸收,而从粪便中排出,脂肪泻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进食脂肪食物后更易出现,有时在大便中都能发现不被消化的脂肪颗粒,胰腺癌是常见引起脂肪泻的癌症,主要是由于胰腺分泌的胰脂酶明显下降,导致脂肪消化不良,造成大量的脂肪类物质从大便中排出。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癌症的前兆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也不相同,部分患者可无前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病部位的相关症状。

    癌症是体内细胞异常增殖、分化导致的疾病,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人体各个部位,部分癌症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比如甲状腺癌患者可能终生都不会出现症状,而罹患肝癌等疾病的患者在早期也没有任何症状,当发现时疾病大多已进展至中晚期,此类患者通常没有所谓的前兆。

    对于部分类型的癌症患者可能早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比如肺癌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咳血等症状;肠癌患者可出现大便变细、便中带血等症状;宫颈癌患者会出现阴道不规律出血等症状。

    当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需及时明确病因,积极对因治疗,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防止疾病的恶化。

  • 在我们吃的蔬菜当中,会有一些成分常常不能被消化吸收,这类物质就叫做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虽然没有直接的营养作用,却对我们的胃肠道大有好处。它能缓解便秘,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还能保护我们的胃肠道不受各种致癌因子的“攻击”!

     

    如此,你还会小看膳食纤维吗?别为了口感舍弃了健康,粗粮、蔬菜等还是要多吃!

     

     

    一、膳食纤维的两大成分

     

    1.  水溶性纤维

     

    果胶和树胶是两种常见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成分是多糖。它们能溶于水,在吸收水分后则会变为凝胶状的粘稠物质。

     

    2.  不溶性纤维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三种常见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均难溶于水。其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都是一种多糖,而木质素则并非多糖,而是一种苯基类丙烷聚合物,它同样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是膳食纤维中的一种。

     

    二、膳食纤维的三大“护肠”功能

     

    1.  增加肠道功能

     

    膳食纤维能增强肠道的排便功能,增加排泄物的质量、体积和松软程度,缓解便秘。水溶性纤维和不溶性纤维都在其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不溶性膳食纤维能机械性地刺激胃肠道蠕动,加速各种废物的排出。而水溶性纤维含有很多亲水基团,能吸附水分子形成凝胶状物质,让粪便变得湿润、松软而易于排出。除此之外,水溶性纤维还会在大肠中细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短链脂肪酸,这些酸性物质也有促进排便的作用。

     

    2.  改善肠道菌群

     

    相比于“一筹莫展”的人体消化酶,大肠中的某些细菌却能降解膳食纤维,产生二氧化碳和各种短链脂肪酸。其中,果胶等水溶性纤维能被完全降解,而不溶性纤维如纤维素等几乎不发酵。这些脂肪酸增加了肠道内的酸度,能抑制有害腐败细菌而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从而保护我们的肠黏膜免受各种致病菌的“侵袭”。

     

     

    3.  预防结直肠癌

     

    膳食纤维对于预防消化系统癌症也大有好处,这和膳食纤维的各种理化特性有关。

     

    首先,膳食纤维具有通便的能力,能加速各种有害物质的排出,大大减少了肠道上皮和某些致癌因子的接触时间。其次,膳食纤维也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进入肠道后,膳食纤维会“交织”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其中的孔隙能吸附很多有害物质,大大减小了肠道和各种致癌因子的接触面积。膳食纤维就这样带走和隔绝了致癌因子,保护了肠道上皮,降低了结直肠癌等发生的风险。

     

    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米糠、麦麸等逐渐淡出了“饭”圈;相应地,我们每日摄取的膳食纤维的含量也逐年下降。然而,膳食纤维却对我们的健康大有好处,它不但能促进胃肠道功能、保护胃肠道,还有减肥、降血糖、保护心血管等多种作用!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要多吃一些粗加工的食品,糙米、燕麦、黑面包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 我记得那天我在揭阳市的家中,突然感到喉咙不适,随后鼻涕不断,两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甚至有两个小淋巴结长在了一起。我心中忐忑不安,担心自己可能患上了某种严重的疾病。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不想去医院排队等候,于是决定尝试使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

    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我很快联系到了一位专业的医生。医生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并询问了更多的细节。虽然我对自己的症状感到非常焦虑,但医生的专业和温暖让我逐渐放松下来。医生告诉我,我的症状不太像是普通的感冒引起的,建议我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特别是淋巴结彩超。

    医生还开了一些药物来缓解我的感冒症状,并详细解释了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药物。整个过程非常顺畅,医生也非常友善和专业。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在家中就得到如此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淋巴结肿大和粘连的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淋巴结肿大、鼻涕不断、喉咙不适等症状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包括感冒、扁桃体炎、甚至是某些类型的癌症。因此,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淋巴结肿大和粘连,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 推荐科室 耳鼻喉科或内科 调理要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2.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感染的环境和人群。 3. 如果医生建议,按时服用药物并完成所有的治疗计划。 4. 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健康问题。 5.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避免滥用和误用。

  •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慢性肾病(CKD)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CKD患者发生癌症的风险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肌酐和胱抑素C作为CKD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变化与癌症风险密切相关。本文将探讨CKD与癌症的关系,以及肌酐和胱抑素C在预测癌症风险中的作用。

    CKD患者由于肾功能损害,代谢废物和毒素无法正常排出,导致体内环境紊乱,从而增加癌症风险。研究发现,CKD患者发生泌尿系统、肺癌、血液肿瘤等癌症的风险明显升高。此外,CKD患者发生癌症后,预后也相对较差。

    肌酐和胱抑素C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肌酐受肌肉质量、年龄、种族和性别等因素影响,而胱抑素C则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胱抑素C在预测CKD风险方面优于肌酐。此外,结合肌酐和胱抑素C的肾功能评估方法在预测癌症风险方面也更具优势。

    一项发表于《柳叶刀杂志子刊》的研究表明,与单独使用肌酐相比,结合胱抑素C的肾功能评估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相关性更强。该研究表明,CKD患者早期即可检测到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增加,而使用胱抑素C评估肾功能可以更早地发现这种风险。

    因此,对于CKD患者,定期监测肌酐和胱抑素C水平,以及关注癌症相关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癌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CKD患者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CKD相关并发症。

    3.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4.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服务为患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关于咽炎是否会发展成癌症的担忧经常困扰着许多人。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并了解如何通过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服务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

    首先,咽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或细菌引起。虽然它可能会导致不适和疼痛,但大多数情况下,咽炎并不会直接导致癌症。然而,长期存在的咽部刺激因素,如吸烟、过度饮酒或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中,可能会增加患上咽喉癌的风险。因此,及早治疗咽炎和避免这些刺激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服务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方式来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通过这些平台,患者可以与医生进行实时的视频或文字交流,描述他们的症状并获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些服务不仅节省了时间和金钱,还能帮助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医院访问,特别是在当前的疫情背景下。

    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咽炎可能会发展成癌症,以下是一些建议:

    • 及早就医:如果你的咽炎症状持续不退或加重,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通过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服务,你可以轻松地预约医生并进行远程咨询。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过度饮酒和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中。这些习惯不仅有助于预防咽喉癌,还能改善你的整体健康状况。
    • 定期检查:如果你有高风险因素,如家族病史或长期的咽部刺激,应定期进行咽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任何潜在的问题。

    总之,虽然咽炎本身不会直接导致癌症,但长期存在的刺激因素可能会增加患上咽喉癌的风险。通过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服务,患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

  • 到了一定的年纪,生老病死再正常不过了。假设你有亲人得了癌症晚期,他的生命只有最后几个月甚至十几天,但这段期间她却要经受疾病的折磨,痛苦不堪……这时候,他希望可以“安乐死”,你会作何选择?希望他“快乐”地早点死去,还是继续痛苦地活着?2018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去世,享年76岁。霍金一生热爱宇宙,他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外层空间死去,与宇宙融为一体。深受渐冻人症折磨55年,霍金一直坚强地活着,但是对于安乐死,他却表示支持。霍金表示,自己曾经尝试过结束生命,但是没有成功。他认为,任何人都有选择生与死的权利,对于处于巨大痛苦中的残障者来说,如果他们有安乐死的想法,人们应该给予支持。一、安乐死是癌症晚期最好的选择?霍金的心声,应该也是很多癌症晚期患者的心声。有一部分癌症患者,在晚期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同时还要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因此她们认为:与其让我痛苦地活着,不如安乐死算了。可是,安乐死真的是癌症晚期最好的选择吗?其实不然,有一些类型的癌症,还是有治愈希望的。得了癌症并不等于被判死刑,多数早期癌症如乳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等,经过系统的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此外,部分晚期的癌症如淋巴瘤、白血病、鼻咽癌等,通过放化疗等治疗手段,也可以治愈。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治疗癌症的新药也被研发出来,给癌症患者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得了癌症并不意味着只能等待死亡,很多癌症都是可以实现治愈的。更何况,癌症已经被定义为一种慢性病,控制得好,患者还可以与癌细胞和平共处,实现带瘤生存。二、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安乐死”?2018年,台湾体育频道著名主持人傅达仁安乐死的影片,让许多人感慨万千。傅达仁在晚年饱受胰脏癌的折磨,与家人沟通之后,他选择了安乐死。由于国内安乐死尚未合法,于是傅达仁和家人一同前往瑞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正式执行安乐死,最后在儿子怀里停止了呼吸。傅达仁安乐死的视频让许多人湿了眼眶,同时也开始思考:我们可以拥有选择死亡的权利吗?通常来说,要想执行安乐死,要符合几个条件:病人的病已经没有必要再治疗了,接近死亡;病人极端痛苦,目的是为病人解决痛苦,而不是减轻家属的负担;病人需要神志清醒,同意执行安乐死;必须符合社会伦理规范。三、合法安乐死,我们还要等多久?中国对安乐死的定义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安乐死在中国是不合法的。中国首例安乐死案件发生在1986年,陕西一名普通职工不忍肝硬化母亲受苦,向主治医生提出给母亲执行安乐死。最后,这名职工和医生均被公安机关逮捕,以“故意杀人”为罪名被起诉。但是,时代不断变化,人们的思想也不再囿于传统。从1994年起,我国每年都有代表提案安乐死合法化,但目前还未通过安乐死合法化的任何提案。有很多赞成安乐死合法化的专家、学者、普通人都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妇产医学和儿科专业的泰斗严仁英、胡美亚最早在全国人大提出了有关安乐死的议案。2001年西安市9名尿毒症病人联名写信给媒体,要求安乐死。2003年,一名教师因受到肝脏疾病的不断折磨,要求医院为其执行安乐死,但被医院拒绝。荷兰和比利时是世界上实现安乐死合法化的前两个国家,瑞士对安乐死也十分宽容,外国人在瑞士安乐死是合法的……目前,我国的安乐死合法化进程是相当缓慢的,究其原因,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磊认为:“很难判断到底什么是不治之症,而且医学在不断进步,今天这个病是不治之症,明天可能就爆出一个新闻说有救了。所以,到底什么样的病可以选择安乐死,很难有一个标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认为:“中国短期内实行安乐死合法化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目前医疗和养老大部分费用都是个人负担,如果安乐死合法化,可能会出现病人容易产生轻生念头,或者出现‘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情况,病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实行安乐死,激化各方矛盾。”目前,大部分国家依然没有实现安乐死合法化。对于安乐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自己有选择生与死的权利,有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尊严地活着,不能轻易放弃生命……对于安乐死合法化,你是否赞成呢?参考资料[1]《霍金自曝曾试过闭气自杀 称支持安乐死》.中国新闻网 .2014-07-19[2]《“安乐死”合法化之争:我们应该以何种姿态面对死亡?》.新京报书评周刊.2020-06-02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 焦虑症一般不会直接导致患者出现癌症的情况,但长期患有焦虑症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降低生活质量。焦虑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症状包括莫名恐惧、坐立不安和紧张担心。病情较轻的患者通常不会引起癌变,但如果病情严重,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诱发其他并发症。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如使用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缓解症状。焦虑症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确诊后应尽早接受治疗。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行业也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我深知疾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疾病的科普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疾病。疾病是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发生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异常变化,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过程。常见的疾病有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病毒引起。感冒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涕等。预防感冒的关键是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喝水、注意保暖、避免接触病毒等。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主要表现为血压持续升高。高血压的危害很大,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控制高血压的关键是坚持服药,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糖尿病的危害很大,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并发症。控制糖尿病的关键是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定期监测血糖。

    除了以上疾病,还有很多其他疾病值得我们关注。比如,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它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预防癌症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定期体检等。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药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药品市场种类繁多,如何选择合适的药品成为了一个难题。在选择药品时,我们要根据病情、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健康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财富。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享受健康的生活。

  •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各种疾病不断涌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了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常见疾病进行科普,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和治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主要因素。要想控制高血压,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此外,合理用药也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常见的降压药物包括ACE抑制剂、ARBs等。

    其次,糖尿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预防糖尿病,首先要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定期监测血糖。

    另外,癌症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癌症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预防癌症,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此外,定期体检也是早期发现癌症的重要手段。

    在治疗方面,近年来,医疗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例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患者来说,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同时,定期体检也是早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的重要手段。

    总之,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疾病,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 32种常见慢性疾病及其线上问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问诊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医疗信息和进行初步诊断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介绍32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并探讨如何通过线上问诊平台进行咨询。

    1.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慢性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动脉压升高。线上问诊平台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2. 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线上问诊平台可以为患者提供血糖监测、饮食指导等服务。

    ...

    32. 肺癌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线上问诊平台可以为患者提供早期筛查、定期随访等服务。

  • 我是小李的妻子,最近他总是咳嗽不止,去医院做了CT检查,结果显示肺部有占位待排。医生说不排除恶性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我们很担心,毕竟癌症这个词总是让人心惊肉跳。小李不愿意去大医院检查,总是说没事,可能是感冒引起的。可我知道他在隐瞒什么,毕竟咳嗽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了。我们在县医院住了六天,做了两次检查,结果都是一样。医生建议我们去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但小李总是拖延。我们在网上找到了王冰医生,希望他能给我们一些专业的建议。王医生告诉我们,占位待排不一定是癌症,也可能是良性肿瘤或炎症。我们需要先抗感染治疗两周,然后再复查。王医生还说可以通过网上阅片来看片子,但我们不太会操作。我们很感谢王医生,虽然他很忙,但还是抽出时间给我们解答疑惑。现在我们决定按照王医生的建议去做,希望小李的病情能早日好转。

    肺部占位待排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肺部占位待排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易感人群主要是长期吸烟者、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居民等。 推荐科室 呼吸内科 调理要点 1. 抗感染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炎症的发展。 2.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CT检查,观察肺部占位的变化情况。 3. 停止吸烟:如果是吸烟引起的肺部问题,必须立即停止吸烟。 4. 改善生活环境: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5. 心理疏导:肺部占位待排可能会引起患者的焦虑和恐惧,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 陈瑜,一位曾经的媒体工作者,在2001年被诊断出患有卵巢癌。尽管肿瘤发现得较早,但在2002年,病情恶化,肿瘤广泛转移到肝、脾和盆腔。经过两次化疗后,陈瑜的肿瘤奇迹般地消失了。她通过5次化疗和25次放疗疗程后出院,并开始与病友互助,共同抗癌。陈瑜通过保持乐观心态、规律的生活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成功战胜了癌症。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癌症并非不可战胜,关键在于心态和积极的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