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猝死能抢救过来吗?

猝死能抢救过来吗?
发表人:京东健康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杜铁宽

猝死的患者若能在被目击的第一时间得到抢救,有很大概率能够抢救过来。因此,一旦发现有人突然倒地,应该立即进行抢救。进入现场前,救援人员应先观察和了解整个现场的环境状况,只有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才能开始救援病人,特别是在车祸或灾难现场。同时救援人员应该轻拍病人的肩膀,呼喊病人。如果患者没有反应,要观察患者胸部是否起伏,判断有没有呼吸。如果发现患者昏迷且没有呼吸,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联系急救中心,争取专业医疗援助快速到达。对于不处于仰卧位的患者,救援人员应将其置于仰卧位。救援人员应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然后将患者的两条上肢向上伸直,将远侧腿放在近侧腿上,然后用一只手固定患者的后颈部,另一只手放在远侧的腋窝上,并将其翻转为仰卧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视频简介

     

    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科医师 马文静

     

    猝死如何自我急救?记住黄金四分钟,关键时候能救命!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杜铁宽

    猝死一般不是进行治疗,而是进行抢救,抢救的效果存在个体性差异。

    猝死患者能否恢复,主要与抢救是否及时、抢救方法有关。一般猝死后4分钟内进行抢救成功率的概率最高。但如果超过4分钟,即便抢救成功,也容易发生脑死亡。

    发生猝死时,应该避免摇晃患者,尽快将患者平躺在地上或放在硬木板上。如果患者猝死发生时脸朝下,应在保护患者头部的前提下小心旋转,最后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在旋转过程中,应该避免损伤患者的颈椎。同时应该尽快解开患者的衣服纽扣,松开腰带,徒手进行心肺复苏。在人工呼吸的过程中,应该让患者的颈部后仰。

    在缺少有经验人员指导的情况下,即便只进行单纯而持续的胸部按压,挽救生命的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杜铁宽

    发现猝死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常有可能挽救生命。

    所以只要目击这种现象发生,应该立即准备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和复苏后治疗三个阶段。

    基本生命支持:应快速识别猝死,呼叫并拍打患者,如果没有反应,观察患者胸廓无起伏。则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随即用仰头抬颏的手法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通畅。猝死后尽快进行心肺复苏,可大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心肺复苏循环包括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胸部按压的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到120次。在进行患者人工呼吸有困难或有顾虑的情况下,即便只进行单纯而持续的胸部按压,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心室颤动是猝死的最常见原因。因此,成功抢救的关键步骤是电击除颤。

    高级生命支持一般是指在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的基础上维持通气,除颤后维持窦性心,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确保急救药物及时到位。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通气用于提供一定流量和浓度的氧气,可以纠正低氧血症。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杜铁宽

    猝死发生前可能有几下几种信号:

    一、如果患者出现头晕和头痛,可能是身体在猝死前发出的警告,因为在猝死之前,身体已经处于过度透支的状态,一些疾病可能正在发展,此时,体内会有明显的信号,许多患者的明显感觉是头晕、头痛,甚至突然晕厥和昏迷。一旦患者出现此类症状,要立即引起重视,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二、多数患者猝死前,会有一种身体疲劳的感觉。许多人的猝死是由于劳累导致,因为过度工作而不及时休息,会使身体处于高负荷状态。当患者不堪重负时,身体重要器官的功能会下降,此时就有可能会出现猝死的情况。因此,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杨士伟

    在众多的心律失常中,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最容易引起猝死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往往需要急救,急救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心脏除颤

    室颤常可以致死,分秒必争是室颤抢救成功的关键。立即行电除颤,电除颤选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如无效则静脉推注肾上腺素使细颤转为粗颤,再行电除颤。如仍未能转复时可使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药物继续复律,同时积极去除诱因及治疗原发疾病直至转为窦性心律。

    第二种、体外心脏按压

    室颤引起的循环骤停时,医生应当在10秒内做出判定,确定后应立即进行“体外心脏按压”。其机制为通过增加胸腔内压力,促进产生血液向前流动,产生循环的胸泵作用。

    第三种、人工呼吸

    通过观察胸部运动,口鼻有无呼吸音及空气流,医生应在10秒内判断病人有无呼吸停止。无呼吸音者应立即开始人工呼吸。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杜铁宽

    猝死发生时,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急救:

    一、应该先判断患者的意识,可以用双手轻拍患者的肩膀,然后大声呼叫患者,看是否有反应。同时应该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立即拨打120,请人帮忙检查附近是否有自动体外除颤器。

    二、应该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可以用2-3个手指按压患者颈动脉,如果没有跳动感觉,则表明心脏骤停,需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此时应该让病人平躺在坚硬的平面上,然后双手交叉放在患者两个乳头之间,伸直双臂,垂直向下按压30次。此外也可以握住患者的鼻孔,然后推开下巴,让患者的嘴始终张开。清除口中的异物,然后抢救者用力吸气,将空气吹入患者口中,一般是每30次胸部按压再进行两次人工呼吸,反复交替。在进行人工呼吸有困难或有顾虑的情况下,只进行单纯而持续的胸外压,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的常见原因,成功治疗的关键步骤是电击除颤,现在很多公共场所都设有体外自动除颤器,也就是“AED”,对非医疗人员来说,也可以很方便的学习掌握。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杜铁宽

    一般以下人群容易出现猝死的现象:

    一、如果患者有抑郁症,会长期处于焦虑和紧张的状态,会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此类病人会容易患高血压。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死亡的现象。

    二、打鼾会有短暂的呼吸暂停,如果此类现象的持续时间太长,尤其是呼吸暂停超过120秒,可能会在睡眠中出现突然死亡。

    三、如果患者经常过度工作,或者经常熬夜玩游戏,可能会导致副交感神经或交感神经紊乱,出现猝死现象。同时,不规律的饮食和休息会导致低钾血症和低血糖、电解质紊乱、钠缺乏等情况,也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此外,如果患者比较肥胖,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比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也有可能会出现猝死的现象。

  • 视频简介

     

    作者:郑州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赵友民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时候患者要尽量就地休息,如果在家的时候要卧床平静的休息,如果是在工作中或者在运动中要及时停下来坐下或者是躺下,如果备有消心痛或者硝酸甘油,可以含化一片促进冠脉的扩张缩短发作时间,如果这些措施都采用了症状仍然不缓解,有可能会发生了心肌梗塞,这种情况下需要尽快呼叫120进行专科的处理。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急诊科 主任医师 李力卓

    当低钾血症患者出现昏迷时,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第一、立即把头放低,并且将其头转向一侧,便于口涎的外流。如果病人的舌头后缩,应该用纱布将舌头拉出,因为昏迷的病人,已经不会吞咽,所以不要向其口中,或者是说喉部喂药,喂水以防止窒息。

    第二、保持呼吸道通畅,要把病人衣领的扣子解开,如果病人口腔和鼻腔分泌物,要及时的把它抠出来,并且还要及时的吸痰。

    第三、保护眼睛,如果病人眼睛闭不合,应该涂上眼药膏,用消毒的纱布或者干净的手帕,湿敷于眼睛上,防止角膜损伤。

    第四、预防肺炎和褥疮。这是在家庭里,护理昏迷病人重要的方面,一定不要忽视,由于昏迷病人自己不知道活动,对外界的刺激也没有反应,因而要注意给病人盖好被褥,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每隔2~3小时翻一次身,而且还要轻轻地拍打病人的背部,使痰液及时排出。

    第五、要及时送往医院,由于昏迷的原因很多,昏迷的抢救、治疗也很复杂,因此不要在家里以免错过抢救时间,最好是呼叫120,救护车尽快送到医院确定诊断,尽早针对病因进行抢救治疗。

  • 视频简介

     

    作者:郑州市中医院 急诊科 主任中医师 苟成钢

     

    1、首先要判断它的病因。到底属于出血性疾病,还是属于缺血性疾病,需通过CT判断脑出血和脑梗塞。2、对于脑出血的病人,首先要判断出血量是多少,如果30毫升以上,二脑中线偏移一公分,则需要做手术来治疗。3、对于小脑出血量大于十毫升,那么也是需要来做手术治疗的。4、对于缺血病人来讲,如果前循环在四个小时之内,后循环可以放宽到12个小时,甚至24个小时来做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对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最关键的一步。5、还有中医辨病辩证的整体治疗方法。

  • 2024年9月4日晚上,徐汇区的李先生带着71岁的父亲来到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父亲最近数次晕厥,医院检查显示心脏有问题,需要动手术。李先生担心父亲的年龄和手术风险,决定先在线上咨询专业医生。

    医生详细询问了李先生父亲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告诉他主动脉瓣功能障碍是晕厥的主要原因,并且存在猝死的风险,建议进行瓣膜置换手术。李先生担心手术的危险性,医生解释说手术的风险与年龄关系不大,主要看身体状况,71岁是手术的常规年龄。李先生放心了,决定联系住院或门诊安排手术。

    这次线上问诊让李先生体验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利和专业性。他感谢医生的耐心解答和建议,认为线上问诊为他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避免了繁琐的挂号和排队过程。李先生表示今后如果有其他健康问题,会优先选择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咨询。

  • 枕头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你是否想过,一个看似普通的枕头,可能隐藏着诸多健康隐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枕头的‘七宗罪’。

    一宗罪:真菌滋生,危害呼吸道健康

    据研究发现,一个枕头中可能藏有数百万个真菌孢子。这些真菌孢子会侵入人的肺和鼻窦,导致哮喘和鼻窦炎等呼吸道疾病加重。尤其是对于呼吸道、消化道或头部皮肤有传染病者,枕头更是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地,容易导致交叉感染。

    因此,保持枕头的清洁卫生至关重要。建议定期晾晒消毒枕头,并定期更换枕芯,枕芯最好每两年更换一次,至少每周晒一次。

    二宗罪:枕头颜色影响睡眠质量

    枕头的颜色也会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柔和色调的枕头更适合卧室,例如粉红色、淡蓝色、淡绿色等,这些颜色有助于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而鲜艳的颜色,如红色、蓝色等,则会使人兴奋,影响睡眠。

    因此,在选择枕头时,应考虑其颜色对睡眠的影响,选择柔和色调的枕头,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三宗罪:枕头高度影响颈椎健康

    枕头的高度也会对颈椎健康产生影响。枕头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颈椎负担过重,引发颈椎病等疾病。因此,选择合适的枕头高度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枕头高度以与肩同高为宜。

    四宗罪:枕头材质影响皮肤健康

    枕头的材质也会对皮肤健康产生影响。一些劣质的枕头材质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刺激皮肤,引发过敏等皮肤病。因此,在选择枕头时,应选择材质安全、舒适的枕头。

    五宗罪:枕头清洁不当导致细菌滋生

    枕头的清洁不当也是导致细菌滋生的重要原因。枕头上的汗渍、皮屑等污垢,为细菌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因此,定期清洗枕套,晾晒枕头,保持枕头的清洁卫生至关重要。

    总之,枕头看似普通,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关注枕头的卫生,选择合适的枕头,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睡眠,享受美好的生活。

  • 猝死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死亡,根据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54万人因猝死离世,平均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发生猝死,男性发生猝死的几率高于女性。猝死可以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其中70%的猝死患者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抢救而丧命。心脏病猝死的前兆包括大量出汗、极度疲劳、多处疼痛、心跳加速和肠胃异常。当发生心脏病时,应该立即进行单手握拳、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等急救措施。

  •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猝死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猝死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其发生往往毫无预兆,令人防不胜防。

    据相关报道,近期西安一大学生在校内跑步时突然猝死,警方已排除他杀和食物中毒的可能。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猝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等。

    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等疾病都可能导致猝死。此外,一些看似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因为遗传因素或长期不良生活习惯而突发猝死。

    为了避免猝死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 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 了解猝死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更应积极治疗,并定期复查,避免因病情恶化而引发猝死。

    猝死的发生往往令人痛心疾首,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猝死的发生率,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 久坐已成为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更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当突然起身时,血液容易在下肢形成血栓,并随着血液流动至肺部或其他器官,引发肺栓塞或脑栓塞等严重疾病。

    此外,久坐还会导致血管弹性下降,使得血管更容易受到损伤。对于中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久坐后猛然起身更容易引发血管撕裂,导致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后果。

    为了保护心脏健康,我们应该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并进行适当的运动。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饮食、控制体重等,也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当出现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

  • 猝死,这个看似突然又神秘的现象,其实并非毫无预兆。据相关数据统计,心源性猝死中,约有80%是由冠心病引发的。2005年,著名演员高秀敏因急性心肌梗死不幸去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那么,哪些人群更容易发生猝死呢?首先,冠心病患者是猝死的高危人群。除了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也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其次,暴饮暴食、情绪易激动的人,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稳定的情绪波动,更容易引发猝死。此外,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的人,以及吸烟者,也都是猝死的高风险群体。

    寒冷天气也是导致猝死的一大诱因。研究表明,猝死多发于寒冷季节的星期一上午,尤其12月和1月的星期一上午10时至11时发生率最高。这是因为寒冷天气容易导致心血管痉挛,诱发大面积心梗,最终导致猝死。

    那么,如何预防猝死呢?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暴饮暴食、情绪波动等不良习惯。其次,要关注心血管健康,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此外,还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最后,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以便在突发情况下及时施救。

    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人来说,以下六个关键词可以帮助他们远离猝死:

    1. 不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2. 心态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猝死的风险,应尽早戒烟限酒。

    4. 学会赖床: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魔鬼时间”在凌晨到上午10点,醒后尽量在床上躺一会儿再起床。

    5. 不要贪凉:避免在寒冷天气中过度追求凉爽,以免引发心血管痉挛。

    6. 饮食清淡:保持合理体重,避免过重负担心脏。

  •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保持在每分钟60至100次之间,跳动规则有序。窦房结产生的冲动通过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依次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稳定(成人约为0.12至1.21秒);冲动再通过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传导时间同样稳定(小于0.10秒)。

    然而,当心律出现异常时,就称为心律失常。它包括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失常并不局限于节律的失常,还包括频率的异常。据统计,在我国,32.2%和44.48%的中年和老年人会发生心律失常,这一数据令人担忧。

    心律失常不仅会导致心脏性猝死,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例如房颤。房颤的发病率在我国高达0.8%至1%,患者人数众多。然而,许多人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不足,导致预防和诊治困难重重。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倪幼方教授指出,心脏性猝死的救治成功率较低,因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他建议,我们要重视定期体检,注意保健和饮食起居,控制烟酒,保证睡眠。如果发现心律失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长期定期服用药物。

    目前,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症状和心电图得到明确诊断。对于高危人群,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例如,植入心脏起搏器、体内除颤器等,可以有效降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然而,由于这些器材价格昂贵,许多患者只能选择药物治疗。

    此外,倪教授还强调,心律失常的防治需要多学科合作。除了药物治疗,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通过综合治疗,帮助患者战胜心律失常,回归健康生活。

    总之,心律失常是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隐患。我们要提高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加强预防和诊治,降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让生活更美好。

  •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问:每天睡多久才算健康?8小时?还是更多?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睡得太多反而可能增加死亡风险。

    这项研究纳入了1970-2017年的74项原始研究,共有334万名参与者。结果发现,每晚超过7-8个小时的睡眠可能与死亡以及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有关。

    研究发现,每晚睡9小时的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4%,10小时者增加30%,11小时者增加47%。睡眠时间与全因死亡风险呈现出J型关系,睡得太久上升得更为明显。

    睡眠时间过长可能与体力活动少、抑郁、失业等状况有关。同时,睡眠质量也很重要,睡眠质量差的人群CHD的风险将会增加44%。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的睡眠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晚上在同一时间上床,早晨在同一时间起床,包括周末。

    2.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放松,温度适宜。

    3. 把电视、电脑、手机都从卧室里拿出去。

    4. 睡前不要大吃大喝,不喝咖啡或饮酒。

    5. 避免吸烟,摄入尼古丁。

    6. 适当运动,白天锻炼身体可以使你晚上更容易入睡。

  •   在快节奏的职场中,过劳死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年轻人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却忽视了自身的健康。过劳死,又称“青壮年猝死综合症”,是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发作而导致的死亡。据统计,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个小时的人,高血压的风险提升了350%~500%,而每天睡眠时间少于5个小时的人,心脏病的风险高了整整3倍。

      那么,如何避免过劳死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和调节,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健康饮食:均衡的饮食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预防疾病。

      3. 适量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释放压力: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可以帮助缓解压力,避免过度劳累。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治疗。

      6. 避免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等,这些习惯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7.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8. 咨询专业医生: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避免延误病情。

      总之,过劳死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我们可以远离过劳死的威胁。

  • 近年来,关于双下巴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联性引起了广泛关注。双下巴并非仅仅是美观问题,更是一种潜在的健康隐患。本文将从双下巴的成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科普。

    双下巴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便是肥胖。当人体脂肪堆积过多,尤其是颈部脂肪,就会形成双下巴。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松弛、颌骨短小等因素也会导致双下巴的出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其特点是睡眠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双下巴的人由于颈部脂肪堆积,容易导致呼吸道受到压迫,从而引发睡眠呼吸暂停。长期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心血管疾病等,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针对双下巴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 改善睡眠姿势,尽量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 戒烟戒酒,避免使用镇静剂等药物。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之,双下巴并非无关紧要,它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关注双下巴,关注睡眠呼吸健康,从现在做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