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张伟令
睡前喝水是会导致遗尿症的。
一般不建议睡前给孩子大量的饮水,不止是为了避免尿床,更是为了避免打扰孩子的新陈代谢节奏。一旦饮水,入睡后原本应该休息的脾胃、小肠、大肠、肾脏都要运作起来,保证水液的代谢,无形中增加了脾胃的负担。而且,水液代谢产生的废水会导致孩子夜间频繁上厕所,影响睡眠的质量。
然而,很多的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多么严重的事情,认为以后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好,但孩子的遗尿症是一个具体的病症,如果不及时的认真对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损害的,有的遗尿的症状甚至会保留到成年,造成极大的痛苦。
所以孩子如果有晚上尿床的现象,父母应该极度的重视,并带孩子到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张伟令
目前,国内对儿童遗尿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治疗、觉醒训练或者药物治疗等。
行为治疗包括控制液体的摄入、调整饮食时间和结构、正常排尿和排便的习惯的训练、建立适当的奖励反馈机制等。
觉醒治疗主要包括警报器,警报器在国外应用是较多的,在NICE和ICCS遗尿症诊疗指南中均作为一线治疗的推荐,且推荐证据等级较高。但警报器需要专用的设备,国内应用很少,目前临床主要应用闹钟唤醒训练,一些随机试验或者类似随机的试验中,对闹钟治疗和无治疗进行比较,治疗组约2/3的患者在闹钟治疗期间治愈,停止治疗后有1/2的患儿未复发。
药物治疗主要为去氨加压素,抗胆碱能药物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张伟令
可以通过以下条件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遗尿症:
一、患儿年龄≥5岁,5岁作为判断儿童遗尿症的年龄标准,常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其反应了儿童排尿的控制能力的发育程度。
二、患儿睡眠中不自主的排尿,每周≥2次,并且持续3个月以上,疲劳或者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偶发的遗尿症的儿童不作病态。
三、对于大龄儿童诊断标准,可以适当放宽夜遗尿的次数。
患儿在3岁前的排尿反射还是通过脊髓控制,多数患儿在2-3岁开始接受排尿训练,随着3岁后儿童的大脑皮层的发育,患儿能够在清醒的状态下控制自己的排尿,但是偶尔尿床的现象依然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对待患儿的夜遗尿症,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到正规医院遗尿症专病门诊或者儿童内分泌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张伟令
遗尿症的小孩日常应该注意:
一、小孩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兴奋,若食用这类食物,可使大脑皮质的功能失调,易发生遗尿症。因此,在膳食中应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二、忌牛奶、巧克力、柑、橘,美国学者对小儿遗尿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指出,饮食中牛奶、巧克力、柑橘类的水果过量是造成小儿夜间遗尿的主要原因。
三、忌食玉米、薏苡仁、赤小豆、鲤鱼、冬瓜、西瓜,这些食物因味甘淡,利尿作用比较明显,故应忌食。
四、忌多盐、糖和生冷的食物,多盐、多糖都可以引起多饮、多尿。生冷食物也可以削弱脾胃的功能,对肾无益。
五、晚餐宜吃干饭,以减少水分的摄入。
六、宜吃猪腰、猪肝、肉等食物。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张伟令
肾功能下降不会导致遗尿症。遗尿一般是指三岁以后的儿童在睡眠休息中不自觉的进行排尿的行为,就叫做遗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排尿神经发育迟缓、不完善、膀胱括约肌收缩力弱,有的小孩是因为没有自觉起来进行排尿的习惯,或者有的小孩已经能够控制尿液的排出,但是由于精神的紧张或者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出现遗尿的情况。遗尿一般发生在上半夜比下半夜多,严重的小孩一般一晚会出现3~5次的遗尿,因为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家长会采取晚间叫醒正在熟睡的宝宝,让宝宝起来尿尿,但这个时候宝宝就没有尿意了,因此,经常受到父母的责备,更加影响了宝宝的生长发育。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张伟令
遗尿贴对于小孩夜间的尿床有一定辅助治疗的作用。
遗尿贴的原理就是通过局部的穴位刺激以及透皮给药的技术进行治疗,有一定的平衡抗利尿激素和利尿激素分泌的作用。把遗尿贴贴附于脐部,可以通过药物经过脐部丰富的静脉网进入体循环,解除肠胃对膀胱的压迫,提高神经中枢对尿感的信号的敏感性,从而治疗遗尿。
遗尿的孩子爱得病,遗尿的孩子免疫力普遍较差,他们比其他的孩子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感冒发烧,易患各种的传染性疾病,直接危害机体。遗尿的孩子心理疾病多,遗尿症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家长从生活中可以看到,遗尿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处世能力差、内向、孤僻、胆小、恐惧、好发脾气等。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普通外科 主任医师 曹广
疝气有时候是可以引起尿频、尿急的,比如腹股沟疝就可以导致尿频、尿急。
在临床上90%左右的疝气患者为腹股沟疝,因为腹股沟和人体泌尿系统相连,所以患者在出现腹股沟疝的时候,很容易对泌尿系统造成牵拉和一定的损伤。比如老年患者出现了尿频、尿急,以及夜尿增多等不良情况,有时候就是和疝气相关的。在临床上,也有一部分小儿的疝气会出现尿频,是因为疝处的内容物为膀胱,患者除了有尿频、尿急表现之外,腹部还会出现一个可复性的包块。
若是因疝气导致了尿频、尿急这种情况,患者就应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好手术评估,并进行无张力的疝修补手术,以减少病情的进一步加重。此外,患者日常生活中已经注意自身生活习惯,多饮水促进排尿,并且调整饮食,补充适当的维生素,防止便秘的发生,保持大小便通畅是减少疝气发作的主要手段。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江长琴
水喝多了一般不会导致尿失禁,男性尿失禁可能是尿道因素和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而引起女性尿失禁的原因就比较多一些,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生产损伤。因为多次的生育、子宫出现下垂。主要是由于在生宝宝时,盆腔肌肉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导致女性的盆腔功能出现障碍,这样会导致女性出现压力性尿失禁。
二、雌激素水平降低。常发在更年期前后的妇女,因为更年期以后身体分泌的雌性激素减少,使尿道粘膜变薄,张力下降,因此产生尿失禁。
三、精神因素。经常处于压力比较大、精神紧绷状态的人会导致自己经常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下,导致膀胱肌肉过敏,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膀胱收缩的情况,因此产生出现尿失禁的情况。
视频简介:
作者: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江长琴
尿失禁患者每天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比较合适,尿量至少维持1500毫升以上,以减少尿路感染和尿路梗阻的机会,忌饮浓茶和咖啡,预防结石的形成,还要控制体重,以减少盆底肌的负担。
对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建议患者要记录排尿日记,所谓的排尿日记就是记录每次排尿的时间和尿量,对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常还伴有尿频症状,如果尿频症状很严重,每天排尿次数很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应适当控制饮水量,以达到减少排尿次数的目的。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孙秀芹
多尿就是频繁的想上厕所,在正常情况下多尿症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在尿的时候没有疼痛的感觉,是自主进行的。医学上,多尿就是指在24小时内排出的尿量超过2500毫升。引起多尿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过量喝水、咖啡或酒等,这都可能会引起多多尿,并且多尿通常出现在30岁以后的女性身上。
尿崩症,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尿液非常的多。在医学程度上来说,尿崩症是因为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的精氨酸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不同程度的缺乏,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尿和尿崩症在根本上不一样的,多尿在一定程度上比较轻,相对来说还是一种正常的症状,而尿崩症就是比较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孙秀芹
尿崩症是指精氨酸加压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或各种原因导致肾脏对精氨酸加压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功能性障碍的一组综合征,其中前者为中枢性尿崩症、后者为肾性尿崩症。此外,妊娠性尿崩症发生于孕晚期和产后短时间内。该疾病临床特点为多尿、烦躁、极度口渴、大量饮水、低比重尿与低渗尿。
尿崩症最主要的表现是大量的排尿、极度的口渴和大量的饮水,患者也常伴随着烦躁的情绪,儿童尿崩症患者常常有着不明原因的哭闹、夜间常需要饮水,睡眠质量不好,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表现,尤其婴幼儿,如果强制禁水可能会出现水、呕吐、便秘、发热、易激惹和生长障碍,甚至昏迷死亡,需引起家长看护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