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佝偻病会引起孩子抽搐吗?

佝偻病会引起孩子抽搐吗?
发表人:京东健康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张娟

佝偻病可能会引起孩子抽搐。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为佝偻病性低钙惊厥,或者婴儿手足搐搦症。主要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血中的钙降低引起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一种疾病。常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6个月以内的婴儿多见,特别是在北方冬季,不怎么能见到阳光地方的这些婴儿。

维生素D缺乏的时候,钙、磷代谢障碍,血钙降低,而血磷大都正常。血钙降低的时候,甲状旁腺受刺激,会分泌较多的甲状旁腺素,使骨骼脱钙来补充这种血钙的不足。如果甲状旁腺功能不全,血钙不能维持正常,就会出现抽搐的症状。如果孩子本来就是佝偻病,在应用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的过程中,又没有及时的补钙,这时候会使这个钙向骨骼沉积。如果这个阶段钙剂摄入不足,或者是肠道吸收的减少,就容易造成低血钙的发生。

或者是冬春季节交替的时候,孩子接触日光比较多,皮肤会合成维生素D快速的增加,大量的钙沉积于骨骼,血钙也会暂时的下降,也会促使发病,即就出现了孩子的抽搐的表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张娟

    一般早期宝宝会出现神经精神改变,例如易激惹、烦躁、不易入睡、夜惊、夜啼、烦躁不安、多汗、头皮发痒、摇头、枕秃等等。但是这些表现并不是缺钙所特有的,仅能作为缺钙的一个参考依据。这时候需要家长带孩子去做一个血液生化的检查,检查一下孩子血液中,25羟维生素D是否降低。如果宝宝缺钙,早期没有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将会慢慢演变,出现典型的骨骼改变。

    例如6个月内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颅骨的转化,会出现囟门的增大。如果把手指腹压在宝宝的头上,会有一种乒乓球样的感觉,7~8个月的宝宝会出现方颅,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方盒样的一个颅型,头围也比一般的孩子要大.如果不加处理的话,随之会出现O型腿、X型腿,或者鸡胸等等这些胸廓的畸形。一般这个阶段血液生化指标已经没有异常了,家长可以通过X线进行骨骼的检查而确诊。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张娟

    佝偻病和奶粉喂养,一般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奶粉喂养期间,也需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维生素D是预防佝偻病的,一般宝宝出生以后两周,就可以开始补充。但如果您的孩子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也就是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或者是双胎或者多胎儿,生后就应该立即补充。宝宝两个月到一岁,是佝偻病的高发期,所以一定要及时的补充,补充的钙剂与否,决定于配方奶中的一个含钙量。每日钙的推荐摄入量,0~6个月为300毫克,6个月到1岁为400毫克,1~4岁为600毫克。

    各种配方奶粉中的含钙量,差别是比较大的,因此要根据这个情况另作补充,也可以根据每天摄入量和每天的推荐量来计算。同时还要注意给宝宝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同时服用一些维生素A、D的混合制剂奶粉。宝宝的主食奶粉,选择含有维生素A和D的配方奶。晒太阳其实是防治佝偻病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之一,建议每天至少要2个小时。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儿科综合 副主任医师 张娟

    缺钙也可以引起佝偻病,绝大多数的家长认为佝偻病就是缺钙引起的,只要补钙就是预防佝偻病,这就是错误的认知。其实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最常见的佝偻病的病因,主要是因为体内的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缺钙是继发于维生素D不足的。当然也有部分的小孩是单纯的摄入的钙量不足,或者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都不足,或者两者兼有都可以导致佝偻病。而最常见的,还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所以把佝偻病称为缺钙是不恰当的,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

    由于这样的误解,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一些家长可能会给自己的孩子就补充各种各样的钙剂,而不补充最应该去补充的维生素D,结果是无效的补钙,不但浪费药源,还导致小儿服钙以后出现便秘,影响胃肠道的功能,造成小儿的厌食症状。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张娟

    佝偻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身高。佝偻病在婴儿的时期较为常见,主要是因为宝宝身体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体内的钙、磷等元素的代谢紊乱,而使得骨骼发育异常。

    宝宝患有佝偻病,身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可能会出现食欲不好、烦躁、夜惊、睡眠不安等等这些情况,继之会引起容易发生肺炎,还有腹泻这些疾病,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宝宝患有佝偻病,通过抵抗力下降发生一些疾病,是会影响最终的身高的。因此家长一定要及时发现宝宝身上的一些异常的表现,好及时的去给予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神情烦躁,或者经常摇头、有枕秃等等这些表现,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并且确定病因,一般治疗宝宝佝偻病,需要根据病情,去补充适合的维生素D,早期发现而通过及时治疗,是可以制止病情的进展的。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张娟

    婴儿方颅不一定就是佝偻病。方颅也有可能仅仅是因为缺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我们说正常的头颅是圆弧形的,没有棱角。方颅的形成并不是骨质真正的沉积,而是大量类骨质的一个堆积。由于骨骼的缺钙,软骨发育不良,不能钙化,像额骨、顶骨和枕骨的类骨质增生,就形成了方颅的一个畸形。

    小儿的方颅不仅影响外形的美观,还是一种疾病的表现,是一个机体缺维生素D,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的佝偻病性方颅,最常见的一个原因。但是有方颅的孩子判断是不是佝偻病引起的,还需要看看他是不是有其他佝偻病的表现。最开始一般在三个月的时候,在婴儿期就会出现早期的症状,比如出现夜惊、多汗、睡眠不安等等。如果确诊了佝偻病,就需要及时的去治疗。如果这个时候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病情继续进展的话,会导致鸡胸、漏斗胸、O型腿、X型腿等骨骼的后续的畸形,对发育期的孩子,会造成终生不可逆的影响。

  •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张娟


    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所引起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以及钙剂,所以小孩如果得了佝偻病的话,首先应该给孩子补充的,就是维生素D的制剂。其次是要注意补钙。小孩在出现佝偻病的时候,可以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也可以吃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比如像我们常说的奶类的制品,瘦肉,还有蛋类、虾皮、海藻、排骨、豆制品等等。也要经常吃一些绿叶的蔬菜,比如说像胡萝卜、卷心菜、花椰菜等等。


    此外不能光靠食补,在日常的生活中还要注意,多带孩子出去晒太阳,通过日晒造成体内这种自身合成的,维生素D的一个补充,也会有利于钙的一个吸收,这样的话可以预防出现佝偻病。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张娟

    导致佝偻病的病因:

    第一、就是紫外线的照射不足,一般日照时间的长短和佝偻病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南方的日照时间长,佝偻病的发病率相对来讲是低的。相反,北方的日照时间短,佝偻病的发病率就高。

    第二、维生素D摄入量的不足。所谓摄入的维生素D,是指这种外源性的维生素D的补充都含在食物之中,比如我们常喝的牛奶,每升牛奶中含有维生素D40国际单位,一个蛋黄中大概含有25国际单位,每公斤的肝类中含有15~50国际单位。实际上这些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往往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再加上喂养不当这些因素,就很容易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

    第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一个摄入。比如说孕期和哺乳期的母亲,她本身就维生素D缺乏,母乳由于摄入不足或肝肾疾病等,出现维生素D缺乏,这时候如果孩子是纯母乳喂养的话,也会造成乳汁中维生素D含量的下降,孩子的摄入不足。还有一些孩子,在婴儿期生长发育过快,维生素D的需求量也很大,供给不足的话也容易出现佝偻病。再有就是婴儿期,发生一些慢性的呼吸道感染,慢性的腹泻和肝肾疾病,影响到维生素D、钙、磷等吸收,也容易导致佝偻病的一个发生。

  •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张娟

    佝偻病是可以同时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去配合治疗的。佝偻病主要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是引起钙、磷的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这一类疾病的高危人群,是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可以通过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得以预防。一般来说,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每毫升含葡萄糖酸钙大概是相当于钙元素9毫克,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钙参与骨骼的形成和骨折以后骨组织再建,以及肌肉的收缩神经传递等等,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渗透性等。佝偻病主要以补充维生素D为主,患者需要在医嘱下服用维生素D,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不是需要同时补钙,也要遵医嘱。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张晓

    预防小儿抽动症应该注意:

    1、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改善。几乎所有患者在精神有压力时症状都会加重,因而一般认为本病与精神因素有关,社会心理状态的各种因素与抽动症状的减轻或恶化有一定关系。因此,家长要尊重患儿,多一些鼓励和引导,少一些批评和指责。

    2、合理饮食,多吃些对孩子有益的食物

    多吃些牛奶与含水和维生素多的天然食品;鱼类含有许多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物质,清蒸食用,成分破坏少,有益智作用。

    3、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家长要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按时作息,注意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培养小儿抽动症孩子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张晓

    小儿抽动症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生活规律性,避免过度劳累。

    每天作息时间相对固定,避免患者过度疲劳、或兴奋激动等。饮食要营养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多吃清淡含维生素高的蔬菜和水果,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暴饮暴食。

    其次,对患者要进行精神安慰与正面引导,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主动与其交谈,语言和谐,多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当患者发脾气的时候,不要激惹他,更不能训斥,要耐心的劝导,讲道理,以理服人。与学校的老师联系,让老师多给予正面的引导,目的是不让同学和周围人对患儿歧视,从而消除自卑心理,这样有利于缓解抽动症状。

    最后,患者居室环境除了注意开窗通风、适宜温度、湿度外,还要减少噪音。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