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1、宜多食用植物蛋白(如豆制品)及复合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等),少吃单纯碳水化合物(如蜜糖、果糖、蔗糖及乳糖等)。
2、宜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因维生素 C 能促使胆固醇羟基化,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血液和组织中的蓄积。
3、宜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因食物纤维不易被人体胃肠道所消化,摄入高纤维食物后可改善大便习惯,增加排便量,使粪便中胆固醇及时排出,进而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4、宜多吃些水产海味食物,如淡菜、海带、海蜇、紫菜、羊栖菜、海藻之类,这些海产品都是优良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各种无机盐的良好来源,在人体内具有阻碍胆固醇在肠道内吸收的作用。中医认为这类食物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故经常食用,可以软化血管。
5、宜吃低盐饮食,食盐中的钠,能增加血浆渗透压,促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均可带来不利的影响。
6、宜常吃鱼、牛奶和红辣椒。尤其是高胆固醇者宜常吃红辣椒、牛奶和鱼。国内研究发现,红辣椒中含有一种番椒素的物质,它能有效地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牛奶中含有一种乳清酸物质,能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而且牛奶营养丰富。鱼内含有鱼肝油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7、宜吃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菜油、麻油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胆囊癌属于恶性肿瘤的其中一种,其对大家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严重影响到了大家的健康以及生活。一旦得了胆囊癌疾病的话,及时治疗固然重要,同样的,饮食也很重要,能够达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胆囊癌发病率是非常高的,不少人都在被它所包围着。大部分得了胆囊癌疾病的病人,都会在第一时间选择去医院治疗,殊不知,日常的饮食也是很关键的。那么,胆囊癌患者饮食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胆囊癌患者饮食
1、胆囊癌病人需要多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这类食品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一些的。像这样的食品主要有:牛奶、鱼类等等。这些食品不仅仅能够有效的提高病人的身体抗病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病人身体里面的蛋白质代谢功能。这么做能够避免病人在接受化疗过后,身体里面的蛋白质代谢出现混乱的情况。
2、胆囊癌病人需要多吃一些含糖类的食品,便于给自己补充充分的热量。要是采用放射线来对病人进行诊疗的话,病人身体里面的糖代谢就会受到迫害,使得他们身体里面的血糖含量减少。因此,采用放疗进行治疗的病人需要适量的多吃一些含糖成分高的食品。像这样的食品主要有:蜂蜜等等。条件许可的话,病人也可以采用静脉注射葡萄糖来给自己补充热量。
3、胆囊癌病人需要多吃一些具有抗癌功效的食品,像甲鱼、黑木耳、海藻等等。
4、胆囊癌病人需要多吃一些维生素比较丰富的食品,像维生素A和维生素C能够有效阻碍细胞恶化、防止癌细胞扩散;维生素E能够加速细胞分化,延缓衰老的功效;维生素B能够加强病人的胃口、减少治疗所产生的各种副作用。所以,患有胆囊癌疾病的病人应该要多吃一些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像蔬菜水果、动物内脏等等。
5、采用化放疗进行治疗的胆囊癌患者,需要多吃一点良性的食品,不过,怕冷的病人可以多吃一些热性的食品。
专家提醒:
胆囊癌病人就算是已经接受了治疗,日常的饮食还是需要大家重视起来的。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帮助大家尽快摆脱疾病的纠缠,早日恢复健康。另外,身体条件许可的话,也要适量的参加一些锻炼,以此来加强身体的抵抗力。
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高血压疾病,这给患者朋友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出现高血压疾病,大家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同时,合理的饮食和正确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只有拥有合理的饮食,才能更好的做好预防和治疗的工作。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哪些饮食上是要多吃的,而哪些食物是禁止吃的。
一、高血压患者哪些食物是可以吃的呢?
1、蔬菜水果:
多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比如柚子之类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维生素C则可以保护动脉血管的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避免遭到有害物质的损伤,所以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
2、含钾、钙丰富食品:
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莴笋。含钙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虾皮。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脏的负担。
3、多糖类食物:
日常生活中选择多糖类食物,例如含有食物纤维比较高的淀粉、糙米、玉米、小米等,这些食物都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人体内胆固醇的排出,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病;而葡萄糖、果糖,及蔗糖等,则有可能诱发高血压病症,所以高血压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适宜选用粗粮。。
4、低脂肪饮食:
脂肪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而动物脂肪含有的饱和脂肪酸比较高,容易提高人体内的坏胆固醇,从而导致血栓,而植物油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较高,可以促进人体内坏胆固醇的排出,所以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中适宜选用植物油脂,并且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的食物。
5、适当的摄取蛋白质:
适当的摄取一些蛋白质的含量,每周吃2-3次多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海鱼类,其中含有较多的亚油酸,还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从而氧化并降低血浆胆固醇,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血管弹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6、低热量饮食:
高热量的饮食容易造成肥胖,而肥胖也是高血压的诱因之一,因此要避免肥胖,所以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最好低热量。
7、低盐饮食:
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诱因之一,所以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中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低盐饮食。每日包括烹调用盐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食盐的总量应逐渐减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后一平盖。
8、食用适量海产品:
适当的增加一些海产品,比如紫菜,海带。
二、高血压患者哪些食物禁止吃呢?
1、高热能食物:
高热能食物(葡萄糖、蔗糖、巧克力等)可诱发肥胖,肥胖者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高血压患者多合并有超重或肥胖。所以,本病患者饮食上应限制高热能食物。
2、动物蛋白质:
高血压病患者应限制或禁用动物蛋白(如动物肝脏、蛋类)的摄入,因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可引起血压波动。平常饮食可选用高生物价优质蛋白,如鱼肉、牛奶等。某些蛋白(如氨基乙黄酸、酪氨酸等)有降压作用。
3、鸡汤:
鸡汤的营养价值很高,而多喝鸡汤又会使胆固醇和血压增高。因此,鸡汤不能盲目地作为病人的营养品,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人,不宜喝鸡汤。否则只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对身体有害无益。
4、酗酒:
饮酒可使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可促使钙盐、胆固醇等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硬化。大量、长期饮酒,更易诱发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5、浓茶:
高血压病患者忌饮浓茶,尤其是忌饮浓烈红茶。因为红茶中所含的茶碱最高,可以引起大脑兴奋、不安、失眠、心悸等不适,从而使血压上升。而饮清淡绿茶则有利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6、辛辣食物:
辛辣和精细食物可使大便干燥难排,易导致大便秘结,患者排便时,会使腹压升高,血压骤升,诱发脑出血,所以高血压患者禁用辛辣和精细食物。
7、重口味饼干:
像番薯、干豆类容易导致胀气的食品,高血压患者还是少吃为妙,另外味道浓重的饼干,由于糖盐含量过高,因此还是少吃。
8、狗肉:
高血压病病因虽多,但大部分属阴虚阳亢性质,狗肉温肾助阳,能加重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病情。其他类型的高血压,或为肾阳虚,虚阳上扰,痰火内积,瘀血阻络等,食用狗肉或躁动浮阳或加重痰火或助火燥血,均与病情不利。所以不宜食用。
以上罗列禁止的食物作为正常人食用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也要注意适量而止。但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建议不要食用,它会迅速升高我们的血压,给我们带来生命的危险。为了我们身体健康,少吃一些美食也是值得的。
冠心病是一种比较棘手的疾病,那么冠心病患者应该怎么饮食?
1.饮食配比根据营养成分及热量计算每天可以吃下列食物:(1)主食300g;(2)牛奶250g;(3)鸡蛋1个;(4)瘦肉50g或鱼100g;(5)豆腐100g,豆腐干50g或豆芽200g;(6)新鲜蔬菜300~350g;(7)水果250g;(8)植物油10g;(9)食盐4~5g。以上食物可提供蛋白质75g,脂肪45g,糖277g,共计产生热量7.57MJ。患者每天摄入的热量与消耗的热量应保持平衡,摄入过多的热量,会使热能过剩变为脂肪,储存在体内而使体重增加。北京的调查资料显示,肥人与瘦人相比,其冠心病发病率比例为5:1。
2.饮食方式合理化为了控制体重,必须注意节制饮食,逐渐纠正肥胖、减轻心脏负担、保护心脏是非常重要的。冠心病的营养与饮食,原则应该是: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避免刺激,少食多餐,容易消化。
但是,应该注意必须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就是说在不增加体重和心脏负担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病人身体中必须营养成分的供给。以便营养心脏、加强心脏功能、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平时宜适当多吃些营养丰富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的优良蛋白质、维生素B族或维生素C。教育病人应尽可能地多吃一些瘦肉、鱼肉、鸡蛋、乳类、黄豆或豆制品及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蔬菜和水果的好处是,既能补充体内所需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又能通利大便,预防便秘。
血脂过高和血脂代谢紊乱,是引起冠心病的基础之一,因此勿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猪肝、肾、脑、鱼子等)。
近年来国内外实验证明,冠心病患者可以吃蛋黄,这是因为蛋黄内既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同时也含有大量的磷脂,后者可以对抗前者,有抑制胆固醇和软化血管的作用。因此,冠心病患者每天吃1~2个蛋黄,对人体的保健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在饮食方面宜采用定时、定量和少食多餐的方法。一日最好吃4~5餐,每餐吃八分饱,如果每餐都吃得过饱,使胃腔过大,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影响膈肌活动。切忌暴饮暴食,否则易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有人仔细观察109例心绞痛病人,其中33例为饮食过饱而诱发,占30.3%。
3.少食甜食品及纯糖糖在细胞内转化为脂肪醇,并进而合成脂肪,吃糖过多,剩余部分就会转化为脂肪,积存于脂肪细胞内,许多微小的脂肪细胞,合成细胞组织,分布在肌肉、皮下以及环绕在各种脏器上,吃的糖越多,脂肪细胞越增厚,身体也就越发胖,越于心脏不利。
4.控制钠盐摄入钠盐在某些内分泌作用下,能使血管对各种升压物质敏感性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钠盐还有吸附水分的作用(为了保持一定的渗透压)。根据实验,每1g食盐在体内携带水分200ml左右。如果体内钠盐摄入过多,水分就要按比例地增加,全身血容量也就增多,直接增加心脏负担,往往会诱发心绞痛或加重心力衰竭的程度。因此,冠心病患者,在饮食中必须限制食盐的摄入,采用低钠饮食,一般每日不超过5g(正常人每日需要食盐10~12g)。
如患者出现全身浮肿、肝肿大、尿量减少、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说明已发生了心力衰竭,此时应给患者无盐饮食,同时严格控制饮水量,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与进水量。香烟含有尼古丁可以引起血管收缩,促使血压升高,心跳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降低心脏功能,加重有病的心脏负担,也是诱发心绞痛的常见因素之一。
所以奉劝冠心病患者要严格禁止吸烟。酒内含有酒精,而酒精可兴奋大脑,有促进血液循环和帮助消化的作用。如果血压不高无肝病和溃疡病,每日早晚可少量饮些酒(1~2杯),这对冠心病的恢复是有一定好处的。
小编寄语:以上就是介绍的冠心病患者应该怎么饮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有问必答网专家说,饮食的合理化,饮食的配比,可以帮助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
近些年生活节奏加快,大家普遍感觉到压力过大,冠心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除了中老年冠心病以外,这种疾病也存在年轻化的趋势。该病是慢性的疾病,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小,并且冠心病致死率是比较高的,一旦惹上了冠心病,人们总是恐慌不已。那么,冠心病真的那么可怕吗?其死亡率真的那么高吗?其实,得了冠心病并非那么可怕,合理控制饮食是可以缓解病情的,可以有效减少死亡率。以下为大家讲解饮食的注意事项。
1、吃饭不宜过饱:
冠心病患者每餐不能吃太饱,否则会导致胃部供血不足,不仅增加了心脏的负担,还会导致大脑供血不知,最终将导致心肌梗死的危险加大。所以,建议冠心病患者,吃饭不可以过饱。吃饭的时候可以减慢吃饭的速度,增加咀嚼,帮助分泌更多的唾液,减轻胃的负担,从而减轻了心脏的负担。
2、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热量高的食物。如果长时间不间断的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会让血脂增高,血液浓度上升,容易造成动脉硬化,导致血栓复发。所以,应该少吃动物肝脏、肥肉、鱼卵、花生等,忌用或少用各种动物油,如猪油、牛油等;也不应食油炸、多油煎炒、烧烤食物。
3、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很多人认为,心脏健康的必需营养物质是蛋白质,所以平时吃了很多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其实并非如此,蛋白质不但不容易消化,还会给心脏增加负担。而鱼类、豆制品、牛奶和酸奶等对防治冠心病有利,可斟酌适当增加摄入。
4、少吃盐:
盐一吃多,十分不利于血压的调控,会导致血压上升。而一旦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也会升高,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长期大量的食用氯化钠,会使血压升高血管内皮受损。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每天的盐摄入量控制的6克以下。
5、不宜多吃荔枝:
荔枝的营养价值很高,但是冠心病人不可多吃荔枝。荔枝是甜的,进食的糖份太多,肝脏来不及将其转化为有用的葡萄糖,这些多余的糖份就会留在血液中,影响血液流动的速度,增加了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建议:荔枝少吃一些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每次吃的量不可太多。正常人每次建议吃10个左右即可,关心病人则减半。
6、少吃白糖:
白糖进入人体之后,会导致体内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而胰岛素的含量增加了,就会促使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胆固醇含量过高,将会再胆汁中形成结石,即胆结石。胆结石对于冠心病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建议:冠心病人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白糖以及甜点都尽量不要吃了。
7、忌吃菜籽油:
菜籽油相对与动植物油来说,其中含有的芥酸含量要高出许多,而芥酸中含有大量的碳。人体如果想要消化吸收这么碳含量,就必须分泌出大量的分解酶。如果芥酸的含量过多,身体不能及时分解出所需的分解酶,那么这些碳物质就会使血管壁变厚,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加重病情。建议:冠心病人在饮食中最好不要假如菜籽油。
8、忌喝咖啡:
冠心病人因忌激动,因为冠心病人的心脏传导组织受到阻碍,所以才会经常出现心率不齐的现象。而咖啡中所含有的咖啡因成份,很容易导致神经兴奋,从而导致严重的心率不齐,生命危险系数严重变大。建议:冠心病人不可接触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例如:可乐、巧克力、咖啡等。
9、忌烟酒:
自古烟酒不分家,酒桌上多半是“烟雾缭绕”。烟对身体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烟酒搭档,对身体的危害就可想而知了。酒精进入人体之后会扩张血管,而烟被吸入体内之后可以收缩血管。烟酒在一起时,血管就会一会儿扩张一会儿收缩,这无形中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对于冠心病人来说无疑是“不想活了”。建议:不管是不是病人,都要远离烟酒,“吸烟不喝酒,喝酒不吸烟”。
10、忌吃冷饮:
对于冠心病患者,要注意避免食用冷饮。在高温的天气时,血管初一扩张的状态,在进食冷饮后,大多数患者的肠道会遭受刺激,并且导致血管收缩,血压飙升,可能出现心绞痛,心梗的症状。
提醒患者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各种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要适当多吃,多吃有利于降血糖和改善冠心病症状的食物:如大蒜、洋葱、山楂、黑木耳、大枣、豆芽、鲤鱼等食物。如果能够按照上述饮食原因,就可以有效的防止病情恶化了,该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会无形中加重,所以患者一定要坚持用药。
1.饮食配比根据营养成分及热量计算每天可以吃下列食物:(1)主食300g;(2)牛奶250g;(3)鸡蛋1个;(4)瘦肉50g或鱼100g;(5)豆腐100g,豆腐干50g或豆芽200g;(6)新鲜蔬菜300~350g;(7)水果250g;(8)植物油10g;(9)食盐4~5g。以上食物可提供蛋白质75g,脂肪45g,糖277g,共计产生热量7.57MJ。患者每天摄入的热量与消耗的热量应保持平衡,摄入过多的热量,会使热能过剩变为脂肪,储存在体内而使体重增加。北京的调查资料显示,肥人与瘦人相比,其冠心病发病率比例为5:1。
2.饮食方式合理化为了控制体重,必须注意节制饮食,逐渐纠正肥胖、减轻心脏负担、保护心脏是非常重要的。冠心病的营养与饮食,原则应该是: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避免刺激,少食多餐,容易消化。
但是,应该注意必须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就是说在不增加体重和心脏负担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病人身体中必须营养成分的供给。以便营养心脏、加强心脏功能、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平时宜适当多吃些营养丰富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的优良蛋白质、维生素B族或维生素C。教育病人应尽可能地多吃一些瘦肉、鱼肉、鸡蛋、乳类、黄豆或豆制品及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蔬菜和水果的好处是,既能补充体内所需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又能通利大便,预防便秘。
血脂过高和血脂代谢紊乱,是引起冠心病的基础之一,因此勿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猪肝、肾、脑、鱼子等)。
近年来国内外实验证明,冠心病患者可以吃蛋黄,这是因为蛋黄内既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同时也含有大量的磷脂,后者可以对抗前者,有抑制胆固醇和软化血管的作用。因此,冠心病患者每天吃1~2个蛋黄,对人体的保健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在饮食方面宜采用定时、定量和少食多餐的方法。一日最好吃4~5餐,每餐吃八分饱,如果每餐都吃得过饱,使胃腔过大,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影响膈肌活动。切忌暴饮暴食,否则易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有人仔细观察109例心绞痛病人,其中33例为饮食过饱而诱发,占30.3%。
3.少食甜食品及纯糖糖在细胞内转化为脂肪醇,并进而合成脂肪,吃糖过多,剩余部分就会转化为脂肪,积存于脂肪细胞内,许多微小的脂肪细胞,合成细胞组织,分布在肌肉、皮下以及环绕在各种脏器上,吃的糖越多,脂肪细胞越增厚,身体也就越发胖,越于心脏不利。
4.控制钠盐摄入钠盐在某些内分泌作用下,能使血管对各种升压物质敏感性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钠盐还有吸附水分的作用(为了保持一定的渗透压)。根据实验,每1g食盐在体内携带水分200ml左右。如果体内钠盐摄入过多,水分就要按比例地增加,全身血容量也就增多,直接增加心脏负担,往往会诱发心绞痛或加重心力衰竭的程度。因此,冠心病患者,在饮食中必须限制食盐的摄入,采用低钠饮食,一般每日不超过5g(正常人每日需要食盐10~12g)。
如患者出现全身浮肿、肝肿大、尿量减少、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说明已发生了心力衰竭,此时应给患者无盐饮食,同时严格控制饮水量,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与进水量。香烟含有尼古丁可以引起血管收缩,促使血压升高,心跳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降低心脏功能,加重有病的心脏负担,也是诱发心绞痛的常见因素之一。所以奉劝冠心病患者要严格禁止吸烟。酒内含有酒精,而酒精可兴奋大脑,有促进血液循环和帮助消化的作用。如果血压不高无肝病和溃疡病,每日早晚可少量饮些酒(1~2杯),这对冠心病的恢复是有一定好处的。
血压,是人体血管通畅程度的晴雨表。
血压过大,意味着血液行走不畅,里面有堵塞物或瓶颈处。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些堵塞物还容易脱落,造成脑梗心梗的致命疾病。
在诸多高血压类型中,高压过高、低压过低,即脉压差超标型,危害最大。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哪些人容易出现这种类型,又该如何解决。
脉压差:高压减低压的差值
我们先简要回顾高压和低压是怎么回事。
当心脏在收缩时,大量的血液瞬间进入血管,血管要承受的压力骤然增强,这个压力我们叫做收缩压,即高压。
随后,心脏在舒张时,虽然没有血液进入,但血管会出现弹性回缩,继续挤压血液向前流动。
这时血管内仍然有一定的压力,只是低于心脏在收缩时的压力。我们把这个略低的压力叫做舒张压,也就是低压。
对于正常人而言,脉压差(高压-低压)小于40mmHg。
若脉压差超过这个数值,则意味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加,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脉压差为什么会增大?根源在于动脉的这一变化
脉压差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即大量的胆固醇等脂类物质沉积到动脉血管壁里,逐渐形成小米粥样的斑块。
这种斑块会降低血管弹性。
于是,在心脏向血管射血时,血管无法及时扩张让血液进入,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就会变大(仿佛吹一个没有弹性的气球),即高压升高。
同样因为血管弹性降低,心脏舒张时,血管也无法有效回缩,这就导致低压偏低。
了解完脉压差增大的原因之后,我们还得知道,它又会反过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高压被动升高后,血流对脂质斑块的冲击力就会更大,容易脱落堵塞血管。
就好比高压水枪冲掉车漆一样。
若斑块堵在脑部,就可能引发脑梗,而堵在冠状动脉,就可引发心梗。种种都是致命的急症。
哪些人容易出现这种类型的血压?
第一类人: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也会不断老化。
动脉内层和中层的血管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硬化,血管内膜变得不光滑,若进一步伴有脂类物质的沉积就会进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类人:有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疾病
患有代谢类疾病的患者,血液中的脂类物质较多,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第三类人:抽烟、酗酒、生活方式不健康
熬夜、抽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体内产出过量的氧化自由基。
这些活性十足的捣蛋分子,会与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有害反应,导致原本光滑的血管壁受损,使其变得坑坑洼洼。
这样,血液中的脂类物质更容易沉积,血管更容易变硬。
建议尽可能远离这些生活方式,减少体内自由基的量。
遇上这种类型的高血压,我们该怎么办?
遇上这种类型的高血压,除了正规的药物治疗外,最重要的是预防血管损伤、阻止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方法主要有以下3个:
方法1:勤测血压
勤测血压,及时摸清血压变化趋势,并根据所测结果调整用药、生活方式,是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核心基础。
目前,可以用于居家测量血压的用品包括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水银式血压仪测量精度高但操作麻烦,普通的电子血压仪精度欠佳且常因为袖带佩戴不当影响结果,
而#乐普血压仪#,采用监护仪算法、阶梯式放气测量、具备袖带自检功能(当使用者袖带佩戴完成后血压计会自动检测位置是否正确并提醒使用者),从而确保测量精度。
此外,#乐普血压仪#还具有5.2英寸超大背光屏幕、具备语音播报功能,非常适合中年人使用。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记忆双用户90组数据,方便我们查看血压变化趋势,以便及时调整降压措施。
方法2:饮食牢记"3多3少"
3多
多粗粮
现代人吃太多精制主食,这非常容易胖,且不利于血糖控制。相反,我们可以换成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
膳食纤维进入人体后,能够提供充足的饱腹感,并能够吸附脂质排出体外,对血管很有益处。
多钾元素
钾元素是钠的天敌。多吃富含钾的食物,能够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钠,从而缓解水液潴留,降低血压。
多抗氧化剂
体内的氧化自由基是破坏血管的"一把好手",它们多在吸烟、熬夜、酗酒、过度劳累后激增,使原本光滑的血管内皮变得坑坑洼洼。
抗氧化剂,能够与自由基发生反应,从而有效保护血管,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深颜色的果蔬、茶饮里面含量丰富,不妨多吃。
3少
少盐、少油、少糖。
盐摄入过多是高血压的元凶之一,而油和糖则主要会增加体重,增加血液中的有害脂质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
我们应该减少外出就餐的几率,多在家制备清淡可口的饮食。
方法3:运动务必坚持
运动对心血管的好处,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能够使血管舒展,降低血压,还能够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清除血液垃圾。
您不必剧烈运动,只需每天饭后散步半个小时以上,坚持即可。
作者:胡大一大夫
文章首发于: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主要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外周动脉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防患于未然,在上述疾病发生前的预防。
管住嘴,迈开腿;吃动两平衡,实现健康体重。体重是便于测量、评估和管理的健康指标。体重正常了,血压、血糖和血脂都可能控制的更好。
一、运动处方
基本运动量: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如力所能及的快步走),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30分钟。如青年人愿做高强度体力活动(如跑步),每天基本运动的时间可缩短至15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天。这里显然指的是有氧运动。
关于运动有一个需澄清的误区,即每天完成了上述基本运动量,是否就可以长时间静息不动?实际上,我们还应利用碎片时间,多站立,多活动。这就是为什么提倡日行6000—10000步路。30分钟快步行走最多大约是3500步,加上碎片时间的运动积累,才能实现日行万步路。
同时,每日也可做一些增强肌肉强度的抗阻运动和提升平衡能力的柔韧性运动。
二、营养处方
总量控制--八成饱
合理搭配--多样化
总量有控,一日三餐,餐前有适度食欲。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种类多样化。
主食粗细搭配,应强调减少精加工米面的摄入。深度加工的米面,去除了有利于健康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族,也容易影响血糖与甘油三酯。
适度进食动物蛋白,如鱼类、瘦肉(禽类和猪、牛、羊肉),每日一个鸡蛋,喝杯牛奶(可选低脂或脱脂的)和植物蛋白,如豆制品。
坚果,每日3-4个核桃或一小把杏仁等。
限盐:有益于高血压防治,每天不超过5g;限油:每天不超过25g;限糖:糖的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下。
三、戒烟限酒处方
零吸烟:不主动吸烟,不吸二手烟,不吸电子烟。无论含与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都增加癌症风险。
严格限酒:大量饮酒,伤心脏、伤血管,导致血压波动,甚至喝瘫、喝死在酒桌旁。大量喝酒还伤肾,伤胰腺。少量饮酒,包括红葡萄酒保护血管吗?真没证据!更像是影响力很大的卖红酒广告。为了健康应滴酒不沾。讲文化,要严格限量。改变敬酒、劝酒、端酒逼人喝酒的陋习。
四、精神心理/睡眠处方
焦虑/抑郁不仅导致人们的心情情绪变化,也会导致躯体的不适感,尤其是胸部与腹部的不舒服。易出现胸闷、胸痛、后背痛、心慌、气短、乏力,感觉气不够用,需长出气,运动时反觉更舒服。
医患双方遇到此类症状,很容易“不谋而合”,达成共识,撒网式查冠心病,误判为心绞痛。腹部可出现腹胀,腹痛,食欲减退,急便,很容易想到胃肠出了毛病,上医院胃镜肠镜大扫荡,一无所获。
焦虑的急性发作可有濒死感,患者往往呼叫120,看心脏急诊。有时一周内急诊数次。急诊反复查心电图和高度敏感的心肌微小损伤的指标——肌钙蛋白都正常。
焦虑/抑郁可导致血压的明显波动,甚至平时血压一直正常的患者,血压可突然出现大幅波动。用作用快的短效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后,血压又可能突然过快过大幅度下降,患者血压高低都很难受,无所适从。这时有些医生,不懂也不重视精神心理常识,反而接下来去给患者查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嗜铬细胞瘤。
哪些患者应想到自己的胸闷、胸痛、后背痛、心悸、乏力的症状可能是焦虑/抑郁导致的,而非冠心病呢?
1. 月经正常的中青年女性并且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肥胖;无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中无早发—指男性55岁前,女性65岁前—的冠心病),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极小。但焦虑/抑郁都常见。
2. 虽做了冠状动脉CT,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血管狭窄,但程度不重;即使达到70%-80%狭窄,但无症状;或有症状,但不是心绞痛;做运动平板或踏车心电图或运动核素检查,无心肌缺血;如被过度做支架,症状往往不减轻,而且明显恶化加重者。
3. 即使体检偶然发现冠状动脉某一分支慢性完全闭塞了(狭窄100%),但CT前运动中毫无不适;运动心电图无缺血,查出病变后,尤其被支架失败后,反而发生和日益加重的胸闷、胸痛等不适者。
4. 因急性心肌梗死,及时做了支架,也很成功,但术后因不了解未来的病情结局,担心支架出事。手术即刻明显缓解或消除了胸痛症状,但出院后不久,胸部不适又出现了。但如认真对比,与支架前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并不一样。
5. 搭桥术后,担心桥血管什么时候会闭堵,心有不安。
上述情况,如反复在心内科就诊,疗效不好,反复CT或造影,有无新问题发现时,应找双心门诊,如用抗焦虑/抑郁药后,症状明显改善,更说明胸部不适症状的根源是精神心理问题。
五、药物处方
多数患者降血压、降血糖和降血脂可能需用药物。但应强调,刚发现的血压高、血糖高和血脂高,如果程度不重,不一定马上用药。可首先下决心,有行动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
即使需用药的患者,也不能仅靠药物,只有同时认真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才可能用更少种类、更小剂量、更小副作用和更小经济成本的代价,换来更好更平衡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否则只能药越用种类越多,剂量越大,效果越来越差,副作用和成本越来越大,而且冠心病与卒中还防不住。
动脉硬化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一类疾病,特别是中老年人,因为这种疾病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渐渐患病的,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但是由于该病的复杂性,目前对它发病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是以下的一些相关的因素分析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紧密相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从而增进对该疾病的了解。
(1)高血压: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血压不控制,心肌梗塞发生率约提高2~3倍,脑中风则约4倍。
(2)高脂血症:血中脂肪量过高较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3)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会出现问题,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称做脂蛋白)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
(4)抽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受伤的动脉内壁会卡住胆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积形成脂肪斑块。同时,抽烟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减少血流量。
(5)缺少运动:运动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帮忙身体把多余胆固醇从胆道与肠道排出体外,避免过剩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此外,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消耗过剩热量,使身体脂肪比重减少,肌肉比重增加,而减轻体重。因此缺乏运动的人很容易得到粥状动脉硬化。
(6)肥胖:肥胖或体重过重的人,心脏负荷加重,血脂肪不正常的机率也较高,因而增加粥状动脉硬化风险。肥胖,易促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胰岛素阻抵抗症候群。
(7)过大压力:人会因为压力而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于是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伤害动脉血管内壁。
(8)家族史:指的是基因上的因素,使某些人早期就发生动脉硬化疾病遗传,其原因仍未明,有的是严重高胆固醇血症,迭积在血液中,进而促发动脉硬化发生。有的是早发性高血压,或是容易发生血栓等。
在以上的几点原因介绍中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到,多数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较差的人,在年龄较大的时候都可能成为该病潜伏的对象。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要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逐渐改掉一些陋习,为以后的健康作准备。也能增强自身体质,在年轻的时候有更多的体力不断拼搏,创造自己的价值。
"人与动脉同寿",这是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的名言。意思是说,人的动脉血管质量与人的实际寿命是同步的。然而今天,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这一类心血管相关的“富贵病”已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主要病种。
“救救动脉吧!”
这是许多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心声。无数偏方在各种传说下备受推崇,各种预防性的保健品销量蹭蹭上涨。中年人纷纷戒烟戒酒,控制体重,捧起了普洱茶和枸杞水。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不是烟酒、肥胖这些传统的风险因素可以解释的。难道,动脉的救赎真的靠得住偏方?
关于科学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一百多年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乳酸菌之父”梅契尼科夫曾说:“肠道健康的人身体才健康,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他提出的人体自身中毒学说认为,人体垃圾因为某些原因过量沉积在体内,导致机体慢性中毒,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感染与炎症,从来都与心血管疾病(CVD)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展紧密相关。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肠道菌群与AS之间的“爱恨情仇”也被逐渐挖掘。
图1: 肠道菌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
Nat Commun:中国学者首次揭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
2017年10月10日,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何昆仑团队和广东省人民医院钟诗龙团队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完成了首个中国人群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CVD)的宏基因组研究项目。其研究结果发表于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2。
图2: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7-00900-1
该研究发现,肠道细菌代谢人体摄入的胆碱、磷脂酰胆碱和L-肉碱,产生三甲胺(TMA),三甲胺(TMA)在肝脏中被氧化为三甲胺-N-氧化物(TMAO),而高水平的TMAO会增加动物模型罹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同时也与人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同时该研究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与健康人存在显著差异(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三个簇的微生物丰度增加明显,以肠杆菌科、口腔来源菌(比如链球菌)以及梭菌为代表,这些微生物的增加明显地抑制了一些有益菌的富集,比如柔嫩梭菌。而且链球菌丰度的变化和血压呈现显著正相关,肠杆菌科的丰度变化和心肌指标呈现正相关。为了更进一步研究,研究人员构建了仅基于47个肠道微生物的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风险预测模型,其风险评分效能可高达86% 。
图3: 肠道微生物的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风险预测模型
Atherosclerosis:肠道微生物组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2018年5月2日,一篇发表在杂志《Atherosclerosis》上的文章再一次印证了肠道菌群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来自西安大略大学和Lawson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组或许和机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间存在某种关联3。
图4: https://doi.org/10.1016/j.atherosclerosis.2018.04.015
该研究中提出,一些不明原因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尽管没有任何的高风险因素,却仍然有高水平的斑块负担,而肠道菌群的组成性差异或能解释这其中的关联。研究人员发现,原因不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液中肠道细菌产生的毒性代谢物的浓度显著增高。为此,他们专门研究了代谢物TMAO,对甲酚硫酸酯、甲酚葡糖苷酸和苯乙酰谷氨酰胺,并使用颈动脉超声测量了动脉中斑块的积聚情况。结果显示,在线性回归中,TMAO的水平和对甲酚硫酸盐是斑块负荷的重要预测因子。
这项发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使用益生菌在肠道中对抗这些代谢化合物,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些方法包括粪便移植、益生菌疗法等等。
Circulation Research:肠道菌群可通过独立的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以往的研究均认为,肠道菌群是通过代谢产物,如生成TMAO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然而,在2018年10月3日,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独特的动物模型证实,肠道菌群或可通过独立的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4!
图5: doi: 10.1161/CIRCRESAHA.118.313234
该研究将Casp1-/-小鼠的粪菌移植到雌性Ldlr-/-小鼠体内,发现菌群的改变使Ldlr-/-小鼠对几种炎症性疾病发生变得敏感。来自Casp1-/-小鼠的肠道菌群促进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并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白细胞数量、促炎性血浆细胞因子和中性粒细胞积累,减少菌群衍生的抗炎短链脂肪酸(SCFAs),值得注意的是,该动物模型中血脂和TMAO水平以及肠道完整性未受影响。
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替代机制,认为肠道菌群可以独立于血脂和TMAO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将促炎性肠道菌群引入具有类人脂蛋白特征的小鼠模型会增加全身炎症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提示菌群组成、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Nature biotechnology:益生菌疗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终被证实!
以上的研究均认为,肠道菌群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不少科学家认为调节肠道菌群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策略之一。那么,如何调节肠道菌群呢?
2020年6月15日,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关于肠道微生物影响人体健康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口服可选择性修饰细菌生长的分子环状D,L-α-肽,以定向改造小鼠肠道微生物群,可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5。
图6: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0-0549-5
首先,研究人员使用高脂喂养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模型鼠肠道微生物组呈现为不良的状态,从而诱发全身性炎症、高胆固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研究人员使用环肽治疗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小鼠后,其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了约36%。另外,经过10周的治疗后,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面积竟减少了约40%!
图7: 环肽治疗减缓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近年来,肠道菌群的研究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肠道菌群的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与肠道菌群的之间的联系已经被众多研究证实。然而,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虽然已有众多研究证实了其中的关联,可肠道菌群如何促进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这其中的机制尚未阐明。动物模型的研究成果如何转化为临床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传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饮酒等诸多因素依旧需要控制,路漫漫其修远兮,医学探究仍需上下而求索。
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各种你想不到的事情可能就被爆出来了,但是真是假,需要我们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否则你的脑子里,装的都是别人让你去思考的东西,那么你就彻底的成为了别人洗脑后的韭菜了。
80%的心血管狭窄,在心内科已经是比较严重的狭窄了,至少在目前世界上的心血管领域的报道中,还没有见到过80%的狭窄完全消失的个案报道。所以对于这个新闻,我个人还是建议持审慎的态度。
一、血管急性血栓狭窄能消失?
如果是急性的血栓导致的狭窄,血栓经过抗凝等治疗后是可以消失的,这样的狭窄也是为数不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但我想说的是,这样的血栓一旦形成,患者可能还没有机会使用上中药,因为心肌梗塞的患者,如果没有充分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等治疗的话,患者的死亡率还会回到原来高的惊人的地步。所以这种血栓恐怕不在讨论之列。
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稳定狭窄难消除?
除外了急性血栓形成出现的血管狭窄,那么就剩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导致的血管狭窄了,这样的狭窄,多是日积月累和长期慢性的过程导致的结果。对于这样的狭窄,目前是没有有效方法让狭窄消除的,一方面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动脉粥样硬化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这样的狭窄是难以消除的。
三、细想一下,真伪自明
其实细细想一下,你就知道这个新闻到底是真是假了。如果动脉粥样硬化可以被抑制和逆转,人类寿命或许可以延长到让你意想不到的年龄。因为目前影响居民寿命最多的脑梗塞、脑出血、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疾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
所以如果一款中药可以让这个过程逆转,诺贝尔奖是没的说了。我建议这个新闻的主人公可以去申请诺贝尔奖,同时还能把祖国医学发扬光大,这事儿如果是真的,恐怕主流媒体比如央视早就全球播报,不用这样人传人的小道消息传播。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相信这些都会有定论,但肯定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如果真的可以逆转,医学指南早就修改了,也不用我们在这里争论了。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动脉硬化,作为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早期症状往往被忽视,导致病情延误。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动脉硬化的主要症状,帮助您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动脉硬化主要症状包括:
1. 头痛、头晕:动脉硬化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
2. 恶心、呕吐:脑部供血不足还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3. 疲劳、乏力:动脉硬化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畅,使人感到疲劳、乏力。
4. 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脑部供血不足会影响大脑功能,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5. 嗜睡、失眠:动脉硬化会导致睡眠障碍,使人出现嗜睡或失眠等症状。
6. 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脑部供血不足还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7. 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动脉硬化会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导致一侧肢体麻木、无力。
8. 言语不清、面部倾斜:动脉硬化可能导致大脑功能受损,出现言语不清、面部倾斜等症状。
9. 意识不清:严重情况下,动脉硬化可能导致意识不清,甚至昏迷。
为了预防动脉硬化,以下是一些日常保养建议:
1. 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多吃蔬菜、水果、坚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2. 适度运动:坚持规律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3.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动脉硬化病情。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血脂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动脉硬化。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
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治疗方式多样,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方面,患者需要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持乐观心态以及适量运动。此外,推荐采用DASH饮食模式,以低钠低脂饮食为主,多摄入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调节血脂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调节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稳定或消除粥样硬化斑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防止血栓形成,预防血管阻塞性病变。
手术治疗方面,对于出现明显管腔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可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放置支架,以恢复血流。
除了上述治疗方式,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心慌的症状。心慌,又称心悸,是指老年人感觉到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律,伴随有不适感。引起老年人心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上会逐渐积累胆固醇等脂质物质,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血液供应不足。当心肌组织缺血时,老年人容易出现心慌、胸闷、乏力等症状。
2. 心律失常: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减退,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有房颤、房扑、室性早搏等,这些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律,从而引起心慌。
3. 休息不足:老年人由于睡眠质量下降或睡眠时间不足,容易导致心慌。此外,过度劳累、情绪波动也会引起心慌。
4. 其他原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低血糖、低氧血症、心脏瓣膜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老年人出现心慌症状。
针对老年人心慌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等疾病。
3.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低血糖等。
4. 心理调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激动。
5. 及时就医:如果老年人出现心慌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五十多岁的人群中,动脉硬化较为常见。
五十岁之后,人体动脉壁开始出现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动脉硬化的风险更高。
动脉硬化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通过B超等检查,可以发现动脉内膜增厚、中膜增厚等异常情况。
针对动脉硬化,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控制病情发展。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除了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动脉硬化的重要措施。建议患者保持健康饮食,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的动脉。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和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较为常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可导致心肌梗死、心绞痛等严重后果。
预防动脉硬化,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饮食,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其次,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疾病。最后,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动脉硬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成人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何让孩子远离“成人病”,成为许多家长关注的焦点。
肥胖是导致“成人病”的罪魁祸首之一。过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缺乏运动,容易导致儿童肥胖。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油炸、高糖、高盐的食物。同时,鼓励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如游泳、跑步、骑自行车等,增强体质。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与遗传因素有关。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对于有家族病史的孩子,更要加强监测,预防疾病发生。
除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药物治疗也是治疗“成人病”的重要手段。例如,对于肥胖儿童,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减肥药物;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孩子,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降糖药物。
此外,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焦虑、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疾病的发生。
总之,让孩子远离“成人病”,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
动脉粥样硬化,一种常见的慢性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它如同血管内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那么,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守护我们的心脑血管健康呢?本文将从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等方面为您详细解答。
动脉粥样硬化,顾名思义,是指动脉血管内壁出现粥样斑块,导致血管腔变窄、血流受阻。其形成原因复杂,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脂沉积,最终形成粥样斑块。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首先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应尽早戒烟限酒。
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5.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除了以上措施,一些治疗方法也可以帮助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例如,体外反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治疗方法,通过增加主动脉舒张压,改善血液循环,修复血管内皮损伤,从而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总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相关疾病。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守护我们的心脑血管健康。
冠状动脉硬化,这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症状的呈现多种多样,严重程度各异。它主要由于冠状动脉内壁的脂肪细胞和其他物质沉积,导致血管内皮增厚、狭窄,从而引发心肌缺血和缺氧。
早期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以下症状可能会出现:
1. 心前区不适:轻微的胸闷或压迫感,可能伴随心悸或疲劳。
2. 胸痛:胸痛是冠状动脉硬化的常见症状,疼痛可能呈阵发性,有时与体力活动相关。
3. 气短:运动或劳累后出现气短,休息后可缓解。
4.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5. 濒死感:在冠状动脉硬化严重的情况下,如发生血栓形成,堵塞血管,患者可能出现剧烈的胸闷、胸痛,伴随濒死感和大汗淋漓。
面对冠状动脉硬化,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
1. 饮食调整: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深海鱼、鸡肉、鱼等白肉,少吃猪肉、牛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对血管有害,应戒烟;适量饮酒,尤其是红酒。
3. 适度运动: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度的运动,增强体质。
4. 心理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冠状动脉硬化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患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治疗,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冠心病,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与胆固醇水平密切相关。为了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我国在冠心病防控中特别强调血脂管理,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胆固醇的分类。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其中,LDL-C又被称为“坏胆固醇”,当血液中LDL-C浓度过高时,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引发冠心病。
那么,如何通过血脂管理来预防冠心病呢?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个体化血脂管理:不同人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胆固醇控制目标值,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胆固醇,使LDL-C达到治疗目标值。
2.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降低LDL-C的首选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冠心病患者,应坚持长期、充分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预防心血管病再发。
3. 生活方式干预: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4. 定期复查:冠心病患者需定期复查血脂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心理支持:冠心病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寻求心理支持。
近年来,关于食物与健康的传言层出不穷,其中关于肉的传言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那么,这些关于肉的传言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呢?以下我们将针对几个常见的肉类传言进行解析。
传言一:炖煮过度的肉易致癌
有网友认为,使用高压锅炖煮肉类食物,在200~300℃的高温下,肉类中的氨基酸、肌酸、糖和无害化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芳族氨基化合物。因此,建议不要吃过度炖煮的肉,最好使用微波炉烧肉,并倒掉肉汤以避免危害。
事实上,这种说法有些夸大其实。虽然过度炖煮的肉会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但并不会直接导致致癌。而且,高压锅炖煮肉类的最高温度仅为120℃,远远达不到200~300℃。至于使用微波炉烧肉的说法,也并不科学。
正确的做法是,控制好炖煮时间,避免过度炖煮,同时注意烹饪方式,如采用蒸、煮、炒等低温烹饪方法,以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
传言二:吃过多瘦肉易长斑
有些人认为,吃过多瘦肉会导致皮肤长斑。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瘦肉中的蛋氨酸在特定酶的催化下可以转化为同型半胱氨酸,过多摄入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皮肤问题。因此,吃瘦肉要适量,并非越多越好。
对于成年人而言,每天摄入的瘦肉量应控制在200~250克,女性应适当减量。同时,要注意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健康。
传言三:猪肉在热水中浸泡营养会流失
事实上,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猪肉中的肌溶蛋白在热水中容易溶解,导致营养流失。同时,过高的温度和酸性或碱性环境也会破坏猪肉中的营养成分。因此,在处理猪肉时,最好使用热水快速焯一下,以保留其原汁原味。
总之,关于肉的传言,我们需要保持理性看待,不能盲目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搭配膳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脑卒中,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我国已成为百姓第一位死亡原因,并位居全球之首。据统计,每年约有175万人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其中近一半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这种狭窄不仅使卒中更加严重,还显著提高了卒中再发的风险。
一项由天坛医院牵头的大型、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揭示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及预后。研究纳入了22家医疗机构、2864名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结果显示,46.6%的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颅内外同时存在病变的患者占9%,单纯颈动脉狭窄患者占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介绍,研究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与单纯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卒中更为严重,且住院时间更长。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显著增加了卒中再发的风险。对于无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一年后卒中再发比例为3.27%;狭窄程度为50%~69%、70%~99%的患者,一年后卒中再发风险分别为3.82%和5.16%;对于颅内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一年后卒中再发风险高达7.27%。
王拥军教授强调,单纯的颅内动脉硬化狭窄并不会引起脑卒中的复发增加。而一旦叠加其他独立危险因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发生卒中复发的几率将大大增加。例如,对于颅内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合并1个危险因素,年复发率为2.87%;合并两个危险因素,几率增为10.54%;合并3个危险因素,年复发率增加至19.05%。这提示我们,在治疗颅内动脉硬化时,单纯使用支架或其他方式来解除狭窄对脑卒中二级预防是无效的,只有同时控制危险因素才有效。
目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也未引起公众及医务人员足够重视。尽管多数患者已普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但罹患严重颅内动脉狭窄且合并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卒中年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加强危险因素预防仍是未来我国脑卒中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风险,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血压、血糖等。同时,对于已经患有脑卒中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并定期进行随访,以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
天坛医院的研究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提高我国脑卒中的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