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青年痴呆:危害巨大、误治率高、积极应对

中青年痴呆:危害巨大、误治率高、积极应对
发表人:主任医师郑东明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普通民众对老年痴呆的认知有了明显的提高。传统上通常把 65 岁以上的痴呆称为老年痴呆,65 岁以下的称为早老性痴呆。然而,目前在我们的痴呆门诊,年轻患者比比皆是,50 多岁的患者十分常见,三四十岁的毫不稀奇,极端的还遇到几位 20 多岁的痴呆患者(分别是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所以,中青年痴呆并不是什么玩笑话,而是确确实实的存在。

中青年痴呆患者的就医过程往往十分曲折,大多都跑过多家医院而不能确诊,甚至使用诸多不恰当的药物,原因大概有几下几点:

  • 这个年龄段能出现认识障碍的病因多种多样,例如感染、代谢、变性病、脑血管病、肿瘤等等,诊断的确难度较大。
  • 由于患者相对年轻,很多痴呆类疾病被想当然的认为不大可能而被忽视,而被误诊为各种脑炎脑病。
  • 越年轻的患者,精神心理及性格改变越重,易被认为是心理问题、精神问题,经常有患者被当做是精神疾病大量使用精神类药物,但治疗效果不好且副作用严重而来诊。
  • 不进行充分的检查,满足于初步检查的异常结果而简单用药,没能查明确切的痴呆病因。

中青年痴呆由于年纪轻,严重的损害社会功能,所造成的后果重于老年痴呆,患者本人及家属都可能痛苦不堪。其中部分病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显著好转。预后不好的病种,在明确诊断以后也可以少走弯路,避免错误用药,减少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越年轻的患者,越推荐穷尽各种检查手段,明确诊断,比如完善头部 MRI、PET,完善各种血液化验,包括自免脑、副肿瘤、病原学检查,基因检测,甚至腰穿化验脑脊液。经过以上检查,绝大多数的中青年痴呆患者都可以明确诊断。

痴呆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中青年的各个年龄段均有可能,若有认知、精神、性格等方面的改变,应该积极面对处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曾旺生 主治医师 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 皮肤科

    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光洁的皮肤,尤其爱美的年轻人患上银屑病后,不仅身体痛痒难当,而且影响美观。但是青年患上银屑病还是比较容易治愈的,因为机体基础免疫力还比较强大,所以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坚持治疗一定能康复。

    青年银屑病要由内而外治疗,这是用药治疗时应该遵循的治疗原则。因为青年银屑病虽然表现为皮肤症状,其实是一种全身免疫功能紊乱,疾病的根源在于内里。所以治疗时不能单纯涂抹外用药物消除皮损症状,更不能偏听偏信一些没有科学根据的偏方,激素类药物要谨慎使用,严格遵医嘱用药,从内里去除疾病根源。

    青年银屑病要巩固治疗,反复发作是很多患者都很头疼的,也是银屑病成为医学难题的根本。因此患者治疗的时候应该格外注意,根据自身情况巩固治疗一段时间,不要盲目停药,使得体内毒素得到彻底清楚。

    青年银屑病要注意日常护理,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病非常讲究三分治疗七分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的刺激,这也是治疗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预防感冒,预防扁桃体发炎和呼吸道感染,避免阳光强烈刺激,饮食上要讲究营养搭配适当,多摄入蛋白质,因为银屑病脱落的表皮含有大量蛋白质。该忌口的一定要忌口,比如海鲜、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摄入过多。

    以上就是银屑病治疗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几个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银屑病还需要采取特殊的治疗方法。所以总结一句,合理用药,巩固治疗,在生活中尽量避免不良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疾病防治,那么,青年银屑病一定能康复。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即便是在好不容易等来的周末,我们也越来越不能够放松地享受生活。

     

    经常感到疲惫,再也没有小朋友那种没心没肺的开心,好像压力和忙碌给我们带上了焦虑、失眠和疲惫等沉重的枷锁,一点点加重着我们身上的重担,步步紧逼、寸步难行。

     

    其中,这些重担的重要来源之一,可能来自于大脑中存满的负性记忆和消极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正逐步危害着我们越来越多人的身心健康。

     

    年轻人「压力山大」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的压力不局限于基本层次的衣食住行,对生活的品质和精神世界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更多的关注。

     

    同样,伴随巨大欲望而来的是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例如,来自家庭的不和谐、人际交往的焦虑、学业压力以及就业难题等。这些问题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常见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 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和消极情绪,如何在生活中保持情绪稳定,缓解消极情绪冲击,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情绪「病了」不是小事

     

    情绪,是我们作为正常个体在与周围客观环境互动中产生的短暂性情感体验,具有情境性、即时性和不稳定性。

     

    一般来讲,基本的情绪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部分。

     

    •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我们直面压力和挑战,并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 消极的情绪:虽然存在有益的一面,比如,有助于我们反省深思和吸取经验教训,但是强烈和持久的消极情绪刺激,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巨大危害。

     

    消极情绪的伤害

     

    ● 对身体

     

    长时间持续的消极情绪会产生伴随一系列的躯体反应,如心慌胸闷、失眠健忘、无穷无尽的疲惫感和日益稀疏的头发等。

     

     

    身体的不适让我们减少了社交和运动,产生了很多继发的情绪病,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同时,生活节律紊乱、植物神经过敏和内分泌失调长期的影响着个体的身体健康。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甲状腺等相关疾病都和消极情绪密切相关。

     

    ● 对心理

     

    长期且剧烈的消极情绪,会破坏我们的心理健康,是多种常见精神心理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的消极情绪的产生,一方面,使我们丧失对自我客观的评价,更倾向于用消极悲观的视角看待问题,时常敏感和习惯性自我贬低,不利于自我发展。

     

    另一方面,容易灾难化思维、缺乏动力和勇气,为了避免结束,你拒绝了所有开始。

     

    消极情绪萦绕下的心情就像南方的梅雨季,我们并不能做到祈求上天不要下雨,但是,我们可以学会及时排遣掉这些消极情绪,给心理的罐子做清扫,撑开守护心理健康的「雨伞」。

     

    情绪「治疗」需及时

     

    觉察与宣泄

     

    原发的情绪都很直白,让我们做出本能的战逃反应,就算僵住也没有关系,不要为自己表现出攻击性或怂了而评判自己。

     

    因为自我评判而产生的继发情绪可能更复杂,难以自行消化,比如羞耻感、抑郁、焦虑等。

     

     

    所以情绪来了我们就要及时宣泄,给自己排毒,找朋友吐槽,出去嗨一下,痛快哭一场,还是打枕头、盘手串的都可以。

     

    安全的宣泄,不要让负面情绪陪自己过夜。

     

    接纳与寻求支持

     

    逃避和过分关注都会让我们更加深陷情绪泥潭,学着接纳情绪产生的合理性,在不能自我处理的时候及时向外界寻求支持。

     

    接纳情绪的较好的方式有正念练习、改变认知模式等。

     

    这些可以通过网上已有资源的利用,或者线上、线下通过跟心理咨询师沟通学习,来帮助纠正我们习惯性的负性认知模式,从而减少和缓解部分消极情绪的产生。

     

     

    向外界寻求社会支持也是处理消极情绪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

     

    来自家人、朋友以及周围人的善意和支持最能帮助我们走出消极情绪,可以尝试「麻烦一下别人」,也允许别人在不打乱你生活的情况下麻烦一下你。

     

    自我关怀

     

    主要包括规律作息、保持运动量、发掘和培养自己的爱好。

     

    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提升,而且本身能够促进分泌快乐物质,是消极情绪有效地排解手段。

     

     

    睡眠节律的紊乱是多种精神心理疾病发生的前期表现,由此,保持睡眠节律是极为重要的。

     

    不一定要早睡早起,但绝不可以昼夜颠倒,尽量保持规律作息习惯和充足时长的睡眠。

     

    学习新东西、培养新爱好也是刺激多巴胺产生的过程,尤其是在得到一定的正反馈之后,有利于我们树立正向的自我形象,提升自信心。

     

    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当消极情绪占据了你的大部分生活,严重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而无法排解时,可以尝试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高压的生活下,消极情绪就如同感冒,要及时进行线上或线下就诊,从而做出准确的心理评估和对症处理。

     

    这样如同是在教练的指导下,科学安全地锻炼我们的心理肌肉,提升心理灵活性和复原力。

     

     

  • 在这个时代步伐日益加快的年代,人的精神往往过度紧张,无论是为生活劳顿,还是为凡事所困,人往往绷紧了神经。现在,人们越来越需要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劳累的中年过后就需要面对老年的种种问题,比如现在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越年轻化问题。究竟是恶劣的环境因素还是饮食健康问题,亦或是痴呆者本身遗传、体质问题。你认为哪一个是造成老年痴呆的根本原因?我们又应该怎样趁年轻对痴呆加以预防呢?

     

     

    临床上老年痴呆多见两类:

     

    一类为血管性痴呆,多由反复频发的脑梗死或脑出血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长此以往而导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一类为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病机尚未明确。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力、理解力下降、表达障碍、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性格转变等,伴随症状有烦躁不安、兴趣低落、便秘等。老年痴呆并不可怕,只要预防得当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本病的发生。

     

    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

     

    1、药物预防:有家族史或脑血管病频发的患者应定期到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营养脑神经类药物,必要时住院液体治疗,减缓本病发生。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2、勤用大脑:培养几种可以锻炼大脑的娱乐活动,如象棋、阅读、练字、唱歌等;一定程度的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也有益于大脑,如太极、慢走、骑自行车等,切忌做剧烈运动。

     

    3、调节饮食结构:饮食清淡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减少高脂肪的摄入,推荐食物有水果、豆类、鱼类、海带等。

     

    4、勤于沟通:多参加社交活动,作为子女更应经常探望老人,多于他们沟通,调整他们的情绪,给予老人舒适的生活。

     

    5、生活规律:戒烟限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良好心态。

  • 老年痴呆,又被称之为阿尔茨海默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该病具有隐匿性,特征不明显,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忽略。老年痴呆症已经成为全球卫生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

     

    老年痴呆给老年人群的生活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十足的治疗手段可以将这种疾病根治,所以必须从源头上找原因,从而更好地预防这类疾病。

     

     

    一般来说,导致老年痴呆的因素有很多,行为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大家要学会警惕,这3种不良习惯是导致老年痴呆的诱因,劝你趁早改掉。 

     

    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身体好,所以经常熬夜、加班,以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代谢,其实就是在透支自己的健康。

     

    事实证明,一个人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特别是休息不充分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处于缺氧、缺血状态,大脑会衰老得更快,诱发的脑部疾病也会更多。所以,不要小看熬夜这件事,如果不去悉心照料自己的健康,那么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痴呆症就会自动找上门来。

     

     

    饮食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搭配饮食,才能够远离老年痴呆呢?对于年轻人而言,由于身体新陈代谢很好,所以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多吃点没太大关系。

     

    但是随着年龄的衰老,身体新陈代谢会降速,所以这个时候还不注意饮食,那么身体就会有负担。最大的负担就是脂质的沉积和代谢紊乱。一方面,脂质可以沉积于血管,导致血管狭窄。

     

    另一方面,脂质影响身体的糖类、蛋白质代谢。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也会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越是年老,就越要注意饮食,年轻的时候适当注意。不想患老年痴呆,建议大家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少食多餐、少荤多素、清淡低盐。

     

     

    人类与其他动物有很大区别在于,人类有相对高级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大脑是思维的载体,所以大脑需要时刻运转,这就好比机器一样,只有不断运转,才不会生锈。

     

    老年痴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其实跟机器老化差不多,所以建议大家平时要多思考,多给自己大脑充充电,让自己的大脑变得活跃起来,这样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远离老年痴呆症,呵护自己的健康。

  • 很多人认为,有些老人在平时啰嗦或者容易健忘,是正常的人体衰老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痴呆并不一定与年龄紧密相关,也可能会提前,而有些人群相对而言容易成为病患,要多留意。

     

    空巢老人

     

    大部分老年痴呆还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因为老年人退休之后,生活比较清闲,没有了繁忙的工作,反而会无事可做。并子女大多忙于工作,很少待在家里陪伴老人,对老人的照顾逐渐减少,或者是有些老人本身就沉默寡言,不喜欢跟别人说话,这些都会使老人慢慢变得孤独,很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的情况。

     

    并且精神状态会越来越差,导致思维迟钝,进而患病。

     

     

    心脑血管病状

     

    对于三高患者来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稍不注意,会影响血液输送至大脑,影响大脑的正常工作,使大量的神经细胞衰弱,进而会加快老年痴呆的出现。

     

    所以,三高人群在平时要注意身体的护理,多加注意身体的变化,如果有不舒服,要及时采取治疗,尽量不要耽误,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单身的人

     

    单身的人也容易患老年痴呆,这里多指没有结婚的人群,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参加的社交活动也较少,孤独感比较强,会使精神状态不佳,所以与有伴侣的人相比,单身的人更容易患老年痴呆。


    肥胖的人

     

    因为平时不注意食物的摄入,经常食用油腻,高热量的食物,很容易使人发胖,过于肥胖会导致血脂,血糖升高,使血液变得粘稠,很容易引发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在日后很容易患上老年痴呆。

     

    所以,要尽量控制自己的体重,避免过于肥胖,危害身体健康。

     

    烟酒伴身的人

     

    抽烟喝酒损害我们的肝脏系统,影响身体健康,因为我们的身体是一些整体,肝脏的损伤会影响到大脑的正常运转;烟中的有害物质会堆积在体内,长期下去会使我们的大脑供血出现异常,加快大脑的退化。

     

     

    脑部有损伤的人

     

    如果你曾经出过车祸,头部受过伤,或者是患过脑部疾病,这些都会使疾病出现机率增大。

     

    可是在生活中,又要怎样预防呢?

     

    多咀嚼,活动牙齿

     

    多吃一些坚果或者多咀嚼,因为大脑信息都储存在海马细胞里,随着年龄的加大,细胞的功能会下降,如果平时多咀嚼,会使这些细胞变多,有利于记忆的储存,使记忆力提高,能更好的预防老年痴呆。

      
    多动脑

     

    在平时要多做一些健脑的活动,经常动脑,会使大脑更加灵活,头脑更加清醒,可以减缓大脑的退化。比如可以做一些数学题,多和朋友交流读书心得,也可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录每天的日常等,这些都可以锻炼人们的思考能力,增加脑活量。

     

    多交流

     

    老人们在平时要多参加社交活动,多与其他人交流,和家人聊天,一起分享高兴的事情,情绪低落时要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宣泄不良情绪。多结伴出去旅行,一起下棋,唱戏等,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使心情更舒畅,能降低老年痴呆出现的风险。


    老年痴呆对身体的伤害很大,要注意多运动,多交流,家人们也要多关注老人的情况,多陪伴老人,使老人的身心更健康。

  •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进一步证明,大脑炎症反应是老年痴呆的主要发病机制。动物实验显示,给小鼠使用阻断大脑小胶质细胞的药物后,可以获得明显疗效。

    专家们表示,这一研究结果令人兴奋,因为研究可以推动老年痴呆新的疗法产生。迄今为止,多数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都集中在被认为是老年痴呆病人病因的淀粉样蛋白上。

    然而最新发表在《大脑》(brain)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却显示,当控制一种名为小胶质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降低脑的炎症反应后,老年痴呆病的病程受到遏制。研究人员在尸检时还发现,生前患有老年痴呆的病人,其脑内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多。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 Gomez-Nicola 博士认为,他们的这一发现是迄今为止有关老年痴呆病发病机制的最佳解释。他还说下一步工作是与药厂合作生产安全有效的药物并在人体上试用。Gomez-Nicola 博士和他的同事给小鼠使用一种名为 CSF1R 的受体拮抗剂后,小鼠便不再出现记忆和行为障碍。这种药物也可以预防大脑中神经细胞信息交换点的丢失现象,而这一现象在老年痴呆病病人脑内非常普遍。

    雷丁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Dallas 博士评论说,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新发现,他认为这个发现可以解释为何现有药物治疗老年痴呆都没有获得满意疗效。他还说,这项基础研究为治疗老年痴呆提供了强有力证据,目前的挑战是如何生产出用于人类老年痴呆的药物。

    英国老年痴呆协会会长 Brown 博士认为,这一研究发现令人鼓舞,他说在我们这个老龄化的社会里,过去几十年一直没有发明有效的老年痴呆药可用。当下社会,开发出一种减慢或阻断老年痴呆发病的药物的必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得急迫。

  • 有些人年龄到了70岁头脑仍然很清晰,身体仍然很灵活,而有些人刚刚过了50岁就开始变得爱忘事,脑袋变得糊涂。

     

    年纪大了之后出现脑袋不清楚的几率越来越高,一方面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神经细胞的数量都减少了,小脑体积也变得比以前小,这会导致我们的思考能力变慢,甚至出现痴呆的表现。

     

     

    除了细胞的自然退化之外,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我们痴呆的风险。年纪的增加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生活中不好的习惯我们是可以进行改变的。


    不良习惯一,喜欢吃高糖高脂食物

     

    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吃甜味的东西,因为甜味的东西吃了之后能够改善我们的心情,让人变得开心。糖类食物吃的太多会影响我们血液中糖的水平,严重的血糖升高会使我们患上糖尿病这种疾病。

     

    糖尿病发生之后,过量的糖会破坏血管内正常的环境,还会使神经受到损伤。神经细胞受到过量糖类物质的损害之后,大大增加了神经细胞退化的速度,也会导致我们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下降。


    同样的,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是损害我们血管的一大杀手。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吃的太多以后,油腻腻的脂滴会随着血流漂到全身的血管中,并且在管壁上形成沉积物。

     

     

    血管的内壁受到损害以后会形成斑块样物质,还会使管径细小的血管被填塞。

     

    血管被堵塞以后神经的营养来源就被切断了,神经细胞长时间得不到营养就会死亡。所以很多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系统都会出现损害。


    不良习惯二,吸烟和饮酒

     

    烟草中损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太多,吸食烟草不但会损害肺部细胞还会损伤脑内的细胞。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够使大脑神经的兴奋性得到提高,并且使神经容易享受这种感觉,于是吸烟的次数也会变得越来越多。

     

    吸烟能够使我们的脑细胞和脑神经退化速度变得更快,从而加快了我们智力和反应力的减退速度。吸食烟草的人比不吸食烟草的人更容易发生记忆力减退的症状。


    酒精能够麻痹我们的神经,过多的酒精在肝脏内堆积会使肝脏的解毒系统瘫痪。夹杂着酒精的血液被运送到身体其他微小血管时就会对远端的部位造成损伤,其中就包括神经的末梢。

     

    经常喝酒的人脑神经和细胞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容易患上痴呆的风险也比普通人要高出很多。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少喝一点酒,能不喝酒尽量不要喝。


    不良习惯三,喜欢睡觉,不愿动脑

     

    大多数朋友在60岁以后就不再继续工作了,因为体力和脑力都达到了一定的限度。很多朋友退休之后没有什么事情做就会经常闲着,睡觉的时间会比较多。

     

    经常不动脑筋会使我们的脑细胞运行速度变得越来越慢。没事的时候找其他伙伴适当进行一些锻炼,下一下象棋,打一打牌,读一读书或者看一看报都能够避免我们的脑细胞工作效率降低。


    可能有些朋友认为脑细胞的数目是一定的,用了一部分之后就会变少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虽然很多细胞是永久性的,不能够重新生成,但是大部分的功能细胞都是在不断更新、不断更替的。

     

    疲惫衰老的细胞淘汰下去,新的健康细胞替换上来。脑细胞用的越多,替换的速度也就会加快。新的细胞会比之前细胞更加强大,所以我们会感觉脑袋越用越灵活一些。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使老年的朋友出现脑袋迷糊的表现,一些不良的情绪也会抑制神经细胞的活动。长时间的不高兴或者长时间的紧张高压状态也会使我们的神经细胞受到损害。为了防止出现痴呆的症状我们除了要保持良好的习惯外还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 家中的长辈、父母如果出现记忆力差、表达障碍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怀疑,这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在医学上叫做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格来说,65岁以前发病,成为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的发病称为老年性痴呆。

     

    随着这几年老龄化加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达到5.56%。

     

     

    千万不要觉得老年痴呆不过是忘事儿这么简单,对老人和家人的危害可大可小!

     

    (1)生活质量下降

     

    老年痴呆最初的征兆就是失忆,比如经常忘事,有些事刚叮嘱过转头就忘了,事后怎么都想不起来,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

     

    如果继续发展,患老年痴呆的老人会忘记自己的配偶、子女,不会穿衣、不会吃饭、连大小便也不能自理;有一些情况还会出现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2)照料者的缺乏和情绪问题

     

    得了老年痴呆症,最痛苦的不是患者本身,而是照料他们的家属。

     

    在众多照料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属中,八成以上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有的人甚至患上了抑郁和焦虑症。特别是那种无法沟通和看不到希望的感觉,还不仅仅是累的问题,让很多家属深感绝望。

     

    (3)沉重的经济负担

     

    有人粗略的统计过,假使以老年痴呆症一般的存活期来计算,一个老年痴呆患者10年需要的花费不少于40万,这里还不算起居、饮食等日常的花费。对患者本人和家属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那么,为了摆脱老年痴呆所带来的烦恼和痛苦,家中如果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和长辈,一定要配合其一起尽早开始预防老年痴呆症。

     

    这里,教给大家一些日常就能做的小方法。

     

    1、多做益智类游戏

     

    中老年人可以多做一些益智游戏,比如我们熟知的打麻将、成语接龙或猜字谜等等,这样可以帮助活跃大脑,延缓大脑衰老速度,但不能一味地做同样的游戏。

     

    此外,可以用新鲜事物来向大脑发起挑战,比如学习新语言或培养一个新爱好。

     

     

    2、保持适量运动

     

    建议中老年人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每周不要少于4-5天。保持规律性运动可以有效降血压,避免胆固醇水平升高,还能促进新脑细胞的生成,这是预防老年痴呆最有效的方法。

     

    3、调整饮食

     

    地中海式饮食烹调方式简单且有营养,而且能降低患上老年痴呆症风险。

     

    平时多吃豆类和坚果,其中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抗氧化物质以及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利于体内健康脂肪生成。

     

    尽量不要用动物油,因为动物油吸收和消化率低。不妨选择植物油含有人体所必须的脂肪酸且营养价值高,比如橄榄油,能更好地保护心血管系统,避免发生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并不是一个人的“病”,需要全家一起去配合,才能有效预防。家中有老人的一定要多上心啦~

  •   一项来自于《精神病学研究杂志》(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的研究发现:未经治疗的精神疾病临床高危青少年唾液分泌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接受治疗者与正常人群。G Sugranyes 和他的研究团队指出,“这一结果支持精神疾病高风险状态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过度激活或(和)神经内分泌异常这一假说,至少在一部分患者中是这样的。”

      本研究共纳入46位受试者,其中病例组33例,均为精神疾病临床高危患者(CHR),依据前驱症状结构式访谈(SIPS)和前驱症状量表(SOPS)评估其精神症状(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绪和压力敏感性),年龄12~25岁。对照组13例,为与病例组年龄接匹配的健康志愿者。

      CHR组中,12例接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21例未予治疗。所有受试于中午静坐约30分钟后,取唾液标本,检测其皮质醇水平。病例组检测基线唾液皮质醇浓度与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及临床转归。

      结果发现:CHR组患者唾液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5ng/mL v1.44 ng/mL),且未予治疗者高于接受精神药物治疗患者(2.31ng/mLv1.59ng/mL);CHR组中,唾液皮质醇水平与压力敏感性有一定相关趋势,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情绪无明显相关性。

      CHR组接受治疗、CHR组未予治疗及对照组三组的唾液皮质醇浓度(ng/mL)比较。

      G Sugranyes等总结:“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可以促使CHR患者的HPA轴活性趋于正常,可以为前驱症状的治疗提供干预方案”。

  • 作者:程毅 主治医师 吉林市化工医院 普通内科

    风湿性心脏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心脏病,其中的女患者多于男患者。本来这个疾病主要的发病人群是中老年人的身上,但是近几年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了这个疾病。多以大家都要有所警惕了。以下是相关的资料。

    中青年是风心病高发群体

    中青年已经成为风湿性心脏病的高发群体!目前中年人猝死、青年人罹患风湿性心脏病已成为侵害中青年心脏健康的两大“杀手”。

    与以往不同的是,近年来中年人的猝死率日益增高。专家解释说,这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有关,像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发生猝死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此外,年轻人还受累于风湿性心脏病。大多数病人发作症状并不典型,常把发病时的发热、乏力误认为一般的感冒发烧。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近七成患者起病时不知自己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不少年轻人等到心脏损害已经很严重,出现房颤或其他症状时方才察觉病情。

    提高警惕 及早发现风心病

    中年人并不像老年人那样关注自身健康,即使出现一些异样,也不是非常重视,因此更易猝死。中年人多应酬、喜欢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一年到尾又缺乏运动,建议工作压力过大、经常出现失眠的中年人定期接受“心脏体检”,有意识地防范并治疗。

    此外,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年轻人在生育方面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有风湿性心脏病的女性若心功能达不到正常水平则不宜怀孕,最好在治愈后再生育。

    专家提醒年轻人,一旦出现劳累或紧张时突然胸骨后疼痛,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疲劳和呼吸困难症状,饱餐、寒冷、看惊险影片时有心悸、胸痛现象,晚间睡眠枕头需高枕卧位,熟睡或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等现象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风湿性心脏病。

    以上就是说明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多会患上这个疾病,希望可以引起更多的年轻人的注意,不要认为自己年轻就可以放纵自己的身体,其实健康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你不珍惜的话,一样会得到疾病的侵害。所以要好好珍惜身体的健康。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