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宝宝出现高热惊厥时,家长不要慌张,要冷静地做好应急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宝宝高热惊厥时,家长应将其侧卧、松解衣裤,并将宝宝放在通风的地方,使其保持呼吸道畅通,同时家长轻轻扶住宝宝的身体,以免其坠床;
2、为防止宝宝的分泌物进入气道,家长应该及时清理宝宝嘴里的呕吐物、鼻子的分泌物等,防止宝宝吸入异物引起窒息;
3、宝宝抽搐时,常会无意识地将自己的舌头咬伤。因此家长可用包有纱布的压舌板垫在宝宝口腔的上下齿之间,避免其咬伤舌头;
4、对于有原发性疾病导致发热惊厥的患儿,家长要带宝宝积极主动地治疗,以免再次发生高热惊厥;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抽搐会导致以后智力、运动方面的障碍,这种一般不用过于担心,单纯高热惊厥长期预后良好,对智力、学习、行为均无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发育逐步健全,一般不会再发生高热惊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热性惊厥(FS),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之一,是指婴幼儿在发热后(通常大于38.5℃),突然出现惊厥发作,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呼之不应等,作为孩子的家长,看到这一幕必定是惊心又焦急。在医院自然有专业人员在,可放心一点,可若是在家里,宝妈宝爸们该怎么应对呢?
首先,要做好去医院的准备,自行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镇定,一定不要自乱阵脚,不要着急抱起宝宝安慰,而是尽量将宝宝侧卧位平躺,防止坠落受伤,可用软毛巾等辅助清除口腔异物或分泌物,防止呕吐物误吸。
2、多数的热性惊厥都属于短暂性发作,持续时间也就1-3分钟左右,若是持续5分钟还未缓解,或是虽然不抽了但呼唤他没有回应的,应及时送医院。惊厥过后需要注意的是防止体温过高,积极查找及治疗原发病。
3、很多家长在宝宝高热惊厥过一次后,都会担心一个问题——会不会真想老话讲的那样:“一次抽,次次抽”?其实,一次高热惊厥后再次出现惊厥复发的概率为29%—55%。
不过,是否会再次发生还与患儿自身情况有关,例如:首次惊厥的发病年龄,通常热性惊厥的高发年龄段在3-5岁,若是首次发作年龄在6个月以内,并且患儿有家族史,例如父母幼时或兄弟姐妹有类似病史,甚至有癫痫史,以及出现热性惊厥时的体温低于38.5℃,这些危险因素存在的话则复发可能性较大。
通常来讲,单纯性热性惊厥一次热程中只会发作一次惊厥,少见2次,表现为全面的大发作,但很少出现惊厥持续状态,这一类型约占热性惊厥的70%左右,多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发育健全,便不再发作。而少部分热性惊厥属于复杂性,一般发病年龄较小,小于6个月,一次热程内可多次出现惊厥发作,常见到惊厥持续状态,建议在发作期间行脑电图检查,提示有无癫痫发生可能,并进一步行其他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宝妈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一定要保持镇定,如果在家自行处理后仍不见好转,应立刻去医院就诊。
7月13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新校区内,一位邮政工作人员在36℃高温下,因身体不适突然倒地,心跳和呼吸骤停。
附近的师生闻讯赶来,有人负责做心肺复苏,有人拿来AED设备,有人撑伞给病人遮挡阳光……
经过20分钟抢救,男子的心跳和脉搏渐渐恢复,赶到的救护车迅速将其转到附近医院进行治疗。
气温一迈上30°C,很多人就会食欲下降、心情烦躁,大家都在想方设法降温,却忽视了心脑血管也需要“解暑”。
每年七八月份,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爆发的时节: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教你给心脑血管降降温,平安度过夏天。
受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 张澍
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王吉云
高温、高湿是一对夏日“双煞”,会对心脑血管产生以下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教授等人,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一项覆盖中国272个城市的研究,也给出了证据支持,调查显示:
高温天对心脑血管很不友好,不妨用以下方法,给它们降温消暑。
1 室内外温差别太大
如果空调温度比较低,室内外温差太大,进门或出门时,很容易刺激血管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加重心脑血管负担。
2 不要猛用力
颈动脉狭窄、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到刺激脱落,堵在脑血管里就会引发中风。
3 每天饮水1500~1700毫升
夏季出汗较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
4 晨练别太早
夏季天亮得早,但过早晨练可能带来致命风险。清晨人体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状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增加发病风险。
5 饮食要清淡
天气热会导致人的食欲下降,但最好坚持清淡的饮食。吃得太油或太咸,容易使血脂升高,不利心脑血管健康。
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中,心脏骤停是最危急的一种,表现为心脏的泵血功能突然停止。
心脏骤停的抢救,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如果在4~6分钟内不能予以复苏,大脑等重要器官就会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心脏急救“黄金四分种”,主要包括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和准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要不要进行心肺复苏,要看患者是否发生了心脏骤停。
判断心脏骤停的方法——“三停”:
1.意识停止:用力拍打患者双肩并大声询问“喂,你怎么啦?”看是否有反应。
2.呼吸停止:跪下来平视患者胸腹部,观察有无规律性起伏。
3.心跳停止:主要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食指中指并拢伸直,置于患者喉结旁开两指的凹陷处,用指腹感受是否有搏动。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当现场只有一个施救者时:如果可以立即取得AED,应首选AED,如果无法立即取得,马上做人工心肺复苏。
当现场有两个及以上施救者:一人先做心肺复苏,让另一人尽快取得并使用AED。
人工心肺复苏要做到3点: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
这几天,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恐怕就是——
热!热!热!
热浪来袭,全国各地已经发出黄色高温预警信号,多地区温度已达到40℃,打开门热气腾腾,走在路上汗流浃背。
在这个炎炎夏日,我们要如何防暑降温呢?
过高的气温带来的不仅是热汗淋漓,人体调节温度的能力是有限的。
人体温度调节
人的身体里有一套非常实用的工具——温度调节系统。
平时体温虽然会受到气温或食物等温度的影响,但始终都维持在 37℃ 左右。在温度较高的夏天,我们会感觉体表温度升高,出汗量增加。
正因为这套温度调节系统,人们才能在温度变化的四季,都保持一个稳定的生存状态。
但是这套系统并不是万能的。
注:体感温度-湿度关系表
图片解读
高温需警惕
当人体耐受极限被突破时(尤其体温>41°C),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和损伤,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
过高的体温会让人体失去过多的水分和电解质,同时可引起蛋白变性、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引起细胞功能障碍和炎性级联反应的激活,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症状方面早期会出现发热、头晕、心悸、乏力、恶心,渐渐会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若是不能够及时补充失去的水分,血液就会变得粘稠、总量减少。
同时因散热需要向外周的血液再分配增加,身体的器官缺少血液供应,心脏会代偿性心率增加、增加心排放量,心脏负担过大,则可能出现心力衰竭。
先兆中暑
身体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但尚未出现明显的中暑症状,此时人体仍然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保持正常体温。
先兆中暑一般会出现疲劳、乏力、多汗及口干等情况。刚开始情况虽不严重,但也需及时脱离高温环境,避免中暑程度加深。
轻症中暑
身体在高温环境下出现一些明显的不适症状,但尚未威胁到生命安全。常见的轻症中暑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口渴、出汗过多或皮肤干燥等。
对于轻症中暑患者,应立即将其移至阴凉处休息,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可以给患者喝些含盐分的饮料,如椰子水、运动饮料等,以帮助恢复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 预防方式
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2. 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戴上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护用品。
3. 定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过度运动等。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一般表现为热痉挛型、热衰竭型和热射病三个类型。
1. 热痉挛型:由于失去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而引起的肌肉痉挛,多发于老年人、儿童、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
2. 热衰竭型: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而引起的全身性疲劳和虚弱感,通常出现在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员、建筑工人等人群中。
3. 热射病: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而引起的严重中暑,通常出现高温作业者或被困在车内等密闭空间中的人群中。50岁以上的患者病死率高达80%,严重者可在发病后的24小时左右死亡。
预防
● 喝水
预防中暑的关键还是需要补充水分。但也不要忘了在补充水分时还需补充电解质,例如我们可以喝些淡盐水或者运动型饮料。
● 通风
这里说的通风是真的开窗通风,为了加快人体表面空气流通,而不是一味地使用空调。
中暑急救方案
● 降温
身体降温可以使用凉水弄湿毛巾擦洗身体或额头,达到蒸发散热的目的,同时吹电风扇或空调加快蒸发,加速身体降温。
● 晕倒后急救
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并移送至通风处,可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变化。
中暑后,患者若肤色偏红,可将其头抬起,若脸色苍白则应降低头部,确保大脑供血。
如果患者失去知觉,及时催促醒来,并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就医。
中暑非小事,希望大家安全健康地度过炎夏。
医生……我高烧不退,快……快给我用点退烧药吧……一个精神萎靡的年轻人走进急诊室。
很快,护士报告腋温为39.5摄氏度。
他叫小舟,今年28岁,按照他的诉说,像这样发烧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每次发高烧前就打冷战,自己跑到外面药店买了退烧的,开始吃了还有用,但是体温总是反反复复,之后连吃退烧药也没用了。
因为长时间发热,男子脱水严重,连说话都很费力气。
事实上,除了发热之外,他还有其他的症状,咳嗽,尿痛以及腹泻,这些症状分别提示了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异常,看似没有关联,但医生说,却联系密切。
检查结果逐渐出来了,胸片提示肺部有感染,尿检提示有感染,在大便中也发现了脓球以及白细胞,究竟是什么样的细菌,还需要等待培养结果。
这么多系统的感染,若不是因为年轻,很难扛到现在。
众所周知,严重的感染很容易导致生命危险,事实上,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因为感染无法控制而死亡。
一个28岁的年轻人,平时身体健康,并没有其他的病史,也没有出过国,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严峻的病情?
很快,另一项检查结果出来了,检验科打来说,送到疾控中心的血液标本通过确诊试验,证明小舟是一名HIV感染者。
医生说,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事实上,自从第一例艾滋病被发现以来,这种病毒就一直如瘟疫一般肆虐蔓延。
保守估计,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艾滋病患者已经突破了4000万以上。
而全世界的人口也不过60亿,大家可以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情况。
艾滋病之所以蔓延如此之快,恰恰是因为它独特
的传播方式,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特别是第一种,成了主要的传播方式。
28岁的小舟虽然是已婚人士,却背着妻子时不时到外面沾花惹草,而他可怜的妻子,一直到他确诊,都不知道小舟的个人史有多么混乱,面对医生的检查结果,小舟和妻子纷纷失声痛哭,妻子一直骂着他是畜生,现在自己感染没感染,还得等抽血结果。
又到了秋高气爽、适合户外活动的好时节,登山、跑步、骑行、户外露营都是不错的选择,能够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
在此给大家送上一套“护身符”,如遇受伤,该如何紧急处理呢?怎么才可以安全、快乐的玩耍呢?
骨折及扭伤的处理
1、脚踝扭伤的处置:
非低温环境下,立即坐下或躺倒,迅速脱掉鞋袜,如肿胀十分迅速,可考虑剪掉袜子。
抬高患肢,用冰块或冷水敷于患处(如附近有溪水,可将脚踝浸于溪水内)。
如扭伤严重,可用三角巾或弹力绷带做适当固定,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2、骨折的处理:
骨折的分辨:
外伤后出现畸形,可确诊;
外伤后剧烈而持久的疼痛,高度可疑。
下肢骨折的处理:
夹板固定,至少为单夹板,推荐双夹板(“夹板”仅为概念,户外时可就地取材用树枝等,不可过短)。
绑定要牢固,脚踝等皮肤较薄处需垫些衣物等用以保护。
搬运时注意受力点,避免对患肢进行牵拉。
上肢骨折的处理:
夹板固定,悬吊于胸前。
肋骨骨折:
不需固定,减少活动,立即抬送至医院。
外伤出血的处理
1、小型伤口:
清水冲洗,纱布包扎或创可贴。
2、大型伤口:
清水冲洗,清理沙石或淤泥,纱布覆盖伤口后加压包扎。
如有内脏脱出,无须回纳,用盆状物扣住后包扎。
如四肢出血严重,则应在近心端扎止血带并记录时间,每隔半小时放松一次。
肌肉拉伤的处理
即使疼痛不十分剧烈,亦应立即调整路线,返回。
肌肉抽筋的处理
立即原地休息,按摩患肢,向抽筋的反方向按压患肢。
大量饮用矿物质运动饮料。
蛇咬伤的处理
在伤口的近心端扎止血带(亦可用衣袖、皮带等替代),记录时间,每隔半小时放松一次;
如伤口很快肿胀、发黑、麻木,可将伤口切成十字形,吸血吐出;
尽可能拍照记录蛇的影像。
蜂蛰伤的处理
单个蜜蜂蛰伤可不予处理。
马蜂蛰伤应立即用清水或碱性水冲洗,尽可能找到蜂尾并拔出(找不到就算了),同时服用抗过敏药。
烫伤的处理
立即将烫伤部位浸于冷水中30分钟,中途可换水。
如起较大水泡,不可自行挑破,需去医院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液体。
万勿私自涂抹牙膏、唇膏等物。
「 推荐的急救物品 」
1、三角巾
2、卷式夹板
3、旋压式止血带
4、医用弹性绷带
投稿医生 | 京东互联网医院 李天杰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先天性心脏病是高发病,先天性心脏病不仅跟遗传有关,还跟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以防孩子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那么,先天性心脏病的急救措施有哪些呢?
一、房间隔缺损
[诊断要点]
(1)体检可有胸骨后缘第2肋间Ⅱ~Ⅲ收缩期吹风样喷射性杂音,多不伴震颤,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分裂且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2)X线检查可有肺野充血、肺动脉总干弧明显突出。肺门舞蹈征,右心及左室增大。
(3)心电图可有右束支传导阻滞改变。
(4)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可助诊断。
[家庭应急处理]
(1)轻症无紫绀者,可适当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
(2)出现肺动脉高压致紫绀者,应卧床休息,病人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或半卧位,可缓解呼吸困难及减轻紫绀。
(3)去医院检查,择期进行手术。
二、室间隔缺损
(1)轻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预防感冒发生。
(2)重者尤其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应去医院择期手术。
三、动脉导管未闭
(1)轻者,无需手术,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2)出现紫绀时,可去医院确诊,择期手术。
(3)肺动脉高压显著增高且伴有右向左分流时,手术疗效差。
四、法乐氏四联症
(1)昏厥发作时,应让患儿平卧屈腿,并给予小剂量心得安口服。
(2)去医院确诊后择期手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有许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的特点有所不同,所造成的危害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孩子患上了先天性心脏病后,家长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去做科学的的检查,然后进行科学的治疗。
有一种冷叫“妈妈,奶奶,姥姥觉得你冷”。
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嘉兴一出生仅104天的婴儿,因为父母担心宝宝冷,在喂完奶后就和家长一起睡,最后因为被子捂得太老,引起高热脱水,窒息,孩子永远也没有醒来,让人痛心。
特别是秋冬季节,大人们总担心孩子冷,就捂着,让孩子过度保暖捂热,于是乎,捂闷综合征就这样出来了。
一,什么是儿童捂热综合征?
儿童捂热综合征,又称为IMS,蒙被缺氧综合征。
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家长给孩子过度捂热保暖造成的,持久的高热环境引起体内环境的失调,代谢紊乱,引起多个器官功能失调,甚至衰竭,严重可能遗留后遗症。
很多人可能不会意识到,就是加件衣服多裹层被子,也能有这么大危害!
研究表明对于 2个月到10个月的婴儿,特别容易出现捂热综合征。
一份儿童医院关于126例捂热综合征的数据表明,1岁以内的婴儿占到124 ,为98.841%。
如果你的孩子处于这个年龄阶段,就更要多多注意了哦!
二,那要怎么预防儿童捂热综合征呢?
1,提倡母婴分睡,预防因含乳头、在腋下安睡而发生室息、捂闷。
2,宝宝晚上穿上薄的睡衣,加上睡袋,再加上轻薄的被子即可,不需要盖得过厚。
3,婴儿着衣量及松紧适度,勿用过多过紧的方式包裹、捆扎。
4,勿将婴儿放在“坐桶”、电热被/毯中时间过久。
5,切勿遮盖婴儿头部(尤其是口鼻),保持呼吸通畅。
6,对于宝宝来说,新生儿一般比成人多穿一件,因为他们脂肪少,如果稍大一些的宝宝,和大人穿一样就可以了,如果宝宝活动量较大,还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
三,捂热综合征的症状和如何应对?
孩子出现捂热综合征一般会表现为脸红、满头大汗 ,并可能会伴有嘴唇青紫、呼吸急促,甚至抽搐等表现,患儿可能会出现持续的高热,大便会呈现水样,或者血水样的稀便,症状比较严重的儿童,会出现吐奶,甚至昏迷、休克的症状。
万一孩子出现上述情况,初步判定为捂热综合征之后,你可以这样做:
1.移动位置 迅速将宝宝移到新鲜和通风好的地方。
2.解开衣物 解开宝宝的衣物,或者掀开被子散热,让宝宝快速脱离高热的环境。
3.擦干汗水 将宝宝头上的或者身上的汗水擦干,并在温暖的室内,换上干爽的内衣,避免感冒。
4. 多喝水 给宝宝多喝一些温水,补充缺失的水分。
5.洗澡 给宝宝擦温水,或者给宝宝洗个温水澡降温。
总之,宝宝秋冬季节的保暖不要过度,宝宝一旦出现高热,大量出汗,甚至抽搐等,家长要给孩子立即散热,严重的要马上去医院!
大多数呼吸急促是由心脏或肺脏疾病引起的,如喘息、肺栓塞、肺水肿、严重的心肌梗死等,也有部分与心理因素有关,如焦虑引发过度换气症候群。
如有呼吸急促加上严重头痛、恶心、呕吐,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严重时甚至会昏迷或死亡,应立即(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或移至通风处)并立即送医。如呼吸急促伴有喘息困难的情况,极有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征兆,应积极送医诊断。
当然,剧烈运动或身体锻炼后,也可能出现暂时性的呼吸急促,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状态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气短与致病因素有密切关系:
CO中毒:出现气短和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严重时精神错乱,肌肉无力,最终甚至失去知觉或死亡。
喘息:喘息会引起气短,严重时会产生胸闷,有严重的胸痛。
肺部栓塞: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肋膜胸痛,气短和咳嗽。
肺部水肿:疲倦无力,气短,咳嗽,面色苍白,心跳加速,皮肤湿冷。
肺动脉炎:表现为气短,乏力,昏迷,下肢水肿,干咳和雷诺氏症。
过多换气综合征:急性发作时,患者常有感觉异常、痉挛、生理状态改变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类似鹰爪手和足趾现象的腕足痉挛,甚至无力;慢性患者常有叹息式呼吸困难、头痛头晕、胸闷胸痛和心悸等症状。
自律性神经紊乱:常见症状包括疲劳,心跳加速,气短和盗汗。
肺部严重疾病:肺阻塞,常伴长期咳嗽,睡眠困难等,肺炎主要伴随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流鼻水,头痛等。
较严重的心脏疾病:主要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都会伴随着心脏相关症状,会出现心跳不正常,末梢血液循环不畅等症状。
呼吸法的原理在于大脑收到大量换气的信号,换气时要比身体当前状态所需的氧量多,如果目前的呼吸水平与身体状况不符,就有可能引起呼吸急促。还有可能是由于一些心理因素导致的呼吸短促感。
气急有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征兆,特别是伴有气喘,一般建议积极送医诊断,紧急情况下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或移至通风处。
呼吸急促涉及的范围包括生理和心理,预防的途径主要还是源于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调节生活压力,预防相关疾病,才能减少气急的发生。
作者 | 李奇
文章首发于 | 儿科李奇大夫
冬季来临,流感肆虐,门诊患儿明显增加,很多宝宝出现高热的情况,部分患儿出现了抽搐,让家长非常担心,今天简单的跟大家说一下:热性惊厥。
宝宝发生热性惊厥,家长应该怎么办?
热性惊厥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发热抽搐,家长看到孩子抽搐常常惊慌失措,忙中出乱,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第一、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大多数热性惊厥急性发作期呈短暂发作,持续时间1-3分钟,可自行缓解,不必急于使用止惊药物治疗。
第二、要注意周围安全,挪开周围尖锐物品,防止跌落或受伤。
第三、如果抽搐期间口鼻腔分泌物较多,可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及时温和地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室息。
第四、记录好宝宝惊厥持续时间、体温、状态等,在抽搐停止后去医院,向大夫说明情况。足够镇静的家长可以录视频记录,便于医生诊断。
特别注意,发生热性惊厥时,不要这样做:
不要刺激患儿,不要按压或摇晃患儿,不要掐人中,不要撬嘴巴,不要塞勺子、压舌板,不要塞手指;这些都可能对患儿造成进一步伤害。
在清除口腔异物的前提下,热性惊厥通常不会导致窒息,一般也不会咬伤舌头;但是撬嘴巴、塞勺子、塞手指等等反而可能导致牙齿松动或刺伤上颚,引起出血。
患儿抽搐时牙关紧闭,一旦咬断塞入物,还可能导致下气道的损伤,诱发呛咳,甚至窒息。塞手指的家长也可能被咬伤手指。
退热药可以预防惊厥吗?
退热药不能有效地预防热性惊厥发作,也不能降低热性惊厥的复发。
所以有热性惊厥的宝宝应常规使用退热药,不应过分积极。
有惊厥史的宝宝应该如何防治呢?
西医:需在儿童神经科大夫指导下,复杂性热性惊厥在发热开始即给予口服地西泮,可有效防止抽搐发生。
中医:热性惊厥属于中医的急惊风,多因外感风邪,入里化热,热极生痰,化火动风,导致热性惊厥;治疗初期多选取清心泻火,凉肝息风的中药;后期选取补肝肾的中药调理,防止惊厥反复发作。
热性惊厥史的宝宝可以接种疫苗吗?
疫苗接种后发生热性惊厥的风险与其它发热疾病诱发的风险相似,故热性惊厥患儿原则上无预防接种禁忌。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宝宝抽搐时,千万不要撬嘴巴,不要压舌头!
宝宝抽搐时,千万不要撬嘴巴,不要压舌头!
宝宝抽搐时,千万不要撬嘴巴,不要压舌头!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太阳:火,是我的热情!
我:热,是我的宿命!
(40℃的爱,我实在承受不来)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很强大,热的时候,它让你打开汗腺排汗进行散热;冷的时候,它让脂肪燃烧产热进行保温,让你的体温始终恒定。
但为啥会中暑呢?
因为当我们处在暑热季节或者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盲猜是累的)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就会引起眩晕、头晕、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脉搏加快甚至晕厥等中暑症状。
详细的解释请看下面:
凶手一:不排汗&排汗过量
这是指暑热时节,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一直在工作,但当达到生产上限,出现了警报甚至调节无能的情况。
这时候下游的汗腺的产能也达到了顶峰,机体的排汗散热困难,就会导致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就易引发中暑。
但如果大量而长久排汗,水与电解质就会丢失过多,也会导致中暑。
凶手二:中暑用酒精降温
相信大家在疫情时期囤积了不少酒精,在夏日用酒精擦拭一下手,顿时清凉无比,再用清凉油擦一擦,凉爽一夏。
我们知道,中暑最重要的措施是把体温降下来,但用酒精或者擦清凉油达到降温,但真的靠谱吗?
首先肯定的是,这是错误的,在皮肤上擦酒精,酒精再通过皮肤来吸收,会进一步造成脱水或者导致中暑症状更加严重。
中暑是因为汗腺功能的衰竭,清凉油既不能改善汗腺功能,更不能调节体温,所以它给我们的感觉只是清凉一会儿而已,对缓解中暑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凶手三:随意服用藿香正气水
被誉为“中暑良药”的藿香正气水,可以说是拯救中暑人的福音,怕中暑,恨不得把藿香正气水当水喝。
一提到中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服用藿香正气水, 所以很多人在高温天气出门前,都会备上一支藿香正气水,不少单位也会为员工准备,预防中暑。
那么藿香正气水对于治疗中暑真的有作用吗?
其实,藿香正气水对于长时间在高温暴晒的环境下活动导致的中暑作用并不明显 [2],也不能用于治疗中暑 [3]。而且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含量高达40%,过敏人群慎服。
(PS:切记不要与头孢类、硝唑类同服,以免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即出现恶心、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晕倒后要通风,不要围观和掐人中。)
预防篇
01 白衣服
夏天“行走江湖”记得多穿白色浅色衣服,浅色衣服吸热较少,且可以选择吸水与透气性更好的棉、麻、丝等天然纤维为面料的衣服度过炎炎夏日。
02 喝水
预防中暑的关键还是需要补充水分,但也不要忘了在补充水分时还需补充电解质,例如我们可以喝些淡盐水或者运动型饮料。
03 通风
注意,这里说的通风是真的开窗通风,为了加快人体表面空气流通,而不是一味地使用空调。
治疗篇
01 降温
身体降温可以使用凉水弄湿毛巾擦洗身体或额头,达到蒸发散热的目的,同时吹电风扇或空调加快蒸发 , 加速身体降温。
02 晕倒后怎样急救
Dr.京希望大家都能在夏日拒做娇美人,不担心中暑烦恼!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症之一,尤其在6个月至6岁之间较为多见。虽然大部分高热惊厥属于单纯性热性惊厥,但仍有少部分属于复杂性高热惊厥,这对孩子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一、复杂性高热惊厥的特点与危害
复杂性高热惊厥主要发生在6个月之前的婴儿和6岁以上的幼儿。家长需关注孩子高烧不退且伴随持续性惊厥现象,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复杂性高热惊厥可能导致孩子大脑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因此家长需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紧急治疗措施。
二、紧急处理与医院治疗
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家长应保持孩子口腔清洁,必要时可让孩子咬住筷子防止意外。在医院,医生会对孩子进行脑部CT检查,以排除癫痫等疾病。根据病情,医生会开具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家长需严格按照医嘱进行。
三、日常预防与护理
预防复杂性高热惊厥的关键在于日常护理。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四、医院与科室选择
当孩子出现高热惊厥时,家长应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医院内设有儿科急诊,配备专业医生和设备,能够及时应对各类儿童急症。
总之,复杂性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症,家长需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正确措施,以保障孩子的健康。
高热惊厥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脑性疾病以及癫痫等原因引起。
一、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导致小儿高热惊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为了避免孩子感染病毒,家长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为孩子换洗衣物,避免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接触。
二、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孩子更容易患上此病。因此,家长要了解家族病史,做好预防措施。
三、脑性疾病:先天性的脑性疾病,如脑肿瘤、颅内损伤等,也可能导致小儿高热惊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四、癫痫:癫痫也可能导致小儿高热惊厥。如孩子频繁出现惊厥,应考虑是否由癫痫引起,并及时就医。
五、治疗方法:高热惊厥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惊厥,物理治疗包括降温、吸氧等。
六、预防措施: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孩子与病毒细菌接触。2. 注意孩子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4. 了解家族病史,做好预防措施。
七、就医建议:当孩子出现高热惊厥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避免病情加重。
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症之一,尤其在婴幼儿期较为多见。当孩子出现高热惊厥时,家长往往十分担忧,孩子的身体也承受着不适。其实,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推拿手法来缓解孩子的不适,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推拿手法,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1、推天河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手法为从腕到手肘方向轻柔推动,每次约200次,时间约为30分钟。
2、推六腑:位于前臂小指侧,从肘关节到腕横纹。手法为食指和中指指腹在穴位上直线推动,每次约200次,时间约为15分钟。
3、捣小天心: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和小鱼际相接处。手法为用指关节捣击或用指甲掐按,每次约200次。
在操作以上推拿手法时,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环境要保持通风,避免孩子受凉。
2、推拿时力度要轻柔,避免造成孩子皮肤损伤。
3、推拿手法要规范,避免因手法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4、推拿手法适用于6岁以下的儿童,年龄越大效果越不明显。
5、在孩子病情稳定后,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头颅CT等,确保孩子的健康。
除了推拿手法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帮助孩子缓解高热惊厥: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孩子受凉。
2、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3、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4、注意孩子的饮食,避免进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加强孩子的日常保健,提高免疫力。
小儿高热惊厥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那么小儿缺钙会导致高热惊厥吗?本文将为您解答。
一、缺钙与高热惊厥的关系
缺钙是小儿常见的营养问题,会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等疾病,但并不会直接导致高热惊厥。缺钙引起的症状主要集中在骨骼和牙齿发育方面,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不大。
二、高热惊厥的常见原因
1. 遗传因素:家族中存在高热惊厥病史的儿童,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2. 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可引起高热惊厥。
3. 产伤:生产过程中胎儿受到挤压或窒息,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引发高热惊厥。
4. 内火旺盛:中医认为,内火旺盛会导致口渴、食欲不振等症状,进而引发高热惊厥。
三、预防高热惊厥的措施
1. 加强营养: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钙、磷等矿物质,预防佝偻病。
2. 注重卫生:保持室内通风,预防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3. 观察病情:密切关注孩子体温、精神状态等,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 合理用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抗惊厥药物等。
四、高热惊厥的治疗
1. 抗惊厥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惊厥药物。
2. 控制体温:使用退热药、物理降温等方法控制体温。
3. 治疗原发病:针对颅内感染、产伤等原发病进行治疗。
五、高热惊厥的预后
大部分高热惊厥患儿预后良好,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复查:监测孩子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2. 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3. 加强锻炼:增强孩子体质,预防感冒等疾病。
我是小明的妈妈,最近我对小明的健康问题感到非常焦虑。小明今年5岁半,自从他3岁时喝了我杯子里的白酒后,似乎就开始了他的高热惊厥之旅。每次只要感冒发高烧,退热不及时,他就会出现惊厥的症状。虽然平常他看起来很正常,但我总是担心这是否会对他的大脑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我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发现有很多小孩因为喝酒而导致脑损伤甚至癫痫的案例。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决定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我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遇到了非常耐心和专业的医生。
医生首先安慰我说,喝白酒引起的高热惊厥并不是直接导致脑损伤的原因。他们建议我们先做一个脑电图检查,以排除癫痫的可能性。如果脑电图结果正常,那么大概率就是单纯的热性惊厥,这种情况在6岁后通常不会再发生。医生还提到,如果小明6岁后仍然频繁出现惊厥,或者脑电图有异常,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控制症状。
我问医生是否需要做核磁共振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脑损伤。医生说,如果我们担心脑组织有损伤,可以加做核磁共振检查,但这并不是必须的。他们也会根据小明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通过这次在线问诊,我感到非常安心。医生不仅解答了我的疑虑,还提供了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建议。现在我已经带小明去做了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虽然我仍然会密切关注小明的健康状况,但至少我不再那么焦虑了。
我是小明的妈妈,最近我们一家人都被小明的健康问题折腾得心力交瘁。小明才两周七个月大,前几天突然高烧不退,体温飙升到39.5℃以上。我们本来想在家先观察一下,没想到他开始抽搐,眼神空洞,口吐白沫,整个人都失去了知觉。我们吓坏了,赶紧送他去了医院。医生说这是高热惊厥,需要立即治疗。经过27分钟的抽搐,小明才被镇静剂控制住。我们都很担心,这是第一次发生,会不会再次出现?
在医院里,我们见识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利。由于小明的病情比较复杂,需要多科室的专家会诊。我们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很快就联系到了神经内科、儿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他们在线上给我们提供了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明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还让我们在家中就能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小明的病情有所好转。医生告诉我们,高热惊厥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等。他们建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措施,避免小明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们也开始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退热药,如何进行物理降温等基本的急救知识。希望通过我们的经历,能够帮助更多的家长了解高热惊厥的危害性和预防方法。
那是一个平凡的夜晚,我8岁的孩子突然发起了高烧,体温接近40度。看着孩子痛苦的表情,我慌了手脚。在连续三天高烧不退后,我决定带孩子去医院。
医生询问了我孩子的症状,并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结果显示,孩子除了高烧,还有支原体阳性感染。医生告诉我,这种情况可能会引起脑炎,并建议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当我得知孩子脑部出现椭圆形长T2信号影时,我慌了神。我担心这是脑炎的表现,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医生告诉我,如果只有一次高热惊厥,不一定是脑炎。医生还解释说,这种核磁的信号不在脑实质里面,一般不是脑炎的表现。医生建议观察24小时脑电图的情况。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带孩子进行了24小时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孩子的脑电图正常。医生告诉我,如果没有精神异常,记忆力明显下降,只凭一次高热惊厥不能判定为脑炎。
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面对我的担忧和疑问,医生总是耐心解答,让我对孩子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非常感谢医生,是他让我放心了许多。
我和孩子一直在网上查寻一种药物,据说可以预防小孩高热惊厥,这让我非常担忧。最近,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咨询,医生告诉我,浓缩水牛角片并不是特别推荐的预防惊厥药物,因为它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医生建议,如果孩子没有药物过敏和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以备几颗安定,抽搐时吃。然而,安定只能在线下医院购买,网上并不能直接购买。最后,医生帮我开了一份处方,我可以用它预约药品。这次的线上问诊非常方便,让我更加了解如何正确预防孩子的高热惊厥。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3%-5%。它主要发生在发热期间,当体温达到38℃及以上时,患儿可能会出现惊厥发作。该疾病需要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导致惊厥的原因,且既往病史中不能有无热惊厥发作史。
热性惊厥可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和复杂性热性惊厥。单纯性热性惊厥占热性惊厥的70%-80%,其特点是发作时为全面性,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且在一次发热期间只发作一次,常见于6个月至5岁的儿童。而复杂性热性惊厥表现为局灶性发作,也有个别患儿表现为全身性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大于15分钟,且在一次发热期间可能多次发作,常见于小于6个月或大于5岁的儿童。
针对热性惊厥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降温、止惊等。对于单纯性热性惊厥,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对于复杂性热性惊厥,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预防热性惊厥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发热。当孩子发热时,应及时就医,避免惊厥发作。
在治疗热性惊厥时,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开具相应的药物,如退热药、止惊药等。家长应遵医嘱,按时给孩子用药,并观察病情变化。
此外,家长还需关注孩子的日常保养,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增强孩子的体质,降低患热性惊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