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抗生素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抗生素治疗
发表人:李艳丽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反应差
嗜睡
发热或体温不升
不吃
不哭
体重不增
 
以下表现高度怀疑
黄疸
肝脾肿大
出血倾向
休克
其他: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窘迫或暂停、青紫
合并症:肺炎、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
出生前感染对我国新生儿的健康损伤广泛而严重。
66例 TORCH感染 高胆61%,其中20%肝功能损伤。
209例 新生儿高胆 TORCH感染 72例,阳性率为34.45% 其中CMV阳性率为20.09%
TORCH感染 听力障碍96.9%
低出生体重、早产、贫血、肺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白内障、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小头畸形
院内感染指入院患儿的迟发性感染,其感染病因与感染源均来自院内。
NICU院内感染发生率6~69%。
高危因素:
低出生体重儿、早产
无菌消毒隔离制度及管理上的欠缺
急救技术操作:各种穿刺、置管、机械通气
大量、长期应用抗生素诱发菌群失调与耐药菌株产生
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感染防治
免疫功能低下
各种急救操作较多
留院时间较长
美国19岁以下,每年42000例脓毒症,婴儿为年长儿的10倍,而低出生体重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几乎占重度脓毒症的1/4。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新生儿败血症疾病介绍:
新生儿败血症从狭义的方面来说主要是指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它是由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病原菌侵入新生儿的血液循环系统,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导致的一种全身性的炎症反应。本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表现为少吃、少哭、少动、面色欠佳、发热或体温不升、四肢凉、体重不增长或增长缓慢、黄疸等一系列全身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各系统感染和损伤的症状和体征。败血症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重大疾病,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及早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及时处理休克、酸中毒、低氧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大部分患儿预后情况良好。
推荐科普文章
  •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当今世界,糖尿病是严重威胁儿童、青少年的一种慢性全身心疾病,主要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的遗传异质性疾病。儿童患者的糖尿病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
     
     
    今天就跟大家讲一讲1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1型糖尿病的诊断

    目前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呈显著上升趋势,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显,主要因素为:

    1、遗传因素

    一种在有遗传因素的个体出现,有胰岛β细胞免疫介导损伤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先天性风疹病毒和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B病毒)和饮食(如牛奶,谷物纤维、牛奶中的胰岛素、、维生素D或不饱和脂肪酸omega-3缺乏)

    3、免疫因素

    环境因素诱发后,进入自身免疫激活阶段。大量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的发展速度是由致病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平衡所决定的。

       

    1型糖尿病的儿童,一般起病急,多数患儿常因感染,饮食不当或情绪激惹而诱发起病。变现为多尿,易饿多食和体重减轻,称为“三多一少”。
     

     
    同时婴幼儿的多饮多尿常不易被发觉,从而很快发展为脱水及酮症酸中毒。
     
    如果糖尿病患儿突然发生恶心,呕吐,厌食或腹痛、腿疼等症状,需考虑是否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尽快去医院诊治。
     
    体格检查:
     
    一般除消失外无阳性特征,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可出现不规则的生产呼吸,散发出酮味(烂苹果味),严重时可伴有神志的改变。
     
    病程长且病情控制不良可致发育落后,身材矮小,肝肿大和智能落后等,称为糖尿病侏儒。
     

     
    晚期可有白内障,视力障碍及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还可能发生蛋白尿,高血压,糖尿病生病。

    接下来讲下1型糖尿病和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标准:根据2019年WHO颁发的新分型标准,符合下述4条之一可诊断为糖尿病:

    • 空腹血糖≥7.0mmmol/L。
    • 口服糖耐量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葡萄糖1.75/kg,葡萄糖最大量75g)
    • HbA1c(糖化血红蛋白,此方法需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认证)≥6.5%
    • 随机血糖≥11.1mmol/L且伴糖尿病症状体征。

         

    符合上述标准但对于无症状者建议在随后的1d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此外血糖5.6-6.9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7.8-11.0mmol/L为糖耐量受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诊断生化标准:

    血糖>11.1mmol/l,静脉血PH<7.3或HCO3-<15mmol/L,酮血症和酮尿症。

    DKA严重程度分度:

    轻度:PK<7.3,或HCO3-<15mmol/L
    中毒:PK<7.2,或HCO3-<10mmol/L
    重度:PH<7.1,或HCO3-<5mmol/L
     

    还需要检测血电解、血糖、血酮体、血脂、血气分析、尿糖、尿酮体,空腹胰岛素,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自身抗体测定。

       
     1型糖尿病的治疗

    治疗目的:降低血糖,消除症状,预防并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使I型糖尿病患儿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治疗方案:主要还是胰岛素注射治疗,在专业内分泌科医生制定个体的方案。
       
    饮食:
       

    • 供给营养充足的平衡膳食,保证糖尿病儿童的正常生长和青春期发育的需要,维持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防止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的发生,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 实现理想的血脂和脂蛋白水平,维持正常血压。
    •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调配多样化饮食。
    • 保证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水果、蔬菜多样化,如黄瓜、西红柿、芹菜等所含热量很少,基本上可
    • 不限制数量,应避免摄入盐过多。
    • 不适合糖尿病患儿食用的食品:如肥肉,油炸食物,糖果,含糖的饮料,含糖高的水果,粉丝,粉条,凉粉等。
    • 正确对待“无糖食品”,既是视品就有一定的热量,食用后也应减去相应的主食。

         

    运动疗法:
     
    是治疗1型糖尿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糖尿病病情稳定,血糖控制在<11.1mmol/L时,可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跳高,跳远,广播体操,游泳等。
     
    1、运动的益处:
     
    运动能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粘稠度。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
     
    有氧运动还能明显改变机体的组分,即减少脂肪数量和增加肌肉,骨骼等组织的数量。
     
    有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还能给患儿带来自信心,增加生活乐趣。
     
    2、运动强度:
     
    建议每天进行至少30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时感觉全身发热,出汗但非大汗淋漓),每日累及运动达到60分钟或90分钟的有氧运动更好。
     
    3、运动时间和频率:
     
    应在产后1.5小时进行,以防出现低血压,运动前后应进行5-10分钟的热身运动。
     
    每次运动必须至少持续20分钟以上,因20min是取得健康效应的最短运动时间。
     
    4、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项目包括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登山,爬楼梯,打羽毛球、乒乓球等。
     
    总之以动态活动代替静态活动,对各年龄糖尿病患儿都非常重要。
     
    注意事项:
     
    运动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服装和鞋袜,运动后注意清洁卫生。
     
    宜将胰岛素改为腹壁皮下注射,以免运动时吸收过快,而易发生低血糖。
     
    运动后易出现低血糖者可于运动前有计划加用少量食品,或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
     
    还需注意定时定量运动,与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和定时定量进餐同样重要,检查“三定”原则,才能收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 本文转载自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作者:Douglas R. Nordli, Jr. (医学博士)

     

    过去,大多在成人中进行的临床癫痫研究表明,患者的预后不受治疗速度的影响。在开始治疗之前,医生通常会等等,看他们的患者是否再次癫痫发作,之后又会暂停下来,看看是否有几种药物对患者无效,然后把他们送到癫痫专家那里。

     

    这可能意味着持续六个月甚至两年的癫痫。我们并不总是意识到这一点:持续性癫痫对发育中的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

     

    自从2018年来到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科默大学儿童医院以来,我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新发作癫痫门诊,以使遭遇癫痫发作的儿童能够快速得到一支在儿科癫痫方面拥有特殊专业知识的团队的检查和评估。

     

     

    门诊背后的概念很简单:每个被诊断为患有癫痫的儿童都应该至少看一次专家,而且最好是在他们患病的初期。如果他们看上去病程稳定,就可以被转介回他们的社区医生,在那里他们可以得到很好的照护。我们称之为逆向转诊概念。自门诊开业以来,已经有无数的成功案例,患者得到了迅速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现在已经没有癫痫发作。

     

    我们有更多的工具可以用来诊断和治疗癫痫,因此,与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照护患者时相比,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了外科、成像和遗传学进步、饮食治疗、微生物群研究和自身免疫调节,我们是有可能到2030年消除儿童耐药性癫痫的。

     

    由于选择药物的精确度更高,我们即将找出哪些药物对某些遗传疾病有益。对反义寡核苷酸(ASO)的研究、立体脑电图技术,再加上激光消融等外科技术的进步帮助我们更好地治疗癫痫,并达到以前无法触及的大脑部分,如脑岛。在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我们已经进行了150余次这样的手术。

     

    在基因确定的癫痫过程中,即使是像生酮饮食这样经过时间验证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更有效和更早的使用。过去,许多中心拒绝对婴儿使用生酮饮食。2001年,我们在《儿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检验了生酮饮食治疗婴儿痉挛的显著效果。最近,芝加哥一家中心的经验(由目前在韩国、芝加哥和密歇根州其他地区的同事撰写)表明,这种饮食在治疗由有害突变导致的发育性及癫痫性脑病方面可以发挥多么显著的效果。

     

    确保儿童得到适当的评估,以便他们得到适当的治疗,这是关键。这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如医生在何处执业,诊所是否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或已被太长的等待名单压得喘不过气。在美国,等待一位儿童神经科医生的平均时间超过三个月,但通过与其他有技能的同事(如执业护士)合作,我们现在拥有足够的人力,来确保所有儿童都能尽早见到能够熟练诊断和治疗癫痫的临床医生。

     

    尽管逆向转诊概念和持续的医学突破可能会在未来十年中终结儿童耐药性癫痫病,但治疗癫痫仍将要求我们以公共卫生的敏感性和新的紧迫感对待医学,而这在我们特权的学术环境中有时是缺乏的。在一个例子中,创立安格曼综合征治疗基金会(FAST)的父母一开始希望找到治疗方法却受到嘲笑,而如今他们即将找到治疗方法。他们的资金支持了重要的研究,这些研究帮助推动了一系列非凡的成就,这些成就可能很快就会在确定的治疗中达到巅峰。他们的紧迫感和激光聚焦推动了这些进步。另一个例子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组织——美国公民癫痫研究联盟(CURE),该组织资助的儿科癫痫研究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组织都多。

     

     

    这些已经创建的杰出群体还在继续受到这些高度奉献的父母启发。我们学术界需要有效地将我们的学术使命与这些群体保持一致。这些父母想要治愈他们的孩子。如果我们明确我们的职业目标,继续把所有癫痫儿童的需求放在首位,并建立有效的联盟,我坚信我们最终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对于癫痫儿童来说,下一个十年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十年。

  • 患有白血病或淋巴瘤的儿童患者,以及接受造血细胞移植(HCT)的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风险很高,感染后会进一步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感染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癌症类型(例如,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阶段(例如,诱导治疗阶段的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巩固治疗阶段)。

     

    根据不同的研究数据, 这些患者的血液感染发生率可能超过50%,总体死亡率超过6%。与成人的情况类似,儿童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在增加,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很大。来自39个欧洲血液病学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率为15-24%,耐氨基糖苷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率为5-14%,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为5-14%。抗生素耐药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和HCT后患者的总生存率有不利影响。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细菌感染的高发率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导致 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在增加,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为了优化抗生素的使用,一些学会组织为免疫力低下的癌症患者或HCT患者制定了循证指南。不过,这些指南并不是专门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而他们在一些方面可能与成年患者不同。

     

    儿童患者的常见癌症诊断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治疗方案也不同,剂量强度多数较高。此外,儿童的合并症通常比成人少,儿童和成人的造血和免疫恢复情况也不同。此外,许多抗生素对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作用还有待观察。所有这些因素对选择和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产生重要影响。

     

    近日,《柳叶刀·肿瘤》刊登了一篇文章,阐述了在第八届欧洲白血病感染共识会议(ECIL-8)上制定的一些建议,聚焦于患有癌症或接受HCT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抗生素使用。

     

    细菌感染的预防

    ECIL-8专家组 不建议对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儿童患者或HCT移植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 常规进行抗菌预防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抗菌治疗

    ECIL-8专家组建议,最初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为:

    1. 建议对 临床稳定的耐药感染风险低的患者,使用(非碳青霉烯类)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方案,或使用第四代头孢菌素。这类患者包括:没有耐药菌定植及既往感染史的患者,或在耐药病原体发生率较低的机构治疗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考虑到附带损害和耐药发生风险, 不推荐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2. 对于 临床不稳定的患者,即使耐药感染的风险很低,也建议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以同时使用或不使用第二种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也可以同时使用或不使用糖肽类药物。

    3. 对于有耐药菌定植或曾经感染过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患者,或在耐药性病原体高发的地方,应根据耐药性检测结果调整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感染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1.ECIL-8专家组建议,如果确定了致病的病原体,应根据该致病病原体,用较窄谱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治疗应以体外药敏试验为指导,包括可获得的最低抑制浓度。

     

    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临床情况不稳定或以前有耐药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史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1.如果患者在发病时临床情况不稳定(例如,有败血症或败血性休克的迹象),并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后病情稳定,建议 不改变初始治疗方案,即使血液或其他培养物仍为阴性。

     

    2.如果患者在发病时临床情况稳定,是根据已知的耐药菌定植或耐药菌感染史选择了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则应在72-96小时后考虑初始治疗方案的降级,包括:

    - 如果是联合用药,停用任一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粘菌素或任何直接针对耐药革兰氏阳性病原体的抗生素;

    - 对于最初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改用较窄谱的抗生素(例如,非碳青霉烯类的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方案)。

     

    对不明原因发热、临床情况稳定、以前没有耐药性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史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即没有临床或微生物学感染),在静脉注射抗生素≥72小时后,如果患者自发病以来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在24-48小时内不再发热,甚至可以在出现血液学恢复迹象之前,只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监测,就可以考虑采取降级治疗:

    低风险患者或部分高风险患者可以改用口服抗生素;在低风险患者或部分高风险患者中,停止所有经验性抗生素方案。

     

    未来的研究重点

    ECIL-8专家组确定了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全球范围内出现的 细菌耐药是一个重大问题,迫切需要新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的出现。幸运的是,抗生素管理已经进入儿科肿瘤学领域,靶向和非靶向的抗菌治疗已经显示出临床获益。

     

    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以确定哪些患者的抗菌预防益处超过潜在不良反应,并确定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风险低患者的特征,对这些患者初始进行门诊管理和口服抗菌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对此, 需要进一步开发和评估用于诊断和监测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需要比较不同的降级治疗策略(如改用口服抗生素或停止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并对口服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方案和持续时间进行评估。此外,早期降级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必须在细菌感染高风险患者中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Lancet Oncol. 2021;22(6):e270-e280.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 患有白血病或淋巴瘤的儿童患者,以及接受造血细胞移植(HCT)的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风险很高,感染后会进一步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感染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癌症类型(例如,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阶段(例如,诱导治疗阶段的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巩固治疗阶段)。

     

    根据不同的研究数据, 这些患者的血液感染发生率可能超过50%,总体死亡率超过6%。与成人的情况类似,儿童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在增加,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很大。来自39个欧洲血液病学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率为15-24%,耐氨基糖苷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率为5-14%,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为5-14%。抗生素耐药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和HCT后患者的总生存率有不利影响。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细菌感染的高发率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导致 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在增加,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为了优化抗生素的使用,一些学会组织为免疫力低下的癌症患者或HCT患者制定了循证指南。不过,这些指南并不是专门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而他们在一些方面可能与成年患者不同。

     

    儿童患者的常见癌症诊断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治疗方案也不同,剂量强度多数较高。此外,儿童的合并症通常比成人少,儿童和成人的造血和免疫恢复情况也不同。此外,许多抗生素对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作用还有待观察。所有这些因素对选择和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产生重要影响。

     

    近日,《柳叶刀·肿瘤》刊登了一篇文章,阐述了在第八届欧洲白血病感染共识会议(ECIL-8)上制定的一些建议,聚焦于患有癌症或接受HCT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抗生素使用。

     

    细菌感染的预防

    ECIL-8专家组 不建议对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儿童患者或HCT移植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 常规进行抗菌预防。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抗菌治疗

    ECIL-8专家组建议,最初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为:

    1. 建议对 临床稳定的耐药感染风险低的患者,使用(非碳青霉烯类)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方案,或使用第四代头孢菌素。这类患者包括:没有耐药菌定植及既往感染史的患者,或在耐药病原体发生率较低的机构治疗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考虑到附带损害和耐药发生风险, 不推荐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2. 对于 临床不稳定的患者,即使耐药感染的风险很低,也建议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以同时使用或不使用第二种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也可以同时使用或不使用糖肽类药物。

    3. 对于有耐药菌定植或曾经感染过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患者,或在耐药性病原体高发的地方,应根据耐药性检测结果调整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感染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1.ECIL-8专家组建议,如果确定了致病的病原体,应根据该致病病原体,用较窄谱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治疗应以体外药敏试验为指导,包括可获得的最低抑制浓度。

     

    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临床情况不稳定或以前有耐药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史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1.如果患者在发病时临床情况不稳定(例如,有败血症或败血性休克的迹象),并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后病情稳定,建议 不改变初始治疗方案,即使血液或其他培养物仍为阴性。

     

    2.如果患者在发病时临床情况稳定,是根据已知的耐药菌定植或耐药菌感染史选择了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则应在72-96小时后考虑初始治疗方案的降级,包括:

    - 如果是联合用药,停用任一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粘菌素或任何直接针对耐药革兰氏阳性病原体的抗生素;

    - 对于最初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改用较窄谱的抗生素(例如,非碳青霉烯类的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方案)。

     

    对不明原因发热、临床情况稳定、以前没有耐药性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史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即没有临床或微生物学感染),在静脉注射抗生素≥72小时后,如果患者自发病以来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在24-48小时内不再发热,甚至可以在出现血液学恢复迹象之前,只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监测,就可以考虑采取降级治疗:

    低风险患者或部分高风险患者可以改用口服抗生素;在低风险患者或部分高风险患者中,停止所有经验性抗生素方案。

     

    未来的研究重点

    ECIL-8专家组确定了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全球范围内出现的 细菌耐药是一个重大问题,迫切需要新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的出现。幸运的是,抗生素管理已经进入儿科肿瘤学领域,靶向和非靶向的抗菌治疗已经显示出临床获益。

     

    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以确定哪些患者的抗菌预防益处超过潜在不良反应,并确定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风险低患者的特征,对这些患者初始进行门诊管理和口服抗菌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对此, 需要进一步开发和评估用于诊断和监测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需要比较不同的降级治疗策略(如改用口服抗生素或停止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并对口服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方案和持续时间进行评估。此外,早期降级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必须在细菌感染高风险患者中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Lancet Oncol. 2021;22(6):e270-e280.

  • (N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诊断时很多处于晚期,在这种情况下,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60至66Gy胸部常规分割放疗是标准诊疗策略。数据显示,这些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仍然很差,估计23%-32%不等。PACIFIC试验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

     

    二甲双胍是最广泛使用的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有实验显示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在NSCLC临床前模型中,二甲双胍激活AMPK,诱导P53,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以及肿瘤生长,并可增强肿瘤对放疗和化疗的反应。 这些发现得到了回顾性临床数据的支持,即在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提高。

     

    有研究者假设,二甲双胍可能会改善无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可为标准同步放化疗方案提供安全经济的辅助治疗。近日,《JAMA·肿瘤学》刊登了一项研究(OcoG-ALMERA研究),探讨了 二甲双胍联合同步放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2期随机临床试验,共招募了96名未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没有糖尿病。试验从2014年9月24日至2019年3月8日进行。最终有26名患者被分配到同步放化疗+二甲双胍治疗组,28名患者被分配到单独的同步放化疗治疗组。

     

    患者的治疗情况

    在54名随机接受治疗的患者中,30名为女性(55.6%),24名为男性(44.4%);平均年龄为65.6岁。大多数患者(39[72.2%])接受了顺铂+依托泊苷巩固治疗。

     

    二甲双胍组中25名接受放疗的患者中,有5名(20.0%)没有完成方案规定的化疗,其中3名患者因治疗相关毒性住院。对照组中,所有接受放疗的27名患者都按方案接受了60至63Gy/30日的分割放疗。

     

    二甲双胍组的25名患者中,有14名(56.0%)按计划完成了2个周期的化疗;4名患者接受了2个周期的化疗,但减少了剂量;其他7名患者只接受了1个周期的化疗。只有6名患者按照方案完成了整个1年的二甲双胍治疗。

     

    对照组的27名患者中,21人(77.8%)按计划完成了2个周期的化疗;4名患者没有接受最后一周的化疗。对照组的7名患者和二甲双胍组的4名患者接受了德瓦鲁单抗的免疫治疗。

     

    研究的主要发现

    在随机化治疗后的12个月内,二甲双胍组有18名(69.2%)患者发生过一次事件,包括:2人出现局部进展,10人出现远处转移,1人出现局部和远处转移,3人退出,2人在发现进展事件前死亡。对照组有12名(42.9%)患者发生过一次事件,包括:2人有局部进展,7人有远处转移,1人有新的原发疾病,2人退出。

     

    二甲双胍组的一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4.8%,对照组为63.0%。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患者的一年总生存率更差(85.2% vs 47.4%)。

     

    不良事件:二甲双胍组共有14名(53.8%)患者,对照组有7名(25.0%)患者经历了至少1次≥3级的不良事件。食管炎(5例[19.2%])和肺部感染(6例[23.1%])是二甲双胍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

     

    讨论分析

    实验室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抑制NSCLC细胞和肿瘤的生长并提高其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者假设二甲双胍可以改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在这项试验中,二甲双胍在细胞毒化疗期间作为同步放化疗方案的增敏剂,之后作为巩固治疗。

     

    这项研究不仅没有证明添加二甲双胍可以提高疗效,反而就患者结局而言,二甲双胍组不如对照组。虽然该试验的主要结果不是传统的时间-事件终点,但在所有次要疗效指标上,包括传统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二甲双胍组都具有劣势。

     

    二甲双胍被广泛用于糖尿病患者,通常耐受性良好。本试验中观察到的毒性反应增加是出乎意料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更多的二甲双胍组患者至少出现一次3级或更高等级的不良事件。食管炎和肺部感染是报告的主要不良事件,此类事件在标准放化疗方案中并非不典型。

     

    一项随机2期试验(NRG-LU001)也调查了二甲双胍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剂量为2000mg/d,但只是在细胞毒性化疗期间使用。该研究没有发现二甲双胍导致毒性增加,二甲双胍是在治疗期的头126天内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报告的大多数不良事件发生在头84天内。这两项研究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NRG-LU001中主要使用的是卡铂与紫杉醇巩固化疗,本试验中主要使用顺铂治疗方案。推测与卡铂+紫杉醇治疗相比,顺铂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时,其毒性可能更大。

     

    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观察到治疗方案中添加了二甲双胍后,治疗失败事件更多。可以推测,在二甲双胍患者中观察到的毒副作用增加限制了患者接受规定剂量的同步放化疗的能力。平均而言,二甲双胍组患者的总肿瘤体积和放疗靶区更大,这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可能有助于观察到的治疗失败和毒副作用的增加。

     

    二甲双胍会发生乳酸酸中毒,但比较少见。尽管本研究中没有明显的乳酸酸中毒病例,但可以推测,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发生亚临床乳酸酸中毒风险增加,可能导致代谢失调。本试验规模的很小,潜在混杂因素(如使用了免疫疗法)的组间差异可能部分解释了结果。

     

    总结

    OCOG-ALMERA试验显示,放化疗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相比那些单独接受放化疗的患者,前者的疗效更差,毒副作用更大。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尚不建议对没有糖尿病、要进行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二甲双胍。

     

    参考文献:

    JAMA Oncol. 2021;7(9):1333-1341.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 作者 | 韩啸
    文章首发于 | 做整形的人韩啸微博

     

     

    为什么我连注射玻尿酸、肉毒素都反对?

     

    前段时间,叔在LA认识的一个女孩,长得不错、个头儿又高,还在ins上还有几个粉丝。但是,她嘴唇上玻尿酸太多、眉头上的肉毒素造成了柳眉倒竖的固定形态;这张僵硬的假脸,怎么看都别扭,叔委实提不起情绪。

     

    人们通过对方的表情和容貌传递信息,这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容颜的基本功能,但是如果你一眼就辨认出这张脸传递的是虚假信息,就不会有任何兴趣再看下去了、或者厌恶了。年轻女孩子,只要不做美容手术和注射,总不会太丑。

     

    玻尿酸注射并非无害。有种说辞是:玻尿酸是人体组成部分,可以看作自身组织,所以无害。人体组织间隙中有玻尿酸存在,但是人体组织间液是极其复杂的;正如葱姜是一道菜的组成部分但决不能等同于这道菜一样。人体组织复杂精密,哪怕移位都形成疾病:疝;自身组织移植都会与原位组织互相侵害,更何况将其中的一个组成成份注入体内?

     

    实际上,玻尿酸注入体内后,周围组织会将之视为异物,启动吞噬排毒过程,而玻尿酸对周围组织细胞挤压,包绕造成相对缺血缺氧。时间一长,周围组织萎缩、被侵蚀,在所难免。(这就象当年的英捷尔法勒和奥美定一样。)

     

     

    不少玻尿酸注射后会出现扩散或者凹凸不平,手摸上去凹凸不平比视觉上更明显。至于那些拙劣技术造成的更严重伤害的并发症如眼睛失明或者血管栓塞,就不讨论了。我的方法打玻尿酸隆鼻,不会出现扩散问题,也可以做出鼻背中间和两侧的细微起伏变化。但即使如此,我仍然认为,玻尿酸注射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如果美容需求造成的心理压力极大,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才可以去选择注射玻尿酸,但是要承受任何侵入机体的操作都会造成伤害的风险。

     

    肉毒素的基本功能是抑制肌肉收缩,从而减少动力性皱纹。在其短暂的作用时间里(半年左右),拮抗肌由于失去对抗性锻练而日渐萎缩。理性而积极的处理方式应该是通过表情肌锻练使表情舒张、提升而获得年轻化、积极而放松的表情。另一方面,肉毒素使肌肉群松弛,从而使肌肉无法运动,表情僵硬。面部信息传递减少,就变得呆板无趣。正如化浓妆会使年轻女孩子显得苍老一样,肉毒素对年轻女性的美丽伤害更大。

     

    不使用侵入性手段也可改变相貌吗?你可能会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太虚妄了。但是面部肌肉训练和表情管理调整,是可以很快见效的,而且比注射效果自然美观的多。很多明星刚出道时,相貌平平,几年以后面孔会耐看、漂亮多了。原因在于她们、他们经常看到自己在屏幕上的形象,平时就有意无意地调整,表情逐渐丰富,传递更多的信息和趣味,面孔就逐渐生动、美丽多了。

     

     

    每个社会层面都有不同的审观。颈部一条大金链,一定是那个群体中最适宜的、最容易传达出有利信息的、最有助于建立团队中支配地位的装饰物。而悦耳的发音、丰富得体的语言、优雅的举止、生动有魅力的容貌,可能在另一类人群中获得更多赞许。注射美容也好、美容外科手术也罢,术后不能被别人看出做过、真实自然,是我可以接受的底线。

     

    与精细复杂绝伦的人体相比,现代医学仍然处于童年时期,手段、思路都幼稚和粗劣,任何美容外科操作都具有一定的伤害性,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措施,需要慎重选择。任何美容操作的基本原则都是创伤越小越好,有些操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得不偿失。医学需要哲学、艺术、社会科跨学科的帮助;处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医生,也需要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哲学修养。中国的医生在士人体系中的威权社会中地位低下,这样的要求可能未免太高了;但是没有柔软、感性、敏感的心灵,美容外科医生与屠夫何异?

     

    容貌和身材、身心健康这些目标一样,都需要艰苦的锻练、刻意地维护,需要读书和阅历,需要韩叔的指导,哈哈。在有经验、有阅历的人眼中,大多数年轻女孩子接受玻尿酸、肉毒素注射,只会让你变丑、或者说,换了另一种丑法。

     

     

  • 甲状腺是人体的内分泌腺,主要由甲状腺滤泡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在儿童时期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寒冷的环境中促进机体产热对抗寒冷,促进三大物质的代谢,通过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促进血钙的沉积,以及抑制胃肠道对钙的吸收,使血钙浓度降低。甲状腺组织中含有最多的是甲状腺滤泡细胞,主要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功能减退多由于甲状腺本身的原因导致的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的作用下,导致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甲状腺功能减退常见到的临床症状为精神淡漠、浮肿、嗜睡、记忆力减退、智力障碍等。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激素,在妊娠期间也起到重要作用。

     

    甲减的患者影响妊娠是明确的,原因:

     

    1、在孕前就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激素分泌的紊乱,会出现月经异常,无效排卵,甚至闭经。影响卵子的排出及受精,减少怀孕的几率。

     

    2、甲状腺激素在调节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甲减的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胎儿大脑的发育受到影响,会出现呆小症。

     

    3、在怀孕期间,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于母体来说会容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等危险。

     

    4、对于胎儿来说,除了智力障碍,还容易出现巨大儿、新生儿甲减等。

     

     

    现在,为了保证妊娠的顺利进行,妊娠期间的检查越来越全面,产检中包括甲功的化验。有些患者妊娠前无甲功的异常,妊娠后化验发现甲减,可以给以积极的激素替代治疗。根据甲功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剂量,调节在正常范围内即可。本身就有甲减的患者,要先调节正常,再怀孕。

     

    有些孕妇担心甲减会不会对胎儿有影响,在药物的作用下维持甲功正常,对于胎儿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在临床的用药中,妊娠合并甲减的患者会尽量将TSH控制在正常范围的低界,将甲状腺激素控制在正常范围的高界。这是因为妊娠时期胎儿发育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量增多。

     

    妊娠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会容易发生激素的紊乱,所以妊娠期间一定要按时产检。能够减少很多潜在的危险,保证胎儿及孕妇的身体健康。

  • 1型糖尿病约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5-10%,在所有年龄段都会发生,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发病率达到高峰。全球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5.9/1万,而在过去50年来,发病率迅速上升,目前估计发病率为15/10万/年。

     

    近日,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联合发布了一份≥18岁成人1型糖尿病管理的共识报告,下文主要总结了胰岛素治疗和辅助治疗的共识建议。

     

    胰岛素治疗策略

    治疗方案的选择

    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应使用尽可能达到模拟生理学胰岛素分泌的方案。 好的策略是皮下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和餐时速效或超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MDI),或通过泵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将持续基础胰岛素与人工餐时注射相结合。

     

    第一代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和中效胰岛素(NPH)通常每天给药一次,如果每天给药两次,可能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好的基础胰岛素需求覆盖。试验表明,新型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可能比第一代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和 NPH 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事件更少,而速效类似物比短效(普通)人胰岛素能实现更好的餐时覆盖和更少的餐后低血糖发生。 胰岛素类似物是胰岛素方案的首选。超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起效时间和作用峰值比速效类似物稍早。这些胰岛素可以减少餐后高血糖,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比速效类似物能更大程度地减少HbA1c或低血糖事件。

     

    给药方式

    胰岛素的给药方式有多种,对设备的选择应该是个性化的。 混合闭环胰岛素泵系统是将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的有效手段。MDI可以使用药瓶和胰岛素注射器或胰岛素笔,后者在剂量方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成本可能更高。

     

    短至4mm的针头,以90°角注射,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肌肉内注射的风险很小;使用较长的针头会增加肌内注射的风险。MDI方案可以通过新兴技术得到加强,如剂量计算器和记忆型笔,可以记录胰岛素的剂量。

     

    目前一些研究组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评估完全闭环的自动胰岛素输送系统,预计其中一些将在未来几年内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

     

    不良反应

    与胰岛素治疗有关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低血糖。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和胰岛素剂量的调整密切相关。因此,胰岛素剂量管理的教育是该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胰岛素治疗开始时还是在随访期间。这种教育包括在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情况下的救援策略,包括测量尿液或血液中的酮体。

     

    其他给药途径

    近一个世纪以来,皮下胰岛素一直是主要的给药途径,但这种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模仿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健康的β细胞会在葡萄糖摄入开始时向门静脉循环分泌胰岛素,大约70%的胰岛素会被肝脏清除而不进入系统循环,而皮下胰岛素进入系统循环则有一定的延迟,而且清除速度相对较慢。与皮下快速作用的胰岛素类似物相比,吸入式胰岛素起效非常快,持续时间短。 吸入式胰岛素能很好地改善早期的餐后高血糖,但其作用时间短,对后期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较差。此外,吸入式胰岛素可引起咳嗽或咽喉痛,由于可能对肺功能产生影响, 必须定期进行肺功能测定来监测治疗

     

    辅助治疗方案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在许多小型试验中对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评估,希望其胰岛素敏感特性能够改善血糖管理和/或降低心血管风险。迄今为止最大的研究评估了428名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的疗效,每天两次,每次1g,治疗3年,主要终点是平均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变化,这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标志。研究结果发现,两组的主要终点没有差异,对HbA1c的影响很小且不持续,对体重的影响很小,每日胰岛素总剂量没有变化。

     

    普兰林肽

    普兰林肽是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1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方法。餐前注射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延迟胃排空并促进饱腹感。临床试验显示,可降低HbA1c(0.3-0.4%),适度降低体重(约1kg)。由于其不良反应和需要额外的注射,普兰林肽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目前正在开发该类药物与胰岛素的共同制剂,以及在胰岛素泵或人工胰腺系统中使用普兰林肽的可能性。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已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探索了两种适应症,第一种旨在改善β细胞衰退,目前正在进行相关试验。在一项针对308名最近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利拉鲁肽与抗IL-21联合使用时,可保持β细胞功能。

     

    第二个适应症是作为已确诊的1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通过阻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胃排空,促进饱腹感和体重减轻。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最大临床试验使用的是利拉鲁肽,结果显示,每日剂量为1.8mg时,可促进HbA1c下降(0.2-0.4%),体重下降(约5kg),胰岛素使用剂量减少。然而,低血糖症和酮症发生率也有所上升。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试验显示,一些GLP-1 RA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是否也能观察到这些益处尚不清楚。GLP-1 RA已被批准用于肥胖的治疗,但还不包括1型糖尿病患者。基于对其他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这些药物可能对合并肥胖的1型糖尿病患者也有一定作用。

     

    SGLT抑制剂

    一些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III期研究中,使用SGLT-1或SGLT-1/2抑制剂可以降低HbA1c,改善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减轻体重和改善血压。考虑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发生风险的增加,FDA尚未批准其用于1型糖尿病,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低剂量达格列净(5mg)和索格列净(200mg)用于BMI≥27kg/m2的患者。尚没有明确策略可以降低DKA的风险,一份关于SGLT2抑制剂和DKA的共识声明建议谨慎挑选患者,适当调整胰岛素剂量,从低剂量的SGLT2抑制剂开始,定期测量酮体并及时处理升高情况,作为预防DKA的合理预防措施。

     

    SGLT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时,主要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减少而改善心血管预后,并改善肾脏预后,这些发现是否能外推至1型糖尿病患者,相关证据有限。然而,越来越多关于SGLT2抑制剂的数据显示,非糖尿病患者也有肾脏和心力衰竭获益,这表明有这些合并症的1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能获益。

     

    参考文献:
    Diabetes Care. 2021 Sep 30;dci210043. doi: 10.2337/dci21-0043.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梁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疾病预防和流行病学。
  •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人们常说的老三样。

     

    高尿酸由于在发病率、对健康的危害性,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相关死亡率的影响并不亚于「老三高」,逐渐被人们认识,成为了「第四高」。

     

    高尿酸的前因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我们通常所说的尿酸是血液中的尿酸。

     

     

    人体内的血尿酸80%是由人体自身代谢产生(内源性),20%是由摄入的食物分解产生(外源性)。这些尿酸产生后,其中2/3会通过肾脏排泄掉,剩下1/3在肠道经细菌分解处理。

     

    尿酸怎么变高的?

     

    ● 来源多了

     

    机体极少利用食物中的外源性嘌呤参与人体核酸合成,这些嘌呤大部分都分解转化为尿酸。因此,高嘌呤饮食会增加血尿酸水平。

     

    由于绝大部分血尿酸来源是内源性的,所以外源性嘌呤摄入其实对于尿酸的水平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如果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可摄入嘌呤为600-100mg/天。

     

    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能降低的血尿酸值约60-120umol/L。

     

    除了饮食,一些疾病(骨髓和淋巴增生性疾病)或者放化疗后,由于肿瘤细胞核酸分解增加,大量转化为尿酸,也会增加血尿酸水平。

     

    ● 排出少了

     

    肾脏排泄尿酸为降低尿酸水平的主要途径,这些都会增加尿酸水平:肾脏疾病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中等剂量阿司匹林会抑制尿酸排泄;利尿剂的使用让尿酸吸收增多。

     

    高尿酸的后果

     

    痛风=尿酸高?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的尿酸水平超过合理范围,这是一种生化状态,而痛风则是一种临床疾病。

     

    高尿酸情况

     

    • 男性:超过416μmol/L (≈420μmol/L ,7.0mg/dl)
    • 女性:超过357μmol/L(≈360μmol/L ,6.0mg/dl)

     

    当尿酸水平过高,超过其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420umol/L,可发生尿酸盐结晶析出。这些结晶沉积在关节腔和其它组织中,会引起功能受损或剧烈疼痛——即为痛风。

     

     

    事实上,1%的痛风患者不存在高尿酸水平状态,1/3的痛风患者症状发作的时候尿酸水平不高,仅有10%左右的高尿酸血症引发痛风。

     

    尿酸高但不痛?

     

    痛风只是尿酸盐结晶析出在关节引发疼痛的一种表现,除此之外,尿酸对其它器官和临床疾病都有很多不利影响。

     

    因此,即使没有关节疼痛的表现,悄悄升高的尿酸对身体健康有多重损害:

     

     

    痛起来的高尿酸——痛风

     

    尿酸结晶的析出对关节和组织的损害是痛风的病理过程。

     

    生活中影响尿酸水平和尿酸水平剧烈波动的因素都是痛风发作的诱因。避免这些诱因也是预防痛风的方法:

     

     

    如何改善高尿酸?

     

    饮食

     

    高尿酸血症患者有一套饮食原则:

     

     

    药物

     

     

    高尿酸血症,痛或不痛都是对身体健康的严重威胁。

     

    拿好这份有关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前因后果的小手册,理解它的来龙去脉,学会怎么吃,吃什么,重要的是怎么把这些原则融入生活,让高尿酸不再成烦恼。

     

    科学审核:
    京东全职医生-雷星星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放弃、逃避、退缩、依赖、缺乏勇气,是处于抑郁之中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看起来是产生于现实中的挫折与失败,但其根源依然来自于内心中的“战争”。

     

    患者会表现出逃避工作、逃避人际交往的倾向,有时连应付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逃避也会以“病态依赖”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在所依赖的人身边才能部分地面对生活,离开所依赖的对象他什么都做不了。一开始,逃避会令他感觉好过一些,起码可以少一些自我挣扎。但逃得了一时却逃不了一世,这是一场来自内心的战争,就算逃避了所有人,所有事,都不会终结。

     

     

    这场战争的起源在于两个自我: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正是因为理想化自我无法达到,而真实自我又无法接受,所以他一直在两个自我的矛盾中挣扎。开始他会奋力地摆脱真我,以达到理想化的自我,当这种挣扎在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的时候,他就会慢慢地变得自卑与自恨。

     

    当他既无法放弃幻想,又无法面对真我的时候,就会逃避现实来让自己“心安”。毕竟他自己都无法面对这“丑陋”的自己,又怎敢让别人发现,所以逃避也是维系理想化自我的一种手段。缺乏对真我的接纳,有时也会被外移,就好像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他,没有人会接纳这样的他,如果以这样的自己去见人,就一定会受到他人的伤害或抛弃。

     

     

    总之,因为这种外移的作用(把自己内心中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他可以找到很多支持自己逃避的理由。如,失败、他人的否定、现实的艰难等。但逃避并不能解决这场内心的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失败与挫折。逃避的时间越久,就越没有勇气来面对生活与真实的自己。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新生儿败血病,又称新生儿菌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在广州春季,由于气候温暖湿润,细菌繁殖速度加快,新生儿败血病的发病率会有所上升。以下是对新生儿败血病的介绍以及针对广州春季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新生儿败血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皮肤出现红色斑点或淤斑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呼吸衰竭、心衰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 加强孕期保健,确保母婴健康; 2. 产前检查时,及时发现并治疗孕妇的感染; 3. 孕妇应避免接触宠物,减少感染风险; 4. 新生儿出生后,要加强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5. 新生儿喂养要科学,避免使用不洁的奶具,减少感染机会。

    家庭治疗策略: 1. 严密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 根据医生的诊断,给予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3. 加强新生儿的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新生儿受凉; 5. 定期进行新生儿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效果。

  •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期,由于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细菌或真菌的感染。在昆明秋季,由于天气变化和温差较大,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可能会有所增加。
    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通风,减少细菌滋生。
    2. 新生儿的衣物和用品要经常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 避免新生儿接触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
    4. 婴儿喂养要讲究卫生,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5. 定期进行新生儿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的感染。
    治疗策略:
    1. 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
    3. 保持新生儿体温的稳定,避免体温过高或过低。
    4. 注意新生儿的皮肤护理,防止皮肤感染。
    5.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新生儿常见问题,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等,在长沙冬季尤其需要注意。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和巩膜发黄。预防新生儿黄疸的措施包括:保持新生儿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喂养,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对于新生儿肺炎,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和有害气体的刺激,定期给新生儿进行体位引流,鼓励新生儿多喝水。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预防措施包括: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定期接种疫苗,及时就医。
    在长沙冬季,由于天气寒冷,新生儿容易感冒。预防新生儿感冒的措施有: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新生儿直接接触寒冷,定期给新生儿进行室内外温差适应训练,增强抵抗力。治疗新生儿疾病时,家长应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对于新生儿黄疸,可使用蓝光疗法进行治疗;对于新生儿肺炎,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新生儿败血症,应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持治疗等。
    在长沙冬季,家庭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室内温暖、干燥,避免新生儿受凉。此外,家长还应关注新生儿的饮食、睡眠和活动,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 新生儿低体温,又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指新生儿体温低于正常范围,通常是指体温低于35℃。南昌冬季气温较低,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发生低体温。以下是对新生儿低体温的详细介绍以及该地区相关的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低体温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保暖措施不足:如婴儿床、衣物、被褥等保暖措施不到位。
    2.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3. 喂养不当:如喂养不足、喂养时间过长等,导致新生儿能量消耗过多。
    4. 疾病因素:如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等疾病。
    新生儿低体温对婴儿的健康影响较大,严重者可能导致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二、家庭预防策略
    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南昌冬季气温较低,家庭应保持室内温度在22℃左右,避免婴儿直接接触冷风。
    2. 适当增减衣物:根据气温变化,为新生儿适当增减衣物,保持身体温暖。
    3. 避免过度喂食:合理喂养,避免新生儿因喂养不当而能量消耗过多。
    4. 加强观察:密切关注新生儿体温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三、治疗策略
    1. 保暖措施:对低体温的新生儿进行保暖,如使用暖宝宝、热水袋等,保持新生儿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2. 针对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炎等。
    3. 加强护理:加强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四、注意事项
    1. 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直接接触婴儿皮肤,以防烫伤。
    2. 注意新生儿衣物、被褥等保暖物品的材质,避免过敏。
    3. 加强家庭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新生儿低体温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了解其成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新生儿免疫功能缺陷、病原菌感染、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等方面,深入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成因。

    一、新生儿免疫功能缺陷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在母体内获得的被动免疫保护在出生后逐渐消失。新生儿体内补体浓度较低,白细胞功能较弱,这些免疫缺陷使得新生儿更容易受到感染。

    二、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中,白色葡萄球菌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三、宫内感染

    宫内感染是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羊膜早破、母亲细菌感染等均可能导致病原菌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发感染。

    四、产时感染

    分娩过程中,羊膜早破、羊水污染、细菌进入产道等因素可能导致新生儿产时感染。

    五、产后感染

    新生儿出生后,通过脐带、皮肤、黏膜等途径接触外界环境,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败血症。

    预防与治疗

    为了预防和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孕期保健,预防羊膜早破等并发症。

    2. 产前检查中,注意母亲有无感染迹象,及时治疗。

    3. 分娩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产时感染。

    4. 新生儿出生后,加强护理,注意观察体温、呼吸、喂养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5. 一旦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应立即给予抗感染治疗,并根据病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尤其在秋季,太原地区的发病率较高。败血症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并繁殖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更容易受到感染。以下是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介绍以及太原秋季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疾病介绍: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包括发热、呼吸急促、食欲不振、哭声减弱、黄疸、皮疹等。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家庭预防措施:1. 保持新生儿室内的清洁和通风,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2. 母亲在孕期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冒患者;3.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接受免疫接种;4. 定期对新生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的感染;5. 避免新生儿与患有呼吸道感染或皮肤病的成人密切接触。

    治疗策略:1.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2. 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3. 加强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4.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5. 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针对太原秋季的特定环境,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注意保暖,防止新生儿受凉感冒;2. 提高室内湿度,避免空气干燥;3. 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在雾霾天气外出;4.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新生儿免疫力。

  • 新生儿败血病,又称为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血液中存在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及其毒素引起的全身性感染。这种疾病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冬季寒冷地区,如银川。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他们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在银川冬季,家庭预防新生儿败血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新生儿日常护理:保持新生儿体温,避免受凉,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机会。
    2. 注意手卫生:家庭成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避免将病原体传给新生儿。
    3. 避免交叉感染:家庭成员感冒或患有其他传染病时应避免与新生儿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4. 合理喂养: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5. 定期体检: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新生儿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感染。
    治疗新生儿败血病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应根据病原体的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新生儿的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总之,预防新生儿败血病的关键在于加强日常护理、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以及合理喂养。对于已经感染的新生儿,应及时治疗,遵循医生的指导。

  • 标题: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正文:

    1. 新生儿常见疾病概述

    新生儿时期,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常见的疾病包括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腹泻等。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预防新生儿肺炎的关键在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新生儿接触二手烟,以及及时接种疫苗。

    3.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皮肤和黏膜黄染。常见于出生后3-5天内,可持续数周。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关键在于注意新生儿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新生儿过度喂养。

    4.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可导致新生儿死亡。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关键在于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新生儿接触病源体,以及及时接种疫苗。

    5. 新生儿腹泻

    新生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预防新生儿腹泻的关键在于注意新生儿的饮食卫生,避免新生儿接触病源体,以及及时接种疫苗。

    6. 日常保养

    为了预防新生儿疾病,家长需要做好以下日常保养工作: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新生儿接触二手烟。

    (2)注意新生儿的饮食卫生,避免新生儿接触病源体。

    (3)及时为新生儿接种疫苗,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

    (4)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总之,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家长要关注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做好日常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医生要为新生儿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确保新生儿的健康。

  • 新生儿常见问题,如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等,在哈尔滨冬季尤为突出。哈尔滨冬季寒冷,新生儿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以下是对新生儿常见问题的介绍以及针对哈尔滨冬季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主要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尘埃等刺激,提高室内温度,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治疗方面,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同时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预防措施包括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脐带消毒,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与患病的家庭成员接触,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治疗方面,需立即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过高引起的皮肤和眼睛黄染。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室内光线适宜,避免过度照晒,加强母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治疗方面,轻症可进行蓝光治疗,重症需住院治疗。

    哈尔滨冬季寒冷,新生儿易受寒感冒,引发呼吸道感染。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室内保暖,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室内温差过大,合理饮食,增强抵抗力。治疗方面,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注意休息,加强护理。

    针对哈尔滨冬季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加强家庭护理,保持室内卫生,提高新生儿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发生率。

  • 新生儿败血病,也称为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的细菌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这种疾病在台北冬季尤为常见,因为低温和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体的传播。以下是针对新生儿败血病的一些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新生儿直接接触寒冷的空气,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2. 加强新生儿护理,定期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
    3. 避免新生儿与患病者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
    4. 做好孕妇的健康管理,确保新生儿出生时身体健康。
    5.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应加强监护,及时接种疫苗。

    治疗策略:
    1. 及时就医,确诊后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
    2. 根据病原体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3. 加强营养支持,确保新生儿有足够的营养摄入。
    4. 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5. 加强新生儿护理,预防并发症。

    在台北冬季,家庭预防新生儿败血病尤为重要。家长应重视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保持室内温暖,加强个人卫生,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