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缺镁的人抗癌能力或更差!医生教您如何正确补充镁

缺镁的人抗癌能力或更差!医生教您如何正确补充镁
发表人:药师方健

人体内有很多重要的电解质,包括钾、钠、钙、铁、镁等,镁虽然名气不大,但它也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矿物质,参与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镁元素作为人体所必需的重要的阳离子,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直接抑制活性物质释放致敏物质,能够预防骨质疏松,对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亦能起到保护作用等。缺少镁也会给人体带来疾病,如心血管痉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偏头痛和免疫力减退等。

 

 

缺镁的人抗癌能力会更差吗?

 

镁除了在骨骼和肌肉功能中的作用外,还是参与体内多种生化反应的大量酶的主要辅助因子。新陈代谢、能量产生、DNA、RNA、蛋白质和抗氧化剂的合成、肌肉和神经功能、血糖控制和血压调节都需要镁。

 

发表在权威医学国际期刊《CELL》上的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只有镁离子浓度足够高,T细胞才能有效清除异常的细胞,免疫系统才能有效发挥作用。研究表明,血清中镁水平低的癌症患者,免疫疗法的效果较差,实验细胞模型中,肿瘤局部镁水平的提高,使得T细胞对癌细胞免疫反应得到了加强。这也意味着,镁元素在癌症免疫治疗中起到关键的积极促进作用,而缺镁的人,抗癌能力可能更差。

 
有临床研究表明,低镁水平与直肠癌和胰腺癌的高风险相关,也有研究表明,镁、锌和硒等矿物质的缺乏都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因此人们应该适量补充富含锌、镁和硒的食物/营养素,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如何正确补充镁?

 

1) 通过食物补充镁

 

通过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补充镁的最佳方法,一般来说,如果能做到健康饮食,其实就能保证人体镁的需求,那么,哪些食物富含镁呢?

 

镁最佳的来源包括新鲜绿叶蔬菜,如菠菜、豌豆、玉米、南瓜、西红柿等;大麦、荞麦等谷物;香蕉、无花果等水果;比目鱼、金枪鱼等鱼类;还有奶制品。

 

2) 镁补充剂

 

镁的推荐每日摄入量随年龄而变化,但在 19 至 51 岁之间,成年男性为 400-420 毫克,成年女性约为 310-320 毫克。如果因为营养不良或其它原因导致镁摄入量不足,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镁补充剂。

 
尽管镁补充剂的耐受性很好,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仍然会产生副作用。一些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消化问题、腹泻、恶心和呕吐。如果人们在服用这种矿物质补充剂时出现任何副作用,那么将它们与食物一起服用将能够防止副作用。但是,如果副作用的症状持续存在,请去看医生以确定具体原因。

 

镁补充剂可能会干扰其他药物的吸收或降低其有效性,同时,其他药物也会增加尿镁排泄,这可能会增加缺乏症的风险。例如,应在补充镁之前至少 2 小时或之后 4 至 6 小时服用抗生素,以帮助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或者服用双膦酸盐以防止骨质流失的人应确保在服用其他药物之前或之后至少 2 小时服用镁补充剂。

 
总之,镁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矿物质,但人们常忽略了它,从而导致不适或一些慢性病,严重者甚至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从而可能诱发癌症,因此,大家在补充钙、维生素D等其他营养素的同时,不妨也重视一下镁的补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缺镁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疲劳、头痛、虚弱、易怒,处在现在的高压环境,似乎这些特质都变得正常,但其实可能是“矿物质”摄取量不足,而缺乏“镁”可能就是其中一种问题。

     

     

    “镁”中不足让你身心多了一道污点

    大家可能会常常看到健康文章说,现代人特别缺乏什么,像是钙、锌、维生素等,感觉好像每个人都营养不良,或是这些文章都在吓唬大家。

     

    但其实在高压的环境中,对于这些矿物质、维生素的需求本来就会变高,二方面是饮食习惯改变,大家习惯吃比较顺口、软嫩的食物,但刚好也是矿物质含量较少的。

     

    而其中最常被忽略的矿物质,除了钙质之外就是“镁”了。根据调查成果报告显示,男性13岁之后、女性在13~64岁之间,以及75岁之后,“镁”的摄取量都不足,仅次于钙质,而这2者之间又会互相影响,所以大家在拼命补钙的时候,其实也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出现了缺乏镁的症状,否则钙质吃再多其实也没用。

     

     

    镁是体内矿物质含量第4名的阳离子,也是维持细胞功能、骨骼结构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人体细胞内超过300个酵素的辅助因子,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及蛋白质合成作用,对细胞分裂非常重要。如果缺乏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焦虑及忧郁等疾病就在等着你。

    镁的建议摄取量:

    男性14~18岁:400毫克;成年后:380~400毫克

     

    女性14~18岁:360毫克;成年后:360毫克

    缺乏镁的8大症状

    1.食欲不振,觉得看到食物就反胃、恶心呕吐

     

    2.很容易疲劳,觉得身体很虚弱

     

    3.肌肉容易抽筋、痉挛,常会觉得有刺痛的感觉

     

    4.情绪变得易怒,容易急躁

     

    5.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6.一直觉得压力很大

     

    7.心跳速度变得异常,频率不正确

     

    8.骨质开始流失

    缺镁怎么补?

    其实含有镁的食物很多种,五谷杂粮、深绿色蔬菜、坚果种子中都满多的,简单搭配一下一定可以吃到充足的镁。像是多吃一盘深绿色蔬菜,或是改吃糙米,饭中加上南瓜子煮成五谷米饭等,就可以补充到。

     

    比如说中午吃一碗胚芽米跟白饭混煮的饭,配一盘菠菜,下午吃一汤匙南瓜子或腰果,其实就可以补足一天所需的镁含量,而且每天可以根据不同的食材变换不同的吃法,可以有多种变化又不会觉得无聊。

  • 做完阑尾炎手术后出现腹痛的症状,可能是伤口感染、肠黏连、阑尾残端炎等因素导致。

    1.伤口感染:如果是在术后早期出现腹痛症状,可能是因为伤口感染而引起。术后不注意伤口护理,导致伤口没有愈合完成,出现感染的症状,进而导致腹痛、伤口红肿等现象。

    2.肠黏连:另外,在手术过程中,腹腔内环境破坏以及手术损伤、异物等原因,会导致肠黏连。术后如果进食不当,就可能刺激腹部疼痛症状出现。

    3.阑尾残端炎:主要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在切除阑尾时,阑尾残端过长,没有完全清除干净,进而再次出现炎症导致腹痛。

    导致做完阑尾炎手术后腹痛的原因比较多,需尽快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 滴!滴!滴!

    刺耳的警报声在急诊室内响起。

    “醒醒,醒醒,爸!”焦急的呼喊不断传来。

    一个70岁的老人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此刻正陷入昏迷。

    他的女儿吴女士陪伴在旁边,满脸担忧,与医生讨论着父亲的病情。

    “情况很危险,需要透析。”医生通知道。

    但是吴女士却面色凝重。

    因为她知道,父亲的状况虽然需要透析,但身体条件已经无法承受透析。

    要不要透析——这是一个矛盾的难题。

     

    受访者 | 北京 吴女士
    文 | 一心一意
    监制 | 黑凤梨

     

    01 快速升高的肌酐

     

    吴富国(化名)的身体一直很好,妻子早逝后,一个人将三个女儿抚养长大。

     

    然而在16年8月份,吴富国65岁的时候,很突然的,身体很难受。

     

    女儿陪伴着他来到医院,在急诊科发现他的血肌酐已经达到一千多!

     

    肌酐是我们肌肉的一种代谢产物,在血液中会经过肾脏排出体外,正常人的血肌酐一般不会超过一百微摩尔/升,过于高的肌酐在人体内会成为一种毒素,但当肾功能不全时,血肌酐就会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快速升高。

     

     

    一千多的血肌酐指标,证明吴富国此刻已经是急性的重度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肾衰,到了晚期也被称之为尿毒症。

     

    一般来说,这会是一个慢性的发病过程。

     

    但是吴富国突然发病的情况,让医生们觉得不对劲。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后,经过各种排查,吴富国被诊断为急性ANCA 相关性小血管炎引起的急性肾炎。

     

    ANCA 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免疫疾病,会对人体各个系统造成损伤,通常最容易累及肾脏和肺脏,一旦发病,病情会比较危急。

     

    02 必不可少的透析

     

    吴富国在经过血浆置换、激素治疗等一系列治疗手段后,情况稍微好转。

     

    但是他的肾脏已经在一次发病中彻底损伤,不可逆转,想要维持正常的身体技能,就只能采取透析。

     

    透析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主要的作用是代替肾脏清楚体内无法排除的各种毒素和代谢废物。

     

    如果肾脏损伤到达了尿毒症的阶段,透析就必不可免,且需要长期维持。

     

     

    这对吴女士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父亲好好地,怎么就突然患上了这种免疫疾病,患上了尿毒症?

     

    忽然间,她想起了2013年,父亲62岁的时候,也是突然间身体很难受。

     

    吴富国当时在医院被诊断为肺气肿,进行一段时间的抗炎治疗后,症状就好转消失,所以当时吴女士并没有太过在意。

     

    但现在想起来,吴女士却觉得3年前突然出现的肺部疾患,或许就预示了父亲患上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可能性。

     

    吴女士不禁有时候会想,如果能够早一点发现这种可能性,父亲也许就不会到达这么严重的地步?

     

    03 无法恢复正常的生活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人民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吴富国的肾脏功能已经稳定。

     

    因为长期血液透析需要通过手术做一个人工篓,就是植入一根人工血管,所以吴富国到血管外科进行造瘘手术,但是做完手术之后,吴富国因为年龄比较大,病情比较危险,并发了胃肠道出血。

     

    因为到达了尿毒症阶段,吴富国身体各个系统都容易受到损伤,不仅他的心脏功能出现了一些问题,肺部也开始积水,血氧饱和度也一直比较差,病情随时会再度恶化。

     

    吴女士可以说是操碎了心,为了父亲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她带着父亲来到了转移到了山西省的肾脏专科医院——省人民二院。

     

    在这里的肾内科经过长期的透析、调理之后,吴富国终于能够出院,勉强过上了接近正常的生活。

     

     

    最为理想的——也就是接近正常的生活。

     

    因为每一位尿毒症患者,生活已经不可能恢复到正常。

     

    贫血、营养不良、继发性高血压,几乎是每个尿毒症患者都有可能面临的常见并发症。

     

    当肾脏无法履行它的正常功能,就需要透析来代替。

     

    不仅需要控制饮食,注意生活、运动中的方方面面,每周两三次的透析是尿毒症患者想要活下去就不可逃避的问题。

     

    尿毒症患者,哪怕是肾脏以外的其他器官出现问题,在其他科就诊的话,就会因为医生判断存在尿毒症,需要进行透析,而将病人转移到肾内科。

     

    她的父亲,每次住院,因为肾脏不好,哪怕身体其它部位的问题,也只能住肾脏科,有时候需要在几个医院之间轮转。

     

    透析还需要陪护,不仅对于自己,对于家人而言,也造成了很多问题。

     

    04 最后一次透析

     

    自从确诊ANCA血管炎和尿毒症之后,吴富贵5年内,每年都会去测一次ANCA抗体,防治病情复发。

     

    虽然抗体指标没有异常,但是吴富贵的肺部却依旧经常出现问题。

     

    每年,吴富贵肺部都会出现感染,出现呼吸困难、气喘,轻的话在诊所消炎治疗,重的话就不得不住院。

     

    2021年8月份,吴富贵再次因为肺部感染而住院,但这一次的发烧、气喘并没有因抗生素治疗好转,肺部不停的积水,让医生怀疑吴富贵的肺部是不是存在癌症。

     

    但是因为吴富贵身体整体情况比较差,无法进行进一步手术和检查,所以单凭肺部CT等影像结果无法确定确实是否存在肺部肿瘤。

     

    住院一个多月,吴富贵情况得到一些好转,最终决定出院。

     

    但就是在三个月后,11月份,吴富贵突然晕倒在地。

     

     

    吴女士焦急地带着父亲来到医院,在急诊科发现父亲低血糖。

     

    然而的持续的高糖注射,也无法让吴富贵的症状得到改善。

     

    “需要透析。”医生只能做出这样的结论。

     

    然而吴女士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父亲的身体状况恐怕无法耐受透析。

     

    之前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当父亲身体虚弱时,透析过程就会无法进行。

     

    她担忧着等待一个结果。

     

    但……这一次的紧急透析过程中,因为吴富贵出现紧急的呼吸困难,导致透析不得不停止。

     

    快速下降的血氧饱和度,让呼吸机也难以维持。

     

    注射白蛋白也无法升上去的蛋白指标,诸多抗生素也无法控制的持续感染。

     

    无数异常的指标下,最终,吴富贵因为呼吸衰竭而离世。

     

    05 早防早治、长期沟通

     

    ANCA抗体相关血管炎,尿毒症,这是整个世界都困扰的难题,仍然等待着进一步的科研探索,需要更多的临床治疗手段。

     

    谈论起这些事情,吴女士除了衷心希望疾病能够更快地被攻破,一方面也忍不住感慨——早防早治、长期沟通的重要性。

     

    如果能够更早地筛查到这种疾病,便能够在疾病进展到无法控制的终末期之前,延缓、控制住这个过程。如果能够更多地和医生交流,交流病人病情的每一次转变,能够更快地给出指导和意见,或许病人的寿命便能够更多延长一些。

     

    因为与病人无法保持及时的沟通,所以每一次诊治,都只能处理现在所能够看到的问题,病人之后的病情转变,因为每一次住院、出院,因为可能涉及到了不同的医院、医生,所以无法得到完善的关注。

     

    但是互联网在线医疗,有望于打破这些问题——及时地指导患者的病情,并给于持续的关注,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节省诊治的时间,京东健康便是致力于这样的服务。

     

    通过方便快捷的就医咨询,帮助病人从一些小问题中发现潜在的疾病可能性,通过长期的家庭医生服务,帮助病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慢性疾病,也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救治和治疗。

     

    同时,如果能够让医生和病人建立起更多的联系,也能够帮助医生发现更多疾病的变化,帮助医生们更多地发现攻克疾病的可能性。

     

    每一个尿毒症患者,背后都隐藏着许多心酸和泪水,如何更好地去生活?我们愿意为其提供帮助,也希望每一位病人都能够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

  • 滴虫性阴道炎通过正规治疗之后可以治愈。滴虫性阴道炎经过积极的用药治疗,患者可以治愈。但是患者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月经后复发,且再感染率很高。如果滴虫性阴道炎不进行正规的治疗,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主要通过性交传播,也可间接传染,其治疗主要是药物为主,需要伴侣同时进行治疗,同时避免高危性行为,注意个人卫生。

    建议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应尽快就医,遵医嘱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反复发作,影响身体健康。

  • 甲状腺结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者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许多人可能分不清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区别,事实上只有约5%的甲状腺结节是恶性的,而绝大多数结节都是良性。

     

    甲状腺结节其实并不少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般人群发病率为3%-7%,而且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甲亢。

     

     

    发现甲状腺结节饮食上应注意些什么?

     

    首先饮食与甲状腺结节发病的研究并不多,我国有研究显示由于碘盐的普及,一般人群患甲状腺疾病的几率有所下降,但研究发现饮食过咸的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显著升高。

     

    另外摄入碘的量也会影响结节的发病,中国医科大学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碘超量地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要高于正常地区,所以碘的摄入量应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不宜过高或过低。

     

    综上所述,首先在预防甲状腺结节发生上建议饮食不宜过咸,宜清淡饮食。如果已经出现甲状腺结节,无论是否合并甲亢,都要注意碘摄入不宜过量,不宜过多食用含碘高的海产品如紫菜、海苔等。

     

    甲状腺结节会不会对身体健康有极大影响?

     

    其实发现甲状腺结节不需要过于担心,因为绝大多数的结节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有三点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仍有5%左右的结节是恶性的,所以需要先鉴别清楚结节的良恶性,如果是恶性就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其次一些结节过大可能会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或者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这些结节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合并有甲亢时,还会出现如心悸、多汗及手抖等的甲亢症状,这时也需要手术或者抗甲亢药物治疗。

     

    再者,如果结节体积小,如直径小于4cm,医生一般会告诉你不需要手术治疗,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结节可能会生长,所以需要密切随访观察,可每6-12个月随访一次,如果出现不适随时到医院就诊。

     

     

    结语

     

    许多人在体检或无意中触摸到都会发现有甲状腺结节,但大多数对健康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也不需要进行治疗,只要注意饮食,密切随访即可。

     

    参考文献:

    [1]《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结节》

    [2]林林,薛晓凤,吕宏彦.甲状腺结节与饮食习惯的临床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6):II》.

  • 肚子通常是指腹部,开塞露为缓泻药,可用于便秘的治疗,用开塞露后通常不会出现腹痛、出冷汗等症状。

    用完开塞露后腹痛、出冷汗可能是其他问题,如胃肠炎、阑尾炎所导致,建议结合医生的意见给予治疗。开塞露主要成分为甘油或山梨醇,本品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易于排出。药物使用后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所以不会出现腹痛、出冷汗等症状。腹痛、出冷汗可能是其他因素所导致,如大量摄入油腻、刺激性食物可能增加肠胃负担,导致腹痛、出冷汗。

    细菌感染伴阑尾管腔堵塞,导致急性炎症,如果对胃肠道神经造成刺激,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综上所述,用开塞露后出现腹痛、出冷汗等症状,考虑是其他疾病所引起,建议尽早到医院消化内科进行诊断,明确原因后积极配合医生给予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 一天要上三次厕所,48岁的何女士担心自己罹患了大肠癌,所以来到医院想检查一下。


    医生告诉何女士,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虽然一天有三次大便,但是排便习惯很规律,而且大便的性状和颜色也没有什么异常,所以罹患大肠癌的可能并不大。


    不过为了万无一失,何女士还是接受了肠镜检查,通过检查,最终排除了大肠癌。


    事实上,像何女士这样的患者不是很多,有些人,一天好几次大便,他们特别担心,担心自己是不是罹患了大肠癌,有些人,好几天才解一次大便,他们也担心自己是不是罹患了大肠癌,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说说,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究竟哪个有异常。

     

     

    第一,一天三次大便,是腹泻吗?


    很多人觉得大便次数太多不好,因为是腹泻的信号,事实上,仅凭次数来判断是不是腹泻,其实并不正确,很多人虽然大便次数多,但是大便的颜色,外观都完全正常,腹泻,通常有大便性状的改变,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没有形状。
    单纯从大便的频率,并不能判断是不是大肠癌,还要看大便的性状,以及排便是否规律。


    第二,三天一次大便,是便秘吗?


    很多人想每一天都有大便,因为觉得大便里有很多毒素,及时排出才能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可也有一些人,三天才解一次大便,他们担心,这么久才解一次大便,毒素会伤害肠道。

     


    事实上,是不是便秘,不能只看大便的次数,还需要看大便排出是否困难,大便是否干结,大便的颜色和性状是否正常。如果这些都很正常,那么问题也不是很大。


    每个人的排便习惯不同,有的人一天一次,有的人一天两次,有的人两天或三天才一次,但只要大便性状,颜色,排便习惯正常,那么,就无需担心。

     

    大肠癌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以40~70岁最为多见,但20世纪末发现30岁以下者亦不少见。男女两性发病比例约为2:1。本病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发病原因仍不清楚,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其余依次见于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癌瘤大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粘液癌。本病可以通过淋巴、血液循环及直接蔓延等途径,播散到其他组织和脏器。

  • 胆结石是临床中比价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中,胆结石是由于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含量增加,导致聚集形成结石,存在与胆囊中,称为胆结石。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胆结石的患者并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是由于多个因素长期的作用下,是一个慢性的过程。

     

     

    很多胆结石的患者平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由于结石数量少,体积小,只有在体检的时候可能被发现。临床中常见的比较典型的症状为右上腹或者肋骨下的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消化系统的症状,并且在进食油腻的食物后会减重。因为脂肪的消化是在胆汁的作用下进行,结石的存在会导致胆汁的分泌受阻,所以进食油腻的食物后会出现症状。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中有一些不可改变的因素,例如遗传因素,家庭成员中有该患者,会使胆结石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年龄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年龄越大,胆结石的患病率越高,临床中胆结石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控制胆囊收缩的肌肉功能下降,或者激素的分泌失调,导致胆汁排泄不畅,从而使患病率增加。也有部分患者为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是由于先天的溶血性疾病或者黄疸导致胆结石的形成。

     

    据调查,胆结石的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女性患病率增加的原因与雌激素影响胆汁分泌有关系,女性体内雌激素明显高于男性。因此,患病率增加,另外在可控的影响因素中,饮食习惯占有重要地位,爱吃油腻食物。

     

    高热量食物的人容易的胆结石,由于血液中胆固醇是形成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所以进食过多的胆固醇吸收入血后,增加了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胆固醇主要存在于胆汁中,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加所以容易沉积形成结石。由于胆汁的分泌是在食物的刺激下发动的,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长期禁食,胆汁积聚在胆囊中,浓度增加,容易沉积,进而增加患病率。

     

     

    患有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人,由于物质代谢的紊乱,三大营养成分比例失调,胆固醇的排泄主要通过胆汁,所以代谢性紊乱的病人胆结石的患病率增加。吸烟、饮酒、熬夜,也是患病率增加的原因。妊娠期间的妇女,由于此时雌激素、黄体酮的增加,影响胆囊的收缩及胆汁的分泌,多次妊娠的妇女患病率明显增加。

     

    以上都是胆结石的患病原因,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以及疾病一级预防的积极倡导下,很多人坚持每年进行体检,提高了疾病的早期检出率,在及时的治疗下,明显提高了疾病预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这段时间,身边“咳咳咳”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婴幼儿容易中招。很多人都以为是感冒,其实很可能是“百日咳”。

    近日,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通告显示(图1),一种古老的传染性疾病——“百日咳”卷土重来,今年1-2月,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已致13例死亡[1]

    通告一发布,很多人担心起来:百日咳是什么病?怎么判断孩子的咳嗽是不是百日咳?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百日咳伤害呢?

    针对大家的问题,京东健康特别整理了一篇百日咳家庭防护和就医攻略。

     

    图1:国家疾控局发布的2024年1-2月百日咳发病数和死亡数

     

    Part 1:什么是百日咳?和感冒有什么区别?

    很多年轻家长对百日咳比较陌生,其实在百日咳疫苗问世之前,这种古老的传染病曾是导致6月龄以下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百日咳,它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名字不难看出,这种疾病的咳嗽时间特别长,一般来说可持续2~3个月,很不好治。

    百日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6月龄以下未及时接种疫苗的婴儿威胁最大。

    百日咳初期与感冒症状相似,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后期。

    一般来说,感冒症状通常在一周内逐渐好转,而患了百日咳的婴幼儿一般经过7~10天左右,才会出现明显的阵发性、痉挛性剧咳。

    剧烈的痉挛性咳嗽常引起反射性呕吐,还可导致面部充血、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球结膜出血、面部皮肤出现出血点等表现。

    最后孩子可能咳出大量黏液,并由于大力吸气而出现犹如鸡鸣样吼声,昼轻夜重[2]。因此,在古代中医称其为“鸡咳”或“鹭鸶咳”。

    也有一部分百日咳患者痉咳期症状相对较轻,仅表现为持续2-4周的慢性咳嗽,特别是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常常没有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持续 2 周以上。

    如果有以上症状,千万别掉以轻心,一定要去看医生。

    Part 2:百日咳为什么突然间增多?

    百日咳很早就被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我国为3月龄婴幼儿免费接种百白破疫苗,自计划免疫实施后,百日咳的发生率已经大为减少。

    但近年来,不止我国,全球范围来看,很多疫苗覆盖率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疫情导致了很多地区儿童没能按时、及时接种疫苗。

    根据我国百日咳发病数据来看,百日咳的发病患者群主要是以未接种或者未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婴幼儿为主。

    二是百日咳病毒近年来在不断变异。

    根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百日咳鲍特菌MLVA型别变迁研究结果显示,2016—2022年,百日咳型别在不断变化:百日咳型由2016年的MT32型、27型到2022年主要转变为MT28型。MT28型在上海首次报道。

    MT28型毒力较强,引起小范围的扩散流行。MT28型红霉素耐药率超过80%,和原始的百日咳疫苗组发生免疫逃逸。

    监测结果提示:百日咳疫苗保护性抗体降低,现有百日咳疫苗对目前流行的百日咳菌株不耐受[3]

    人类和疾病的抗争是个漫长的过程,也不用过于担心,虽然患病病例有增多,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Part 3:婴幼儿打了疫苗,为什么还会感染百日咳?

    前面提到,百日咳病毒近年来在不断变异,是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还有个客观事实:百日咳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维持时间不够长,保护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苗、破伤风类毒素(DTaP)三联疫苗。

    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通常疫苗接种3~5 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

    由于婴幼儿预防接种时间间隔较长,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完成首剂次百日咳疫苗的接种后,保护有效性只能达到45%,如果完成3剂次的基础免疫,保护有效性能提高到98%左右。

    建议所有适龄婴幼儿都应在免疫程序里尽早完成疫苗全程接种,以远离百日咳感染风险。如果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2]

    需要警惕的是,百日咳不只是一种儿童疾病。

    在许多国家观察到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由于青少年和成人的疫苗获得性免疫力已经减弱,导致大量未受保护的人群可能感染百日咳。

    百日咳的典型临床特征包括阵发性咳嗽和百日咳。但在成年人中,症状多少不太典型,难以识别,这大大增加了成年人传染给家庭成员的风险。

    Part 4:怎么防范百日咳?

    对于婴幼儿,最好的防护办法是及时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

    目前我国没有针对成年人的百日咳疫苗,也尚未推荐在成年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为了保护自己,也避免家人感染,不管婴幼儿、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防范百日咳。

    1.及早识别并就医

    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感染百日咳后的症状不一,符合以下任一项条件者,应高度怀疑是百日咳,就请尽快到医院就诊,做百日咳鲍特菌等检查,以排查百日咳[2],然后根据医嘱服药:

    (1)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2 周;

    (2)婴儿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窒息、发绀和心动过缓症状,或有间歇的阵发性咳嗽,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3)大龄儿童、青少年、成人持续 2 周以上咳嗽,不伴发热,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2.做好隔离

    百日咳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许多咳嗽的青少年及成年人,可能使隐性带菌者及不典型症状的患者,也有传染性。

    因此,需要对百日咳病人进行隔离,以保护婴幼儿等易感人群。

    3.日常防护

    稍微令人安心的是,百日咳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无需消毒处理。

    日常防护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室内通风,让衣物在阳光下暴晒,对痰液及口鼻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勤洗手,戴口罩。

    希望所有人远离百日咳,健健康康的享受春光~

     

    参考文献
    [1]2024年2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https://www.ndcpa.gov.cn/jbkzzx/yqxxxw/common/content/content_1769981713455947776.html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 年版).http://www.nhc.gov.cn/ylyjs/pqt/202312/75cfff021a484d0c9c200f85f2bf746b.shtml
    [3]王传清丨儿童新发再发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https://mp.weixin.qq.com/s/ppAMnAvQkXyHHChu0ycjIg
  •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痘科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传染病,老百姓叫它“水瘊子”。

     

    这种病一般是在公共浴池或是游泳池中传染,有些人是因为用这种病人用过的搓澡巾搓澡而传染的。

     

    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也可以自身种植传染,自身种植就是用指甲抓了疣体后,指甲上就带有这种病毒,再抓别的地方,就像是种上了种子,过一段时间就会长出来,这种病还会通过性接触传播。

     

    所以如果夫妻双方有一方生殖器部位有这种疣体,另一方必然会传染上这种病。

     

     

    这种病的好发年龄是青年及儿童,潜伏期一般2周到半年。皮疹才起的时候是白色、半球状丘疹,乍一看上去像是一颗颗的脂肪颗粒,但是它们还会逐渐长大至5-10毫米,中央就会出现脐凹,就是像肚脐一样的凹陷。

     

    皮疹表面有蜡样光泽,把皮疹顶端挑开,可以挤出白色像粉刺一样的物质,叫做软疣小体,就是病毒包涵体。皮疹可以长在全身任何部位,而且数量不固定,一般是孤立的,不融合。

     

     

    常见于颈部、躯干、下腹部及外生殖器部位。多数情况下6-9个月后皮损可自行消退,而且不留疤痕。

     

    传染性软疣怎么治疗?

     

    一般情况下,对于比较大的疣体,用镊子能夹住的,可以消毒后用镊子夹住,拔了去。对于比较小的,可以用针头在顶端挑一下,然后挤出来。如果实在太小无法处理的话可以外用维A酸乳膏和喷昔洛韦乳膏。

     

    传染性软疣怎么预防?

     

    洗澡的时候一定不要洗公共浴池,也不要用搓澡工搓澡,要用自己单独用的毛巾,更不能给孩子用力搓澡。

  • 肌肉不受控制的抽搐可能是由电解质紊乱、缺钙、镁缺乏、维生素D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纠正电解质失衡通常需要静脉注射补充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缺钙时,补充钙剂可以缓解不适症状。镁缺乏可通过口服补镁来改善症状。维生素D不足时,可以通过日晒和口服维生素D制剂进行补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以通过抗甲状腺药物来减轻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均衡饮食,以维持正常的电解质平衡。

  • 新生儿低镁血症是一种由于镁摄入不足或镁排泄过多导致的电解质紊乱疾病。在哈尔滨秋季,由于气温降低,人们饮食结构可能发生改变,新生儿低镁血症的发病率可能会有所上升。以下是关于新生儿低镁血症的介绍以及该地区相关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新生儿低镁血症的症状包括:新生儿出现烦躁不安、肌肉抽搐、手足抽搐、哭声低微、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肌麻痹,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 妊娠期间,孕妇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镁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豆类等。
    2. 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补充镁剂,特别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3. 注意新生儿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受寒。
    4. 关注新生儿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量摄入乳制品。
    5. 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治疗策略:
    1. 根据医生的诊断,给予新生儿静脉注射镁剂。
    2. 严密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新生儿受寒。
    4. 注意新生儿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5. 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 新生儿低镁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抽搐等。在北京冬季,由于气温低,室内外温差大,新生儿更容易发生低镁血症。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
    1. 预防措施:
    -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新生儿受凉。
    - 注意饮食营养,适量补充镁元素,如绿叶蔬菜、坚果等。
    -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及时发现异常。
    - 加强新生儿护理,避免因护理不当导致的镁元素流失。
    2. 治疗策略:
    - 及时补充镁剂,根据病情轻重调整剂量。
    - 保持电解质平衡,监测血镁水平。
    - 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家庭护理:
    -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面色、精神状态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 定期进行家庭访视,接受专业指导。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新生儿低镁血症。

  • 新生儿低镁血症是一种由于体内镁离子缺乏引起的疾病,尤其在寒冷季节如贵阳冬季更为常见。这种病症在新生儿中较为罕见,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以下是关于新生儿低镁血症的详细介绍以及相关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症状:新生儿低镁血症的症状可能包括肌无力、抽搐、呼吸困难和喂养困难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在贵阳冬季,以下是一些预防新生儿低镁血症的家庭措施:
    1. 确保新生儿的饮食中含有足够的镁,如绿叶蔬菜、坚果和全谷物。
    2. 在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避免婴儿受凉。
    3. 定期检查婴儿的镁水平,特别是在出生后的头几周。
    4. 遵医嘱,必要时给予补充镁的治疗。
    治疗策略:治疗新生儿低镁血症通常包括补充镁的治疗。这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或肠外营养的方式实现。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婴儿的症状和镁水平,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家庭护理:在治疗期间,家庭护理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家庭护理建议:
    1. 确保婴儿按照医嘱接受镁补充剂的治疗。
    2. 观察婴儿的症状,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新的或加重的症状。
    3. 保持婴儿的生活环境温暖,避免受凉。
    4. 鼓励家庭成员了解新生儿低镁血症的相关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和报告症状。

  • 作为一名年轻的母亲,我从未想过自己会陷入这样的困境。我的六个月大的宝宝,一个本该活泼健康的孩子,却因为缺镁而变得虚弱无力。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小问题。但是,当宝宝的症状越来越明显时,我开始感到恐慌和无助。

    我带着宝宝四处求医,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医生们的回答总是模棱两可,似乎没有人能给我一个确切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偶然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择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进行咨询。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逐渐了解到宝宝缺镁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医生建议我给宝宝补充钙镁锌,并且强调了同补的重要性。同时,医生也提醒我要注意宝宝的钾水平,避免出现高钾的情况。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儿童健康的知识。

    现在,宝宝的状况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看着他重新变得活泼可爱,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感激。线上问诊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也让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它不仅是一种便捷的就医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医疗体验。

    婴幼儿缺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缺镁的常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抽搐、心律失常等。对于婴幼儿来说,缺镁可能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食欲不振等问题。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补充钙镁锌,促进微量元素的平衡吸收; 2. 注意宝宝的钾水平,避免出现高钾的情况; 3. 给宝宝提供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等; 4.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宝宝的健康状况; 5. 如果宝宝的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 新生儿低镁血症是一种由于镁离子缺乏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常见于新生儿。镁是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之一,对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以下是对新生儿低镁血症的介绍、上海秋季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新生儿低镁血症的表现主要包括:
    1. 神经系统症状:如颤抖、肌肉抽搐、惊厥等。
    2. 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3. 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4. 消化系统症状:如呕吐、腹泻等。

    在上海秋季,家庭预防新生儿低镁血症的措施如下:
    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新生儿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
    2. 注意新生儿饮食均衡,适量摄入富含镁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等。
    3. 避免新生儿接触有害物质,如烟草、酒精等。
    4. 保持新生儿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充足的休息。
    5. 定期带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并治疗低镁血症。

    治疗新生儿低镁血症的策略包括:
    1. 镁剂补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新生儿适量的镁剂补充。
    2. 纠正电解质紊乱:根据血镁水平,调整其他电解质的摄入。
    3. 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平衡等。
    4. 对症治疗:针对具体症状进行相应治疗。

    总之,新生儿低镁血症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 新生儿低镁血症是一种由于镁缺乏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和婴儿早期。在乌鲁木齐冬季,由于气候寒冷,新生儿更容易出现镁缺乏的情况。以下是新生儿低镁血症的表现、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新生儿低镁血症的表现
    1. 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震颤、昏迷等。
    2. 心血管症状:如心率失常、血压下降等。
    3. 消化系统症状:如呕吐、腹泻等。
    4. 其他症状:如体温不升、呼吸困难等。

    二、家庭预防措施
    1. 适量摄入含镁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豆类等。
    2.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注意保暖。
    3. 注意新生儿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4.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镁水平,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5. 遵医嘱进行饮食调整,确保新生儿摄入足够的镁。

    三、治疗策略
    1. 确诊后,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补镁治疗。
    2. 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补镁剂来提高血液中的镁含量。
    3.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针对并发症进行相应治疗,如补液、抗感染等。
    5. 治疗期间,家属需积极配合医生,关注新生儿的病情变化。

    四、注意事项
    1. 注意新生儿的饮食均衡,避免偏食。
    2.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防止新生儿受凉。
    3. 定期带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4. 遵医嘱进行饮食调整,确保新生儿摄入足够的镁。
    5. 关注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新生儿低镁血症是一种由于镁摄入不足或镁排泄过多而导致的电解质紊乱疾病。在呼和浩特夏季,由于气温较高,新生儿出汗增多,容易导致镁的流失,从而增加患低镁血症的风险。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低镁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肌肉抽搐、震颤、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死亡。

    二、家庭预防措施
    1. 增加镁的摄入:可以通过母乳喂养,为新生儿提供充足的镁摄入。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以选择镁含量较高的配方奶粉。
    2. 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呼和浩特夏季气温较高,应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新生儿出汗过多。
    3. 注意水分补充:夏季高温,新生儿容易出汗,应及时补充水分,预防镁的流失。
    4. 注意饮食均衡:为新生儿提供富含镁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全谷物等。
    5. 定期监测:新生儿出生后,应定期监测其血镁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低镁血症。

    三、治疗策略
    1. 补镁治疗:对于确诊的低镁血症新生儿,应及时给予补镁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镁水平,避免镁过量。
    2. 症状缓解:对于出现肌肉抽搐、震颤等症状的新生儿,可给予镇静剂、抗惊厥药物等治疗。
    3. 并发症处理: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心率失常等,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新生儿低镁血症是一种由于镁离子缺乏引起的代谢紊乱疾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期。石家庄春季气候干燥,气温逐渐回升,是新生儿低镁血症的高发季节。以下是对新生儿低镁血症的详细介绍、石家庄地区家庭预防策略及治疗建议。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低镁血症的症状包括:肌肉无力、抽搐、震颤、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二、家庭预防策略
    1. 注意新生儿日常饮食:确保新生儿摄入足够的镁,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增加母乳摄入量;人工喂养的婴儿应选择富含镁的配方奶粉。
    2. 注意室内湿度:石家庄春季气候干燥,应适当增加室内湿度,减少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3.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但早晚温差较大,应避免新生儿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4. 注意保暖:春季气温多变,应随时关注新生儿体温,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三、治疗策略
    1. 口服补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给予适量的镁剂,如硫酸镁等。
    2. 静脉补镁:对于症状较重的新生儿,可采取静脉补镁的方式,以迅速缓解症状。
    3. 抗感染治疗:针对可能并发的感染,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4. 密切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入睡时肌肉抽搐可能是因为身体缺乏钙、镁等矿物质,或者存在电解质失衡。这种情况可能与摄入过多咖啡因或酒精有关。钙和镁的不足会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引发肌肉抽搐。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建议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并注意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质。如果肌肉抽搐现象频繁发生,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