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朋友运动指南,有效帮助改善血糖,快来看看!

糖尿病朋友运动指南,有效帮助改善血糖,快来看看!
发表人:王闯

 

今年 2 月份,美国运动医学会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以下简称 ACSM)更新了针对 2 型糖尿病(T2DM)的运动及身体活动共识声明。对有不同年龄段及特殊阶段的糖友们给出了身体活动建议,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基于运动可以预防 T2DM 及妊娠糖尿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包括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降低糖化血红蛋白(A1c)、降低收缩压],减少内脏脂肪及皮下脂肪,降低体重。建议如下:

主要推荐意见

  • 定期有氧运动有助于成人 T2DM 患者的血糖管理,降低一天中高血糖的发生时间,总血糖下降 0.5%–0.7%(以 A1c 为指标)。
  • 对于整体的血糖管理和胰岛素水平降低,高强度抗阻训练比低-中强度抗阻训练更有益。
  • 餐后运动能增加能量消耗(无论运动强度或类型),有利于餐后血糖的降低;当运动持续时长≥45 分钟,益处最大。
  • 通过每天“少量多次”的碎片化身体活动“打断”久坐,能适度降低餐后血糖,特别是对有胰岛素抵抗和身体质量指数(BMI)较高的患者。
  • 为了改善血脂、血糖和血压,有必要通过合理饮食及身体活动将体重减少>5%。
  • 为了减少内脏脂肪,每周应当完成 4-5 天的中等强度运动(约消耗 500 kcal)。
  • 青少年 T2DM 的治疗,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与单用二甲双胍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当前证据有限。
  • 虽证据有限,仍推荐青少年 T2DM 患者的身体活动目标与同年龄段一般人群相同。
  • 孕期女性,无论有无糖尿病,一周中大部分时间都应参与不少于 20-3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 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的 T2DM 患者,为防止运动期间及运动后低血糖,应根据需要补充碳水化合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 在减重手术前参与运动,或可改善术后结局。术后运动同样有益。

运动形式

有氧运动

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 T2DM 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血压、血脂和其它代谢参数,帮助降低 A1c(哪怕体重并没有减),并改善线粒体功能。因此:

  • 所有 T2DM 患者(包括老年患者)都应遵循;
  • 每周 150~30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每周 75~150 分钟剧烈有氧运动;或二者的组合;最好平均到一周七天内;每周 150 分钟是最低标准,如果能每周 300 分钟,健康益处更大。也就是动的越多益处越大;每两次有氧运动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 2 天;
  • 每周都要做涉及全身主要肌肉群的中高强度肌肉强化训练,最少 2 天,多则益善;
  • 这些运动属于有氧运动:快走、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水上活动、划船、跳舞、间歇训练(比如高强度间隙训练 HIIT)等。

抗阻训练

对于患有 T2DM 的老年朋友,抗阻训练可以改善肌肉力量、骨密度、血脂、血压和胰岛素敏感性,并降低 HbA1c;

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相结合,优于只做有氧运动或只做抗阻训练。

  • 这些运动属于抗阻训练:自由重量训练(如杠铃、哑铃、壶铃等)、器械辅助抗阻(健身房固定器械)、弹力带或体重作为阻力(如靠墙深蹲、坐姿抬腿等)的 8-10 种涉及全身主要肌肉群的训练。建议每周 2-3 天(中间间隔 1-2 天),每次训练可以完成 1-3 组动作,每组动作重复 10-15 次。

柔韧性训练

患有 T2DM 的老年朋友,需要注重能够增强关节灵活性的训练;

无论是只做柔韧性训练,还是与抗阻训练相结合,都能改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关节灵活性;

  • 对于身体较弱的老年人,柔韧性训练强度较低,更容易执行。

这些运动属于柔韧性训练:静态、动态或 PNF 伸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太极、平衡练习、瑜伽等。小王建议每周不少于 2-3 天,每次拉伸到紧绷或轻微不适的程度,静态或动态维持 10-30 秒,每组重复 2-4 次。柔韧性训练通常用于肌肉和关节热身。

平衡练习

很多下肢抗阻训练和核心抗阻训练都属于平衡练习,因此可以兼做平衡练习;

力量训练能够改善 T2DM 患者的整体身体平衡能力、改善步态、降低跌倒风险;特别是对于 T2DM 老年患者——哪怕他们的腿部力量还没有显著变化,跌倒风险也是会增加的。因此,在家多做平衡练习有助于降低跌倒风险。

  • 这些运动属于平衡练习:下半身和核心阻力练习,瑜伽和太极拳等,都属于平衡练习。没有强度或持续时长设定,建议每周不少于 2-3 天。

其他类型的运动

除了传统的静态和动态拉伸,太极、瑜伽、普拉提和其他类型的身体活动,都有助于改善 T2DM 患者的血糖、血脂、HbA1c、身体成分。有助于减重及改善神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能多动,就不要久坐。

久坐时间和运动间隔

久躺不动或久坐不动,会大大增加 T2DM 的发生风险;

无论是用站立替代久坐、增加步行时间还是增加简单抗阻训练(比如白天每隔 30 分钟站起来走 3 分钟,或者做做简单抗阻运动),都有助于改善血糖、胰岛素敏感性和甘油三酯水平;

  • 对于糖耐量受损的朋友,每小时站起来活动 5 分钟,12 个小时就能累积 60 分钟的活动量。别小看了这种累积碎片化运动,对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效果,比持续 1 小时中等强度运动更有效!
  • 爬楼梯也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适合在写字楼办公的朋友们。

青少年 2 型糖尿病患者

体力活动量应当与没有糖尿病的青少年一样;

  • 每天≥60 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其中大部分时间应该是中等或高强度有氧运动,且高强度有氧运动的频率为每周≥3 天;每天都应该有力量训练,包含在上述 60 分钟之内或更长时间;力量训练的频率应为每周≥3 天;每天都应该有骨骼强化训练,包含在上述 60 分钟之内或更长时间;骨骼强化训练的频率应为每周≥3 天。

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

所有孕妇,无论有无妊娠糖尿病,经妇产科医生评估无运动风险的前提下,一周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应该保证每天 20-3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什么时间运动?

  • 餐后优于餐前:餐后进行轻度或中等强调有氧运动,更有助于改善餐后血糖;
  • 运动类型:只要动,就比不动有效;但如果加入抗阻运动,对降低甘油三酯和血糖水平会更有效一些;
  • 运动时长:持续时间较长(≥45 分钟)效果更好。

运动禁忌及注意事项

  • 有年龄较大、心血管疾病症状、糖尿病病程较长或伴随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的成年人,建议先完成医疗检查和运动测试,再开始运动计划;
  • 血糖>250 mg/dL(即 13.9 mmol/L),和/或血液或尿酮水平中等或较高时,不要运动。血糖>300 mg/dL 时(即 16.7 mmol/L),要尤其小心,必须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且自我感觉 OK,才能开始轻缓的体力活动;运动前、运动期间和运动后,都应当足量饮水,同时避免在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间段或者阳光直射的情况下运动,要预防中暑;
  • 使用胰岛素或服用磺脲类药物(以及可能在运动前 2-3 小时内服用了格列奈类药物)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随身携带能够快速升血糖的碳水化合物,以帮助纠正可能发生的低血糖,甚至可能需要携带胰高血糖素——以备万一发生严重的低血糖。
  • 有糖尿病并发症,能运动吗?

有自主神经病变:预防低血糖、血压异常、心率变缓等情况,建议先做运动负荷评测,并预防脱水或体温过高/低。

有周围神经病变:保护双足,避免长时间徒步、慢跑、以及过度训练平衡力的运动,尽量选择不负重的骑车、游泳等运动。每天都要检查双脚,并确保运动过程中的鞋袜舒适度和干燥度。

有视网膜病变:提前咨询眼科医生。避免剧烈、高强度的活动,包括屏气(如举重)和举东西。避免包含低头甚至撞头的活动(比如瑜伽、体操、拳击等)。存在不稳定或未经治疗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近期接受视网膜或其它手术的患者,禁止运动。

有糖尿病肾病:避免导致血压过高的运动(比如举重、高强度有氧运动等),避免运动过程中憋气。尽量选择不会让自己太疲劳的中低强调运动。透析治疗期间若血电解质基本稳定,可以进行中低强度运动。

有高血压:避免导致血压过高的运动(比如举重、高强度有氧运动等),避免高强度运动,尽量选择低、中强度的动用大肌肉群的运动(比如骑自行车、步行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现在的生活水平号了,我们的食物越来越精细,含糖量也是越来越多,很多人因为这样患有糖尿病,越来越多。面对患有糖尿病后,我们的饮食一定要调整,要么病情很难的到控制,一旦肆无忌惮的发展下去,会危急到患者的生命。


    糖尿病是现在人比较容易患有的疾病,是属于富贵病。患有糖尿病后,饮食上要格外的小心,因为不注意的饮食,就会使得我们身体的血糖忽高忽低,身体的健康严重的受到威胁。因此在患有糖尿病后一定要学习一些关于糖尿病的饮食。

     


    1、合理的饮食可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让其得到恢复,控制血糖有利。轻症病友饮食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2、肉、蛋、鱼含糖量不高,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吃完后会在体内可转变成葡萄糖。此过程会使糖尿病人身体内尤为活跃,多食升高血糖。早一个鸡蛋,晚一袋奶。对于平衡昼夜之间的血糖是有益的。


    3、喝稀饭煮熟、煮烂的食物这样流水半流水的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因此血糖升高的速度也快。进食稀饭后,血糖升高的速度快。但是非流水或半流水食物,其碳水、化合物释放葡萄糖的速度慢,血糖升高的速度也慢。喝稀饭如同喝糖水。因此最好不要再喝稀饭。


    4、豆制品不含糖,但是会转化为糖,转化地较慢大约需3个小时,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食用过多的植物蛋白,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减退。鱼、禽等白色肉类为主补充蛋白。

     


    5、水果,万万不能吃。水果是糖尿病人不敢问津。不是不可以吃水果,而是需要注意水果的含糖量。进食水果量较大,从总的饮食中扣除吃水果的热量。也就是就是要少吃些主食。


    6、不含糖的坚果类有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这些食物的含油脂高、热量大,100克该类食物相当于200克主食所产的热量。高热量饮食导致脂肪储备、体重增加,转变成葡萄糖。应限制坚果类食物的摄入。


    经过以上的学习一定会了解一些饮食上的注意,要合理的坚持的应用到糖尿病人的身上。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时刻的注意,尤其是饮食习惯方面的调整。糖尿病是不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命的。最后希望病人将自己的疾病控制在最好的范围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糖尿病可怕吗?既可怕又不可怕。


    经常在后台看到糖尿病友留言说,科技这么发达,为啥就没有治愈糖尿病的技术呢?


    其实糖友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跟他们对糖尿病的了解太少有关,如果清楚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发症等相关的知识,一般就能了解其中的缘由,了解治愈糖尿病的难度,了解并发症的可怕。


    大部分的糖尿病友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何谓慢性病?通俗点说,就是长期患有而且很不容易治愈的疾病,比如我们很熟悉的高血压、冠心病等等,都是需要长期用药,终身调理的疾病。


    虽然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危害也很大,但跟糖尿病相比,似乎就显得没有“突出”了。

     


    糖尿病可怕吗?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它基本不会像癌症一样,等到发现的时候,大多是中晚期,生命就只剩下了倒计时。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胰岛功能受损,身体存在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对于血糖的调节能力变差,身体各个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正常人因为胰岛功能正常,血糖总是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但糖尿病人因为胰岛功能受损,与正常人相比,很可能会出现高血糖、低血糖等等血糖波动大的情况。


    而过高或者过低的血糖,对于身体的伤害都是比较大的,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那么就会导致病情加重,引起各种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重时可以危及生命,而慢性并发症严重时可以致残!


    目前已知的,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达一百多种!对心脏、脑部、眼部、肾脏、脚部和身体其它各个器官都会造成损害。


    像大家比较熟悉的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等等。


    慢性并发症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等。


    所以可以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血糖控制不好,可怕的是各种并发症!

     


    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不论您是否已经确诊糖尿病,都是可以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来防治糖尿病的。


    预防糖尿病,不妨做好以下几点: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清淡饮食,均衡营养,坚持低脂低糖低盐饮食,控制蛋白质、脂肪、糖分的摄入。


    保持运动的好习惯,运动对于身体的益处不用多说,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平日要避免久坐不动,要控制体重,每周至少坚持5次左右的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走路、慢跑、打球等等都是可以的,选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就好。


    保持精神愉悦,现在的人压力大,加班也多,难免会比较浮躁郁闷,要学会劳逸结合,多给自己找一点小乐趣,积极乐观的情绪对于身体也是很有益处的。

     

    建议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患者,要定期监测血糖,一年最少监测2-3次血糖。对于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比如肥胖、久坐不动等等人群,也可以定期监测一下血糖。


    总之,健康正常人群及糖尿病前期人群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预防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控制好血糖,稳定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并不可怕,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预防糖尿病,也可以降低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到来时间。


    但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那么,糖尿病就是很可怕的一种疾病,它会引起多种急性、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身心的伤害。

  • 运动好处多多!糖尿病患者可以晨练,只是不提倡空腹晨练,而且冬季也不建议糖友太早出门锻炼。


    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降低血压,而且可以增强体魄,愉悦精神,还能促进人际交往,消除糖尿病友的孤独感,所以,适当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


    运动也是糖尿病的基础疗法之一,所以,不论您的血糖控制得怎么样,只要身体情况还算允许,咱们都建议您应该坚持运动。

     


    不建议糖尿病友空腹晨练


    不过,运动也要讲究方法与时间,这样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之所以不建议糖尿病友空腹晨练,这是因为本来一晚上就没有进食,人体处于急需补充能量的时候。


    如果在这种时候不吃任何东西就出门运动,那么很可能会发现低血糖的危险,尤其空腹血糖低于5.6mmol/L时,或者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冬季空腹晨练尤其危险。


    因为冬季早晨太阳还没出来,气温比较低,很容易对血管和神经造成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这时候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脏的负荷变大了,心脏耗氧明显增加,同时心电活动变得极不稳定,就很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猝死等意外事件。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建议空腹运动锻炼。

     


    糖尿病人如何晨练?


    如果糖尿病友的血糖情况还算正常,又有晨起锻炼的习惯,建议在运动之前少量进食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主要是包子、馒头、米饭等主食,再出门进行锻炼。吃早餐的时候再适当减少主食即可。


    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咱们还是建议吃过早餐,餐后1小时左右再出门,建议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晨练。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意思也就是说到了冬季,人体需要护住阳气,最好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再进行活动。


    糖尿病人晨练注意事项


    血糖过低或血糖过高都不建议进行晨练;


    当血糖小于5.6mmol/L时建议加餐再酌情运动;


    冬季运动要多穿些衣物,衣物要轻软不能过紧,鞋袜要保暖


    最好选择快走、慢跑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冬季可以选择早上10点左右出门,每次运动的时间为30-40分钟;


    随身携带适量的糖果、饼干,以防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运动过后立即用干毛巾擦干汗水或换下湿衣,不要急于脱衣;


    运动后结束仔细检查双脚,如发现双脚有红肿、青紫及时就医;


    运动后做好运动记录,监测血糖变化;


    晨练之后不能吃一些很烫或很热的食物来防寒。


    小结:糖尿病人可以晨练,但不建议空腹锻炼。建议糖尿病友在吃过早餐后1小时左右出门锻炼,冬季可以在10点左右太阳出来后出门运动,建议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活动30-40分钟,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暖,补充水分,运动过后注意做好血糖监测。

  • 糖尿病作为我们现在慢病的代表之一,变得非常的高发和普遍。不仅是老年人才会患上糖尿病了,而是变成了一个平常的多见疾病。并且糖尿病的危害并不只是自身身体健康的危险信号,另一方面这个病带有遗传的因素,可能会让下一代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一般来说,只是因为糖尿病这个体质是一个会遗传的体质,若是父母或是爷爷奶奶患有糖尿病,在子女的身上也就很容易患病。

     

    糖尿病不仅仅只是遗传因素的影响,绝大一个条件还是后天的影响造成的。过度的肥胖和长期高油脂的饮食、不爱运动、心情长期受压等都会导致出现糖尿病。

     

     

    糖尿病还可能缠生其他并发症,当身体出现三个变化,就要当心了:

     

    变化一、腿脚发麻——足病

     

    一直处在高血糖的人群,身体的神经和血管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腿部的神经末梢会发生病变,发疼和溃烂,这就是所谓的糖尿病病。

     

    脚趾也会发热发麻,脚上经常出汗,脚趾的颜色变白,皮肤干裂粗糙。

     

    变化二、蛋白尿——肾病

     

    糖尿病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肾病,若是患者出现了在尿液里很多泡沫,还不会散去的现象,这就属于蛋白尿,身上的脚和眼睑可能就会出现水肿的现象,这是肾部恶化的表现,也可能是肾衰竭的前兆,要注意对身体做一个检查。

     

     

    变化三、视力模糊——眼病

     

    血糖一直升高,血糖导致眼部的血管也会被影响,出现改变,影响视网膜。导致出现糖尿病眼病,持续这样的现象或许还会引起失明。

     

    降血糖有方法,中医10个小妙招,帮你远离糖尿病,减少疾病压力

     

    控制碳水的摄入

     

    在美国的大研究课题里,糖尿病跟日常的饮食中大量的碳水有着关系,日常饮食中若是控制碳水的摄入会达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并且根据控制的不同,效果也会不同。

     

    吃素食

     

    哈佛大学有研究,吃素食,里面的膳食纤维很多,升高血糖的物质较少。可以帮助减少2型糖尿病的危害风险。

      
    吃麸质食品

     

    麸质的食物就是杂粮谷物这样含有麸皮的食品,麸质就是谷蛋白,经常吃这类食物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在稳定的范围之内,预防糖尿病的侵袭。

     

    改变烹饪方式

     

    用蒸煮的方式代替煎炒和油炸,可以帮助充分发挥食物的营养,增进人体的吸收,并且对于胰岛素抵抗的人群来说,可以改善和提高这类人群的胰岛素接受度。

     

    少吃外卖

     

    对于血糖高的人来说,饮食上吃外卖或者外食的占比比较多。在自己家吃饭更容易减少患上糖尿病的概率,还能限制摄入的加工类食品。

      
    间歇式高强度训练

     

    英国有研究,发现没有处在肥胖疾病的人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更低。因此要不断的坚持运动,既能锻炼肌肉还能帮助改善血糖,防止身上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减肥

     

    维持正常的体重可以帮助减少患上疾病的概率,并且防止其他并发症的现象,因此要学会早早控制体重。

     

    维持心率

     

    心率太快的话很容易患上糖尿病,因此正常保持平稳和较低的心率。

     

    重视肠道调理

     

    把肠道的菌群平衡好,重视肠道功能对身体的重要作用。若是不好好保护肠道,可能还会引起其他的肠道疾病,出现病上加病的现象。

     

    喝咖啡

     

    适当的喝咖啡可以帮助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因为咖啡中含有很多的活性物质,更能达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

     

    日常做好降低血糖的工作,防治身上的糖尿病现象,维持正常健康的良好习惯,常吃蔬菜像胡萝卜、苦瓜这类食物维持血糖,避免糖尿病给我们的生活加重负担。

  • 现在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出现了很多的健康隐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每天深受糖尿病带来的痛苦,而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血糖水平不出现波动,所以糖尿病患者一直以来每天都要关注血糖的问题。

     

    而除了通过饮食控制血糖,运动对于控糖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通过坚持运动,从而保持血糖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内,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为血糖异常升高,所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各种潜在威胁,而运动在我们管控血糖的手段中是属于比较重要的方式之一,通过科学有效的安排体育锻炼可以保持血糖稳定,但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健康的运动呢?在什么时间段进行体育运动才最有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如何选择运动方式?

     

    众所周知,坚持运动锻炼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身体对血糖的代谢能力,而且还能够帮助肌糖原消耗,除此之外还能够帮助人体有效的控制体重,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

     

     

    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选择运动锻炼的时候,不要做一些过太激烈的体育运动,可以选择一些强度小、时间长的有氧运动,因为强度太大的力量训练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可以选择一些小强度的力量训练,这样效果是最好的。而运动最主要的重点之一就是一定要坚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控制血糖的作用。有氧运动的话可以选择比如游泳、跑步、快走,或者是做一些健身操等一些不是很剧烈的运动,特别是步行,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是首选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将日常体育锻炼和生活两者相结合,做一些家务劳动或者参加一些社区活动,爬楼梯等。


    在什么时间段进行体育运动才最有效呢?

     

    一般我们运动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晚上或者是早晨,特别是对于有一定年龄的人们而言,比较喜欢晨练;而对于年轻人而言,晚上锻炼的人数居多,但其实这两个时间段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晨练

     

    国外的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在早晨锻炼的时候,身体内的代谢反应能力是比其他时间段要强的,所以这个时间段锻炼会使人体的代谢能力增强,可以代谢掉人体内多余的葡萄糖,所以糖尿病患者的锻炼时间可以在早晨进行,这样利于保持血糖稳定,而且通过晨练可以让人们的一天精力充沛。


    但在晨练中也是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说在秋冬季的时候,早晨锻炼的话,一定要注意不要受凉,防止天气冷刺激血管,导致血压异常以及心脑血管出现问题。而且早晨的空气中的含氧量要低于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污染重,会给一些身体抵抗疾病能力差的人们带来健康隐患,所以晨练的话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在空气质量差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外出,还有就是不要空腹锻炼,空腹的话会诱发低血糖。


    晚练

     

    对于年轻人而言,一般都会选择晚上锻炼。因为工作的原因,只有晚上才有自己的运动时间。晚上的话空气中含氧量也是很高的,特别是在傍晚的时候进行体育锻炼,身体整体会比较舒服。这个时候人们的血压水平也较为平稳。

     

    据有关研究发现,晚上锻炼的时候,耗氧量明显会比早晨的时候要低很多,而且人们坚持运动的时间会更长,所以对于如果想健身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可以选择在晚上进行锻炼,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不要吃得太饱进行锻炼,这样的话不仅胃肠道负担会加重,而且会对血糖造成影响。最好的时间就是在吃完饭半小时或者是一个小时之后再进行锻炼。但如果时间太晚,比如说晚上9点钟之后也不建议进行锻炼了,因为这个时候气温降低,锻炼后会让人体产生亢奋状态,会造成入睡困难,也不利于血糖水平保持稳定。


    综上所述,无论我们选择是晨练还是晚练,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空腹,最好是选择在饭后半小时或者是一个小时之后进行锻炼,这样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就是一定要持之以恒,如果不能长期坚持下去,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只有长期坚持锻炼,才能够通过运动很好的来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

  • 得了糖尿病,就真的不能治愈了吗?也不一定,糖尿病分很多种,发病原因也不相同,有些情况,得了就是终身疾病,而有些情况,还是有可能被治愈的。

     

     

    糖尿病可能被治愈的几种情况

     

    1、继发性糖尿病,通过其他疾病获得暂时性血糖过高及尿糖阳性,通过根治引起糖尿病症状的原发病,这种继发性糖尿病可减轻或消失。这种情况可以算是“治愈”。比如患脑出血、脑肿瘤、颅骨骨折、窒息、麻醉等情况时可能出现血糖升高。

     

    2、对于孕期出现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多数人产后也都能恢复正常。当然这要强调时间,是在妊娠期才患上糖尿病,但这类女性将来患2型糖尿病的机会增加。

     

    3、2型糖尿病中,有一种是胰岛细胞未受损,且能正常分泌胰岛素的情况下出现的血糖升高。这种情况有可能会治愈,但也仅是有治愈的可能性,实际发现血糖高的时候,胰岛细胞已经受损了。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其实是有帮助的。

     

    胰岛素抵抗

     

    第三种情况的血糖高,多数是因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也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产生原因很复杂,有遗传原因,也有环境原因,也与自身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肥胖一直被认为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情况,有的人是胰岛受损,不能分泌胰岛素或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有的人是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但身体已不敏感,或者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对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受损的情况,是需要终身服药控制血糖的。对于胰岛细胞能正常分泌胰岛素,但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是有可能在早期逆转恢复的。

     

    对于糖尿病而言,饮食是最应该注意的。不求通过饮食控糖,但也不能给血糖的波动增加负担。

     

    明确自身情况

     

    糖尿病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情况,有的人是胰岛受损,不能分泌胰岛素或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有的人是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但身体已不敏感,或者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对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受损的情况,通过食物基本是无效的。

     

    对于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含铬元素的食物,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的功能。只有这一种情况,食物是有一点点控糖作用的。

     

    含铬元素的食物有:牛肉、黑胡椒、圆白菜、糙米、玉米、小米、粗面粉、食用菌类等。此外,中药桑叶也含有铬元素,平常可以泡水喝喝。

     

    升糖指数

     

    糖尿病人日常选择食物时,都要学会利用升糖指数(GI)。GI高的食物由于进入肠道后消化快、吸收好,葡萄糖能够迅速进入血液,所以易导致高血糖的产生。多食用膳食纤维含量多的食物,可减缓消化吸收率。谷类颗粒碾度越细,GI越高,所以建议多食用粗粮。

     

    低升糖指数的蔬菜,要增加摄入比重:大白菜、黄瓜、苦瓜、芹菜、茄子、青椒、海带、金针菇、香菇、菠菜、蕃茄、豆芽、芦笋、花椰菜、洋葱等。

     

    高升糖指数的蔬果,要尽量少吃:红薯、南瓜、西瓜、荔枝、龙眼等,葡萄糖及白砂糖等最好不要吃。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3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随着社会发展,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糖尿病越加年轻化,研究调查表明,我国18周岁以上患糖尿病的几率约10%,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成年人患糖尿病!

     

    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控制体重与健康饮食有助控制糖尿病,降低患病的几率。

     

    所以糖尿病患者非常注重控制体重与饮食,而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那么糖尿病人群该如何减肥呢?接下来咱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 是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正常人血糖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患者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所以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分为两种,一种为1型糖尿病,一种为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4~5%,多发于儿童、青少年,主要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多发于成年人,大多数人都是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抵抗)所致。

     

    (二)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控制体重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研究调查表明:长期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可高达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

     

    统计表明,糖尿病在体重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仅为0.7%,体重超过正常值20%,糖尿病发病率为2%;体重超过正常值50%,其发病率可高达10%以上。而且在2型糖尿病人中80%是肥胖者。

     

    所以,控制体重对于2型糖尿病尤为严重,脂肪率越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就会降低。

     

     

    (二)肥胖为什么会引起糖尿病

     

    相比于正常体重人群,肥胖的人更容易形成“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指血液当中的糖很难进入到细胞里面,造成血液中血糖高居不下。胰岛素抵抗还会反过来促进糖类物质转化成脂肪,使胖者更胖。

      

    (三)糖尿病患者如何减肥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主要有两大因素影响,运动和饮食,那么如何进行运动和饮食如何选择,怎么做才好呢,下面就是给大家一些建议:

     

    1. 运动管理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建议可以采用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保持每周有氧运动150分钟/周;也就是平均一周2-3次,每次60分钟,中等强度即可。抗阻力运动建议每周2次。

     

    2.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是高血糖人群的体重管理基础,饮食原则是控制总能量、低糖(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低脂、适量蛋白质、限盐、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

     

    是不是看到这里,大家就有点懵了,什么是升糖呢?

     

    那么这里,就给大家额外插入一个小点~

     

    升糖指数,全称“血糖生成指数”,简称GI。是指食物进入人体两个小时内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主要是用来衡量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指标,有助于专业人士进行参考与指导。

     

    营养师建议:高血糖人群瘦身过程中饮食要注意忌甜,忌盐,忌油腻,忌辣,忌烟,忌酒,主食不能完全断,避免引起低血糖~

     

    那么食物该如何选择呢?平常要怎么吃呢?别急,下面给出一张适合糖尿病患者瘦身的参考食谱与饮食替换建议~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健康带来极大的困扰,尤其是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的患者,还可能进一步出现很多糖尿病并发症。其实控制血糖有很多方法,除了饮食、药物之外,适当的锻炼也能起到很好的控糖作用。

     

     

    运动最大的好处就是流通气血,增强脏腑功能。所谓血气者,所以周于性命者也,以奉生身,莫贵于此发所以病者,即血气不得流通。无论虚证实证,都是这样,只有血气流通了,才能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脏腑功能才能强健旺盛。

     

    都说这糖尿病是富贵病,是因为饮食太过肥甘厚腻,导致脾阳受损,脾的散精功能下降,饮食经过脾胃运化出来的糖原积滞在血脉之中,不能及时散精于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由此导致了血糖升高。而脾主四肢、肌肉,运动能够刺激四肢和肌肉,最能兴奋脾阳,使脾阳健旺,使脾能散精。

     

    因此,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古今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如何合理运动?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用药、工作强度等不同因素,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

     

    运动时间以餐后1-2小时为宜,国内有研究报道认为餐后90分钟进行运动,其降糖效果最好,运动频率则以每周4-6次为宜。

     

    运动方式的选择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等。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相关研究表明诸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放松功及易筋经等中医传统功法对运动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罕见血糖波动的不良反应。

     

    运动强度则“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因为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会引起劳累,使病情加重,而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 

     

     

    运动注意事项

     

    1、防低血糖。糖尿病患者不要在空腹时运动,同时应避开药物作用的高峰期。运动前应喝一杯牛奶或吃几块饼干,运动时随身带些糖果,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即进食。外出活动时,应携带注明姓名、年龄、住址、电话以及现用的胰岛素和降糖药物的保健卡,便于发生意外时别人及时救治。

     

    2、防饮食干扰运动效果。不能控制饮食的糖尿病患者,单用运动疗法效果不好。所以必须在控制饮食的同时,采用运动疗法才能收到治疗效果。采用运动疗法时,应用胰岛素者,1型糖尿病患者可增加进食量,2型糖尿病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3、有些人不适合运动疗法者。如:血糖未得到很好控制的重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感染的患者;有酮症酸中毒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者;严重糖尿病肾病患者;严重眼底病变及新生血栓患者。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开始运动时要本着量力而行、适宜勿过的原则,绝不能运动过度。所有糖尿病患者应了解运动的意义,同时更应知道怎样运动、运动量和运动时机,并付诸实施、长期坚持,才能对疾病的康复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熊艳,梁弈铨.餐后不同时间急性运动负荷对NIDDM患者的降糖作用[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5):360-362.
    2. 王敬浩,演叔怀,仇志刚.太极拳锻炼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21(4):357-359.
  • 糖尿病肾病是全世界终末期肾病的首位致病因素 [1],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安全!近年来,人们发现,中医药对于治疗这种疾病,尤其是在延缓肾脏“走向末路”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中医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辨证治疗的方法。那么,中医是如何理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原理?又是如何进行辨证治疗的?就让我们一一揭秘。

     

    1.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 [2]

     

    糖尿病肾病指的就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一般在患上糖尿病4~5年后发生,最初表现为微量的蛋白尿,随着疾病的进展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血压升高、水肿等,到达最终阶段,还可能引起尿毒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根据糖尿病的一些临床症状,中医常常将它和消渴病对应起来。《金匮要略》云消渴病:“以饮一斗,小便一斗”;《丹溪心法》这样描述:“小便浊淋如膏之状,面黑而瘦”。而消渴病迁延到肾脏,就会引起糖尿病肾病。

     

    2.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原理

     

    中国古代医学家对糖尿病肾病并没有系统的认识,到了近现代,各种病机学说都纷纷涌现,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大学说虽然侧重点不同,却都涉及正虚和邪实两个核心过程。正虚指的就是正气不足,包括气阴阳亏虚、脾虚、肾虚等多种类型,它们或者同时存在或者相继出现,共同影响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正气不足则容易导致邪气的入侵和郁结,化为血瘀、水湿、浊毒等邪实,还会进一步加重正虚,造成恶性循环 [3]

     

    所以,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本虚标实”之病 [4],阴阳气血津液亏虚是本质,湿浊血瘀内结是表现,邪实就会进一步演变为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3.  糖尿病肾病的辩证治疗

     

    中医辩证其实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病症”到“病证”的过程。病症是病人的主观感受,病证是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态等本质信息,医生依据中医理论对“病症”进行分析,得以辨明“病证”,这就是辩证。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疾病的特质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中医能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辨别不同的“证”,再对“证”治疗,从而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可见,同一个疾病实际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证”型,如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肾不足、湿浊内蕴 [5]等。论治时医生会根据“证”型选择不同的治法、方剂和用药剂量,实现“精准打击”,从根源上“解决”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现代医学名词,中医虽然没有相应的记载,但随着近年来的研究,对于该病的理解和疗法都日趋成熟,俨然成为了“糖友界”最强帮手!

     

    糖尿肾病不用怕,中医辨治有奇效!大家不妨一试。

     

    【参考文献】
    [1]李平,谢院生主编,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基础与临床[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5.
    [2]柳河等著,新编内分泌代谢病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
    [3]郭利莎,沈玉燕,赵玲,曾慧妍,杨国伟.当代名中医临床辨治糖尿病肾病规律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4):427-428+439.
    [4]彭万年,罗仁主编,糖尿病肾病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
    [5]仝小林,周强,赵林华,田佳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01):144-146.
  • 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疾病的发生。其中糖尿病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类常见疾病。

     

     

    昨日刚刚入院一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该患者因为频繁的出现心慌、气短的表现而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入院常规检查空腹血糖,患者空腹血糖为7.3mmol/l,基于此又予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的测定,该检测值均高于正常但又不是很高,患者平素喜食甜食,好吃油腻食物且平素不爱好运动,便嘱患者先予饮食控制并且加强运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础管理措施,对于糖尿病一级、二级、以及三级预防均有显著的效果;对于有糖耐量受损的患者而言,可降低50%患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应该教育其定期监测血糖,教会其如何正确的测定血糖,目的在于可以可以知道患者的用药,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的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因为低血糖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生活方式的调节与控制是最基本的管理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纠正患者的代谢紊乱提供最佳营养,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在饮食方面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糖尿病患者每天要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量不应当低于130g,因为对于大脑而言葡萄糖是其唯一的能量来源。

     

    2、建议脂肪的供能比不宜超过30%,应当增加植物脂肪的比例,并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

     

    3、对于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蛋白质的适宜摄入量应在总能量的15%-20%。

     

     

    4、糖尿病患者联合补充钙以及维生素D可以有效的改善糖代谢,补充锌可以降低空腹的血糖水平。

     

    5、糖尿病患者饮食中全谷物、杂豆类可以占到1/3的比例;在吃主食前可以多吃点儿蔬菜以及水果,种类可以多样,而且强调患者必须食入主食;患者可以常吃鱼禽,蛋类食物,对于加工的肉类要限制摄入;每天都要食用奶类和豆类食物,每日可少量食入坚果。

     

    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运动疗法,该治疗方法对于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尤为重要,患者要制定安全、科学、有效以及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在运动中要以中等强度以及有氧训练为主,运动强度要因人而异,要循序渐进的进行。

     

    当这些基础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就应让医生为你制定适合你的降糖方案,积极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人生中46至55岁这个阶段,被誉为“多事之秋”,虽然这个年龄段的人通常精力充沛,思想成熟,但同时也是生命中的高危期。在这个阶段,人体各项生理机能开始衰退,各种疾病也容易爆发或显现。

    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46至55岁的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5%,是40岁之前发病率的近4倍。女性在绝经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增加2~6倍,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会增加约40%。

    这个阶段的高危状态,与生活压力密切相关。家庭、事业等各种负担加重,精神压力增大,长期透支健康,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趁虚而入。

    要安全度过这个高危期,除了加强体育锻炼、注重劳逸结合、定期体检外,还应注意关注人体器官发出的求救信号。例如,胸痛、胸闷可能是心脏问题,咽喉不适、脖子两侧胀痛可能是小肠与淋巴系统疾病。一旦出现不明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以下是一些预防和保健建议:

    1.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高热量食物。

    2. 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

    4. 定期体检: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5. 关注身体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采用一体化治疗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中药组方,制成汤剂、丸剂或膏剂,调整阴阳平衡,改善肾脏功能。例如,对于肾阴虚型患者,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对于气阴两虚型患者,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其次,中药外治手法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的外治方法包括中药沐足、针灸、穴位磁疗、耳穴压豆等。这些方法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肾脏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肾脏功能恢复。

    此外,饮食疗法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同样重要。患者应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避免肾脏损害进一步加重。建议患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运动疗法也是糖尿病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天坚持运动,持之以恒。

    总之,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通过中药内服、外治、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等多种手段,综合调理患者身体,改善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其中2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然而,一项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牵头的全国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发现,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不容乐观。

    该研究纳入了238,639例2型糖尿病患者,涉及全国606家医院。结果显示,65.88%的患者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OAD),33.93%的患者联合使用OAD和胰岛素,而仅使用OAD和GLP-1受体激动剂的患者占比仅为0.19%。尽管仅使用OAD治疗的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低,达标率较高,但随着OAD种类增加,HbA1c控制情况逐渐变差。在联合使用OAD和胰岛素的患者中,仅注射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平均HbA1c水平最低,而同时使用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的患者血糖控制最差。

    研究还发现,老年人、女性、病程较短、体质指数较低、无合并症、近期进行血糖自我监测、仅服用OAD或OAD和GLP-1受体激动剂的患者,其HbA1c达标率较高。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并加强日常保养,以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首先,患者需要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其次,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此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控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以降低血糖。

    总之,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现状令人担忧。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加强治疗管理,改善患者的预后。

  • 中年人突然消瘦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以及合并恶性肿瘤等。

    首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加速,从而出现消瘦、心慌、出汗等症状。针对这种疾病,医生通常会推荐使用盐酸普奈洛尔片、甲巯咪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以帮助调节甲状腺功能。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增加饮水量、控制情绪等,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其次,糖尿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长期处于较高状态。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针对糖尿病的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使用格列齐特片、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药物,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同时,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避免病情恶化。

    除了上述两种疾病外,合并恶性肿瘤也可能导致中年人突然消瘦。恶性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医生会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中年人突然消瘦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才能明确病因。在此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保养措施,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 一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其中,胰岛素抵抗是1型糖尿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面对1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1型糖尿病的病因。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主要是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此外,环境因素如肥胖、高热量饮食、低运动量等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

    针对1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1. 加强锻炼: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患者应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瑜伽、跳绳等,每周不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

    2. 控制饮食: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适当补充高纤维食物。同时,可以选择一些低糖水果,如西红柿、山楂、柠檬等。

    3. 使用药物:治疗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增敏剂、降糖药等。常见的药物有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和葡萄长春西汀抑制类等。此外,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也有密切关系,如有必要,可以使用降脂药物。

    1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酮症并发症,因此,患者应多喝水,避免因酮症就诊。此外,1型糖尿病患者多为青少年,心理压力较大,因此,给予心理安慰,注意培养健康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富贵病饮食保健

    1. 全麦食品: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

    富贵病,顾名思义,与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密切相关。其中,糖尿病是富贵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全麦食品富含麸糠和胚芽,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维持血糖稳定,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燕麦片、粗面面包和糙米等全麦食品,都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选择。

    2. 蔬菜和水果:抗氧化,预防心脏病和癌症

    蔬菜和水果富含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预防心脏病、癌症等富贵病。尤其是深色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蓝莓、草莓等,抗氧化效果更为显著。此外,蔬菜和水果中的膳食纤维还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3. 鱼类、禽类、蛋类:优质蛋白,维护心血管健康

    鱼类、禽类和蛋类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中,鱼类富含ω-3脂肪酸,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鸡肉、火鸡等禽类脂肪含量低,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鸡蛋虽然胆固醇含量较高,但适量食用并不会对心血管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4. 坚果和带壳豆:健康脂肪,补充营养

    坚果和带壳豆富含健康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其中,杏仁、核桃、花生等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带壳豆如黑豆、蚕豆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胆固醇。

    5. 奶制品和代用钙: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

    奶制品是钙质的重要来源。适量摄入奶制品,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对于乳糖不耐受或不喜欢奶制品的人群,可以选择代用钙食品,如钙片、豆腐等,以保证每日钙质摄入。

    6. 多种维生素: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

    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适量补充多种维生素,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预防富贵病。

    7. 适量饮酒: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适量饮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需注意,饮酒需适量,过量饮酒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其中,介入治疗以其微创、高效、恢复快等优点,成为了糖尿病足治疗的重要手段。

    广东省人民医院陆骊工教授指出,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管成形术: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方式,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下肢血流。

    2. 动脉溶栓术:通过药物溶栓或机械溶栓的方式,溶解血栓,恢复下肢血流。

    3. 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血管移植的方式,绕过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恢复下肢血流。

    4. 静脉瓣膜成形术:通过瓣膜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等方式,修复或替换受损的静脉瓣膜,改善静脉回流。

    5. 静脉曲张微创治疗:通过激光、射频或超声等方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除了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还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多种方法。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扩血管药物等;物理治疗主要包括高压氧治疗、紫外线照射等;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步行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

    广东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科在糖尿病足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患有糖尿病足,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随着社会的发展,肥胖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肥胖不仅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减脂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减肥方法,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围绕减脂手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减脂手术,又称减肥手术,是通过手术手段改变患者的胃肠道结构,以达到减肥的目的。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减脂手术主要分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术和胃束带术等。研究表明,减脂手术对肥胖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首先,减脂手术可以显著降低肥胖患者的体重。研究显示,接受减脂手术的患者在术后4个月内体重平均减轻5kg/月,随后体重以较低的速率下降。这有助于改善肥胖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

    其次,减脂手术可以改善肥胖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研究证实,接受减脂手术的患者心脏病发病率降低70%,对于患有II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术后糖尿病的病情减轻了9倍。这主要得益于减脂手术对肥胖患者代谢的影响,使其血糖、血脂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此外,减脂手术还可以降低肥胖患者的死亡率。研究表明,接受减脂手术的肥胖患者死亡风险比未手术的患者低50%。

    然而,减脂手术并非适合所有肥胖患者。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检查、心理评估等。此外,手术后的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也需要进行调整,以保持减肥效果。

    总之,减脂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减肥方法,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具有显著作用。对于肥胖患者而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积极配合术后康复,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生活中,许多人为了降低中药汤剂的苦味,往往会添加一些糖分,然而这种做法却会影响药效。中医认为,中药的不同性味具有不同的功效,如苦味药具有燥湿、泻火的作用,而甘味药则具有补益、止痛的功效。若在服用汤药时添加糖分,则会改变药液原有的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那么,如何减轻中药汤剂的苦味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小妙招:

    1. 控制温度:将药液冷却至20-36摄氏度之间,这样既容易快速服用,又感觉不太苦。因为正常人口腔内的温度为36.2-37.2摄氏度,当汤药温度与舌的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的感觉最灵敏,此时喝汤药感觉味道最苦。而汤药温度高于38摄氏度则可能会烫伤口腔黏膜,因此20-36摄氏度之间是最好的选择。

    2. 掌握位置:舌头上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根,因此喝药时应尽量避免舌根过多地接触药液;服用较苦的药丸时,也应将药放在舌尖,然后用温开水迅速送服。

    3. 喝药速度:喝药的速度越快,受苦味的影响越小。喝汤药时最好使用吞饮法,饮满一口后快速吞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而顺势咽下。

    4. 凉水漱口:喝药后立刻用凉水漱口,然后喝适量温开水,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必要时可嚼一块口香糖,及时去除口腔中的异味。

    5. 适当添加调味品:在一些补益类汤药中加入大枣或甘草可减轻汤液苦味,还可以增强补益作用。但是在有海藻、大戟、芫花的方子中不宜加甘草。在晾凉的药汤中加一勺蜂蜜也可以减轻苦味,但是腹泻和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如果服汤药时出现了恶心、呕吐现象,可在喝汤药前喝少量生姜汁或嚼服2-3片生姜片。此外,在服药前不吃糖和其他甜味食品也很重要。

  •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尤为常见。本文将围绕老年人抑郁症展开,探讨其症状、成因、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关爱老年人。

    一、老年人抑郁症的症状

    老年人抑郁症的症状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怒、焦虑、失眠、食欲减退、精力下降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 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 容易发脾气,对家人或朋友缺乏耐心
    • 失眠或睡眠过多
    • 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 精力下降,做事提不起劲
    •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 自我评价过低,有自责、内疚的情绪
    • 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二、老年人抑郁症的成因

    老年人抑郁症的成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引发各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等,这些疾病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负担,诱发抑郁症。
    • 心理因素:老年人面临退休、子女离家、亲人去世等生活事件,容易产生孤独、失落、无助等负面情绪,诱发抑郁症。
    • 社会因素: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如子女不在身边、缺乏社交活动等,会使老年人感到孤独、无助,增加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三、老年人抑郁症的危害

    老年人抑郁症不仅会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生风险,甚至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害:

    • 影响身体健康:抑郁症会使老年人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等。
    • 影响心理健康:抑郁症会使老年人的情绪低落、焦虑、易怒等,影响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
    • 增加自杀风险:抑郁症患者容易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需要引起重视。

    四、老年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和治疗老年人抑郁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对抑郁症的认识,学会识别和应对抑郁症症状。
    •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老年人参加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减轻孤独、无助感。
    •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控制慢性疾病,减轻身体不适,降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 寻求专业帮助:当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症状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总之,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抑郁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