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青蒿琥酯使抗癌药更有效

青蒿琥酯使抗癌药更有效
发表人:王颂平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抗疟疾药物青蒿琥酯的抗癌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青蒿琥酯与现有抗癌药物联合使用,有望提高治疗效果,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青蒿琥酯是一种传统的抗疟疾药物,通过减少体内受疟疾感染的细胞数量来抗击疟疾。然而,许多科学研究也发现,青蒿琥酯对癌细胞可能具有同样的效果,即减小肿瘤体积。

英国圣乔治伦敦大学的Wai Liu博士和Angus Dalgleish教授对人类癌症细胞进行了体外研究,发现青蒿琥酯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例如,青蒿琥酯与来那度胺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尤其是对肺癌细胞的影响最大。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通过无药期间断短期冲击使用青蒿琥酯,可以更有效地减小癌症大小。这种治疗方式不仅可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还可以减小癌性肿块的体积。

这项研究为青蒿琥酯如何与抗癌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同的抗癌治疗模式提供了新的见解,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研究都是在体外进行的细胞研究,其反应与体内不同。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

总之,青蒿琥酯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抗癌药物,有望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其疗效,并探索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科研用药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科研用药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器械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纷纷“下海”进入医疗器械领域,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医疗器械行业与药品行业存在着诸多差异,制药企业若想成功转型,还需谨慎行事。

    首先,医疗器械行业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极高,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此外,医疗器械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其次,医疗器械的销售渠道与传统药品有所不同,企业需要建立新的销售网络,并培养专业的销售团队。

    此外,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法规也较为复杂,企业需要熟悉相关政策,并遵守相关法规。

    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1. 加强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

    2. 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培养专业的销售团队。

    3. 关注政策法规,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4. 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5. 持续关注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策略。

  • 在中医药宝库中,名贵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和珍贵的药材而备受关注。以下是一些常见名贵中药的性能功效及识别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些珍贵药材。

    牛黄:牛黄是清热解毒、息风镇痉的良药,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高热、手足抽搐、痰厥、神志昏迷等症状,同时也可用于治疗热疖、疔疮、咽喉肿痛、口疮等。识别牛黄的方法是取少许粉末湿后,涂于指甲上,其黄色久而不退。

    珍珠:珍珠具有镇静安神、清热明目、解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心悸、失眠、惊风、癫痫、阴虚内热引起的两眼昏花、色斑等症状。识别珍珠的方法包括:用火烧后观察其是否呈层状破裂、晶莹闪光;取珍珠粉放于洁净杯水中,观察其是否下沉折光、溶解于水。

    燕窝:燕窝是滋补佳品,具有养阴润燥、补中益气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虚损、痨瘵、咳嗽痰喘、咯血、吐血等症状。识别优质燕窝的方法是观察其呈丝状排列、水浸润呈银白色、晶亮透明、体柔软、有弹性、拉扯有伸缩反应。

    银耳:银耳是滋补佳品,具有清热养阴、润燥生津、补肺益气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虚劳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识别优质银耳的方法是观察其温水泡后体积迅速膨大5-6倍、水中膨胀不大说明质差、水泡后散开分离现象说明是碎小银耳粘合而成。

    人参:人参是补益元气的良药,具有固脱生津、安神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虚心悸不寐、脾虚泄泻肢冷、肺虚气喘息短、肝虚惊悸不宁、肾虚骨弱痿软等症状。识别人参的方法是口尝苦中带甜、横切有梅花状环纹、质重、有麻辣、酸涩味者为劣品。

    三七:三七是名贵止血药,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人体各种出血、跌打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三七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也有一定的疗效。识别三七的方法是将三七粉放入少量猪血内,观察猪血是否化成水状。

    沉香:沉香是名贵理气药,具有降气温胃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逆不降的喘满、呕吐、胃寒气滞的胸腹胀痛等症状。识别沉香的方法是观察其木质重、有油腻并带香味、取小块放入水中即沉。

    阿胶:阿胶是补血良药,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虚烦失眠、手足抽动、久咳少痰及多种出血症。识别阿胶的方法是将阿胶块持于手中,用力往桌面拍打,观察胶块是否脆断成碎块、碎块呈棕色、半透明、无异物,若拍打软而不碎则疑为劣品。

  • 在当今社会,‘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患者。很多人认为,降低药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然而,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联教授指出,单纯依靠降低药价是无法有效控制药品费用的。

    胡善联教授认为,药品费用由三部分组成:药品价格、药物用量以及市场上原研药、仿制药的品种组合。因此,仅仅降低药品价格,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药品费用。他强调,控制药品费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首先,需要控制药品用量,避免不合理用药。其次,需要从供需两个方面入手,既要关注药品生产企业,也要关注药品流通环节。此外,还需要改革药品定价方法,改变医保对医院的支付方式,从而间接控制药品费用。

    胡善联教授还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药品定价政策指南,包括药品供应流通环节中的各种加成、取消基本药品税收、利用成本加成方法、国际外部参考定价、促进仿制药应用以及技术评估等方法。他指出,国家应该根据卫生系统需要达到的目的,综合运用不同的药品定价政策,而不是单一政策。

    最后,胡善联教授提出了降低药品费用的三个建议:药品创新程度和质量层次是通用的定价原则;原研药过专利期后,应根据仿制药的先后制订不同梯度的价格;对创新药定价采用国际参考定价或谈判确定。他认为,单纯降低药价不能控制药品费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才能有效控制药品费用。

  • 1月18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向群莅临汉森制药,对公司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陈向群副省长一行在汉森制药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某某的陪同下,参观了公司生产线、研发中心等关键环节,详细了解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情况。

    陈向群副省长对汉森制药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致力于医药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强调,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努力打造成为行业领先企业。

    在调研过程中,陈向群副省长还与公司员工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待遇保障。他鼓励员工要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专业技能,为推动企业发展和医药健康产业进步贡献力量。

    汉森制药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某某表示,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陈向群副省长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药健康服务。

    此次调研,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医药健康产业的高度重视,也为汉森制药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据悉,汉森制药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专注于医药健康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多个国家一类新药、二类新药和多个独家产品,产品覆盖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领域。

    陈向群副省长一行还参观了汉森制药的药品博物馆,了解了我国医药发展历程和汉森制药的发展历程。

    此次调研活动,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仲伯、省统计局局长张世平、省发改委副主任卓群、市委书记胡忠雄、市委副书记、市长许显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跃涛、市政府秘书长汤瑞祥等陪同调研。

  • 近年来,我国药品市场发展迅速,但药品质量差异问题却日益凸显。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发布的《影响药品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分析》报告显示,国内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存在明显的质量差异。

    报告指出,我国目前共有16695个药品标准,其中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4567个品种,仅占药品标准品种总量的27%。而大部分药品标准均为1990年以前制订,在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报告还指出,目前我国94.7%的药品上市许可是在2007年实施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之前发放的,远低于目前现行的上市批准标准。这些产品中,仿制药占绝大多数,且多数没有与被仿制品进行对照性研究,只有极少数产品进行了生物等效性试验研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对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前批准的仿制药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要完成这项任务挑战巨大。

    北京秦脉医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顾问陈哲峰认为,新版GMP为中国药品质量划定了更高的“及格线”。他建议,监管部门应在进一步完善仿制药再评价的方案设计的同时,利用2015年药典升级的机会,提前对部分产品质量标准进行专项升级,对达不到要求的仿制药进行淘汰。

    总的来说,药品质量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大事。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不断加强药品监管,提高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 近年来,中医药在国际贸易中屡遭挫折,这促使我国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中医药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已发布27项中医药国家标准和470多项行业及行业组织标准,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

    然而,中医药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的认可程度不高,导致中医药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积极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表,明确中医药标准的范围和内容。
    • 制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
    • 制定中医药行业标准,提高中医药产品质量。
    • 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对于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医药标准化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通过制定中医药标准,可以将中医药的诊疗经验、药物配方等知识体系化,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其次,中医药标准化有助于提高中医药产品质量。通过制定中医药行业标准,可以规范中医药产品的生产、检验和销售等环节,提高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再次,中医药标准化有助于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通过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可以消除国际市场对中医药的疑虑,促进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总之,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相信随着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 在非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医药市场的潜力正逐渐显现。根据非盟的预测,到2050年,非洲人口数量将翻倍,医药需求也随之激增。然而,目前非洲的药品年消费量仅占全球的1%,这与非洲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近年来,中国药企看到了这一趋势,纷纷将目光投向非洲市场。据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对非洲医药产品的出口额达到了14.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48%。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非洲医药市场的巨大潜力。

    非洲国家在医药产品生产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大多数药品依赖进口。然而,随着非洲经济的不断发展,医药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中国药企凭借其高技术含量的制剂和医疗器械产品,在非洲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医药在非洲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许多非洲民众对中医药的疗效表示赞赏,认为中医药成分全天然,标本兼治,服用起来更加放心。中国药企在非洲市场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产品质量,还得益于其在当地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然而,进入非洲市场并非易事。非洲政局的不稳定、投资风险相对较大等问题,都对中国药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药企需要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尊重当地文化,加强与当地员工的沟通与合作,才能在非洲市场取得成功。

    总之,非洲医药市场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中国药企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市场开拓能力,有望在非洲医药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

  • 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在仿制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部分仿制药质量仍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补历史课”,拉开了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序幕。

    一致性评价,即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旨在提高我国仿制药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2015年,随着中国药品监管迈入新时期,一系列有关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政策相继出台,医药企业纷纷响应,一致性评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后“一致性评价”时代已经来临。随着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越来越多,企业竞争格局逐渐稳定,监管也逐渐常态化。然而,如何让一致性评价药真正替代原研药,成为当前医药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我国仿制药产业“大而不强”,本土高端仿制药企业、品牌乃至产品长期缺位,导致百姓对国产仿制药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原研药在品牌影响力、医生认知度和患者认可度方面都有很大优势。因此,一致性评价药替代原研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

    龙头企业也在积极应对后“一致性评价”时代的挑战。他们不仅关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本身,更关注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未来发展。他们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一致性评价药品的替代原研药,并呼吁整个医药行业共同努力,提高国产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

    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和联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种将有望与原研药同台竞争,我国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也将在竞争中逐步得到医生及患者的认可。这将为我国医药工业真正从“仿制为主”走向“仿创结合”提供有力支撑。

  • 近年来,中药材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一份未具名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多家知名药企所售中药饮片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引发社会热议。

    检测结果显示,部分中药饮片中检出了禁用农药,如甲拌磷、甲胺磷等,且农药残留量远超欧盟标准。面对质疑,涉事药企态度不一,有的选择低调应对,有的则以国家标准为挡箭牌,声称未超标。

    中药材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根源在于种植、采购、生产等多个环节。部分药企在采购环节疏于把控,导致不合格药材进入生产线;有的种植基地管理不规范,农药使用不规范;此外,中药材流通环节也存在监管漏洞。

    为解决中药材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相关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一方面,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基地的监管,推广GAP种植标准;另一方面,加大对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严查不合格药材流入市场。同时,鼓励药企加强自身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中药材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关注产品来源和质量认证,以确保用药安全。

    中药材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不仅关乎公众健康,也影响中医药行业的声誉。希望相关部门和药企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提高中药材质量,让中医药回归本源,造福人类健康。

  • 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新药创制成为了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近期,卫计委官网公布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拟推荐优先审评药物品种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相关规定和专家评审结果,磷酸源生萘啶等11个专项支持的药物品种被列为优先审评品种。

    磷酸源生萘啶作为一种新型抗感染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它能够有效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此次将其列为优先审评品种,有望加速其上市进程,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除了磷酸源生萘啶外,其他10个专项支持的药物品种也各具特色。这些药物涉及肿瘤、心血管、神经退行性等众多疾病领域,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优先审评政策的实施,将为这些新药的研发和上市提供有力支持。

    公示期间,公众可以关注卫计委官网发布的公示信息,如有异议,可以通过指定渠道反馈至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近年来,我国新药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优先审评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加快新药研发进程,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与磷酸源生萘啶相关的科普知识:

    1. 磷酸源生萘啶的适应症:磷酸源生萘啶适用于治疗由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2. 磷酸源生萘啶的用法用量:根据病情和医生指导,口服磷酸源生萘啶,一日两次,每次0.5g。

    3. 磷酸源生萘啶的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过敏体质者慎用;用药期间避免饮酒。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