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颤的发生和年龄密切相关,年纪越大,房颤发生率越高。
没有房颤做好预防,患有房颤则要正确认识它,把它的危害降到最低,做到即使得了房颤也要过一个就像没有房颤一样的美好人生!
欢迎关注上海市同济医院房颤中心微信公众号,我们专业提供房颤等心律失常诊断治疗等方面相关知识,欢迎有需要的朋友扫码关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一、房颤能喝酒么?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患者是尽可能避免喝酒,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发,过量饮酒和大鱼大肉的饮食都会导致这些病变。首先酒精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阻力,从而使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律失常,再者饮酒过量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失去平衡,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脏的调节系统既然出现障碍,心律失常自然也就发生。过于油腻的饮食则会让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氧,出现心律不齐。
二、房颤患者可以做飞机么?
于房颤患者是否能坐飞机,需要看患者的基础情况。首先要了解患者属于哪种房颤类型,还需要了解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控制情况。如果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室率控制很好,又长期坚持抗凝处理的这一部分患者,允许坐短途飞机。房颤能否坐飞机,需要在乘坐飞机之前跟专科医生商量沟通。
三、甲亢为什么会引起房颤?
甲亢的患者发生房颤的几率明显增加,可高达5%~15%。甲亢引起房颤,主要是由于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心肌细胞,加速心肌细胞的代谢和氧耗,使得心肌细胞当中的钙离子,磷酸根离子增加,钾离子浓度降低,使得心肌细胞纤维的不应期缩短,兴奋阈值降低,从而容易发生房颤。除了容易发生房颤之外,甲亢的患者也容易出现房扑,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甲亢的患者要积极的治疗房颤,以免引起心功能不全,以及并发血栓的形成。
四、房颤可以打新冠疫苗吗?
房颤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疾病,而心律失常的种类较多,包括心房颤动、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脏早搏等,大部分的心律失常类疾病,可以正常接种新冠疫苗,比如心脏早搏、心房颤动等。若患有严重性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症状,建议暂缓接种。因新冠疫苗接种要求较多,患病者接种疫苗前,应谨慎评估个人身体情况房颤的患者如果在症状发作期间,不要注射新款疫苗。在注射新冠疫苗前最好保持身体健康,等到房颤的症状稳定以后再去注射新冠疫苗,这样才最为安全。一旦发生房颤,应该尽早接受治疗,避免引起并发症。可以应用抗凝的药物,以及改变心室率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以选择手术的方法,也就是射频消融手术,对房颤有治疗效果。房颤的患者症状稳定以后,或者手术以后一个月再注射相关的疫苗。而且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需要注意生活起居规律
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通常是出现在幼儿身上,老年群体也比较容易患上此类疾病。一般像我们咳嗽、打喷嚏或者用力过度都会引起疝气的发生,用手可以清晰地在小腹部摸到肿块凸起。宝妈们往往会在给婴儿换尿布或者在孩子洗澡的时候才会发现,令人感到十分恐慌,那么我们今天一起聊聊疝气吧!
疝气在医学上是称为“疝”,疝是人体内某些正常的脏器,离开自己原本的位置,通过一些先天或者后天形成的缺损、薄弱的组织向外凸起。疝气包块一会有一会无,站起来的时候稍微一用力就会出现,躺下就没有了。
① 大笑、咳嗽或者紧张时,身体某个地方出现隆起的肿块;
② 肿块按压时会回复;
③ 肿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大;
④ 肿块周围会感到疼痛和压迫感;
⑤ 用力时肿块会出现并且感到疼痛。
疝气分为腹股沟疝、股疝、腹疝。腹沟疝是最常见的疝气,是腹腔内的脏器或者其它组织,通过一腹壁的缺损,向外隆起。
股疝是出现在腹股沟的不同部位,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见。患者可能不轻易察觉到,而当出现肠梗阻时,身体出现严重的腹部疼痛,恶心等症状才能发现。
腹疝是患者用力提重物、长期咳嗽、排便时过于用力时,一些组织或者小肠就会穿过腹部肌肉,导致肚脐和胸部之间出现隆起肿块。
疝气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是生理结构造成鞘状突,出生时没有闭锁或者闭锁不完全,就会造成一个空隙,从而导致体内的脏器或者一些组织冲破薄膜向外突出。
后天因素是因为婴幼儿身体免疫力差,当孩子咳嗽、便秘等动作用力较大时,就会引起腹腔压力大,导致腹壁膜破损使体内的器官向外突出。
疝气比较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便秘、营养不足等问题,因为腹沟和泌尿系统紧挨在一起,小孩会影响睾丸的发育,中老年人则会引起膀胱的一些疾病。
朋友们,现在我们对疝气有所了解了吧,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自己身体,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让我们拥有个好身体。
房颤又成为心房颤动,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也是老年人非常容易罹患的一种疾病。房颤的危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什么?怎样预防这种危害?今天咱们来一起学习和讨论一下。
一、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最大的危害便是心房内血栓形成尤其是左心耳的血栓形成。这主要是因为房颤以后,患者的心房率非常高,进而导致心房内形成涡流,而这正是血栓形成的一个良好温床,当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以后,一旦脱落便会发生脑栓塞等各种各样的血栓性疾病。这也是房颤最大的危害。
二、所有的房颤都会形成血栓吗?
房颤一旦出现,只要房颤的时间够长,几乎所有的房颤都会形成血栓。这也是为什么房颤的患者,预防血栓性疾病,就成为房颤并发症预防的重中之重。血栓在患者左心耳内不脱落几乎没有什么风险,但血栓一旦脱落就会导致栓塞性的并发症。这也是房颤血栓并发症的危害之处,可怕之处。
三、怎样预防房颤的血栓并发症?
既然房颤的血栓并发症如此之多,那么怎样预防房颤的并发症呢?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并发症的一个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华发林和新型抗凝药物。其次,左心耳封堵是一个患者无法抗凝时的次选方法之一。但无论哪种方法,都是在房颤无法恢复为窦性心率时代一个选择,如果能够预防房颤的发生,绝对是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最好方法。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不同地区患病率及发病率也不同,亚洲人群房颤患病率及发病率均低于北美及欧洲地区。目前多国的临床研究表明,房颤的总发病率约为1%,并呈上升趋势。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年纪越大,房颤的发病率越高。
一、房颤患者心律与正常人有何异常?
心律正常时,心房和心室以一定的频率(一般是60-100次/分),规律的激动和收缩,以保持心脏正常泵血功能。一旦发生房颤,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且激动传导杂乱无章,心房失去正常的收缩,不但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或加重心衰,还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即可引起中风等并发症;据统计,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高达常人的7倍。房颤者,尤其是发生初期,心率往往比正常窦性心律时快而不规则,因此患者常有心慌、自觉心跳快且不规律,脉搏不整齐等不适,也可以表现为不典型的胸闷、气短;但也有部分患者房颤时心室率不快,尤其是慢性房颤者;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直至因为心衰或者出现中风就诊,才发现心房颤动。
二、房颤的症状有哪些?
房颤在心室率不快时可无任何症状,在心室率快时,如心室率超过150次/分,可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症状,如头部可出现供血不全的症状,心脏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发病时症状可轻可重,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发病持续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胸闷、脉搏不规则、胸痛气短或者头昏目眩、思维迷糊等。
其他症状表现为房颤在心率快时可引起脑供血不全,可出现眼睛黑蒙、一过性意识丧失等,诱发心肌缺血时可导致心绞痛的发作。如果房颤导致心衰,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更加明显,严重时在平卧、坐位时也会出现喘憋。如房颤患者的心房壁有血栓形成并脱落时,则会出现血栓栓子栓塞器官等相应的症状。
三、房颤的并发症有哪些?
脑卒中: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5倍,有20%的几率致死,60%的几率致残,应引起重视。
心衰:由于房颤时导致心排血量减少25%或更多,导致心脏的负荷增高,心衰的发生率增高。
心肌梗死:房颤患者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同时房颤有增加患者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
房颤,又称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生率和很多因素有关,但和年龄是呈现正相关的,年龄越大,其发生房颤的概率也就越高。
科学的讲,房颤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心律失常;通俗地讲,就是心房的心肌细胞通过折返等原因,使得其自律性超过窦房结,从而使得心脏乱跳的一种疾病。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永久性心房颤动。
怎样识别房颤呢?
一、通过症状
房颤患者可有心悸不适等症状,尤其是阵发性房颤,患者来到医院行心电图的时候,已经是正常的窦性心律,但根据患者发病时突发心慌等情况,可以考虑患者阵发性房颤的可能。
二、通过听诊
房颤患者的听诊特点尤其具有特征性,“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是房颤患者心脏听诊的标准答案,也是特征性改变,通过听诊可以考虑患者房颤的诊断。
三、通过心率和脉率
房颤患者的心率大于脉率,是因为房颤患者的心跳中,有一部分是无用功,也就是其虽然有心脏跳动,但射血较少,未形成一次对外周血管的冲击,从而没有出现脉搏跳动,从而可以轻松考虑房颤可能。
四、通过心电图
其实,房颤的诊断,以上三点只能是考虑患者房颤,如果患者有发病时的心电图,我们可以轻松的诊断房颤,也就是说,房颤的确诊,是需要有心电图证据证实的,否则,我们也仅仅只能是猜测。有时候,如果患者发病时心电图正常,我们甚至需要带动态心电图来抓患者发病时的心电图来确诊房颤。
五、通过其他检查
比如心电监护、比如心脏彩超等,我们都可以看到患者心脏跳动时的不规律,从而判断患者房颤。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实,如果发病时有心电图,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的诊断患者房颤了,最简单的诊断方法就是——心电图!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张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导致心房的有效收缩产生的泵血功能丧失。同时也导致心室律的不整齐,易导致心衰、心房附壁血栓、脑栓塞的发生。
一、房颤有哪些分类呢?
房颤分5类,具体如下:
1.首诊房颤:首次确诊、首次发作或首次发现房颤。
2.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常≤48小时,能自行终止。
3.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天,不能自行终止,需要药物或电复律转复。
4.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有转复愿望,可以考虑药物或电复律治疗。
5.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药物或电复律终止房颤无效或终止房颤后又复发。
二、引发发颤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房颤的原因很多,既包括心肺疾病,也包含内分泌系统疾病。正常人在情绪激动、饮酒、劳累等情况下也会出现房颤,而且随诊年龄的越来越大,房颤的发生率也有增高的趋势。老人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水钠潴留也很容易诱发房颤发作。常见的原因有饮酒、外科手术、体力劳动、情绪激动、低钾等。与房颤相关心血管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常见的其他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也可引起房颤。老年人以及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好发房颤,也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身上,尤其是二尖瓣病变者。
三、房颤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如喝咖啡、浓茶可以导致心跳加快,有一定诱发几率。焦虑、抑郁、熬夜、休息不好、吸烟、肥胖也会增加房颤发生的几率。在有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肌缺血的患者中,如果原发病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房颤的发生。
四、如何确诊房颤?
根据心电图的表现可做初步诊断,同时查体检查的一些特点也可作为房颤的诊断,其准确性和查体医生的医学水平有一定关系。
1.心电图:表现为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振幅变化不定、小而不规则的基线颤动波所取代,临床上称为F波,频率为160~350次/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一般心室率在100~160次/分,QRS波形态通常正常,如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则QRS波增宽。
2.查体:心脏听诊时心尖部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规则,每分钟心率的次数大于脉搏的次数,即出现了短绌脉。
房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房颤的并发症,如心衰、脑卒中、冠心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与患者原发性疾病、年龄、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脑栓塞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非房颤患者高。房颤治疗能减少房颤发生的频率,很难根除房颤,但是随着技术的提高,经过心内科系统的治疗后,房颤的复发的几率也越来越低。导致房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及脑卒中。
一、房颤患者需要定时复查
房颤患者一旦出现心悸、乏力、气短不适,应该复诊。如果房颤患者转复窦性心律后在家没有不适症状,但摸脉搏发现不齐也应尽早复诊。如果房颤患者在家更换房颤的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药物后再次应用时,也应到医院进行复诊,在心内科医生指导下再次规范用药。平时即使没有任何症状及体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心内科体检。
定期体检,做好监测,如做心脏彩超,了解心脏的功能及心室、心房的大小;复查心电图了解自身心率及心律的情况,以及有无缺血的情况等;定期复查凝血象,尤其是应用抗凝剂华法林时。
二、房颤患者的日常护理
房颤大多数是由于心脏性疾病所引起的,一定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养成维护心脏健康的生活习惯,要保持劳逸结合,心情愉快,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卧床休息时要采取半卧位,避免左侧卧位。了解口服房颤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减少引起心率增快的因素,如咖啡、浓茶、饮酒等。极治疗能引起房颤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衰、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长时间静坐及过度运动会增加房颤的发病率,要适当运动。
特殊注意事项:注意房颤药物治疗时药物的副作用,对于应用抗凝剂治疗时要做好房颤的卒中的评分及出血风险的评估。此外,抗凝治疗对于有瓣膜病并置换金属瓣的房颤患者只能使用抗凝剂华法林。
三、房颤的日常预防
房颤的预防包括没有出现房颤时对房颤的预防,以及出现房颤,但经过治疗后房颤已经转为正常窦性心律后,需要预防房颤的复发。
1.早期筛查:心电图的检查是早期诊断房颤最有利的手段,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该检查。
2.预防措施:在生活方面,要减少喝咖啡、浓茶,少吃巧克力,禁烟,少喝酒,因为这些可以导致心跳加快。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过劳、过累,减轻体重,有助于减少房颤发生的几率。对于高血压及心衰患者,应用ACEI及ARB类药既有助于该类疾病的控制,也有助于房颤的预防。同时对于导致房颤的原发性疾病要积极的干预治疗,有助于防止或延缓房颤的发生。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房颤是一种老年人常有的一种疾病,因为房颤和年龄的关系呈现正相关。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也就是说,年龄越大,房颤的发生概率也就越高。所以有人也说房颤是一种老年病,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房颤呢?
一、预防原发病
能够引起房颤的原发病有很多,比如常见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等,所以,预防房颤的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积极预防这些原发病,因为这些都是使得房颤发作的主要因素,所以,能够减少房颤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减少风心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相关心律失常并发症。就会减少房颤的发生。
二、减少烟酒刺激
房颤还和抽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有关,有报道显示,抽烟和饮酒,不仅仅增加房颤的发病率,还会增加房颤的相关不良并发症。所以,房颤病人戒除烟酒,似乎更有意义。其次不仅仅是烟酒,一些刺激性的饮料等,也会使得房颤的发病率增高。
三、避免情绪刺激
加班熬夜、精神紧张、喜怒哀乐等情绪刺激,也会导致房颤的发生,因为情绪的变化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张力升高,这些都是房颤容易发生的一些诱因,避免这些诱因,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病率。
四、其他原因
比如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也会诱发心房颤动,所以,避免水电解质紊乱,避免严重干扰,或者是水电解质紊乱以及感染后,预防房颤的发生也尤为重要。
当然,即便发生了房颤,也不需要过于紧张,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或者对因的治疗,不管是控率还是控律,都会有适合你的房颤的治疗方法。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的改变,多见于老年人,与年龄和基础疾病有很大关系,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引起房颤的原因
引起房颤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心脏器质性病变和非心脏器质性病变两种,器质性病变主要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多种原因,其中以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多见。非器质性病变也会引起房颤,最常见的原因是预激综合征的患者,预激综合征的患者由于旁道不应期较短你,从而引发房颤,并且一般心率在180次/分以上,严重影响心排出量。
另外,其他系统性疾病比如红斑狼疮、白血病等,或者严重感染、洋地黄中毒、情绪过度激动、吸烟酗酒等都有可能引发房颤。
如何诊断
房颤的诊断比较简单,心电图即可确诊,但对于很多一过性房颤的患者来说,在有心慌、心悸等临床症状的同时做心电图检查更有意义,另外心脏彩超对房颤的病因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房颤的危害
1、心率过快引起心慌不适,且因心脏收缩活动失去协调性,每次跳动泵出的血量减少,诱发血压下降、心绞痛,甚至心力衰竭。
2、心房收缩活动失去规律性,心房内血流紊乱,容易有血栓形成、附着,血栓脱落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可导致体、肺循环栓塞,引起脑梗死、肾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者外周动脉栓塞,致残、致死率高。
3、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可导致心功能受损,心力衰竭,增加死亡率。如果伴有其他心脏病如冠心病,就会加重心脏病的症状,如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尤其会加重心力衰竭。
所以房颤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治疗以消除病因,维持窦性心律为主要原则,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术等多种方式。
总之,房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但也不是所有的房颤都需要治疗,对于年轻人因为熬夜、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短暂性房颤,对患者进行教育,改善生活方式就可以治愈,无需用药。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手段。
本文转载自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在美国在影响着近600万人,并且每年有15万新确诊病例。
Gaurav Upadhyay(医学博士)是一位电生理学家,专门对心律失常(包括房颤)进行检测和治疗。以下是他针对房颤问题的回答:
"我的执业内容就是诊断和治疗房颤。对我们的患者进行教育,让他们了解和识别房颤,这对于防止疾病的发展非常重要。我们的诊疗团队可以与您一起,寻找一种有效缓解和长期改善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房颤?
简而言之,房颤是心脏电信号出了问题,发生在当心脏上腔出现异常、快速、不规则的心跳时。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会导致进出心脏的血液流动不良,最终导致中风或心脏病发作。
房颤有哪些症状?
心悸是房颤最常见的症状。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心悸,包括心跳漏跳、“额外的”心跳、感觉心脏被重击或者心跳加速。需要记住,发生房颤时,整个过程往往很快,会感觉不舒服。虽然心悸是最典型的症状,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些迹象。
房颤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
房颤可能会恶化,这会让您在做以前毫无困难的日常活动时感到疲惫。例如,您可能在爬一段楼梯时上气不接下气,或者在做简单家务时感到头晕目眩。房颤可能会导致严重状况,例如心力衰竭、中风或心脏病发作。因此,如果您遇到类似的症状,请联系您的初级保健医生进行测试,以确认您的情况。您的医生可能需要通过心电图(EKG)或动态心电图监护仪来检测房颤。
房颤的病因是什么?
我们还没有确定房颤的单一病因,我们也不相信有一个绝对的病因,因为这种病涵盖所有年龄段的人,不论是否患有心脏病。房颤最常见的原因是年龄增长,而不是做错了事或有不良的健康习惯。
虽然房颤没有一个根本原因,与该病相关的常见风险因素和症状包括: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肥胖和结构性心脏病。此外,如果您有心脏病发作、冠状动脉疾病或心肌病等现有疾病,那么您患房颤的风险就会增加。如果您出现心律不齐、胸痛、疲劳、头晕或呼吸急促等症状,您应该去看医生。
如何治疗房颤?
治疗房颤可以通过包括心律药物、电复律(使用电流重置心律)、微创消融手术、可植入设备(如起搏器)和手术的组合。您的治疗计划将根据具体症状和病情来量身定制,以尽可能实现最佳效果。
我们的治疗计划着重于控制您的症状并降低您中风的风险。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可能性是没有房颤的五倍,因此我们使用血液稀释剂(抗凝剂)来预防血栓并降低中风的风险。
为了治疗症状,要么需要控制您的心率,要么控制您的心律。我们使用每日一次的口服药物来控制您的心率,如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这样您即使患有房颤也不会感到太疲累。对于心律控制,我们努力通过药物或消融术来恢复您的正常心律。
什么是房颤消融术?房颤可以通过消融治愈吗?
房颤不能被治愈,但导管消融可以治疗和控制高达70%的患者。导管消融是一种微创手术,它使用特殊设计的导管穿过腿部进入心脏,找到不规则心跳的来源,并通过烧灼来消除。消融术在心脏内部进行有控制的“灼伤”,在心肌中形成疤痕组织,从而改变电结构,并将电活动区域隔开。
房颤的消融通常是射频消融(用热来烧伤)或冷冻消融(采用冷方法使心脏组织被冷冻灼伤)。这种治疗快速有效,您在手术后4到6小时内就能够下床。
为什么要对房颤进行消融手术?
如果您患有晚期或复杂的房颤,如难治性房颤、复发性房颤,手术治疗是改善生活质量的最好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手术控制您的心律失常症状,帮助您过上积极、充实的生活。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有一个综合性专科,可以协调电生理学家和外科医生,因此可以为您提供广泛的治疗方法。
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提供的创新手术是一种结合了机器人心脏手术和标准消融的杂交手术,可以使您从晚期房颤中得到解脱。使我们的治疗与众不同的部分原因在于,我们通过合作来为患者确定一种综合方法,无论是传统的心内膜消融术、心外膜消融术、微创机器人方法还是多种方法的组合。
近年来,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房颤,本文将从疾病成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房颤的成因
房颤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心脏结构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功能逐渐退化,也容易引发房颤。
二、房颤的临床表现
房颤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心悸、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头晕、晕厥、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三、房颤的诊断方法
房颤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手段。其中,心电图是诊断房颤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四、房颤的治疗手段
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术、起搏治疗等。其中,导管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房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五、房颤的预防
为了预防房颤的发生,建议中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总之,了解房颤的成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对于预防和治疗房颤具有重要意义。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规律的,心房先收缩,将血液泵入心室,心室再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然而,房颤患者的心房会出现不规律的颤动,导致血液无法有效泵送,容易形成血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控制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的药物,如胺碘酮、美托洛尔等,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钙等。手术治疗中,射频消融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等。此外,按时服用药物、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也是预防房颤复发的重要措施。
房颤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总之,房颤是一种可治性疾病,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最新发布的立场文件,详细探讨了抑郁与冠心病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抑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导致不良预后。
那么,为什么冠心病患者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呢?首先,冠心病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包括对疾病的恐惧、生活质量的下降等。其次,冠心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药,这也可能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此外,冠心病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活动能力受限,也会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针对冠心病患者共病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方面,抗抑郁药物是治疗冠心病共病抑郁症的首选药物。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生活方式干预方面,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此外,ESC的立场文件还强调了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在治疗冠心病共病抑郁症的过程中,需要医生、心理医生、护士等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总之,冠心病患者共病抑郁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加强科普宣传,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加强多学科合作,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共病抑郁症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房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指的是心脏的房性起搏点提前激动,导致心跳提前出现。治疗房性早搏的方法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
对于症状轻微、发作频率较低的房性早搏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戒烟戒酒,减少咖啡因的摄入。此外,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对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或甲亢等疾病,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对于症状较明显的房性早搏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调节,如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从而减轻或消除房性早搏的症状。其中,美托洛尔是一种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它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射频消融是一种治疗房性早搏的有效方法,它通过将电极导管送入心脏,对异常的起搏点进行消融,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除了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治疗房性早搏的重要环节。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
房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据资料显示,我国房颤人群患病率在0.7%至1%之间,40岁以上人群中,近1/4的人可能会在一生中患上房颤。
房颤最大的危害是引发脑卒中。据统计,20%至25%的脑卒中与房颤有关。房颤患者的心房收缩功能失调,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至脑部就会引发脑卒中。由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具有高致残性、高致死性和高复发率的特点。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苏晞教授指出,控制房颤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建议房颤患者保持低盐清淡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饥过饱、情绪激动等因素加重心脏负担。同时,可通过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房颤患者还需关注肾功能。解放军总医院心一科郭豫涛副主任医师表示,肾功能下降可能增加血栓风险。研究发现,肾功能下降的女性房颤患者比男性房颤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和死亡。因此,房颤患者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房颤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1.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慢性病。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3. 饮食要低盐清淡,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
4.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5.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许多家庭中,吸烟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许多人却忽略了吸烟对儿童的危害,尤其是二手烟对儿童健康的严重影响。
二手烟,也称为被动吸烟,是指非吸烟者在吸烟者吸烟时吸入的烟雾。研究表明,长期接触二手烟的儿童更容易患上多种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
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研究指出,父母的吸烟习惯会增加孩子患上常见的不规则心跳障碍(如心房颤动)的风险,进而增加中风的风险。研究表明,父母每吸烟20支,孩子心律不齐风险增加18%。
除了心血管疾病,二手烟还会对儿童的其他系统造成伤害。例如,长期接触二手烟的儿童更容易患上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此外,二手烟还会影响儿童的免疫系统,使其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为了保护儿童免受二手烟的危害,家长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此外,家长还应该教育儿童了解二手烟的危害,并鼓励他们拒绝吸二手烟。
总之,二手烟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家长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儿童免受二手烟的危害,为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特点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身体代谢加快。虽然甲亢本身可以通过治疗得到控制,但甲亢引起的房颤问题却不容忽视。
房颤是心律失常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心跳不规则、心悸等症状。甲亢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较高,因为甲状腺激素的过量分泌会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
幸运的是,甲亢引起的房颤是可以治疗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抗凝药(如华法林)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房颤,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等都有助于控制房颤。此外,合理饮食、戒烟限酒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甲亢引起的房颤,治愈后复发的几率相对较低。但为了预防复发,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甲亢引起的房颤是可以治疗的。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房颤,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能你并不陌生。但你是否知道,如果不加以控制,房颤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中风风险?据统计,我国已有超过1000万的房颤患者,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健康威胁。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内科主任杨平珍教授提醒,房颤并非小病,它可能导致心脏失去收缩功能,血液淤滞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脑中风、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房颤患者中风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因此,对于以下几件事,房颤患者一定要做到位:
1. 积极接受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重要手段。传统药物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都是常用的抗凝药物。
2.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诊断房颤最常用的方法。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房颤并及时治疗。
3. 控制血压、血糖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增加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因此,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慢性病,有助于降低中风风险。
4.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都有助于降低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
5.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房颤患者应定期到心内科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房颤患者要时刻警惕中风风险,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才能保障自己的健康。
您是否曾有过心跳时快时慢的经历?这可能是我们常说的心律不齐。心律不齐是指心脏跳动节律不规律,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跳动不齐。那么,心跳时快时慢就是心律不齐吗?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心跳时快时慢确实可能是心律不齐的表现。心律不齐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颤等。此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也会导致心跳快慢不一。
如果发现心跳快慢,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目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判断心律不齐及类型的重要手段。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为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窦性心律不齐,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无需特殊治疗。而房颤引起的,则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胺碘酮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首先,要注意饮食,尽量吃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其次,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进行锻炼。此外,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避免精神紧张,保持良好情绪,都是预防心律不齐的重要措施。
如果出现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它会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律,从而引起多种不适症状。以下是心律不齐的一些常见症状:
1. 心慌:心律失常会导致心室压力升高,心脏舒张期充盈过度,引起心慌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加速、心跳不规律或心跳停止。
2. 乏力:心律失常会导致患者心肌的收缩频率和节律紊乱,心脏的输血功能不稳定,血液循环缓慢,人体各器官供血不足。这时,患者就会出现疲劳的症状。
3. 胸闷:心律失常发生后,患者的心脏功能会下降,导致体内血液流动变慢,氧气输送功能降低,各器官供氧不足,出现胸闷症状。
4. 气短: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血液流动缓慢,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气短等症状。
5. 头晕:心律失常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眩晕等症状。
6. 晕厥: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心脏停搏,患者可能会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除了上述症状外,心律不齐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疾病等。
心律不齐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复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律不齐的常见方法,如美托洛尔、胺碘酮、普罗帕酮、去乙酰毛花苷等药物可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可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复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室颤动、心室扑动等心律失常。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为了预防心律不齐,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2.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律不齐。
4.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
5. 避免接触电磁场、辐射等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