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你身边的人得了抑郁症时,提供善意的建议和帮助是我们都可以做的,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如何去帮助才合适,尤其是当你不了解抑郁症和精神疾病的本质时。你要时刻提醒自己,抑郁症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当你与他们谈论他们的抑郁症时,你的一些不经意的话语很容易伤害到他们。抑郁症患者会比较敏感,有些话语你可能觉得是在安慰他,实则是在“迫害”他,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建议,面对抑郁症患者,这些话千万不要说!
这些你觉得善意的话语,在你看来说出来能安慰他,但其实由于它们过于简单化了,导致患者听得过多而烦躁,且一些简化的词汇会让你觉得因说而说,过于应付式。他们也想“笑起来”,“开心一下”,但他们不能“决定”是否快乐。
个人的外表并不一定反映他内心的感受。许多精神疾病都是如此,但有时被认为是隐形的慢性疾病和病症也是如此。因此,请避免说出上面的话语。如果有人以怀疑或不相信的态度回应,这可能会让抑郁症患者觉得和别人说自己抑郁症没有安全感。
避免对感觉最差的人进行比较或进行“竞争”。这样做没有帮助,而且会让抑郁症患者觉得你在减少他们的经历,或者没有真正倾听他们告诉你的事情。
听到这句话的人可能也会感到受到攻击,好像他们被指责“编造”或谎报自己的感受。抑郁通常不仅存在于一个人的大脑中,也存在于他们的身体中。有很多抑郁症的生理症状包括慢性疼痛,这是非常真实的。抑郁症是一种不经治疗就无法改善的疾病。
有时看起来,抑郁的人似乎很专注于自己的生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他们自己的想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自私。避免发表让他们感到羞耻、内疚的评论。如果你不知道该说什么,记住,你所知道的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你不小心说了这些话,你的话可能弊大于利。如果你认为你过去说了一些伤人的话,道歉也是可以的。你可以和他解释你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者你不明白。如果你的话在过去没有什么帮助的话,道歉可以帮助他觉得更好。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说到抑郁症,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随着对抑郁症的不断了解,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这个疾病给人们带来的身体损害。抑郁症属于精神范畴内的疾病,它不仅让我们产生自卑抑郁的情绪,也渐渐让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而病情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还伴有幻听幻觉的情况,在疾病的折磨下,很多患者走向了自杀的深渊。抑郁症虽然很可怕,但是这种疾病的发展不是一时之间的。在经过长时间的抑郁和压力之后,患者的精神压力达到了巅峰,从而爆发了疾病。其实抑郁症来临的时候是有迹可循的,如果你经常说这4句话,就要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健康状况了。
要是我死了,大家就都解脱了
抑郁症患者在自己饱受折磨的时候,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也抱了很大的歉意。他们对自己身上出现的这些症状,既无奈又自责,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家人和朋友。他们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里,和自己默默斗争了很久,但还是被这个可怕的疾病吞噬了。觉得自己拖累了别人的患者常常觉得只有自己的死亡才能给大家带来轻松。所以如果你经常脱口而出这句话,就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自己的健康状况。
我是一个没有任何用处的人
患上抑郁症之后,患者在心里对自己进行了无数次的贬低和否认。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他们都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心底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一点用处的人。这样的想法让抑郁症患者在病情中越陷越深。如果在你的内心中始终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经常把"我没有用"句话挂在嘴边,就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精神状况,判断自己是否出现了问题。
我的心里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当抑郁症来临的时候,患者心理对外界有了隔阂。身边的悲喜都影响不了他,患者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冷暖感知。如果你经常觉得自己的内心空荡荡地,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漠不关心,很有可能已经被抑郁症悄悄缠上。
一定是我不够好,不够坚强
当疾病来临的时候,抑郁症患者在痛苦挣扎之余,对自己充满了否定。他们认为是自己不够坚强,做得不够好,才让疾病缠身。其实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父辈遗传,成长阴影,基因突变等,都可能诱发抑郁症。但是在失去正确的感知之后,抑郁症患者只会对自己进行不断的否定。所以经常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坚强的人,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疾病面前,人类是十分渺小和无助的。特别是对抑郁症患者来说,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更让他们痛苦不堪。在深深的自责和自我贬低中,他们在疾病的漩涡中越陷越深。但是抑郁症并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能配合医生,进行一定的药物控制,抑郁症患者也能重新恢复健康和活力。
说起精神病,第一印象可能是「发疯」、「乱骂人」、「行为异常」,或者是失眠、抑郁、自杀、自残等,很多影视剧作品也喜欢把「犯罪」和精神疾病相关联。
其实那只是冰山一角,精神疾病还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身体的各种疼痛、说不清的难过、痛苦、浑身不适、尿频、大便次数多、食欲不振或食欲亢进等。
即使诊断为各种疾病,花钱无数却无法消除疾苦,使病人倍受煎熬,就是说身体的各种痛苦还可以以非常隐蔽的形式隐藏在精神疾病之中,使我们很难识别其庐山真面目,换句话说精神疾病才是这些身体病症的根源,治好了这些精神问题,才可以改善躯体不适症状。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3位患者患病的经历,起病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疼痛」是他们主要痛苦的症状……
故事1:
19岁的刘甜甜(化名)在某大学读书,平素话少,不喜欢社交,很少和宿舍人说话,舍友们背地里说她「自命不凡」。一个人去食堂吃饭、独自去教室上课,不愿参加学校、班级、宿舍的活动,渐渐的各种活动大家也不叫她了。
大三的下学期,班主任找到了刘甜甜,「你最近怎么总是旷课?再这样下去,都难毕业!」「老师,真的不是故意的。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是觉得头疼的很,时不时还胸口疼,上述疼痛症状位置不固定,好像经常移动,已经看了好几家医院了,都查不出什么毛病来,只能回宿舍躺着……」
故事2:
兢兢业业的闫爽(化名)是名银行职员,35岁上升空间有限,身体也拼不过年轻一辈。
经常因为身体难受休病假,半年没上班了,病情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觉得浑身疼,喜欢躺着,可是躺着症状也不能减轻,动起来就疼得厉害,终日卧床,根本下不了床!」
闫爽告诉我们,某市的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按照此病治疗一段时间一点·没效果,又到外地另一个大医院诊断是“肌纤维痛”,又吃了许多药,治疗一段时间还是不见好转,而且到处都疼。
家人听说是精神因素导致的,把她送到某大城市的三甲精神病院求治,被收入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吃了很多抗抑郁、抗焦虑药,疼痛症状有所改善,还是好不彻底。
故事3:
张德民(化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和竞争对手打「商业战」是他的日常。
最近,他打了场败仗,营业额被对手吊打、碾压,那以后经常感觉腿疼、腰疼,没有力气,甚至都站不起来了…
他怀疑自己患了重病,可是一直查不到原因,可是过一段时间又头疼起来,经常去医院检查头疼的问题,可是以往的毛病却不再提了,好像已经好了一样,为了搞清头疼原因,他住进医院,各专科会诊后,结论是「无器质性疾病,建议去心理科治疗」。这个结果使他很沮丧,几乎要崩溃了,七尺的男儿居然哇哇大哭了起来……
于是,我们走访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找到了3名患者的接诊医生——李江波主任。
李江波从事精神科医疗工作已经30余年了,而且在日本研究森田疗法、心身医学多年,他告诉我们:“精神疾病的一部分症状很有迷惑性,往往以身体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身体各部位的疼痛、闷、晕、胀、无力等,为此无论病人还是家属都会认为是身体出了毛病,各科医师也是首先这样考虑的,会积极地做各种检查,帮助病人查找发病病因,而且给与对症治疗。”
有时即使给予病人充分地治疗,症状还是没见好,医师才会考虑是否存在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建议到心理科治疗。
而很多患者仍无法同意医生的意见,继续换一家医院或换一个科室再重复检查和治疗,往往是几经周折,万般无奈才不得不半信半疑的去精神科或心理科求治。
其实做了几十种检查也不过就是一类检查,即身体检查,若身体检查没问题,患者又不是装病,那一定还有其他原因,那就是心理方面因素,包括心理疾病、不良行为和性格、饮食、性行为异常、人际关系问题等,所以另一部分检查就是心理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去探索非器质性痛苦的真正原因。
所谓术业有专攻,上面3位「各种疼」的病人,遇到李江波之前,也是四处求医,各种检查来了一遍,查不出明确的病变,吃了一些药也都不见好转,即使是吃了一些抗抑郁药物,症状有所改善,仍不能完全得到治愈,。
最终,李江波主任给他们1个共同的诊断——躯体形式障碍,就是我们提到的「精神疾病」之一。
国际上对这个病的病因仍没有弄清,在最近的国际疾病分类,把这个病的名称又改为躯体不适障碍。许多医学专家都认为情绪的压抑和对现实的逃避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病因,如果情绪没能表达出来,就会表现在躯体上。
但是事实上其病因也许并不仅限于此,李江波主任告诉我们,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性格倾向于过于敏感、胆小,过度追求完美。
生活中经常由于劳累、被批评、失败、挫折、寒冷、炎热、紧张、恐惧、生气等因素导致躯体不适感,或者由于偶尔的失眠导致身体不适感觉,这种躯体不适本来是对这些刺激因素的正常反应和现象,正常的现象不去在意它很快就会消失,而具有上述性格特征的人,对于身体出现的哪怕一点不适感觉都特别敏感,容易往坏了想,越想越怕。
因此对这些身体不适感觉引起“特别关注”,越是关注,其身体不适感觉就会越是被增强,这是一种精神交互作用,它使躯体不适症状越来越加强,形成恶性循环,逐渐加重而难以治愈。
故事1的主人公比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同学不理她又很生气,经常生气就头疼,头疼就不上课,就更有时间去关注头痛,就更头疼,可是经常吃完饭就躺着,不容易消化,胃肠又不舒服了,开始关注胃肠,越关注就感觉越难受。
故事2的主人公是银行职员,经常坐着,回家很累,家务都是丈夫做,自己坐着吃现成的,久坐不动很容易导致身体弱,肌肉僵硬疼痛,越是关注这种疼痛,就越痛,就越不爱动(精神交互作用),陷入恶性循环,疼痛久治不愈,心情越来越差,情绪越来越低落,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后情绪得到改善,躯体不适感得到减轻,然而不爱动的习惯没有改变,身体肌肉久坐导致的僵硬感仍没有改善。所以尽管服了很多抗抑郁药物,疼痛症状仍然不能彻底改善。
故事3的主人公,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在电脑旁久坐,久之难免颈肩、腰部疼痛,由于工作失利,导致情绪消沉,身体不适感觉增强,为此却怀疑是患了躯体疾病,到医院又查不出器质性疾病,更是心怀疑虑,更加关注躯体不适症状,却没有改变久坐不动的状态,越是这样就越是容易身体不适症状加重。
第一个病人有个特点:闲着的时候疼加重、忙起来的时候疼痛减轻甚至不疼。所以,李江波主任在接诊她的时候,除了对应给与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的治疗外,还建议她发展点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比如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这种活动既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大脑的快乐信号,还能让她通过这些活动变得开朗起来,打开心门,积极交友,这样就减少了对不适感觉的关注,切断了精神交互作用,使疼痛等躯体不适症状减轻,心情就更加愉悦,也逐渐愿意与同学适当交往,形成良性循环,躯体疼痛症状逐渐消失。
第二个病人,尽可能去改变久坐、不爱动的习惯,既然没有查出确切的身体各系统的问题,给予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改善睡眠、情绪,同时鼓励她在床上爬起来(因为以往经常躺着,身体不动,尽量休息并无疼痛改善效果);从开始每天走100步,一点一点的加到每天1千步,最后每天突破10000步,用这种「目标性激励」的方式,促使她活动起来,不去关注和放大躯体不适症状,转移注意力,切断精神交互作用,切断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
第三位男病人把自己的疼痛症状想的很坏,认为可能是患了什么重病,越是这样就越害怕,反而症状就越严重,其实怕病就等于希望健康,那就建议他为了健康而多去进行身体锻炼,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改善情绪、睡眠,这样一来关注的焦点发生了改变,切断了精神交互作用,改善了恶性循环,也改善了久坐不动的不良习惯。
通过上述治疗和指导,以及患者的配合,上述患者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精神类疾病一旦发生,有些患者症状来势凶猛,进展异常迅速;有些症状的诱因很难以被患者本人和家属察觉,医生有时也很难鉴别。
但是如果没有器质性疾病证据,按照身体疾病不能使其身体不适症状得到改善的患者,一定要关注是否可能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一旦确定心理方面的异常改变,精神疾病的治疗要采取综合的方法,即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其不断关注躯体不适症状的状态。
李江波主任把精神症状、躯体不适症状比喻成「火」,如果单纯用药治疗比喻成消防队灭火,不将持续的不良情绪和不断地对症状的关注掐断,就如同没有切断火源,病情就会反反复复,不能得到好转。
李江波主任有很多病人朋友,他们都亲切的叫他「知心李老师」。面对病人,他喜欢倾注120%的爱心和100%的专业,这也是病人「络绎不绝」、「好评如潮」的原因。
如果您阅读完这篇文章,也发现了相关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卡片,找到我们的李江波主任进行线上咨询,祝您健康!
作者 | 关博元 王春雪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16年前,香港文华酒店,他纵身一跃,传奇落幕。
张国荣,除了留下无数经典作品,还留下“抑郁症”这个悲伤而沉重的话题。
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来自内心的困扰。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亿人受到抑郁症困扰,遍布各个年龄组。
“我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每天都是浑浑噩噩……”
“最近一直不开心,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听说抑郁症会自杀,吃药会有依赖……”
抑郁症的阴云仿佛挥之不去,然而我们真的了解抑郁症吗?
“抑郁情绪”并不是抑郁症
心理专家告诉我们,“情绪不高”“不开心”“不高兴”只能叫做“抑郁情绪”,大约1/5的人都会存在一定的抑郁情绪,而这种情绪往往可以通过旅游、散心、运动等方式“烟消云散”。
抑郁症患者的压抑、绝望往往比较严重、持久,很难自己恢复。
抑郁症包括三个核心症状: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以及七个全身性的症状,包括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
一般来说,具备至少2条核心症状或2条附加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可诊断为轻度抑郁状态;核心症状至少2条、附加症状至少3-4条,持续两周以上,可诊断为中度抑郁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不爱笑”不代表就是抑郁症,因为有的人的确个性拘谨,但是内心仍然充满喜悦并保留自己的兴趣;反之,看上去总是笑嘻嘻的人很可能却饱受抑郁的折磨,尤其夜深人静时,常睡不着或者早醒,第二天精神疲惫,生活也逐渐失去了色彩......
总之,识别抑郁症需要科学全面地进行判断,普通人很难通过“自测”等进行确诊,如果感觉自己的情绪出现问题,应尽快向专业医生求助。
得了抑郁症很丢人?
事实上,有关抑郁症的发病原因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有研究认为,抑郁症是一种脑部疾病,可能与遗传、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也有观点认为,抑郁症是心理因素导致。
在我们很多人心中,由于不了解或其他原因,对于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仍有偏见甚至歧视,患者走进精神类疾患的相关医院、科室,需要面对各种压力,需要极大的勇气,这就导致抑郁症患者和家属时常出现“病耻感”。
偏见、不了解、恐惧,导致了约八成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发现”,九成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规范专业治疗,直到发生悲剧时才后悔莫及。
记住,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发病,可以肯定的是,抑郁症是一种病,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得流感一样。
得了抑郁症就没有办法了?
错!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坚持治疗,抑郁症没有那么可怕!
数据显示,采取规范的治疗,抑郁症症状越早纠正,症状消除越彻底,社会功能将恢复得更好,复发的可能性越小。
对于日常生活能力受影响例如不能应对工作,有自杀观念、计划,甚至自杀行为者,主要给予药物治疗。患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规范服用药物,治疗过程应遵照医师建议,切忌妄自停药减药换药!
对于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者,可给予非药物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手段主要为心理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动治疗、运动治疗等。
抑郁症用药治疗的原理是,抑郁症患者大脑中“5-HT”含量减少,需要使用药物提升“5-HT”的含量。随着神经脑网络重塑,最终一部分患者药物是可以逐渐减量甚至停药的。
研究证明,症状改善后,如果给予持续的心理治疗、运动等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复发。
抑郁症并不可怕,我们需要的只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寻求帮助,接受规范、足疗程的治疗,希望就在前方!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
——希波克拉底
大家好,我是胡大一,退休前是一名心血管内科的医生。
我当了四十多年的心血管病医生,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
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
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
医生的成就感来自于减少发病率
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
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
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
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
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
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
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
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
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太多
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
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
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
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
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
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
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
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但是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
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
真正的医疗机会公平性是指——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
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
医疗不应该只有刀片、药片、支架和起搏器
最基本的是需要有效的沟通,看病不是修机器,不是简单地看几个检查结果、几个数据就可以轻易诊断清楚,没有医生可以一次看好病的,只有在与患者充分的沟通中才能发现问题,帮助一个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甚至更久。
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
我建议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
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
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
我从生物医学技术向双心、心脏康复的改变
我学医从医50多年了,开始也是用单纯的生物医学技术,到1995年开始感悟双心,近几年学康复做康复又悟出五个处方——心理、运动、营养、药物、戒烟。
目前,我看病是三步曲:
1. 问病情
2. 看心情
3. 谈谈生活工作和人生经历,有无压力,不顺心。
我的母亲是胡佩兰,她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她时常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
我从母亲的精神理解了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和他的母亲胡佩兰医生
近几年,我一直致力于建设心脏中心,因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心脏中心,才能够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而不是让患者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地跑着看医生。
真真正正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今年,我的这项事业又有了新的成就,我将和京东健康一起,将心脏中心这个项目推广至全国各地,服务于更多的患者。
我们设置了心脏内科、心脏外科、预防与康复科以及双心医学四大分中心,并且我会和其他34名全国顶级心脏领域专家一起承担京东健康心脏中心核心管理职务。
我相信京东健康心脏中心将会惠及全国更多的患者。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京东健康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发表演讲
目前,我们第一家区域诊疗中心落地于天津市南开医院,当然之后还会在更多的城市建立我们的区域诊疗中心。
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有需求的人看到这条信息,让我们有机会帮助到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失恋引起的主要情绪反应是痛苦与烦恼,大多数人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这种恋爱受挫现象,愉快地走向新生活。然而也有一些人不能及时排除这种强烈情绪。导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有人会因为失恋而引发抑郁发作。
女,小花,17岁,高三,和男朋友是同班同学,受到学校和双方家长的棒打鸳鸯,不得不分手,后出现割腕行为,被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伴随焦虑。
咨询次数:6 次
案例类别:青少年心理健康
运用的技术:精神分析,ACT疗法
咨询经过:
小花(化名)一直都是一名品学兼优的乖乖女,从小学到高中上的也都是本地比较好的学校,在高二那年,小花喜欢上了同班的一个男生,象所有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满心欢喜。
两人经常偷偷约会,在班级里面眉目传情,还相互鼓励一起学习,一开始两个人的成绩都有所提升。感觉那一段时光非常美好!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两个人逐渐有了矛盾心情受到影响,尤其小花的成绩下降的比较快!就在即将升高三的时候,两人的恋情被学校发现了,学校如临大敌,立刻找双方家长谈话,找两个孩子谈话,闹得学校同学人尽皆知,小花在学校度日如年。
然而最让她伤心的不是校长的监视,而是母亲的一句:“你让我觉得很丢人!”,还有父亲的回避与愤怒。
小花一直是品学兼优是父母的骄傲,现在父母这么说让他非常的痛苦。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对,感觉到心内心很愧疚,很自责!
痛苦的小花趁着父母不注意的时候割了腕,幸好被及时发现救了回来。慌了神的父母带小花去了脑科医院,被诊断为中度抑郁伴随较高水平的焦虑。医生给开了抗抑郁的药物。在服药的同时小花的父母通过朋友的推荐找到我给孩子做心理咨询。
在咨询室里,小花哭的很伤心,她告诉我那个男孩在他母亲的重压之下已经不敢跟她接触了,她感到绝望,就想问他一句:你究竟还喜不喜欢我?
怎么能就这样结束了呢?小花向我描述他们恋爱的经过,当她说到那个男孩的单纯美好时,眼睛里闪着光和泪花,我也为之感动和赞叹;当她说到总是她主动关心男孩,但在现在最艰难的时刻都收不到男孩的一句问候的时候,充满了伤心与绝望!
她认为自己毫无价值,没有人会爱她,就像自己的父母,都忙于各自的事业,很少能够陪伴她,回应她。所以她恨父母,要用伤害自己的方式让他们痛苦!
慢慢地,当这些痛苦能够被言说的时候,哀伤在静静的流淌……我静静的陪伴她,认真的倾听小花的倾诉,并给以适当的回应!哭了很长时间小花终于慢慢的平静了!
然后引导小花看到父母的压力,学校的恐惧,他们都是担心影响小花的学习成绩,影响小花的前途,不过他们的方式确实是过于激烈了!
引导小花一起看到了美好,也看到了无奈,看到愤怒,看到了恨,也看到了恨背后对爱的呼唤。
在咨询室里,我陪着小美一起对这段丧失的关系进行了一个哀悼的过程,最后,小花自己选择了一个方式结束这段恋情,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希望。小花说如果有缘分他们最终能够相遇,能够在一起!也许在大学也许在未来!
现在他的主要任务是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逐步的她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树立了新的目标,开始向着新目标进发,并且也取得了父母的全力支持!
经过这一次事件我感觉小花长大了。
在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者弗洛伊德看来,抑郁是一种转向内心的愤怒。即攻击性转向自身,处于抑郁中的人存有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但是这种愤怒发不出去,只能加诸在自己身上。
正如曾奇峰老师所说,如果一个人天天都在揍自己的话,那么他的情绪会怎么样可想而知。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抑郁症的患者,心理咨询师需要做的就是让患者的攻击性向外。抑郁症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过于强大的超我,这种人是非常自恋的,所以最高级别的自恋就是自杀。
小花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学校,教师以及父母的做法让她很愤怒,但是,小花又是一位非常懂事的孩子,她又没办法表现这种愤怒因为她也知道学校,老师包括父母都是为了她好!
于是她的这种攻击就转向了自己,觉得自己不应该谈恋爱不应该让学校家长父母担心,但是同时对他们又有愤怒和恨,这种纠结,撕扯的感觉让她很不舒服于是小花心里就出现问题了!
另外,抑郁症患者一般自我边界不清楚,他们没有办法使用比较好的防御保护自己,一点点风吹雨打都容易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会发现,抑郁症患者往往都会有人际关系敏感问题。
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分离与丧失(loss)的心理反应。丧失包括关系的丧失,比如亲人的离去,失恋,失业等,还包括身体功能和器官的丧失甚至是青春的丧失,比如因为生病或者意外事故而丧失了某个器官等,这些属于客体的丧失。
丧失还包括客体的爱的丧失,比如妈妈又生了二胎之后老大的感觉,人们对这些丧失感到巨大的哀伤,从而引发了抑郁。
每个人的一辈子,都是有得有失。当我们失去任何东西的时候,比如失去一个亲人,一个朋友,一段恋情,一份工作,一笔财物,一部分健康的时候,我们的内心都会经历一个哀悼的过程。
失去的东西重要程度不同,哀悼情绪的深浅与长短也不同。沉浸在哀悼中的人,满目都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结束的痛苦;他也许会觉得,自己和生病没什么两样。但是,根据著名心理学家ElizabethKübler-Ross的理论,人失去东西时经历哀悼过程是自然而正常的,经历心理痛苦不意味着病态。
对于这类抑郁,咨询师要做的是陪伴来访者充分走完哀悼的程序,并且能够让来访者也能够具备对丧失的哀悼能力。
正常的哀悼过程,只能靠哀悼者自己一步步走完,别人不能代替。但是父母和咨询师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应该让来访者感到关心来访者的感受,让来访者感到咨询师一直站在他身边和他在一起;
咨询师不应该对来访者做出评判,不应该试图教导来访者,不应该告诉来访者的感受是错的和不正常的,也不应该催促来访者快点走出来,有时候陪伴就是最好的疗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典型案例近来,编排部里一向活泼开朗的晓雪突然变得郁郁寡欢了,而且时常叹气,念叨活着累、没意思。原因是与她相处两年的男友突然另有所爱,尽管晓雪嘴上说“不属于自己的早晚会失去”“天涯何处无帅男”之类的酒脱话,可她情绪的变化却揭示了其内心的苦恼。一天,她苦笑着说,她会不会得抑郁症了......
无独有偶,一直自信能考上北大的倩倩得知自己的分数达不到北大分数线的时候,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了,整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愿见人。她的妈妈犯难了,担心这样下去女儿会生病,可又不知该怎么办。
一般而言,如果某种疾病有明确的原因,我们的感觉可能会好一些。但是与许多其他严重疾病类似,在没有任何诱发事件或疾病的情况下,抑郁症也可能发作。抑郁症往往是各种遗传、心理和环境等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生物化学
一个人患有抑郁症时,大脑中往往有某些被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出现减少的情况。人们认为,如果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之间不平衡,就可能导致抑郁症或焦虑症。5一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常常导致情绪低落、动力下降以及食欲和性欲改变。
2.遗传
与许多其他疾病一样,抑郁症往往在家族中集中出现。若父母中有一人患抑郁症,则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会增加10%-13%;在孪生子中,这个比值还要大。如果孪生子中有一人患抑郁症,那么另一个人在一生中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70%。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在有明显抑郁症家族史的人中,许多人甚至在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也从来不得这种病。反过来,有些抑郁症的人根本没有抑郁症的家族史。
3.社会与环境
些研究表明,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重病或屡遭不幸,可导致抑郁症。日常压力对我们的身体有看不见的不良影响,可以促成更大范围的疾病,包括心脏病、感冒和抑郁症。对于已经容易患抑郁症的人,如果持续处于暴力、忽视、虐待或贫穷之中,那么更可能会患上这种病。
4.躯体疾病
许多躯体疾病和状况,如中风、心脏病发作、癌症、慢性疼痛、糖尿病、激素紊乱和晚期疾病,往往可以导致抑郁症。如果你或者你认识的人患有躯体疾病,而且有淡漠症状或者无法解决自己的基本生理需要,则应该与医生联系。这些症状可能是对躯体疾病的情绪反应或主观反应,也可能是这个人有需要治疗的抑郁症。
5.性格
下列性格特征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或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对人的影响很大。
6.其他
一些心血管药、激素、避孕药,甚至是一些非处方药均可以引起或加重抑郁症。更多信息请向医务人员咨询。另外,经常过多饮酒有时也可以导致抑郁症。虽然我们对有关抑郁症病因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而且会继续向前发展,但是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不论老幼、贫富、名人百姓,都有人患过抑郁症。不论你是什么人,你在生活中某些时候都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的症状。
二、抑郁症的心态原因
一般而言,导致抑郁的原因主要是性格原因。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改变自己看问题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造成这种情绪上的不良状态,主要与八种心态有关。
1、走极端
这种现象表现为运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思考问题,不是白就是黑。这种人一遇到挫折便会有彻底失败的感觉,进而觉得自身已不具有任何价值
2、以偏概全
认为事情只要发生一次,就会不断重复出现。生活中、这类人一遇到困难与不幸,即认为困难、不幸会重复出现。一次恋爱失败,就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找到真心的爱人。
3、消极思维
有的人遇事总想消极的一面,就像戴了一副变色眼镜看问题,滤掉了所有的光明,整个世界看起来暗淡无光,都是灰色的。他们常常用一个消极的假设支配着自己的思想,对事物只抓住它的消极部分,并牢牢记住。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放弃、逃避、退缩、依赖、缺乏勇气,是处于抑郁之中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看起来是产生于现实中的挫折与失败,但其根源依然来自于内心中的“战争”。
患者会表现出逃避工作、逃避人际交往的倾向,有时连应付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逃避也会以“病态依赖”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在所依赖的人身边才能部分地面对生活,离开所依赖的对象他什么都做不了。一开始,逃避会令他感觉好过一些,起码可以少一些自我挣扎。但逃得了一时却逃不了一世,这是一场来自内心的战争,就算逃避了所有人,所有事,都不会终结。
这场战争的起源在于两个自我: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正是因为理想化自我无法达到,而真实自我又无法接受,所以他一直在两个自我的矛盾中挣扎。开始他会奋力地摆脱真我,以达到理想化的自我,当这种挣扎在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的时候,他就会慢慢地变得自卑与自恨。
当他既无法放弃幻想,又无法面对真我的时候,就会逃避现实来让自己“心安”。毕竟他自己都无法面对这“丑陋”的自己,又怎敢让别人发现,所以逃避也是维系理想化自我的一种手段。缺乏对真我的接纳,有时也会被外移,就好像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他,没有人会接纳这样的他,如果以这样的自己去见人,就一定会受到他人的伤害或抛弃。
总之,因为这种外移的作用(把自己内心中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他可以找到很多支持自己逃避的理由。如,失败、他人的否定、现实的艰难等。但逃避并不能解决这场内心的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失败与挫折。逃避的时间越久,就越没有勇气来面对生活与真实的自己。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人们的心理,就像春天的原野,应该是阳光明媚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心理却是“阴云密布”,常常出现心理失衡,这些人表现得或抑郁孤单,或喜怒无常,或猜疑嫉妒,或无端恐惧。
一、心理失衡的三大表现
很早以前,心理学家荣格就在进行心理失衡方面的研究,他发现心理失衡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第一种:灰色心理
荣格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由于身体的变化或者心理上的变化,使得他们出现闷闷不乐、焦虑烦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出现这些不良状态的人以中年人居多。究其原因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人的身体机能开始发生变化,由旺盛期进入缓慢的衰退期,并在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下,心理开始出现偏差。
2、第二种:情绪饥饿
荣格认为,人们的生活状况与情绪饥饿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比如,贫穷者由于整日为生计操劳,思想有所寄托,不易缺少情绪体验。而那些生活富足、无所追求的人大多是情绪饥饿的“受害者”,因为他们在精神上缺少寄托,缺少亲情安慰,经常处于情绪波动的不良状态,时间一长,他们的精神就会出现问题。
3、第三种:信息膨胀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急剧增加,让一些人的精神负担加重,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这样的人在接收外界信息时,由于信息超过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造成大脑中枢神经功能的素乱,由此演变成信息膨胀综合征。
二、心理失衡的常见原因
实际上,造成人们心理失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社会变迁过快、行为方式的改变、思想观念的更新等,都或多或少会让人们走进失落的世界。为此,荣格曾经说过:“遇事能够泰然处之,并且用平和的心态看待身体上出现的变化,并随之做好调整的准备,才能积极主动地避开因为身体机能变化而对自身心理带来的伤害。有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可以有效地避免精神上出现的种种不适、从根本上改善不良的情绪以及被压抑的精神、这样才会有健康的心理和矍铄的精神。”
三、摆脱心理失衡的4大方法
为了让心理关衡的人尽快摆脱这种精神上的“煎熬”,荣格总结出了心理失衡的调节方法,最经常被提起的就是“转移法”(一些心理学家将其称为移情法)、指的是心理失衡的人为了减轻自身不良情绪的影响、通过转移注意力达到心理平衡。要知道、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可以在大脑里产生兴奋中心、人们通过外界的力量是可以使兴奋中心转移的,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他愿意做的事情上去、进而从负面情绪中快速解脱出来。
1、消转移法:通过散步或聊天,进行负面情绪的转移
散步是一种悠然自得并让人心平气和的活动,也是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转移方法。现实中,当人们面临负面情绪困扰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脱离现场,出去散步。散步的过程其实也是释放心理压力的过程,更是重新认识自我、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在散步时,人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紧张的大脑皮层就会得到放松,负面情绪也得以宣泄。
聊天也是消遣转移法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聊天对象时,要选择那些知晓自身秉性的人。这样的人不会率灾乐祸、更不会火上浇油,而是能站在你的角度,帮你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让你从中认识到自身的问题。
2、繁忙转移法:将注意力集中到繁忙事务上,忘记烦恼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为患者分派一些危险系数低、工作量偏大的事情,避免由于患者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娱乐转移法:通过娱乐活动,如跳舞、跳水、攀登、下棋、绘画等转移注意力
如果下棋,心神就要集中,将精力完全放在与对方的博弈中;而绘画时,要静神运气,心无杂念;放风筝时,要将目光投放在线上。通过这些方式,都能起到转移负面情绪的效果。
4、开阔转移法:让患者开阔心胸,调节负面心态
其实,欧洲一些国家的精神病院早就为患者开设了一些装有日月星辰的天花板,这种宏大的卧室可以让患者变得心胸开阔,为他们失衡的心理带来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外出旅行也是一个好办法。旅行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一个人的思路打开,塑造人格魅力,因此,那些经常旅行的人大多是善于理解别人、心态趋于平衡、懂得战胜困难的人。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一、抑郁症患者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抑郁,已经成为威胁我们精神和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就好像感冒一样,几乎每个人都会罹患!只是有轻重之分而已!抑郁症的患者,情绪低落,会认为他们的生活看不到希望,看不到阳光,也看不到未来!所以,有时候,抑郁症的患者会觉得活着是一件更痛苦的事,而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是最好的解脱!抑郁症患者的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抑郁症患者的感受,没有经历过你永远理解不了!
二、抑郁症患者真的不想自己走出来吗?
其实求生的本能一直在支撑着抑郁症的患者艰难前行,如果有一天,这种求生本能或者动力消失或者减弱,或许在他们脑海中就只剩下怎样选择死亡!抑郁症患者,不是自己不想走出来,而是有时候,他们真的自己走不出来!他们此时需要的,是有人帮助他们,在别人的支持下一路坚持走下去!所以,他们需要的是别人的精神支持和帮助,而不是不想走出来!
三、走出来,或许他们比任何人都会珍爱生命
抑郁症患者,一旦走出来,他们会比别人更热爱他们的生活,因为他们经历过!走出来,他们会比别人更爱这个世界,因为他们曾经失去过!只是,怎样走出来,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困境!
如果,你身边真的有抑郁症患者,那么,请用你的倾听和陪伴,帮他们走出阴影,走出困境,走出阴霾,走出他们自己的囚笼……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作为一种“心灵流感”,抑郁现在已成为常见的心理疾病,号称“第一心理杀手”。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目前全球有四亿人患有抑郁症,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病。
为什么会这样?
要知道,情绪是一种能量,是人的心灵、意识和精神世界维护其辦析力和觉察力的动力,
是掩藏在人的生理机制后面的生命力,最重要的,它是一种具有流动性的心境,如果缺乏流动,那么人一定是死气沉沉的。
情绪缺乏流动的人,他的喜好、探索心、冒险精神、欲望、创意也相应很低,爱的能力也很低,
简单来说,就是他对于世界是麻木的。所以,现实中心理出现问题的,通常不是那些情绪鲜明、爱哭爱笑的人,
而是那些情绪缺乏流动、情绪表达困难的人。而情绪“堵塞”,就产生了所谓的抑郁。
一个被标定为抑郁的人,会无意识地藏起他的快乐,只有在梦里,快乐体验才会更多地呈现,这也是快乐的人容易做悲伤的梦,而抑郁的人常做高兴的梦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讲,接受抑郁,就相当于接受快乐,反之亦然。
3、心情长期“阴天”,没有阳光,抑郁症就此生根发芽
如果用天气来形容,抑郁症就是心情长期“阴天”的结果。
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存在,会引起强烈或者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例如失业、失恋、家庭矛盾、离婚、失去亲人、经济损失等,都会导致人的情绪低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我的调适,这种情绪可能会慢慢消失,但也可能久居不退,心情长期“阴天”,长久见不到“阳光”,抑郁症就此生根发芽。
有时我们并不知道身边的人有抑郁症,这并不奇怪。因为抑郁是从无声无息的情绪低落开始的。
有时,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情处于“阴天”状态,它就在暗处滋生暗长了;当你察觉“乌云密布”时,它已成气候,发展成为抑郁症一一你已无力摆脱它了。
抑郁是对人心身有伤害力的情绪,但压抑的情绪如果不用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精神分裂与反社会、攻击性、赌博吸毒等来“出口”的话,反而会成为生命的创造力与激情。
未曾体验过深重压抑或挫败的人,多半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创造者、艺术家与天オ。
也就是说,抑郁的情绪本来是自然的,它与兴奋同体,当抑郁呈现的时候,兴奋和愉悦在它不漂亮的外衣掩藏下,其实已经蠢蠢欲动了,这时候对抑郁的排斥反而会阻断快乐的萌动与成。
抑郁一旦被看成最糟糕的体验,它就被钉在耻辱柱上,过度关注它反而会使我们的内在情绪能量都幻化为它。
抑郁让人无力,想歇下来,放弃权利、责任,放弃追求或苛求,得过且过。
但是,缺乏抑郁能力的人,也是很危险的你觉得不可思议吗?我们用过劳死这个现象,来解释为什么缺乏抑郁能力的人是危险的。
过劳死的人,其实就是生命这根蜡烛点得太亮了,生命力被过度耗费了。
而抑郁可以把生命的烛光变得暗淡,让生命能够承受阴影,缓慢地展开它美丽的翅膀,反而可以飞得更远更高。
这也是很多天才都有躁郁症的原因。
兴奋躁动的时候,他们的精神似乎可以创造整个世界;创意枯竭的时候,他们的生命色彩就表现为抑郁让他们潜伏起来,生命不至于被耗竭。
那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了电脑,屏幕上跳出了那个熟悉的界面——互联网医院。我轻轻敲击键盘,输入了我的问题,随后,一位医生出现在了我的屏幕上。
他(她)的声音温和而亲切,让我感到一丝安慰。我向他(她)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他(她)耐心地倾听,不时地点头。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尊重和理解。
他(她)告诉我,我的症状很可能是抑郁症,并建议我进行一些检查。他(她)的语气很专业,但又不失关怀,让我觉得他(她)不仅是一位医生,更像是一位朋友。
不久后,我收到了一份处方,他(她)还细心地告诉我用药的注意事项。我按照他(她)的建议去药店买了药,用药期间,他(她)还定期询问我的情况,让我感到很温暖。
如今,我已经好多了。每当我想起那位医生,心中都充满了感激。他(她)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更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我相信,只要我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就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那天,我正坐在电脑前,心情低落。自从被确诊为抑郁症以来,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子,但今天,我觉得我需要改变。
我打开了我的智能手机,点开了互联网医院的应用。我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鼓起勇气,点击了“开药”按钮。
屏幕上跳出了“需要几盒”的问题,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输入了需要的药品数量。帕罗西丁7盒,美时玉10盒,这是我熟悉的治疗抑郁症的药品。
接着,我看到了“处方详情”的字样,心中有些紧张。但很快,医生就告诉我:“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这让我放心了许多。
用药期间,我时常感到焦虑,但每次看到手机上“点击卡片后您可直接预约药品,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的提醒,我就会感到一丝安慰。
有一天,我因为工作压力,情绪再次低落。我忍不住又打开了互联网医院的应用,这次我选择了“处方撤回”。医生很快回复了我:“处方详情”。
我重新提交了处方,这次,我收到了“已开好”的消息。我知道,我的病情正在逐渐好转。
终于,我收到了“患者已购药”的消息,我心中的石头落地。我意识到,互联网医院给了我极大的便利,也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关爱。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他们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治疗方案,还给了我心理上的支持。我知道,只要我坚持下去,我的病情一定会好转。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安静的房间里。我,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正躺在床上,心情低落得无法言喻。这种情绪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每天都像是在漫无目的地漂泊,找不到方向。
我尝试过找朋友聊天,试图寻求安慰,但他们的关心似乎无法触及我的内心。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于是,我鼓起勇气,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和善的医生。她耐心地听我倾诉,没有打断我,也没有对我的情绪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她问我有没有去医院确诊过,我告诉她没有。她安慰我说,不要担心,我会帮她分析情况。
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包括情绪低落、头晕、手和腿抖、提不起劲等等。她还问我有没有想过自杀,我告诉她有过这个念头。她没有震惊,而是用一种非常理解的眼神看着我,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安慰。
医生告诉我,根据我的描述,我可能患有抑郁症。她建议我去公立医院的心理科做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诊。我感到很惊讶,因为我之前从未想过自己会得这种病。医生告诉我,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只要积极面对,就有希望。
在医生的鼓励下,我决定去公立医院的心理科就诊。虽然心里还是有些害怕,但我相信医生的话,相信自己可以战胜病魔。
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感谢那位和善的医生,是她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相信,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有办法克服。
今天是个晴朗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准备查看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最新动态。突然,一个熟悉的头像出现在我的聊天列表里,那是***医生,一位我在这里认识的资深医生。
“您好,我是***医生,非常感谢您的信任,有什么可以帮助您?”医生的问候总是那么温暖,让我感到安心。
“医生,我最近感觉心情很沉重,有时候连话都不想说。”我如实说道。
“我明白了,您这是典型的抑郁症症状。我建议您服用富马酸喹硫平片来改善您的情绪。”医生耐心地为我解答,并为我开具了处方。
“好的,医生,我这就去药师那里拿药。”处方很快就被药师审核通过,我感到非常放心。
“用药期间,如果有什么不适,请及时线上咨询或去线下就医。建议您定期复诊,病情严重或者病情明显波动加重,建议您线下公立医院就诊治疗!”医生的提醒让我更加重视自己的病情。
用药一段时间后,我的心情确实有了明显的好转。我很感激***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也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给我带来的便利。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线上问诊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医疗服务更加便捷、高效,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专业的帮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医院会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希望。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心情沉重,犹豫着要不要打开那个链接。我知道,这可能是改变我生活轨迹的一步。我叫小林,来自贵州遵义,一直饱受情绪困扰。工作压力大,家庭琐事缠身,让我陷入了焦虑和抑郁的泥潭。
点开链接,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互联网医院。在这里,没有拥挤的医院大厅,没有焦急的排队,只有一台电脑,连接着我与一位来自精神科的医生。
医生***的声音温和而亲切,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安心。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详细地分析了我的病情,并提出了一些建议。虽然隔着屏幕,但我能感受到他的关心和专业的态度。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来调整情绪。我开始学习冥想,尝试着通过运动来释放压力。虽然一开始并不容易,但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心情开始好转,睡眠质量也提高了。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和困难。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但至少,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感谢互联网医院,感谢医生***,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那天,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坐在电脑前,打开了我的电脑,屏幕上跳出了那个熟悉的界面——***医生在线问诊平台。我知道,我需要帮助,我的心情一直很低落,失眠成了我的噩梦。
我点击了咨询按钮,很快,一个对话框弹了出来,***医生的消息出现在屏幕上:“您好,我是精神科医生,请问有什么能帮您的?”我简单描述了我的情况,他说:“我理解您的困扰,但是为了确保用药安全,我们需要您上传线下病历资料。”
我有些沮丧,因为之前提交的资料已经找不到了。但***医生没有放弃,他耐心地告诉我,这是法律规定,平台购药流程限制,不上传病历,他无法开处方。我虽然有些不耐烦,但最终还是决定再试一次。
我上传了医院的就诊卡,希望能够作为病历资料。***医生回复说,线下就诊资料为门诊病历,出院小结,处方单,诊断证明等其中之一,资料需要包括就诊人姓名,诊断及就诊医院名称,要有医生签名盖章。我意识到,我可能需要去医院重新获取这些资料。
在***医生的鼓励下,我决定再给平台一次机会。我去了医院,重新做了检查,拿到了新的病历资料,然后再次上传给了***医生。几天后,我收到了他的回复,他为我开出了处方,并告诉我,平台审核通过后,我就可以购买药物了。
现在,我已经开始了治疗,虽然失眠的症状还没有完全消失,但我已经看到了希望。我感激***医生的耐心和专业,也感激这个平台,让我能够在家就能得到医生的帮助。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三,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坐在了屏幕前。屏幕那头,是一位温柔的声音,那是我的主治医生,***医生。我已经记不清这是我第几次在网上与他交流了,但每次都让我感到安心。
我向他诉说了我的困扰,从高三毕业时的抑郁,到疫情后的反复发作,再到现在的敏感多疑,我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没有打断,没有急于给出诊断,只是静静地倾听。
他告诉我,线上问诊虽然无法替代面对面的交流,但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和语音传达更多的信息,这让我感到很温暖。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包括我每天的饮食、睡眠、运动等,然后根据我的情况给出了建议。
***医生还告诉我,治疗抑郁症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坚持。他鼓励我要相信自己,相信治疗,不要因为一时的情绪波动而放弃。他还告诉我,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对我很重要,他们可以给我力量,让我更有勇气面对病痛。
每次与***医生的交流,都是一场心灵的慰藉。我知道,他不仅是我的医生,更是我的朋友。他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一定能够战胜病魔。
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安静的房间里。我,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因为一段感情的变故,心情低落,夜不能寐。
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尝试了互联网医院。通过手机APP,我找到了一位来自精神科的专业医生。他/她温和的声音,像一缕春风,吹散了我心中的阴霾。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理解。他/她耐心倾听我的倾诉,没有打断,没有评判,只是用温暖的语言安慰我,给我建议。
他/她告诉我,感情的事情需要时间,有时候需要放手,有时候需要坚持。他/她建议我尝试一些放松心情的方法,比如运动、冥想、倾诉等。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运动,每天晚上坚持慢跑,虽然一开始很艰难,但我慢慢地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心情也变得越来越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我感谢那位医生/,是他/她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那天,阳光明媚,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了那家名为京东互联网医院的虚拟诊室。
“您好,我是来自辽宁本溪的患者,最近感觉很难受,总是想哭,有时候甚至有想死的念头。”我对着屏幕上的医生说。
医生***的声音温柔而关切,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了解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您这样的情况可能是由焦虑和抑郁引起的,我建议您先进行一些心理评估和检查。”***医生说。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在网上完成了心理评估,并在预约的时间来到了医院进行了检查。
在医生***的细致检查和耐心解释下,我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并开始了相应的治疗。
每次与***医生的沟通都让我感到温暖,他不仅给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鼓励我面对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
渐渐地,我的情绪得到了缓解,生活也重新找回了色彩。
如今,我已经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感谢***医生,让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通过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精神科医生。医生***的回复速度很快,让我感到很安心。他首先询问了我是否稳定服药,我告诉他病情稳定。接着,他让我仔细阅读了风险排查信息,幸运的是,我都没有这些问题。
在了解了线下医院的病历和我的口述资料后,***医生确认了我的病情稳定,可以继续服用帕罗西丁。他为我开出了新的处方,并告诉我可以直接在线上预约购药。
用药期间,我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有一些不安,但每当感到不适,我就会想起医生***的耐心和关怀,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治疗的信心。
现在,我已经感受到了明显的改善,我真的很感谢医生***。他的专业和细心,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仁心。我想,这就是互联网医院的魅力所在吧——它让医患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也让患者感受到了更多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