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焦虑状态的认知模型

焦虑状态的认知模型
发表人:史欣鹃
情绪异常(包含焦虑)的认知模型的中心思想是:并不是这个事件的本身,反而应该说是这个人对事件的期待和解释,引起了这些负向的情绪。对忧郁而言,这个解释被认为与意识到关系上、地位上或功能上的丧失有很重大的相关;至于焦虑,主要的解释或认知牵涉到对身体或心理的威胁的感知。

在每一天的生活里面,客观上来说具威胁性的情境有很多,在这些情境里面,个体的知觉大多能够合乎现实地评估威胁到底有多大,然而,Beck(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在焦虑状态中,个体有系统地高估了情境本身所具有的威胁性,这些高估自动地且反射性地活化了「焦虑程序」(anxiety programme),这是一系列我们从过去的演化中所继承而来的的反应,其原先的设计是为了保护我们在原始的环境中免于损伤,它们包括:
 
1.自动化唤起的变化以便逃跑(flight)、战斗(fight)、昏倒(fainting);
 
2.抑制进行中的行为;
 
3.有选择性地扫描环境中威胁的可能来源
 
在原始的环境中有许多的危险是身体上且危及生存的(例如遭受到肉食动物的攻击),这种焦虑程序将提供一个有用的功能好让人类能保护他们自己或从危险的情境中逃离;在现代的生活中,焦虑在很多包含着实际威胁的情境中同样提供了有用的功能(例如在路上闪躲高速行驶的车辆时),然而当这个威胁因为知觉的错误而升高的时候,由焦虑程序所活化的反应对情境而言是不适当的,不仅没有提供有用的功能,反而经常被解释为更进一步的威胁的来源,并导向一系列使焦虑反应倾向于维持或加重的恶性循环。例如:脸红可能会被视为是一个人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的征兆并引起进一步的困窘和脸红;一只颤抖的手可能会被视为是即将失去控制的征兆并引起更大的焦虑和颤抖;或一个急跳的心脏可能被视为是即将心脏病发作的证据并引起进一步的焦虑与心脏病症候。

因为察觉到威胁与焦虑的症状之间有这种交互的关系,认知行为治疗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处理对身体的、行为的和认知的焦虑症状的恐惧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即便是在好不容易等来的周末,我们也越来越不能够放松地享受生活。

     

    经常感到疲惫,再也没有小朋友那种没心没肺的开心,好像压力和忙碌给我们带上了焦虑、失眠和疲惫等沉重的枷锁,一点点加重着我们身上的重担,步步紧逼、寸步难行。

     

    其中,这些重担的重要来源之一,可能来自于大脑中存满的负性记忆和消极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正逐步危害着我们越来越多人的身心健康。

     

    年轻人「压力山大」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的压力不局限于基本层次的衣食住行,对生活的品质和精神世界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更多的关注。

     

    同样,伴随巨大欲望而来的是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例如,来自家庭的不和谐、人际交往的焦虑、学业压力以及就业难题等。这些问题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常见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 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和消极情绪,如何在生活中保持情绪稳定,缓解消极情绪冲击,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情绪「病了」不是小事

     

    情绪,是我们作为正常个体在与周围客观环境互动中产生的短暂性情感体验,具有情境性、即时性和不稳定性。

     

    一般来讲,基本的情绪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部分。

     

    •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我们直面压力和挑战,并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 消极的情绪:虽然存在有益的一面,比如,有助于我们反省深思和吸取经验教训,但是强烈和持久的消极情绪刺激,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巨大危害。

     

    消极情绪的伤害

     

    ● 对身体

     

    长时间持续的消极情绪会产生伴随一系列的躯体反应,如心慌胸闷、失眠健忘、无穷无尽的疲惫感和日益稀疏的头发等。

     

     

    身体的不适让我们减少了社交和运动,产生了很多继发的情绪病,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同时,生活节律紊乱、植物神经过敏和内分泌失调长期的影响着个体的身体健康。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甲状腺等相关疾病都和消极情绪密切相关。

     

    ● 对心理

     

    长期且剧烈的消极情绪,会破坏我们的心理健康,是多种常见精神心理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的消极情绪的产生,一方面,使我们丧失对自我客观的评价,更倾向于用消极悲观的视角看待问题,时常敏感和习惯性自我贬低,不利于自我发展。

     

    另一方面,容易灾难化思维、缺乏动力和勇气,为了避免结束,你拒绝了所有开始。

     

    消极情绪萦绕下的心情就像南方的梅雨季,我们并不能做到祈求上天不要下雨,但是,我们可以学会及时排遣掉这些消极情绪,给心理的罐子做清扫,撑开守护心理健康的「雨伞」。

     

    情绪「治疗」需及时

     

    觉察与宣泄

     

    原发的情绪都很直白,让我们做出本能的战逃反应,就算僵住也没有关系,不要为自己表现出攻击性或怂了而评判自己。

     

    因为自我评判而产生的继发情绪可能更复杂,难以自行消化,比如羞耻感、抑郁、焦虑等。

     

     

    所以情绪来了我们就要及时宣泄,给自己排毒,找朋友吐槽,出去嗨一下,痛快哭一场,还是打枕头、盘手串的都可以。

     

    安全的宣泄,不要让负面情绪陪自己过夜。

     

    接纳与寻求支持

     

    逃避和过分关注都会让我们更加深陷情绪泥潭,学着接纳情绪产生的合理性,在不能自我处理的时候及时向外界寻求支持。

     

    接纳情绪的较好的方式有正念练习、改变认知模式等。

     

    这些可以通过网上已有资源的利用,或者线上、线下通过跟心理咨询师沟通学习,来帮助纠正我们习惯性的负性认知模式,从而减少和缓解部分消极情绪的产生。

     

     

    向外界寻求社会支持也是处理消极情绪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

     

    来自家人、朋友以及周围人的善意和支持最能帮助我们走出消极情绪,可以尝试「麻烦一下别人」,也允许别人在不打乱你生活的情况下麻烦一下你。

     

    自我关怀

     

    主要包括规律作息、保持运动量、发掘和培养自己的爱好。

     

    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提升,而且本身能够促进分泌快乐物质,是消极情绪有效地排解手段。

     

     

    睡眠节律的紊乱是多种精神心理疾病发生的前期表现,由此,保持睡眠节律是极为重要的。

     

    不一定要早睡早起,但绝不可以昼夜颠倒,尽量保持规律作息习惯和充足时长的睡眠。

     

    学习新东西、培养新爱好也是刺激多巴胺产生的过程,尤其是在得到一定的正反馈之后,有利于我们树立正向的自我形象,提升自信心。

     

    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当消极情绪占据了你的大部分生活,严重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而无法排解时,可以尝试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高压的生活下,消极情绪就如同感冒,要及时进行线上或线下就诊,从而做出准确的心理评估和对症处理。

     

    这样如同是在教练的指导下,科学安全地锻炼我们的心理肌肉,提升心理灵活性和复原力。

     

     

  • 焦虑与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类疾患,随着各方面的压力剧增,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虽然是单独疾病,但常伴随出现,超过50%的患者常同 时具有这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但是这种疾病却容易被大家忽视,长此以往,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最近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的文章调查了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157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疾病监测点,有 28140 名成人(≥18 岁)受访者(其中 12537 名男性[44.6%]和 15603 名女性[55.6%])完成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中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 6.8%。其中抑郁症为3.4%,心境恶劣障碍为1.4%,未特定型抑郁障碍为3.2%。 

     

    焦虑与抑郁障碍在中医学中属于“郁病”“脏躁”“梅核气”“百合病”等疾病。中医 认为气机郁滞是此病的关键病机,五脏之中肝居于核心病位,同时与脾密切相关,故临床上 治疗核心为从肝论治,赵献可《医贯·郁病论》中指出木郁乃是五郁之首,治疗应注重疏肝 解郁治疗。

    脾藏意,在志为思。脾在五行中属土,是肝木所克之脏。肝克太过,脾虚气弱则神无所养,可见郁闷寡欢、心境低落、兴趣降低、精力不足等一派神气不足的表现,因此,从肝论 治时也兼顾脾脏。 

     

    从肝论治的现代医学机制

     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主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神经-内分泌假说、神经 可塑性假说、肠道微生态及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等有关。研究发现,中医调节肝脏功能可在以上这几个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1. 调节肠道微生态 

    肝脏可通过肝肠轴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进而产生对肠道微生态的 调节作用。这是因为肠道菌群可以借由调节中枢神经传导物质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情 绪功能区域。研究发现,在菌群中双歧杆菌、希腊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等细菌具有明显的抗 焦虑、抗抑郁作用。

    2. 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细胞因子水平 

    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可以参与调节激素分泌、细胞因子、5-羟色胺等多个重要方面,这些与情志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逍遥散改善焦虑抑郁状态

    逍遥散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合济局方》,方含柴胡、白术、茯苓、芍药、当 归、甘 草、生姜和薄荷,是疏肝解郁的代表方剂,可使肝气得舒、气血调和,缓解以肝郁为中心而 出现的各种症状。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逍遥散中柴胡、茯苓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生姜、甘草、薄荷 有兴奋神经中枢作用,白芍具有保护神经、改善睡眠和记忆作用,诸药合用能调节高级神经 活动,使其兴奋与抑制保持平衡,双向调节,标本兼治。

     

    基础研究表明,逍遥散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抑郁动物的抑郁行为,可以增加抑郁动物在旷 场实验中的水平运动距离、垂直站立次数和中央区停留时间。

    抑郁症中脑组织损伤是重要机制之一,其中NLRP3炎症小体便可促使机体出现抑郁,可以通过升高 Caspase-1和IL-1β 水平引起细胞损伤,因此,有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逍遥散可以通过调节 Caspase-1和增加IL-1b来减少焦虑。

     

    此项研究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氟西汀组、MCC950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大鼠抑郁模型(每天3小时束缚应激),造模同时给药,持续21天。通过大鼠宏观表征、体质量、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观 察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 NLRP3 信号通路中 NLRP3、Caspase-1、IL-1β的表达水平。

     

    来源:参考文献[1]

    研究结果提示,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 NLRP3、Caspase-1、IL-1β蛋白及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经各组给药后,各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其中MCC950 组降低更明显,其次是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

     

    来源:参考文献[1]

    证明了逍遥散通过降低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NLRP3、Caspase-1、IL-1β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进而起到保护大脑皮层组织的治疗作用。

    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和激素水平改变,患抑郁症的风险显著增高。目前认为 背侧海马(包含 DG 区)也会参与情绪的调节。研究表明,海马神经组织的炎症,尤其是小 胶质细胞的激活,可能为应激性抑郁障碍的机制之一。 

    在病理状态下,分别通过干扰素-γ、脂多糖、IL-4和IL-13 的诱导刺激极化为M1型小胶质细胞和M2型小胶质细胞,M1 型主要是能够刺激促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进一步介 导炎症反应。

    有研究组通过卵巢切除(OVX)联合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建立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观察逍遥散对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药物干预6周后,评价大鼠的焦虑抑郁水平, 检测大鼠IL-1β、IL-6mRNA的水平,以及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DG)区小胶质细胞离子钙 接头蛋白分子-1(Iba-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 

    造模成功后,检测到大鼠Iba-1/iNOS 共表达的阳性细胞增多,且Iba-1和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说明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被活化且向M1极化。

    药物干预结束后,大鼠的焦虑抑郁行为得到了改善,根据各检测指标结果提示,逍遥散可逆转 Iba-1/iNOS 共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其蛋白表达,且下调了炎症因子水平,也进一步的 说明了逍遥散抗焦虑抑郁的作用机制。

    虽然焦虑与抑郁具有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表现为急躁紧张不安等亢奋情绪,另一种表 现为情绪低落等抑郁情绪,但逍遥散可以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的改善焦虑抑郁,达到双 向调节的目的。

  •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的表现形式也多样化,孩子有学习压力,青年人有找工作压力,中年人有养家的压力,老人有养老压力。面临各种各样压力时,我们应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如果不知该如何调整自己状态,将会给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可能先会形成一种焦虑状态,当焦虑状态不能很好解决时,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疾病——焦虑症。

     

     

    焦虑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两种形式。目前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总是坐立难安,出现睡眠障碍,焦虑患者一般表现为难以入睡。还有表现为过度担心或者恐慌,一部分人会过度担心自己的身体,表现为对疾病的放大,将痛苦无限放大,根据自己的臆想出现临床症状,有些人还会出现一些躯体化症状,比如心悸、恶心、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头昏沉不清亮等。

     

     

    有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经过疏导情绪走出误区,然而有些严重焦虑症患者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可能需要借助药物的力量走出焦虑。有很多患者对治疗焦虑症的药物有些误解,认为副作用大、戒断难,从而拒绝口服药, 但是如果放任病情发展不进行控制,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所以人们需要正确认识焦虑症,辩证的对待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当利大于弊时,应果断的选择药物治疗。

     

    焦虑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在治疗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疾病的反复,所以焦虑症患者要做到对自己和主治医生有信心,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保持乐观的态度,勇敢的面临生活中的困难。当症状完全缓解时,不可自行停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停药,以防疾病的复发。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经过专科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临床康复,恢复往日的愉快心情。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放弃、逃避、退缩、依赖、缺乏勇气,是处于抑郁之中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看起来是产生于现实中的挫折与失败,但其根源依然来自于内心中的“战争”。

     

    患者会表现出逃避工作、逃避人际交往的倾向,有时连应付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逃避也会以“病态依赖”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在所依赖的人身边才能部分地面对生活,离开所依赖的对象他什么都做不了。一开始,逃避会令他感觉好过一些,起码可以少一些自我挣扎。但逃得了一时却逃不了一世,这是一场来自内心的战争,就算逃避了所有人,所有事,都不会终结。

     

     

    这场战争的起源在于两个自我: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正是因为理想化自我无法达到,而真实自我又无法接受,所以他一直在两个自我的矛盾中挣扎。开始他会奋力地摆脱真我,以达到理想化的自我,当这种挣扎在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的时候,他就会慢慢地变得自卑与自恨。

     

    当他既无法放弃幻想,又无法面对真我的时候,就会逃避现实来让自己“心安”。毕竟他自己都无法面对这“丑陋”的自己,又怎敢让别人发现,所以逃避也是维系理想化自我的一种手段。缺乏对真我的接纳,有时也会被外移,就好像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他,没有人会接纳这样的他,如果以这样的自己去见人,就一定会受到他人的伤害或抛弃。

     

     

    总之,因为这种外移的作用(把自己内心中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他可以找到很多支持自己逃避的理由。如,失败、他人的否定、现实的艰难等。但逃避并不能解决这场内心的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失败与挫折。逃避的时间越久,就越没有勇气来面对生活与真实的自己。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焦虑与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类疾患,随着各方面的压力剧增,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虽然是单独疾病,但常伴随出现,超过50%的患者常同 时具有这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但是这种疾病却容易被大家忽视,长此以往,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最近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的文章调查了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157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疾病监测点,有 28140 名成人(≥18 岁)受访者(其中 12537 名男性[44.6%]和 15603 名女性[55.6%])完成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中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 6.8%。其中抑郁症为3.4%,心境恶劣障碍为1.4%,未特定型抑郁障碍为3.2%。 

    焦虑与抑郁障碍在中医学中属于“郁病”“脏躁”“梅核气”“百合病”等疾病。中医 认为气机郁滞是此病的关键病机,五脏之中肝居于核心病位,同时与脾密切相关,故临床上 治疗核心为从肝论治,赵献可《医贯·郁病论》中指出木郁乃是五郁之首,治疗应注重疏肝 解郁治疗。

    脾藏意,在志为思。脾在五行中属土,是肝木所克之脏。肝克太过,脾虚气弱则神无所养,可见郁闷寡欢、心境低落、兴趣降低、精力不足等一派神气不足的表现,因此,从肝论 治时也兼顾脾脏。 

     

    从肝论治的现代医学机制

     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主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神经-内分泌假说、神经 可塑性假说、肠道微生态及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等有关。研究发现,中医调节肝脏功能可在以上这几个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1. 调节肠道微生态 

    肝脏可通过肝肠轴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进而产生对肠道微生态的 调节作用。这是因为肠道菌群可以借由调节中枢神经传导物质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情 绪功能区域。研究发现,在菌群中双歧杆菌、希腊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等细菌具有明显的抗 焦虑、抗抑郁作用。

    2. 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细胞因子水平 

    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可以参与调节激素分泌、细胞因子、5-羟色胺等多个重要方面,这些与情志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逍遥散改善焦虑抑郁状态

    逍遥散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合济局方》,方含柴胡、白术、茯苓、芍药、当 归、甘 草、生姜和薄荷,是疏肝解郁的代表方剂,可使肝气得舒、气血调和,缓解以肝郁为中心而 出现的各种症状。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逍遥散中柴胡、茯苓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生姜、甘草、薄荷 有兴奋神经中枢作用,白芍具有保护神经、改善睡眠和记忆作用,诸药合用能调节高级神经 活动,使其兴奋与抑制保持平衡,双向调节,标本兼治。

    基础研究表明,逍遥散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抑郁动物的抑郁行为,可以增加抑郁动物在旷 场实验中的水平运动距离、垂直站立次数和中央区停留时间。

    抑郁症中脑组织损伤是重要机制之一,其中NLRP3炎症小体便可促使机体出现抑郁,可以通过升高 Caspase-1和IL-1β 水平引起细胞损伤,因此,有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逍遥散可以通过调节 Caspase-1和增加IL-1b来减少焦虑。

    此项研究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氟西汀组、MCC950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大鼠抑郁模型(每天3小时束缚应激),造模同时给药,持续21天。通过大鼠宏观表征、体质量、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观 察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 NLRP3 信号通路中 NLRP3、Caspase-1、IL-1β的表达水平。

    来源:参考文献[1]

    研究结果提示,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 NLRP3、Caspase-1、IL-1β蛋白及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经各组给药后,各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其中MCC950 组降低更明显,其次是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

    来源:参考文献[1]

    证明了逍遥散通过降低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NLRP3、Caspase-1、IL-1β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进而起到保护大脑皮层组织的治疗作用。

    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和激素水平改变,患抑郁症的风险显著增高。目前认为 背侧海马(包含 DG 区)也会参与情绪的调节。研究表明,海马神经组织的炎症,尤其是小 胶质细胞的激活,可能为应激性抑郁障碍的机制之一。 

    在病理状态下,分别通过干扰素-γ、脂多糖、IL-4和IL-13 的诱导刺激极化为M1型小胶质细胞和M2型小胶质细胞,M1 型主要是能够刺激促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进一步介 导炎症反应。

    有研究组通过卵巢切除(OVX)联合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建立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观察逍遥散对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药物干预6周后,评价大鼠的焦虑抑郁水平, 检测大鼠IL-1β、IL-6mRNA的水平,以及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DG)区小胶质细胞离子钙 接头蛋白分子-1(Iba-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 

    造模成功后,检测到大鼠Iba-1/iNOS 共表达的阳性细胞增多,且Iba-1和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说明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被活化且向M1极化。

    药物干预结束后,大鼠的焦虑抑郁行为得到了改善,根据各检测指标结果提示,逍遥散可逆转 Iba-1/iNOS 共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其蛋白表达,且下调了炎症因子水平,也进一步的 说明了逍遥散抗焦虑抑郁的作用机制。

    虽然焦虑与抑郁具有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表现为急躁紧张不安等亢奋情绪,另一种表 现为情绪低落等抑郁情绪,但逍遥散可以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的改善焦虑抑郁,达到双 向调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Xiaoyaosan improv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by regulating the NLRP3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rat cerebral cortex [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2020, 7(3): 265-273. [2]基于海马小胶质细胞 M1 型极化研究逍遥散对 OVX 联合 CUS 焦虑抑郁模型大鼠的影响 [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20):4964-4970.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内容不得侵犯第三方的合法知识产权,若产生相关纠纷,作者需自行承担。

    作者介绍:吴迪,博士,中医内科学,科研创新项目“中医药防治慢性肠道病 IBS 的研究”,通过临床双盲双模拟RCT研究方案,探讨痛泻安肠方对肝郁脾虚腹泻型IBS。和胃降逆方对 NERD 大鼠 PAR-2/TRPV1 信号通路的影响”,从内脏高敏角度探讨和胃降逆方治疗 NERD 的可能机制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一、考试焦虑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考试焦虑的表现

     

    考试焦虑是在应试情景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

     

    考试焦虑包括认知、生理反应、行为表现三个基本成分,由对活动结果的不良预想及消极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形成的认知判断,导致因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增强而产生的生理反应,从而引发一系列行为表现。

     

     

    考试焦虑所引发的行为反应在不同时期表现也有所不同。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三个阶段。

     

    考试前感到空虚、不安,对即将来临的考试有恐惧感和畏惧感,伴有精神、生理上的不适现象;考试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提取困难,容易受到外界细微刺激的干扰,肌肉紧张,想象考砸了的情景;

     

    考试后常常为考试时紧张而自责,等待考试结果时感到十分焦虑或不安,同时也伴有精神、生理上的不适现象。每个时间阶段的焦虑水平也因人而异,有的学生考前焦虑很强,导致无法复习,但考试时和考试后焦虑感马上减轻;

     

    有的同学考试时焦虑很强,导致平时水平难以发挥出来,但考前和考后却不感到焦虑;有的同学考前、考试时都不感到焦虑,等到考试结束后产生高度焦虑,甚至出现自杀、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

     

    (二)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

     

    认知评价因素

     

    认知评价在考试焦虑的形成中居于主导性的调控地位。对情境的认知评价,情境认知包括对考试意义以及考试难度的认知等。

     

    有些小测验只是对过去学习进度的反馈,比较容易用平常心对待,有些考试(如中考)意义重大,在一些同学的心目中甚至是“三年磨一剑”,正待今朝,就难免感到紧张焦虑。

     

    另外,出于对考试场景的陌生和不了解,例如,考试题目的难度如何?题型是什么?在哪里考?什么时间考?谁监考?之前有没有类似考试的经验?这些都会影响到焦虑水平。

     

    所以,在大型考试之前,有经验的教师和家长都会准备题型难度相类似的模拟考,带学生熟悉考试场地和考试气氛,以及根据每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复习时间(如早上考英语就把复习英语的时间安排到早上),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考试情境。

     

    二、考试焦虑的心理疏导策略

     

    一)正确评价考试

     

    1.正确评价考试目的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查缺补漏。通过考试,可以推动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系统的复习,从而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知识,因此没必要把它看得太重。

     

    相反,学生应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真正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放下“我担心其他同学在这次考试中都比自己强”这一类的念头,要知道考试是自己和自己的竞争,是为了超越自我,要发掘自己的潜力,学会用平常心对待考试。

     

    2.正确评价考试结果

     

    没有失败,只有反馈。人生路是漫长的,一场考试并不是终点。不管考试的成绩是否理想,都只是给我们反馈信息——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多远?要怎么样才能达到?考试结果对人生本来不具备任何意义,只有从考试结果中吸取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前进步伐,考试结果才变得有意义。

     

    (二)树立备考信心

     

    1.注意饮食营养

     

    养成良好习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顺利备考、应考的前提保证。平时养成良好作息规律,张弛有度,科学用脑,注意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均衡,才能将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以及考场超水平发挥。

     

    2.学会时间管理

     

    订立学习计划有的学生时间观念不强,缺乏危机感,考前复习拖拖拉拉,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由于复习不到位,缺乏应考信心,于是产生高度焦虑感;

     

     

     

    有的学生虽然有危机感,但自信心不强,高度考试焦虑影响到复习效率,更让学生在备考期间产生挫折感。这时候,家长和老师需要帮助孩子分析自身优劣势,订立学习计划,让每天的复习备考工作都体现出效率和效果,令孩子重新拾回面对复习、考试的信心。

     

    3.改善学习方法

     

    掌握应试技巧让孩子的复习变得更有效率,同时学会避难从易,举一反三,不会因为考试期间的一条难题而“卡壳”,失去信心。

     

    (三)完善自我认识

     

    (1)全面认识自身能力

     

    形成积极的、稳定的、完善的自我评价,从而减轻孩子对待考试的心理压力,减轻孩子对“考试成绩不好意味着负面自我评价”的担心。

     

    (2)正确认识自己的目标

     

    激发学习内部动机和长远的间接学习动机,引导孩子为成功而奋斗,而不是为“避免失败”的外部动机而奋斗(具体方法可以参照前面五节学习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

     

    (3)学会积极自我暗示

     

    由于习惯成自然,严重考试焦虑的学生往往很难察觉自己的消极自我意识,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书写”的方法,要求孩子写下自己的担忧、焦虑,清晰地察觉自己内心深处的消极自我意识。

     

    然后利用一些自我积极暗示方法提高自信,以及通过设想考试成功的愉快场景来冲淡烦躁,养成主动向消极自我暗示挑战的习惯。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一、什么是焦虑抑郁状态呢?

     

    焦虑抑郁状态是一种持续担忧、焦虑和压抑、少愉快感的状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往往是过度和不恰当的,但不能控制,对社会生活和或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该描述狭义包括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焦虑障碍伴抑郁情绪、抑郁障碍伴焦虑情绪、躯体疾病伴焦虑抑郁情绪等。因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谱系复杂,有许多重叠症状和共病现象,而大部分患者是到综合医院首诊,对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师规范诊断难度较大,因此广义上焦虑抑郁状态包括所有伴或不伴躯体疾病的焦虑障碍(状态)和抑郁障碍(状态)。此称谓是一种症状状态描述,不是疾病诊断名称。主要见于综合医院医师对患者的初步印象中。

     

     

    二、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表现:

     

    患者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的情绪,常伴有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睡眠障碍等症状,患者常常因自主神经症状如疼痛、多汗、心悸、胸闷、腹胀等就诊于综合性医院,进行过多的检查和治疗。以下为本病的具体表现:

     

    (1)担忧:患者常常处于心烦意乱和忧虑之中。

     

    (2)躯体症状:以疼痛、疲劳较突出,症状可累计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神经等各个系统,常见心慌、胸闷、气促、头晕、头闷、多汗、口干、口苦、咽部异物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胀、便秘、尿频、颈肩背腰困痛、肌紧张、躯体麻木、游走感、烧灼感等,有的患者可出现阳痿、早泄、月经紊乱等。而上述躯体症状不能用各种临床检查证明有明显的器质性疾病,或者虽然有一部分患者查出器质性问题,但其严重程度与患者主观症状不符。

     

    (3)敏感性增高:对小事易发脾气(明知没必要)、好抱怨、注意力不集中、常感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较为突出,常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再睡、醒后心慌紧张、梦中喊叫等。

     

     

    (4)抑郁:患者情绪低落、反应迟缓、显著而持久的抑郁悲观、发愁做事、整日卧床懒动。程度较轻的患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愁眉苦脸,感到“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程度重的可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心里难受”等。

     

    (5)其他:焦虑与抑郁有较高的共病率,此类患者也常合并酒精和物质依赖。还有的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过敏、哮喘等,而躯体疾病与焦虑抑郁问题互相影响,使疾病复杂化,从而延迟康复,甚至明显增加自伤自杀企图与行为。共病患者往往有更多的社会功能损害,对治疗的反应也较差,是医疗资源的高消耗人群。

  • 焦虑症的典型症状即坐立不安、失眠、呼吸紧迫、多汗、皮肤潮红或苍白、心悸等,焦虑症患者时时刻刻都处在警惕的状态。对待周围的人或事物小心翼翼,影响工作和睡眠,会对未来的生活丧失信心,过分担心自己的健康、亲人或是财产。

     

     

    一、急性焦虑


    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性惊恐发作,患者常突然感到内心焦灼、惊恐或激动,由此而产生幻觉和妄想,有时有轻度意识迷惘。急性焦虑发作一般可以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病程一般不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渐趋于缓解。急性焦虑患者几乎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睡眠障碍,大多表现为不易入睡,入睡后易惊醒,常伴有噩梦,醒时不安宁,醒后感到很恐惧。

     

    当急性焦虑发作时,常会伴随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如患者感到心跳得像要爆炸似的,觉得心脏快要跳出来,不时地出现心悸、心慌,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昏厥。由于过度呼吸导致血中碱性成分增加,而发生手足麻木和头部发胀,以至出现肌肉颤动。患者也可以有胃肠症状,如上腹部不适感、腹痛、大小便紧迫感、腹泻或便秘等。另外,患者还可以出现震颤、多汗、阳痿、早泄、月经失调和性欲缺乏等症状。

     

    二、慢性焦虑


    慢性焦虑症其焦虑情绪可以持续较长时间,其焦虑程度也时有波动,老年慢性焦虑症通常表现为平时比较敏感、易激怒,生活中稍有不如意的事就心烦意乱以及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会生闷气、发脾气等。

     

    慢性焦虑症有区别于急性焦虑症的表现,多表现为焦虑情绪,对客观上并不存在某种威胁或危险和坏的结局,患者总是担心、不安和害怕,尽管知道是一种主观的过于思虑,也常不能控制,使患者颇为苦恼,另外还有易激惹、对声音敏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等症状。慢性焦虑症患者的躯体症状以植物神经功能亢进为主,如口干、上腹不适、恶心、胀气、腹泻、胸闷、吸气困难或呼吸迫促、心悸、胸痛、心动过速、尿频、尿急、阳痿、性感觉缺乏、月经时不适或痛经、昏晕、出汗、面色潮红等症状出现。慢性焦虑症患者还会出现运动症状,与肌肉紧张有关。有紧张性头痛,在头部顶、枕区有一种紧压感,肌肉胀痛并强直,特别在背部和肩部有轻微震颤,做精细动作更加明显。

     

    三、并发症

     

     

    神经功能调节紊乱;患者经常会感到头昏、头晕、失眠、多梦,晚上睡不着觉或者白天会过度嗜睡,颠倒黑白,感到紧张、压迫,会出冷汗或很多汗,怕冷并怕风吹。

     

    心脑血管类疾病;如对血压的影响,临床常见脑血管病的患者本身不紧张。一旦焦虑、紧张其血压升高,导致脑出血就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消化不良;长期焦虑会引发结肠炎、胃痛、慢性胃炎,患者会经常食欲不振和心里烦燥。有些患者会暴饮暴食,引起肠胃消化不良等症状。

     

    抑郁症;患者过度焦虑,发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抑郁症情况,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 大部分人对焦虑症并不感到陌生,因为焦虑症是现在社会当中的常见障碍性疾病,因此大家对焦虑症还是有所了解的。虽说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焦虑症这种疾病,但是对焦虑症的诊断常识却不是特别清楚,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正确对焦虑症进行诊断才可以更好的治愈焦虑症,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发作的不可预测性

     

     

    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况或某一类环境(不可预测性),大多数病人在间歇期因担心再次发病而紧张不安,并可出现一些植物神经活动亢进症状称预期性焦虑。在发作间歇期,多数病人因担心发作时得不到帮助,因此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的场所、不愿乘车旅行等。

     

    二、发作突然,时间短暂

     

    发作突然,10分钟内达到高峰,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发作的经过。此种发作虽历时较短暂,一般5-10分钟,很少超过 1小时即可自行缓解仍如常人,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病人发作频繁,1个月内至少有3次, 或者首次典型发作后继之以害怕再发作的焦虑常持续1个月以上。

     

    三、发作的典型表现

     

    发作的典型表现常是病人在日常活动中,突然出现强烈恐惧,好像即将要死去(濒死感)或即将失去理智(失控感),使病人难以忍受。同时病人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跳出来,胸闷,胸痛,气急,喉头堵塞窒息感。因此惊叫,呼救,或跑出室外。有的伴有显著植物神经症状,如过度换气、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也可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等痛苦体验。

     

    四、早期发现,及时就诊

     

     

    焦虑症对身心伤害极大,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在早期可以通过简单的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评。若得分较高建议到精神科,根据医生的专业指导进行下一步的检查。

     

    如果经常心里不踏实、紧张、烦躁,常常担心未发生的事情,或者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担忧,自己无法控制,应及时就医。若感觉自己有易激惹、易怒、经常抱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浅、睡觉容易惊醒、多梦、梦魇的情况,应及时就诊。经常突然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症状,常感觉疲劳、坐立难安,应立即就诊。

  • 一、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以广泛、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运动性紧张。焦虑形式来源于各种不同的经历,包括对于正确或错误的信息进行观察学习,以及直接经历真实或者感知到的创伤。在长期的状态下发展成目前的行为模式,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二、焦虑症有哪些分类?

     

    急性焦虑:急骤、严重、相对短程的重度焦虑,伴有深刻的认知、生理及行为改变,包括惊恐焦虑、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分离焦虑障碍等。


    慢性焦虑:持续性的轻度焦虑,与前者存在质和量的差异,又称广泛性焦虑症。


    特定焦虑症:一般是对特定的事物,如飞行等产生的焦虑或是害怕等。


    三、引发焦虑症的原因有哪些?

     

    焦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主要与自身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关系,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总之疾病因素以及生活中的环境因素参与其发病。

     

     

    1.急性焦虑


    应对不良情绪所致的焦虑,例如人格特征的脆弱性、面临威胁时容易退缩或是进退两难、危及生命的内科或外科疾病、缺少家庭或其他社会支持,以及孤独感或者被抛弃感,患者开始变得害怕、颤抖、入睡困难,以及反复寻求关心和安慰、抱怨疼痛难忍或其他躯体症状,最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焦虑症发生。
    有创治疗所致的焦虑,近年来人们开始发现严重的内科疾病及有创治疗也能导致明显的焦虑反应,甚至已接近或达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诊断标准。

     

    妨碍疾病评估及治疗的焦虑,焦虑可能会影响对患者疾病的评估及治疗,往往需要精神科会诊,例如因为害怕疼痛或者不适而拒绝检查及治疗,对躯体症状或辅助检查而出现过度的恐惧反应或弱化,甚至不承认情况的严重性,这些都对评估疾病造成极大的限制。与焦虑症类似的内科疾病,焦虑症状可能是潜在内科疾病的主要表现,在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中,最终发现有5%~42%的患者感到痛苦,是因为之前未被查出的内科疾病,而他们的主诉往往是抑郁或者焦虑。

     

    2.慢性焦虑


    慢性焦虑症患者常因缺乏理智而感到不适、紧张、恐惧和不安,有些人可能处于长期恶劣的环境中,比如长期熬夜、长期精神紧张,也与性格因素,家庭成员之间的问题,家庭环境问题以及人际关系等有关,并没有明确原因而是持久性焦虑,是一种慢性焦虑状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