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临床上成年起病的糖尿病多为2型糖尿病,近年来,2型糖尿病年轻化逐渐明显,这往往会给作为临床医生的我们带来些许思维惯性。
今天要聊到的这种疾病比较隐匿,往往会被我们忽略,在此与大家分享。
患者是一位41岁男性,以“发现血糖升高2年余,口干、多尿半年”为主诉入院。
2年前于单位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 7.2mmol/L,无明显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未予重视,未行相关治疗。半年前逐渐出现明显的口干、多饮、多尿症状,饮水量较前明显增加,尿量与饮水量相当,同时伴有体重下降,仍未予重视,未行相关治疗。
2周前于当地医院体检时检测空腹静脉血糖 14.73mmol/L,尿葡萄糖 2+,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拟“2型糖尿病”收住我科。
病程中,无畏寒发热、咳嗽咳痰、心慌胸闷、无意识障碍及肢体活动障碍,偶有头晕、双下肢无力感,无视物模糊,无手足麻木,饮食、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如前诉,近半年体重下降7.5Kg左右。
检查结果
既往史
有“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达140/100mmHg,未服用降压药物;
否认“冠心病、脑梗死”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病史;
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
家族中其父亲有糖尿病。
体格检查
T 36.5℃,P 72次/分,R 19次/分,Bp 138/90mmHg。
身高 182cm,体重 68kg,体重指数(BMI) 20.5kg/m2。神志清楚,精神一般,营养中等,发育正常。步入病房,步态正常。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HR 72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双巴氏征(-)。
实验室检查
入我科后空腹指尖血糖 11.9mmol/L。
2020-06-13:
尿沉渣分析:尿葡萄糖 3+,酮体+/-。
2020-06-14:
生化组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3.47mmol/L,基本正常(已予患者胰岛素治疗,此时血糖不高);
电解质分析:钾离子 3.40mmol/L;
精基化血红蛋白检测:HbA1c 10.2%;
甲功七项:TSH 0.94uIU/ml,TP0-Ab 37.20U/ml,TG 1.46ng/ml,TT3 5.39ng/ml,TT4 7.41ng/ml,FT4 22.02 pmo1/L,FT3 4.63pmol/L。
2020-06-15:
胰岛素测定(空腹) 0.30uIU/ml;
C肽测定(空腹) 0.1ng/ml;
C肽测定(1h) 1.47ng/ml;
胰岛素测定(1h) 7.30uIU/ml。
2020-06-16:
尿微量白蛋白(我院) 23.94ug/ml;
粪便常规及隐血、免疫过筛十项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
2020-05-31 :
(院外)双侧领动脉彩超: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
(院外)腹部彩超:脂肪肝、肝囊肿(19mm*15mm) 、右肾结晶。
2020 06-13:
心电图:窦性心率伴窦性心律不齐,心率 73次/分;
双下肢血管彩超:双侧下肢动脉显示段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下肢静脉显示段未见明显异常;
眼底检查:正常眼底。
思路分析
患者是一个中年男性,体型相对偏瘦,既往体型正常,发现血糖高已经2年,逐渐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的症状,且患者父亲有糖尿病病史,诊断2型糖尿病似乎合情合理。
患者本次入院出现了尿酮体 +/-,且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0%。治疗上,一方面嘱患者多饮水,一方面起始了胰岛素强化治疗。
值得高兴的是患者对胰岛素强化治疗反应性较好,入院时血糖最高可达20mmol/L,但在应用胰岛素后血糖趋于平稳。患者入院的第3天,我们看到了患者的胰岛功能情况,患者空腹C肽极低,结合患者的病程来看,似乎有些不符。
于是,我们猜想到2种可能性:
1. 短暂的高糖毒性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
2. 胰岛功能在2年病程里迅速下降,存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可能。
划重点
LADA较典型1型糖尿病起病晚、隐匿,发展缓慢,早期被命名为潜伏性1型糖尿病(latent type 1 diabetes),或1.5型糖尿病及缓慢进展性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放射配体检测方法的成熟,其被命名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2]。
LADA发病早期残存足够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可以几年内不发生酮症酸中毒和采用胰岛素治疗,其早期临床表现酷似2型糖尿病,故二者难以区分,主要通过胰岛自身抗体的检测区别。
中国LADA的诊断标准[2]为:糖尿病诊断成立后,排除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并具备以下三项:
(1)胰岛自身抗体阳性,GADA为首先推荐检测的抗体,联合IA-2A、IAA、ZnT8A可提高检出率;
(2)年龄≥18岁,[如年龄<18岁并满足(1)和(3),则诊断为青少年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Y)];
(3)诊断糖尿病后至少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因此,本例患者我们建议其完善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查来进一步鉴别诊断,结果显示:抗胰岛细胞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抗胰岛素抗体 +。
关于治疗的一些思考
研究提示LADA患者和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相似的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及胰岛素基因(INS)位点[3],说明LADA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转归最终需要依赖胰岛素替代治疗维持生命,与经典1型糖尿病相似。
但因其起病缓慢、隐匿、起病初期病情轻、胰岛β细胞破坏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内不依赖胰岛素治疗等临床特征与2型糖尿病临床特征相似,故常采用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治疗。
但LADA的本质属于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的免疫性破坏持续存在,因此早期治疗方式对疾病进展情况至关重要。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结果均提示LADA确诊后早期采用胰岛素治疗可以延缓胰岛功能减退[4-7]。
最终本例患者诊断为LADA,治疗方案选择了胰岛素强化治疗。事实上,随着2型糖尿病逐渐年轻化,LADA早期的症状又与2型糖尿病相似,很容易被忽视。
虽然目前逐渐淡化糖尿病的分型,但早期诊断、起始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延缓LADA患者胰岛功能衰退,临床上切不可忽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之一,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笔者常常会碰到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不够了解,使用不够规范,或者储存不当,以致于在使用时犯了不少错误,甚至引发严重后果。今天,笔者就来盘点一下临床上碰到的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以及为大家送上8条关于胰岛素的重要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糖尿病患者。
错误一:随意更换胰岛素种类
李阿姨原来一直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在注射完后到家附近的社区医院购买,但是社区医院没有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只有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李阿姨以为门冬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是同一种,于是就购买了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回家并按照原剂量注射。某天半夜突然出现全身乏力、心慌、手抖和冒冷汗,家人急忙拨打120送来医院,测血糖值只有1.6mmol/L。
正解:购买胰岛素请一定要认准药名上的每一个字,只有每一个字都完全相同的胰岛素才是一样的,多一个数字都并不一样。
错误二:一个部位多次反复注射
一天有20多年糖尿病史的王大爷被急诊送入院,诊断为酮症酸中毒,在医院里测血糖26mmo/L。家属说之前王大爷一直使用诺和灵30R注射液早20U晚16U,血糖都能控制正常,已经用了3个月了。但最近使用这种胰岛素和相同的剂量,餐后血糖都明显升高,而且王大爷饮食一直控制得很好。医生在查看王大爷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时发现,王大爷注射胰岛素的腹壁皮肤有明显而且范围比较大的硬结,再深入询问才知道原来王大爷这3个月以来一直在同一个部位反复注射,这导致了该部位皮下脂肪萎缩,产生硬结,并严重影响了胰岛素的吸收,所以才会导致失效。
正解: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可有前臂三角肌下缘、大腿外侧、腹壁及臀部等不同注射点,但无论在哪个部位注射,都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以防止脂肪萎缩或增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部位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的吸收率是不同的。
1. 认清胰岛素的种类
胰岛素按作用持续时间分可分为短、中、长效,按使用种类分可分为单一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通常来说带数字的都是预混胰岛素,不带数字的都是单一胰岛素,不同种类的胰岛素不能混用,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
2. 胰岛素的储存
许多患者为了方便到医院购买胰岛素会一次性购买3个月的用量,带回家后就涉及到如何储存的问题。通常未开封使用的胰岛素应该放冰箱冷藏保存,而开封后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就不需要再放进冰箱,放在阴凉处如抽屉就行了,因为胰岛素反复解冻和冷藏,温度的变化很容易导致失效,而且在外出乘坐飞机时,胰岛素请一定要随身携带,切忌随行李托运。
3.孕妇也可以使用胰岛素
有很多人认为孕妇不能吃降糖药,也不能打胰岛素,其实孕妇高血糖的危害更大,孕妇使用胰岛素是安全的。另外,并非是糖尿病病情严重才使用胰岛素,对于一些合并感染等急症的2型糖尿病,可以使用胰岛素。胰岛素使用了也并非就不能停药,对于2型糖尿病,可以在适当时机由胰岛素转为口服降糖药。
4. 注意注射部位
上面已经说到,注射胰岛素不能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胰岛素注射部位吸收胰岛素速度快慢不一,由快到慢的顺序是:腹部、上臂、大腿和臀部。严格来说,咱们的注射部位应该根据使用胰岛素类型的不同选择相应部位。 比如短效胰岛素:餐前15~30分钟注射,首选腹部,吸收速度较快;长效胰岛素制剂:固定时间点注射,首选大腿和臀部,其他部位也行,注意严防肌内注射,避免严重低血糖。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吸收速率不受注射部位的影响,可以在任何注射部位注射。
5. 每次注射应更换针头
胰岛素注射的针头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反复使用容易导致感染、疼痛和注射剂量不准确等。另外注射时要消毒注射部位,但也有病友没有消毒或将消毒液放置时间过长,还有的病友注射时消毒的范围不够,造成了注射局部的污染
总之,以上这些都是胰岛素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后果的错误,也希望广大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能够熟悉胰岛素的常识,避免引发严重后果。
众所周知胶原蛋白决定了皮肤的质量,那么是不是胶原蛋白吃得越多、吃的越贵对我们的皮肤越好呢?想要知道答案,跟随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是生物高分子,动物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功能性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25%~30%,某些生物体甚至高达80%以上。90%的胶原蛋白由我们人体的必须氨基酸即可合成,因此它并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哺乳动物30%的蛋白质都是胶原蛋白,构成了全身大部分的结缔组织,肌腱、眼球、血管、骨骼都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种类多样
我们目前已经发现30余种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种类较多,常见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Ⅴ型和Ⅺ型。Ⅱ型胶原蛋白由软骨细胞分泌,和Ⅺ型胶原一起促进软骨的形成。Ⅴ型胶原分布在细胞周围,是基膜和结缔组织的桥梁。Ⅰ型、Ⅱ型、Ⅲ型胶原蛋白存在于细胞之间,其中,儿童皮肤中以Ⅲ型胶原为主,成年人皮肤中以Ⅰ型胶原为主。对皮肤起支撑作用的胶原纤维主要是由Ⅰ型胶原蛋白分子形成的,胶原蛋白分子由三条螺旋多肽链组成,富含羟脯胺酸、羟赖氨酸。真皮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胶原蛋白减少,是皮肤产生皱纹的主要原因。
胶原蛋白应该怎么吃?
是传统的花生猪脚汤、卤鸡爪?还是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胶原蛋白粉以及昂贵的胶原蛋白饮料?
这就要先了解胶原蛋白的分解和合成方法了。我们食物当中的蛋白通过口服后会通过肠粘膜细胞分解最终变为氨基酸,氨基酸经过血液循环进入细胞,再由细胞把它进行重新组合再变为不同的蛋白质。因此胶原蛋白要通过我们身体中的细胞重新组合后才能再次被生成。简单来说我们吃进去的是胶原蛋白,最后会变成什么就不可知了。
如何才能补充胶原蛋白呢?
胶原蛋白主要在细胞内糙面内质网上进行合成,与普通蛋白质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含有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这两种氨基酸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来完成羟基化过程,若VC缺乏,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连接障碍,因此适当补充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其次胶原蛋白的合成受激素调控,如效果显著的雌性激素,因此很多胶原蛋白补充剂偷偷添加雌性激素才有些许疗效,因此我们补充胶原蛋白还是应该以每天坚持合理膳食、规律作息、增强运动,从而维持正常的内分泌,不要盲目迷信胶原蛋白。
此外,皮肤的表皮是一层非常致密的组织结构,只能让水、电解质及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而胶原蛋白的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皮肤无法吸收,因此在护肤品中直接添加胶原蛋白来产生美容功效是不可行的。
真正有美容功效的是胶原肽,它是胶原蛋白水解产物,胶原的最小单元,可以二肽和三肽等形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被吸收的胶原肽可靶向性富集于皮肤,促进皮肤成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增加皮肤弹性,减少眼角和口周皱纹,延缓皮肤的炎症和衰老。
口服胶原蛋白产品有效果吗
美国的Skovgaard[1]通过实验证明,口服胶原水解物可以提高受试者皮肤的密度,减少受试者前额、口周和眼角皱纹。日本学者Matsumoto等[2]认为,口服胶原肽可以提高皮肤含水量,使其更加富有弹性。因为口服胶原肽对皮肤状况确有改善作用,因此胶原及其水解产物胶原肽已经被录入日本和美国的化妆品原料手册[3],因此长期口服无违禁添加物的单纯胶原肽可以对皮肤有改善作用。
常笑健康温馨提示
超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腹涨、皮疹、胃酸过多或泌尿系统结石,严重者可致溶血,甚至致命。
2000年美国药物研究所和营养委员会的评估认为,成人每天不应服用超过2g的维生素C。生活中日常的蔬菜和水果其实已经足够,不需要刻意服食。
参考文献:
[1] Skovgaard GRL, Jensen AS, Sigler ML. Effect of a novel dietary supplement on skin aging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6,60: 1201-1206.
[2] Matsumoto H, Ohrar H, Ito K, et al. Clinical effect of fish type I collagen hydrolysate on skin properties[J] .ITE Lett Batter New Technol Med,2006,7( 3) : 386-390.
[3] 裘炳毅 .化妆品化学与工艺技术大全[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197-198.
如果早上起床后感觉到口臭难闻、而且还口干、口苦,发生这种情况需要首先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极有可能与我们吃的东西紧密相关,食用了某些药物或洋葱、大蒜等刺激性食物、抽烟、睡眠时唾液分泌量减少所致的细菌大量分解食物残渣等都可能引起短暂的口臭。而且还有一种比较讨厌的消化问题也会出现类似的表现。
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睡眠不足、压力大的问题比比皆是。晚餐吃的晚、吃的多、吃的肥腻的肉类较多都会造成胃排空时间延长、消化系统负担加重。
晚上吃完饭没有充足的活动和消化的时间,那么睡下之后胃上口的贲门很容易关闭不严,会直接造成胃酸反流到食管甚至口腔,这是口苦、口干的重要诱因。睡眠之后,胃蠕动减慢导致其中大量的食物不能正常排到小肠,在胃中产生的异味也会充盈和熏灼口腔,出现口臭。
预防胃食管反流要少吃多餐,睡前4小时内不宜进食,以使夜间胃内容物和胃压减到最低程度,必要时将床头抬高10厘米。这对夜间平卧时的反流甚为重要,利用重力来清除食管内的有害物。
一些胃部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也会出现口干、口苦和口臭的问题。幽门螺杆菌不仅可以在肠胃滋生,引起肠胃疾病,还能存在牙菌斑之中,产生一种硫化物,硫化物具有很强的臭味,呼吸时经过口腔散发出去,形成难以清除的顽固性口臭。
出现此类症状时,需要减少肉类等难消化的食物,饮食清淡易消化,比如选择发酵主食、粥面类主食、未经煎炸的肉类、禽蛋和豆制品,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食多餐、不过晚进食、晚餐六七成饱即可。另外,经过碳13检查确认是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需要口服三联灭菌药物治疗,1~2个疗程一般就可以消除。
除此之外,如果有刷牙不彻底、口腔溃疡、未治疗的龋齿、 残根、 残冠、 不良修复体、 牙龈炎、 牙周炎及口腔粘膜病等口腔疾病,也会导致口腔细菌繁殖较快,引起口腔异味和口苦的情况,所以每年定时检查和清洗、修补牙齿、也是减少口臭的重要措施。
说起胰岛素,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糖尿病。一般情况下,随着血糖升高,人体内的胰腺分泌胰岛素,以调节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使血糖回到正常水平,从而显示胰岛素的重要性。而且绝大多数患有1型糖尿病的患者,或病情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甚至终身都要直接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值。
然而,如果将胰岛素的功效仅仅看作是用于能够抑制高血糖,这是一个很小的问题,因为胰岛素并且还在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中起着重要功效。
临床研究表明,胰岛素对骨骼肌、心肌和肝的蛋白质合成,特别是推动骨骼肌蛋白质合成起着重要功效。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原料,胰岛素能推动氨基酸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且,胰岛素能加快细胞的复制和转录,加强DNA和RNA的生成;此外,胰岛素能功效于核糖体,加快翻译过程,将血液中用于产生糖的氨基酸转化成蛋白质。
胰岛素关键在两个方面起到脂质的作用,一是推动脂肪酸生成,二是能够抑制脂肪释放出游离脂肪酸。胰岛素推动脂蛋白脂解酶(LPL)的生成和活性,使肝和脂肪摄取了更多的葡萄糖、脂肪酸和甘油酯三酸,脂肪合成加强,并能在脂肪组织中存储。二是胰岛素能提高胆固醇合成中的限速酶活性,使胆固醇水平升高;
在人体内,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在发挥作用的并且,它也能抵抗体内4种促使血糖升高的激素。
第一,升糖激素:
升糖素又被称为胰高糖素,其关键功效是使肝内的肝糖原快速溶解,推动肝内葡萄糖的生成和输出,并且推动非糖化物质的血糖转化,从而提高血糖值。一般来说,升糖激素和胰岛素一起协调血糖的平衡。
二是肾上腺素:
在肝和肌肉群之间,肾上腺素激活磷酸化酶激酶,将其中的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此外,肾上腺素将脂肪组织内的脂肪分解为甘油(丙三醇)和脂肪酸,肝细胞将甘油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值升高。
三、糖皮质激素:
激素可推动糖质产生,能够抑制外部结构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并且也可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再吸收,加强肝内糖的合成。
四、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能够抑制肌肉群和脂肪对葡萄糖的利用,并且还在肝内推动糖质产生和肝糖原溶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病例:52岁的吴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虽然有吸烟,但没有慢性病史,后来在12月,在家里刚吃完饭,才坐在沙发上,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发闷,昏倒,呼吸急促,心跳停止,被判在到院前死亡。但由于家人一直在进行CPR,进院后又用心导管手术抢救,挽救了一条生命,却找不到心肌梗死的原因,常规超声也没有发现,很担心再次发生。
有的人中风、心肌梗死,但做了超声检查却找不到病因,反复发作,不但疼痛,还增加死亡的危险。常规二维超声成像仍有死角,无法完全分辨血管与肌肉的界限,特别是对心室内血栓难以发现,造成就医延误或找不到病因,无法正确治疗。
脑室是负责将血液排出到全身各个部位的,如果心脏衰竭,就会无力让血液排出,久而久之,脑室就像堵塞的臭水沟,形成烂泥般的血栓,约7.1%的人患有心衰竭。而且这种血栓一般都没有问题,只是偶尔会流出来,流到脑中变中风,卡住心脏变心肌梗死,是非常危险的。
但是在2018年,美国心脏医学协会的研究发现,10~30%的心室内血栓患者由于没有发现,而延误了诊断和治疗,因为对传统超音波来说,由于太胖,太瘦,肺病(特别是水肿),或者一个人在急诊室里插了管道,影像将非常不清晰,或者根本无法识别。
以前碰到这种情况,会想到要做核磁共振,但是一方面很贵,一方面有辐射,也不适合孕妇和儿童做,显影剂也不适合肝肾功能不佳的人;而且插管的病人,急救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做核磁共振,所以改良超声是个更好的方向。
而且超声对比剂是一种白蛋白状物质,只需2~3cc,即可使超声成像更加清晰,相当于将影像转换成高清晰度图像,若与3D超声配合,几乎可以达到与核磁共振一样的成像效果。其要点在于没有限制,孕妇、儿童、肝肾功能不良者均可做,且只要在超声操作时注射一针,1分钟即可见效,且不会延误急救时间。
对比剂在欧美已有十多年历史,安全性很高,但在我国2019年才引进,所以还是要自费5000元,其实不只是心脏血管,周围的血管就像是脚的动脉,通过对比剂可以看得更清楚。但由于室内血栓的比例不高,建议高危人群如心力衰竭患者、有家族史或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再次进行此项检查,将此检查作为预防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利器。
癌症是人类健康“杀手”,发病率较高的为中老年人。目前对癌症的病因、病理仍有许多问号;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预后不乐观,所以癌症诊断书在人们眼中就像一张死亡通知书。
80%以上的癌症是因环境及生活方式不当所致;倘若不能改变生活习惯,想在虎视眈眈的癌魔面前高枕无忧,就只能是痴人说梦。因此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通过体育锻炼、健康饮食、控制饮酒、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戒烟等方式,癌症同样是可以预防的。
1.合理安排饮食
要注意饮食卫生,把住"癌从口入”这一关。饮食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使食物的营养成分尽可能完备和平衡,既不要缺乏营养,也不要营养过剩,多吃全粮食品(粗粮)、杂粮、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低脂肪食品、鱼类、海产品、豆制品、低脂奶制品等饮食结构中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应占28以上,每天吃红肉(即牛肉、羊肉、猪肉)不宜超过90克,最好是吃鱼和家禽以替代红肉。不吃过烫、霉烂变质、刺激性强的食物,尽量少吃油炸、熏烤、腌制、细粮、高糖、高脂肪和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及饮料等。
2.保持乐观情绪
拥有豁达的胸怀,克服消极自卑、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生活中保持笑口常开,不宜悲悲戚戚;人生难得糊涂,不去斤斤计较;开朗达,不宜怨天尤人。
3.积极治理环境,做好个人防护
房屋宜经常通风,尤其是厨房要有较好的通风,尽量避免吸入油烟。装修后的新房一定要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尽量避免接触有害、有毒化学物质,如石棉可致肺癌,苯胺染料可引起膀胱癌,苯可致白血病等。避免离子射线和大量的紫外线照射,过量照射可导致皮肤癌。
4.尽早戒烟
30%的癌症与吸烟有关。烟焦油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促癌物质当烟草燃烧的烟雾被吸入后,焦油颗粒便附着在支气管黏膜上,形成长期慢性刺激,诱发癌变。
5.积极防治慢性疾病,减少长期慢性刺激
治疗癌前病变,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结肠息肉、支气管上皮的增生和化生、黏膜白斑病、皮肤慢性溃疡、瘘管、增值性瘢痕、直肠多发性息肉等,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6.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
建议中年男性每年体检一次;如果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有癌症的,应尽早做定期检查,最好一年体检2次,对身体进行监测。如果发现肿瘤信号和症状,及早诊治。
7.应坚持适度的体育炼
体育运动有助于激发生命活力,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水平,使机体各器官的功能得以全面发挥。体格健壮本身就是抵抗嘉症的最住物质基础。
8. 肿瘤自检
下列症状作为引起人们对癌症注意的警号,如发现自己有如下不适或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1)体表或表浅可触及的肿块逐渐增大。
(2)持续性消化异常,或食后上腹部饱胀感。
(3)吞咽食物时胸骨不适感乃至哽噎感。
(4)持续性咳嗽,痰中带血
(5)耳鸣、听力减退、鼻衄、鼻咽分泌物带血。
(6)大便潜血、便血,血尿。
(7)久治不愈的溃疡。
(8)黑痣、疣短期内增大,出现色泽加深、脱毛、痒、破溃等现象。
(9)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
慢性胰腺炎症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炎症,引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因素对胰腺组织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导致人体出现腹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等情况。当然还有因酒精过量及胆器官疾病所引起的症状。
为了能让大家深入了解慢性胰腺炎及防治措施,今天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
慢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
引发慢性胰腺炎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体酒精摄入过多、自身免疫功能、胆道疾病、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酒精摄入过量和胆系的疾病。
因为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都有饮酒的习惯,这样的人群也是慢性胰腺炎的高发人群。
胆系疾病方面主要是因为胆管结石而产生的炎症水肿,这样的情况会容易出现十二指肠乳头梗阻,让管内压力增高,小胰管的破裂。
所以患者日常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也是保证人体健康的最有效方式。
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症状
腰痛
慢性胰腺炎患者大部分都有腰痛的症状,这种症状并不常发作,或者是一个月或者数年发作,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疼痛。
多发生于中上腹部,痛感为钝痛和隐痛,甚至连患者的后背都有明显的痛感。
但疼痛的位置是与前面的炎症位置是一样的。
根据患者的症状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疼痛也不尽相同,轻度患者会有压重感与灼热感,甚至还会出现痉挛的现象。
患者在饮酒或者进食高蛋白、高 脂肪的食物,都有可能引发炎症,如果患者的病症过重,会现象恶心、呕吐的现象,甚至会让患者蜷缩成一团,因为平展身体会让痛感十分强烈。
腹泻
轻度的患者没有腹泻的现象,但重症的患者因为胰腺受损,从而导致分泌物减少,这样就会造成腹泻的产生。
主要的表现就是患者每天都会大便 4 次左右,并且排量很大,但颜色很浅,大便上会出现气泡和刺鼻的恶臭, 酸性物质偏高。
因为患者对食物上的消化不良,从而造成 大便中的脂肪含量很高。
因为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都无法进行吸收,病人就会在这段时间内出现消瘦的情况,因为身体长时间的营养不良等现象多导致的直接表现。
其他症状
对于慢性胰腺炎的重症患者而言,因为腹泻、食欲下降、乏力、恶心干呕等症状所产生的胰腺功能受损,这主要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身体中糖的代谢,有一部分的患者会因此出现糖尿病。
合并胆系疾病或者是胆道受阻者会出现黄疸的情况,有部分的患者会出现胰性腹水。
慢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消化道的出血情况。
患者经常嗜酒会出现酒精性胃粘膜损坏,还会发生多发性脂肪坏死、皮下脂肪坏等症状,这样的症状发生于身体中的四肢。
慢性胰腺炎的预防措施
患者一定要保证自身的心情舒畅
慢性胰腺炎患者一定要进行心理上的治疗,因为人们对疾病都是有恐惧的, 何况是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威胁的疾病,不论是家人还是医生都应该对患者进行鼓励,让患者学会放松心情,多和朋友进行沟通,不要因为外界因素而影响到自身的情绪,这样是不利于病情的有效康复,尤其是老年患者,在情绪上容易受到影响。
一定要保证患者每天都能开开心心,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身体上的通顺,可以很好预防身体疾病。
胆系疾病上的预防
慢性胰腺炎患者基本都有胆系方面的疾病,对胆系疾病进行日常的预防也是人们患得慢性 胰腺炎的重要方式。一定要积极重视自身胆系疾病的防 治,必须要加强日常的预防措施。
饮食方面的管控
患者一定要保证饮食的合理性,这 样对疾病的防治有重要促进作用。不管是各年龄段的患者都需要多吃瓜果蔬菜,饮食要以清淡为主,这样对肠胃有很好的保护,能避免肠胃积热所引起的肠胃疾病。
饮食可 以养成少食多餐、规律饮食的习惯。因为病症的性质,要 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的食用。还有注意糖分的摄取,因为前面有说这种病情会造成人体糖的代谢,所以一定要给予重视。
适当进食一些容易吸收与溶解的营养食物,能补充人体的所需,比如动物的内脏、植物油、坚果等都是 慢性胰腺炎患者很好的饮食选择。
少饮酒
长期嗜酒的人会逐渐引起慢性酒精中毒,酒精中毒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
我国的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喝酒,这样的情况就会为身体留下隐患,可能在某个时段内会引发疾病,所以都应该养成饮酒适宜的习惯,这样对慢性胰腺炎症有很好的预防措施,即便是慢性胰腺炎患者也能避免病情的加剧,从而实现逐渐的身体恢复。
关节畸形,疼痛反复,痛风老不好。
有的吃药,有的忌口,尿酸还是高。
控制尿酸,难也不难,今天这篇推文就帮助你认清尿酸控制治疗路上的坑,实现尿酸早控制、早达标。
药物治疗的作用
● 控制尿酸的生成
黄嘌呤氧化酶是体内尿酸生成的关键酶,可将黄嘌呤转化为尿酸。
别嘌醇类药物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生成;非布司他通过与黄嘌呤氧化酶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抑制其活性,减少尿酸的生成。
● 促进尿酸排泄
尿酸在肾小管的重吸收是通过尿酸转运蛋白1(URAT1)进行的。
苯溴马隆通过抑制URAT1的功能,减少尿酸重新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
随便停药的后果
尿酸治疗是一个兼生活习惯调整和长期用药的过程,但总有人——
● 急性痛风停止发作了就停药
急性痛风停止发作可能是激素类药物抗炎反应的效果,尿酸水平并没达到管控标准。
即使尿酸下降,发作停止就停药会导致尿酸迅速回升,痛风反复发作。
● 痛风石消失了就停药
肉眼可见的痛风石消失,并不代表尿酸盐结晶完全溶解。只有通过肌骨超声等方式,才能评估微小尿酸盐结晶是否存在。
如尿酸盐结晶未完全溶解,随意停药将会导致尿酸盐结晶继续迅速沉积,痛风再次发作。
● 尿酸水平下降就停药
对于存在不同合并症的人群,尿酸控制目标其实是不一致的:
因此,尿酸下降不等同于尿酸「达标」,更不等同于「长期达标」,各类人群的达标目标也不一致。
随意停药会导致尿酸水平反弹,或者长期处于目标线以上而不自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发生风险。
疼了才吃药?
高尿酸血症是全身性的疾病,痛风只是高尿酸血症在关节或软组织中,沉积并引发炎症反应的表现。
除此之外,尿酸对其它器官和临床疾病都有很多不利影响。
因此,即使没有关节疼痛的表现,悄悄升高的尿酸对健康的全方位损害不会缺席。
控制好尿酸对于全身各脏器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即使不疼,也要积极控制沉默飙高的尿酸。
只吃药不忌口
尿酸的产生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
每日的饮食习惯对于外源性尿酸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以为吃了药就万事大吉了,那是完全的误区。
错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尿酸难降、药物难减。
1. 爱吃红肉:尤其是动物内脏、香肠等肉制品,尿酸含量丰富,应严格限制摄入。
2. 爱吃海鲜:贝壳类及其它海鲜制品尿酸含量高,鱼皮和脂肪丰富的鱼类也富含尿酸。
3. 喝酒:酒精会增加尿酸生成,特别是啤酒和烈性酒。
4. 含糖饮料:果糖是痛风杀手,升尿酸利器。
5. 坚果类食物:尿酸含量高。
只忌口不吃药
除了饮食控制,人体血尿酸绝大部分的来源还是内源性的,却并不能仅仅通过饮食控制,只能通过药物治疗。
因此,尿酸治疗,需要忌口、吃药双管齐下:
1. 别嘌醇:抑制尿酸合成,使用前建议进行HLA-B*5801基因筛查。
2. 非布司他:抑制尿酸合成。
3. 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注意大量饮水并检测肝功能。
4. 枸橼酸制剂或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增加尿液中尿酸的溶解度——维持最佳晨尿PH值为6.2~6.9。
5. 秋水仙碱、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药物。
生活习惯
除了饮食种类的控制,其它的生活习惯调整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也具有重要作用。
● 控制体重
肥胖和超重和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利于实现达到良好的尿酸水平。
● 避免过度节食
过度节食可能导致尿酸水平升高。应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长时间的低热量摄入。
● 避免剧烈运动
高尿酸血症患者无论有没有发作过痛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运动后及时补水。
运动时大量出汗、血液浓缩、血流量降低、尿酸排泄减少,同时运动肌肉和关节时产生乳酸,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与尿酸竞争性排出,也影响尿酸排泄。
肌肉破坏使得体内嘌呤增加,尿酸产生增多
● 避免受凉
痛风患者要避免突然受凉,体内的尿酸盐更易析出,沉积在关节腔。
定期复查
血尿酸的水平是动态的,定期复查尿酸水平,有助于了解尿酸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实现高尿酸血症的「精准治疗」。
如有其它合并症,应根据医嘱及时随访复查。
疏导心理,家庭呵护
痛风患者,病程缠绵,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关节畸形和残疾导致自卑和焦燥。
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照顾十分重要。家中常备尿酸监测小设备,有助于跟踪尿酸水平波动,了解饮食和药物控制疗效。
用法:将血液或尿液样本放在专用试纸或试管上,然后将其插入测试仪中,几秒钟内显示尿酸含量的数值结果。
测试后发现尿酸增高,切勿乱吃药,每个人的自身情况都不一样,如果私自乱吃药往往会延误治疗,加重病情。
文章首发于 | 健康知识局
很多女生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不知道怎么,喝口凉白干都会变胖,哪怕每天什么都没干,感觉也非常累。
这都是因为,你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了,简称“甲减”,通俗的说,就是甲状腺分泌激素减少了。
甲状腺位于颈部喉结下方,气管两旁,形状似蝴蝶,样子像盾甲,所以称甲状腺。
成人甲状腺的平均重量仅为20-40g,别看它个子小,功能却很强大,通过分泌甲状腺素调节人体的重要功能。
甲状腺素就像是人体的“活力”激素,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刺激组织生长,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都有重要影响。
甲减最常见的原因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病”,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发病,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多见于30岁至50岁女性。
当代小仙女,个个独当一面。不仅需要长期熬夜、同时又会面临精神、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对自身免疫系统产生影响。甲减自然就找上门啦!
除此之外,还有手术、放射性碘治疗之后,都会出现加减的可能性。
食欲降低、体重增加
甲状腺激素有助于调节体重、摄食以及脂肪和糖的代谢,甲减会导致食欲降低的同时,代谢也减少,再加上甲减本身可以引起水肿。所以,你虽然吃的不多,但依然会胖。
无精打采、疲惫嗜睡
疲劳是甲减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感到非常疲惫,总想睡觉,这是甲状腺激素降低,大脑兴奋性降低,肌肉无法持续获得刺激信号引起的。
情绪低落、少言寡语
低水平的甲状腺激素会影响大脑的兴奋性,大脑不兴奋,人就心情低落,寡言少语、甚至出现抑郁的症状。
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
甲减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让人迷糊和健忘,反应迟钝。
除此之外,甲减还会导致月经异常、皮肤干燥、手脚冰凉、四肢无力等症状。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并且很久不能自行缓解的话,一定要去正规大医院内分泌科,接受检查及治疗!
虽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以通过药剂补充,但大部分甲减患者很难痊愈,通常需要终身服药。
就像一辆汽车在马路行驶需要加油一样,一旦没油了,车就会停下,而且所需药量也并不是一成不变,建议大家定期复查,听从医生意见,不定时调整药量。
最后局长还想说,虽然现在人们工作/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但是一定要注意好好休息。另外还需要营养均衡,规律用餐,积极运动,增加体能,这些对于呵护甲状腺是很重要的。
果然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什么是容易的,除了......变胖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近年来,由于出现症状就诊或体检,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而发病的原因多种多样,由于人们对甲状腺相关疾病的了解相对较少,内心有不少疑惑。下面我们主要介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病原因。
什么是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多数患者还常常同时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
甲亢多发于女性,主要有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毒症、新生儿甲状腺毒症、垂体TSH腺瘤等几种病因,其中我国大部分甲亢患者的病因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其病因主要与基因遗传有关,另外,还受到环境、感染、摄入碘量、应激状态、妊娠及性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什么是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般可分为原发性甲减和中枢性甲减。原发性甲减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1.桥本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等疾病,引起自身免疫损伤而引发甲减。
2.甲亢患者经过131I治疗,或甲亢患者服用过量的抗甲状腺药物也可引起甲减,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后,导致甲状腺破坏,也是引起甲减的原因之一。
3.碘过量诱发甲减。除此之外,垂体、颅咽管等肿瘤,产后大出血的产妇,容易进一步引起下丘脑和垂体病变,导致下丘脑-垂体轴激素分泌异常,最终导致促甲状腺激素产生及分泌减少,也会引发中枢性甲减。
甲状腺功能异常会让患者感觉不适,并能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工作和家庭生活。但是更重要的是,未及时治疗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甚至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如果体验发现甲功异常,要及时就诊,积极寻找病因,如若是由某些原发病引起,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合理用药是治疗的关键。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管理和治疗方式对于男性和女性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于男性“糖友”来说,以下三大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1. 控制热量摄入:男性患者往往更偏好高热量食物,如肉类等。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导致热量摄入超标,不利于血糖控制。因此,男性患者应控制脂肪类食物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男性患者常见的习惯,但它们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并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男性患者应戒烟限酒,并控制饮酒量。
3. 定时复诊和治疗:男性患者工作繁忙,容易忘记服药和复诊,这不利于病情控制。因此,男性患者应重视治疗和复诊,并设置提醒。
对于女性“糖友”来说,以下三大防治方法同样重要:
1. 限制零食摄入:女性患者更容易受到零食的诱惑,过多的零食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女性患者应限制零食摄入,尤其是高热量零食。
2. 加强体育锻炼:女性患者身体素质普遍低于男性,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血糖。女性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学会控制情绪:女性患者更容易受到生理期和更年期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学会控制情绪有助于稳定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无论男女患者都应引起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女性在追求事业和家庭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自身健康。然而,有些女性虽然年纪轻轻,却早早地出现了皱纹、斑点、皮肤松弛等衰老现象,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其实,这些早衰现象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息息相关。
一、赖床太久:有些人习惯赖床,醒来后不愿起床,总想多躺一会儿。这种习惯会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规律,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出现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二、缺乏运动: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然而,许多女性因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等原因,缺乏运动,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加速衰老。
三、缺乏笑容:笑容能让人心情愉悦,促进面部肌肉运动,加速血液循环,延缓皮肤衰老。相反,缺乏笑容、面无表情的人更容易出现皱纹、皮肤松弛等问题。
四、怨气重重:怨气会使人心情烦躁,导致内分泌失调,加速衰老。学会宽容、乐观,保持良好心态,是预防早衰的重要途径。
五、不渴不喝:人体70%以上是由水组成的,缺水会导致皮肤干燥、便秘、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女性应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保持身体水分充足。
六、过分节食:为了追求苗条身材,一些女性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科学的减肥方法应该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除了以上六大不良习惯,以下因素也会导致女性早衰: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早衰史的人更容易出现早衰现象。
2.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空气污染等,会加速衰老。
3. 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精神压力之下,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加速衰老。
4. 不良作息: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作息习惯会加速衰老。
5. 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
预防早衰,女性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杀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随之攀升。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摆在政府和医疗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4月10日,第17届南方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在召开。北京阜外医院的顾东风教授在会上发表了自己对心血管病防治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的观点,他强调,完善基层医疗和培养专业医师对心血管病防治体系至关重要。
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势严峻
顾东风教授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我国医疗防治体系仍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主要从以下五个层面展开:
然而,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仍存在一定问题,如:
心血管病防治体系有待完善
为完善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顾东风教授提出以下建议:
推进基层服务完善分级医疗体系
顾东风教授特别强调,推进基层服务完善分级医疗体系是关键。他提出以下建议:
此外,顾东风教授还强调,要加强心血管医师的培养,推进专科医师培养计划,将基层心血管医师的看病技能作为首要考核指标。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这种疾病是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最终导致足部软组织和骨骼系统破坏,引起足部畸形和一系列问题。
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介入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中,球囊导管介入疗法和支架介入疗法是较为常见的两种。
球囊导管介入疗法适用于下肢血管出现节段性狭窄,导致血流不畅,引起足部麻木、疼痛等症状的患者。通过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溃疡表面愈合。
对于下肢严重狭窄,且病变部位不仅有无法治愈的溃疡面,而且有坏疽的患者,支架介入疗法则是更好的选择。支架可以帮助扩张血管,保持血管通畅,减轻疾病引起的疼痛。
除了介入疗法,控制血糖、治疗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感染等也是糖尿病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患者需要戒烟,严格控制血糖,避免疾病的加重。同时,要注意足部护理,避免足部损伤和感染。
在治疗糖尿病足的过程中,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医院和科室。目前,很多医院都设有内分泌科、血管外科和足病科等科室,可以提供专业的治疗服务。
总之,糖尿病足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的疾病。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与肺脓肿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治疗肺脓肿的关键。在血糖控制稳定的前提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高糖食物: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应尽量避免高糖食物,如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2. 限制饮酒:酒精含有热量,可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饮酒。
3. 减少辛辣食物摄入:辛辣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等可刺激胃黏膜,影响血糖控制。油炸食品也不宜多吃,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4. 适量摄入水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糖尿病患者有益。但应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血糖升高。
5. 日常保养: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有助于控制血糖,预防肺脓肿的发生。
治疗肺脓肿的方法主要包括:
1.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敏感抗生素,通常需持续用药2-4周。
2. 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等治疗。
3. 手术治疗:对于肺脓肿较大、病情较重或并发气胸、支气管胸膜瘘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肺脓肿的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血糖,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恢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应酬成为许多职场人士的常态。然而,应酬族却逐渐成为糖尿病的高发群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过程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一旦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则会危及生命。
应酬族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缺乏运动,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糖尿病。据统计,我国中年应酬族中,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
糖尿病无法根治,一旦确诊,需终身服药。因此,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首先,应酬族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和主食的摄入,减少油腻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其次,加强锻炼,提高身体代谢能力。此外,定期体检,监测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视力模糊等。如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包括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等。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可以有效控制血糖。
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保养也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有助于控制血糖。此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部、心血管、肾脏等并发症的筛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应酬族应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远离糖尿病的威胁。
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血糖异常。根据病因,妊娠糖尿病可分为两种类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占妊娠糖尿病总数的80%以上。
妊娠糖尿病对母婴健康均有较大危害,因此,孕妇需要格外注意饮食,以控制血糖水平。以下是一些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
1. 限制淀粉摄入:根茎类、坚果类食物如洋葱、藕、土豆、白薯、胡萝卜、山药、花生、瓜子、鲜蚕豆、鲜豌豆、核桃、杏仁等,淀粉含量较高,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应尽量少食。
2. 增加粗纤维摄入:粗纤维食品如糙米、玉米、豆类、绿豆芽、白菜、油菜、菠菜、菜花、韭菜、青椒、冬瓜、丝瓜、莴笋、茄子、空心菜等,可以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同时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
3. 保证蛋白质摄入:孕妇需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以支持胎儿的生长发育。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蛋、奶、豆制品、鱼类等。标准体重的蛋白质供给量为1~1.5g/(kg·d),要求动物性蛋白占1/3。
4. 控制脂肪摄入:忌食动物性脂肪,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橄榄油等。
5. 控制胆固醇摄入: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内脏,如肝、脑、肾及鱼子、虾卵、蛋黄等,胆固醇摄入量应<300mg/d。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糖、低脂、高纤维为主,同时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营养摄入。在饮食过程中,孕妇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血糖,以确保母婴健康。
小儿室速,即小儿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本文将围绕小儿室速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儿室速的常见原因
1. 先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小儿室速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
2. 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病变的疾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也可能导致小儿室速。
3. 瓣膜病: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功能异常,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也可能导致小儿室速。
4.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可能导致心脏病变,从而引发小儿室速。
5. 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小儿室速,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二、小儿室速的临床表现
1. 心悸:患儿可出现心悸、心跳加速等症状。
2. 心慌:患儿可出现心慌、焦虑等症状。
3. 头晕:部分患儿可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
4. 晕厥:严重者可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三、小儿室速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小儿室速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有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2. 电复律:对于严重的小儿室速,可考虑采用电复律治疗。
3.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病因明确的小儿室速,如先心病、心肌病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小儿室速的日常护理
1. 休息:患儿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
3. 运动: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 环境保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冒。
5. 心理护理: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焦虑情绪。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突然头晕、出虚汗、感觉浑身无力的情况,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那么,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可能原因:
1. 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情况。低血糖症的发生与胰岛素的用量、降糖药物的使用以及自身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患者容易出现发抖、出汗和头晕等症状。
2. 心力衰竭:当心脏功能下降,无法将血液泵入身体的相关器官时,就会出现出汗和疲劳等症状。心力衰竭可能是由冠心病、高血压、甲亢等因素引起的。
3. 休克: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会导致血压下降和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休克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失血、感染、过敏反应等。
4. 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如钾、钠和氯离子失衡,也会导致出汗、头晕和疲劳等症状。
针对这些症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预防低血糖的关键。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加强运动和合理用药等方式来控制血糖。
2. 治疗心力衰竭:针对心力衰竭,应及时就医,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3. 预防休克:对于休克,应积极预防,避免引发休克的各种原因。如出现休克症状,应立即就医。
4. 调整电解质:对于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补充缺失的电解质,如钾、钠等。
总之,头晕、出虚汗、感觉浑身无力等症状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近年来,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该规划明确了树立科学健康观、提高慢性病防治素养、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主要任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具体来说,规划提出了以下措施:
此外,规划还强调了加强慢性病防治科研工作,推动慢性病防治技术创新,为慢性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的发布,对于提高我国慢性病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下,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