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如何对待“腔隙性脑梗死”
知道了概念和病因,我们到底该怎样对待它呢?真的需要通开闭塞的小动脉么?回答是:一般的治疗手段是通不开的,也没有通开的必要!打个比方:一片水稻因为干旱已经枯萎死亡了好多天了,就算这个时候我们再给它们灌溉上水,它们也活不了了;X 光片子上我们见到的脑缺血的病灶里的神经细胞也是已经死亡较长时间了,就算疏通开供应它们的血管同样也救不活那些个神经细胞。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再做什么了,我们应该去查找每个病人身上的,造成“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年龄是我们无法干预的,但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我们还是有计可施的;就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把血压、血糖的数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用均衡的饮食或药物尽量的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 这些就是我们正确对待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一类老年朋友们说的“腔隙性脑梗死”的方法,也就是说无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主要针对病因下功夫。
但是……
该说“但是”了,并不是所有的“腔隙性脑梗死”都是可以轻松对待的,比如说病灶虽然不大,但是部位非常重要,也就是说病灶在非功能静区 ,病人已经出现了肢体瘫痪、感觉丧失或语言障碍,一定要尽早的到医院治疗,越早越好!还有一种情况:有些老人一看自己的总体情况不错,手脚活动灵活、头脑清晰,体检发现了“腔隙性脑梗死”毫不在意,即使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或糖尿病也不干预;要知道,危险因素不干预,闭塞的小动脉越来越多,“腔隙性脑梗死”的小病灶数量不断增多连成片,同样会造成大脑功能的减退,例如:智力下降、行动迟缓、尿便障碍等等。
总结
总结一下,如果老年朋友们在非发病状态下知道自己有“腔隙性脑梗死”,首先不要紧张,可以让医生来帮助判断一下是否是无症状类型的,查找危险因素,正确的进行干预。还是那句话:既不能过分惊慌,也不能视而不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说起脑梗死大家都比较害怕,因为脑梗死的危害太大,每个人身边或多或少都有被脑梗死侵害的病人吧,这是因为得过脑梗死以后很多人不能说话、也不能走路、嘴角歪斜,试想一个人这些最基本的功能都没有了,能活多久呢?而且如果他们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会增加家庭的负担。但是腔隙性脑梗死和我们平时说的脑梗死是不是一回事呢?今天医者良言为您解答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病理学的一种诊断,它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很多人得了这种脑梗死以后没有什么明显症状,或者仅仅有轻微的头晕,它的梗死的面积是比较小的,犹如小米粒一样大小,直径大多数都在1.5厘米以内,体积多在1.7平方厘米以内。
可能会有人有疑问了,脑部的血管不是供应的区域比较大吗?如果这些血管坏死了,那脑细胞坏死的区域怎么会小呢?其实腔隙性脑梗死是比较特殊的,因为被堵塞的血管大多是脑血管的末梢,它们直径和供血范围都小,所以单一分支的阻塞引起的脑细胞坏死的区域也小,这些细胞坏死以后就形成了小的脑梗死病灶,在临床上这类脑梗死占所有脑梗死的20%。
2.腔隙性脑梗死有什么症状呢?
虽然说大多数腔隙性脑梗死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但是它的症状也是复杂多样的,因为堵塞不同的血管,会有不同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有轻微的肢体麻木、头痛、头晕、走路摇晃、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些症状没有什么特异性,因此容易被误诊或者漏诊。
3.腔隙性脑梗死还能治愈吗?
我们需要明白,脑细胞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细胞,它不同于一般的细胞。像我们的皮肤如果被划破了还能愈合,而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细胞,如果坏死就不会恢复正常。
这时候估计会有人反驳我,我也得过脑梗死,但是经过治疗和功能锻炼以后并没有什么症状,我这完全恢复正常了,自然坏死的脑细胞也恢复正常了。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临床上如果坏死的区域小,有很多病人是可以通过这些治疗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但是坏死的脑细胞是不可能恢复正常的,这是两个概念。我们可以看看村里的那些因为脑梗死不能走路的人,几年后他们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依然偏瘫,从这也能看出来脑细胞是不可再生。说这些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谁说能治愈脑梗死,那是不可能的,绝对是骗子。
4.腔隙性脑梗死需要治疗吗?
腔隙性脑梗死虽然梗死面积小,症状轻,但是如果不人为干预,它的会呈现进行性加重的特点,有可能会引起那种我们能看到的严重的脑梗死。因此如果被确诊为腔隙脑梗死以后还是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的。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需要按时服用药物控制这些指标达标,比如血压控制<130/80mmHg、空腹血糖控制在4.4~7mmol/L、血尿酸控制<300μmol/L。
平时的时候注意定期复查脑部CT观察脑梗死病灶的变化,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另外生活中需要注意清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规律作息、按时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坚持运动、戒烟酒等。
最后小结:脑梗死是无法治愈的,但是可以通过治疗来减轻症状。
脑梗死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危重疾病,之所以说它危重主要是因为如果抢救不及时病人并发脑疝就特别容易引起死亡,而且很多患者在出院以后大多会遗留一定的并发症,比如说话吐字不清、无法走路、口角歪斜等。
脑梗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某种物质引起了脑血管的堵塞,进而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发生脑细胞的坏死,那直接把血管融通不就可以了吗?目前真的没有什么有效药物可以化解脑梗吗?面对脑梗死我们真的无计可施吗?为了让大家对于脑梗死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1.临床上存在一些药物能够把堵塞的血管溶通:
其实医院专家是很聪明的一帮人,他们很早就想到过用药物把堵塞的血管弄通,这类药物常见的有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
前两者是比较传统的溶栓药物,而阿替普酶是新型的溶栓药物,它和传统的溶栓药物相比,拥有很大的优势,比如溶栓效果更强、出血风险大大降低。但是要明白,一分钱一分货,阿替普酶虽然优点多,但是它的价格是比较贵的,一支的级别在5000元左右。
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压根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溶栓的药物一直是存在的,只不过可能作为非专业人士没有听过而已。
2.虽然存在溶栓药物,但是它自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溶栓听起来是比较美好的,但是实际上这种治疗措施是比较复杂的,在进行溶栓之前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风险、是否存在溶栓的禁忌症,如果这些没有注意到,就特别容易产生危及患者声明的并发症。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患者发病的时间,这个对于是否溶栓来说有着很重要的价值,一般认为发病在6个小时以内适合溶栓,超过了这个时间再溶栓不仅仅效果不好,而且也存在很大的出血风险。
可能大家不太理解为何医生这么惧怕出血,其实这里说的出血和我们哪里弄破的出血是不一样的,溶栓带来的出血大多是比较严重的,如果出血部位在脑组织或者消化道,那就有很大的可能会要了病人的生命。
现实中仍然存在一部分脑梗死患者有出血的倾向,这种情况下是不太适合溶栓的,而且溶栓的禁忌症里面提到了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者心肌梗死、脑梗死的面积较大、48小时内进行过肝素治疗等。这一系列的限制,都使得溶栓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过呢在临床上还有别的治疗方式来应对脑梗死,比如机械取栓、血管介入治疗。不过这两种治疗方式还不是太成熟,而且对于技术要求也高,而且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对于那些远离三甲医院的病人来说,也有可能会错过这些治疗的时机。
从王清任的一剂“补阳还五汤”说起
王清任这个人在中医历史上,争议很大。为什么争议大呢,因为他弄了一部《医林改错》,用解剖学,还原论的方法来理解中医。他通过解剖,认为一些疾病比如半身不遂、瘫痿、痹症等等是瘀血导致的,于是创造了许多活血化瘀方剂。实事求是地说,这些方剂有一定效果,但有局限性。
因为他用还原论的方法来研究中医的脏腑理论,并不能正确理解中医的脏腑,缺乏整体观。他的方子喜欢堆砌一批活血药,补气药,堪称“拼凑方子”的鼻祖。这样的方子虽有作用,往往效果不持久。
以他的名方“补阳还五汤”为例。
方子由几位药物组成: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这是一个补血,活血,通络的方子。此方重用黄芪来补气,以期使气旺以促血行。再配归尾,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等一堆活血祛瘀药。佐以地龙通经活络。
黄芪这个药,虽有一定的补气,特别是补肺气的作用。但它也有一定的宣散作用,若大剂量使用,就会源源不断地将人体的脾胃之气耗散到肺部,皮部,体表各处。这也是黄芪能够治疗体虚所致的痈疽,能排脓止痛的原因。
这个方子中还有一大堆活血通络药,这些药行散走窜,久服就耗血动血,口干舌燥。
这也是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证,半身不遂效果不好的原因。本来患者就可能是血虚生风,你一方面用耗气的黄芪,一方面用一堆耗血的活血通络药,却不注意巩固气血生化之源,久而久之,患者气血更加亏损,虚风内动更甚。所以这个方子,“中风后遗症”初期用用可以,长期使用,不仅效果差,而且弊端大。
一个神似“补阳还五汤”的经方
在《金匮要略》中,有一个方子组成和“补阳还五汤”很像,立意却有“霄壤之别”。它叫:黄芪桂枝五物汤。
这个方子组成和用法如下: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将五味药,放入1200毫升的水中,煎煮得只剩400毫升,分三次服用。也可以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人参。
这个方子是治疗什么的呢?是治疗血痹的专用方之一。所谓痹,即阻塞不通,表现则为“肌肤不仁”,身体上下感觉麻痹,活动不灵。
这个方子加减后,特别适合用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神经麻痹,对颈椎病导致的手指麻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效果不错,也可以用于颜面部的神经麻痹。日本人擅用这个方子来治疗雷诺病。神经麻痹,初期,可以原方原剂量用这个方子,到了后期,则可以减量使用。
慢性期的常用剂量为:黄芪4克、 芍药4克、 桂枝4克、 生姜8克、 大枣4克。这个方子的适应症和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相近,都可用于正气亏虚而至血脉不利者。
但是,两个方子的组成和比例却大相径庭。“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然后拼凑了一堆活血药物;而“黄芪桂枝五物汤”,大枣的用量与黄芪相等,生姜的用量比黄芪还大!这是为什么呢?
从鼓舞胃气开始
要弄懂“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用途,应从“黄芪桂枝五物汤证”说起,所谓“证”即能够反映疾病本质的临床表现。首先是脉象,脉轻按与重按,均极细而软,似有似无。四肢麻木,活动不灵。体型多为肥胖,肌肉松弛,身体困重,或酸痛,汗多。舌质不一,有暗淡者,有舌胖大有齿痕者。
这些症候,提示了一件事情:患者气血、阴阳皆有不足,气血不能荣养肢体,便致肌肤麻木,甚至肢体萎废不遂,这也就是后世所认为的“气虚血瘀证”。
同样是治疗“气虚血瘀证”,王清任的选择是重用黄芪及活血药物。而“黄芪桂枝五物汤”则揭示了另外一种治法。
这个方子重用生姜以鼓舞胃气,大枣以守护胃气,守护胃津。胃气得固后,取芍药的肃降之力,将胃气、津液等供应到肾,以补肾。
再配伍桂枝和黄芪——“桂枝”使胃气达于肌部,使患者体表之虚得到供养,气血循环得以改善;黄芪有宣散胃气到身体各部位的作用,能使脉中之血,脉外之气得到补充和推动。
总的来说,此方一方面补胃、肾之虚;一方面供体表气血之不足——是一个标本兼治的方子。血瘀甚者,可以与桂枝茯苓丸等活血药物并用。
当然,这个方子也不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万能方,对于舌红少苔,脉弦,阴虚甚者,我喜欢取麦门冬汤与活血药物并用的方法,总之要不断根据患者外证的变化来辩证求因,审机论治,以期实现方证对应。
目前患脑梗死的病人越来越多,脑梗死的致死致残率是很高的。很遗憾,我的姥姥就患了2次脑梗死,第1次比较轻微,没有明显的后遗症,但是不久又第二次发生脑梗死,这次就比较严重了,左侧肢体瘫痪,常年坐轮椅,如今已经是第10个年头了。以前不知道为什么姥姥第一次得脑梗后,很快又有第二次脑梗,经过多年的学医,现在想来,应该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不幸患了脑梗死,那么,如何预防再次发生脑梗死、改善生存质量及预期寿命是脑梗患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脑梗死就是由于脑血管发生梗阻导致该血管供给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水肿坏死。预防脑梗死就要明白脑血管为什么会发生梗死?动脉硬化引起斑块脱落,或者房颤形成的栓子脱落,或者血栓形成。因此脑梗患者平时要预防这些因素,具体有:
具体就是要按时规律服药,高血压患者要口服降压药物,推荐遵医嘱用药,口服长效降压药物,这样可以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延缓血管的动脉硬化;降脂药物推荐口服他汀类,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还可以稳定动脉硬化斑块;如果有糖尿病,就需要到内分泌科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控制血糖达标的同时还要控制血糖的波动情况。
但是有些人有些错误的观念,认为口服了降压、降糖药一段时间后,到医院化验的结果挺好,各方面指标都达标了,就自己停用药物,要注意,是因为用药了才会使化验指标达标。因此,要终身口服药物。
脑梗死后的康复期很长,有效康复期是三个月,总的康复期为六个月甚至更长,因此早期康复锻炼是必要的。这对你的康复及以后的生活质量都是有帮助的。
不仅在心态上要积极乐观,在生活作息上要健康规律,要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果是瘫痪的患者,家人是非常辛苦的,这点我也深有体会,因为亲眼看到舅舅、姨妈及妈妈是怎么照顾姥姥的,需要很多的耐心和细心,平时要推着姥姥出去转转,在床上要勤翻身、保持身体清洁卫生、喂食时避免呛咳,防止褥疮、血栓及肺炎发生。这才使的脑梗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得以延长和改善。
去年过年期间全国上下宅家抗击疫情,很多人吃饱了睡睡饱了吃,生物钟出现了紊乱,他们说都失眠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什么才是睡眠障碍,什么是失眠,怎样从康复角度缓解失眠。
睡眠障碍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造成睡眠质与量的异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27%的人有睡眠问题。中国在30%以上。
为什么产生睡眠障碍呢?
睡眠—觉醒节律是中枢特定结构主动活动的结果。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生物钟周期性地开启通向睡眠引导区(抑制性核团,如中缝核、孤束核)和觉醒诱导区(易化性核团,如蓝斑头部)的信息通道,再分别经上行激活系统和抑制系统实现对皮质的易化和抑制,产生睡眠和觉醒,即睡眠—觉醒节律。当参与构成睡眠机制的生理性结构、神经介质、神经内分泌等调节物质和睡眠结构存在病理变化时,就会导致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的分类
睡眠障碍的国际分类包括11大类,共88种类型。今天主要想跟大家谈谈其中临床常见的类型:
01失眠
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维持发生障碍,导致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
02发作性失眠
是指白天出现不可克制、发作性、短暂性睡眠,临床常伴有突然摔倒发作、睡眠麻痹和入睡前幻觉。一旦发作,不可抑制,入睡较浅,患者不可驾驶汽车或进行危险工作。
03阻塞性睡眠呼吸综合征
由于反复打鼾、呼吸暂停、憋醒等,导致睡眠质量过差。
04病理性睡病
常见于许多脑部疾病及代谢、中毒和内分泌障碍疾病。
05梦游
是一种睡眠中的自动活动,表现为睡眠中突然坐起、站立、行走,甚至进行一些日常活动与对话,事后无记忆,儿童多见,成年后可自愈。成年发作多伴有精神疾患。
康复治疗
在除药物以及其他治疗方案外,康复的一些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希望也能帮助你缓解失眠带来的痛苦。
1、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改变其对失眠症的认识,失眠症发作的社会心理因素很多,要取得最佳疗效,则应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
2、睡眠卫生教育: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量适度,睡和醒要有规律,卧室温度和光线适宜,避免睡前兴奋性活动及饮用干扰睡眠的饮料和药物。
3、认知行为治疗:进行行为干预,刺激控制疗法,如告诉患者只有在有睡意时才上床,若上床十到二十分钟不能入睡则应起床等
4、放松疗法:适用于因过度警醒而失眠的患者,常用的方法有肌肉放松训练、沉思、瑜伽、太极拳等;森田疗法,非常适用于与亚洲人。
5、光疗法:定时暴露于强光下2-3日,人的睡眠节律可以转换,晨或夜间强光治疗,可使睡眠时向前移或后移。
6、苹果疗法:方法是每晚睡前在床头放几个新鲜苹果,让失眠者闻着苹果的香气入眠,一般15-30分钟可以产生作用,认为苹果含有的芳香气质能增强人类的a脑波,此脑波与松弛身心和镇静神经有关。
7、其他疗法:推拿针灸也可以帮助治疗失眠,推拿疗法最好在睡前0.5-1小时进行;薰衣草油的香甜气味可使入睡加快、睡眠时间延长,其中的化学物质经鼻腔流进大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脑睡眠中枢的生理状况。另外适量的增加体育活动,也可以帮助入眠。
脑梗死又叫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本身脑血管的病变或者血液中的栓子栓塞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导致脑细胞的缺血坏死。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多在平静状态或者睡眠中突然出现的言语障碍、一侧肢体的瘫痪或者感觉异常等临床症状。
1、高血压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对血管壁的损伤作用,导致脑血管的微小动脉分支硬化闭塞,血流不畅,进而导致脑梗死。高血压除了能增加脑梗死的患病率,对心脏、肾脏等脏器也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影响脏器功能。所以对于高血压的患者要准医嘱控制血压。
2、高脂血症
由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包括脑动脉血管中血栓形成,堵塞脑血管导致血流不畅。而高脂血症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增加血液的粘稠度,最终发生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发生脑梗死。对于高脂血症的患者饮食方面要低盐低脂饮食,并且配合适当的运动。必要时按医嘱口服降酯药物控制血脂。
3、高血糖
临床发现,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高血糖和高血脂同样可以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并且可损伤血管,增加血栓的发生率。
4、吸烟、饮酒
吸烟的人不但危害自己的健康,同样也危害家人的健康。吸烟、饮酒对身体的损害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不会立刻表现出来,这也是很多人不重视的原因。但是研究已经证实了其对身体的危害,不但包括增加脑梗死的患病率,还包络冠心病、消化道疾病、肝病、癌症等。
5、有脑梗死家族史的人。
患该病的几率较其他人明显增加,所以这类人们要更加注意,谨防脑梗死的发生。
6、肥胖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的人多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所以肥胖的人患脑梗死的几率增加。
7、有风湿性心脏病、静脉血栓的人群。
由于栓子不稳定脱落栓塞到脑血管,也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原因。所以患有心脏病、静脉血栓的人要规范的治疗,否则身体就像埋着一个定时炸弹,随时脱落发生脑梗死。这类病人要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保持情绪平稳,预防血栓的脱落。
心肌梗死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它是会让人猝不及防的,最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就是疏通被阻塞的血管,使血液流通,而心导管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这项技术是通过针刺的方式通过皮肤进入血管,通过特殊的软管顺着导管,在X光机的透视引导下,到达心脏或血管进行检查和治疗,这与传统手术中开胸的方法不同,需要开胸才能完成。
经皮肤穿刺将周围动脉(股或桡动脉等)沿动脉流向心脏的介入材料,如气球导管或血管支架植入有阻塞的冠状动脉,在阻塞处进行扩张和疏通的心导管治疗技术,于1977年由医生实施了第一个使用改进的气球导管完成的PCI手术,使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开始接受植入式心血管手术。
从最初的气囊扩张术(PTCA)发展到40年前,PCI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其中包括金属裸支架(BMS)和药物涂层支架(DES),这些支架能够产生适度的支撑力量,防止斑块剥离,血管弹性回缩和内膜过度增生,以保持血管通畅;目前,正在积极开发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膜架(BVS),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也正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这种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心脏科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该生物模架于2014年7月正式在台湾上市,在药物释放后,它取下金属材料,可被人体吸收,使其恢复血管的正常弹性,加快血管愈合的能力。可吸收生物模架材料主要有四种:镁材料、乳酸胶酯聚合物材料、聚酐材料、聚碳酸酯材料等,BVS材料可将长期植入金属支架的潜在风险降低到最小,使血管恢复原有弹性。
为何最新的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问题是费用高昂,而且目前还没有健保付款,而且是完全自费(大约12万元),再加上生物支架主体相对金属支架来说比较厚,操作难度大,增加了将支架推入阻塞的难度,此外还需要更精密的影像辅助,这也可能导致病人暴露在更多的X光辐射下。因此在临床施行血管阻塞处有严重钙化,过弯,阻塞处分支过多,血管管径过大,阻塞处过长等情况的患者不宜使用。而跟踪使用生物血管支架患者的研究发现,由于没有金属支架的支持,更容易发生再阻塞。
脑梗死俗称脑中风,是一种比较危重的疾病,很多人发病以后会出现不能言语、无法行走、口角歪斜等症状,由于目前的医疗技术无法根治脑梗死,所以大多数病人都比较苦恼。得了脑梗死以后,二次得脑梗死的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因此预防脑梗死的复发就变得比较有意义了。那脑梗死患者应该注意什么呢?
1.脑梗死为什么很难被治愈?
很多患者被确诊为脑梗死以后,还幻想着能彻底完全恢复正常,其实这是很难做到的。在医学上认为神经是不可再生细胞,它一旦坏死以后就没法再完全恢复了,但是我们的皮肤就不一样了,它如果受到轻微的损伤,那完全可以依靠自愈能力恢复如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事情,为什么只有脑部外面有一层厚厚的头颅骨,但是别的地方却没有骨头的保护?其实这个是进化的结果,人的皮肤如果损伤,一般来说对性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脑部组织出现了损害,那对人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轻微的可以引起头痛、头晕,重的能够引起死亡。
脑组织损伤后就无法恢复如初,所以也就很难被治愈,多少会遗留一些后遗症。不过在临床上也并不是说所有的脑梗死都不能被治愈,如果脑梗死发现的比较早,这个时候脑部组织还没有缺血坏死,那就有可能完全恢复正常。
2.脑梗死患者需要注意什么?不吃什么?
这个标题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回答起来却比较复杂。脑梗死患者被确诊以后,必须要接受事实,然后积极治疗脑梗死。
脑梗死这种疾病并不是说得了一次,后面就不得了,如果生活上不注意一些细节,那脑梗死就可能会反反复复出现。脑梗死和一般的疾病不太一样,它每次发作一次,疾病的严重程度就又增加了一些。即便是初次出现的脑梗死,也可能因为病变的部位在重要部位而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
很多人得了脑梗死出院以后,因为没有什么后遗症,所以也就没有把脑梗死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保持原来的习惯,熬夜、吸烟、喝酒、大鱼大肉等,后来犯病的时候已经是生活不能自理了,真的让人很惋惜。
脑梗死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其实是比较多的,但是概括起来可以分为饮食、运动、慢性病控制、纠正不良习惯等。
对于那些没有后遗症的脑梗死患者,如果没有什么禁忌症,可以考虑终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很多人觉得是药三分毒,这句话有一些道理,但是说的却有点过。药物被生产出来的意义就是治病的,如果药物本身带来的好处小于坏处,那生产这种药物还有什么意义呢?一个药物从开始研发到上市都需要经过层层的审核和验证,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停止销售。
很多人得脑梗死都是存在一些高危因素的,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得了这些疾病,一定要积极控制好这些疾病。脑梗死患者多数存在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可能大家不知道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个专业的医学名词,大家可以理解为血管老化了、弹性下降,在血管的内部形成了“水垢”,这样的话血管就变得狭窄,可造成脑部供血不足,狭窄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使相应的区域坏死。上述的这些疾病都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所以控制好它们尤为重要。
从饮食上来说,脑梗死患者应该做到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每天摄入的食盐量应该控制在6g以内,每天摄入的油量控制在25g以内,尽量不吃糖果或者甜食。这里着重强调一下油,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植物油,不要吃零食,因为世面上大多数的零食都含有反式脂肪酸,这种脂肪对心血管有很大的危害。
可能大家并不知道哪些油是反式脂肪酸,这里说一些常见的类型,比如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棕榈油、代可可脂、植脂末、人造奶油、起酥油、人造脂肪、植物黄油等。在买零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配料表!脑梗死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因为它们本身能量低,而且还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对心血管都有一定的好处。
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运动。如果生活能自理,那就自己坚持经常运动。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不管如何最安全的运动方式就是散步,每次运动的时间可以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的次数不低于4次。如果脑梗死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那就只有靠家人协助运动了,具体的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视频。
对于不能言语、不能走路的患者来说,他们到底能活多久,最主要取决于家人的照顾。如果照顾的好,病人能多活20年也正常,如果照顾的不好,病人可能连一年都熬不过去。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成年人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对他们进行定时的翻身、拍背,还需要帮助他们运动。翻身、拍背的意义主要是为了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一直保持一个姿势容易将受压部位弄烂。
除此之外,就是需要纠正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比如不熬夜、不吸烟喝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体检、不暴饮暴食、保持营养均衡等。
作者 | 黄中臣、张勇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
什么是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或更准确称之为精索扭转,是一种泌尿科常见疾病,是指因为睾丸和精索发生沿纵轴的异常扭转而导致阴囊急性严重疼痛,并引起同侧睾丸和(或)其他阴囊结构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可导致睾丸缺血、梗死的病理情况。常发生于青少年,其次是新生儿期 。
常见诱因包括:长时间剧烈活动、阴囊的直接外力、以及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提睾肌发生强烈痉挛等。隐睾症发生癌变而使睾丸增大更易诱发睾丸扭转。
研究显示生精细胞和睾丸支持细胞在缺血4小时即出现缺血性坏死。
另有研究报道,睾丸扭转程度不同,导致睾丸坏死的时间也不同:
扭转90°,睾丸坏死的时间约为7天;
持续扭转180°,3~4天发生睾丸坏死;
持续扭转360°,12~24小时将出现睾丸坏死;
持续扭转720°,2小时即会发生睾丸坏死。
6小时内是治疗黄金时间,有徒手复位成功的可能;时间越久,睾丸功能丧失的可能越大。
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睾丸扭转发病急骤,来势凶猛,患病一侧睾丸和阴囊会剧烈疼痛。
(1)急性起病,表现为阴囊内睾丸剧烈疼痛。初期为阴囊隐痛,随后发展为持续性疼痛。疼痛有时向腹股沟及下腹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等。
(2)查体:早期无阴囊红肿。随着病情发展可见阴囊红肿、触痛;发生扭转的睾丸在阴囊内的位置显得较正常睾丸高一些。托起阴囊或睾丸时,疼痛加重;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3)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发生在小儿身上,往往更不容易诊断,小儿会有不明原因的厌食、躁动不安,病情一般发展较快。新生儿缺乏主诉,诊断只能依靠局部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查体时,普雷恩征 (Prehn's sign) 阳性,即托起阴囊或移动睾丸时,扭转程度加重,新生儿哭闹加剧;罗希征 ( Roche's sign) 阳性,由于睾丸扭转不完全时先阻断静脉,静脉回流不畅引起肿胀;睾丸、附睾均肿大,使两者界限不清。
怎样诊断?
答:通过病史、体格检查,怀疑睾丸扭转者,及时进行辅助检查。
(1)彩超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表现:睾丸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睾丸动脉血流减少或消失。彩超在不全性扭转早期可出现假阴性,睾丸扭转的诊断不能完全依赖CDFI检查,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在CDFI检查模棱两可时,应尽早手术探查。
(2)核素扫描。
表现:患侧睾丸血管显影期减弱,实质显影期减弱或消失,并出现晕环反应。
(3)诊断可疑者,可手术探查确诊。
需与哪些疾病鉴别诊断?
答:需要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
(1)急性睾丸附睾炎:
患者常有发热表现,可以触及肿大的附睾轮廓,彩超检查可见附睾睾丸血流增加,普雷恩征 ( Prehn's sign) 阴性。
(2)绞窄性腹内疝:
腹股沟疝嵌顿可以出现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与体征。应特别注意与腹腔内睾丸扭转鉴别,后者没有肠梗阻的体征,而且疼痛点比较固定,甚至在轻柔手法下可以触及腹腔内肿大的睾丸。
(3)阴囊外伤:
该类患儿常有明显外伤史。血肿时彩超可见睾丸周围无回声区,其中见飘动的细点状回声或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
(4)鞘膜积液:
是一种慢性发展的疾病,一般情况下不痛。彩超可见阴囊内睾丸形态正常,睾丸周围有液性暗区。
(5)睾丸附件扭转:
睾丸附件一般指苗勒管残余。睾丸附件扭转同样好发于青少年,发病急。但睾丸本身无变化,仅在睾丸上方或侧方触及豌豆大小的痛性肿块。
睾丸扭转表现为急腹症时,还需与阑尾炎、泌尿系结石等进行鉴别。
如何治疗?
答:睾丸扭转的早期,用徒手复位即能获得良效。但发病时间一长,只能手术治疗。处理原则:及时复位, 力争在6小时内完成手术,如睾丸已坏死,切除坏死睾丸, 对侧睾丸可行预防性固定。
重点提示
睾丸扭转初诊时极易误诊,常导致睾丸坏死或不可逆睾丸萎缩而被切除, 要提高警惕,仔细查体,完善检查,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关键。
对于儿内科、泌尿外科、普外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医生,要提高对该病的重视度,有下列1种情况者,及时行阴囊彩超检查:
青少年夜间睡眠中或剧烈运动后突发的剧烈腹痛;
腹股沟出现肿块并压痛;
婴幼儿不明原因的厌食,躁动不安;
阴囊触痛或托举痛。
日常生活中,不少患者对睾丸扭转麻痹大意,疼痛时一忍再忍,以致延误了早期治疗,个别人因此丧失生育能力,酿成终生不幸。因此,青春期及其前后的患者如突然出现阴囊肿胀、疼痛,尤其是青少年,应考虑到睾丸扭转的可能,要及时去医院泌尿外科检查诊治。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全球结核病疫情上升”或者“中国结核病疫情严重”的播报,对于这种骇人听闻的标题,现在的老百姓并不会感到害怕。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觉得人类基本上“战胜”了肺结核。
然而70年前,结核病位列死亡榜榜首,“十病九痨”、“谈痨色变”成了当时人民的常态。
鲁迅、巴金、郁达夫、陈果夫都曾罹患过结核病,鲁迅先生就是因为肺结核去世的。
痨病和肺结核——过去和现在
“过去”的肺痨:1936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当时中国患痨的患者约有2700万人,每年死于痨病的人约有140万之多。也就是说,每1分钟就会死亡26个痨病患者[1];
“现代”的肺结核:根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现有的结核菌感染者4亿人,结核病患者约500万人,每年因患结核病死亡的患者达到15万人[2] 。
那么,这70年间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结核病在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转折点:西医传入中国
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也首次将“西洋医学”传入中国[3] 。在古代中国,西医作为“舶来品”,伴随着近代历史波澜壮阔的变革而变化。
中医在近代受到攻击的一个主要原因——缺少集体免疫的能力。中医更擅长救治个体,而不能演变成集体的保健行动。
现代的中国人,身体越来越服从于国家整体规划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就很难满足社会的规划需求。
1945年至今,中国由于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有效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还有卡介苗等预防措施的普及与推广,结核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已经大幅度的下降了。
换言之,抗菌药物及疫苗的广泛应用,开启了人类有效应对结核杆菌的新篇章。
结核杆菌哪儿来的?
作为一个传染病,控制源头、分析变异等因素,是控制病情发展的重点方向。
研究表明,结核杆菌已经和人类共同生存和进化至少7万年了。[4]结核杆菌起源于非洲,并伴随着人类“走出非洲”的迁徙传播至全球。
在我国高度流行的北京家族( Beijing family)菌株属于Lineage2;除北京家族菌株外,Lineage4菌株也在我国广泛流行,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
追踪传播规律是防控的关键
作为传染性疾病,掌握其传播规律是防控的关键。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健康人通过呼吸道吸入带菌的飞沫后建立肺部感染。
然而,仅约5%的感染者会在2年内发病(近期感染, recent infection),其余95%的感染者会进入长期无症状的潜伏感染状态,其中约5%的感染者会在几年或几十年后从潜伏状态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内因复燃,reactivation)。
近期感染病例对应了近期发生的传播事件,一个地区结核病疫情中近期感染病例的比例反应了当地结核病的近期传播率( recenttransmission rate)。
中国疾控中心宣:掐断传染源
肺结核病人使劲咳嗽、咳痰、打喷嚏,或者大声说话的时候,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这些飞沫被周围人群吸入将会造成感染。
传染期肺结核患者应该停工、休学、隔离治疗,独居一室,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封闭场所。传染期的患者去公共场所时应主动佩戴口罩,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卫生习惯,用纸将痰包起来进行焚烧。
病人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肘部掩住口鼻,避免直接面对他人,减少结核菌的传播。
新冠病毒、SARS,会成为下一下结核杆菌吗?
经过中国和世界人民的不断奋斗,鼠疫、疟疾、2003年经历非典、2020年再次经历新冠,无数人期盼病人减少的同时,更加期待病毒能随着切断传染源、疫苗研制、细胞因子等技术的不断突破而减少,甚至是消失!
所以说,病毒的肆虐和消亡何尝不是人类的进化史呢!
参考文献:
[1]童星门:《中国防痨协会的过去和未来》,《中国防痨协会第三届征募大会特刊》,1936年,第13页。
[2]彭卫生等:《新编结核病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
[3]董少新:《形神之间——早期西洋医学入华史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4]Comas I . Coscolla M,Tao L,et al. Out-of-Africa migration and Neolithic co- expans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ith modern humans [J]. Nature Genetics,2013,45(10):1176-U311.
审稿人 |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 张峰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微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该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特点。那么,患有腔隙性脑梗塞的病人能否吃苹果呢?接下来,我们将从饮食、治疗等方面为大家详细解答。
首先,苹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适量食用苹果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是有好处的。苹果中的果胶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苹果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对于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来说,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适量增加蛋白质:瘦肉、去皮禽类、鱼类和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2. 适量增加膳食纤维: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 限制脂肪摄入: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如肥肉、动物内脏、鱼卵等,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4. 适量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5. 适量饮用绿茶: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栓等作用,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服药,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定期复查,以降低复发风险。
总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在饮食上可以适量食用苹果,并注意以上几点,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复发。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腔隙性脑梗塞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了解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腔隙性脑梗塞的常见症状
1. 感觉障碍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常常会出现感觉障碍,如手脚麻木、刺痛或无力感。这种症状可能突然发生,也可能逐渐出现。
2. 运动障碍
运动障碍是腔隙性脑梗塞的另一个常见症状。患者可能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出现半身不遂。这种症状可能伴随言语不清或吞咽困难。
3. 语言障碍
部分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会出现语言障碍,如说话不清楚、重复或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等。
4. 眼睛问题
腔隙性脑梗塞也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患者可能表现为看不清物体、复视或视野缩小。
5. 意识障碍
严重情况下,腔隙性脑梗塞可能导致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或抽搐。
二、腔隙性脑梗塞的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
2.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风险。
3. 控制血压和血糖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塞的高危因素,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
4.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会增加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风险,患者应戒烟限酒。
5.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三、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和降血压、降血糖药物等。
2.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改善语言障碍和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了解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降低其发病风险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我是一名40多岁的男性,最近经常感到头晕和乏力,甚至有时候在工作中也会突然间晕倒。起初我以为只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或者是缺乏休息所致,但随着症状的加剧,我开始意识到可能是身体出了问题。于是,我决定去医院做一些检查。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医生告诉我我患有腔隙性脑梗塞,并且需要长期服用银杏叶来改善供血。起初我对这个结果感到非常震惊和无助,但医生安慰我说只要按照医嘱服药,我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对这种治疗方式产生了疑问。我每天都要吃两次银杏叶,每次两粒,虽然症状有所缓解,但我也开始担心长期服用这种药物是否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的影响。于是,我决定寻求第二意见,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问诊。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得知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一直吃银杏叶,14-21天的口服周期就可以了。医生还建议我在出现头晕症状时先明确诊断原因,而不是直接用药。虽然我已经做过CT和核磁共振检查,但医生仍然强调了复查的重要性,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健康问题。
通过这次在线问诊,我不仅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到了如何更科学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同时,我也体验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性和专业性,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为我提供的优质服务。
我从小就有头疼的毛病,尤其是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最近,我的头疼症状越来越频繁,甚至开始影响到我的日常生活。有一天,我在网上搜索“肾虚头疼吃啥药”,结果发现了京东医生在线问诊免费的服务。我决定试一试,毕竟这比去医院排队等待要方便得多。
通过京东医生在线问诊,我很快就被转接到了一位神经内科医生。医生非常专业,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病史。经过一番交流,医生告诉我我可能患有腔隙性脑梗,并建议我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来预防血栓形成。我对此表示担忧,毕竟我对药物的副作用一无所知。医生耐心地解释说,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长期服用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副作用相对较小。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治疗。几个月后,我的头疼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改善。通过这次在线问诊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现在,我已经成为京东医生在线问诊的忠实用户,每当我有健康问题时,总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个平台。
腔隙性脑梗死,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与高血压和深穿支小动脉病变密切相关。
在长期高血压的影响下,深穿支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或动脉硬化,最终导致血管闭塞,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腔隙性脑梗死。
与普通的脑梗死相比,腔隙性脑梗死的症状较为轻微,患者通常表现为单纯性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共济失调、手脚笨拙等症状。
高血压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减少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重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建议患者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控制血压、改善血液循环为主,生活方式干预则包括饮食调整、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等。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总之,了解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腔隙性脑梗塞,顾名思义,是指脑部微小血管发生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形成腔隙性病灶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由于病灶较小,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仍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两大类。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凝调脂、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药物。
其中,阿司匹林是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的常用药物之一。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同时还能起到止痛、消炎的作用。不过,阿司匹林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和年龄来调整剂量。
阿托伐他汀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药物。它能够附着在血管壁上,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但是,在使用阿托伐他汀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避免肝脏出现不良反应。
氯吡格雷也是一种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的药物。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改善脑部血管的循环,对腔隙性脑梗塞以及其他脑血管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氯吡格雷不适合长时间使用,否则可能会出现副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也是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的重要手段。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也非常重要。
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医生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家属也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总之,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了解其严重程度与预防措施
腔隙性脑梗死,顾名思义,是指由于脑血管堵塞而形成的直径小于两毫米的小病灶。这种病变虽然面积小,但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病灶的数量、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一般来说,这种病变不会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等。然而,如果病灶数量较多,可能会引起认知功能下降、精神障碍、假性球麻痹、锥体束综合征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治疗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降低脑梗死复发的风险。
2. 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有助于降低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助于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5. 积极治疗:如果已经出现腔隙性脑梗死,需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总之,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虽然不会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视。通过积极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顾名思义,是大脑基底节区域发生的腔隙性脑梗塞。这种疾病的发生与脑部微小动脉的堵塞有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肢体无力等。
那么,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的病情严重吗?实际上,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大多数情况下,病情相对轻微,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恢复正常。然而,也有部分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能出现偏瘫、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后遗症。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以下是一些日常保养建议:
如果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在治疗方面,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总之,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的病情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通过积极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而变得如此无助。半年前,我开始感到左脸面瘫,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只是暂时的不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左侧胳膊、头皮麻木,甚至连左腿也开始无力。每天都像是在与自己的身体作战,头疼、眼眶疼、肩膀疼,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在12月,我终于鼓起勇气去医院做了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我患有腔塞性脑梗。医生告诉我,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需要及时治疗。于是,我开始在丹东第一医院接受输液治疗,虽然已经出院了,但左边的无力感依然存在,包括胳膊、腿、脸麻无力,面瘫的症状也没有消失。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折磨。每天都在与病魔斗争,希望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问诊,我得到了专业的医生指导和治疗方案。他们建议我多运动锻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体重,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并口服拜阿司匹林立普妥每天一片日一次。虽然恢复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头痛而踏上寻医问药的道路。起初,我只是觉得后脑勺有些不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适感逐渐加剧,变成了剧烈的头痛。三天后,我终于忍不住了,决定去市里的医院做个检查。CT结果显示,我患有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五味杂陈,既担心又害怕,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
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时,我偶然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选择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咨询。医生首先要求我重新拍一张头颅核磁共振(MRI)以便更清晰地观察我的病情。虽然我当时并没有条件进行MRI检查,但医生仍然耐心地听取了我的描述,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医生告诉我,我的情况并不严重,只需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就可以了。同时,医生还推荐了一些药物来缓解我的头痛和头晕症状。对于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问题,医生建议我服用氟桂利嗪胶囊和瑞舒伐他汀钙片,并且要戒烟戒酒,适当运动,避免熬夜。医生还强调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包括不喝酒、多喝水等。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体验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现在,我已经开始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希望能够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