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血常规化验:血小板各项有何意义? 

血常规化验:血小板各项有何意义? 
发表人:马东升

血小板减少/增多症患者常常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以监测血小板数值,但有些患者经常会问,除了血小板计数,检查结果单上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项目代表了什么呢?和这个病有关吗?   我们都知道,血小板(PLT)是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是(100-300)×109/L。血小板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止血功能、参与凝血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   而血小板平均体积和分布宽度的异常,都可以帮助大家对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进行判断,以便于疾病的治疗。   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平均体积结合判断鉴别血小板数量异常的原因: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一项临床检测指标,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   PLT降低,MPV升高:表示血小板减少是周围血的原因;   PLT降低,MPV降低:表示骨髓增生障碍;   PLT降低,MPV正常:表示血小板分布异常;   PLT升高,MPV升高,表示反应性血小板增加;   PLT升高,MPV降低,则表示病变来至于骨髓。   在病情判断方面,动态观察上述指标,如果MPV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MPV持续下降,表示造血功能抑制更严重。   血小板减少/增多症患者常常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以监测血小板数值,但有些患者经常会问,除了血小板计数,检查结果单上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项目代表了什么呢?和这个病有关吗?   我们都知道,血小板(PLT)是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是(100-300)×109/L。血小板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止血功能、参与凝血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   而血小板平均体积和分布宽度的异常,都可以帮助大家对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进行判断,以便于疾病的治疗。   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平均体积结合判断鉴别血小板数量异常的原因: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一项临床检测指标,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   PLT降低,MPV升高:表示血小板减少是周围血的原因;   PLT降低,MPV降低:表示骨髓增生障碍;   PLT降低,MPV正常:表示血小板分布异常;   PLT升高,MPV升高,表示反应性血小板增加;   PLT升高,MPV降低,则表示病变来至于骨髓。   在病情判断方面,动态观察上述指标,如果MPV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MPV持续下降,表示造血功能抑制更严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血常规检查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血常规检查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所有的手术进行前都要检查凝血功能,这是为什么呢?

     

    许多手术,尤其是大手术前,需要对患者凝血功能作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在手术中或术后不发生大出血是非常重要的。

     

    为保证手术万无一失,应做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出血时间(B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六项检查。对有出血倾向,包括出血家族史、出血病史、存在与出血有关疾病的患者,除应做上述六项外,还应根据检查结果做进一步检查。

     

    近年来,随着对血栓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术前患者易栓症指标的检测显得更为重要。对于长期卧床、有血栓家族史、骨科手术后的患者,临床医生常根据检测结果,术前采用相应的预防性治疗,以防止血栓的发生。

     

     

    什么是凝血,什么是止血?

     

    当血液流出血管后,很快会凝固,形成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组成的血赛块。这种血液由液体状态转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时即为凝血,其实质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生理过程,它是哺乳类动物止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血系统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状态和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

     

    止血是指当血管损伤发生出血时,通过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使小血管的破损口堵塞,流血停止,避免过度失血。

     

    什么是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它们部分由肝脏生成,可被香豆素所抑制。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用罗马数字编号,有凝血因子I,II,II,IV,V,VI,VII,IX,X,XI,XII等,因子XII被认为对于凝血功能无决定性的影响,不再列入凝血因子的编号。因子VI事实上是活化的第五因子,已经取消因子VI的命名。

     

     

    人体的抗凝系统。

     

    天然存在的生理性抗凝物质有抗凝血酶皿、蛋白C、肝素、α2巨球蛋白、α,抗胰蛋白酶、α2抗血浆素等。其先天性缺乏可以产生高血栓形成倾向。生理性抗凝物质过多很少见。病理性抗凝物质增多见于机体对某一凝血因子产生特异性抗体时(获得性),可导致凝血障碍。

  •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检查主要是确定血液方面的问题。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血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血常规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的检查,几乎所有的疾病到入院以后都要检查血常规,但血常规正常可以排除哪些疾病,我们清楚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一、血常规正常可以初步排除的疾病有哪些呢?

     

    血常规正常也就意味着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正常,而红细胞血红蛋白正常可以初步排除贫血性疾病。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正常则可初步排除细菌感染等疾病。血小板正常,则可排除血小板减少相关性疾病。当然根据血常规是否正常,还可以排除一些急性疾病、慢性病等,但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 


    二、血常规不是排除疾病的唯一的标准?

     

    血常规当然不是排除疾病的唯一的标准,比如刚才讲到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正常,可以初步排除贫血性疾病。但如果患者血液浓缩的时候,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可以大致正常,但此时患者的贫血等情况也可以被掩盖。再比如患者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正常的时候,也可能是比较严重的感染,导致白细胞降低所致。所以血常规只可以初步筛查,而不是排除疾病的唯一标准。


    三、血常规的意义有那么大吗?

     

    即便是血常规不是排除疾病的唯一标准,但血常规的意义却非常重要。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检查方便,价格低廉,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血常规仍然在很多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血常规的意义还真的就非常大。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获得性血友病的发病率每年约为0.2/100万~1/100万 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但是,最多见于60~80岁老年人,其次为产后女性,儿童罕见。英国牛津血友病中心10年间收治的240例AH患者年龄为20~99岁,小于50岁的患者不到10%;Delgado等的报道中,AH患者年龄为8~93岁 男性105例(45%) 女性129例(55%),有2个年龄发病高峰段,即20~40岁和50~80岁。除青年段因女性妊娠使女性占多数外,在其他年龄段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异。

     

     

    一、实验室检查

     

    1.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功能检查:当APTT延长、PT和血小板功能正常时应考虑有无自身抗体存在 是检查自身抗体的筛选试验。

    2.血浆混合试验:当仅有APTT延长时 应进行血浆混合试验测定APTT以确定抗体的存在。如APTT仍延长5s或以上为抗体存在。当内凝血途径某一因子(FⅫ、FⅪ、FⅨ、FⅧ)缺乏时 正常血浆与患者血浆等量混合可纠正延长的APTT;但是 当有抗体存在时,等量血浆混合后延长的APTT、不能得到纠正。

    3.Bethesda试验:一旦确定存在自身抗体,就应对抗体进行定量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危险性,常用的方法是Bethesda法,即检测患者血浆灭活正常血浆中FⅧ的能力。一个Bethesda单位定义为检测体系中剩余FⅧ活性为50%时的患者血浆稀释度。但是,该方法缺乏敏感性尤其是当抗体为低滴度时。

    4.改良Bethesda试验:即将患者血浆与缓冲液稀释后的正常人血浆共同温育以保证体系pH值的恒定,同时将缓冲液稀释后的正常人血浆与乏FⅧ血浆一起温育作为对照。改良法提高了敏感性,尤其适合用于低滴度抗体的检测。因此,被推荐为检测抑制性抗体的首选方法。

    5.ELISA法:用重组FⅧ包被,4℃过夜;鱼胶封闭非特异性位点,加入经稀释的患者血浆并37℃孵育;再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兔抗人IgG,四甲基二氢氯化联苯胺(TMB)作为发色底物,盐酸终止反应,450nm处测吸光度(A)。该方法能检测所有抗FⅧ抗体,包括抑制性和非抑制性的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

    6.免疫沉淀法(IP):患者稀释血浆与125I标记的FⅧ分子的A1、A2、C2、轻链片段共同孵育后,再加入蛋白G-sephrose结合的磁珠;用γ计数仪测定结合的放射活性;结果表示为免疫沉淀单位/ml,计算公式为:1-(结合放射活性/总放射活性一背景放射活性)×血浆稀释倍数×16.7。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ELISA相同,也能检测所有抗FⅧ抗体,包括抑制性和非抑制性的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

    7.FⅧ:C检测:一期法不能判定FⅧ:C减低是因FⅧ自身抗体还是狼疮抗凝物质引起。二期法则可鉴别,因在狼疮抗凝物质存在时FⅧ:C水平正常或甚至增加;也可用血小板中和试验或稀释的RVVT来鉴别。

     

     

    二、其它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心电图 B超、X线 CT、MRI、生化等检查。

    如患者无既往或家族出血史而突然发生出血,仅APTT延长,血浆混合试验证明存在自身抗体,Bethesda试验或ELISA、免疫沉淀法进行抗体定量,FⅧ:C减低,就可明确诊断AH。

  • 无论是体检还是住院、门诊复诊都被通知要空腹,为什么要空腹呢?怎么样才算空腹呢?甚至有些高血压患者为了抽血化验,不敢吃药来体检。结果呢血压没有药物的控制,突然就升高了,甚至有脑出血、心梗、脑梗的风险。所以今天详细给大家讲一讲。

     

     

    有的患者来医院复查,上午11点以后才来,被告知不能做化验了,影响化验的准确性,当事人一脸的不理解,甚至有的人还会大吵大闹,我是空腹啊,从晚上到现在没吃没和还不算空腹吗?为什么不能做化验了?我们来看看空腹的定义。

     

     

    空腹采血是指禁食8小时后空腹采取的标本,一般是在晨起早餐前采血。可以避免饮食成分和白天生理活动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同时因每次均在固定时间采血也便于对照比较。(来源第八版本科五年诊断学)。这样看来空腹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化验的准确性的。即使是白天8小时未进食,也自然算不上空腹了。那么禁食包括的单纯是食物还包括饮水吗?这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一般医院护士通知都是晚10点以后别吃别喝,真的不能喝水吗?那早上的降压药还吃吗?您是不是也有这个疑问呢?今天我就给大家解开这个小谜团。

     

    抽血的前一天被检者要保持平时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清单饮食,不饮酒、咖啡等,并要休息好,第二天晨起后不吃早餐,不做锻炼到医院静候采血。至于喝水的问题负责的告诉您是可以喝的尤其吃药的饮水完全可以的,关键是不要大量饮水,控制在50-100毫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能喝茶、咖啡、饮料。需要空腹检查的项目主要包括:血糖、肝功能、血脂。曾经遇到过一个患者住院一查甘油三酯是正常的10倍,追问情况头天晚上喝大酒吃大肉了,3天后复查超过正常的2倍,足以说明检查受饮食影响很大。

     

    所以如果您有高血压,即使是空腹抽血,您也要吃降压药物再来,少量因白开水是不会对化验结果有很大影响的。但是注意不能用饮料之类的代替水。

     

    无论化验还是服药问题,都看似小问题,却容易隐藏着大问题,提醒大家:请遵医嘱!不懂的就要多问,平常也要多关注医学科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血常规是进入医院后一个非常常见的检查项目,其中红细胞是血常规检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红细胞,别称红血球,在血常规检查中常缩写成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是血液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最主要的媒介。

     

    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也没有线粒体红细胞,主要通过葡萄糖来释放能量。红细胞的平均生存时间约为120天。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是4.0~5.5 ×1012/L,成年女性是3.5~5.0×1012/L,新生儿是6.0~7.0×1012/L。

     

     

    红细胞会生成于骨髓之内。红细胞老化后,易导致血管堵塞,所以会自动返回骨髓深处,由白细胞负责销毁;或是在经过肝脏时,被巨噬细胞分解成为胆汁。

     

    红细胞增多的情况很多,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原发性红细胞增多:这是一种骨髓异常增生的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实际上是骨髓对缺氧的一种代偿或者是对骨髓的刺

    激,常见于心血管病、肺部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病)、

    某些药物作用等。

     

     

    (3)相对性红细胞增多:是由于血液浓缩所致,如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

    尿、大面积烧伤等引起血液浓缩、血液中有形成分相对增多,多为暂时性增多。

     

    有以下常见的几种情况,会引起红细胞会减少。

     

    (1) 造血原料不足,如缺铁、铁不能被利用,或某些药物、继发于某些疾病等。

     

    (2) 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瘤;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物、磺胺类药物等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放射物质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继发于其他疾病对骨髓的抑制,如慢性肾功能衰竭。

     

    (3) 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各种原因出血,如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痔疮等。

     

    (4) 红细胞破坏过多,如输血溶血反应、蚕豆病、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我们在医学上常常通过红细胞数量的增减,结合其他的指标检查比如血红蛋白的含量,平均血红蛋白的含量,红细胞的体积来综合判断来判断有无贫血,是哪种类型的贫血的影响。

  • 很久都不愿意评论和治疗疾病以外的这样的问题和事情了,这两天忍不住多嘴,又多说了几句!今天咱们就讨论一下去医院看病抽血的那些事吧!

     

     

    一、抽血的目的是为了核实鉴别诊断

     

    正如提问者所说的那样,去看病医生都让去抽血,抽血的目的真的是为了考核指标?一个血常规22块钱,我还真没有听说过那个医院的医生因为必须开血常规才能考核达标!即便是医生财迷心窍,也不至于为了让患者多花22块钱自己就能赚21吧!说这些又该有人喷,这个医生又来为他们开脱,为他们洗地了!但我负责任的告诉你,让你抽血的那个医生或许才是最负责任的那个人!


    二、抽血不抽血要看病,不能看人

     

    还有人投诉,TMD医生不负责任,去看病,看了几眼就说没事,开了一盒2.5的药把我打发了,连个血都不查!我相信很多人看过这样的牢骚和抱怨!此时,你还会心生怜悯,大骂医生不负责任!但医生真的是抽血不抽血看的是病,而不是人!所以,医生做不到算准你想不想抽血!所以,我一般都会告知患者,你要不要检查?不检查和检查都给你告知一下!即便如此,依然有人大骂特骂了,TMD刚才去看病,那个医生穷疯了,非要我抽个血,还好我没有上当!这样的例子估计举不胜举!


    三、十防九空,依然要防!

     

    这辈子都记得,一个21岁的小伙子,说间断头晕头胀,当地医院开了点药小伙子吃了不见效!到医院后让小伙子查个CT,急得小伙子见我跟见杀父仇人一样!最后还是母亲做主做了个CT,结果是个颅脑肿瘤……小伙子顿时吓晕过去!可能做十个检查,只有一两个是阳性的,但即便如此,我们小心求证,严格诊断的思路不能被取代!十防确实九空,但如果一次不防,正好碰上,完蛋的不止一个病人!

     


    好吧,说的有点多了!我还是希望大家理解万岁,我也理解病人的心情毕竟我也有家庭,有亲人,也会有人生病,我看病的路程和大家一样,不信,看我这几天生病的微头条!一个胆总管结石一个月查出来,我的同事开玩笑给我说,要是你不是医生,估计要打砸医院,持续一个月才把胆总管结石查出来!哎……

  • 肝功能检查的目的在于明确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肝功能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由于肝脏代偿能力很强,加上目前尚无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包括范围广的肝功能检测方法,因而即使肝功能正常也不能排除肝脏病变,特别是在肝脏损害早期,许多患者肝功能试验结果正常,只有当肝脏损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会出现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异常。

    下面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肝功能检查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正常值范围各医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反应肝细胞损害的指标

    • 谷丙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又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广泛存在于肝、心、脑、肾、肠等组织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高,肝细胞内谷丙转氨酶的浓度比血清高 1000~3000 倍,只要有 1%的肝细胞坏死,便可使血中酶活性增高 1 倍,因此谷丙转氨酶是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正常参考值范围 0-40U/L。

      临床意义:

      轻度的升高(<80U/L)考虑生理性原因,包括饮酒、睡眠不好、熬夜、劳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疾病原因,包括感冒发烧、胆囊炎或胆道疾病、心肌炎、脑血管病等。

      中到重度的升高(>80U/L 甚至数倍、数十倍升高)需要考虑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代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的肝病、肝硬化、肝癌等。

    • 谷草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又叫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肝病时当谷草转氨酶明显升高,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大于 1 时,提示有肝实质的广泛损害,预后不良。

      正常参考值范围 0-40U/L。

      临床意义:

      升高的意义在诊断肝胆疾病方面与谷丙转氨酶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其升高幅度不及谷丙转氨酶,如果谷草转氨酶值高于谷丙转氨酶,说明肝细胞损伤、坏死的程度比较严重。由于谷草转氨酶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故除了肝胆系统疾病外,谷草转氨酶升高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炎、肾炎、肌炎等。

    • 谷氨酰转移酶(GGT)

      谷氨酰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膜和微粒体上,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肝脏、肾脏和胰腺含量丰富,但血清中谷氨酰转移酶主要来自肝胆系统。谷氨酰转移酶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它在反映肝细胞坏死及损害方面作用不及谷丙转氨酶,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可用于对肝脏内排泄障碍、肝外梗阻、肝硬化的诊断和观察酒精肝损害的过程等。

      正常参考值范围 0-50U/L。

      临床意义:

      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都会引起谷氨酰转移酶升高。急性乙肝时,GGT 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 GGT 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GGT 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 ),ALT 和 AST 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 GGT 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等均可升高。

      其他引起 GGT 升高的疾病包括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前列腺癌等。

    • 碱性磷酸酶(ALP 或 AKP )

      碱性磷酸酶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临床上测定碱性磷酸酶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对于不明原因的高 ALP 血清水平,可测定同工酶以协助明确其器官来源。

      正常参考值范围:女性 50~135U/L;男性 45~125U/L。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高:

      儿童在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碱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 1~2 倍。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以及孕妇和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均可以升高。

      病理性升高:

      (1)肝胆疾病:如肝外胆道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等;

      (2)骨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3)其他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病理性降低:

      见于重症慢性肾炎、儿童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等。

    二、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指标

    •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

      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间接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是指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难溶于水,不能通过肾随尿排出。间接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溶于水,能通过肾随尿排出体外。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肝细胞对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三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过程发生障碍,均可引起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出现黄疸。

      正常参考值范围:

      总胆红素(TBIL)3.4~17.1μmol/L

      直接胆红素(DBIL)0-6.8 μmol/L

      间接胆红素(IBIL)1.7~10.2μmol/L

      临床意义:

      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

      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抽血后溶血等。肝炎与肝硬化患者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 总胆汁酸(TBA)

      总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及肠-肝循环中的一组代谢产物,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与胆固醇的吸收、代谢及调节关系密切。人体的总胆汁酸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两大类。初级胆汁酸以胆固醇为原料,参与脂肪的消化吸收。其经过胆道系统进入十二指肠后,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经水解反应生成次级胆汁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或肝内外阻塞时,胆汁酸代谢发生障碍反流入血,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升高。因此,总胆汁酸水平变化可敏感地反映肝脏功能。

      正常参考值范围 0-10μmol/L

      临床意义:

      总胆汁酸增高可见于各种急慢性肝炎、乙肝携带者或酒精性肝炎(TBA 对检出轻度肝病的灵敏度优于其他所有肝功能试验),还可见于绝大部分肝外胆管阻塞和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

    三、反应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 总蛋白(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总蛋白可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两类,白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肝脏每天约合成 12g 一 20g 的白蛋白;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细胞外生成,由机体免疫器官制造。总蛋白在机体中具有维持血液正常胶体渗透压和 PH、运输多种代谢物、调节被运输物质的生理作用和解除其毒性、免疫作用以及营养作用等多种功能。血清总蛋白不仅可用于机体营养状态的监测,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正常值参考范围:

      总蛋白 60-80g/L,白蛋白 40-55g/L,球蛋白 20-30g/L,白蛋白/球蛋白为 1.5-2.5: 1。

      临床意义:

      (1)白蛋白

      增高:各种原因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高热、休克);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过多等。

      降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不良、急性大失血、严重烫伤、肝脏合成功能障碍、胸腹水、肾病、孕后期,白蛋白低于 20g/L 时,常可见水肿,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症(血中几乎无白蛋白,但不发生水肿)等。

      (2)球蛋白

      增高:主要是体内的某些疾病,引起免疫功能的增强,如慢性炎症和感染、慢性肝病、M 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降低:某些免疫系统疾病导致的免疫力下降,服用免疫抑制剂,一些肝病(肝炎、肝硬化)等。

    • 前白蛋白(PAB)

      前白蛋白又称转甲状腺素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在电泳分离时,常显示在白蛋白的前方,其半衰期很短,仅约 1.9 天。因此,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比之白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正常值参考范围 280-360mg/L。

      临床意义:

      除了作为一种灵敏的营养蛋白质指标,前白蛋白在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肝硬化或肾炎时其血浓度下降。

    以上就是关于肝功能检查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的介绍,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能够有所收获。

  • 血液粘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血脂(血脂过高),它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特别容易发病于长期喜欢吃大量油脂过高食物的人。其实也并不绝对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人的的血液循环都会有所下降,血液流通不畅,容易引发血管堵塞等一系列情况发生。那我们现在就去了解一下如何判断血液是否粘稠?

      

     

    第一种表现:

     

    如果早上起来后,你感觉头脑不是很清晰、头晕脑胀、并且思维很是混乱,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反应还很迟钝。以上说的这些症状,会一直持续到吃完早餐后,这些症状才会慢慢消失,大脑才会逐渐地变得清醒了!

     

    第二种表现:

     

    如果你站着干活身体各处都没有什么不舒服,当你蹲下去干活时,却比较费劲。并且还容易喘不上气,总感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如果排出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一些其他的因素,很有可能是心、脑、肾的血供不足,但是缺氧而引起来的!

      
    第三种表现:

     

    总感觉视力开始模糊不清,大不如从前。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一定要把老花眼区别开来!由于血液变稠,供给眼部的血管堵塞,血液流通不畅,就会导致视物模糊不清楚。

     

    第四种表现:

     

    嘴唇经常发紫,不红润,无光泽。并且稍微好一点比较重一点的话就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很有可能是血液比较稠,还有可能是红细胞增多症!

     

    第五种表现:

     

    午饭后特别困,如果不适当休息的话,一下午都提不起精神来!

     

    如果以上这五个表现。你一个都没有中招的话,那么恭喜你,说明你的血管还是相当可以的。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一旦过了四十五岁,一定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以下三种食物,千万不要碰!

     

    1、腌制菜

     

    对于很多中老年人来说,他们对咸菜有一种特别的喜爱。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味觉在慢慢减退。他们喜欢吃腌制的咸菜往往是觉得比较有味,可以吃得下去饭。但是,咸菜中盐的含量,远远超过了一天中标准的食盐摄入量。盐中含有的钠离子,会让我们的血压增加,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同时也会导致血管弹性功能下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程度!

     

    并且医学研究发现,坚持长期吃腌制的咸菜物品,不仅可以导致血管的硬化,诱发心肌梗死或者影响肾脏功能的衰退,并且还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所以,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每个人每天盐的量不要超过6克,大概就是一小勺而已。

      
    2、动物内脏

     

    可能大家都知道吧,动物的内脏里含有大量的胆固醇。而胆固醇过多的摄入,是直接导致高血脂的发生。虽然在动物内脏用含有丰富的元素,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k等等。胆固醇不仅仅会增加血液粘稠度,还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所以建议大家少吃一些动物内脏,比如脑、肝、肾、肠等,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健康!

      
    3、饮酒

     

    医学相关研究证明,每天人可以少量喝一些酒,来软化软化自己的血管。但是大量饮酒不仅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还会诱发猝死的风险。

     

    大量刻意的酗酒,可以麻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让人失去感觉,甚至失去意志,头脑不清楚。严重的人,还有可能引发内脏出血,直接导致丧失生命的危险。

      
    除了以上三点,大家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不要熬夜

     

    现在熬夜成为了一个流行趋势,很多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熬夜,大部分都是凌晨十二点左右睡觉,有的人甚至是通宵。长期下去,我们的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我们的健康!并且晚睡还会增加血管的风险,让血液变稠,引起血管堵塞!

     

    2、戒烟

     

    吸烟有害健康,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但是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人继续吸食。烟里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和烟碱还有焦油,不仅仅会让人们上瘾,并且还会引起血管的痉挛,增加血压压力,导致血管意外的发生!并且烟中的一氧化碳更容易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降低氧气的携运能力,让人体长期缺氧,人变得昏昏迷迷!

  • 血常规检查,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个检查疾病的通道,也是最普通的检查血液的检测。体检项目里是最基本的一项,可以勘探我们全身的疾病,并且可以反映我们骨髓的造血功能。简单的数值里面,就蕴含了我们有没有被细菌感染,或是需不需要抗病毒的治疗,检查是否存在贫血。

     

    血常规检查采取的方法,都是用针刺采集我们指尖或者耳垂的血,然后再在仪器上计算和观察。并且测量血常规的时候,跟我们的空腹状态也没有绝对的关系,因此可以吃饭。

     

     

    医生忠告:建议这六类人经常做血常规检查,若你没占,那值得庆贺

     

    第一类:慢性疾病人群

     

    慢性疾病是在现在大多数人群里,潜伏时间很长的一个病。初期的症状只是一些小现象,可能对健康没有什么威胁,但是到了中后期症状明显的时候,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治疗的效果不好,因此应定期的做好血液的检查,及早发现危害身体的疾病。

     

    第二类:白领人群

     

    白领中见到患上三高症的人,患有冠心病等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并且疾病逐渐蔓延到年轻人的行列。节奏和压力让现在的白领经常不按时吃饭,一吃饭就叫外卖吃快餐,不仅营养元素不高,还含有很多不好的脂肪酸,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负担。吃不好的情况下晚上可能还会加班熬夜,导致身心疲惫,构成疾病威胁。因此需要检查血常规,控制疾病发展。

     

     

    第三类:不良习惯的人群

     

    不良习惯的人现在越来越多,其中吸烟喝酒就是典型代表。也是造成疾病的重要因素,经常在血常规检测里发现,因为吸烟喝酒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在少数。因此,经常做一些不良习惯的人,比如爱吃零食、不爱运动、饮食结构差的这类人,都应该血常规检测。平常也要注意控制自己的不良习惯,不要纵容自己搞坏自己的身体。


    第四类:中老年人群

     

    人一到中老年,就要把握好身体的各项指标,血糖、血脂、尿酸等都不要高。不过对于疾病来说,在中老年发生的概率最高。年龄上升,身体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身上的器官开始老化,功能运转下降。疾病可能早在身上,但若是没有定期做好血常规,导致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蔓延病情。

     

    第五类:亚健康人群

     

    现代的人的健康,十个有八个都处在亚健康的状态,非常普遍和流行,并且不断出现在各个年龄段身上。疾病初期也只是出现某些信号,并不会对身体产生重大影响,若是没放在心上,后期等到血常规才检测出来,那就需要时刻防范和预防其他的并发症了。

      
    第六类:家族病史的人群

     

    以前家中的人患上过容易遗传的疾病的时候,那么这类人就很容易也同样携带着致病的因子,应该每年检查一下血常规,提高对身体的监测。普遍出现的遗传疾病就有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应注意及早防范和治疗,提高治愈的概率。


    因此,若是平常身上出现了一些以前很少见到的现象,你又是这六类人群的其中一个,那就不要犹豫的去检查一下血常规吧。重视这个检查的作用,结合自己的症状,判断自己是否生病,调节自己的心态,跟随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及时诊断出疾病,积极化疗,坚定可以治愈的信心。

  • 我还记得那天,手抖着打开了手机上的互联网医院应用,输入了自己的症状:体重下降、容易流汗、心跳加速......这些症状让我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担心自己会不会有什么大病。点了“在线问诊”,等待了几分钟,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我的家庭医生。我们开始了视频通话,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并告诉我可能是Graves病,需要尽快治疗。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跌入谷底,但他安慰我说,Graves病是可以治愈的,只要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生活调理就可以恢复健康。从那一刻起,我开始了漫长的治疗之旅。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都要服用甲巯咪唑和酒石酸美托乐,严格控制碘的摄入,避免吃海产品,换用无碘盐。同时,我也开始了低碘饮食,尽量不喝酒。每周都要去医院复查,医生会根据我的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虽然治疗过程中有过一些副作用,比如肝功能异常,但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都顺利度过了。现在,我的病情已经稳定,体重也恢复正常,生活也回到了正轨。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线上问诊不仅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还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我也意识到,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它,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Graves病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常见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心跳加速、多汗、焦虑、失眠等。易感人群主要是女性,尤其是20-40岁的女性。 推荐科室 内分泌科 调理要点 1. 服用甲巯咪唑和酒石酸美托乐等药物,按医嘱调整剂量; 2. 严格控制碘的摄入,避免吃海产品,换用无碘盐; 3. 每周去医院复查,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4. 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血常规,及时发现并处理副作用;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 1. 大血小板比率是什么?
    大血小板比率(P-LCR)是指大血小板占总血小板的比例。它是评估血小板成熟度及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P-LCR的范围为17.5%至42.3%。

    2. 大血小板比率偏高的原因
    当大血小板比率偏高时,意味着血小板的成熟度下降,可能存在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常见的原因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巨核细胞白血病(M7型)等疾病。此外,急性失血、感染等应激状态也可能导致P-LCR升高。

    3. 大血小板比率偏低的原因
    大血小板比率偏低通常表示血小板较为成熟。若同时伴随血小板总数减少,可能提示体内存在大量出血。此时,机体会动员大血小板形成小血小板,导致P-LCR下降。

    4. 疾病诊断与临床意义
    在诊断过程中,P-LCR的变化需要结合其他血小板相关指标,如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综合考虑。若P-LCR显著升高,建议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明确病因。

    5. 治疗方法与建议
    对于大血小板比率异常的患者,治疗应针对原发病因。若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若为巨核细胞白血病,则需进行化疗或骨髓移植。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饮食、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异常情况。

    6. 检查须知与过程
    进行大血小板比率检查前,患者应听从医生的安排。检查过程包括静脉抽血,取适量血液样本进行测定。结果通常在数小时内可得。

  • 新冠肺炎和感冒的区别:血常规检查揭示的秘密

    在这场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人都在寻找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区分新冠肺炎和普通感冒。虽然症状有所相似,但两者的本质却截然不同。今天,我们将通过血常规检查的角度,揭示新冠肺炎和感冒的区别,并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来更好地管理和预防这些疾病。

    血常规检查:揭示新冠肺炎和感冒的区别

    血常规检查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提供关于血液成分的重要信息。对于新冠肺炎和感冒,血常规检查可以显示出一些关键的差异。

    • 白细胞计数:新冠肺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是正常或降低的,而感冒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升高。
    • 淋巴细胞计数:新冠肺炎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往往会降低,这是因为病毒攻击了人体的免疫系统;而感冒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通常是正常的。
    • C反应蛋白(CRP):新冠肺炎患者的CRP水平可能会升高,表明体内存在炎症反应;而感冒患者的CRP水平通常是正常的。

    利用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优势

    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成为了人们获取医疗服务的重要渠道。通过这些平台,患者可以远程咨询医生,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指导。以下是利用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几个优势:

    • 方便快捷:不需要亲自到医院排队等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咨询。
    • 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避免了到医院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尤其对于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 更广泛的专家资源: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专家医生,获取更全面的医疗意见和建议。

    总结

    通过血常规检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冠肺炎和感冒的区别。同时,利用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预防这些疾病。记住,及时的医疗咨询和检测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关键。

  • 我总是感觉很疲劳,可能是贫血吗?这是我最近常常问自己的问题。每天早上醒来,我的身体就像被抽干了所有的能量,连起床都需要极大的勇气。白天工作时,我的注意力无法集中,总是昏昏欲睡。晚上回到家,甚至连做饭的力气都没有。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我选择了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首先,我填写了一份详细的健康问卷,描述了我的症状和身体状况。然后,系统匹配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与我进行视频咨询。医生非常耐心地听我讲述了我的问题,并详细询问了我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等信息。最后,医生初步判断我可能患有贫血,并建议我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确认诊断。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进行了血常规检查,并将结果上传到平台。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确诊我患有轻度贫血,并开具了相应的药品处方。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线完成,既方便又快捷。

    在服用药物的同时,医生也给了我一些生活调理的建议。比如,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摄入,改善作息习惯等。这些小改变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对我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现在,我的体力和精神状态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感谢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

    贫血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贫血的常见症状包括疲劳、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易感人群主要是女性、儿童和老年人。 推荐科室 内科或血液科 调理要点 1. 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摄入,如红肉、豆类、绿叶蔬菜等; 2. 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3. 改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4.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5. 根据医生建议,服用相应的药物治疗贫血。

  • 我是一名17岁的女孩,最近发生了一件让我非常焦虑的事情。我和男朋友在17号晚上同房后,为了避免意外怀孕,我在两个小时内空腹服用了紧急避孕药。吃完药后,我们去吃了烧烤,但我并没有出现呕吐的症状。然而,令我担心的是,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出现撤退性出血的迹象。这种情况会影响避孕药的效果吗?我开始感到非常不安和恐惧,于是决定寻求医生的帮助。

    我登录了京东互联网医院,选择了在线问诊服务。医生很快回复了我的问题,告诉我撤退性出血并不是避孕成功的唯一标准,紧急避孕药的成功率大约在90%左右。医生还建议我在月经推迟时进行早孕检查,并在同房后十天以上抽血检查以确认是否怀孕。医生的专业解答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和放心。

    我决定去医院进行抽血检查,挂了妇科。医生告诉我结果通常在当天或第二天出来,并且不需要空腹。结果显示我并没有怀孕,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整个过程中,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在家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指导。

    紧急避孕药使用指南 紧急避孕药使用指南 紧急避孕药是一种在性行为后72小时内使用的避孕方法,主要通过阻止或延迟排卵来防止怀孕。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痛、乳房胀痛等。需要注意的是,撤退性出血并不是避孕成功的唯一标准,紧急避孕药的成功率大约在90%左右。 推荐科室 妇科 调理要点 在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紧急避孕药。 如果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月经推迟时进行早孕检查。 同房后十天以上抽血检查以确认是否怀孕。 注意避孕药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避免滥用。


  • 1. 淋巴细胞百分数概述

    淋巴细胞百分数是血液检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液和淋巴组织中,分为多种类型,如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这些细胞在人体的免疫防御、抗感染和抗肿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淋巴细胞百分数的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百分数的正常范围通常为20.0%至40.0%。当淋巴细胞百分数升高时,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 常见于急性感染,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某些肿瘤性疾病,如淋巴瘤等。

    当淋巴细胞百分数降低时,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等;
    - 长期慢性感染,如慢性肝炎等;
    - 长期营养不良等。

    3. 淋巴细胞百分数的检查方法

    淋巴细胞百分数的检查通常通过血液常规检查进行。检查方法包括:
    - 采集一小管血液样本;
    - 使用推片器将血液样本涂抹在载玻片上;
    - 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样本,计算淋巴细胞数量和比例。

    4. 淋巴细胞百分数异常的应对措施

    当发现淋巴细胞百分数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治疗措施应根据具体病因而定。对于感染性疾病,应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免疫缺陷病,应进行免疫重建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应进行免疫调节治疗等。

    5. 淋巴细胞百分数与疾病的关系

    淋巴细胞百分数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例如,淋巴细胞百分数升高可能见于急性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淋巴细胞百分数降低可能见于免疫缺陷病、长期慢性感染等。因此,关注淋巴细胞百分数的变化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1.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什么?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用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来表示,比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的观察更客观、准确。主要用于评估红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差异,是体检和血常规检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2. RDW的正常范围
    RDW的输出分为两个项目: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其中,RDW-CV的正常参考范围是11.0-16.0%,RDW-SD的正常参考范围是35.0-56.0fl。偏低值说明红细胞比正常人的红细胞更整齐,临床意义不大。

    3. RDW升高是什么意思?
    RDW升高通常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的分类。RDW升高意味着红细胞的大小和体积差异较大,可能是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表现。

    4. RDW降低的临床意义
    RDW降低比正常人的红细胞更整齐,通常临床意义不大,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提示某种特定的健康状态或疾病。

    5. RDW升高的原因
    RDW升高的原因可能包括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溶血性贫血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红细胞大小和体积的显著差异。

    6. 如何诊断和治疗RDW异常?
    如果RDW异常,医生通常会结合其他血常规指标,如血红蛋白(Hb)水平、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等,进行综合分析。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具体疾病,例如补充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治疗基础疾病等。

    7. 体检前的注意事项
    体检前一天清淡饮食,前一晚八点后禁食,十二点后禁水,空腹8至10小时后静脉抽血化验。遵循这些注意事项有助于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 1. 什么是单核细胞计数
    单核细胞计数是指在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单核细胞数量。单核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中发育。当它们从骨髓进入血液时仍然是尚未成熟的细胞。与其他血细胞相比,单核细胞内含有更多的非特异性脂酶,并且具有更强的吞噬作用。

    2. 单核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
    单核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因检测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手工法的参考范围为0.12-0.8,仪器法的参考范围为0.30-0.76,单位为10^9/L。正常范围内的单核细胞计数表明体内的免疫功能正常。

    3. 单核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单核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情况。这些情况通常伴随着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单核细胞增多以应对病原体侵袭或细胞损伤。

    4. 单核细胞计数偏高的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计数偏高提示可能存在某些炎症或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急性感染恢复期等。此外,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也可能导致单核细胞增多。此时,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5. 单核细胞计数偏低的原因
    单核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时,通常无重要临床意义。可能是由于检测误差、短暂的生理性波动等原因所致。尽管如此,极少数情况下,单核细胞计数偏低可能与某些免疫系统疾病或骨髓抑制有关。

    6. 如何解读单核细胞计数结果
    在解读单核细胞计数结果时,应结合其他血液指标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评估。单核细胞计数偏高或偏低并不一定代表严重疾病,但如果伴随其他异常症状或指标,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7. 单核细胞计数异常的处理方法
    如果发现单核细胞计数异常,首先应查找可能的病因。对于感染性疾病,可通过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可能需要进行化疗或其他针对性的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我妈妈两年多前在乌鲁木齐医院做了胆囊癌切除手术,最近复查结果显示出现了胰腺结节和肝强化灶。看到这个结果,我心中五味杂陈,既担心又害怕。作为一个儿子,我不想看到我妈妈再次经历手术的痛苦和折磨。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

    在与医生交流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胰腺结节和肝强化灶的严重性。医生告诉我,胰腺结节可能是良性的,但也可能是恶性的,需要进一步检查来确定性质。肝强化灶则可能是肝癌的早期信号,同样需要密切关注和定期复查。听到这些,我不禁感到一阵恐慌,但医生的话语也给了我希望和勇气去面对这些问题。

    医生建议我们继续进行定期的CT检查和血液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同时,医生也强调了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过度劳累等。这些都能帮助我们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捷性和专业性。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连接,就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让我们更容易接受和遵循医生的建议。

    胰腺结节和肝强化灶的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胰腺结节和肝强化灶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如果是恶性的,可能会出现腹痛、消瘦、黄疸等症状。易感人群包括有胆囊癌病史、长期吸烟、饮酒过量等人群。 推荐科室 肝胆外科或消化内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进行CT检查和血液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健康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 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体重和心血管健康。 4.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 如果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相应的药物,如抗肿瘤药物等。

  •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的孩子突然开始发烧,体温高达39.5度。作为一名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痛苦不堪,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我们立即联系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医生,开始了一场紧急的线上问诊。

    医生非常专业和耐心,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症状和病史,并建议我们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炎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体温在白天和晚上都有所波动,但医生解释说这很正常,关键是要及时用药控制炎症。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给孩子服用了相应的药物,并注意了休息和饮食。经过几天的治疗,孩子的体温终于恢复正常,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重要性和便利性,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及时、专业的医疗服务。

    小儿发热的治疗与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发热是小儿常见症状之一,通常伴随着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特别是在夜间,体温可能会更高,引起家长的担忧。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病因; 2.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退烧药物;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包裹; 4. 给孩子多喝水,补充体液; 5. 注意休息和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刺激性食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