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9年底,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参与出版的《中国儿童维生素A、E缺乏与呼吸道感染》,公布了中国儿童维生素A水平的最新情况,有三个事实需要引起家长重视:
一、6月龄-14岁儿童维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的比例高达47.98%
年龄越小缺乏率越高,1岁内小婴儿的缺乏率超过60%。这项调查中的数据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从数据中也发现,即便是东部、中部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缺乏率也超过了40%,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缺乏率更高。也就是说,维生素A缺乏在经济条件好的地区也是普遍存在的。
二、各种喂养方式都存在较高的维生素A缺乏风险
研究发现,6月龄-2岁婴幼儿中,纯母乳喂养儿维生素A缺乏的比例最低,为59.26%。混合喂养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比例最高,为66.18%。另外,2-6岁主要食物来源为肉、蛋的儿童,维生素A缺乏47.82%,而主要食物来源为蔬果或主食的,维生素A缺乏率则接近60%。
这部分数据再次验证了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不足,分析其主要原因大致如下:中国妈妈母乳维生素A含量不充足;配方奶粉中添加的维生素A稳定性较差,容易被空气、光照和高温氧化而失效;蔬菜、水果中的类胡萝卜素存在转化率低、吸收差、烹饪损失等问题。因此,儿童难以通过日常膳食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加上感染期间维生素A会被大量消耗从而加重缺乏程度,所以婴幼儿、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较为普遍。
三、维生素A缺乏影响儿童免疫功能
《中国儿童维生素A、E缺乏与呼吸道感染》的数据也证实了:血清维生素A缺乏儿童罹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高于健康者25%。
最近受疫情影响,家长们都很关注宝宝的免疫力,专家也一再强调了营养对于儿童免疫功能的重要性,而维生素A就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素。
维生素A可以保持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的完整性。健康的黏膜上皮细胞不但可拦截病毒、细菌入侵,还可分泌黏液和抗菌肽,用以快速捕获病原体;黏膜表面覆盖的纤毛,更能直接扫除病原体。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黏膜结构不完整,黏液分泌能力下降,纤毛数量减少,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减少,造成防护“漏洞”。
细胞免疫过程,也离不开维生素A。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更强,淋巴细胞活性更强,这意味着免疫细胞在面对病原体时,准备时间更短,作战能力更强。
维生素A还可以促进抗体的合成和分泌,犹如无形中给机体注射了一支“疫苗”,有效提高机体免疫水平。
可以说维生素A作用于免疫系统的多个环节,这也就是为什么维生素A缺乏的宝宝更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和腹泻发生率增加。
多项研究显示,缺乏维生素A的儿童,患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是健康儿童的2倍,患腹泻的概率是健康儿童的3倍,咳嗽和发热持续的时间是健康儿童的2.4倍。
从最新的大样本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多样化饮食的情况下,我国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依然非常普遍,应引起广泛重视。除了维生素A,我国儿童维生素D也存在普遍缺乏的情况,家长应该从宝宝出生起就开始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
考虑到补充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我建议:新生儿从出生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A1500-2000IU,维生素D400-800IU,最好选择AD比例为3:1的产品,坚持补充到宝宝至少3岁,可以补充到青春期。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最近疫情的全面放开让维生素C这位大咖火出了圈,家家户户争先恐后购买。从以前不起眼的小角色,到现在备受瞩目,维生素C的确靠其实力赢得了这一波圈粉。
其实,维生素C参与了人体多项重要的生理活动,维生素C缺乏除了与大家现在熟知的免疫力低有关,也可能是皮肤粗糙、牙龈频繁出血等的一大帮凶!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需不需要补充维生素C?如何科学补充?本文带你一探究竟。
缺乏铁
轻: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烦躁
重:缺铁性贫血
轻度疲劳、情绪不佳是维生素C缺乏的早期表现。这可能与机体铁水平较低有关,因为人体是依赖于维生素C对铁进行吸收的。
因此,长期的维生素C缺乏也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
血管脆弱易破
轻:牙龈红肿、出血
重:关节疼痛,肿胀
维生素C在胶原蛋白的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而胶原蛋白生成不良会导致血管脆弱易破。
因此维生素C缺乏时容易出现牙龈红肿、出血,严重缺乏时,可导致关节内由胶原蛋白组成的结缔组织的损伤,造成关节内疼痛肿胀。
皮肤干燥,毛周角化伴红斑
维生素C是皮肤抗氧化的「保护伞」,可保护皮肤免受阳光和环境污染物造成的氧化损伤,从而维持皮肤屏障的健康。
缺乏维生素C时,可能出现皮肤干燥,上臂、大腿或臀部后部会形成凹凸不平的「鸡皮」,同时可伴有因毛囊周围小血管破裂出现的红色斑点。
骨骼损害
维生素 C对骨骼形成也十分重要,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骨质流失增加,使得骨骼变弱变脆。
尤其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和绝经期女性,维生素C缺乏会增加骨折和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免疫力下降
维生素对免疫系统的贡献,主要基于其强大的抗氧化功能和其在多种生化反应中的辅助作用。
例如,维生素C可以增加吞噬细胞的聚集、吞噬作用和活性氧的产生,并最终杀死微生物。
此外,维生素C还能增强机体B细胞和T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能力。因此,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免疫力受损和更易感染。
当下,由于大家对于维生素C的认识仍存在欠缺,因此在日常服用时仍存在不少误区,以至于在新闻中经常会传来「某男子因服用维生素C中毒」的惨闻。
接下来,我们看看对于补充维生素C的看法中,存在哪些需要被规范的误区。
误区一:维生素C补充越多越好?
目前,中国维生素C的成人推荐摄入剂量是100mg/天。维生素C摄入过多会引起腹泻和腹胀,甚至高尿酸尿症和高草酸尿症。
因此,维生素C的补充并不是越多越好。
误区二:维生素C片越贵越好?
药房里上百元的维生素C片和2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片可能存在口感上的细微差别,但是成分与含量相似的前提下,功效区别很小。
只要购买途径正规,疗效差别不大。
误区三:维生素C片需要用热水吞服?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不稳定,在温度太高的环境下容易失去疗效。服用时最好用温开水或凉开水送服。
误区四:吃不完的维生素C随意保存?
维生素C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可促进其氧化破坏。
日常应保存在干燥、避光、防潮的容器中,每次服用后,需要将瓶盖拧紧。
目前,维生素C的来源多种多样,比如水果、蔬菜、维生素C片、维生素C泡腾片、维生素C咀嚼片等。那么它们到底有哪些差别呢?
其实,目前还是推荐大家首选天然食物对维生素C进行补充,相比于其它,水果蔬菜等天然食物不但维生素C含量丰富,而且还能同时补充膳食纤维、其它水溶性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推荐大家多吃当季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比如猕猴桃、山楂、草莓、大枣等。
另外,维生素C片、维生素C泡腾片、维生素C咀嚼片在服用方式上可能有细微差别,但疗效无太大差异,选用一种补充即可。
最后,希望大家不管在当下还是疫情褪去后都能多吃水果蔬菜,保证日常的维生素C补充,长期保持健康的身体!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维生素D是我们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是钙代谢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所以如果出现维生素D的不足,会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主要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比较多见。
老年人因为生活习惯改变,生理代谢功能出现减退,营养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这种维生素D的缺乏的情况也是非常的重要。佝偻病发病比较缓慢,很不容易引起家长的重视,出现佝偻病,孩子的抵抗力比较低,并且容易合并肺炎或者是腹泻,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做好预防非常的关键。
体内的来源:
我们身体内的维生素D可以从两个途径,经过皮肤转化形成,也可以通过口中获得,前面属于内源性的维生素D,后者属于外源性的维生素D,内源性的维生素D是人体的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产生没有活性的维生素D3;外源性维生素D来自食物,如鱼、肝、蛋、乳类等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D3 。
膳食中的维生素D3在胆汁的协助下,在小肠当中形成乳糜微粒会被吸收到血浆里面,与内源性的维生素D3一起经维生素D3结合蛋白准运到肝脏,在肝内经25-羟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成为25-(OH)2D3 ,这个时候,虽已具有抗佝偻病活性,但是作用并不强,再被转运至肾脏后,经1-羟化酶的催化进一步被氧化成具有较强抗佝偻病活性的1,25-(OH)2D3 ,最后经血循环输送到相关靶器官而发挥其生理作用。转运至小肠组织的1,25-(OH)2D3 先进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内,与胞质中的特异性受体形成复合体,作用于核内染色质,诱发合成特异的钙结合蛋白,后者的作用是把肠腔表面的钙离子转运带入黏膜细胞,从而进入血液循环使血钙升高,促进骨中钙的沉积。除此以外,1,25-(OH)2D3 对肾脏也具有直接作用,它促进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以减少钙和磷的丢失。
出现缺乏症的病因:
首先就是日光照射的不足。
日光照射之下的皮肤内的维生素D的合成是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如果日照不充足,比如是在冬季的时候,就需要定期通过膳食进行补充。另外。,空气污染也可以阻碍日光中的紫外线,人们进场穿的衣服,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面,生活在室内,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阳屏障阻挡紫外线,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区,都可以导致皮肤生物合成足够数量的维生素D。
其次,就是维生素D和钙、磷的摄入。
动物性的食物是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深水鱼比如像沙丁鱼。动物肝脏和鱼肝油都是维生素D3的来源,尽管说从普通的食物来说,鸡蛋、牛肉、黄油和植物油中也可以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3,但是日常生活中的维生素D的含量是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要,对于日吃光不足的人群,尤其是在冬季,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显得特别的重要。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阳光暴露不足,乳类食物所含的维生素D 也是不足的,但是又处在一个快速生长的阶段,所有在体内的维生素很容易出现缺乏,所以需要多晒太阳,补充鱼肝油。另外食物中的钙、磷含量不足以及比例不当均可影响钙、磷的吸收。人乳中钙、磷含量虽低,但比例(2∶1)适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钙、磷含量较高,但钙磷比例(1.2∶1)不是最佳比例,故牛乳中的钙吸收率没有人奶高。
重要的一点是,很多早产儿因为生长速度比较快,但是体内的钙储存不足,容易患佝偻病,婴幼儿生长发育比较快,对维生素D 和钙的需求量在增多,多以也容易引起佝偻病。在2岁之后,生长速度在减缓,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率就在逐渐减少。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很多妈妈都听说过这样的话:要给孩子补钙!要给孩子补锌!要给孩子补铁!要给孩子补充维生素A、B、C!
这些营养是不是一定要补呢?不一定。准确的说,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买营养补充剂补充。缺了这些是有影响,但是记住,一般孩子如果保证日常饮食营养丰富,妈妈就不用过于担心宝宝会缺乏某种营养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很多花式谣言,妈妈们要做到不随波逐流,坚持科学的认识。
今天就来说说维生素A到底要不要补?维生素A是一组脂溶性类维生素A的总称。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皮肤和眼部疾病,婴幼儿发病率比较高。
宝宝缺维生素A的影响
开始患病时,宝宝的皮肤逐渐变得干燥,肩增多,然后出现毛囊角质化,如针尖大小,不红不痒,常分布于四肢的伸侧、肩部、腹部、部颈部和后背等处,用手触之如棘刺。头发比较干燥,没有光泽,有的还出现脱发。指甲失去正常的光泽,全身出汗较少。有的患儿在天黑时眼睛看不清东西,出现夜育症。有的眼泪浙渐减少,出现干眼症,白眼球上有肥皂沫样的银白色小粒,叫“结膜干燥斑”,严重时角膜软化、穿孔,最后失明。
预防上一般从饮食着手
在食物补充方面,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鸡肝、羊肝、牛肝、猪肝、蛋黄、牛奶、鱼油、胡萝ト、菠菜、韭菜、荠菜、番茄、雪里蕻、莴笋叶及水果等,还可以多给宝宝吃南瓜、哈密瓜和杏干,这些食物含有较多的β-胡萝ト素。
推荐两款补充维生素A的食谱
红薯饼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原料:红薯100克,面粉20克。
1.将红薯蒸熟后去皮,压成泥。
2.在红薯泥中一点一点地加入面粉,揉成面团。
3.将面团按成小饼。
4.预热烤箱到175℃,在该温度下烘焙20分钟,凉至室温后即可食用。
功效:红薯是含β-胡萝卜素最丰富的食物之一,100克红薯中含6000国际单位的β-胡萝ト素(β-胡萝卜素进入机体后有50%会变成维生素A)。
蛋黄南瓜浓汤
适合年龄:8个月以上。原料:南瓜100克,煮熟的蛋黄1个约30克。
1.将南瓜蒸熟后去皮,压成泥。
2.另一个碗中放适量开水,放入煮熟的蛋黄,压碎。
3.再放入南瓜泥,搅拌均匀。
4.放入蒸锅中蒸3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蛋黄与南瓜都富含维生素A,强强联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宝宝皮肤和眼晴干燥的问题。
由于宝宝身体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免疫力较低,刚刚出生时,宝宝可以从母亲那里得到保护,但一般只能维持6个月左右,6个月到3岁是确保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而最需要增强免疫力的关键时期。对宝宝而言,建设自身强大的免疫力尤为重要。为了帮助宝宝获得良好的免疫力,推荐如下方法供年轻的父母们参考:
1、母乳喂养
出生前宝宝可以通过胎盘接收抗体获得免疫力。出生后,母乳中富含增强免疫力的抗体成分可保护宝宝,直到宝宝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统。因此,妈妈应争取科学地母乳喂养,帮助宝宝增强免疫力。母乳中含有增强免疫力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有矿物质和镁。母乳喂养可以保护宝宝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耳部不受感染,建议母乳喂养最好至宝宝一岁。
2、增加营养
食物中特定的营养物质对建设宝宝的免疫系统起着关键作用。选择什么样的食物取决于宝宝所处的阶段。母乳期时,母乳是最好的营养食品;辅食阶段,母乳和辅食就是并行的最佳食品;在一岁之后,婴儿的固体食物应该是此时最合适的选择。运动和锻炼
3、增加锻炼
适当的锻炼可以使宝宝增强体质。另外,锻炼身体可以加快宝宝的体内循环,增强宝宝的胃口,并有助于宝宝休息。淋巴拥有很多抗感染细胞,而运动可以促进淋巴在宝宝体内的循环。每天带宝宝到户外接受一些自然光照,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尤其是对新生的宝宝来说,保持每天的日晒可以有效地防治佝偻病。如果裸露小屁股在阳光下,还可以很好地防治尿布疹的发生。
二、秋天里的宝宝食疗方(一周岁以上宝宝适用)
百合莲子羹
原料:去心莲子15克、百合15克、鸡蛋1个、白糖适量。
做法:将莲子与百合一同放在沙锅里,加适量清水慢火煮到莲子肉烂,再打入鸡蛋,加白糖。鸡蛋熟后即可食用
功效:补益脾胃、润肺、宁心安神。适宜在秋天气候干燥时食用。
姜汁牛乳饮
原料:牛奶250毫升、鲜姜1块、丁香1粒、白糖适量。
做法:将鲜姜切碎,加入开水适量,纱布包裹榨汁,倒入牛奶中,再放丁香,置锅中煮2-3分钟即成。每日1次,可连续服用一段时间。
功效:祛风、散寒、补脾益胃。适宜于小受风寒、咳嗽流涕、饮食无味的宝宝。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每个家长都希望宝宝拥有好的抵抗力,希望短时间内提高抵抗力,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抵抗力的形成需要一定周期,宝宝抵抗力有一部分是天生的,跟基因以及来自母体的免疫物质有关,另外一部分是后天形成的,与宝宝的饮食情况、运动锻炼以及疫苗接种情况有关。今天就来细说一下有关宝宝免疫力的那些事!
在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患病最高,发生率为60%,其中20%是反复呼吸道感染。什么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即生病后一周重复出现超过6次即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宝宝为什么容易生病?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
1、自身免疫屏障出了问题
任何事物都讲究一个平衡,宝宝的免疫功能也是一样的。只有处于平衡的状态下,宝宝的免疫力才是最好的。
如果宝宝频繁地接触到细菌等病原,身体抵抗外界一些有害因素侵袭的能力就变差,免疫系统减弱而生病。
如果宝宝免疫功能太强,会对外界的轻微刺激产生过度反应,那么宝宝很容易就会发生身体不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敏反应。
2、进行特殊保护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居家开窗通风、尽量不要去商场、游乐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加强锻炼、注意防寒保暖、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对宝宝的这些特殊保护可增强免疫力,从而更好地抵御病毒侵袭。
3、日常养育
3岁以内宝宝为纯阳体质,如果穿衣过多,内热蕴蒸,则容易出汗,汗出时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加之小儿肺脏娇嫩,邪气就容易趁虚而入而生外感之病。
4、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并非不能使用,而是不能不规范地滥用。当感染不是很严重时,能不用抗生素就不要给宝宝用抗生素,最好让宝宝靠自身的抵抗力来康复,让宝宝的免疫系统得到锻炼,这样才会不容易生病。
当然不是,例如呼吸道感染,并不全是病原所致,有不少小孩是过敏所致,如鼻炎、哮喘等,只是临床表现很像感冒,家长常误认为自己的孩子抵抗力较差,从而要求医生开些增强抵抗力的药。
日常生活中,孩子身体娇嫩,如何保证健康成长少生病呢?合理的饮食是完善人体免疫力的基本要求。
0-6个月宝宝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其他抗感染的活性白细胞、双歧因子、溶菌酶等,可以阻止有害菌的生长,减少宝宝感染,增强宝宝免疫功能。
6个月到1岁宝宝在坚持母乳喂养前提下,合理添加辅食,定期进行体格发育评估,按规定接种疫苗。贫血、维生素D缺乏 、缺锌(导致呼吸道上皮粘膜减弱,引发呼吸道感染。)、血铅高(血铅会聚集1米以下,主要是汽车尾气、化工染料,铅大量长期蓄积会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哮喘。)都会直接影响宝宝免疫系统平衡。
2-3岁的宝宝,想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最安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均衡饮食,根据膳食金字塔要求孩子每天摄取足够的营养成分,包括水、五谷根茎类、蔬果类、豆类、蛋奶类、油脂类等,内脏动物一周2次,每天肉蛋鱼、红肉,海产品鱼虾一周3次,一定量蔬菜,菜与肉比例1.5:1。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一点点地拥有强大的免疫力,远离大大小小的疾病。
3岁以后,入园后,建议家长尽量保证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的一致,不要轻易扰乱孩子的周末作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坚持户外运动,可以活跃宝宝体内的代谢过程,增强体质。
温馨提醒
没有灵丹妙药可以提高宝宝抵抗力,根本措施从日常养育做起,均衡膳食、规律户外活动、必要防护措施、良好卫生习惯。如果宝宝一年反复生病大于6次,反复呼吸道感染多于3次,一定要及时遵医嘱做好检查,很多情况下往往不是免疫力低,再加上不合理用药,才会干扰自身的免疫系统平衡。
作者 | 李奇
文章首发于 | 儿科李奇大夫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身高问题,身高不足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孩子未来的择偶及就业。
身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性别、母孕情况、疾病、营养、运动、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等等,其中有些因素并不可控,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那些可以改善的因素,睡眠是比较常见的因素之一。
孩子长高主要依靠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在不同时段的分泌量并不相同,夜间入睡后分泌量增高,白天空腹时和运动后偶见高峰,但是生长激素大量分泌还需要另一个前提条件——深度睡眠,深睡45-90分钟左右生长激素分泌达高峰,分泌量是一天总量的一半以上。所以只有夜间具有充足的深度睡眠的孩子,身高才能取得较好的发育。
一般来说,婴儿一般每天需要睡16-18个小时,学龄前儿童则为11-12个小时,学龄儿童则需要至少10小时睡眠,青少年为9-10个小时。最好的睡眠时段是晚上21:00以前就上床睡觉,早上7:00以后起床。
但是有些孩子睡眠质量差,不能进入深度睡眠,使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
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高,而且会降低自身免疫力,导致疾病发生,还会造成记忆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焦虑紧张、孤独抑郁等。
造成孩子睡眠问题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小儿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心有余便是火;心火上炎,积热上扰,扰动神明,则心神不安而卧不安。针对睡不好、夜间啼哭,中医认为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治疗予温脾散寒、清心火、定惊安神等中草药,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除去睡眠原因,吃不好、先天弱、易生病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我会从心肝脾肺肾五脏出发来讨论中医促生长问题,由于工作时间的问题,咱们下期再聊。
知识链接:
很多家长想知道孩子的身高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推荐大家使用首都儿研所生长发育研究室绘制的2-18岁儿童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图,大家可以给孩子进行自测。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上周接诊了一个1岁的小男孩,孩子来的时候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嗜睡,不爱活动,脸色有些萎黄,嘴唇和指甲也显得浅白。询问了一下孩子的母亲,发现孩子主要靠母乳喂养,添加维生素类滴剂,谷类辅食,因为担心肉类不干净,鸡蛋里含有流感病毒,所以从未给患儿添加肉类、蛋类等辅食。血常规的化验结果是:HB 110g/L,MCV 74.6fL MCHC307g/l。综合考虑患儿为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可能性大,建议做贫血检查,患儿家属拒绝。
从上面的病例可以看出,家长喂养幼儿常见存在的误区有:
认为母乳营养丰富而且安全,在母乳量足的情况下,主要靠母乳喂养,很少添加辅食,或者只是添加少量的谷类辅食,导致幼儿患缺铁性贫血。其实足月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一般能满足4个月的需求,4月龄之后,从母体获得的铁逐渐耗尽,而幼儿的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的铁,若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继续纯母乳喂养,幼儿及其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6个月至2岁的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最高。
目前幼儿缺铁性贫血是危及幼儿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常见病,缺铁性贫血常常表现为:
皮肤和黏膜苍白,最为明显的是口唇、指甲;不爱活动;年长幼儿可自诉头晕、眼前发黑;食欲减退,吃饭没胃口;精神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萎靡不振,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体内缺铁除引起上述不适外,还可以引起心、肺、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的缺血,造成功能损害,另外对智力和体格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幼儿被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后,首先家长要改善幼儿的饮食,给幼儿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下面介绍一些铁含量高的食物:
1. 动物的肝脏:是补充铁的首选食物,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也较易被人体吸收。肝脏可加工成各种形式的辅食,比如猪肝泥、猪肝菠菜粥等。
2. 瘦肉:瘦肉里含铁量也比较高,而且加工容易,可以做成瘦肉汤或泥。
3. 动物血:猪血、鸡血、鸭血等动物血里铁的利用率为12%。
4. 还有豆类、绿色蔬菜等。可以做成榨汁或做成泥给幼儿吃。
另外,对于贫血严重的患儿,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给予铁剂药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们应该重视给4个月以上的幼儿逐渐添加辅食,切记不可纯母乳喂养!当心幼儿罹患缺铁性贫血!
问:儿子今年满10岁了,估计之前不爱喝牛奶的原因,和同龄的小孩相比免疫力要差点,骨骼发育稍微脆弱些。除了吃钙片、维生素之外,像平时的饮品什么的家长们有没有推荐的?
答:现在生活条件好,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个宝贝都是家中最重要的成员。作为父母或长辈,孩子免疫力差,饮料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孩子免疫力差,需要注意的是饮料中有没有添加剂、是不是高热量,纯天然植物配方饮料当然是最好的。家长可以学习看饮料外包装的营养标签,配料中有无化学防腐剂、合成色素、甜味剂等孩子尽量规避的物质。
《食品安全法》规定,所有饮料包装上都需要有营养成分表,而饮料瓶背面表格中的数据是每百毫升饮料中含有的能量和营养素,以及在每天参考摄入量中的比例(NRV%)。
很多饮料动则就有400~500千焦(KJ)/100ml的热量,有的一瓶饮料500ml就相当于5碗米饭的热量!而这些饮料的热量主要来源却只是碳水化合物。这种高糖、高能量饮料如果孩子经常多量的喝,不仅容易长胖,严重的还会引起龋齿和骨质疏松,对提高免疫力更是没有帮助。
有的果汁饮料不仅很甜,还可以从营养成分表中看到很高的钠,钠倒是可以增加糖的甜度,但孩子更需要严格控制钠的摄入量。
成人的高能饮料同样不适合孩子,如果瓶后营养成分表中的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的数值比较低,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含量高的则是儿童首选的健康植物饮料。
碳酸饮料、茶饮料和勾兑的水果味饮料含有较高的热量和糖,对于一些“小胖墩”或免疫力差的孩子而言,须警惕机体代谢、血脂、血压和血糖的异常,需要严格控制甜饮料摄入。对于免疫力差或家族中有“三高”疾病的孩子,可以选择豆浆和豆乳饮料等植物蛋白食物或饮品。
大豆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与牛奶蛋白质相近,除了蛋氨酸略低之外,其余必须氨基酸含量均比较丰富,是植物性完全蛋白。实验表明,大豆蛋白必需氨基酸组成比较适合人体需要,对于2岁以上的人群,大豆蛋白的生物效价为100,与鸡蛋、牛奶的蛋白质相同。(参考文献 《营养功能成分应用指南》主编 杨月欣 李宁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A303 大豆蛋白)
7~12岁的儿童生长过程中,需要从食物中获取更多的营养促进大脑发育,针对成长阶段智力快速提升的需求且课业又为繁重,卵磷脂的摄入尤为重要。卵磷脂中含有大约13%胆碱及大量的多烯脂肪酸,胆碱是必须的神经递质,负责大脑神经信息的有效传递。卵磷脂的充分供应可以保证人脑中重要的信息传递物质——乙酰胆碱的顺利合成,可促进儿童发挥更好的记忆力和智力水平,并有助于缓解神经紧张和大脑疲劳。
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对于儿童健康比较重要,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具有饱腹感强的作用,餐前二十分钟之内饮用植物蛋白饮料,有助于减少儿童进食量和膳食热量,不仅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还可以帮助控制儿童肥胖、以及血脂和血糖的异常。
帮助和引导孩子选择健康的饮料,不仅有助于控制孩子的体重、补充必要的营养素,还是有效的食育教育过程,对儿童的成长发育尤为重要。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活性益生菌一般7~12天才开始在肠道内发挥作用,人体细胞新陈代谢周期90~120天,这也是菌株定植在体内菌群逐渐平衡的周期,所以一般建议,服用益生菌需要持续3~4个月,切勿断断续续,吃吃停停。
有的父母担心“服用益生菌会不会产生依赖”,答案是不会。
曾听到过一种说法:“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肠道消化、分解和发酵可以产生益生菌,如果人体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导致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而久之人体肠道便会有依赖性,而人体一旦对益生菌产生依赖,终生都将依靠使用益生菌产品来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
乍听之下,感觉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推敲就会发现这个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人体内的微生物,本来就是从外界获取而并非人体自己产生的。
胎儿时期肠道是几乎无菌的,出生后随着母乳、辅食等食物的摄入,开始不断有微生物定植,因此说“人体丧失自身繁殖益生菌的能力”的说法就是错误的。
再来看,定植在人肠道内的益生菌,会不会因为不断补充益生菌而丧失自我繁殖的功能?
这也不会,因为自我繁殖是益生菌作为一种生物的本能,与人体是否补充益生菌完全不相干。
如果孩子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消化道保持健康、肠道菌相有良好的构成,那么是不需要额外持续补充益生菌的,但现实情况中往往没办法做到。
饮食结构有问题,经常出现腹泻、腹胀、嗳气、肠道中坏菌多好菌少,那么就只能通过“外援”益生菌来调整菌相。
在“健康”这件事是非常公平的,平时不愿多花心思注意,生病时就得多花钱买单。
家长们在选择益生菌时除了要注意菌种、菌种含量,还要看菌株编号,菌株编号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有编号的益生菌,意味着做过大量的筛选和研究,经过测序的微生物基因序列信息和固定的遗传性状,相反,没有编号的菌株,功能和作用就不明确,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有这个作用。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益生菌的数量和活性,不过比起数量,益生菌的活性和有多少活菌能够定植在肠道,才是真正决定结果的关键,因为益生菌在到达肠胃之前要经过胃酸,如果益生菌无法成功通过肠胃分泌的胃酸胆盐消化酶,那么孩子吃下去的不过是糖粉/糖水而已。
所以家长们在选择益生菌时们要注意,其菌株需要能耐受恶劣的消化道环境,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多层包埋技术处理,才能够最大限度保护益生菌能够定植肠道中。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随着夏入七八月、进入三伏节,天气是越来越热了。家有小孩的家长朋友们会发现,孩子身上开始出“疹子”,密密麻麻的一小片。
疹子又红又痒,孩子忍不住抓,一抓就破皮,搞得孩子更加痛苦。这时候家长朋友们可是心急的不得了,但又分不清这是痱子还是湿疹。急的干跳脚……
相信这一幕经常发生在很多家长朋友们的身边,天一热孩子身上就开始冒“疹子”,越痒越抓,越抓越痒,最后弄得孩子身上到处都被挠破了皮,然而分不清这到底是痱子还是湿疹,想要治疗还真是无从下手。
今天,Dr.京就来聊一聊小孩子身上的痱子和湿疹有什么区别。
俗话说,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湿疹和痱子是怎么产生的。
痱子
在炎热、潮湿的环境里,空气湿度大、水汽接近饱和,皮肤表面的汗液难以挥发,更多的汗液也只能留存于汗腺周围无法分泌至体表,导致汗腺堵塞。
长期以往,汗液将会向周围组织中渗透,进入表皮层及真皮层,导致皮肤浸渍在盐性液体中,长期受到刺激后产生丘疹、疱疹和小水疱,并有瘙痒、刺痛感,这就是痱子。
如果挠破表面后,容易合并细菌感染,会加重炎症反应 [1]。
湿疹
湿疹的病因就比较复杂了,湿疹常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综合结果。
例如: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免疫力低下、内分泌失调等身体内部原因;以及生活环境、气候剧烈变化、饮食不当、外界刺激(日光、寒冷、炎热、热水烫洗、动物毛发)等外部原因,均可诱发皮肤炎症而出现刺痒、疼痛的丘疹、疱疹,这就是湿疹。
如果说痱子是汗腺堵塞导致皮肤出了问题,那么湿疹就是皮肤的屏障功能在内外原因刺激下受损而出现的皮肤炎症 [2]。
看来痱子和湿疹的发生机制完全不同,我们又应该如何区分痱子和湿疹呢?
区分痱子和湿疹,我们可以遵循“四个看”的原则
➊ 看形态
由于发生机制不同,皮肤炎症的形态表现也不同,因此家长朋友们可以通过看皮疹的形态来区分痱子和湿疹。
前文说到,痱子是由于汗腺堵塞、汗液无法排出而形成的,因此痱子的形态为一个个颗粒分明的水疱,形态较小。
而湿疹的形态,往往都是一片片的粟粒状水疱,形态较大,有时还会出现点状、片状糜烂创口,甚至出现渗液、结痂。
➋ 看部位
家长朋友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皮疹出现的部位来判断到底是痱子还是湿疹。
由于汗腺堵塞、汗液积聚导致痱子“丛生”,因此容易长痱子的地方自然就是闷热环境中容易出汗的地方:头部、脖颈、后背、双侧腋窝、腹股沟等地方。
而湿疹导致的皮疹位置就不固定了,一般来说我们身上所有皮肤部位都可能出现,不过一般也多集中发在脸部、头顶、四肢等部位。
➌ 看过程
家长朋友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皮疹发病的变化和演变过程来判断是痱子还是湿疹。
痱子起疹后,如果及时发现,注意透气、降温、减少出汗,即便不用什么药物,皮疹也很容易在短期内消退。
而湿疹一般持续时间比较长,并且消退后还容易反复再发,因此如果不进行处理,湿疹的皮疹很容易越来越严重。
➍ 看症状
家长朋友们还可以看孩子的症状表现。如果是痱子,一般只会有轻微的瘙痒和疼痛,症状并不严重。而湿疹则非常容易出现剧烈瘙痒、刺痛,导致孩子控制不住地去抓挠,因此容易导致皮肤破皮。
当我们能够区分痱子和湿疹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应对呢?
痱子
一般治疗:保持皮肤干燥、凉爽、通风,尽量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刺激皮肤;
外用药物:可以对起痱子的皮肤局部清洁后,使用痱子粉、爽身粉、炉甘石洗剂或中成药物洗剂来抑制皮疹发生,情况严重者也可以表面涂抹激素类乳膏,减轻瘙痒和炎症 [3]。
湿疹
一般治疗:这里同痱子的一般治疗一样,保持干燥、清爽通风、棉质衣服减轻刺激。
同时,还要尽量找到诱发湿疹出现的内因外患,及时调整精神状态、情绪以及全身免疫、内分泌性疾病,并且避免可疑外界刺激,从根源上解决湿疹。
外用药物:外用药物是治疗湿疹的主要方法。
针对湿疹的皮疹,可选择治疗浓度的硼酸、高锰酸钾溶液、炉甘石、氧化锌溶液进行冲洗、湿敷;
对于严重湿疹的大片急性皮疹,可外用激素类乳膏控制炎症;对于皮疹合并感染、流脓者,可以加用抗生素乳膏,控制感染;
如果出现全身大面积重度湿疹时,则需要口服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控制了。不过,这种情况还是需要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痱子还是湿疹,尽量不要用力去挠,抓挠只会刺激局部皮肤加剧皮疹情况,同时挠破的皮肤也容易合并感染,一定要注意哦。
若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儿童皮肤问题的健康建议,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希望大家明确区分痱子和湿疹,正确应对不同情况,让宝宝远离小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