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这种植物认识吧,是治疗黄疸肝炎的好药

这种植物认识吧,是治疗黄疸肝炎的好药
发表人:健康“娜”些事

我比较喜欢白鲜花,因为这花看上去干干净净,而且有着特殊的造型。每年的五六月份,在全国大部分地方都能见到盛开的白鲜花,尤其是在山地灌木丛中及森林下,山坡阳坡等比较常见。白鲜花的花语:为了不让你流血,我宁可粉身碎骨。之所以这样说,是和白鲜皮作用有关。在老家那会,每年春季或者秋季,我都会和家人一起采挖白鲜皮,晾晒干净后卖钱。偶尔还会自己留下一些,碰到谁长癣生疮使用。 

 

 

记得很清楚新鲜的白鲜皮有着特有的味道,和山羊肉味差不多。正如古人记载:白鲜皮“俗呼为白羊鲜,气息正似羊膻,故又名白膻。”所以白鲜又叫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主产地是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然而陶弘景认为:“近道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为良。” 

 

作为常用中药材白鲜皮是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和狭叶白鲜的根皮,性味苦,寒。归脾、胃、膀胱经。主要作用是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经常用于治疗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可外用也可以内服,外用新鲜者较佳。我小时候曾吃过白鲜皮,和古人感觉一样:“白鲜根皮,始尝之,味微咸,后味辛,后即纯苦,苦中复有微辛。” 

 

 

白鲜皮常用于治疗皮肤疥癣痒疹。比如治疗手癣,可以用新鲜白鲜皮咀嚼后用手擦之,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其实,白鲜皮的作用还有很多,李时珍认为“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白鲜皮是治疗黄疸良药,如急性肝炎可用白鲜皮配茵陈、栀子、大黄。白鲜皮还能止血,有句老话叫家有八股牛,止血不犯愁。

 

(附:白鲜皮,中药名。别名:白藓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和狭叶白鲜的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剥取根皮,切片,干燥。生用。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效。现代研究,白鲜皮的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但脾胃虚寒者慎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黄疸病疾病介绍: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不同[1,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农民出身的我并没有多少种地的细胞,所以我平常很少养花或者草。有一天媳妇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棵植物,让我去楼下弄点土养活着。我按照媳妇的交待,弄了整整一盆土,浇上水之后把那棵植物种上了。大约一周后,我无意间看到这棵植物,竟然神奇般地活了并且还长了一些。只是长时间没有浇水,有点蔫儿。再过一段时间看到这棵植物的时候,已经长出盆外了,看着厚实的叶片,突然对这棵植物有了莫名的好感,从那之后我经常去浇水。 

     

     


    后来才知道,我养的这棵植物叫垂盆草,是一种经常用的中药。垂盆草是景天科景天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岩石、山沟阴湿地里,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见。由于垂盆草叶小,形似鼠牙,故别名为鼠牙半枝莲,但称为半枝莲的尚有唇形科的开头草,所以就用“垂盆草”称之。 

     

    垂盆草,多为野生,全草入药,夏、秋二季采收。本品性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淋病,泻痢,肺痈,肠痈,疮疖肿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及湿疹,带状疱疹等病症。是治疗急、慢性肝炎的常用中药。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垂盆草对损伤的肝细胞有修复保护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逐步恢复肝功能。 

     

     

    垂盆草是民间常用中草药,对于水火烫伤,可用鲜草洗净捣汁外涂。痈肿初起,刻煎汤内服,也可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起到消痈退肿的。垂盆草善解蛇毒,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药品。

     

    附:垂盆草,中药名。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干燥全草。甘、淡,凉。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

     

    生理特性:垂盆草,多年生肉质草本。其茎纤细,长可达500px以上,部分节上可见纤细的不定根。3叶轮生,叶片倒披针形至矩圆形,绿色,肉质,长1.5~70px,宽0.3~17.5px,先端近急尖,基部急狭,有距。气微,味微苦。喜阴湿环境,较耐寒。常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向阳山坡、石隙、沟边及路旁湿润处。)

  • 菌陈是清肝胆湿热、退黄疸的名药。用“三味茵陈茶”可以更好地除湿热肝胆、退黄,比单味茵陈茶保健效果更佳。

     

    小时候有一年当地流行某种肝炎,所以家家户户去野外、山上挖菌陈。也就从那个时候知道了菌陈对于肝湿的作用,可以利湿退黄。长大了行医在肝胆病方面,我也经常选用菌陈。

     

    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个患者,肝胆湿热黄疸。患者来诊时,病人以身黄、脘腹痞满、纳呆呕恶为主症,并且患者自述胁肋剧痛,痛彻肩背,呕恶严重甚则呕逆胆汁者,位在胆并及于肝,证属胆热瘀结;并且对阳黄进一步辨湿热孰轻孰重。患者以发热重,胸腹热满,按之灼手,口干苦思饮,烦渴不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边红紫少津,苔黄,脉弦数为主症者,为热重于湿。综合黄疸色泽变化、患者精神状态及全身情况判定,确诊为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采用清肝利胆的治疗措施。湿热基本清除则以健脾和留佐以清疏为法,恢复期养肝健脾和胃为主,现固疗效。

     

     

     

    用甘露消毒丹化裁。药用藿香叶、白豆蔻、清半夏、石莒蒲、生薏仁、菌陈、木通、黄岑、连翘、赤芍药、郁金。本方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薏仁、半夏芳香化浊,开泄气机,燥湿畅中,健脾利湿,同时配合菌陈、黄芩、连翘、木通清热利湿退黄。清理上中下三焦湿热同时可清热解毒,赤芍、郁金或营开郁。利胆退黄、方中芳香化浊、清热利湿解毒之品相配伍中,均佐以轻清宣透之品、宣上、畅中、导下以治中、浊化湿利,热清毒解。本方为治湿热交阻,弥漫三焦,气机不利,清浊混淆,且混热井重或湿重于热证之良方。

     

    肝胆湿热之热重于湿者,极易导致瘀热互结,腑气不通而耗伤阴液,治疗应在清热通腑、活血化瘀的同时,重视护阴,重用生地,并加入玄参、麦门冬养阴之品;湿重于热者,湿遏阳气易致湿郁而热炽,必用赤芍、郁金活血解郁,以利湿邪清除。肝胆湿热期以清利肝胆为主,湿热基本清除则以健脾和胃佐以清疏为法,恢复期养肝健脾和胃为主,现固疗效。

     

    之后,患者治疗一个多月,病愈出院。《黄帝内经》上记载,三味茵陈茶,保肝胆、退黄,所以患者临走前,我建议他平常喝点“三味茵陈茶”来保肝胆、退黄。

     

    三味茵陈茶

     

    原料:茵陈20克、夏枯草15克、车前草10克

    制作方法:将茵陈、夏枯草、车前草一起入瓷杯或玻璃杯中,充入沸水,浸泡10分钟,即可饮用。每天一剂,随限随泡

    养生功效:清热、退黄、利胆

     

    菌陈能清利湿热,为治黄之专药。菌陈茶功效有显著的消热利湿、清肝利胆、降血压等作用,对湿热黄疸、黄疸型肝炎、胸胁胀痛、胆囊炎、胆石症、高血压、心烦失眠、头晕、目眩等有明显效果。

     

    夏枯草行肝气,开肝郁,清肝、散结、利尿;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痛,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如高血压病)等,与菌陈、夏枯草合用共奏清热利湿、退黄、利胆作用。

     

    车前草也是清肝热,利水道的佳品。《本草》中记载,车前草:“明目者,以清肝热,如金底抽薪,非因泄水之功也。”《本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这些都阐述了车前草清肝利胆、除湿的作用。

     

    与菌陈和夏枯草同用,可以有很好的清热、退黄、保肝胆、利水作用。适合预防黄疸,或辅治黄疸疾病。

     

    本节养生要点提炼

    ① 知道肝胆湿热肋痛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

    ② 学会配制“三味茵陈茶”来清肝胆湿防、退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白及,又名白鸡、白给、紫兰等,《证治准绳》写为“白芨”,是兰科多年生植物。白及形若幽兰,常被作为观赏性的植物,在室内或庭院里摆放几株白及,显得格外端庄雅致。不仅如此,白及其实“秀外慧中”,是治病救人的好中药。

     

    白及首次见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性平、寒,质黏腻,无毒,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白及黏性胶质成分(例如白及甘露聚糖)能明显缩短局部止血时间,促进细胞修复,不仅用于止血、生肌,还可以作为血管栓塞剂;矿物质元素分析测定出白及富含钙、铁、锰、锌、镁、镍等,不仅补充人体必需元素及营养血管,还有造血的生理功能。

     

     

    在临床上,白及多用于治疗疮痈肿毒、烫伤、皮肤皲裂、内外出血等诸证,不仅可以治疗口腔溃疡这样的小毛病,也可用于内伤咯血、胃出血、癌症肿瘤等急重症。例如白及水煎剂雾化可治疗肺癌引起的咯血症。清代医学家赵瑾叔在《本草诗》中这样赞誉白及:“肺伤吐血建奇功,痈肿排脓称要剂”。

     

    笔者也曾在某三甲医院消化科见习的时候,感受到用白及治疗胃溃疡的魅力。 王某,女,55岁,诉胃痛、泛酸反复发作将近10年,做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又经详细询问,四诊合参,辨证为肝胃不和。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虽有效果但患者仍觉不适,遂又在原方基础上加白及,服用几周后经患者反馈,效果及预后良好,胃镜检查溃疡已愈合。概白及性黏稠,散剂进入胃肠道后可与肠壁更有效的接触,敛疮生肌,加快溃疡的愈合。

     

     

    此外,白及有“美白仙子”之称,不仅用于临床治病还可以用于日化工业,如美容祛斑面膜、牙膏等。古人就有用白及“洗面黑,祛斑”,现代人美容也将白及作为主要原料研制成面膜、面霜等。也有自制美白面膜的,面膜粘度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用牛奶或蜂蜜调和,例如白及粉配合茯苓粉、白芷粉(1:2:1)调和成的“三白面膜”,面黑或有黄褐斑的朋友在家休息的时候可以做一点试试看。

     

    需要注意的是,白及虽无毒,但能加强乌头碱的毒性,故不可与乌头类(川乌、草乌、附子等)同用。野生白芨品种资源日益减少(目前有人工种的),价格也越来越昂贵,如此,笔者表示用白及做面膜也快成奢侈的想法了。

  • 早在两千多年前,黄芪就被医生们广泛运用于临床,且屡建奇功,被誉为“补药之长”。其实黄芪不仅仅是补药,还是治病的良药。总体来讲,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症。

     

    有很多疾病,都可以用黄芪泡水喝来解决。黄芪味甘微温,味道并不难喝,所以有不少人在一些膳食中加一些黄芪,也有一些人在饮品中加入一些黄芪,以此来养生防病。那么,这黄芪究竟有些什么作用?能治些什么病呢?不妨一起来看看。

     

     

    黄芪具有益卫固表的作用,能够止汗。在鼎鼎有名的玉屏风散中,其中就用到了黄芪。一般对于出汗又分为自汗(不因劳累活动,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现)和盗汗(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一般来说,自汗属于阳虚,可用黄芪、白术、防风泡水喝,也可加入浮小麦、麻黄根等药;盗汗属于阴虚,可用黄芪、生地、麦冬等滋阴药泡水喝。


    对于肾炎水肿来说,如果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的,有古方防己黄芪汤为代表。也就是说,由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可用黄芪、防已、茯苓、白术等合用。如果由于脾肾两虚所致的水肿,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药同用。


    对于黄芪来说,补气的作用是很强的,比如补中益气汤中就有黄芪。一般对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脏器下垂,也可以用到黄芪。如果偏补气健脾,可用黄芪与党参、白术等药同用;如果偏益气升阳而举陷,可用黄芪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如果是肺气虚证,症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壅于肺而无力咯出,可用黄芪与紫菀、款冬等药,温肺定喘,健肺益气。


    对于痈疽这种疾病,不仅人体体表会有,人体内部脏器也会有。一般来说,凡是疮疡溃破,久不收口,用黄芪有生肌收口的作用,可与金银花、皂角刺、紫花地丁等药同用。如果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用黄芪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若痈疽久不穿头,可用黄芪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等药。

     

    如果是脏腑痈疽,如肺痈,据《圣惠方》记载,可用黄芪研为细末,煎水服用。

     

    如果是肠风泻血,可用黄芪、黄连二药,各等分,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饮下。

     

    如果是尿血沙淋,痛不可忍,可用黄芪适量,研为细末,取大萝卜一个,切一指厚大,四五片,用蜂蜜60克将萝卜和黄芪淹制片刻,再行炙干,以不焦为度,以盐汤送下。

     

    在《圣济总录》中记载,吐血不止,可用用黄芪7.5克,紫背浮萍1.5克,研为细末,每次服用3克,用姜蜜水送下。


    酒疸多因酒食不节,以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浊内郁生热,湿热交蒸而成,如果症见心下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黑黄斑,可用黄芪100克,木兰50克,研为细末,用黄酒服下,每次3-5克,每日三次。

     

    还有一种叫做阴汗(指外生殖器及其周围局部多汗潮湿的表现)的疾病,也大多是由素体虚弱,肾阳不足,阴寒偏盛,以致内寒生湿;或肝郁化热导致脾经聚湿,湿热互结而流注下焦,以致阴部汗出;也可由湿浊滞留阴部所致。如果出现阴部汗出,潮湿,且瘙痒,可用绵黄芪适量,用酒炒,研为细末,以熟猪心同吃。


    在《外科精要》中记载,黄芪具有治渴补虚的作用。如果“先渴而后发疮疖,或先痈疽而后发渴”,可用黄芪六一汤。具体用法是,取绵黄芪180克(用淡盐水润,饭上蒸),粉甘草30克(半生半炙),研为细末,每次服用10克,用白汤点服。


    在古代方书中记载,用黄芪和陈皮可以治疗老人便秘。具体用法是,取绵黄芪、陈皮(去白)各15克,研为细末,每次服用10克。服用时,用大麻子适量,研为细末,以水滤浆,煎至乳起,加入白蜜一汤匙,再煎沸,与黄芪陈皮粉调和,空心服下,一般服用两次就可见效。

     

    黄芪作用广泛,但多用于虚证。如果是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之人,不宜服用黄芪,切记切记!

  • 蒲公英,在许多人眼里,也许只是田野地边上生长的杂草,但是,在中药学上它可具有非凡的药用价值,被我们中医人称为“排毒草”。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之功。广泛用于治疗痈肿疔毒、乳痈、肠痈、咽喉肿痛、热淋涩痛、湿热黄疸、目赤肿痛、支气管炎、肝炎、胆囊炎等病症。其既可煎汤内服,又可捣敷外用。

     

     

    古代医家对其论述颇多,奉若至宝。如:《新修本草》言其“主妇人乳痈肿”,《本草衍义补遗》“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疮结核疔肿”,《本草备要》言“专治痈肿、疔毒,亦为通淋妙品”,《本草正义》“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痛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捷效”。据现代药理研究,蒲公英具有杀菌抗炎、保肝利胆、利尿、健胃及轻泻作用,煎剂还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

     

    其药材易取,应用广泛,功效之多,不胜枚举,现列举临床常用验方之一二,愿有所帮助。

     

    1.腮腺炎:鲜蒲公英30g(或干品20g)捣碎,加入1个鸡蛋清搅匀,再加冰糖适量,共捣成糊剂,摊于纱布上外敷耳前及下颌角区的肿胀处,每天换药一次,1~2天可退热,2~4天可消肿。

     

    2.乳痈:单用蒲公英60g浓煎内服,或者用鲜品捣汁内服,渣敷患处,效果极佳。

     

    3.眼疾:鲜蒲公英120g,白菊花15g,加水3大碗,煎至两碗,1碗温服,1碗连药渣仍放在药锅内,用湿毛巾熏洗患眼,1天2~3次,每次10~20分钟。

     

    4.甲亢:蒲公英60g,煎2碗,温服1碗,剩下1碗趁热熏洗,每天1次,治疗甲亢术后突眼加重症,效果良好。

     

    5.脓疱性毛囊炎:蒲公英90g,明矾、黄柏、苦参各30g,加水2500ml,煎40分钟。先将头部毛发剃净,待药温适宜时,用干净毛巾浸药液湿敷患处,每次半小时,每日4~6次,复用药液时需再加温,每日更换一剂,无不治愈。

     

     

    此外,还可配板蓝根、玄参等,治疗咽喉肿痛。鲜品外敷可治毒蛇咬伤。对于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除了浓煎内服外,还可单用取汁点眼,都能收取良效。

  • 中国人十分看重认祖归宗,不少流落海外的华人华侨,不论身在何处,都对故土念念不忘。倘若,历经战乱,一代代远离故乡的人们死去了,故乡的名字已经渐渐淡去,许多人只能从父辈的口口相传中知道,自己的故乡在一个大槐树下。

     

    相传山西洪洞县城北五里贾村有座广济寺,寺内有棵大槐树,还流传有这样的一句话:“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可惜随着时代的发展,寺与槐早已不见踪影,当地人为了满足异乡人的思乡之情,在原处立一碑,刻“古大槐树处”。槐与“怀”谐音,吴澄曾说:“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也”。所谓找槐树寻根问祖,其故皆源于此。

     

     

     古代农业技术落后,每每遇到干旱、蝗灾,或者遇到内乱、外地入侵等等天灾人祸,基本就颗粒无收,史书上关于饥荒的记载比比皆是。这时候人们发现开的一串一串的槐树花,花瓣净白肥厚,饥饿的人们就摘下槐花填充辘辘饥肠,不料槐花味道甘甜,肉质鲜美,于是便有了人们称槐花为“槐米”。

     

    于是,从此我们便和槐花结缘,家家户户都在自己房子边种上了槐树。在著名的民间故事天仙配当中,古老的槐树精还充当媒人,见证了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可见人们对于槐树的热爱。其实,我们对于槐树的认识,远不止这些。在中药当中,槐树的花就是一味止血良药,让我们仔细了解一下吧。

     

     

     槐花,又叫护房树、豆槐、槐米,是槐树干燥花及花蕾。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等病证的治疗。一般用量为5~9g。

     

    槐花性寒,有很好的凉血止血作用。治疗痔疮出血,大便下血,常与侧柏叶、荆芥穗、枳实配伍,可以起到清肠凉血、疏风行气的作用,如槐花散。治疗血崩及肠风下血,与凉血止血药地榆一同相须使用,是一个重药药对,如槐榆散。

     

    治疗吐泻不止,可以单用。治疗小便出血,可以与凉血行瘀的郁金配伍,《箧中秘宝方》记载治疗尿血:“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淡豉汤下。”治疗热毒下痢,下血不止,与郁金、甘草一同使用,如郁金散。《世医得效方》还记载槐花用于治疗治鼻子出血不止的方子,将槐花、乌贼鱼骨等分,半生半炒,碾成细粉末,吹入鼻中,可以迅速止血。

     

     

    槐花入肝经,可以清肝经的火热邪气。治疗肝热目赤,头痛眩晕可以用槐花单味煎汤,代茶饮用,也可以配伍清泻肝火的夏枯草、菊花等药物一同使用。在元代医书《世医得效方》记载有一个方子治中风失音:炒槐花,三更后仰卧嚼咽。在明代的《本草纲目》当中也有记载,用槐花炒香频嚼,可以治疗失音与喉痹。所以可以认为槐花对于治疗喉痹应该是确切的疗效的。

     

    槐花不仅可以食用、药用的历史悠久。北方的很多地方直到现在还有吃槐花的习惯,有的用槐花煮饭,还有用槐花制作小吃、糕点等。槐花谢后结成的果实槐角,也是一味良药,性味、作用、功效和槐花相似,清降泻热的作用比槐花强,而且还能润肠。但是止血的作用不如槐花。

  • 现代人一提到肾,就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很多人第一次见我,就会伸出手来:帮我号脉,左手还是右手。我往往会说,不挂号不给看病。然后他们就会进一步说,看我肾虚不虚。我往往会说,虚得很。肾虚,现代人的通病,有没有肾虚都会觉得自己肾虚。我告诉一个学生,如果有人找你号脉,你就说他肾虚就行了,然后他就会很佩服你。

     

     

    肾虚跟肾病没有半毛钱关系,肾病是肾脏出现毛病了。肾病包括很多种疾病,肾炎、肾病综合症、肾衰、肾结石等等吧。肾病综合症是一个临床诊断,也是泛泛的一个名词。确诊肾病的方法是用活检的方法,也就是肾穿刺之后看病理来定是什么型的肾病。总之,肾病很复杂,治疗起来很麻烦。 

     

    我最为佩服的,已经去世的老中医岳美中对肾病的中医药治疗有很好的心得。他用玉米须治疗肾病,取得良好的效果。玉米须煎汤代茶 岳美中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指 出,对于15岁以下慢性肾炎患者,用玉米须持久服用,一般无特殊情况者,均能趋向好转或达到治愈。用法:每日以玉米须60克,煎汤代茶,频饮,坚持服用6 个月。 

     

     

     

    这个方法,后代很多人尝试,也取得良好的效果。玉米须是玉米快成熟的时候,采集下来,一般是自己专门找一块地,种植过程中不打农药,到时候采集即可。我在老家用这个方法治疗过几个人肾病患者,效果都不错。老家有的是玉米须,缺少的是药,所以就用岳美中的玉米须煎。

     

    岳美中,中医学家。一生从事中医医疗和教学工作。较早地提出了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善用经方治大病。于中医老年病学领域,有新的创见。倡办全国中医研究班和研究生班,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高级人才。多次出国从事重要医事活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附:玉米须 ,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全国大部分地均产。夏、秋果实成孰时收集,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生用。

     

    功 能: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

     

    主 治: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乳汁不通。)

  • 鱼腥草,因其叶子有鱼腥味,故而以此命名。在笔者家乡,人们把它当做野菜,小时候经常见大人们在田野边、沟边、小溪边或者潮湿的树林里把它割回家喂猪,说也奇怪,猪吃了它,很少会生病,现在学医后才知道这种野菜竟然是一种中药,有着很好的药用价值。

     

     

    鱼腥草,中药名,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即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也叫作“折耳根”、“侧耳根”、“猪鼻孔”等。生于山地、沟边、塘边、川埂或林下湿地,茎呈扁圆柱形,表面淡红棕色至黄棕色,有纵棱,叶片多破碎,黄棕色至暗棕色。穗状花序黄棕色。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搓碎具鱼腥气,味涩。鱼腥草性味辛,微寒,归肺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健胃消食的功效。中药房销售的饮片是蕺菜的地上干燥部分。

     

    在中医门诊,曾遇到一位急性咽炎患者,其咽喉红肿,灼热感明显,舌红苔黄腻,吞咽困难。老师给患者开了处方后,建议患者回去买新鲜的鱼腥草,回家洗好放开水里焯下,再放点盐拌着吃,可以缓解疼痛感。

     

    由于病人没有来复诊,所以不知道鱼腥草效果如何,直到前两天我的一位朋友也患了急性咽炎,问我有啥好的办法,我就想到了鱼腥草。在网上买点新鲜的鱼腥草,按照老师的办法让她回去试试。没想到第二天疼痛感明显减轻,第三天就差不多好了。

     

     

    此外,鱼腥草还常用于疮疡肿毒的治疗,常常配伍蒲公英、野菊花等药同用,用鲜品捣汁外敷患处,鲜品建议用量50克,或者用干品煎汤熏洗患处,一般可用25克。

     

    鱼腥草还作为一种美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那就是凉拌折耳根。据了解,这是苗家菜谱中很出名的美食。新鲜的折耳根嫩枝,加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酱油、醋、蒜、味精和少许白糖等调料拌匀即可食用。

     

    使用注意:鱼腥草微寒,虚寒证及阴证疮疡忌服。

     

    本文旨在科普,患者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前段时间,有一个慢性肾炎的患者给我留一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患者的治疗过程。


    我给他的方子中,有一味中药,叫鬼箭羽,他得到我的方子后,满城市跑,走了四五家药店,就是找不到这味中药,就过来问我,能不能去掉这味中药。我想他是或许是误会了,认为我是在方子中设置障碍,使得他只能在我这取药。


    其实,只是因为这味药确确实实是我治疗慢性肾炎经常用到的很关键的一味中药。

     

    鬼箭羽,是一味很古老的中药了,《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过这味药:“味苦寒。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满汗出,除邪,杀鬼毒虫注。一名鬼箭。生山谷。”

     

     

    从本经的记载看,鬼箭羽最主要的作用是解毒消肿,破血通经,杀虫,药力主要作用于人体的下部。


    正因为它的药力在下,鬼箭羽被许多现代医家用于防治肾脏疾病,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鬼箭羽能够部分改善肾血流量,降低蛋白尿,降低尿素氮、肌酐,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减轻泌尿系统炎症反应,促进肾小球基底膜的修复,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防治肾小球硬化,抵抗肾损害,保护患者肾功能。


    最后我想谈谈该不该在中医师那儿取药的问题。


    中医和西医不一样,中医、中药本质是一家,中医师为了达到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来说希望能够自己把控质量,而这往往需要依赖医师自己的挑选及鉴定,而且完好保存中药饮片,其实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若患者不在医师那儿取药,会导致许多中医店难以为继,所以许多中医店为了避免处方流失,会采取字迹模糊,潦草,或者不公布处方的办法。

     

     

    当然,回到我自己,我的原则是,处方一概公开,处方中的药理作用如果患者不清楚,我也会向反复患者说明,取不取药完全自愿。只是有时我也觉得纳闷,许多患者得到处方后,宁愿消耗大量的时间,用更贵的价格,在整个城市中到处寻找药店买药,也不在医师那儿取,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参考文献:

     

    孙响波,于妮娜.鬼箭羽治疗肾脏疾病作用机制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07:1030-1032.

  • 足癣,也称香港脚,中药治疗有着很大的优势。至少在我们门诊上,每天都可以看到好几个足癣患者。中医治疗足癣,以外洗为主,枯矾是离不开的主药。今天就介绍这个很有特点的药物。

     

    今天上午门诊,冷死了,但也有接近一百个患者。有一个患者我印象深刻,她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正处于更年期状态。十点了来找我要加号,我第一次拒绝了。因为找我加号,至少在八点左右,如果到十点,已经很累了,而且已经加好多号了。她,不依不饶,还得我半天没有办法工作,只有屈服加号。

     

     

    轮到她看的时候,已经十一点了。她的问题相对简单,就是足癣,很典型的脚趾缝糜烂。她自己也知道自己是足癣,所以交流起来就比较容易。我开了常用中药方,交代她怎么怎么办。我还以为完事了,其实才刚开始。然后她,就继续不依不饶,一个问题来回问,药怎么煎熬呀?一次多少水呀,等等问题吧。总之她至少问了半小时,我也没办法,要一直回答她的千奇百怪的问题。

     

    治疗足癣,中医有绝招,因为这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而且发病率很高。所以老祖先早就摸索出一套很管用的中药方来,我们的办法是用苦参15克、马鞭草15克、白鲜皮15克加上枯矾3克,水煎外洗。前三个药物都可以不要,或者换,关键是枯矾不能省。

     

    枯矾是白矾经过加工而成的一种中药,白矾为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主要化学成分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具有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等病症。

     

    在皮肤科,主要用枯矾治疗癣类疾病,比如手癣、足癣、股癣等都需要用到这种药。之所以用枯矾,是取其具有收湿敛疮,止血化腐的作用。

     

     

    关于脚气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重视

     

    1.少穿别人鞋子。脚气是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是感染了真菌导致的。真菌会通过鞋子,从一个人脚上传染到另外一个人脚上。所以脚气通常是一家人一家人发病,所以在生活过程中尽量别穿别人的鞋子。

     

    2.保持鞋子干燥。真菌最怕的就是阳光,我们说是见光死,所以如果想要避免真菌感染,必须做到勤换袜子,保持鞋子干燥,这样才有助于患者恢复。

     

    3.脚气治疗一定要按照顺序。脚气,虽然说很简单很常见,但是治疗起来并不是一种办法通吃。很多人都知道,脚气了,弄点抗真菌药就行。其实这样治疗是不科学的。如果有癣菌疹,也就是感染了,这时候就要先控制感染,恢复后再用抗真菌药才有效果。

     

    4.药物不是抹上去就行了,要揉揉,让人体吸收才起到效果。

  • 完全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症状包括皮肤和眼白发黄、尿色深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针对这种疾病,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治疗方法,以减轻症状、缓解病情。

    首先,支持治疗是治疗完全阻塞性黄疸的基础。这包括饮食调整、营养补充、适当运动等。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以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完全阻塞性黄疸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保肝利胆药、利胆药物、清热解毒药等。例如,牛黄解毒片、茵陈五苓散等药物可以帮助改善胆汁淤积,缓解症状。

    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胆管空肠吻合术、肝移植手术等。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胆汁的正常流通,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这包括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等。此外,患者还应该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完全阻塞性黄疸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支持治疗和日常保养。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

  • 淋巴癌,作为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特点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并伴随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淋巴癌往往在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给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淋巴癌晚期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癌的典型症状,肿大的淋巴结呈进行性、无痛性、质硬,多可推动,早期彼此不粘连,晚期则可融合。

    2. 发热:淋巴癌患者常伴有不规则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部分患者可呈持续高热,也可间歇低热,少数有周期热。

    3. 消瘦:多数淋巴癌患者有体重减轻的表现,6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的10%。

    4. 盗汗:夜间或入睡后出汗,这是淋巴癌的常见症状之一。

    5. 结外病变:淋巴癌除了侵犯淋巴结外,还可侵犯其他组织器官,如胃肠道、肝胆、骨骼等,引起相应的症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淋巴癌晚期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针对不同类型的淋巴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除了积极治疗外,淋巴癌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

    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症状包括疲劳、厌食、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等。

    虽然甲肝不及时治疗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常情况下,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甲肝的治疗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等。其中,休息和饮食调整是基础治疗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减轻肝脏负担。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和保肝药物等,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保护肝脏功能。

    此外,甲肝患者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病毒感染者接触,预防病毒传播。

    总的来说,甲肝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 肝脏钙化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寄生虫感染、肝脏良恶性肿瘤、肝内转移瘤以及先天性发育等。

    1. 寄生虫感染:肝脏寄生虫病,如肝包虫病和肝血吸虫病,可能会导致肝脏钙化。肝包虫病常见于牧民,而肝血吸虫病则主要发生在疫区的农民和渔民。

    2. 肝脏良恶性肿瘤和肝内转移瘤: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钙化在良性肿瘤中较为常见,通常发生在分隔肿瘤体的纤维隔膜和小血管中,呈现斑点或条状。原发性肝癌的钙化较为罕见。

    3. 先天性发育:胎儿在子宫内就可能存在肝内钙化,常伴有先天性畸形,检出率较低。肝脏钙化还可能出现在发育不良、钙磷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情况。

    肝脏钙化通常无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病理表现上,肝脏中的肿瘤、结石、寄生虫等会引起钙化,这与原发性疾病有关。治疗时,需要针对原发性疾病进行治疗。在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黄疸、发热、免疫力下降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肝脏钙化,需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充足的休息。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腹部B超,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肝脏疾病。

  • 乙肝大三阳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了解大三阳的症状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首先,食欲下降是乙肝大三阳的常见症状之一。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减少,导致食物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其次,大三阳患者常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下肢或全身水肿,容易疲劳,失眠、多梦等症状也可能出现。少数患者甚至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

    此外,肝区疼痛也是大三阳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肝脏表面的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受到炎症、充血等影响时,患者常常会出现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等症状。

    大三阳患者还可能出现手掌表面充血性发红的现象。此外,两手无名指第二指关节掌面有明显的压痛感。

    肝脾肿大也是大三阳患者的常见症状。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等因素,乙肝大三阳患者常常会出现肝脏肿大的症状。如果持续性进行性脾脏肿大,可能是肝硬化的信号。

    黄疸症状也是大三阳患者常见的表现。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眼睛发黄、皮肤黄疸、尿液发黄等症状。

    大三阳患者还可能出现神志恍惚、兴奋多语、语无伦次等症状。

    了解大三阳的症状有助于患者及时就医,进行合理的治疗。治疗大三阳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均衡、避免饮酒等。

  •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严重程度与胆红素水平密切相关。如果是由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引起,胆红素升高,具有传染性。而由过量饮酒或药物中毒引起的黄疸型肝炎,虽然没有传染性,但同样会出现起病急、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危害不容忽视。当肝细胞出现充血、水肿,甚至坏死时,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升高,预后往往较差。临床经验表明,该病短时间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爆发性肝炎或重型肝炎,甚至导致肝功能不全和急性肝功能衰竭,增加死亡率。

    针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应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考虑抗病毒治疗,脂肪肝患者可采取保肝、降脂等治疗措施,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则需戒酒并进行抗纤维化治疗。此外,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理,禁烟戒酒,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了预防急性黄疸型肝炎,我们应提高对肝脏健康的重视。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慢性肝病,如乙肝、丙肝等。同时,避免过量饮酒、滥用药物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自身免疫力。

    总之,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患者应高度重视。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

  •   宝宝呱呱坠地后,第一声啼哭就是他向世界宣告自己到来的方式。然而,对于新手妈妈来说,宝宝那不断变换的哭声却成了让人头疼的难题。究竟宝宝在哭什么?如何辨别他们的需求?本文将围绕新手妈妈最关心的九大问题,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问题一:宝宝哭声的含义

      宝宝的哭声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饿了、渴了、困了、尿布湿了、身体不适……种种需求都通过哭声传达。新手妈妈要学会辨别宝宝不同哭声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除了生理需求,宝宝的哭声也可能是因为想要妈妈陪伴、寻求安慰。

      问题二: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一般在一周内会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对宝宝的大脑造成损害。

      问题三:如何选择宝宝辅食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单纯的母乳喂养已无法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辅食的添加时机、种类和制作方式都成为新手妈妈关心的问题。建议根据宝宝的月龄、消化能力和喜好选择合适的辅食,并注意营养搭配。

      问题四:如何应对背奶妈妈的压力

      对于背奶妈妈来说,既要适应职场环境,又要保证母乳喂养,压力难免会增大。建议做好心理准备,并配备必要的吸奶器和保温包等工具,以减轻压力。

      问题五:宝宝学爬行需要注意什么

      宝宝学爬行是重要的生长发育过程,有助于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家长要耐心引导,并注意观察宝宝爬行时的姿势,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问题六:如何应对宝宝长牙期的咬奶行为

      宝宝长牙期可能会出现咬奶头的现象,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家长要耐心引导,并注意观察宝宝的行为,避免咬伤乳头。

      问题七:宝宝何时会叫“妈妈”

      宝宝的语言能力在6个月左右开始发展,他们会用各种方式与妈妈交流。多与宝宝互动,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

      问题八:如何让宝宝睡得更好

      宝宝睡眠质量的提升需要家长共同努力。通过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等方式,可以帮助宝宝获得更好的睡眠。

      问题九:如何训练宝宝站立和行走

      宝宝站立和行走是重要的生长发育里程碑。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宝宝顺利实现这一目标。

  • 什么是胆液质?

    胆液质,顾名思义,是指由于胆汁分泌及排泄障碍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具体来说,它是由于胆汁中的胆酸、胆固醇及胆红素等成分过度堆积,导致肝脏及体循环受损。长期持续的胆汁淤积甚至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胆液质异常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首先,需要判断黄疸是否由胆汁淤积引起。这可以通过观察黄疸的深度和持续时间,以及进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此外,还需要排除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的可能性。

    胆汁淤积的病因有哪些?

    胆汁淤积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肝内胆汁淤积的病因可能包括遗传性因素和获得性因素。肝外胆汁淤积的病因可能包括胆道结石、肿瘤等。

    如何治疗胆液质?

    胆液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对基础病因的治疗、支持与对症治疗以及肝移植。针对基础病因的治疗包括手术、药物治疗等。支持与对症治疗包括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腺苷蛋氨酸等。肝移植是治疗某些终末期胆汁淤积疾病的有效方法。

    总之,胆液质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 新生儿黄疸是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会出现面部发黄的现象,这便是黄疸。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若未及时治疗,后果严重。本文将重点介绍溶血性黄疸的相关知识。

    一、溶血性黄疸的成因

    1. 母婴血型不合:这是溶血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例如,当母亲的血型为O型,而孩子的血型为A型或B型时,母亲体内的抗体可能会进入胎儿体内,破坏红血球,导致溶血。

    2.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磺胺类、苯妥英钠等,也可能导致溶血性黄疸。

    二、溶血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1. 黄疸出现早:溶血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并逐渐加重。

    2. 胎儿水肿:由于溶血导致贫血,胎儿可能出现水肿现象。

    3. 精神状态差:溶血性黄疸的婴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症状。

    三、溶血性黄疸的治疗

    1. 光照疗法:这是治疗溶血性黄疸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蓝光照射,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从而减轻黄疸症状。

    2. 换血疗法:对于重症溶血性黄疸,可能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四、预防措施

    1. 了解母婴血型:孕妇在孕期应进行血型检查,了解母婴血型是否不合。

    2.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孕妇在孕期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

    五、总结

    溶血性黄疸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家长应关注新生儿黄疸的表现,并及时就医。

  • 新生儿黄疸是新手爸妈们常常遇到的问题,许多家长在宝宝出现黄疸时,会担心是否需要停止母乳喂养。事实上,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而母乳性黄疸与母乳喂养的关系并不密切。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而母乳性黄疸则与母乳喂养有关,主要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婴儿中,表现为黄疸持续时间较长,但程度较轻。

    研究表明,母乳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导致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消退较慢。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母乳性黄疸并不会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不需要立即停止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和免疫物质,可以帮助宝宝增强抵抗力,减少患病风险。此外,母乳喂养还有助于促进母亲泌乳,增加母乳摄入量,可能有助于黄疸的消退。

    当然,如果宝宝患有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暂时停止母乳喂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之,对于新生儿黄疸,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喂养,宝宝很快就会康复。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