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您好医生,我的宝宝现在快1岁了。之前体检都是在社区进行的。前几天,和朋友聊起宝宝的生长发育。朋友说他们家的宝宝在体检时,做过视力检查,并且您嘱咐她一定要关掉“夜灯”。我的宝宝之前有过吐奶的情况,所以晚上睡觉时,一直有开“夜灯”的习惯。我想知道一下,为什么宝宝睡眠时,不要开“夜灯”呢?对健康会有不好的影响吗?
很多有宝宝的家庭,都有在晚上开小夜灯的习惯。比如,对于小宝宝来说,方便家长观察宝宝的睡眠情况,夜间的哺乳等。对于大宝宝来说,开着夜灯,宝宝上厕所更方便,减少意外发生。
但是,长时间整晚开着小夜灯,的确会对宝宝产生一些影响。
我们的睡眠节律是由“褪黑素”来调节的,而褪黑激素的合成受光周期的制约。
在夜间睡眠时保持黑暗,白天接受正常的关照(室内保证正常光亮),能够保证褪黑素的正常分泌。反之,则会造成褪黑素分泌的紊乱。而夜间的褪黑素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睡眠质量。
婴儿在3个月左右才会建立起正常规律的褪黑素生物钟。所以对于小婴儿来说,在夜间喂奶或更换尿布时,短暂的开夜灯,并不会对宝宝生长发育、睡眠周期建立产生影响。那对于较大儿童,相关研究较少。但夜间灯光对成人睡眠的影响是显著的,所以我们为什么不控制好这一可能影响睡眠的因素,让宝宝健康的成长呢?
值得注意的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发表的一份健康公报表明,现代多用的荧光灯中蓝光偏多,以及电子设备屏幕发射的蓝光,如果在夜里使用对生物钟的影响更大。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宫医生会强调在孩子入睡后,不要在旁边刷手机的原因之一。
总结:为了方便照顾小婴儿,短时的开夜灯,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对于较大的宝宝,最好可以关掉夜灯,让宝宝享受睡眠;对于3岁以上的宝宝,完全没有必要开着夜灯。
对儿童长高最重要的激素就是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在熟睡状态的分泌量是清醒时的3倍左右,尤其是在晚上10:00-凌晨2:00、早上5:00-7:00这2个时段,分泌最旺盛。但值得注意的是,生长激素的大量分泌有一个前提——需要宝宝进入深度睡眠时才会发生。
所以,想帮助孩子长高,就要保证夜晚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从而促进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夜灯可能影响到宝宝的睡眠质量,间接对宝宝长高也产生影响。
正常的昼夜节律对眼睛的正常发育和正视化是必要的。
一项研究调查了479名2-16岁美国儿童(70%白人,30%非裔),发现两岁前在黑暗中睡觉的婴儿后来只有10%的近视;那些开着夜灯睡觉的孩子后来有34%的近视;而那些开着正常灯睡觉的小孩后来的近视率有55%。这些数字说明了,开灯睡觉对于近视的发生影响很大。
当然,引起宝宝视力发育异常的原因,不仅只有这一项。但关闭了夜灯,就可以减少一项“危险因素”,何乐而不为呢。
谈到性发育,我们还要提到一个关键因素——褪黑素。
褪黑素的分泌可以抑制促性腺激素不过早积累,因而也就不会过早启动发育。因为促性腺激素的水平,直接决定孩子是否进入青春期性发育过程。所以,如果夜间的灯光对褪黑素的分泌产生影响,那么也会影响到性发育的。
以上就是我对“夜灯”问题的总结,希望对家长有帮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当前社会公认的三大健康标准包括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和适当运动,但令人吃惊的是,我国目前有大量睡眠不足的群体,人们对于睡眠的关注远远少于饮食和运动。
在生活节奏大大增快、各种诱惑不断增多的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像古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尤其是现代人普遍保持着“熬最深的夜,吃最好的夜宵”等自杀式养生的状态,年轻人有几个不熬夜的?早早睡还会让同龄人嘲笑“老年作息”,但年轻轻的,要孩子也是正经事儿呀,如何权衡睡眠与生育,就是年轻、中年夫妇要考虑的问题啦~
图片来源:GIPHY
先来看两个数据:
①2020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新冠疫情期间国人睡眠白皮书》中表明:有一半的人在零点后才就寝,80%的人有晚睡习惯,16%的人几乎天天晚睡。
②2月8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以下简称:2020年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而2019年的这个数字1179万,同比下滑14.89%。虽然这只是公安部的户籍登记数据,从人口统计上来说并不是最准确,但也从侧面反映了2020年生育率继续下滑的势头,这是一个大趋势。
那么,熬夜和生育力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1. 怎么判断生育力?
图片来源:GIPHY
体现生育力强弱的最直观指标就是精液质量。我们主要看以下几个参数:
精液量:单次射精,精液量达到两毫升以上为正常;
精子浓度:每毫升精液含2000万个精子为正常;
精子活动力:活动力分为a、b、c、d四大类,a类为快速往前运动的精子,b类为慢速向前运动的精子,a类大于25%或者a类加b类占比大于50%为活动力正常;c、d都属于又懒又丧的那种,传宗接代就别指望它们了。
精子形态:正常精子形态含量达到4%以上为正常。是不是很惊讶?也就是说,95%的精子存在形态异常,也算正常的范围。数值之所以设置的这么严苛,是因为对精子形态的判断标准也很严格:正常精子形状类似蝌蚪,头部是椭圆形的,中段细,尾部是直的、非卷曲的、均一的,比中段细。在精液检查中,如果见到头部为尖头、锥形头、不规则形、大头、小头、双头,中段增粗、有胞浆小体,尾部粗短、分叉、卷曲、双尾等情况,均被视为畸形精子。
头部含有遗传物质,它的缺陷对生育影响较大,胞浆小体大于精子头的一半,意味着精子不成熟;尾卷曲可能与锌元素含量有关,其他尾部缺陷可能与无症状生殖系统感染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
精液检查一般要查2-3次,根据结果综合分析才能够得出较为客观准确的结果!检查前最好让身体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没有熬夜、发烧、饮酒等因素。
2. 影响男性生育力的因素
图片来源:GIPHY
廉颇老矣,尚能干否?
年龄是影响生育力的重要因素,男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35岁,而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30岁,随着年龄的增加,最佳生育能力会有所下降。
生育力的强弱,也可以从夫妻备孕时间看出明显的差别。研究调查显示,男性年龄小于25岁且性生活和谐的夫妻,所需的平均备孕时间为6.4个月;男性年龄超过45岁后,所需要的平均备孕时间为31.3个月。并且,男性在25-35岁时,其精子形态正常的比率更高,超过35岁后,精子形态畸形的比率会增高,严重影响男性的生育力。
不良生活习惯
a)烟雾袅袅 精子弱小
2018年,中国性学会进行了一项吸烟与生育的关系调查,在参与受访的4364名不育患者中,吸烟人群占54.86%。
烟草中有多种物质都有毒性作用,不仅影响男子的精子质量,有研究还显示母亲在怀孕期间抽烟,也会影响到男孩子以后的精液质量。
b)推杯换盏 易出缺陷
酒精中的乙醇和乙醇代谢物会影响人体下丘脑、性腺、垂体功能,从而影响睾丸的生精能力,且长期过量饮酒会影响胚胎质量,造成孩子有出生缺陷及染色体异常等情况。
c)给蛋蛋一个容身之所
睾丸是产生精子的主要场所,这么重要的部位,是否需要好好保护起来呢?其实对睾丸来讲,比较合适的温度为 33.5℃—36.5℃。
在生理构造上,男性的睾丸外挂在体外,适应相对低温的工作环境,外界温度变化时,睾丸可通过阴囊皮肤的皱起和松弛,自行调节睾丸的温度。
如果有经常泡热水澡、穿紧身裤、跷二郎腿或久坐等不良习惯,将会使阴囊将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精索静脉局部血液循环功能下降,导致静脉迂曲怒张,患精索静脉曲张风险增加, 会损害睾丸生精功能,引起精子质量下降,导致少精、弱精甚至无精、精子畸形率等情况出现概率大增。
图片来源:GIPHY
我们在此讨论熬夜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什么,而不是给生活带来什么。
谁不是熬最深的液,敷最贵的面膜?谁不是一边陪客户大鱼大肉,一边吃健胃消食片?谁不是一边吃着麻辣火锅,一边喝着降火凉茶?知道盯着手机不健康,索性把系统主题换成绿色系,期待这样能让眼睛放松一下。
这就是社畜的常态。就算熬夜是成年人的一种自主选择,多少也透露了些许无奈。
工作996、生病ICU,生活就是这样,大家都已经”从心”(song)了。
……那么,我们的身体,会不会对熬夜这种状态做出一些生理反应呢?
成年人理想睡眠时长为7~9个小时,最科学的睡眠时间是晚上10点(最晚不要超过11点)至早晨6~7点,当然睡眠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如果用简易方法来判断睡够了,可以拿“第二天精力充沛”为前提,自我感觉清醒、不疲劳就行。熬夜即“睡眠剥夺”,通俗来讲,就是睡眠不规律、睡眠不足。
不要认为熬夜只是让你的皮肤粗糙、暗沉、长痘痘、黑眼圈和一点点疲劳而已。身体很诚实,它可能会掩饰,但很难会说谎。
1. 睡眠剥夺造成了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有过熬夜备考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越想通过熬夜记住的东西,越是记不住,即使以咖啡因和浓茶来代替必需的睡眠,也于事无补。这是因为记忆是远离刺激后的脑内后续信息加工处理过程,而睡眠可以对记忆进行提炼净化加工,这对记忆能力的储备十分重要。
2. 脱发、新陈代谢紊乱,最新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也许会导致脑细胞的永久性损害,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痴呆症患病风险也会增加。危害心脏导致猝死。
3. 凌晨2点到3点是褪黑素合成的主要时间,此时熬夜的你,褪黑素形成受到抑制,缺少褪黑素又会导致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
4. 熬最深的夜,吃最好的夜宵:熬夜导致机体“饥饿激素”分泌升高,增加食欲,摄入更多的热量,引发肥胖。
5. 免疫力下降。熬夜后更容易罹患感染性疾病,可能是因为睡眠不足影响人体免疫力。虽然具体机制不明,但最新研究发现控制生物钟的基因可能和某些免疫细胞密切相关。
6. 心脏病、脑卒中风险增加。熬夜人群较正常人群发生中风的风险增加5%,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23%。长期熬夜的人,血压、心率调节呈现较高负荷趋势,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最终导致心源性猝死。熬夜已被证实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7. 精神问题频发。研究发现睡眠不足者夜间交感神经兴奋,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5倍。
总之,熬夜带来的健康问题正以你看不见的姿态慢慢介入你的生命,若不加以重视,于你而言,长期熬夜很有可能等于慢性自杀!
图片来源:GIPHY
可能很多人认为,熬夜就熬夜呗,反正第二天通勤时间眯上几分钟,就能补回来。
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的睡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通俗点讲就是“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也叫 “浅睡眠”和“深睡眠”,睡眠过程就是这两个阶段循环,一般成人每晚循环3-5个周期。
你熬过的夜,不是眯上几分钟能补偿过来的。只有在睡眠中经历几个“深睡眠”过程后,才能充分消除疲劳感。
在通勤途中补觉,会受到声音、光线、空间等各种环境影响,基本上是碎片化的“浅睡眠”,而且是在醒与浅睡之间交替,别说一比一了,就是九浅一深也很难达到。肌体在放松和紧张间来回转换,得不到充分恢复,反而越睡越累。
那么,言归正传,熬夜对生育的影响,究竟能有几何呢?
1、熬夜影响精子质量
睡眠不足会会破坏荷尔蒙平衡,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包括减少精子数量和活力,降低精子质量。
2、熬夜导致精神压力
睡眠不足和压力或焦虑感经常并存。睡眠不足也会使人情绪低落,这种烦躁情绪可能会损害与伴侣的关系,对夫妻生活造成影响。
3、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睡眠不足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增加,这些情况可能会对生育能力产生有害影响。
4、熬夜会影响排卵
睡眠会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睡眠不规律会影响女性黄体生成素的释放,导致月经和生育能力异常。
由此可见,熬夜让”佳期有约”变得更难。生育或受孕的先决条件,是精与卵的结合,只要你的熬夜不是在忙着做夫妻间的那件事,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性爱频率下降,精与卵,只能在两个平行时空里独自哀伤,默默垂泪,无法相交。
最后给备孕期的男性一点忠告:
按时作息养精蓄锐
棋逢对手夫妻捉对
浓情蜜意无需吝啬
提刀上马何必耽搁
月排一卵何其珍贵
炮发十次增加机会
适量运动精益求精
果蔬优蛋也不算贵
权威审核 |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男科 主治医师 潘运高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年幼的宝宝在发生沙眼这种眼部疾病的几率相对于成年人而言要高出很多。
家长们如果发现自己家中的宝宝受到了沙眼的侵害,那么一定要及时通过局部滴用眼药水、滤泡挤压发、局部涂擦发以及药物治疗等方式来对其进行有效的应对处理。
相信大家对于沙眼这种眼部疾病都非常熟悉,因为该疾病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比较常见,沙眼这种眼部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沙眼衣原体所造成,沙眼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的的眼结膜表面出现一些粗糙不平的状况,形状看起来就像沙粒一样,因此被称为是沙眼,虽然说沙眼的发病不限年龄性别,但是年幼宝宝是沙眼的一个高发病率人群。
为了帮助宝宝有效保护自己的眼睛,及时摆脱沙眼,我们一定要注意掌握一些可以有效应对处理宝宝沙眼的方法。
如果发现宝宝的眼部健康受到沙眼的侵害,那么家长们可以通过采取以下的措施方法来对其进行治疗:
1、使用眼药水是帮助各位家长们有效应对沙眼的一个比较良好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措施。现如今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处理宝宝沙眼的眼药水比较多样,比较常见的包括增光眼药水、斑马牌眼药水以及利福平眼药水等等,将这些眼药水在宝宝的眼睛局部使用,每次滴用眼药水两滴左右,每天使用三次。
2、如果家长们发现宝宝的沙眼存在滤泡比较多的状况,那么可以通过局部涂擦或者是局部滤泡挤压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虽然说一般通过俩三次就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但是并不能达到彻底根治沙眼的目的,因此家长们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的方式来应对宝宝沙眼的状况。
3、症状比较轻微的沙眼一般只需要通过局部用药的方式就可以进行治疗,但是如果发现宝宝的沙眼症状比较严重,那么我们则需要通过口服抗生素或者是磺胺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处理。
以上就是家长们在发现宝宝沙眼的时候所可以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方法的介绍,家长们一定要注意掌握这些宝宝沙眼的治疗知识,这样才能在面对宝宝沙眼的时候不至于出现手足无措或者是随意滥用药物治疗的情况,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宝宝的眼部健康避免受到沙眼更多的侵害。
科学技术在发展,电子化时代已经来临,“智能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变成了“低头族”“熬夜族”,甚至连怀孕的妈妈们也不能幸免。那么,孕期妈妈熬夜玩手机,你知道对宝宝伤害有多大吗?医生:会影响胎儿发育!
一、女性熬夜玩手机真的对宝宝有伤害吗?
科学解读:毋庸置疑,女性在怀孕期间熬夜玩手机,真的对宝宝有伤害!随着时代的发展,怀孕期间还依然熬夜玩手机、看电视的宝妈屡见不鲜。
早在2013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就已经发现:怀孕期间的女性,如果睡眠不足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体重偏轻,还容易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北京市朝阳医院妇产科主任王素美持同样的观点:怀孕期间尽量避免熬夜。
二、孕妈熬夜玩手机会对宝宝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科学解读:王主任认为,女性在怀孕期间依然熬夜玩手机是非常不可取的,对于健康的女性来说,熬夜对身体都是都一定的伤害的,更何况是怀孕期间的女性。孕妈熬夜玩手机至少在这三个方面对宝宝有伤害。
1.免疫力降低
睡眠不仅仅是睡觉,也是一个身体修复的过程,在高质量的睡眠中,机体的免疫力得到修复并且提高,用于抵抗外界各种病毒和细菌,熬夜会使免疫力得不到修复而低下。在宝妈们精神活跃、熬夜玩手机的时候,宝宝也无法进入睡眠状态的,熬夜不仅会使宝妈们的免疫力下降,也会影响宝宝的免疫力。
2.累积毒素
晚上的睡眠,也是一个身体代谢排毒的过程,如果没有进入到睡眠状态,各个器官就无法有效的排出毒素。如果宝妈们在怀孕期间熬夜,体内的毒素不易排出而累积,还会把这些毒素输送给宝宝,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3.诱发各种并发症
据调查研究显示,怀孕期间熬夜玩手机诱发各种孕期并发症,增加不良妊娠的几率,甚至会提高生育风险,加大孕妇的生产难度。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孕妈们一定要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
三、孕妈应该怎么安排作息时间呢?
科学解读:女性在怀孕期间的作息,应该是健康且规律的,宝宝的作息时间往往与妈妈的作息时间是密切相通的。
王素美主任建议:孕妇在晚上10点钟之前一定要休息,每晚至少要保持8个小时的睡眠,中午尽量休息1小时。
如果孕妇白天比较疲惫,可以延长午休时间。如果孕妇出现了熬夜的情况,白天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但白天补觉只会缓解宝妈们自身的疲劳感,而不会削减熬夜对宝宝造成的伤害。建议女性在怀孕之后就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孕妈们在兴致勃勃的熬夜玩手机,妈妈肚子里的宝宝也处于精神活跃的状态,宝宝是跟着妈妈一起熬夜的,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所以,宝妈们在怀孕之后,尽量不要熬夜玩手机,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才是最重要!
近年来,我国学生的近视问题日益严重且低龄趋势明显,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根据对学生普查的统计数据,现在小学生近视发病率在30%左右,中学生约为60%,大学生更是达到80%左右。近视是一种最常见的眼睛问题,使我们的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近视人口持续快速增长,且越来越呈现低龄化状态。
孩子视力不好,真的都是“电子产品”惹的祸?电子产品表示,“这锅太大,我不背!”过早、过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会影响视力的发育。但除了电子产品外,我们还要关注影响视力的七大因素。
1、遗传因素
近视爸爸+近视妈妈=近视宝宝?答案是不一定的!近视是属于多因子遗传病,一个个体是否易于患某种疾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的,这种不易于或易于患某种疾病的属性变量称为易患性;遗传对易患性所起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度。
调查结果显示,近视程度越高,遗传度越高,说明遗传因素在近视发病中起的作用越重要。父母双方均是高度近视眼(一般指600度以上),遗传给宝宝的近视几率非常大。若其中一方高度近视,其遗传的几率可降低一半左右。如果父母均是低度近视,遗传的几率要小得多。
另外,排除后天环境的原因,3~6 岁的宝宝出现高度近视,多与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当然,如果父母亲都不是近视眼,但他们都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在他们本人不显示近视。但他们俩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具备了两个近视基因,故而会使孩子成为近视眼。
因此我们要注意的是,如果爸爸妈妈都有高度近视的,应意识到宝宝会有遗传近视眼的倾向。在日常生活中,应多注意观察宝宝和同龄的孩子在视觉上的差异。观察宝宝看东西时,眼睛是否会眯起来,是否会歪头,是否会将脸靠近物体等。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应尽早带宝宝去眼科检查。
2、户外活动
遗传因素虽是近视眼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前提,但是遗传因素稳定且无法改变、视觉环境大致确定的情况下,个人行为因素在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一位美国学者在《环球科学》发表文章认为:看书看电视都是室内活动,室内光照不足而眼睛缺少光照才是导致近视的最大原因。研究人员对五百个视力正常的儿童进行了五年跟踪,结果发现,室外活动多的孩子近视发病率低。那是不是因为经常在室外活动的孩子不怎么看书呢?并不全是,因为很多孩子也会在户外长时间看书和使用电子产品,但是他们还是得近视得少。因此,眼睛接触户外阳光的时长才是控制近视的最重要因素。
3、读写习惯
不正确的用眼习惯与近视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用眼距离过近包括读写时书与眼的距离不足1尺,读写姿势不正确,握笔姿势不正确,有走路乘车卧床看书的习惯等都是近视度数加深的原因。
4、睡眠习惯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理过程,1岁内的宝宝在睡眠时有“长亮小夜灯”习惯的,不仅会对视力的发育产生影响,还会促进性发育。研究曾证明青少年睡眠不足可引起视疲劳而导致近视。睡眠与青少年近视形成呈正相关性,所以睡眠不足也是近视的危险因素。
5、饮食习惯
营养与视力的关系与研究已广受人们的关注。研究者发现精制糖摄入过高会使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引起房水渗透压降低,渗入晶状体,使其变凸,导致屈光性近视。同时新鲜果蔬、动物性食品及水产品摄入过少也会损害视力。因此饮食是否均衡与合理直接影响青少年近视的形成与发展。
6、远视及散光
除了最常见的近视影响视力外,远视及散光也是视力差的原因。远视其实是眼球发育不足导致的,虽然随着发育期年龄的增长,远视会逐渐减小,但有些小朋友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导致远视度数高,也会影响视力,需要验光后戴镜;而散光往往是角膜形态不规则导致的,是眼睛的一种屈光不正常表现。散光程度越高,光学矫正越不足,孩子的视觉偏差多、成像质量越差,朝近视进展也可能越快。
1. 在饮食方面要均衡,不挑食、不偏食。 多吃富含维生素A、B1、B2、C及E的食品。常见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有蛋、奶、鱼、肉、肝脏和新鲜的蔬菜、水果;
2. 多带宝宝到户外运动,少看电视。 目前,环境因素造成的近视已远超过遗传近视的比例;
3. 保持一个良好的姿势 “三个一”: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胸与桌子距离一拳,手握笔时和笔尖距离一寸。这是一个标准的阅读和写字姿势,可以避免距离书本太近;
4. 避免长时间看近 避免让宝宝看手机、看iPad的时间过长,眼睛得不到放松,眼内的肌肉,特别是调节睫状肌得不到松弛,最后就近视了或助推近视的发展;
5. 定期带宝宝到医院进行体检 若发现宝宝已经近视了,要及时配戴眼镜,保证宝宝的正常用眼。
希望每个宝宝都有明亮的双眼,去看、去探索美丽世界!
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有很多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就已经早早地戴上了眼镜,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关于近视形成的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近视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用眼习惯等。
大家可能都听老一辈的人说过“近视会遗传”,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眼睛。那么这种说法可信度有多高?我们身边很多夫妻双方都是近视眼,由于近视造成生活中很多的不方便,他们就有了以上疑问。那么今天就来给大家解答这个近视会不会遗传的问题。
现在的医学研究表明近视属于多因子控制的遗传病之一,它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高度近视的患者,其遗传因素具有相对稳定和持久的作用。近视程度越高,遗传程度就会越高。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就明白了:近视是会遗传的,尤其父母是高度近视的。如果父母近视度数在600度以上者,自己应该意识到宝宝会有遗传的倾向,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孩子在视觉上与同龄人的差距,发现问题时尽早去医院诊治,或者自己判断不了时尽早带孩子去医院眼科检查。
虽说遗传对近视很重要,但是个人生活习惯对近视影响更重要,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为了防止孩子近视,平时就要培养孩子正确做眼保健操的习惯。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下班后在孩子面前不要一直玩手机、看电视,要带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坚持健康的用眼习惯。
饮食上摄入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品,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果发现孩子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时一定要进行纠正,定期带到孩子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视野、眼轴等的变化情况,18岁以下的青少年应该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近视是一种可控可矫正的疾病,一般都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并且有人认为:戴眼镜会加重近视,这是一种误区,不要有过多的心理负担。如果发现孩子已经近视,要到医院及时科学配镜,矫正视力,防止恶化。
在眼科的门诊里,经常可以看到家长带着孩子来问:“医生,我家孩子老是眨眼,这样好吗”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
仔细观察身边,你会发现就连成年人也有很多人会有频繁眨眼的习惯。事实上,宝宝眨眼异常的确是一种病症。
眨眼,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称之为“瞬目”,一般有异常瞬目、频繁瞬目或瞬目过多等等情况,3-6岁儿童很容易出现这种问题,而男童发病率约为女童两倍,多表现为双眼瞬目。
那么,导致宝宝频繁眨眼的原因有哪些呢?家长赶紧来看看!
(1)眼睑及角膜疾病
一般来说,当强风吹到眼睛,或者沙子等异物进入眼睛时,人们就会不自觉地眨眼睛。风或沙子等都是对眼睛的刺激,而眨眼睛为了清除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反应。
能引起儿童眨眼增加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结膜炎,特别是过敏性结膜炎,往往还伴随着突然发作的连续打喷嚏、流涕、鼻塞及张嘴呼吸等症状;
干眼症,儿童如果电视、手机看得太多就会引起眼睛干涩,也被称为“视频终端综合症”;
眼睑异常,包括倒睫,眼睑炎症(如麦粒肿、睑板腺囊肿)等;
另外,角膜移植术后的儿童可能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即排斥反应;
点状角膜炎,角膜上皮损伤等也会引起儿童单眼瞬目。
(2)未矫正的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和散光。如果孩子视力模糊就会条件反射地眨眼。
(3)习惯性抽动
分为儿童抽动症,多见于5%-25%的学龄儿童,一般发作时间超过1个月,但不足1年,时好时坏。而超过1年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发病率小于1%。
还有抽动秽语综合症,表现为瞬目的同时伴有喉部异常声音。患儿会出现频繁瞬目,同时还会出现挤眉、歪嘴、皱额、摇头、耸肩,发清嗓音等各种异常症状。
如果孩子有频繁眨眼的习惯,家长千万不要任其发展,为了防止情况加重,家长还是需要帮助孩子治好频繁眨眼的情况。
首先,最好的就是前往眼科排查眼科疾病。
如果是过敏性结膜炎,需要采取对应的抗过敏治疗;如果是感染导致的结膜炎、角膜炎,需要进行抗敏感疾病;如果是干眼症,需要监督孩子少看电视和手机等电子设备,并且定期使用眼药水保持眼睛湿润;如果是眼睑异常应该进行相应的抗炎和手术治疗。
而如果是屈光不正的孩子,医生建议要在3岁半左右去眼科就诊,必要时就要做戴镜矫正等等。
孩子的一点异常可能都意义非凡,家长们可要多上点心啊!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讲到夜奶,简直是宝妈睡眠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我常接到这样的咨询:
有让妈妈感到不知所措的;
有让妈妈感到焦虑的;
其实夜奶是妈妈和宝宝之间很亲密的事情,只要妈妈和宝宝感觉舒服,那并不是一个问题。
但问题是有些宝宝的夜奶过于频繁,让妈妈感觉无措、疲累了,那我们就得想办法让事情变得更好。
很多妈妈因为受到宝宝夜奶频繁的问题所困扰,抓不准到底宝宝是为什么要吃夜奶,甚至有的妈妈因为过于疲累而产生了想给宝宝断奶的念头。
哺乳是妈妈和宝宝之间美好、亲密的链接,我们都希望妈妈和宝宝都能更多的享受哺乳所带来的快乐。
所以在打算给宝宝断夜奶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学会辨别一下,到底你宝宝的夜奶是属于哪种夜奶呢?是否真的需要戒除呢?
孩子需要夜奶,除了真正饥饿原因外,很多时候都是由于宝宝对母乳喂养的依赖。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宝宝戒掉喝夜奶的习惯呢?小编告诉你,科学调理才能事半功倍哦!
善用奶嘴
妈妈下定决心断夜奶,就不能因为宝宝啼哭就心软了。
有时候宝宝哭闹,也不一定是因为他很饿,也可能是想要吸吮的感觉,这时妈妈可以给他一个安抚奶嘴吸吸,起到一点安慰代替作用,或者妈妈可以尝试用其他办法转移注意力。
科学减奶,循序渐进
要帮宝宝戒掉夜奶,妈妈要先从自身下手,要克服宝宝一哭就不忍心的心态,还要有计划地科学合理地安排宝宝的喂养次数。
从第4个月起,就可以去掉夜里的一顿奶,然后慢慢减少夜间喂奶的次数,比如从4次到3次,再到2次,1次,让宝宝慢慢习惯。
当宝宝添加辅食后,可在晚餐临睡前,喂宝宝吃一顿米粉或其他辅食,因为多样化的食物比单一的奶粉 更有饱腹感和不易被消耗。
调整睡眠时间
宝宝的睡眠是有周期的,一个周期在60分钟左右,周期结束后会自动醒来,如没有饥饿感或尿意,便会自动转入下一个睡眠周期。
宝宝若正在睡眠周期中,请不要去打扰他。5个月左右的宝宝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为14小时,这时期大多数婴儿夜间不吃奶,能睡长觉,持续睡6小时以上。
延迟最后一顿奶
可以先把宝宝晚上临睡前的最后一顿奶延迟,到10点左右,把他喂饱。
若宝宝在3、4点仍醒来,先哄他,给他水喝,不要喂奶,妈妈要明白只要睡前吃饱了,宝宝基本不会饿。
耐着性子哄宝宝,用手轻拍宝宝哄他睡觉。如果刚开始尝试这方法时,宝宝喂水后仍然吵闹不止才喂奶。奶粉要冲得比平时稀一点,慢慢地他就会延长连续睡眠的时间了。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曾桥
文章首发于 | 蒲荷孕育公众号
“光”让万物苏醒,让种子萌芽,让百花开放!昼夜交替、四季轮回、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光。古人点火取光,现代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更是离不开光。那么光照对人类生命的“种子”—胚胎又有哪些影响呢?
我们都知道新生命是在母体子宫内孕育生长的,子宫内温暖黑暗湿润的环境是胚胎发育最理想的温床。但是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中早期胚胎的多项操作均需要在“光”下面进行,如显微镜光源、手术室光源的使用。这样胚胎不可避免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从而引发了人们对胚胎生长发育安全的担忧。
一. 光照对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的伤害
胚胎吸收光子后会进入激发态,激发态的分子能量通常会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热能、轫致辐射效应和击穿作用这几种传递途径导致胚胎损伤。
光照对胚胎的诱导损伤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囊胚形成率下降、DNA损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胚胎应激反应和诱导性凋亡等。
(图:光谱线示意图)
当胚胎暴露在380-800nm的可见光时,在高密度光照条件下,细胞内线粒体存在的高密度物质如细胞色素、黄素蛋白、NAD(P)H等对光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胚胎吸收光子后诱发ROS如O2-、H2O2、OH-等的生成,ROS可造成胞质钙离子浓度升高,细胞膜去极化,核膜损伤,DNA合成阻碍,细胞凋亡等一系列伤害作用。ROS还可造成细胞膜上不饱和脂肪酸、甾醇类物质的氧化损伤、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失活,导致ATP生成减少,组蛋白、线粒体缺乏,进一步扰乱DNA的表达。
二. ART过程中显微镜光照指数
在辅助生殖过程中,一枚胚胎的形成要经过卵子、精子的准备;精卵体外结合或显微单精子注射等诸多步骤,形成胚胎后又要定时跟踪观察胚胎的生长情况。这些操作都离不开显微镜的使用。那么显微镜灯光对胚胎有哪些影响呢?科学家对常规IVF操作中胚胎所受光照的波长、照度及平均曝光时间等进行调查,发现胚胎所受到的光照95%来自于显微镜。
在ART显微操作过程中,光照强度一般在2500lux~5000lux(约20~30W/m2,150lux≈1W/m2,W=J/s)范围内,环境光较少,约200~400lux(0.1-0.5W/m2)。常规IVF、ICSI、ICSI+PGD等操作中胚胎所受到光照能量为3.2-17.4KJ/m2,其中来自环境光的照射能量大概为0.2-1KJ/m2,占总能量的7%左右。
光照对早期胚胎产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依赖性。早期胚胎接受光照的时间越长,受到的损伤就越大。除了总照射时长的累积效应,光损伤与照明时间所占拍摄间隔周期的比例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光照对胚胎伤害不仅与光照剂量有关,也与光谱组成相关。有研究者利用暖白色荧光灯、冷白色荧光灯、太阳光三种光源分别照射小鼠受精卵15min,结果发现太阳光对小鼠受精卵的伤害最为严重,胚胎存活率仅为25%;其次是冷白色荧光灯胚胎存活率44%;暖白色荧光灯对胚胎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胚胎实验室常规使用暖白色荧光灯,最大限度的减少灯光照射可能对胚胎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光照损伤的预防及控制
1.显微镜光照是胚胎体外操作过程中最主要的光照来源,改善显微镜照射条件对减少胚胎光损伤来说非常重要。例如在显微镜加载滤波片(如绿光通透性滤波片、过滤光谱<500nm的蓝光滤波片)避免紫外及蓝光伤害可有效减少光损伤。或者使用多光子显微镜、谐波振荡显微镜、选择性平面照明显微镜等新型显微镜,可以减少胚胎细胞的单光子吸收和光照对胚胎内部的干扰作用。
2.提高对胚胎的扫描速度,增加同位点扫描延迟或者采用随机扫描方式,减少激发位点的重复扫描率及选择长波长光源型号等均可有效减少光损伤效应。
3.缩短胚胎体外操作时间减少胚胎曝光,选择低氧培养环境,建立体外胚胎共培养体系如胚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系统等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光照对胚胎造成的伤害作用。
结束语
ART中早期胚胎的多项操作需要借助显微镜,这就难免会受到光的照射。虽然光照会对早期胚胎产生影响。但是借助于现代技术的发展,更多操作技术的优化,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光”终究会被人们所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着高挑的身材。包括现在的很多家长朋友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身高上不输同龄人。我们知道,身体在很大程度上受基因的影响。但是,也有很多人表示自己和父母的身高并不太“相符”。
其实,除了遗传方面,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还有很多,遗传对身高的影响约占60-70%,而剩下的30-40%则与饮食、日常习惯、生活环境等等相关。人类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就是孩童时期。所以,对于增高来说,生活方式的干预十分重要,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
第一,每个家长都应该高度关注孩子的营养健康,这与身高也密切相关。其中蛋白质,维生素等对身高的影响更是大。所以建议家长要给孩子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比如瘦肉、奶类、蛋类等。维生素类也非常重要,维生素A可以维持骨骼代谢,促进牙齿和骨骼的发育;维生素D 可以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的生长。
此外,还应注意避免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吃过多的零食、脂肪导致儿童身体肥胖,这些都会导致骨龄提前、骨龄早期闭合,对儿童身体发育十分不利;不规律的饮食、摄入过多甜食等会导致血糖升高,长此以往会抑制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阻碍身高的增长。
第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儿童发育至关重要。比如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运动。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最好在晚上10点前睡觉,充足的睡眠才能够保证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
第三,合理的运动,一些弹跳类的,比如篮球、排球、跳绳、健美操等等都会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有利于长高,比如举重、还有一些消耗过大的运动,对增高反而起着相反的作用。
总之,身高虽然受遗传因素影响大,但营养、睡眠、运动的力量也不容小觑。近年来,很多亚洲国家比如中国、韩国、日本等平均身高都有所增长,据研究,这恰恰是与营养、运动等早期干预相关。所以,通过科学的干预,让孩子长高并不是个难事。
另外,广大家长朋友千万不可迷信天花乱坠的增高药、增高鞋等“不靠谱”的广告,对于身材确实矮小的孩子,可以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再有所针对地进行治疗。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每每看到身高一米八的大长腿欧巴,总是忍不住感叹一声“为什么他们那么高而我却那么矮?都怪我爸妈...”
长得高不高跟睡得好不好有关,可别单方面责怪基因的问题,后天的饮食、锻炼等等对身高的影响也很大。
为什么睡得好不好跟长得高不高有关?
生长激素,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这个生长激素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分泌主要在晚上,特别是21:00-凌晨1:00是生长激素分泌高峰,一旦晚睡错过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对于宝宝来说也是一样的,有研究表明,大约在23∶00~24∶00深度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且一般是在宝宝深度睡眠两小时之后,出现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往前推算,长高的关键时间点应是21:00~22:00,在这期间入睡,才不会错过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
很多爸爸妈妈初为人父母,都是育儿新手,容易踩坑,导致宝宝半夜惊醒大哭,闹了一夜大人小孩都没有休息好,那么如何让宝宝安睡一夜呢?这里教你避开三个错误的做法,赶紧拿本子记起来!
正确做好这三点、宝宝安睡一整夜
1. 培养宝宝的入睡习惯
很多爸爸妈妈一遇到孩子哭闹,就是抱着、哄着入睡,殊不知这样培养了孩子不良的入睡习惯,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宝宝不愿意睡的时候可以不睡,更多地让宝宝自己选择入睡,在白天把入睡的习惯培养好了,省得晚上“折腾”全家。
2. 劳逸结合适当午休
适当接触外界环境,对于孩子的发育来说有积极作用,早上溜娃晒晒太阳还能促进钙的吸收,更有利于孩子长高。午饭后宝宝更容易感到疲倦,就会养成午休的习惯,但是注意如果超过下午三点半,就不再建议让宝宝午睡了,这样会影响晚上的休息。
3. 规律喂养时间
很多宝宝半夜常常是饿醒,因此会哇哇大哭。其实夜间喝奶容易让孩子喝多,而且容易错过夜间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同样是长高,可能横向发展了,变成肥胖或超重宝宝。
因此应该从规律饮食方面进行调整,宝宝一天24小时的总奶量是基本恒定的,夜奶断掉了,自然白天的奶量就增加了。
你长得矮,很可能是在你还是宝宝的时候,没有睡够、没有睡好的原因。作为新手爸妈,别再让孩子重蹈覆辙啦,让宝宝安睡一夜,快高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