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5种有危险隐患的游乐设施!

5种有危险隐患的游乐设施!
发表人:儿科医生宫红梅

最近,天气转暖,很多宝爸妈会带娃出去玩。

 

但是家长们知道么,随处可见的游乐设施也有可能给娃带来的伤害。毕竟“宝宝安全无小事”,当家长的一定要留意!

一、滑梯

在众多游戏项目当中,滑梯绝对可以位列宝宝“最喜爱游戏”的前三名!常见到的儿童滑梯一般高度都符合安全高度,有时为了增加趣味性会有几个缓慢的转弯。家长就产生了疑问,滑梯到底有什么安全隐患?

 

“抱滑”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很多家长认为宝宝还小,担心宝宝从滑梯滑下时出现危险,所以选择抱着宝宝从滑梯上一起滑下来。但是儿童滑梯设计时考虑到宝宝安全问题,所以将滑道设计较窄。当家长抱着宝宝滑下来时,一不留神,很容易将宝宝的手或脚挤压在家长的身体和滑梯之间,从而造成擦伤,严重时会出现骨折!

 

注意:

 

1.为宝宝选择正规的游乐设施,并且选择适宜高度及坡度的滑梯。

 

2.宝宝能独立行走、蹦跳后就可以自己玩滑梯了。

 

3.确保滑梯表面光滑、无锋利物。在阳光下暴晒过得滑梯也要避免玩耍。

 

4.如果宝宝刚刚接触滑梯游戏,家长可以在滑梯旁保护宝宝,帮助控制滑下速度、防止出现磕碰。

二、摇摇车

“摇摇车”是最方便安装的游乐设施。因为占地面积小,安装简便,便于管理等优点,受到了很多商家的喜爱。家长呢,只要花上一两块钱,就能让宝宝伴着音乐,摇上一会,家长也能轻松一会儿!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处可见的摇摇车几乎都是“三无”产品,加上经常在外面风吹日晒,摇摇车普遍存在设备老旧、破损、漏电等问题。

 

另外,在《玩具安全》系列标准中明确规定:近耳玩具产生的平均声级不应超过65dB;除近耳玩具外的所有其他玩具产生的的连续声音平均级不应超过85dB。

 

而大多摇摇车音乐放起时最高分贝可达118dB!最低也有87dB。远远超过了规定标准,存在损伤宝宝听力的隐患。

 

注意:

 

1.乘坐摇摇车时,要选择有安全标签的摇摇车。

 

2.检查摇摇车是否存在破旧、漏电等安全问题。

 

3.乘坐时系好安全带。控制乘坐时间,避免损害听力。

 

三、蹦床

蹦床游戏趣味性大,大多数宝宝喜欢蹦跳的游戏,玩乐时间往往较长。但因蹦床弹力大、而宝宝本身骨头强度低。长时间的弹跳会给宝宝的脊椎骨、关节、韧带等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可能会对宝宝关节等部位造成伤害!

 

且因为蹦床游戏参与人数较多,不易控制落点。容易在游戏发生碰撞、踩踏甚至造成骨折。

 

注意:

 

1.美国儿科学会建议:6岁以下儿童不要玩蹦床,骨头不能承受住跳跃的压力,并且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不足以控制他们的弹跳。

 

2.大童在蹦床游戏中时,父母要时刻在旁看护。蹦床中人数较多时,避免宝宝进入游戏。

 

3.宝宝蹦床时间一次最好不超过10分钟。不在蹦床上尝试难度系数较大的动作。

四、淘气堡

淘气堡是一种充气式的大型游乐设施,因占地面积大,本身自重较小,常见在室外铺设。如果淘气堡固定不牢固,大风就有可能将整个设施吹翻。

 

淘气堡中设置攀爬、钻洞等游戏项目,一旦充气设施出现漏气,宝宝容易在游戏过程中卡在夹缝中,造成窒息。

 

充气设施由于弹力较大,与蹦床一样有造成宝宝骨折的风险。

 

注意:

 

1.宝宝进入淘气堡前,检查游戏设施是否与地面连接牢固,充气充足。

 

2.宝宝进入游戏设施后,要时刻看护,不要让宝宝离开视线范围超过5分钟。

 

五、海洋球、积木池

海洋球或积木池也是宝宝一扎进去就出不来的地方!

 

满满一池,商家做不到每个都进行仔细消毒,所以宝宝在玩耍的过程中,很容易就沾染到了各种细菌!

 

不止是玩具本身,容纳玩具的大池子也无法进行彻底的清扫。池中各种废弃卫生纸、食物碎渣、玩具零件,五花八门......宝宝在玩具池中做行走或扑倒的动作时,踩到或者磕到尖锐的零件时,后果不堪设想。

 

注意:

 

1.如果到室外海洋球、积木池游戏,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检查是否有给玩具定期清洗、消毒的记录。

 

2.玩具本身是否有异味,甲醛超标,会危害宝宝健康!

 

最后:好不容易天气转暖,东北的小娃娃们终于可以走出家门透透气了。要抓住春日的好时光,享受阳光、微风、花红柳绿......

 

不要总是闷在室内,游戏项目也都局限在室内,辜负了春日。希望宝宝们在这个春天里都能茁壮成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骨折疾病介绍:
骨折是由创伤或骨骼疾病所致,以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为改变的疾病,创伤性骨折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疲劳性骨折等所致。骨折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部分骨折患者还会有休克、发热等全身表现。骨折可进行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然后予以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然后在不影响固定及骨折恢复的情况下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大部分骨折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部分可引发畸形愈合或伴有并发症,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寒假一放假,孩子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到处疯玩,一不小心就容易弄伤了自己,新春佳节,熊孩子们依旧让宝妈们操碎了心。春节期间,儿科医院急诊科这“5种”病人特别多,家里有熊孩子的可要当心了!

     

     

    一、火药炸伤

     

    新春佳节放鞭炮、烟花,是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小孩子们安全意识薄弱,意识不到“火药”的威力,一不小心就容易被火药炸伤。如果孩子们被火药灼伤了皮肤,宝妈们一定及时处理,以免伤口感染发炎。


    如果创面较小,就是普通创口,用生理盐水或者干净的水清洗干净泥沙之后包扎一下即可。如果创面较大,流血不止,宝妈们在按压止血的同时,一定要赶紧带着孩子去医院包扎,切勿随意取出异物。


    二、鱼刺卡喉

     

    这是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的情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过年吃“鱼”往往意味着“年年有余”,象征着在新的一年来圆圆满满、幸幸福福。但是“鱼刺”始终是让人头疼的事情,特别是很多孩子在吃鱼肉的时候,会不小心把鱼刺咽下去,造成“鱼刺卡喉”。

     

     

     

    如果孩子遇到鱼刺卡喉,很多宝妈们都会给孩子喂点醋,或者是再吃一些东西,把鱼刺弄下去。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恰当的,给孩子喝太多醋,会损伤孩子们的消化系统,甚至灼伤口腔黏膜,而让孩子吞咽食物也许会让鱼刺越卡越深,甚至划伤喉咙。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咳嗽、呕吐等方式促进鱼刺松动,直到掉出来。如果鱼刺卡得很深,并且有喉咙出血的情况,还是要尽快送还孩子去医院。

     

    三、烧伤、烫伤

     

    俗话说得好:“水火无情”。春节期间正值冬季,天气寒冷,很多调皮的小孩子喜欢用火机点火玩,一不小心就会被烧伤。如果孩子们不小心被烧伤和烫伤,宝妈们切勿用牙膏涂抹,不要强行退去衣物,烫伤可以用凉水冲洗缓解疼痛,情况严重者,要及时送医以免感染。


    四、高烧不退

     

    春节期间,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处于冬季,气温很低,孩子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不如成人强健,很容易受凉感冒、高热不退。而且过年期间,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经常出入很多人群密集的场合,孩子们也很容易被传染感冒。


    所以,家里有熊孩子的,一定要常备感冒药,如果孩子感冒比较严重,高热不退,建议还是要去医院做相关检查,以免让孩子的身体受到损伤。

     

    五、交通意外

     

    好不容易放了寒假,调皮的孩子们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趁着爸爸妈妈不注意,就溜出去跟其他小伙伴们疯玩。过年期间路上的车也比较多,孩子们到路边玩耍,很容易出现交通意外。所以,宝爸宝妈们在过年这段时间一定要看管好孩子,不要让孩子乱跑,一定要远离危险区域,以免发生意外。


    照顾孩子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熊孩子让宝爸宝妈们操碎了心,新春佳节,宝爸宝妈们在热热闹闹忙着过年的同时,也一定不要忽略了孩子们的安全。新春佳节,带着孩子外出玩耍,更要多注意安全,远离潜在威胁,平安过新年!

  • 现在的孩子们真幸福啊,先不说由于新一代父母对孩子的“感同身受”,使得孩子们连压岁钱都可以自己支配,就说说如今的儿童玩具,那可真的是种类齐全,让人眼花缭乱,Dr.京看了也想玩,毕竟Dr.京小时候的玩具实在有限。

     

     

    但玩具的丰富,也带来了担忧:这些玩具花里胡哨会不会 有毒呀?

     

    这样的担忧并非凭空而来,这些年,儿童玩具伤人的新闻不在少数。

     

    深圳消费者委员会检测了一批软泥玩具,也叫史莱姆、假水,发现其中大部分都含有硼砂,甚至有些玩具含量已经超标。硼砂具有毒性,摄入过多,会引起中毒。即便是孩子不吃,如果在玩耍时,皮肤上有伤口,也会带来伤害。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其实,常见的一些儿童玩具,隐藏着家长容易忽视的危险,下面Dr.京就来盘点盘点那些危险的玩具吧~

     

    警惕这些玩具

     

    网红气球

    街边常见漂亮气球,这种气球应该充的是氦气,但氦气成本高,商贩会用氢气代替,氢气燃点低,当这些气球遇到明火或者静电时,会引起爆炸。比如冬天衣服摩擦产生静电、未熄灭的烟头,这些都是安全隐患。

     

    磁力珠

    一颗颗带有磁力的球,可以将它们摆出各种形状,确实好玩。大人玩玩没什么大碍,但年纪小的孩子很可能会将小球吞下,如果磁力珠吸在肠道上,后果不堪设想。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儿童水枪

    一到夏天,孩子们几乎人手一把水枪。虽然水枪喷出来的是水,但有一些儿童高压水枪喷出的水柱杀伤力不小。央视节目《是真的吗》中就做过一场实验,结果表明,水枪中的水击穿了保鲜膜。孩子之间玩得兴起时,很可能会射伤小伙伴。如果非要玩,要做好安全教育,不要让孩子射击对方面部,不要在有电的插座附近玩耍。

     

    如何让孩子开心健康玩玩具?

     

    ●看商标。购买玩具时,不要贪图便宜随便购买三无产品,应尽量购买正规品牌的产品。合规的玩具会有安全检验合格证和3C标志。一方面,有品牌的产品,监管相对较严,另一方面,如果出了问题,售后相对完善。

     

    ●看材质。尤其是婴幼儿玩具,孩子会啃咬,更要注意挑选安全的材质,有异味和脱色问题的,直接pass。

     

    ●根据孩子年龄挑选玩具。一般玩具会标明适宜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在购买玩具前,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玩具的说明书。

     

    ●仔细检查玩具外表。检查边缘、表面是否光滑,是否有缺口,远离带有小零件、尖锐边角的玩具,远离带有异味的玩具。

     

    ●防过敏。有些孩子对毛绒玩具过敏,如果孩子在玩玩具时出现了过敏现象,要及时排查是否是毛绒玩具引起,如果是,以后在购买玩偶时,可选择不易过敏的布面玩偶。

     

     

    ●保证玩具卫生。塑料防水玩具可以用酒精擦洗或清水冲洗,耐高温的硅胶玩具可用沸水消毒。室外玩具比如足球篮球类,容易沾染灰尘和虫卵,需单独收纳,避免污染其他室内玩具。不可清洗的,为了孩子健康,出现脏污、裂缝、生锈、掉漆就及时丢弃吧。

     

    美国的一位妈妈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孩子被玩具上的细菌感染致病的经历:细菌来自于孩子洗澡时爱玩的小黄鸭,因为底部带有气孔,水进入内部,长时间后,细菌繁殖,当孩子接触到这些细菌,不幸感染了蜂窝织炎。可见,儿童玩具的卫生多么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监督孩子洗手。玩过玩具后,手上会沾染很多细菌,要培养孩子玩完后洗手的卫生习惯。也要教育孩子,在玩玩具时,不要边玩边吃,不要用手揉眼睛、摸嘴巴、抠鼻子等。

     

     

    对于孩子来说,玩具不分贵贱,只要安全、有趣,不管是什么价格、什么品牌,他们喜欢的,就是好玩具。

     

    参考文献:
    1.《中国消费者报》
    2.蔡若夫.儿童玩具安全的挑战与展望[J].伤害医学(电子版),2017,6(2):11-14.DOI:10.3868/j.issn.2095-1566.2017.02.003.
    3.乔禹.有一种"危险玩具"叫水晶泥,你家有吗?[J].人人健康,2021,(15):18-19.DOI:10.3969/j.issn.1004-597X.2021.15.010.
    4.叶丹,王先良.避开塑化剂选玩具要先看标识[J].大众健康,2017,(4):110-111.DOI:10.3969/j.issn.1002-574X.2017.04.045.

     

  • 宝宝成长过程中,玩耍是必不可少的,父母陪宝宝一起玩的话,对宝宝来说更是益处多多。

     

    亲子游戏有什么作用?

    孩子在亲子游戏中获得了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积累了感觉印象,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在亲子游戏中获得了对待人际交往的态度、方法,体验了初步的交往关系,有助于社会性关系的发展。加强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密切亲子关系,有助于个性的完善和发展。

    家长和0-1岁的宝宝玩这些亲子游戏

     

    1.抚摸宝宝

     

    适合:0-3月的宝宝

    抚摸宝宝或拿不同的物品接触宝宝的皮肤,可以让宝宝更好的感受对方的身体语言——无声的语言。洗完澡后对宝宝轻柔的抚触按摩;将玩具放在宝宝的手边或脚边,让宝宝推开或踢开;或准备不同质地的物品(丝巾、棉布、海绵、塑料等),让宝宝用手抓,感受不同的质地与触感。

     

    2.黑白图卡

     

    适合:0-3月的宝宝

    婴儿喜欢凝视一些对比强烈的颜色。研究证明,明暗的强烈对比会给婴儿大脑发出强烈视觉信号,刺激视觉发展和大脑发育。阅读时间可以在宝宝洗澡后抚触时,妈妈边抚触,让爸爸配合拿着黑白卡片书带着宝宝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最合适的时间,来做这个操作。

     

    3.翻滚起来

     

    适合:4-6月的宝宝

    当宝宝学会滚了,他就会不停地去尝试滚地更快,滚出更多新花样,这是身体技能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可以鼓励他多滚起来,可以在他翻身可及的位置放一个玩具,鼓励他翻过身来。他翻过来了可以再增加一点难度,把他放成趴的姿势(这个姿势真不那么好受),鼓励他侧身翻。每次他们的尝试我们都要用夸张的反应,这时他们才会动力满满地继续尝试。

     

    4.躲猫猫

     

    适合:4-6月的宝宝

    很多宝宝都很喜欢藏猫猫的游戏,这类游戏有助于宝宝积极活跃的探索身边的事物。家长把脸一隐一现来逗宝宝发笑的游戏。大人遮住自己的脸,让宝宝觉得大人怎么不见了的同时,用语言吸引宝宝的注意。玩这个游戏时可以使用毯子,用手,或者任何你可以躲在后面的东西。

    5.认五官

     

    适合:7-12月的宝宝

    教宝宝认识五官,可以帮助宝宝尽快建立自我意识,对大运动和反应能力。家长随便找个纸笔,在纸上画一个大头娃娃的图案,有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就可以,图案要画得稍微大一些。如果家里有现成的婴儿海报,也可以直接用。先带着宝宝一起认认五官,哪个是鼻子、哪个是嘴巴。宝宝熟悉认知后,游戏开始。说到眼睛,迅速指到眼睛,或用手掌拍眼睛的位置。和宝宝互换角色出题,看谁反应比较快。

     

    6. 障碍爬行

     

    适合:7-12月的宝宝

    宝宝学习爬行,妈妈可以在宝宝差一点点才能够到的地方放一些有趣的玩具,吸引他爬过去,慢慢的锻炼他的爬行能力,当爬的动作已经比较娴熟的时候,就用枕头设置一些小障碍,让宝宝从上面爬过去。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相信每个有宝宝的家长都会碰到宝宝夜哭的问题,新生儿的中枢神经发育还不完善,日醒夜睡的反射尚未建立,如果白天睡的时间长了,夜里就不要入睡,大人不哄不抱,便大哭不止。下面我们就来解析:新生儿夜哭的10种原因!

     

    1. 饥饿或过饱

     

    一般而言,小宝宝隔2~3个小时就可能要吃奶,有些妈妈却喜欢固定3个或4个小时才让宝宝吃一次奶,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对无法忍耐饥饿的宝宝而言,这种方式无疑十分痛苦,因此往往气得哭闹不止,而且在吃奶时会狼吞虎咽地狂喝,以至于喝入太多空气,反而又造成肚子痛,只好再哭一次。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妈妈以为宝宝哭闹是因为没吃够,于是又喂了一次奶!可是你知道吗?宝宝的神经发育尚未成熟,仍旧保留着吸吮反射能力,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放到宝宝的小嘴里,他就会用力吸吮,结果导致吃奶量过多,宝宝的小肚子越来越胀,进而因为感觉不舒服而哭闹不止。

     

    解决方法:到底应该隔几个小时喂一次奶,要依宝宝的具体情况而定,至于每次喝奶总是又快又急的宝宝,可在喂到一半时先给其拍背排气,以免吸入过多的空气。

     

    2. 肚子胀气

     

    由于消化功能不够完善,所以宝宝会不定期出现腹胀状况。

     

    解决方法:帮宝宝拍背排气,或擦一些含薄荷油成分的婴幼儿专用消胀气药膏。如果宝宝经常胀气,请考虑换一种配方奶粉,而哺喂母乳的妈妈则少吃一些产气食物(如豆类、豆浆与地瓜等)。

     

    3. 想睡觉

     

    有些小宝宝在睡觉之前显得比较烦躁,如果宝宝的眼皮显得很重或一直揉眼睛,那就表示想睡觉了。

     

    解决方法:请给宝宝提供一个温馨、安静的睡眠环境。

     

     

    4. 宝妈饮食问题

     

    哺喂母乳的妈妈如果吃了口味比较重的食物,如辣椒、洋葱、咖哩等,宝宝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哭闹。

     

    解决方法:哺喂母乳的妈妈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或含咖啡因、酒精的食物与饮品,以免影响到宝宝的情绪反应。

     

    5. 尿布湿了

     

    这种状况比较容易判断,目前许多纸尿裤都有尿湿显示功能。

     

    解决方法:注意观察纸尿裤是否已经膨胀,以便及时更换。

     

    6. 有情感需求

     

    小宝宝有时怀念在妈妈肚子里的温暖感觉,所以通过哭闹来获得妈妈的拥抱和呵护。

     

    解决方法:拥抱能够有效安抚宝宝情绪,不妨就多抱抱他吧。

     

    7.环境过于杂噪

     

    太多嘈杂的声音、震动或视觉刺激,也会让宝宝变得不安、爱哭闹。

     

    解决方法:适度的安抚或温柔的触摸,都可以有效环节宝宝的情绪。

     

     

    8. 太冷或太热

     

    小宝宝调节体温的能力还不够强,环境温度过热或过冷都会让宝宝感到焦躁或不舒服。

     

    解决方法:尽量在室内维持舒适的温度(22℃~24℃),在外出时及时给宝宝添减衣服。

     

    9. 肠绞痛

     

    在肠绞痛发生时,宝宝的小脸会胀红、下肢蜷曲于肚子上,这种情形通常发作得很急,常见于下午及夜间,好发于3~6周新生儿。当然,妈妈不要过于紧张,等宝宝到了3个月大左右时,肠绞痛的发生率将大大降低。

     

    解决方法:对付宝宝肠绞痛有一些法宝,可以抱起宝宝,有规律地、轻轻地摇一摇,在宝宝小肚子上擦一些消胀气的药膏并按摩一下,或用温毛巾放在宝宝胃部、唱唱歌、洗个温水澡等,都可以有效舒缓宝宝的不适感。如果上述方法均不能奏效,请尽快至医院做进一步诊断,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一些抗组织胺、镇静剂等药物。

     

    10. 其他儿科疾病

     

    除了肠绞痛之外,中耳炎、肠胃炎或疝气等也都可能是造成宝宝身体不适而哭闹的原因。

     

    解决方法:一旦宝宝出现不吃、不睡、体重不增加、行为突然异常等状况,或是哭泣声音和平时明显不同,更像是疼痛、发烧等原因所引起的哭闹,那就很可能患上了某些儿科疾病,请及时带宝宝就医诊治。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今天在耳鼻喉值白班,快到下班的时候,急诊打电话一个小孩把卫生纸塞进了鼻孔里请过去帮忙取出,下去后看见一个5岁的小美女,正在不停地哭闹,自己还捂住自己的小鼻子,一边哭一边说不打针,三个家长着急的劝着,其中的一位是小孩的姥姥,她告诉我们,小孩塞完以后告诉她自己往鼻孔里塞了卫生纸,具体多大她们也不清楚。

     

     

    医生说先把孩子的情绪控制住,不能让她太激烈的哭闹,孩子的家长把她的手脚都控制住,然后坐姿抱着小孩,让她的脸稍抬起来面向医生,用医用手电筒照到她进异物的鼻孔里,然后用专业的镊子稍扩一点鼻孔,费尽周折才用镊子把卫生纸顺利取出。看似很简单的过程,但如果配合不好的话容易将异物吸入呼吸道,引发窒息。小孩子贪玩,经常会把一些小的东西塞到鼻孔里,如:黄豆、花生豆、瓜子、纽扣、小玩具配件等。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家长该怎么做?

     

    首先,要清楚孩子进入鼻子异物的形状、大小、位置,用手电筒照射,不要用镊子钳夹异物,以免会把异物推向鼻腔深处,使情况更加不利。如果是小的异物,可以用湿棉签取出,避免用硬的工具,容易引起鼻粘膜及周围神经的损伤。

     

    其次,看孩子的大小,如果大点的孩子可以配合的话,告诉她做擤鼻涕的动作,有时候异物会随鼻涕流出,如果孩子小的话可以用辣椒面等刺激的调料,促使孩子打喷嚏,有可能会将异物喷出。

     

     

    最后,对于一些无法取出的异物,家长也不要强行取出,以免损伤鼻腔,异物进入呼吸道,形成呼吸道异物,稳定好小孩的情绪,尽量少哭闹,改用口腔呼吸。就近找大的医院,去耳鼻喉科把异物取出,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好奇是小孩子的天性,他们会将自己感到好玩的小东西塞进鼻孔里或者耳朵里,但是有的小孩子事后不会表达,有的害怕家长知道责骂而不敢告诉家长,家长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话,将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平时一定要郑重的告诉宝宝,不要把任何东西塞进鼻孔或者耳朵里,如果塞了一定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者老师。同时,作为家长也要多防范,不让孩子玩耍过于小的玩具或者东西。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一到暑假,各种旅行攻略层出不穷,可有些地方对大人来说是是天堂,你玩的爽了,孩子却跟着你遭殃~

     

    比如当地特色菜太咸,孩子没法吃,距离太远了,坐飞机怕孩子身体不适;景点人多了,带着孩子推着车,哀叹着何出此行。

     

    .....

     

    那么带孩子出行,光做好了行程表是绝对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考虑孩子是否适应长途奔波,以及当地的水土环境。

     

    作为儿科医生,我想给大家讲一讲6岁以下孩子,“夏季游玩”衣食住行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家长们好提前做好准备。

     

    01 室内环境

     

    无论到了那个景点,一定要保证室内的环境趋于稳定,避免造成孩子的不适反应。

     

    常出现的情况像腹胀,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稀便等情况,化验结果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病理症状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室内温度没有掌握好,这时候要注意空调的合理使用。

     

    再有孩子的房间里,还是一样,不要长时间的开启空调,定时的开窗通风,让室内的空气保证新鲜,这一点空调的作用是远不及的。 

     

    因为在夏季,往往会出现反季节性的疾病,最典型的是着凉!

     

    着凉!是出现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越是在夏季,就越是应该把食物的温度不应过于生冷,在空调开启的房间里,再加上冷饮加持,着凉的情况就容易发生。

     

    也就是说开空调的时候让孩子吃一些温的奶,温热的食物会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02 户外活动

     

    夏季要让孩适当的出汗,假期意味着孩子有充足的时间,每天都要带孩子到室外活动,到了室外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还可以促进身体发育。

     

    在室外活动中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家长要要留心注意。

     

    皮外擦伤

     

    1. ​当你不明原因的话,孩子在地上出现一个被动的姿势,这时候不要轻易的搬动孩子;
    2. 看孩子是否有外伤,要第一时间止血;
    3. ​如果出现大面积创伤,要做消毒处理,防止感染。

    这两种情况需要就医

     

    1. 孩子不让碰,当你触碰他的时候他表现的很抗拒;
    2. ​精神状态不好,比平常睡觉多,睡着了叫不醒。

     

    03 外出游玩

     

    外出前

     

    首先就是要确定好目的地,了解当地的气候气温,制订好适合带娃的行程表。提前预测好会出现的问题,带好相应的物品。

     

    关于饮食

     

    哺乳期的宝宝肯定是要带好配方奶,对于刚添加辅食的宝宝,她平时喜欢吃的辅食在当地很难买到,一定要自己提前备好。

     

    关于卫生

     

    孩子的抵抗力远不比不上成人,如果能带自己的小餐具最好,或者直接使用一次性餐具。

     

    关于生病

     

    每年的长假期间,都会有许多家长来门诊问我,出去玩要给孩子开一些预防的药,我一般建议退烧药要备好,止泻药,同时也要带补充型的口服液等。对于有基础病的孩子也是要备好相应的药物。

     

    旅途中

     

    无论用什么交通工具,都有一个原则,连续在密闭的空间内,时间自然越短越好。

     

    在旅途中尽量不要破坏孩子的饮食和睡眠规律,当然这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的交通方式,以达到最短的旅途时间。

     

    如果是驱车旅行,晕车的先行也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先把车停下来,用湿冷的毛巾敷在额头部位。可以应对因为晕车导致的体温调节不适,恶心等状况。

     

    目的地

     

    只需要提醒家长一点,不要直接让孩子进入疯狂撒欢的状态,先要让孩子休息,等到第二天再做一些刺激的游玩活动。

     

    假期带孩子出门旅行,不仅可以提升孩子对外界的认知,还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让繁忙的工作稍作停歇,陪孩子探索这个世界!​​​

  • 1、 果冻、花生米等易卡喉的食物

     

     绝大多数果冻都是采用海藻酸钠、琼脂、明胶、卡拉胶等增调剂,加入少量人工合成的香精、甜味剂、酸味剂、人工着色剂等配制而成。宝宝经常吃果冻,会扰乱消化系统定时进食的条件反射,胃肠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给过小的孩子吃果冻是很容易出现问题,五官科卡喉食物排行第一竟然是果冻。果冻是胶状物,宝宝因年龄小,长牙期间,咀嚼功能尚在发育中,不易粉碎果冻,一旦吸食进去,堵住气管,很容易引起窒息死亡。如有发生上述情况应立即将宝宝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花生米也在卡喉食物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不仅是花生米,放入孩子口内的硬食一不小心就会进入气管、支气管,而不是胃内,即发生所谓的误咽。如果硬东西堵在喉咙、声带里,引起呼吸困难的,这时,应该用双手从后面抱胸口窝,挤压肚子,使空气从肺里猛烈吐出,也可以在母亲的膝盖上,让孩子低下头拍孩子的背,及时去医院就医。

     

    2、 爆米花、皮蛋等含铅高的食物

     

    米中含铅量并不高,为什么一“爆”含铅量就高了呢?其原因在于爆米花的工具上。因为在爆米花机的铁罐内和封口处有一层铅或铅锡合金,当铁罐加热时,一部分铅以铅烟或铅蒸气的形式出现,当迅速减压爆米时,铅便容易被疏松的米花所吸附而使米花受到污染。

     

    皮蛋是由鲜蛋和多种辅料加工制作而成的,其中有一种叫密陀僧的辅料,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氧化铅。由于儿童胃肠道对铅的吸收率高,加上身体对铅毒性的耐受性差,因此,儿童对铅的每天安全摄入量远较成人为低,仅约100微克。宝宝只要每日吃半只松花蛋,已足以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铅对人体是极为有害的,特别是对儿童影响更大。它被人体吸收后,主要危及神经、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抗病力下降。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有的伴有腹泻或便秘。

     

     

    3、洋快餐、薯片、油条

     

    一家幼儿园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你最喜欢的东西”一项上填麦当劳的儿童高达80%。洋快餐大多是“三高”食品。所谓“三高”,即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热量。营养学中有个术语叫“脂肪热比”,对于人体健康来说,脂肪热比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健康,洋食品、洋快餐的化验结果表明,其脂肪热比指数远远高于正常标准。“三高”食品不仅致人肥胖,肥胖会危及孩子的肝脏,易患脂肪肝,家长应引起警惕。造成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过多食用“三高”食品所致。薯片尤其是洋快餐就是典型的“三高”食品。

     

    4、碳酸饮料

     

    “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容易发胖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碳酸饮料的高能量导致的。”“肥胖是人体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所造成的。举例来说,一罐355ml可乐,大约含有35 克糖,相当于半碗米饭的热量。不过,虽然热量相等,但营养素却相差大。”

     

    碳酸饮料的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柠檬酸等酸性物质、白糖、香料,有些含有咖啡因、人工色素等。这其中除糖类能给人体补充能量外,充气的“碳酸饮料”中几乎不含营养素。它们是空卡食物或垃圾食物,经常饮用,会使体重增加。

  • 4 岁以下儿童乘车必须使用安全座椅

     

    通常建议 4 岁以下的儿童必须坐在安全座椅内;如果是乘坐网约车,可以提前预约带有安全座椅的车辆。4 岁以上的儿童,建议使用增高椅(Booster Seat)、增高垫,确保车上的安全带,能够正确固定在儿童的肩部和胯部(大腿根部)位置。

     

    12 岁以下孩子不能坐在副驾驶位置

     

    安全气囊是为成人设计的保护装置,前安全气囊,就位于副驾驶员位置的前方,它弹出的高度正常在成人的胸部位置,但如果是儿童坐在副驾驶员位置,安全气囊弹出的高度,通常会在儿童的头部位置。

     

    而气囊爆开的速度约是 300 公里/小时,瞬间接触力可高达几百公斤,远超儿童的承受能力。一旦气囊打到儿童的头部,可能造成严重的颅脑损伤;如果打到儿童的脸部,可能导致儿童发生窒息;如果打到儿童的颈部,可能导致儿童的颈椎骨折甚至死亡。因此 12 岁以下儿童不可以乘坐前排副驾驶员位置。

     

     

    145cm 以上儿童可以使用安全带

     

    汽车上的安全带同样是为成人设计的,如果身高不足 145cm 的儿童直接使用车上的安全带,往往会出现安全带的肩带卡在脖子的位置,而胯带刚好位于腹部位置的情况。直接使用车上的安全带,还会勒到孩子的脖子,甚至在发生一些撞击力更大的交通事故时,安全带会像刀片一样勒伤儿童的颈动脉。

     

    此外,儿童的腹腔内有很多器官,比如脾、肝和胃等,儿童的腹部肌肉也不够发达,直接使用车上的安全带,还可能导致腹腔内器官受损。

     

    车上避免出现一些危险物品

     

    在乘车出行时,特别是长时间的车程,为了安抚孩子,家长们都会为孩子准备一些玩具、书本和食物,但这些物品也是需要仔细排查和选择的:

     

    1、不要带棱角尖锐的玩具。包括尖锐的包装、金属制的边角、或者带尖锐爪子的玩偶等,都不要放在车上,一旦汽车颠簸或急刹车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划伤自己,或伤害到车上的其他乘客。

    2、不要在车上玩弹射类玩具。比如玩具枪、手枪等,有可能射伤自己或其他乘客,也会影响司机开车,造成更严重的事故。

    3、不要在车上玩带绳子的玩具。绳子容易在颠簸的环境中,缠绕在孩子的脖颈上。

    4、不要在车上玩体积过小的玩具。体积小的玩具或饰品极容易在颠簸中,被孩子误食到嘴里。

    5、不要在车上饮食。建议婴幼儿乘车时不要吃东西或喝水,汽车的颠簸极易导致食物堵塞气管,发生危险,严重情况有可能引起窒息死亡。

    6、尽量固定好车内可移动的物体。比如水壶、雨伞、文件袋等,把它们放入后备箱或工具箱内,否则发生碰撞或急刹车,没有固定的物品,可能砸伤孩子。

    7、易燃易爆的物品。仔细收纳好受到阳光暴晒容易引发自燃或爆炸的物品,或者避免带上车,比如:一次性打火机、香水、老花镜、碳酸饮料、电池等。

     

     

    不要把宝宝单独留在车内

     

    宝宝经常会在车上睡着,如果这时家长想下车去超市买东西或上洗手间,一定要带着孩子一块儿去,或者留下一名成人看护孩子。

     

    车辆在太阳下升温的速度非常快,实验表明,阳光照射下的车辆,在 26.7℃ 的环境气温下,只要 20 分钟,车内温度就会升高到 42.8℃。即便在较阴凉的地方,车内温度也会在 60 分钟内,上升至 47℃。

     

    而持续待在 40℃ 以上的温度中,对于婴幼儿来说足以致命。婴幼儿身体升温速度要比成人快 3~5 倍,持续高温会导致孩子出现脱水、休克、脏器衰竭、神经受损、脑死亡等致命伤害。

  • 当宝宝遇到胀气时,会感到不适当孩子,便会出现哭闹、睡时惊醒、腹部鼓胀、打嗝、放屁甚至腹泻等情况。出现这些情况时,妈妈通常也变得束手无策,想解决问题,就得知道宝宝为什么会胀气。

    一、宝宝出现胀气的原因有这些

    1.尚未发育成熟

     

    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健全,所以大脑无法准确对消化道进行准确控制。

     

    于是在宝宝吃完食物后,肠胃中消化吸收的过程无法协调分工,就会出现肠道局部地区蠕动程度快慢不一,造成每段肠道之间的先接触不顺畅,引起胀气。

     

    2.喂养姿势错误

     

    进行母乳喂养时,妈妈使用的的姿势不正确、孩子衔乳头方式不对等行为都会容易使孩子在吃奶的同时,吸进空气。如果是奶瓶喂奶,如果吃奶时奶水没有充满奶嘴或者奶嘴孔过大等,都会使孩子吸进过多空气。

     

     

    3.宝宝日常哭闹

     

    孩子在哭闹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吸入大量的气体,使孩子出现腹胀。

     

    另外乳糖不耐受也是一种原因,当孩子出现腹泻时,小肠黏膜会出现损伤,影响乳糖酶的分泌。导致乳糖进入小肠后不能被充分分解,便直接进入大肠,孩子则会出现腹泻和胀气的症状。

     

    4.错误的冲奶粉姿势

     

    很多家长为了让奶粉混合均匀,喜欢拿着奶瓶上下、左右使劲摇晃。但奶粉冲泡均匀了,可是在摇晃的过程中奶瓶中会产生很多气泡,宝宝吞入太多的空气,容易导致胀气。

    那么,妈妈们应该如何给宝宝冲奶粉呢?


    1.泡奶粉的温度要合适,按照奶粉说明的温度冲泡;

     

    2.加水后放入奶粉,沿同一个方向摇动,或用搅拌棍搅拌;

     

    3.冲好奶粉后,轻轻敲打奶瓶底,让泡沫浮到上面;

     

    4.静置待泡沫消失后,温度合适,就可以给宝宝喝了;

     

    5.奶瓶的瓶口不要过紧,保证奶不流出即可。

     

    二、宝宝胀气不舒服,一直哭闹怎么办?

    小儿腹胀首先考虑食物原因,如果小宝宝肚子胀气得厉害,应先注意饮食。

     

    如是母乳喂养,妈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进食,列出有嫌疑的食物,如豆类、花菜以及辛辣食物等,此外,苹果、梨、杏儿等含高浓度糖分的纯果汁也是诱因,那么之后在喂奶期间应该注意减少此类食物的食用。

     

    对于一些非病理性的小儿腹胀可以考虑以下三种做法。

     

    1.拍嗝

     

    在宝宝吃奶的间隙,让宝宝竖直后背地坐在你腿上,轻轻地拍他的背,直到他打了嗝。

     

    2.给宝宝按摩腹部

     

    当宝宝因胀气难受哭闹时,可以试着把宝宝平放,将手伸进他的衣服里,轻轻地呈顺时针方向为他按摩小肚子。一方面可以缓解腹胀,另一方面宝宝也会因为舒服而转移注意力。

     

    3.简单药物治疗

     

    宝宝腹胀、腹痛,因为他们胃肠的消化能力太弱,可以根据医嘱给宝宝吃一些益生菌,以调节小宝宝的肠胃,帮助他消化。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宝宝不懂用语言来表达,只会用身体语言来表示自己的不舒服。

     

    他们有时睡觉不老实,部分妈妈爸爸们并不在意,以为是正常现象。专家指出,宝宝的睡姿常能揭示他们的健康动态,妈妈爸爸们需要引起重视。

     

    在正常情况下,宝宝睡觉应该是非常安静,呼吸平缓的,但是当孩子患病时就会有各种奇怪的表现。

     

    一. 撩衣蹬被爱喝水

     

    当你发现你家宝宝最近在入睡后撩衣蹬被,并伴有两颧骨部位及口唇发红、喜欢喝大量的水,并且足心发热。

     

    解析:这多半是阴虚体热造成的,这是呼吸系统发出的疾病信号。比如感冒、肺炎、肺结核等。妈妈爸爸应该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防治。

     

    二. 屁股抬高面朝下

     

    如果你发现宝宝在入睡后将面贴着床,他们不是在害羞,是在告诉大人他们不舒服。这种情况通常还伴随着小屁股高抬、口腔或者舌头的溃疡、哭闹不停等症状。

     

    解析:这个情况应该就是中医上说的“心经热”了,俗称心火大。原因通常是孩子患了急性热病后余热未尽,这提示了孩子的病尚未痊愈,需要坚持治疗,以免引起其他症状。

     

     

    三. 翻来覆去便便干

     

    宝宝如果口唇发红、舌苔黄厚、肚子胀起肚子胀起大便干燥,并且进入梦乡后翻来翻去,这就可能是胃有宿食。

     

    解析:中医认为,这是胃有宿食的缘故。遇到这种情况妈妈爸爸要帮助宝宝消食导滞,留心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和水果,预防宝宝患上胃炎等肠道疾病,必要是带宝宝去看小儿科。

     

    四. 摇头抓耳闹不停

     

    宝宝在睡眠时哭哭闹闹是在撒娇,还伴随摇头、抓耳,有时还发烧。

     

    解析:这是在告诉妈妈爸爸孩子患上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患了中耳炎。

     

    五. 梦中坐起面惨白

     

    如果宝宝因为在睡眠中突然坐起来,双眼发直、惶恐不安地喘大气,并啼哭不止,这时候可能意识不清,一般要20分左右才能有所缓解,这就是夜惊症。如果宝宝因为做了可怕的梦而惊醒,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这大多是梦魇的表现。

     

    解析:梦魇或夜惊症对宝宝而言,并不能算是疾病表现,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所致。

     

    晚饭不要让宝宝吃得过饱,睡眠时室内要通风,不要老是训斥和责骂宝宝。值得妈妈注意的是,如果宝宝频繁出现梦魇或夜惊,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以排除脑部病变。

     

     

    你家宝宝更适合哪种睡姿?

     

    以上的情况是宝宝各种睡姿透露出的健康问题,常见的睡姿无非分为三种,仰卧、侧卧和俯卧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睡姿,他们有什么利弊呢?

     

    1、仰卧睡姿

     

    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习惯于让婴儿采用仰卧的睡姿,这样便于父母直接观察婴儿脸部的表情,宝宝的四肢能够自由地活动。

     

    但是仰卧时宝宝容易发生呕吐,由胃反流到食道的食物吐出后,会聚积在宝宝的咽喉处,不易由口排出,较易呛入气管及肺内,发生危险;

     

    另外对宝宝的呼吸不利,由于受重力影响,喉部会阻挡呼吸气流自由进出气管口,一旦气流阻力增大,宝宝在仰睡时呼吸就会有杂音(鼾音),造成呼吸困难,对原本呼吸就不顺畅的婴幼儿不合适。

     

    2、俯卧睡姿

     

    父母普遍认为,小婴儿趴着睡容易阻碍宝宝呼吸引起窒息。其实刚出生的新生儿就具备了自身防御的能力,当脸朝一侧俯卧时,他会本能地将口鼻露出来,舒畅地呼吸。趴着睡反而有助于胸廓和肺的生长发育。

     

    因为趴着时宝宝的胸部压迫床,床的反作用力正好按摩小儿的胸廓,能提高宝宝的肺活量。宝宝如果发生吐奶时,也会顺着嘴角流出,不会因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欧美国家的父母都喜欢让孩子以俯卧姿势入睡。

     

    当然俯卧也有一些缺点:父母不容易观察宝宝的表情;婴儿口水易外流;口鼻容易被被褥等外物阻挡而造成呼吸困难;婴儿的四肢活动不方便。

     

    3、侧卧睡姿

     

    侧卧最好采用右侧位,能避免心脏受压,又能预防吐奶,特别是刚吃完奶后宝宝更应右侧卧,有利于胃内食物顺利进入肠道。

     

    但是始终朝一侧睡,易发生脸部两侧发育不对称以及歪扁头,也有可能造成斜视;而且宝宝不容易维持侧卧姿态。

     

    这三种睡姿对婴儿来说各有千秋,所以妈妈爸爸们不妨常给宝宝动一动,不要总保持一个睡姿,三种睡姿交替,当然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状况进行调整。合适的睡姿不仅可以保证宝宝良好的睡眠还有利于宝宝的发育。​​​​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重度骨质疏松,这个看似遥远的名词,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如同隐藏在骨骼中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那么,重度骨质疏松究竟有哪些危害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真面目”。

    重度骨质疏松,顾名思义,指的是骨密度和骨质量显著下降,导致骨骼脆弱易折的一种疾病。它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骨量流失,患者常常会感到全身骨骼疼痛,甚至无法正常行走。疼痛严重时,患者可能不得不卧床休息,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血栓、压疮等。

    除了全身骨骼疼痛,重度骨质疏松还可能导致骨折。尤其是腰椎、胸椎的压缩性骨折,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老年女性在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此外,跌倒也容易导致股骨颈、腕关节等部位的骨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重度骨质疏松呢?首先,我们要了解骨质疏松的病因。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则由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治疗骨质疏松,关键在于补充钙质、维生素D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常见的药物包括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和钙剂、维生素D等。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以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总之,重度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我们要提高警惕,了解其危害,积极预防和治疗。同时,关注家人朋友的骨骼健康,共同抵御骨质疏松的侵袭。

  • 骨骼作为人体重要的支撑结构,其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关于骨骼健康的说法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本文将针对其中一些常见的说法进行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骨骼健康。

    说法一:跳绳是最伤膝盖的运动

    事实上,跳绳等跑跳类运动确实会对膝关节造成一定损伤,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而言。这是因为跳绳等运动时,膝关节承受的负荷较大,容易造成关节损伤。因此,老年人进行运动时,应选择对膝关节负荷较小的运动,如游泳、散步、骑车等。

    说法二:喝咖啡易患骨质疏松

    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过量摄入会导致钙质流失,从而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然而,适量饮用咖啡并不会对骨骼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减少咖啡对钙质的影响,建议在喝咖啡时搭配牛奶,牛奶中的钙质可以帮助补充因咖啡引起的钙质流失。

    说法三:含磷食物会损害骨骼健康

    磷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适量摄入对身体有益。一些含磷的食物,如碳酸饮料、汉堡、动物肝脏等,并不会损害骨骼健康。关键在于控制高磷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

    说法四:牛奶喝太多易患骨质疏松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质,是补钙的良好来源。一些观点认为,牛奶是酸性食品,会导致钙质流失。然而,牛奶并非酸性食品,其代谢产物并不会导致钙质流失。适量饮用牛奶可以帮助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

    说法五:久睡软床也伤骨

    睡软床可能会对脊柱造成一定压力,导致腰疼等不适。因此,选择合适的床垫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床垫应与脊柱的生理弯曲相契合,并能将床与身体接触面的压力均分,以减轻对脊柱的压力。

  • 女性在绝经后,面临着许多健康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骨质疏松。这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会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许多女性在绝经后会出现腰痛、全身骨头疼、驼背等症状,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

    那么,为什么绝经后女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呢?这是因为雌激素对骨骼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和修复。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钙质流失加速,骨骼变得脆弱。

    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 骨痛:手指关节、腰椎、膝盖等部位出现疼痛感。
    • 驼背、身材变矮:椎体塌陷,导致身材变形。
    • 骨折: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髋关节、脊椎等部位。

    为了预防骨质疏松,女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合理膳食:保证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腐、绿叶蔬菜等。
    • 适当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增强骨骼强度。
    •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骨质疏松。
    •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

    如果已经确诊为骨质疏松,要及时治疗,避免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骨质疏松症,曾被视为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年轻人患病的风险也逐渐增加。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症的成因、危害、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骨质疏松症的成因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人患骨质疏松症,则其后代患病风险较高。

    2.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逐渐退化,骨量减少,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3. 性别因素: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4. 饮食因素: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高盐饮食等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5. 生活方式因素: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二、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且愈合缓慢。

    2. 身高变矮:椎体骨折会导致身高变矮,严重者甚至驼背。

    3. 生活质量下降:骨折、疼痛等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4. 增加死亡率:骨折后并发症较多,如肺炎、褥疮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诊断:

    1. 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2.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可观察骨骼形态和结构变化。

    3. 实验室检查: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可评估骨骼代谢情况。

    四、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1. 增加钙摄入:每天推荐钙摄入量为800-1000毫克,牛奶、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都是钙的良好来源。

    2. 补充维生素D:每天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800国际单位,鱼肝油、蛋黄、牛奶等食物富含维生素D。

    3. 增加运动量: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强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五、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如双膦酸盐、降钙素等,可以抑制骨吸收,增加骨量。

    2. 生活方式干预: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等。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骨折或畸形,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 腕舟骨骨折是手腕部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康复过程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在康复期间,饮食调理对骨折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骨折愈合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骨折恢复的食物:

    1. 高蛋白食物:如鸡肉、鱼肉、瘦肉、豆制品等,有助于促进组织修复和肌肉生长。

    2. 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豆制品、虾皮、芝麻等,有助于骨骼重建。

    3. 富含磷质的食物:如蛋黄、花生、芝麻、坚果等,有助于骨骼生长。

    4.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钙、磷的吸收。

    5.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奶制品等,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

    此外,以下食物在骨折康复期间应避免:

    1. 骨头汤:骨头汤中的钙质难以被人体吸收,过多食用可能导致钙质沉积。

    2. 过量补钙:过量补钙可能导致血钙升高,加重肾脏负担。

    3. 滋腻食物:如油腻、辛辣、甜食等,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4. 过量糖分:过多糖分可能导致钙质流失,影响骨折愈合。

    5. 过量三七片:三七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过量服用可能导致出血。

    总之,骨折患者在康复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保持均衡营养,促进骨折愈合。

  • 腿胫腓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小腿骨折,其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骨折程度和治疗方法而异。

    对于正常成年人,在得到正规治疗后,一般需要4-6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这是因为骨折后需要一定时间让骨痂长出,然后才能开始负重和行走锻炼。

    中老年人,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骼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大约3-4个月左右。

    如果骨折发生在关节附近,如膝关节或踝关节,可能会因为关节僵硬、粘连等问题,导致恢复时间更长,大约需要5-6个月。

    治疗腿胫腓骨折的方法包括石膏固定、外固定、髓内固定等,具体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类型、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如果不及时治疗腿胫腓骨折,可能会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关节不稳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一旦发生腿胫腓骨折,应及时就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 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其中腰椎间第一椎骨折尤为严重,因为它位于脊柱的顶部,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对于腰椎间第一椎骨折的治疗,多数情况下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这意味着患者需要停止腰部负重活动,注意保暖,以避免骨折进一步恶化。

    患者应采取硬板床平卧的姿势,并佩戴腰部支具进行外固定,以保持椎体骨折部位的稳定,促进局部出血吸收扩散,同时保护双侧的神经根,避免神经损伤和骨折程度的加重。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可以在腰部皮肤表面外用跌打损伤的膏药,并采取物理疗法,如使用频谱仪烤电、微波仪治疗和红外线治疗仪治疗,以加速骨折愈合。

    在病症的中后期,患者应尽早进行腰部功能锻炼,以加速骨折的愈合过程。

    对于一些严重病例,如第一腰椎椎体骨折伤及神经、血管,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切开修复、减压、植骨,并采用钉棒系统进行内固定。

    腰椎骨折后的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在急救现场,不要轻易移动患者,而是将患者翻转到轴上,将患者转移到担架或硬板上,避免采用直接抬举、拥抱和背部抬举的方法,以防止腰椎产生继发性损伤,并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腰椎骨折会导致腹膜后血肿,部分患者出现腹胀和明显腹痛。对于此类患者,应注意胃肠减压和灌肠,以缓解腹痛症状。对于神经和脊髓损伤的患者,应进行紧急手术,移除压迫脊髓的骨折并复位椎体,以避免长期神经受压从而防止不可逆转的变化。

    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应该卧床休息,躺在床上翻身时,仍应进行轴向翻身。同时要注意长期卧床休息的并发症,如便秘、尿路感染、褥疮、累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在饮食方面,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因为在卧床休息期间,胃肠蠕动缓慢。如果暴饮暴食,很容易导致排便困难,甚至便秘。

  • 当人体遭受外力撞击或挤压时,肋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其中,第12肋骨骨折较为特殊,因为它属于浮肋,较其他肋骨短小,且远端游离。因此,大部分第12肋骨骨折的患者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第12肋骨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方法,如使用弹性胸带固定受伤部位,以减少活动带来的疼痛。此外,患者还可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来缓解疼痛,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肌注吗啡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加强营养摄入,有助于身体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严重病例可能伴有其他器官损伤,如肾脏、肝脏、脾脏等。此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若骨折断端戳伤局部器官,导致出血或不适,也需考虑手术治疗。

    专家提醒,第12肋骨骨折的治疗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保守治疗即可达到满意的效果。然而,对于病情严重或伴有其他器官损伤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以下是对第12肋骨骨折的详细科普:

    一、病因及症状

    第12肋骨骨折多由交通事故、跌倒、撞击等外力因素导致。患者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第12肋骨骨折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CT等。鉴别诊断需排除其他肋骨骨折、胸壁软组织损伤等疾病。

    三、治疗

    1. 保守治疗:适用于大部分第12肋骨骨折患者,包括弹性胸带固定、口服NSAIDs等。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病例或伴有其他器官损伤的患者。

    四、预后及预防

    第12肋骨骨折的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安全意识,避免交通事故、跌倒等意外伤害。

  • 儿童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关注的重点。正确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强身健体,但并非所有成人运动都适合孩子。以下四种运动对少儿来说并不适宜,家长需谨慎选择。

    1. 长跑

    长跑是一项有益的运动,但儿童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尚未发育完善,强度过大的长跑会导致肌肉疲劳、心肺负担加重,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建议儿童进行长跑时,距离控制在1000米以内,并循序渐进。

    2. 拔河

    拔河是一项团队运动,但儿童关节和骨骼较娇嫩,容易受伤。拔河过程中,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缺氧和疲劳。此外,拔河时需要憋气,可能引发心脏和大脑缺血缺氧,甚至昏厥。因此,拔河并非适合儿童的经常性运动。

    3. 掰手腕

    掰手腕是一项考验力量的运动,但儿童关节和骨骼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发生骨折。此外,掰手腕时需要集中力量,容易造成肌肉、肌腱、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扭伤。因此,不建议儿童参与掰手腕。

    4. 跳街舞

    街舞节奏强烈,对儿童肌肉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要求较高。过分扭动身体容易失去平衡,导致跌倒和受伤。此外,街舞中的快速扭动颈部动作可能引发颈动脉扭曲、大脑缺血缺氧,甚至脊神经损伤。因此,街舞并非适合儿童的运动。

    家长在选择儿童运动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体质和兴趣,避免盲目跟风。正确的运动方式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增强体质。

  • 两个月前,李先生在下楼梯时不小心扭伤了踝关节,因为疼痛不是很剧烈,便没有到医院检查。近三个星期他感到疼痛加剧,这才来到医院就诊。

    经过手术治疗,李先生的症状大部分消失,但走路多了后踝关节仍有一些疼痛。医生告诉他,这是由于错过了骨折的最佳治疗时间,关节面无法恢复到受伤前的平滑状态,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所致。

    骨折要在刚发生时处理

    一般骨折三周之内的称为新鲜骨折,而三周以后的称为陈旧性骨折。在新鲜骨折时进行治疗,可以让骨折处在第一时间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从而使骨折处的骨头和软组织均能够尽快在一个正常的位置进行修复重建,避免“盲目建设”。新鲜骨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常常会使骨折的程度加重,使一些简单的骨折变得复杂。结果“小病拖成大病”,治疗变得棘手,治疗效果也会“打折扣”。

    陈旧性骨折复位难

    陈旧性骨折患者,骨折断端和骨折周围往往存在大量纤维疤痕组织和骨痂,导致复位困难。一部分患者骨折在一个错误的位置长到一起,形成畸形愈合,严重者往往要将骨折“盲目建设”导致的畸形愈合处折断,重新恢复骨折处正常的解剖关系。

    然后再“重复建设”让骨折在正常的位置愈合,既增加了患者痛苦,又延长了愈合时间。陈旧性骨折本身还可造成很多不可避免的后遗症,如创伤性关节炎、骨缺血坏死,骨骺损伤所致骨发育障碍等。

    骨折后如何及时发现

    首先,不能以疼痛作为判断骨折的唯一标准。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样,加上骨折的损伤机制和类型繁多,很多骨折患者并不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往往使一些新鲜骨折“漏网”,成为陈旧性骨折。

    其次,不只是暴力和外伤才能导致骨折,很多慢性积累劳损一样可以导致骨折,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外力集中作用于骨骼的某一点上可以使之发生骨折。常见的如“行军骨折”,属疲劳骨折中的一种,常见于持续高强度的行走者。还有一些重度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可因咳嗽或者乘车颠簸发生骨折。

    最后,不能迷信CT和X片。很多骨折患者在受伤后第一次拍片时,看不到骨折线,便以为万事大吉。事实上,有一种隐匿性骨折,就是患者已发生了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但由于X线照片本身的局限性,骨折线不易显示,极易被医师忽略而延误诊断。

    对于这种情况,有条件的可行局部磁共振检查。也可动态观察,每周复查拍片一次,对于确实有骨折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观察到骨折线或骨痂形成,此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