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我和爸爸吵架了,甚至动手了。是因为爸爸无理由的批评弟弟,我让爸爸好好对弟弟说话,他就开始骂我,让我滚。
我一开始只是心平气和的说话,因为以前我就因为爸爸训弟弟的事吵过。结果爸爸来打我,甚至说:不管我因为什么打他(我弟弟)都可以。
但我是一个很容易心软的人,我每次听弟弟哭,我都会心疼,况且是爸爸耍脾气似的说他。我已经不小了,处于青春期,因为爸爸打我,我就动手了。
他一直说我欠揍,让我混。我是一个女生,从小就一直很孝顺,原来爸爸不论无论什么原因打我,我都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进入了青春期,这次一时冲动就动手了。当时姥姥在场,她也一直说我:爸爸是长辈,无论他说啥都对,他为啥打你们都行。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以上是我主观的陈述,因为我觉得我没错。但长辈说我有错。我这样属于叛逆吗,我不想叛逆啊,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既没有活下去的信念,也没有去死的勇气,更不知道如何面对别人。我之前有一段时间应该精神出过问题,因为我一直很开朗,父母对我也宠溺,但有一次考试临近父母给我很大压力,导致我不敢与别人说话,就算说话也不看别人,也总是回避别人。
这毛病持续了一年多,父母一直没发现,我也不愿让他们担心,可近几周好些了,却又出现了新问题,我怕自己心里和精神上出现问题,我是不是患抑郁症了,可以帮帮我吗,非常感谢!
首先,你爸爸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不过他是你父亲,是长辈,和父亲动手是你的不对,你冷静下来想一想:和爸爸动手,能解决问题吗?
你看看动手之后你父亲和你姥姥都说你不对,你是不是心里也是很难受的?我建议你换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动手,尤其是和自己的爸爸。
其次,关于你爸爸教育你弟弟的问题,你希望你爸爸好好的对弟弟说话,他一打弟弟你就心烦,听到弟弟哭你就会心疼,爸爸每次打弟弟你就耍脾气,为弟弟愤愤不平!
通过你的这些描述我能看出来,你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孩子!弟弟为有你这样的姐姐,应该是很开心的的!
不过弟弟是爸爸的儿子,爸爸管儿子是他的责任和义务,而你作为姐姐是没有这个责任和义务的,你有些边界不清,管的太多了!
我建议你找个合适的时机,给爸爸谈谈打弟弟的事,问一问打弟弟的理由,如果弟弟有错,建议爸爸怎么教育弟弟,如果弟弟没错,给爸爸说一下打弟弟的危害。
也可以给妈妈说或者是求助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而不是给爸爸动手。另外你弟弟毕竟是你爸爸的儿子,再怎么打他应该不敢打的太狠,更不敢打死他!
第三,其实你看到爸爸管弟弟管的不对,有些不讲道理,有时候就是在发泄自己的脾气,你看到这种情况是不是联系到自己了,是不是爸爸以前也是这么对你的,你现在长大了,看到现在的弟弟就像看到当初的你?
然后勾起了你的不满、愤怒和痛苦的情绪!看着你是为弟弟出头,很可能是在为小时候的自己打抱不平,或者是在反击,在报复爸爸!爸爸打弟弟的行为你看到很难受,其实是你自己小时候被爸爸打的行为的投射!
我觉得很可能在小时候你爸爸也是这样对你的,你对他很有情绪,有不满,有愤怒,爸爸打弟弟就像小时候打你是一样,你不满、你痛苦想报复,和爸爸动手,你姥姥也不认可,你自己有时候也觉得你不应该打爸爸吧?
但是又控制不住自己,然后心里就有些自责,愧疚,但是又生气,难受,愤怒,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时间长了人就会变得拧巴,有些矛盾和冲突,这种拧巴、矛盾和冲突的状态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抑郁症是其中一个心理问题!
我建议你和你爸爸妈妈沟通,把你的实际情况告诉他们,引起他们的重视!爸爸在教育你的过程中,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这是不对的!
也许你的反抗和诉说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改变!如果他们无法改变,那你要通过改变自己,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因为父母我们是没办法选择的,既然我们遇到了这样的爸爸妈妈那就要去接纳他们,说不定你爸爸的爸爸妈妈也是这么对待他的,他的童年有和你们一样的经历,他也是受害者!
这就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你现在力量太小还无法摆脱,无法反抗,既然这样,你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身上,好好学习,让自己长大、成熟!慢慢的有力量改变自己的情况处境。
另外,你也可以好好想想,爸爸虽然打你们是不是也有好的时候?并且最主要的是你现在长大了,可以摆脱父母对你的影响,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自己命运和人生做主了!
最后,关于你所说的心理问题,有一次临考压力很大,后来不敢与别人说话就,即使说话也不看别人,也总是回避别人!这种毛病持续了一年多但是父母就一直没有发现!为什么没有发现呢,是你不愿意让他们担心!但是最近几天呢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首先你的问题是不是抑郁症的问题,根据你的这些描述,我是不能确定的!
我需要更多的资料来判断是否是抑郁症,我能确定的是你确实有心理问题!不过这个心理问题还不算严重,因为你经过自己调整,好了!
但是一受到刺激,压力或者是心情不好又复发了,这种情况你一定要告诉你父母,不要怕他们担心,也许你的问题和你爸爸妈妈对你的教育,沟通有很大的关系!你的问题要想改变需要他们配合,心理问题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每当老夫老妻吵架的时候,总会有丈夫对着妻子喊出——你是不是更年期了!一想到这个词,大家想起来的往往是暴躁、反复无常。更年期对于妇女本身的痛苦,做老公、做儿女的,可能很难理解,甚至还会不断埋怨。
妇女更年期,具体值的是妇女完全绝经前数月到之后几年的一段时间,一般来说,妇女更年期的平均开始年龄是四十八岁,持续时间一般会在1到3年。
从最根本的身体原因来说,妇女的卵巢功能在绝经期逐渐衰退,到50岁左右的卵巢内的卵细胞已经所剩无几,因此身体正常产生的雌激素相比之前大为减少,激素减少引起内分泌失调,进而引起了一系列身体变化。
例如,雌激素的减少能够阵发性的引起自主神经紊乱,反馈性地引起我们身体内的几种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内啡肽的紊乱,从而导致我们身体启动散热功能,身体不由自主地发热、出汗、心悸,这时候我们的脸蛋会红扑扑的,心中会忍不住烦躁,会忍不住发脾气。这种症状在医学上叫做血管舒缩综合征。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更年期容易烦躁的原因,因为是身体的症状影响了心理,会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如果血管舒缩综合征发生在晚上,就会很容易让人惊醒,大汗淋漓、失眠焦虑。
在更年期的晚期,因为卵巢器官的衰老会带来一系列继发影响,妇女们还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在这个时期,各种疾病的患病率都比往常高了许多,这也是很多妇女觉得这个时候总是不舒服的原因。
总而言之,更年期,这是一种身体的生理性变化,无法逆转。但是我们可以去积极应对,积极保健,去解决问题。
作为丈夫,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去陪伴亲爱的老婆、敬爱的母亲渡过这段艰难的时期呢?作为家人,我们这个时候一定要有更多的耐心,不要害怕。作为家人,就要承担起家人的责任。
她并不是自己想变成这样,她也想跟我们好好说话,此时的她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要鼓励她们向我们分享自己的不舒服,分享自己在烦恼什么,我们要让她们知道更年期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生理变化,不需要去因此责怪自己、自怨自艾。除此之外,我们要尽量和她们一起进行健康的饮食,多和她们出去走走、散散步,如果有家务活要做,我们就主动陪伴着她们一起去劳作。
如果她们情绪失控,尽量不要在这个时候和她们争吵,抱抱她们,安抚下她们的情绪。
首先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有有规律,不要急急忙忙地去做事,不要胡思乱想,可以每天抽空放松一下,多呼吸清新的空气。我们也可以给自己找一些充实的事情去做,让生活变得更积极、更有意义。
在饮食上,我们要注意每天服用钙片,或者每天多吃一点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同时多吃蔬菜、水果,油脂高的食物要少吃一些。
如果身体和心理症状比较严重,我们就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去检查一下,既让自己放心,也让家人放心。
虽然这段日子可能会有一些痛苦、会有一些挫折,但是我们一定能够和家人一起继续向前走,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我和老公结婚十多年了,在这些年里感情都不好,我们刚结婚时我老公投资干生意赔了,我把生孩子收的钱拿去给他也赔了,结果他说我不管不问他才赔的。
那时孩子小我带孩子,他把责任都推在我身上,最后把店转掉了,那时又怀孕了,没办法我拉着老公干地摊。
在干地摊期间他对我不管不问,我一个人搞东西,我干到马上生了才不干,刚生过第二个孩子我老公就向我要钱,说是还他舅舅钱,我这个人要面子生着气也把钱给他了。
在我做月子时,让他出去找工作,他就是不去,直到我出了月子,我自己在学校门口找一个店,卖小孩吃的东西,刚存了一点点钱,我老公说要开火锅店,我说可以支持你,结果又赔了。
我说怎么又赔了,他说不能怪他,没生意,我快气死了当时。我把孩子给婆婆带,我从娘家借钱搞了一个大排挡,慢慢的有点钱了,我老公我俩感情也越来越糟糕了,和他在一起,我老是想到他赔钱,他对我不管不问,我很心痛,好想哭,是不是有精神方面的病了。
你老公接二连三的赔钱,可见他的赚钱能力是不行的。并且对你也不管不问,不会心疼人!每次都是你拿钱支持他干生意,结果最后赔了还怪你,或者是怪生意不行,他就是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
这种男人的社会功能是比较差的。他既不会赚钱也不会心疼你。你每次帮他,一方面是脸皮薄,另一方面你可能是奉献型的人。奉献型的人往往会吸引到索取型的老公,甚至会养出索取型的孩子。
现在社会自由恋爱,这个婚姻是你自己选择的,你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婚姻,很有可能和你自己是有关系的。比如你的原生家庭和人生经历。或者在谈恋爱的时候,被恋爱冲昏了头脑,婚前没有睁大眼睛就选择了一个这样的人。
如何调整呢?
首先对待这种男人的赚钱能力,你要调整自己,不要抱很大的希望了,没有希望往往也就没有失望,这一点让他改变,估计是比较难的。
为了这些,你伤心难过痛苦,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一位女人都想找一个可以照顾我,值得依靠的老公!但是并不是每个男人都有能力被依靠,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你恰好就遇到了一个社会功能很差的男人,他赚钱能力很差,也不会心疼人!你要看清楚这个事实,既然难以改变,那么就去接纳吧。
其次,看好自己的钱不要随便再让他拿去赔钱了!
最后,已经有两个孩子了,离婚也不现实,你要看看他有什么优点,要发挥他的优势,比如说做饭带孩子,你做生意的时候能给你帮帮忙……
总之,这次你所做到的重要的事情只有接纳,面对现实,去面对,接受这这样的老公!然后在接纳和面对的基础上,去努力去改变,不接受这个事实,其实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如果你这样调整了,不再总是生气、抱怨,说不定你也会发现他的优点的,你们的关系也会变得和谐,你们两个一起努力说不定也可以把生活过得比较好。
如果你的负面情绪持续时间长了,并且经过努力调整之后,还是无法改变,很可能你是出现心理问题了,需要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帮助。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最近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近500人的付费学习群里,只有40名爸爸的加入,比例不足10%。
包括送孩子来机构干预时,近八成的陪读家长都是妈妈/奶奶姥姥,很少见到爸爸的身影。“丧偶式育儿”、“隐形爸爸”等这类名词,我们早已见怪不怪。我们不得不承认,自打孩子出现在娘胎里时,妈妈就不自觉地承担起来照顾孩子的主要责任。
不止一位妈妈表示:“一说到孩子,孩子他爸总是以工作忙、累、没时间为理由推脱。可是你会发现,他就算有了时间,通常都是在玩手机,要么就敷衍了事,很少会跟我一起给孩子做训练。”
不过,爸爸,真的那么“不堪”吗?
妇女节那天,我们在《父母共读营》的学习群里发起了一场情感辩论赛:“养娃路上,爸爸妈妈谁更辛苦?”
一起看听听大家怎么说吧~
(文中观点,皆为化名)
@毅毅爸爸
我去外地做干预,见到的都是妈妈,偶尔也会见到几个爸爸,但也只是坐在旁边当陪衬。
但很多的星宝妈妈跟我聊天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宝宝的爸爸没来,只是觉得佩服我(我竟然能够独自一个人带着孩子),因为在他们心中,认为爸爸根本就不应该或者是不会带孩子吧。
我记得有一次住宾馆的时候,宾馆的前台服务员对我说:“ 现在真是变天了,你一个男人就敢一个人带着娃出来。”从她的回答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是谁在带得多。
我相信我们群里的人都不陌生,有一个词叫“冰箱妈妈”。在美国三四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都把这一类的问题归咎于妈妈的冰冷。 为什么会只归咎于妈妈呢?大概是所有人理所当然认为:带娃就是妈妈的事情。
我们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精力旺盛、上下乱窜,有的不愿意走路、得天天抱着。在干预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妈妈那瘦小的身躯,背着一个30斤、40斤,甚至50斤的孩子,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匆匆地跑起来, 我真的由衷的佩服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瘦弱的身躯能够抱起这样的孩子。
说心里话,我们夫妻俩都有工作,都在挣一样的钱,但是在家里面,尤其是带孩子去小区或者是哪里玩的时候,我是不敢去的,我更多的是在家里面带孩子。
因为我家的孩子与众不同,我害怕别人的眼光,但是孩子的妈妈不一样,他为了孩子能够走进正常人的生活,我想他应该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把孩子带到众人的面前,带到其他孩子的包围圈里面。
@小豪妈妈
大家都说为母则刚,她们从一个女孩子的角色转变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手妈妈,最后到全能妈妈,她们能撑得住各种各样的压力。
妈妈在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中,即便是吃喝拉撒的这种小事的压力,也并不会比爸爸在外面工作的精神压力要小。
@辰逸妈妈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从我的孩子去医院检查确诊到现在的干预,一直都是我在做,爸爸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每次我去机构里面带孩子上课,老师的要求和课后作都是我先完成好了,然后爸爸才想跟着做。
我和爸爸都要上班,他可以全心全意的上班,但我在上班的时候却总是会想着“我的孩子现在怎么样啦?我的孩子今天是不是有进步呢?”
我在机构也能看到,大部分事情都是妈妈在做,而且偶尔有个别爸爸出现,大家都会觉得:“哇,真是很稀奇。”
@濛濛
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们家老大已经13岁了,正好处于青春期,然后老二现在又是这种情况,我们家是我跟孩子爸爸都在上班。
我下班后还要负责两个孩子,简直是轮轴转;但是爸爸呢,一回家就刷手机,偶尔叫他带一下孩子,结果还没两分钟他就呼呼大睡。
我倒是不是想吐槽什么,我只是觉得爸爸其实还是有很多时间可以挤出来跟妈妈一起带孩子的。因为妈妈真的是从早忙到晚,只有在孩子睡觉后(往往要到11点后)才有自己的时间。我的工资根本不比爸爸少,但是我觉得我整天都忙个没完没了。
可能是因为爸爸带的比较少,老二相对来说更粘我,所以我几乎已经没有自己的时间了。老大现在已经是青春期的初中生了,我几乎已经不怎么管他了,精力都在老二身上。
我不止一次的跟爸爸说:“再这样下去,我两个娃都搞不定了。”我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才能负起这个责任。
我觉得妈妈的压力真的非常大,如果没教育好孩子,我们总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但是爸爸好像没有这个感觉。每天他反正都忙着他自己的事情,觉得只要把钱交给机构,孩子就能干预好。
而我作为妈妈,不仅要学习干预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大孩儿的青春期相关等很多家庭教育的知识,我真的是学了好多,时间真的很紧,我很希望爸爸能够快点负担起来。
@小涵妈妈
妈妈很难,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咱们的爸爸真的都不管用吗?
其实,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爸爸的付出实际上一点也不比妈妈少。
父母的不同角色与不同投入是性别差异所导致的,母亲负责给予孩子注入更多的灵魂的力量,但是父亲则负责给孩子注入生存的力量,使孩子能够有能力去和勇气去面对外部的世界。
另外,父亲和母亲给予孩子的东西各不相同。 母爱,给予的是情感和关爱;都说父爱如山,那山他是巍峨的,也是沉默的,但是他的力量绝对是任何东西所不能替代的。
都说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那身为男人,爸爸肩负着他不可推卸的家庭重任,他们需要面对的社会压力、需要迎接的生活挑战是非常大的。
特别是在为人父、为人夫之后,其实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他会感觉肩上的担子会更加的重起来,包括前文的毅毅爸爸。
父亲追求卓越,总想出人头地,是为了对妻子、对孩子、对一家老小进行负责,为了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这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所以他们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压力都非常大。
爸爸们会风里来雨里去,穿梭于在这个工作之中,甚至忘了时间,忘了自己的辛苦,有的还忘记了疲劳。比如说我家爸爸,他可能为了这个家,有时候可能很晚才能回家,但是他一定是为了这个家庭付出的,他的确很累。
爸爸妈妈两个人为了维护这个家,总会有一个人牺牲,但牺牲的更多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妈妈。也有什么都不管的妈妈,都是爸爸在管的家庭,所以这个事情还是要多方面地去看待。
再比如,当妈妈在月子里的时候,孩子哭闹睡不好的时候就会影响爸爸工作,然后妈妈会说,“你到隔壁小房间睡觉去”;当爸爸好不容易想要给孩子换个尿不湿的时候,一旦给孩子穿的不对,妈妈就会说,“你什么都不会干,快到一边歇着去吧。”这种时候,我们很少去思考爸爸是怎么想的。
大多数人也懒得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都会天真的觉得:“哎呀,有些活谁做都一样。”剩下的时间,爸爸只能相当于又过着单身的生活,这就导致爸爸不仅仅要忍受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还要忍受夫妻之间的不认同。
有人说,当孩子确诊之后,是妈妈一直在忙碌和干预,爸爸却好像还觉得孩子不是那么的差劲。其实我想说的是,爸爸也是从孩子长大过来的,他肯定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有哪些落后的地方。
父亲,他就像一座山一样,很多东西他不愿意表现出来,只会默默放在自己心里。如果他也像咱们妈妈一样表现的很激烈,或者说把看到的东西都抛出来的话,那么夫妻双方就会更觉得没有靠山或精神支撑了。
相反,我觉得 父亲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给妈妈心理安慰,以及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让妈妈觉得孩子不是那么差,让她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因为他不想把谱系家庭中孩子的结果全部让妈妈去承担。
他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妈妈能够在心理上轻松、缓和一些。
▽
小编后记
我们今天讨论的命题是“爸爸妈妈,谁更辛苦?”
“辛苦”,其实难以用一个具体的标准去衡量。
事实上,在一个家庭里,尤其是自闭症家庭,孩子的进步一定是依赖父母双方的共同合作。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有着各自的分工,家庭里的每个角色都在努力完成好自己所擅长的那一部分。
例如,按照最常见的家庭分工形式来说,爸爸承受的更多的是经济压力,而妈妈则承受着照看孩子成长的压力。而不管是经济负担还是精神压力,都不容小觑~
想要养育好一名自闭症孩子,意味着夫妻双方需要更多的包容,更多的谅解,也需要各自平衡好家庭的分工和协作。
无论是哪种分工方式,都需要夫妻双方足够理解和支持对方,能够看见彼此的辛苦和付出。
只有双方互相扶持,才能带着孩子和小家庭走的更远。
今天,请爸爸妈妈们,给对方互点一个赞,互说一声:辛苦了~
最近门诊来了一位大娘带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来看病。大娘说,这个孩子是她的孙子,现在才5个多月,但是最近几天一直是发烧的状态,用了退烧药当时降下去体温,过不了多久还是会烧起来,这让她很担心!
我从病因开始问起,希望能得到有效的证据作为诊疗参考。没想到刚一问孩子为什么会发烧,这位大娘已经是委屈又气愤的样子了,开始跟我抱怨自己的儿媳妇:“我就说他妈妈不会带孩子吧,好好地开什么窗通风啊,最后把孩子折腾病了,说她还一百个不乐意!”从大娘的抱怨中,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是80后上班族,平时也没空带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孩子的奶奶在带。然而孩子奶奶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我捕捉到了重要信息,她说:“趁他父母不在,我赶紧带他来看看中医”。
我隐约意识到,孩子的父母对于奶奶来纯中医门诊这件事可能不知情,草率处理并不是负责的表现。于是我耐心地劝说孩子的奶奶,这件事应该告诉孩子父母,他们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不让他们知情是不妥当的。孩子的奶奶一开始很不情愿,找出了理由来搪塞我,但在我的坚持下还是拨通了儿媳妇的电话。我坐在大娘旁边,明显感觉到了孩子母亲的强烈反对,言辞间满是谴责…大娘悻悻地挂掉了电话,但还是坚持要求大夫给开中药退烧,抱着孩子在诊室不走。
这个情景,让大夫很是为难。我跟大娘解释道:“不开药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并不同意您这样的处理方式。作为一家人,您最好还是征得大家同意,统一了意见再来就医比较妥当,否则即使开完药,回家后也可能因为吃药而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反复劝说下,最后大娘抱着孩子无奈地走了,刚出诊室就接到了儿媳妇催着回家的电话,“我知道了,我们不看了不就得了嘛,孩子出了事你们自己负责就好!我尽力了!”
看着大娘抱着孙子走出门诊的落寞背影,再想想电话另一边儿媳妇声嘶力竭的“命令”,不禁感慨“小儿难养”。一方面现代社会孩子越来越金贵,父母得子不易,爷爷奶奶也视若掌上明珠,两辈人常常因为养孩子理念及习惯差异而闹矛盾,有的甚至导致儿子儿媳闹到离婚。另一方面,关于孩子生病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常常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也曾见过儿子儿媳妇责怪老人带孩子看西医的情况。因为他们认为抗生素等西药副作用较大,所以排斥西医。
笔者在此要告诉大家的是,中西医各有优势,找到负责任的医生,能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还有,不论如何,做子女的应该尊重老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应该好好说,动辄“训斥”,实在不妥。
昨日太原市某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60岁除草剂中毒洗胃后的阿姨。原来,前一天韩阿姨与家人争吵后一时生气,自己偷偷喝了打药的除草剂近50ml,刚喝进去阿姨就害怕了,赶紧往外吐,又给家人打电话去在当地医院洗胃后,韩阿姨本以为这样就平安大吉了,不听医生的劝出了院。哪成想没半天,韩阿姨出现了头晕,头部跳动性的疼痛,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症状家人又急急匆匆的送来急诊。
除草剂的种类一般有百草枯、草甘膦、乙草胺等等。百草枯类的除草剂可以说是药性最毒的了,临床经验是如果误服5ml以上,致死率将会达到100%。除草剂中毒,不同的量,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症状,轻者一般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等症状。重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瞳孔明显缩小、轻度呼吸困难、腹痛、步态蹒跚、意识清楚。甚至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麻痹、脑水肿等危及生命。
韩阿姨服的是2,4滴丁酯类除草剂,是一种能被胃肠吸收的毒物。,又因由于胃的内部结构有褶皱,韩阿姨虽洗了胃,但是并不能保证药物已全部清除,很有可能在胃内的褶皱部有残留的药物并且已被吸收,。因此,洗完胃的韩阿姨之后又出现后面的一系列症状。另外,韩阿姨因为患有肾病综合征,肾功能的不全导致肾脏的排毒能力降低,这就更加重了毒素在体内的滞留。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小心除草剂中毒,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1.如果出现误服除草剂中毒,要及时去医院就医,进行洗胃、解毒和导泻等治疗,家属也要把除草剂的瓶子带上,供医生参考。洗胃后要保持24-48小时禁饮食。
2.对有急性神志异常的,出现精神错乱等症状的,给予镇静处理。
3.对于误服强酸强碱类的除草剂,要忌洗胃。因为强酸强碱类药物具有腐蚀性,洗胃容易导致胃肠穿孔。
4.喷除草剂时尽量在20-30℃间(早晨或傍晚)进行,空气保持流通。尤其是夏秋季节,很多农作物到了除草的时候,稍不注意就更容易出现除草剂中毒。
5.大部分除草剂的毒性一般比较小,喷药结束后要及时清洗皮肤,防止毒物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忌饮温水,温水有利于胃肠道对毒素的吸收。
一颗心扑通扑通的狂跳,是对心跳加速的一种形象的比喻,即我们平时所述的心慌。病理状态下叫做心动过速,严重的叫做房颤,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形式。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心动过速包括窦性、房性和室性三种。是指心率超过100次/分,临床常常表现为心慌、头晕、胸痛、汗多等,正常人常常在饮酒、情绪激动时出现,在甲亢、贫血、发热等病理状态也会出现,出现这种就需要去查个心电图再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但是既然是狂跳,这里着重强调的就是房颤了。
第一,从病人的自身感觉上,会出现心慌、胸憋的症状。
第二,从心电图上看。
1、P波消失,取代它的是节律不一致的小f波,节律在350次/分左右,在II导联上尤为明显。
2、心室率不规则。
3、QRS波形态正常。
第三,医生的检查,在心尖部能听到节律不等,摸桡动脉跳动的节律与心尖部听的次数不一致,学名叫脉搏短绌。
造成房颤的原因很多,曾经见过一位老爷子两个月一次来医院输血,就是因为贫血导致的他心慌、睡眠吃饭差,一输血就好了,等两个月血莫名其妙的掉了就又来了。除了上述的贫血以下原因也可引起房颤,比如自身的心脏疾病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常见于围绝经期女性,所以50岁以后的女性要定期查甲功)、高血压糖尿病基础疾病、免疫疾病等。
房颤在对心脏机体本身有危害外,其最主要的并发症就是血栓的脱落。老年人,血管膜上一般都附着有斑块,斑块一旦脱落就可能到达人体的各个部位,比如心脏、脑部。到达心脏出现心肌梗死,脑部出现脑梗死,都能危及生命。而房颤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加速斑块的脱落,所以房颤的治疗很重要。
第一、控制心室率,口服减慢心率的药物。
第二、可用胺碘酮复律,转成窦性心率。
第三、预防血栓,口服抗凝药物。
对于那些家有患抑郁症的青少年子女的家庭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挑战。这些家庭中的父母可能会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变得小心翼翼,有时孩子病情的波动也会令他们手足无措。
对于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来说,家人可能是他们唯一的希冀,理应成为能够提供支持和温暖的港湾。本文为这些父母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和建议,或许能够帮助他们度过艰难的时刻。
要区分青春期的成长烦恼和真正的抑郁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你可以从这里了解到如何识别抑郁症的迹象和症状,并最大程度地给予孩子帮助。
了解青少年抑郁症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抑郁症对青少年的影响比我们认为的要更加严重。实际上,约有五分之一的青少年会在青春期的某些时刻被抑郁症状所困扰。虽然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但大多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从未得到帮助。
青少年抑郁症不仅是简单的喜怒无常。它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会影响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幸运的是,它可以被治疗,并且父母的帮助能促进孩子康复。你的关爱、指导和支持可以极大地帮助孩子战胜抑郁,并让他们的生活重回正轨。
如果你是一名感到抑郁的青少年······
你可以寻求帮助,并且你对情绪的控制力比你想象的要强大。无论现在的生活看起来多么令人沮丧,你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改变自己的心情,让此刻的你感觉更好。
我的孩子抑郁了吗?
虽然青少年时期偶尔出现不良情绪或不当行为是正常现象,但抑郁症却与之不同。青少年抑郁症产生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忧郁。抑郁症会根本上地破坏青少年人格,引起令人无法承受的悲伤、绝望或愤怒感。青少年群体中许多叛逆和不健康的行为或态度都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
以下是青少年做出“不当行为”来应对其痛苦情绪的一些方式。
出现学业问题
抑郁症会导致精力不足和注意力集中困难。在学校里,这可能导致出勤率下降、成绩下滑或使以前的好学生面对学业产生挫败感。
离家出走
许多患抑郁症的青少年会离家出走,或说他们打算离家出走。这些行为通常是一种求救信号。
滥用毒品和酒精
青少年可能会用酒精或毒品来试图“自我治疗”抑郁症。不幸的是,这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低自尊感
抑郁症会引发并加剧丑陋感、羞耻感、失败感和无价值感。
手机成瘾
青少年可能会通过上网来逃避他们的问题,但是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只会增加他们的孤独感,使他们更加抑郁。
鲁莽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参与高风险行为,例如鲁莽驾驶、狂喝滥饮和不安全性行为.
暴力
有些患抑郁症的青少年(通常是受到欺凌的男孩)会变得好斗和暴力。
青少年抑郁症还与许多其他精神健康问题有关,包括进食障碍和自我伤害。尽管抑郁症会给你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痛苦,并干扰家庭生活,你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帮助孩子感觉好受一点。第一步是要知道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以及当发现了这些征兆时你该如何去做。
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和迹象
与有能力自行寻求帮助的成年人不同,青少年需要父母、老师或其他照料者来识别他们的痛苦且提供帮助。但做到这些并不是那么容易。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不一定会表现出悲伤。相反,易怒和激越会是最显著的症状。
青少年抑郁症的迹象和症状:
- 感到悲伤或绝望
- 易怒且充满敌意
- 频繁流泪、哭泣
- 不愿与朋友家人交流
- 对活动失去兴趣
- 学校表现不佳
- 饮食和睡眠习惯发生改变
- 坐立不安和激越
- 无价值感和负罪感
- 缺乏热情和动力
- 疲劳或精力缺乏
- 难以集中注意力
- 感到莫名的躯体疼痛
- 出现死亡或自杀的念头
青少年抑郁症与成人抑郁症的比较
青少年抑郁症与成人抑郁症的表现差别很大。与成人相比,以下症状在青少年中更为常见:
易激惹或愤怒情绪。如前文所述,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来说,其情绪通常以易怒,而不是悲伤为主。患抑郁症的青少年可能会脾气暴躁、充满敌意,容易沮丧或暴怒。
难以解释的躯体疼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经常抱怨身体不适,如头痛或胃痛。如果全面体检不能揭示其医学原因,则这些躯体疼痛可能指向抑郁症。
对批评极其敏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饱受无价值感的困扰,这使他们极易受到批评、拒绝和失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自我要求很高的青少年。
不与某些人交流,但不是所有人。成年人在抑郁时往往会自我孤立,但青少年通常会至少维持一些友谊。但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比以前更少参加社交活动,疏远父母,或者开始和一群不同的朋友交往。
是抑郁症还是青春期“成长的烦恼”?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孩子是患上了抑郁症还是只是在经历青春期,请考虑症状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平时有何不同。激素和压力能导致青少年偶尔的焦虑发作,但不能解释持续的、无休止的悲伤、疲惫感或易怒。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征兆
抑郁严重的青少年,尤其是那些同时滥用酒精或毒品的青少年,经常会想到、谈到自杀或试图自杀,而且实施成功的人数越来越惊人。因此,有必要十分认真地对待任何自杀意念或行为。这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应密切关注的自杀征兆:
- 谈及打算自杀或拿自杀开玩笑
- 说些类似“我死了会更好”、“我希望自己永远消失”、“我已经走投无路了”之类的话
- 喜欢正面地谈论死亡,把死亡浪漫化(“如果我死了,人们可能会更喜欢我”)
- 撰写有关死亡、垂死或自杀的故事和诗歌
- 行为鲁莽或多次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 将贵重财物送人
- 像永别一样地与朋友和家人道别
- 寻找武器、药品或其他方式用以自杀
如果不进行治疗,抑郁症会带来很大危害,因此请不要坐等这些令人担忧的症状自行消失。如果你怀疑自己的孩子患上了抑郁症,请以一种充满关爱的、非评判性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担忧。即使你不确定孩子是否患上抑郁症,他们棘手的行为和情绪都意味着有些问题亟需解决。
如何帮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告诉孩子你已经注意到了哪些抑郁症状和你对ta的担忧,并以此开启沟通。然后,让孩子分享他们正在经历的事,并做好认真倾听的意愿和准备。不要总是质问ta(大多数青少年不喜欢高人一等的姿态或者被当作懦夫),但要明确表示你已准备好并愿意提供他们所需的帮助。
如何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沟通
专注于倾听,而不是说教。一旦孩子开口,就要控制批评或说教的冲动。重点在于孩子正在和你沟通。最好的做法是让孩子知道你会无条件地支持他们。
既要温和也要保持执着。 如果他们一开始将你拒之门外,请不要放弃。对青少年来说,谈论抑郁症这一话题可能非常困难。即使他们愿意,可能也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尊重你的孩子、让他们不会感觉不舒服的同时,还要强调自己愿意去关心和倾听。
理解他们的感受。 即使他们的感受或担忧对你来说似乎很愚蠢或不合理,也不要试图和他们掰扯明白。哪怕是善意地试着解释“事情还没有那么糟”也会让你看起来好像没有认真对待他们的情绪。仅仅承认他们正在经历的痛苦和悲伤就能大大帮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相信自己的直觉。当孩子嘴上声称一切如常,但对导致抑郁行为的原因没有作出解释时,你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孩子不愿对你敞开心扉,可以让孩子与值得信赖的第三方交流:学校咨询师、他们最喜欢的老师或精神健康专业人士。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向他人倾诉。
帮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建议1:促进社会交往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倾向于远离他们的朋友和过去喜欢的活动。但是,孤独只会让抑郁恶化,所以请尽你所能帮助青少年重新建立社交关系。
优先考虑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每天都留出交流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不要走神或分心。面对面交流这一简单的举动能为缓解青少年抑郁症发挥重要作用。还有,请记住:谈论抑郁症或孩子的感受不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而你的支持可以大大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
避免社会孤立。尽你所能让孩子与他人保持接触。鼓励他们与朋友出去玩或邀请朋友过来。参加有其他家庭一同参与的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和其他孩子见面并建立良好关系。
让孩子融入集体。提议孩子参加一些活动(例如运动,课余社团,或艺术、舞蹈及音乐课),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孩子的兴趣和才能。虽然孩子起初可能缺乏动力和兴趣,但当他们重新投入生活时,他们会感觉更好并重拾热情。
鼓励参与志愿服务。 为他人做事是一种强大的解郁良方和自尊助推器。帮助孩子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目标,这会给予他们目的感。如果你与孩子一起参加志愿活动,这也会成为一种增进感情的宝贵经历。
建议2:将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运动、睡眠不足和营养不良会加重抑郁的程度。不幸的是,青少年群体以不良的健康习惯而著称:熬夜,吃垃圾食品,以及花很多时间玩手机和电子设备。但作为父母,你可以通过建设健康、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来控制这些行为。
让孩子运动起来!运动对促进心理健康无疑至关重要,因此,尽可能让孩子活动起来。理想情况下,青少年每天应该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但这些锻炼不该是无聊或痛苦的。发挥你的想象力:遛狗、跳舞、打篮球、远足、骑自行车、滑板运动——只要能动起来,都是有益的。
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青少年经常通过上网来逃避问题,但是当面对屏幕的时间增加时,体育锻炼和与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就会减少。这两者都会使症状恶化。
提供营养均衡的饭菜。保障孩子能获得他们所需的营养,食用富含健康脂肪、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以此让大脑进入最佳健康状态,帮助情绪改善。摄入太多含糖或淀粉的食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偏爱的“肥宅快乐食品”)只会对他们的情绪和精力产生负面影响。
鼓励充足睡眠。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才能达到最佳机能状态——长达每晚9-10小时。确保你的孩子不要熬夜,直到能够满足必要的、能够改善情绪的休息时间。
建议3:知道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他人的支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对患者的病情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善,但这还不够。当抑郁严重时,请毫不犹豫地求助在青少年治疗方面受过专业培训的精神健康专业人士。
让孩子参与治疗选择。当选择专科医生或寻求治疗方案时,请务必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你希望孩子有意向参与治疗,请不要忽视他们的偏好并自行作出决定。没有一个治疗师能包治百病,也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适合所有人。如果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只是与某个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不来电”,请寻找更适合的专业人士。
探讨治疗选择。与你选择的专业人士就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对于轻度至中度抑郁症患者来说,谈话治疗通常是一种良好的初始选择。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孩子的抑郁症可能会得到缓解。如果没有,则可能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不幸的是,一些父母会力图选择抗抑郁药,而放弃其他昂贵或费时的疗法。但是,除非你的孩子做出危险举动或有自杀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必要服药和/或持续观察),你可以花时间仔细权衡这些治疗选项。总体而言,在更普遍的治疗计划中,抗抑郁药是最有效的。
药物治疗存在风险。抗抑郁药是针对成人研发和试验的,因此它们对青少年大脑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一些研究人员担心,百忧解之类的药物可能会干扰大脑的正常发育——尤其是大脑处理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方式。
抗抑郁药本身也存在风险和副作用,包括许多针对儿童和成年早期患者的安全顾虑。并且我们已经得知它们会增加某些患者的自杀意念和行为风险。患有双相障碍、有双相障碍家族史或曾自杀未遂的青少年尤其容易受到伤害。
服用抗抑郁药治疗的前两个月自杀风险最高。应密切监测服用抗抑郁药的青少年的病情是否出现恶化的迹象。
青少年抗抑郁药治疗:要警惕的信号
如果注意到以下问题,请致电医生:
- 出现或产生更多的自杀念头/言论
- 自杀的示意或企图
- 开始或更加抑郁
- 开始或更加焦虑
- 激越或坐立不安
- 惊恐发作
- 睡眠困难(失眠)
- 出现或更加易怒
- 出现攻击性,愤怒或暴力行为
- 冲动行事
- 多动的言语或行为(躁狂)
- 其他异常行为变化
建议4: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孩子支持
当患抑郁症的孩子接受治疗时,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他们知道你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提供支持。现在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知道他们是有价值的、被接纳和关爱着的。
要理解他们。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一起生活会是艰难和令人心力交瘁的。有时,你可能会体会到精疲力尽,被拒绝、绝望、心烦意乱或其他多种负面情绪。在这段艰难的时期,重要的是要记住,孩子并非故意变得难缠。他们正在遭受痛苦,因此请尽力保持耐心和理解。
参与治疗。无论是参加心理治疗还是正确服用任何处方药,请确保孩子遵照所有的医嘱。追踪青少年病情的变化,如果抑郁症状似乎变得更严重,请致电医生。
保持耐心。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之路可能崎岖不平,请保持耐心。为微小的胜利感到欣慰,并为偶尔的挫折做好准备。最重要的是,不要评判自己,也不要拿自己的家庭与其他家庭比较。只要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就已经是尽职尽责了。
建议5:照顾好自己(和其他家人)
作为父母,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把所有精力和注意都放在了患抑郁症的孩子身上,而忽略了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的需求。但是,在这段艰难时期里,继续照顾好自己非常重要。
首先,这意味着在急需支持时向他人求助。你无法一个人包揽所有事情,所以可以请家人和朋友来帮忙。拥有支持自己的一群人能让你在帮助孩子时保持健康和积极心态。
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感到不知所措、沮丧、无助或愤怒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尝试融入朋友们,加入支持小组,或咨询自己的心理治疗师。谈论自己的感受有助于减轻情绪强度。
照顾好自己的健康。孩子患抑郁症的压力会影响你自己的情绪情感,因此,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和腾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和幸福。
向家人坦白。不要为试图“保护”其他孩子而回避其患抑郁症的话题。孩子们能感受到异常情况的出现。如果不告诉他们,他们往往会想象出更坏的结果。坦言正在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提出问题并分享他们的感受。
同时关注其他孩子。一个孩子患上抑郁症会导致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压力或焦虑,因此请确保不要忽视“健康”的孩子。其他孩子可能需要特别关注或专业帮助来处理他们对这一情况的感受。
避免相互怪罪。父母可能容易将孩子的抑郁症归咎于自己或其他家庭成员,但这只会让原本充满压力的现状变得更糟。此外,抑郁症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除了孩子被虐待或被忽视的情况以外,家人可能不需为此“负全责”。
一到中年,曾经的帅气的小鲜肉似乎都逃不了秃头发胖的结局。
明星中的典型有小李子、裘德洛,想当年,也是迷倒万千女性,而如今,秃头、啤酒肚也都找上门来。
明星演员们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了,并且,如今啤酒肚已经不是中年人专属,有些20多岁的帅小伙也不幸长出了啤酒肚。
有人说:啤酒肚就是啤酒喝多了。啤酒:这锅我不背!
啤酒肚真和喝啤酒多没关系,毕竟你肚子上的游泳圈也不是因为游泳多才长出来的吧。
啤酒肚只是肥胖的代名词,大家千万别把自己胖的锅推到啤酒身上。
啤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单单从热量上面来讲,普通啤酒每100ml的热量只有30~40千卡,罐装啤酒通常为330ml,热量总共也只有100多千卡,而一瓶罐装可乐的热量也是100多千卡。正常的喝酒量摄入的热量并不会比其他饮料多太多。
那么啤酒肚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年龄大代谢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代谢能力也在降低,大量的胆固醇和脂肪没有及时分解。加之男性的脂肪容易堆积在腹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啤酒肚。
睡眠质量差
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激素分泌减少,也会导致肥胖。尤其是中年人,生活压力大,时间紧张,睡眠时间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人要少一些。
饮食习惯差
生活忙碌不注重饮食,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物更容易长胖。并且酒精会刺激进食,一手啤酒、一手烤串,这样的生活谁不爱?经常这样吃,你不胖谁胖?
缺乏运动
年纪大本身代谢慢,吃的又多,再加上上班族又久坐不运动,身体没有消耗脂肪的机会,无疑是雪上加霜。
啤酒肚又被成为“将军肚”、“罗汉肚”,在很久以前,啤酒肚是富贵的象征。
但在现代社会,啤酒肚似乎已经成为了油腻的代名词。先不管啤酒肚是否油腻,单从健康这方面来看,啤酒肚就不合格。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显示,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即为超标。
但是,仅仅通过腰围来判断肥胖,并不科学。在我国,腰围/臀围男性>0.9,女性>0.85可以判断为中心性肥胖,而肥胖就意味着身体有健康风险。
高血压
脂肪堆积在腹部区域,与脂肪堆积在身体其他地方的人相比,更容易患高血压。
脊柱压力大
如果腹部脂肪过多,腹部的重量会加重脊椎的负担,时间久了就容易腰酸背痛。
影响美观
肚子隆起不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会有碍形象。如果肥肚腩不影响健康、并且自己不在意的情况下,也不必太过在意。
睡眠
睡眠时间要充足,如果可以,尽量避免熬夜。睡眠质量差带来的伤害可不止是肥胖。
饮食
➊ 保证蛋白质的摄入
食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肌肉,并且摄入的脂肪也相对较少。瘦肉、大豆蛋白、脱脂牛奶都富含蛋白质。与此同时,减少脂肪摄入也是很重要的。
➋ 饮食均衡
啤酒小烧烤不是不能吃,但要少吃,日常饮食水果蔬菜也要适量食用。
运动
俗话说,“管住嘴,迈开腿”,仅仅靠饮食还不够,动起来才能消耗热量。
不要觉得啤酒肚只用做局部锻炼就可以了,想要减脂还需从全身运动开始,建议遵循有氧+无氧的运动原则。
➊ 规律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有助于全身减脂,比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建议每次进行30分钟以上,一周3到5次。
➋ 腹部运动加强
除了全身的减脂运动,针对性对腹部进行锻炼。家中比较方便做的动作有平板支撑或卷腹训练。建议平板支撑每组做15~30秒,每天做3~4组,卷腹一组15~25个,每天做3~5组,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度进行调整。
改善生活习惯
办公室久坐族注意坐姿,长时间保持驼背、斜靠的动作容易导致肥肉向腹部堆积,建议多走动,避免长时间久坐。
最后,Dr.京想要提醒大家,减啤酒肚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可心急,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承受能力来进行锻炼。
若想进一步了解关于减肥健康的相关建议,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希望大家能能拥有健康的身材和体魄。
今天快下班的时候,接到急救电话,称江城有一个人晕倒在家中了。我和护士小金拎着急救箱,和往常一样,大步加小跑朝急救车奔去。当我们赶到患者家里时,只见一个约60岁左右的男性在麻将桌前,斜靠在椅子上,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之不应......
在现场的人向我们描述,患者今天未进午餐,刚才正和朋友准备玩麻将时突然面色苍白,呼之不应,大家就赶紧给患者喂糖水,掐人中等处理,然而患者并没有苏醒过来,于是拨打求救电话进行急救。
做相关检查后,发现病人血糖不低,处于餐后血糖水平,应该不至于昏迷,而病人的血压几乎测不出,心率、脉搏微弱,双侧瞳孔放射迟钝,初步诊断病人为休克,原因不明,必须立即抢救......
经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络、补液、升压等急救抢救之后,我们立即联系病人家属,并建议将病人转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我们立即把病人抬到担架上转到救护车转医院治疗......一路上,我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生怕病人呼吸心跳骤停......吸着氧气,输着液体,病人慢慢地苏醒了,手和脚自己动起来了。
当急救车开到医院的时候,病人已经完全苏醒,并可以自己描述病情了。原来病人是长期一个人生活,只有周末子女才过来看望。
既往有多年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史,这几年断断续续服用降压药,近一年监测血压都是在正常范围内,甚至是正常范围低值。今天因为有朋友来家玩麻将,老人自己担心万一激动了血压升上去,就自行口服降压药,之后再“上阵”,结果就出现了前面之一幕。幸亏呼救及时,住地离医院也较近,才得以及时抢救。
在此,急诊科医师提醒广大病友,服药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千万不可“想当然”就自行服药,否则可能会发现危险,酿成大错!同时作为子女,我们也要多关心老人的健康动态,要常回家看看,不要让老人太孤单,这样才能保持老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