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情绪顽皮需要严格管教

情绪顽皮需要严格管教
发表人:京东健康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情绪有时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忽而就来,忽而就走,不在乎时间地点,甚至有时候会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对待顽皮的孩子,我们尚且需要去管教,对待已经成人的我们,顽皮的情绪就更应该严加管教了。

 

我们都是从张扬的年轻时代走过来的,多多少少都带些性格上的棱角,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扎到别人,甚至于会扎到自己。

 

我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磨去这些棱角,让自己变得更好,而对待顽皮的情绪也一样,我们每一次的“管教”都会磨掉这些情绪上的棱角,久而久之,就算再顽劣的情绪都会变得服服帖帖。

 

案例分享

 

张良年轻的时候自己的国家被秦始皇灭亡了,他倾家荡产雇佣了一个杀手去刺杀秦始皇,却并未得逞,之后便被通缉。

 

张良就隐居在一个小村庄之中,他每天早上都去散步,有一天经过一座桥的时候遇到一位老人,老人看到张良,就将自己的鞋扔到桥下,然后指着张良说:“帮我捡上来!”张良当时很生气,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必跟老人计较,就下去把老人的鞋子捡了上来。谁知老人又命令张良帮他穿上鞋子。

 

 

张良又很生气,后来想想既然已经捡回来了,就帮他穿上就好了。穿上鞋后,老人很高心的对张良说:“孺子可教!5天后来这里,我会送你一本书。”5天后张良依约前往,老人看到张良后就一通大骂:“年轻人跟老头子约会还迟到,5天后再来!”

 

张良心中怒火大盛,但是五天后他依然前往桥上与老人见面,老人看到他后又发脾气说:“5天后再来!”5天后,张良半夜就去桥上等待,过一会老人来了,看到了张良他很高兴,就说:“孺子可教!”然后老人就送了张良一本兵书,就是后来的《太公兵法》。

 

这位老人在给张良兵书之前,先磨他的性情,原因何在?因为一个人学问再好,如果性情不好,情绪管理能力不好,有了再好的学问也没用。

 

由此可见,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欲成大事之前,必定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或许没有那么好的运气遇上能帮我们管教情绪的贵人,救我们与水火之中,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救,要自己把情绪管教好,把性情磨好,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收益。

 

严师出高徒,这是从古代便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而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很少有机会遇上真正能帮助我们的严师。

 

所以,我们要做自己的师傅,自己的情绪需要严厉的管教,只有管教好自己的情绪,逐步提高自己的内涵,才能向别人证明你的才华,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实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赏识。

 

有一位地主从小就非常喜爱斗鸡,他的朋友知道他喜欢斗鸡,于是从一个鸡王的手中买了一只很有斗志的斗鸡送给他。地主把鸡交给了专门负责照顾斗鸡的王小,告诉王小要好好地照顾这只鸡,还要把这只鸡培养成一只最厉害的斗鸡。

 

过了几天,地主问王小:“这只鸡现在出战能不能够战无不胜了?”王小说:“还不能,这只鸡太刚强,现在上场还不是时候。”于是地主又让王小接着训练它,几天以后,地主又问王小:“现在这只鸡能不能够打败所有的鸡了?”王小说:“比前几天好一点,但是还是会输,因为他只要一看到雄壮的鸡就会激动。”

 

地主为了确保自己的鸡能够大获全胜,于是又耐心地等着。

 

没过几天,王小来找地主,他告诉地主:“这只鸡可以上场了,他现在可以做到无视任何的鸡了。”地主很高兴,于是马上带着鸡去斗鸡场,果然这只鸡战无不胜,它很镇定的应战。所有的鸡都不是它的对手!

 

 

鸡尚且都能被磨平急躁的性子,作为更高级的人类来说,我们更应该学会这样的斗鸡心理,把自己顽皮的情绪管理妥当,做到真正的内心强大,做到能平和的面对生活中许多的不顺利。

 

下面,就介绍一些管教情绪的小方法

 

第一,无论面对的是不顺心的人还是不顺心的事,都不要急着发脾气,先努力压制一下自己的脾气,慢慢解决问题,也许到最后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抱着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的问题,想象最终会是美好的结局。

 

即使在整件事中受尽委屈,也不要轻易发火,要从中找出对自己有益的一面。

 

第三,顽皮的情绪要随时控制好,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都能在发火前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所以要记牢这些小办法,让自己随时都能用上。

 

再顽皮的孩子也会有长大懂事的一天,再顽皮的情绪也会有收放自如的一天,只要我们肯为自己努力,肯为自己坚持,我们总有一天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精英,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情绪障碍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男欢女爱是人之常情,情到深处难自持。有的时候,一些性生活并不在计划之内,也不想因此而怀上宝宝,这时候,避孕措施就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选项。紧急避孕作为避孕的一类,不少女性都会经历过这一过程。下面是一些有关紧急避孕的小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什么是紧急避孕呢?


    紧急避孕是指在没有采取避孕措施(无防护)或避孕失败(避孕套破裂或滑落、漏服避孕药等)的性生活后,在有效时间内采用的一种避孕的补救措施,包括服药或放置宫内节育器,以此达到预防非意愿妊娠或减少流产的发生,所以紧急避孕又叫事后避孕,也叫应急避孕。

     

     

    紧急避孕有哪些方法呢?


    常用的紧急避孕方法有口服紧急避孕药和植入宫内节育器这两种方式。

     

    1.口服紧急避孕药

     

    ①左炔诺孕酮片:常说的避孕药“毓婷”就属于这一类。性生活后0~120小时内服用有效(但该类药物在性生活72~120小时后口服效果较差),此外,肥胖者对左炔诺孕酮片的药效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BMI>30kg/㎡的女性口服左炔诺孕酮效果较差。

     

    ②醋酸乌利司他片:有效期为性生活后0~120小时,与左炔诺孕酮片相比,该药更为有效,在性生活72~120小时后不会减低药效,但该药在国内尚未上市,仍处在研发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因此,目前国内常用的紧急避孕药为左炔诺孕酮片。

     

    2.宫内节育器

     

    是紧急避孕最有效的形式,在性生活后0~120小时使用有效,与口服避孕药相比,宫内节育器避孕成功率更高,达到99%,不受身体重量的影响,且几乎没有紧急症,此外可以保留作为常规避孕方式长达12年,随时可以去除。

     

    但放置宫内节育器的缺点在于费用相对较高,且需要专业医生的操作介入,较为麻烦,也因此在紧急避孕方面没有得到很充分的推广。

     

     

    紧急避孕是否越早越好呢?


    答案是肯定的。虽说现在紧急避孕药都写着七十二小时紧急避孕,这个七十二小时指的是它的有效时间,但是越早服用避孕效果越好。换言之,吃得晚了,即便是在性生活发生的72小时内服用,避孕失败率也会增高。

     

    急避孕是补救措施,是否副作用大?


    目前真还没有指南指出一年中只能服用几次紧急避孕药。

     

    目前来看,紧急避孕药的副作用大多是恶心呕吐、月经紊乱等,还没有严重的服用后副作用。

     

    更没有服用紧急避孕药后不孕的报道。但是,紧急避孕药由于它的剂量较常规避孕药大,且避孕失败率较常规避孕方法高得多,故不能作为经常使用的避孕方法。

     

    当然,当意外发生的时候,吃还是要比不吃好,毕竟意外妊娠造成的后果,如人流等,还是要比吃药的副作用严重的。

     

    小结


    此外男性教育也是一种很好的避孕手段,教育男性紧急避孕的方法,使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避孕,也能较好的减少无保护性生活的出现。

     

    因此,避孕不仅需要女性的关注,在避孕中,男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其对身体健康的威胁已逐渐大于传统意义上的生理疾病……情绪源于心理,它左右着人的思维与判断,进而决定着人的行动,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情绪问题对人而言永远不会消失,如果不予理会,不妥善处理,情绪问题就会越积越多越缠越复杂,最后把你的一切都搅得面目全非。处理情绪问题的关键是必须学会调适,将其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一切的情绪都源于我们自身,我们自己才是情绪的创造者和掌控者,无论是开心、悲伤、愤怒、生气,还是焦虑、紧张、冲动,他们都应该臣服于我们的内心。因为内心对很多事情抱有强烈的欲望,所以我们经常会因为得不到而悲伤难过,甚至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可以说,不可收拾的欲望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当然了,我们并不是一个能够参透的高僧,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不能免俗地会被欲望左右。

     

    很多时候过度的欲望是魔鬼,掌控好自己的欲望,用清醒理智的头脑去认清事情的本质,才能让自己解脱。

     

    案例分享

     

    王建是一个上班族,但是对于他来说,最痛苦的不是每天都要上班,而是看着那些时尚杂志上的名车、名表,让他很难受。他很喜欢这些东西,他觉得这些东西就是表明自己身份的最好凭证,而且那些表虽然在杂志上,但是却像是一个个会说话的人,一直引诱他去买它们。

     

    不过,看看自己存折里的数字,他怎么又这个能力去买那些奢侈品呢?于是他每天对着那些奢侈品自怨自艾,他觉得自己上辈子一定是做了什么坏事,所以这辈子老天不让他发财,结果只能看着这些好东西哀叹。

     

     

    有一段时间,他突然迷恋上买彩票,而且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彩票的身上,希望自己可以中500万,然后痛痛快快的买那些奢侈品。

     

    他每天精神紧张,心里想的都是我买彩票了没有,昨晚上做梦的号码是什么。如果没中的话,就捶胸顿足,精神委靡。有一次他竟然为了一张一个数字都没中的彩票大哭起来,身边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安慰这个被彩票迷得神魂颠倒的人。

     

    后来他没有对彩票沉迷下去,而是学人家打麻将。因为他听说一个朋友和了一把牌就赢了好几万,于是一下班就去朋友家里打麻将,一打就是一个通宵。

     

    白天上班,晚上打牌,没多久他就病倒了,病好了以后他似乎变了一个人,不再打麻将,也不买彩票了,每天都乐呵呵的。有人问他:“你是不是真的中500万了?”他说:“比中500万还好呢,我病了一场,终于发现那些表啊车啊什么的都是过眼云烟,放下了整个人都轻松了,何必每天为了一些没用的欲望去努力奋斗,最后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真是不值得。”

     

    还好王建即时醒悟了,他不再被那些奢侈品的欲望来不断折磨自己,其实再奢侈的东西都比不上一颗轻松自在的心。现代都市人,其实都过着同样的生活,上班、下班;有着千篇一律的烦恼,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家庭中没完没了的矛盾;有着千篇一律的欲望,香车豪宅,锦衣玉食,不管自己每月挣多少钱,都感觉自己是穷人。

     

    其实,幸福与这些都无关!让我们筋疲力尽的并不是生活的残酷,而是我们自己不知道满足,进而焦虑,进而悲观。在这个压力让人身心疲惫的社会,缓解和释放压力的同时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才是最关键的。

     

    一个稳定平和的情绪,比100种智慧更有力量。“加是一种成长,减是一种成熟”,何尝不是呢?我们好多人一辈子都在做加法,却不曾发现自己拥有的越多,就活得越累。

     

    其实我们可以适时地做一些减法,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一些心灵的负担,减去一些多余的物质,或许生活会更轻松。欲望和情绪,永远不会消失,每个人都会有欲望与情绪,当我们的情绪与欲望,冲击着我们的世界观,我们的大脑时,我们要学会如何疏通欲望与情绪的出路,而不是一味地戒欲。

     

    情绪也是一样的道理,许多抑郁症和强迫症患者,脑海就如同暴发的洪水,把大脑思绪冲击得乱七八糟,而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所以每天都在痛苦中徘徊。

     

     

    早在6000年前,大禹治水就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好的办法,洪水一旦爆发,拦是拦不住的,我们要合理地疏通,洪水暴发未必是灾难,也许是财富。我们合理疏通,把暴发地洪水疏散开来,有些可以让它流向大海,有些可以让它流入田地,这样我们在没有受到损害的同时,还可以丰收。

     

    掌控小贴士

     

    懒惰和贪婪是一切生物的本性,人也不例外。做一件事情无非是为了逃避痛苦和追求快乐,用最快最直接的方法达到目的从而脱离痛和煎熬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贪图享受不能控制欲望和一味选择捷径是使人走向歧途的根源。

     

    凡事不能性子太急,要学会在动中取静不被利益和现实所迷惑。平和心态控制欲望才能对事物有比较客观真实的认识,不妄动才能少留祸根。

     

    任何事情都有好的成分也有坏的成分,一般而言,坏的成分更具有直接的诱惑力。但是对于任何人来说,我们的收获必须有相应的付出,我们的欲望也要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让自己过的轻松自在。

     

    如果你受到欲望折磨的时候,就问问这个,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个欲望,自己是不是能够生活得比现在舒服,比现在开心呢?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心脏病也属于身边的“定时炸弹”类型的疾病,很多朋友在确诊心脏病之后,每天都数着日子过,其实倒也不必这么悲观,但心脏病患者的性命随时都可能被“死神”夺走倒是真的,主要还是因为心脏病患者有太多“禁忌”,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触及“雷区”,诱发疾病。

      


    冬天气温低,血管易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心脏压力大,是心脏病的高发时节,很多朋友都调侃心脏病患者行动受限,但这些“限制”,其实都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众所周知,人在生气时,血压也会升高,这对心脏病患者而言其实十分危险,很多心脏病突发的案例,其实都跟情绪波动有关,我们也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演员在暴怒之下引发心脏病的情景,这都是有根据的。所以我们经常强调,对于心脏不好的人来说,平心静气才是守住健康的关键。

      
    但除了生气之外,这5件事,心脏不好的人也不能随便做

     

    过度劳累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背负着很多压力,有工作上的压力,也有家庭的压力。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很多朋友都被迫加班,经常身心俱疲。其实在这种状态下,人是很容易生病的,不仅是因为免疫系统遭到了破坏,更是因为过度劳累导致心肌劳损,给心脏病留下了可乘之机。

     

    经常熬夜

     

    虽然现在大家对熬夜已经见怪不怪了,但熬夜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依然不会被抹去。很多上班族白天工作量大,任务重,已经很累了,晚上继续熬夜,会加重身体包括心脏的负担,让心脏超负荷运转。睡眠不足会增加心脏病的发作风险,并不是开玩笑,如果你一直有熬夜的习惯,希望你趁早纠正,别等到心律失常才后悔。

      
    高强度运动

     

    产生运动的想法,是对健康负责的表现,但大家在运动前,也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权衡,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因为不同人群能承受的运动强度也不同。一名运动员跟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运动强度当然不在同一个水平。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运动可以,但要避免高强度的运动项目。

     

     

    在高强度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全身的血液都会加速循环,身体的耗氧量也会增加,这个时候心脏的负担也很重,心跳也会加速,如果心脏不好的话,很容易出现心肌严重缺血的情况,甚至诱发心肌梗死。

      
    吃得太饱

     

    可能大家也很疑惑,怎么连吃得太饱也成了诱发心脏病的因素之一了?其实,吃得饱并不会直接导致心脏病发作,但却是诱发心脏病的间接原因。人在吃饱的时候,肠胃的消化负担加重,全身大部分的血液就会被分配到胃肠附近,为消化“助力”,这个时候心脏自身供血就会减少,心脏本身就不太好的人,就会出现不适症状。

     

    搬、抬重物

     

    心脏病患者一般是不能从事于体力劳动的,因为在进行体力劳动时,体内血压会经历两次升高,在搬抬重物的同时,血压也在升高——下降——升高,这个过程也会给心脏造成很大的负担,甚至会加重心肌缺血的症状。心脏不好的人,尽量不要逞强,因为这些动作很有可能导致心脏病突发。

      
    总结:心脏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重视心脏保养,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轻易生气、动怒、逞能,保护好心脏健康。

  • 谈到心律不齐,大家都不陌生,我们以前的文章也讲了很多次。然而,对于心律不齐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许多人可能还不太清楚。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心律不齐的病因吧。

     

     

    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会出现心律失常,只是有些症状较轻,有些症状较重;有些症状较短,有些症状较长;有些症状有时会发生,有时会经常发生。如果症状轻,持续时间短,偶尔出现,对健康可能没有任何影响;如果症状重,持续时间长,频繁出现,则可能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可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其中冠心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较为常见,在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基础健康人群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中也有可能发生。

     

    此外,情绪也会导致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根据发作时心率的快与慢,可分为快与慢两大类,前者见于早搏、房颤、室颤、心动过速等,后者常见于窦性慢与各种传导阻滞。

     

    喜、怒、哀、乐、惊、恐、悲是人的七情,对于有心脏病基础的人来说,哪种情绪都可能引发心律不齐,甚至猝死。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情绪特别激动,肯定会影响他的心率。有些人的心律对情绪非常敏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对于无基础疾病的健康人来说,悲喜交集一般不会导致心律失常。

     

    对于患有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炎等)的人群。任何一种过度的情绪都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

     

     

    然而,情绪是人的正常情感流露,心律失常病人应多注意病因,从源头上加以治疗和解决,而不应只注重情绪带来的消极影响。日常生活中,多做心电图自测,如有明显心脏不适,如胸闷、心跳过快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常保持愉快情绪,可避免情志伤害,减少发病。因此,人生应尽量乐观豁达,怡情悦志,修身养性,使心境保持平静。患者应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

     

    轻度心律不齐的患者可以适当运动,避免高强度运动和剧烈运动。重病患者应卧床休息,或进行简单的轻度保健锻炼。只有从生活中入手,以小见大,一点一点的去改变,相信科学,患病及时治疗,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进而摆脱疾病。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小孩子们对糖分仿佛有天生的亲近——总是执迷于各种甜食,吃不到就会哭闹。

     

    长期不吃甜食、不吃碳水化合物,心情会变得很差,会忍不住发脾气,情绪在低谷徘徊——有过减肥经历的人对这种情况应该不陌生。

     

    长期处在压力之下的人特别容易暴饮暴食。

     

    情绪激烈变化的时候,肠胃也有相应的反应,有的人一紧张就拉肚子。

     

    ……

     

    你知道吗,你的情绪被肠胃“绑架”了。

     

     

    每一个孩子的生长过程中,都伴随着这样那样的情绪问题。下面是我看诊过程中遇到的两个典型案例。

     

    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8岁,生长发育迟缓,不长个也不长肉,最近8个月才长1公分,平常胃口特别好,喜欢翻东西吃。快到饭点的时候,无论是在做作业还是玩耍,都会分心,时不时地跑到厨房探头探脑,看看有什么好吃的,问问什么时候可以吃。待到饭菜上桌时,小家伙吃饭的速度特别快,用妈妈的原话讲“看他都没怎么嚼”。但稍微吃多一点就消化不良,腹胀、反酸,晚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入睡后也不安稳,梦话多、容易惊醒。

     

    第二个是女孩,6岁8个月。在学校静不下来,喜欢疯跑打闹,表现欲强烈,争强好胜,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喜欢争第一,做游戏要先玩,参加比赛要拿冠军。脾气急躁,特别情绪化,性格倔强,做错事情要她认错特别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小话,是老师点名最多的学生。同之前的男孩一样,女孩也存在饭量大、吃饭快,但是不长个、不长肉的情况。

     

    这两个孩子的症状表现都属于中医学“胃强脾弱”的范畴。

     

     

    在消化系统方面,其主要表现有食欲异常旺盛,饭量很大,吃东西的时候“狼吞虎咽,风卷残云”,食物入口没嚼几下就进肚了。孩子食量虽大,仍常有饥饿感,正餐之外需要加餐。可是孩子每天吃下去这么多东西,生长发育还不如同龄小朋友——个头不见长,体型也偏瘦,肌肉还不结实。不仅如此,消化系统还经常出状况,如腹胀、腹痛,排气多,大便异常:干结成粒,或便溏不成型、夹杂未消化的食物,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些孩子还饱受反复发作的湿疹、口腔溃疡、鼻出血等疾病困扰。

     

    在情绪、性格方面,这类孩子往往脾气急,性格倔强、要强、执拗,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是受了委屈,特别容易生气、哭闹。孩子的睡眠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入睡慢,睡觉不安稳、在床上翻来覆去,磨牙、说梦话、打呼噜。有的孩子入睡后会出现盗汗,有的会出现睡梦中突然惊醒,醒后入睡困难。

     

    儿童正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旺盛,对营养的需求高,神经、内分泌系统处在不断的发育和成熟中。这一系列症状的发生很可能与代谢过分旺盛、内分泌亢进相关,有证据表明部分食欲亢进的患者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的活动处于增强状态,而下丘脑正是是进食调控的主要脑区,与食欲调控密切相关。大部分“胃强脾弱”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大系统的发育成熟,相关症状会逐渐消退。但一部分孩子的症状难以消除,甚至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很有可能是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儿童糖尿病引起的,需要及时确诊治疗。

     

    中医非常重视脾胃功能,认为“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之后,身体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都仰赖于脾胃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脾胃这对好兄弟分工明确,“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负责接纳、传导饮食,脾负责从食物中提取精微的营养物质,并输送给全身。胃强脾弱的孩子,胃火旺,食欲亢,胃接纳、传导食物的能力过强,导致摄入超量的食物,但脾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足,两兄弟在工作上不能协调,形成了“食物穿肠过,营养没留住”的局面。这种脾胃功能的不协调,导致孩子饭量不小,但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却很有限,难以满足旺盛的生长发育需求。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潘莱珂&魏馨怡

    文章首发于 |心理荷包蛋公众号

     

    心理问题所出现的症状在治疗后会约莫得到65%的缓解。

     

    以抑郁为例,比较认知治疗和精神性药物治疗(如百忧解等),大概可以得到65%的缓解率,其中还有45%~55%的安慰剂效应,这意味着治疗的净效果仅在10%~20%之间。

     

    想要打破65%的传说,必须将一种古老的美德和干预方法相结合。

     

    那便是勇气——理解心理问题并设法正确应对它们,以便在消除它们的情况下仍能使自己正常地生活或工作。



    面 对 生 活 中 的 情 绪 妖 魔 

     

    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经历各式情绪问题。歌德曾说过,在他的一生中只拥有过两天真正快乐的日子,好像只有在一切都顺利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到快乐。学业、升学、人际相处等等都是我们的坏情绪来源。

     

    怀揣着勇气,我们需要面对生活中的情绪妖魔,学着同坏情绪相处。

     

    面对让我们日夜煎熬的焦虑,需要从两个方面去探讨:一是烦躁不安时可以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二是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做无畏的挣扎,乖乖对消极情绪俯首称臣,试图去改变外部生活而非内心世界。

     

     

    焦虑存在的价值

     

    焦虑的出现可以说是必然的。现在看看你没有拿书拿鼠标的左手,正在干什么?可能在挠痒,也可能在抠痘痘?就像监工一样不停搜索身上的瑕疵,其实焦虑也是一样的。焦虑是危险来临的警笛,驱使我们深思熟虑、冥思苦想,企图找到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焦虑或许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考验。

     

    所以,对于那些焦躁不安的情绪,我们可以忍受、关注甚至心怀感激。

     

     

    判断焦虑是否成为负担的三个指标

     

    但其实很多时候焦虑是不必要的或者过多的。下面有三个指标帮助我们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焦虑已经成了一种负担,应该赶快从肩上卸下来。

     

    第一,你的焦虑是不是不可理喻?你的焦虑是否超出了对现实威胁该有的反应范围?

     

    一个在期中考试中挂掉两门的学生在临近期末考试时担忧地睡不着觉。(合理焦虑)

     

    一位大学生不去参加考试是因为她担心,在她答题时,教授会一直盯着她看,这样她的手会不由自主地发抖。(不合理焦虑)

     

    第二,麻痹性。

     

    焦虑初衷是促使人采取行动,当焦虑达到极致,便会麻痹你,让你无动于衷。比如说,一个小伙子时时担忧他的女朋友会对他不忠,所以他不再同她约会;一个学生在任何活动中总是表现最好的,所以拒绝去上学,并认为“每个人都很恨我”。

     

    第三,强度。

     

    查尔斯·斯皮尔伯格设计的量表可以用来测量焦虑和愤怒的强度。测量的目的是帮助我们确认是否应该改变日常生活的焦虑水平。

     

    减少生活中的焦虑

     

    大量的情绪研究都集中在“失控”上,即帮助情绪异常的人恢复正常,但如何科学改善一般人的情绪状态?如何减少生活中的焦虑?

     

    研究表明,每天花20~40分钟的时间,并持之以恒的使用,可以改善日常生活的焦虑。

     

    第一种方法是渐进式放松训练。先绷紧全身的肌肉,然后慢慢放松身体的主要肌肉,直至完全松弛下来。

    第二种方法是冥想。超觉冥想是冥想的简化版,可以驱逐焦虑的想法。

     

     

    当然,也可以使用少量的镇静剂进行快速治疗,但也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风险。

     

    焦 虑 引 发 的 疾 病 及 干 预 方 法

     

    焦虑情绪可能引发疾病,下面将介绍疾病表现及干预方法。

     

    惊恐症

     

    应对惊恐症,需要改变病人的认知——“你并不会真的晕倒”,不要把惊恐的表现误以为生理病症的证据,将焦虑的症状误以为是死神来临的征兆。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认知疗法。

     

    相较认知疗法而言,药物效果更差。

     

    恐惧症

     

     

    恐惧症和惊恐症不同,它的对象是患者亲眼所见的东西。根源是胆小脆弱而不是神志不清,根源深埋在潜意识的土壤。像是对碳烤生蚝的厌恶,明知罪魁祸首是胃肠感冒,还是会下意识讨厌它。

     

    恐惧症需要的是消退治疗,要求在恐惧物体出现时没有令人恐惧的非条件反射出现,无论是暴露疗法还是系统脱敏疗法,恐惧的消退都必须让患者感知到没有危险逼近。

     

    相较认知疗法而言,药物效果则更差。

     

    强迫症

     

    当有关肮脏的念头占据了脑海时,强迫症患者会洗一个小时的手,或者不停地擦洗婴儿房,从地板到天花板,每天三次。甚至因为害怕手沾上门把上的细菌,而用脚去开门……这些都属于强迫行为。

     

    行为主义者对此颇有研究,他们认为不太能控制自己想法的人容易患上强迫症。如果制止不了恐怖的想法,便会变得情绪激动,越激动越难控制想法,就会更焦虑,进而恶性循环。行为疗法则采用:暴露出来,禁止反应的方法,不允许患者在特定场景中做出任何仪式化的动作。

     

    此外,安那芬妮药物也是有效的治疗强迫症的方法。


    总 结

     

    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坏情绪,了解坏情绪的形成与演变,知晓哪里可发挥能动性去改变,哪里必须要接受,把有限的时间和经历集中在可以改变的特性上,积极干预,进而实现自我提升。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常常有人说,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未来我做主,我的青春我做主……没错,我们的生活、未来、青春都能自己做主,但是最难做主的就是自己的情绪。或许会有人站出来反驳,认为情绪既然是附加在我们的身上,那为什么会难做主呢?

     

    看看身边的人吧,有没有人遇到一点事就暴跳如雷的,有没有高兴不高兴都写在脸上的,又或者高兴的时候待人热情如火,不高兴的时候就对人冷若冰霜?其实这些人都被情绪控制了,他们不再是自己的主人,真正的主人变成了情绪。

     

     

    谁都不希望自己变成傀儡,都希望自己可以真的成为自己的王。所以我们首先要战胜情绪,先成为情绪的王才能成为世界的王!大家都知道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是真的做起来就会困难很多。

     

    不要紧,我们看看别人是怎么做到的。

     

    案例分享

     

    从前有一个叫艾迪巴的人,别人都觉得他很奇怪,每次跟别人有冲突,和别人生气的时候就飞快地跑回家,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很多圈,然后坐在房子旁边喘气。

     

    但是艾迪巴是一个非常勤奋努力的人,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但是不管房子有多大,土地有多少,只要他和别人生气的时候,他就马上绕着房子和土地绕3圈。大家都问过艾迪巴为什么要这样?

     

    但是他却从来不多做解释。慢慢地大家都当他是一个奇怪的人。虽然如此,身边的人还是很喜欢这个勤奋努力的小伙子。很多年过去了,艾迪巴老了,再也跑不动了,但是每次生气的时候,他还是拄着拐杖绕着房子和土地走3圈。

     

    这天,他好不容易走了3圈,太阳都已经下山了,艾迪巴坐在田边喘气。他的孙子问他:“爷爷,您看附近的人再没有人比你的土地更大,您现在可以告诉我这个秘密了吗?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上3圈?”

     

    艾迪巴看着孙子,终于把埋藏在心里很多年的秘密说出来了,他说:“年轻的时候,我和别人生气或是争执的时候,就绕着房子跑3圈,我一边跑一边想,我的房子那么小,土地那么少,哪有时间,有资格和别人生气,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于是我就努力工作,不会再和别人生气。”

     

    孙子说:“不对呀爷爷,您现在已经是最富有的人了,那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走3圈呢?”艾迪巴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的时候也绕着房子和土地走,一边走一边想,我的房子那么大,土地那么多,又何必和别人斤斤计较呢?想到这我就不生气了。”

     

    这就是艾迪巴的智慧,自己比不上别人,那么自己就没有资格和时间去生气,如果别人不如自己,那就没有那个必要去生气。情绪并不像宗教说的那么缥缈,也不会像哲学上的那么抽象。

     

    落实到生活上,其实就是简单的待人处世的一些技巧。可能有的人会觉得控制情绪就是一个不真诚的人。这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说的待人真诚是用诚实、认真的态度与别人相处,而管理情绪则是把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阻截起来,不会因为自己的言行而让别人觉得不舒服。

     

     

    我们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多传递一些快乐和积极的情绪,这样的人会特别招人喜欢,在办事、工作中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而且对于自己能力和修养的提升也是有益处的。

     

    掌控小贴士

     

    没有人天生就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大家都是通过学习才能达到这种境界的。或许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人能够很快掌握方法,学习的效果会好一些,有的人则没有掌握好方法,所以学习的时间长一些。

     

    为了大家能更快地控制情绪,我们现在就教大家一些小办法,让情绪从主人的位置上退下来,让自己顺利登上主人的宝座。

     

    第一,无论是事情还是人让你生气、难过,首先都微笑一下,微笑是清扫负面情绪最好的方法。

     

    轻轻的一笑可以让你所有的不满和悲伤减少一半,同时这个微笑也在向别人传达一个讯息,你是乐观积极的。

     

    第二,糟糕的事情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说放一放再去处理。

     

    面对糟糕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情绪会有些失控,但是冷一冷的话就能够让情绪有一个回缓的空间,慢慢地控制情绪就不那么难了。

     

    第三,让自己短暂失忆一下。在家与家人吵架了,到了单位就把这个事情忘记,毕竟再烦恼都要工作,那就抛开烦心事,认真工作,这样才不至赔了夫人又折兵。

     

    做情绪的主人并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个不可及的目标。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步的改进,征服情绪不会是一个希望,而会变成实实在在的事实。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不知道各位父母有没有听说过南风效应?这是心理学中的一种效应,主要告诉我们在教育方面,有的时候略带“人情味”的赞扬和鼓励会比“恐吓”、“打骂”等“北风式”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相比于大声责骂你的孩子,适当地给予你的孩子积极的赞扬和鼓励会让他更好地成长。

     

     

    但事实是,现在的大部分父母因为养育孩子的艰辛加上工作方面的压力等原因,常常会在面对孩子时失去耐心、脾气暴躁,甚至会对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父母吼完之后自己便轻松了,却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后果。大量事实证明,经常被吼的孩子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心理问题,有些甚至会影响终身。

     

    1. 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在《妈妈是超人》第三季里,霍思燕因为要照顾多个小孩过于忙碌,对儿子嗯哼的语气不免有些急躁催促,在小孩看来甚至有点凶。这就引起了嗯哼的不开心,他觉得妈妈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了,照顾别的小孩不照顾自己,还要“训”自己。


    孩子正是单纯活泼的年纪,做事的节奏和能力都和大人有着很大的差距。父母对孩子不耐烦的大吼,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甚至产生自我厌恶的情绪。有些孩子可能还会采取过激行为来引起父母注意,这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很不健康的影响。

     

    2. 孩子自尊心受损,变得自卑、胆小,能力弱

     

    大部分孩子在看到父母忙于家务或是工作时,会出于帮助父母的心理上前帮忙,但由于小孩能力有限,往往结果会适得其反。这时候父母不忙还好,越忙的父母便越有可能对自己的孩子大吼,认为他是来捣乱的。

     

     

     

    但在小孩看来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们会因为父母的大吼颤抖害怕,会认为自己做了错事,甚至开始否定自己的做事能力,否定自己。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和胆小,他们会害怕社交,缺乏安全感,他们会畏惧做事,否定自己。

     

    3. 孩子脾气暴躁,情绪管理能力差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通俗点说就是:当你有意无意暗示某个人或某些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时,那么他们就有很大的可能成为那样的人。

     

    当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脾气暴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暗示”他们成为同样脾气暴躁的人。他们可能会在承受父母的吼叫之后,转而对自己的小宠物或是朋友又打又骂,渐渐失去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

     

    4. 孩子长大后容易叛逆,可能会造成性格走极端

     

    孩子年纪小时,对于父母的大喊大叫无法反抗。但当它们长大时,长久以来被压制的反抗意图爆发,他们就会变得非常叛逆,做事不愿听父母的建议,一意孤行。更有甚者可能会形成极端性格,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举动。


    由此可见,在父母看来自己只是一时发泄情绪的举动,却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这说明父母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亲近信赖的人,父母的行为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父母,也能帮助自己的孩子提高管理情绪的能力,建立更加健全的人格。反之情绪反复无常的父母,会让自己的孩子变得自卑胆小,能力低下。

     

    因此,父母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在冲动发火之前要仔细分析自己生气的原因,冷静思考后再作出回应。同时也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将心比心体谅孩子的不容易,用爱和温暖去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 昨天, #为什么冬季容易情绪低落# 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也让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了“季节性情绪失调(SAD)”这个词。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微博

     

    其实在此前,Dr.京就不止一次地听身边人谈到过:

     

    一到冬天,就莫名其妙地开心不起来,失眠、易怒,感到一股没有缘由的疲惫,甚至感觉自己有些“抑郁”。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罕见。

     

    毕竟,外界环境确确实实会影响到我们体内的各项激素与指标,而这又会导致我们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冬天不快乐,才不是玻璃心

     

    首先大家一定要明确:

     

    作为抑郁症的一种,“季节性情绪失调”并不是“想多了”、“玻璃心”就能解释的。相反,我们通过它可以认识到:人的精神状态受外界影响有多大。

     

    冬天,除了气候变冷,还有一点最明显的变化是日照时间变短。这也是冬季抑郁的罪魁祸首。

     

     

    首先,光照通过影响我们体内的激素来影响我们的状态。

     

    如血清素和褪黑素,它们都会受到光线的影响,一旦因季节或其他原因致使光照减少,血清素的转换值就会随之减少,而众所周知,血清素与我们的精神状态高度相关。另一方面,随着光照减少,褪黑素的分泌时间也会延迟,而且合成所需的时间更长,人们的睡眠就会受到影响,精神状况自然也会恶化。

     

    其次,维生素D也与抑郁症息息相关。

     

    很多人都听过“晒太阳补钙”的说法,严格说来这不对,但也不全错——晒太阳会促进我们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所以晒太阳也算是“间接补钙”了。

     

     

    但如今的研究发现:晒太阳不仅能“补钙”,而且还能防抑郁。

     

    比如,有很多临床观察发现:维生素D的水平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及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性不仅在缺乏日照的季节里存在,而且在重度患者那里,这种相关性更是十分凸显。

     

    因此,“缺少光照致人抑郁”,其实是有着生理层面上的原因。

     

    但话虽如此,也并不是每一颗冬天受伤的心都能归结为“冬季抑郁”——

     

    我们知道:生活中常常会有人为了玩梗,而把一些疾病娱乐化,比如“抑郁”、“强迫症”等。但其实这些病的判定都是有着严格标准的,不是说有就有。就像季节性情绪失调(SAD),一般认为必须持续2个冬天,且没有任何非季节性的发作(即:除了季节之外没有任何可能的诱因),才有可能确诊。

     

    防治方法

     

    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是:多出门晒太阳。

     

    阳光能够直接刺激血清素的分泌,而血清素与人的情绪高度相关,同时,阳光也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因此,晒太阳对于缓解抑郁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成年人每天晒太阳的时间应该保持在30分钟到1小时,婴幼儿可以适当短一些,老年人则可适当延长(特别注意的是:最好到室外去晒,而不要隔着窗户晒,那样会阻挡住一部分紫外线)。

     

    而如果只靠阳光无法缓解的话,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专业光疗设备来进行治疗。这种人造光源光线足够强烈,且不产生紫外线,即:在无害的情况下补充光照。

     

     

    另外,还可以在饮食上做出一些改变,来补充维生素D,多吃海鱼、动物肝脏、瘦肉等。

     

    如果情况仍然严重,得不到缓解,则需要考虑药物治疗。药物方面,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如氟西汀。

     

     

    最后,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还可以采取心理专业上的一些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尝试让抑郁患者改变原本的认知思考模式,继而使抑郁得到缓解。

     

    总而言之,冬季抑郁并不可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冬日也可以很温暖。

     

    参考文献:
    [1]邓兆安;胡建.褪黑素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3
    [2]马惠君;王谨敏.维生素D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
    [3]张霞.维生素D在防治产后抑郁的疗效评价[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
    [4]张玉勤.人脑血清素的产生与光照强度直接相关[J].国外医学情报.
  •  

    「我的心情就好像在坐过山车,在谷底和高峰起起落落」,是否这样的体验也同样出现在你或者你身边的人群中。

     

    时而信心满满、时而低落消沉,心情就像脱缰的野马,难以控制,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所以,我的情绪到底怎么了?

     

    图片来源:soogif

     

    关于情绪难以控制的两极切换,就是通常讲的「躁郁症」。

     

    究竟什么是「躁郁症」,如何判断我是不是得了「躁郁症」,得了「躁郁症」又该怎么办?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躁郁症」。

     

    走进「躁郁症」的世界

     

    躁郁症,即医学上常说的「双相情感障碍」,指情绪在「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两种极端状态下的循环往复。

     

     

    「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连续几天出现情绪高涨、精力旺盛及烦躁不安等,通常持续时间在四天以上,几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存在以上症状。

     

    「抑郁发作」:连续两周,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里,感到悲伤、空虚或无望,对于所有或几乎所有的活动兴趣或愉悦感都明显减少。


    (*如果您存在以上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并因此而感到困惑和烦恼,请注意及时就诊筛查。)

     

    除了上述典型的躁郁症表现外,另外一些不是很典型的情绪不稳定状态(易激惹)也可能是躁郁症的表现。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躁郁症」的发病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也愈发年轻化,已经等同甚至超过「抑郁症」的危害,是应该被大家重视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无论情绪是处于极端兴奋还是处于过度萎靡不振,都是偏离正常的疾病状态,长期的疾病困恼、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减退,都会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最重要的是,反复出现的情绪两极切换对大脑是存在危害的,我们的大脑就好比是电脑的中央处理器,反复疯狂模式和开关机带来的是电脑的提前报废。

     

    同样,大脑的损伤也是不可逆的,增加了后期脑部其它疾病发生的风险,且长期情绪的忽上忽下使得「躁郁症」患者承受了较「抑郁症」患者更多的生活、人际挑战和困境,也造成了「躁郁症」患者较「抑郁症」患者存在更高的疾病自杀风险。

     

    心情飘忽不定是「躁郁症」吗?

     

    那如何判断我是不是得了「躁郁症」?时而兴奋、时而抑郁,就是「躁郁症」吗?

     

    其实不然,很多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脑部肿瘤、脑炎和其它内分泌代谢疾病等,也会引起相应情绪问题的出现。

     

     

    如果在你既往经历中或当前情况下符合上述症状的部分或全部,同时满足对应症状持续时间,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后即考虑存在「躁郁症」的可能性,建议及时到专业的精神心理门诊或者寻求正规的线上就诊渠道进行筛查和诊治。

     

    疾病最终的确诊有赖于专业的精神科医师进行诊疗和判断。

     

    「躁郁人」该如何是好?

     

    有人说过,躁郁症是拥有天才属性的疾病,在情绪低落时守护自己的灵魂,感受世界的痛苦;在情绪高涨时意气风发,迸发无数灵感,挖掘创造潜能,很多著名人物如梵高、牛顿等都存在躁郁症的表现。

     

    因此,最终确诊躁郁症不必过于沮丧、绝望和担心,经过系统的治疗,躁郁症是可以好转并恢复良好社会功能的。

     

    药物治疗

     

    作为情绪障碍的一种,一旦确诊躁郁症均建议以药物治疗为主,综合配合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情绪控制

     

    躁郁症作为情绪稳定性出问题的疾病,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一些情绪控制的练习,例如做一些有氧运动,作为有效释放压力和缓解负面情绪的手段之一。

     

     

    运动经常被很多精神心理科医生推荐作为日常情绪调节方式,研究表明坚持半小时以上的有效运动可以减少情绪问题的发生,增加情绪调节药物的获益。另外,冥想和呼吸训练等也可以有效地调节情绪问题,增强心理韧性。

     

    最后,我们不必惧怕「躁郁症」,关键是我们在面对波动情绪时的态度,秉持积极的心态,严格遵循医嘱和拥有良好生活方式,切忌病急乱投医,延误治疗和康复。

     

    科学审核:
    京东全职医生-精神科-胡晓宇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