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比同龄孩子说话晚,不爱说话,2 岁时单词量少于 20 个,3 岁时单词量少于 50 个,要警惕语言发育迟缓。
针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需要首先确定是否存在器质性疾病,如听力异常,口腔结构异常,大脑结构异常。
其次,语言环境的缺失或混乱,如过于溺爱或保护,不等宝宝开口就马上满足。或者家庭里各地方语言,各国语言交叉,宝宝接受能力变慢。
另外还应与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等相鉴别。当宝宝有语言发育迟缓时,需尽早儿童保健科就诊,做相关发育测试评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每次接待门诊的时候,家长们都会附带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宝宝到了**月龄之后,怎么还不会翻身“等等。
归根结底都是关于宝宝”发育迟缓的问题“。
我非常理解家长对于宝宝成长健康问题的担心与焦虑,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在自己不清楚宝宝真实情况下胡乱下定义,听信与外界非权威性的“言论“,所有宝宝一概而论,要知道每个宝宝的成长发育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还有很多不会翻身就会爬的,不会翻身就会坐的。所以宝宝的成长是存在很多差异。
那么 5 个月的宝宝不会翻身,到底是不是发育迟缓呢? 这个问题简单又复杂,即使是专业的医生也不能轻易的给出结论,原因很简单,就一个简单的翻身动作,就涉及到许多因素,比如肌肉力量、手脚协调能力、骨骼的发育程度、甚至和宝宝的情绪都有直接关系。
怎么训练自主翻身?与其说“训练”宝宝翻身,倒不如让他带有目的性的去翻身,用玩具去吸引,可以把孩子平常喜欢的玩具,仍在他身体的一侧,并引导孩子去抓。 前期的时候孩子可能还不知道要干嘛,可以先辅助的形式,用手扶一下,让宝宝体验一下身体由平躺到侧身这样一个位置转化的过程。
翻身的时候注意哪些?
1. 注意情绪,在宝宝情绪不高时,做翻身训练会对宝宝造成抵触心理,在做训练之前一定要先培养情绪,可以抱一抱、摇一摇等让他高兴起来。
2. 刚吃饱的时候,1个小时之内不要做翻身训练,会影响孩子食物消化。
3. 衣物过于厚重会对宝宝运动造成影响,要保证室温温和,不要因为衣服太厚重影响孩子运动的欲望。
以后再有家长担心孩子“发育迟缓”的问题,首先要看看宝宝的训练是不是做到了位,小孩子成长发育的事情,你不去引导,他怎么能知道呢~
现代生活中孩子是整个家庭的掌中宝,孩子的一点点问题就有可能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掀起滔天海浪。宝宝的发育和成长是最让人关注的,细心的宝妈宝爸会仔细观察自家宝宝的每一个动态。关于这一点,有个家长们都要学习的功课:小孩发育迟缓OR自闭症,怎么区分?
什么是发育迟缓?
发育迟缓是一个大名称,包含了自闭症、运动障碍、智力障碍、社交障碍以及其他发育落后。
发育迟缓如果仅仅是语言发育迟缓或运动发育迟缓,问题的确小一点。但如果是很多领域,例如智力、运动、语言、社交都落后(这很常见),其实问题可能比自闭症还严重,恢复起来更难。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是发育迟缓(社交发育迟缓)的一种,相对来说,单纯的自闭症(只有社交障碍),比起多重发育迟缓(指运动智力语言都迟缓)干预起来要容易一些。症候群性孤独症就是多重发育障碍,干预很难的。
对于自闭症,困难不是在恢复快不快的问题,而是我们习惯的理念认为,我们花了时间教孩子,他不学,我们就会放弃,于是就想找专家、找机构。其实好的专家和机构无非就是更有信心,坚持社交为中心,坚持行为奖励强化,坚持结构化和随机训练相结合。家长不要认为自己会比专家水平差,其实很多家长水平很高!
发育迟缓类型一:语言和言语迟缓
语言和言语迟缓是发生在婴幼儿中最普遍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发育迟缓。
言语指的是口头上的言语表达,包括词语是怎么形成的。语言则包括表达和接收信息,是一个更加广泛的系统,比如说能理解手势。
如果怀疑孩子有这方面问题,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尽快寻求语言病理学家给孩子进行评估,同时配合专家要求给予辅助练习。
发育迟缓类型二:视力发育迟缓
新生儿在6个月以前视力通常是模糊的。6个月之后,孩子开始协调双眼的视觉运作后,他们的视力才随之慢慢改善。但也会有例外的情况,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孩子的视力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出现了其它视力问题。
早期治疗可以帮助孩子纠正许多视力问题,但根据孩子眼睛问题的具体情况,他可能需要: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能帮助他矫正视力的特殊眼镜、进行矫正手术、一个保护眼睛的眼罩等。
发育迟缓类型三:运动技能发育迟缓
运动技能发育迟缓可能是因为大运动技能(比如爬行和行走)和精细运动技能(比如用手拿勺子)出现了问题。
早产儿的肌肉发育缓慢是导致运动技能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当您的孩子出现运动技能发育迟缓,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在家给孩子做更多的运动。如果是大运动发育迟缓,可能要进行物理治疗;如果是精细运动问题或者感统失调,那可能还需要专门的物理或者职业治疗。
发育迟缓类型四:社交和(或)情绪发育迟缓
当儿童与成年人(或其他儿童)之间出现明显的沟通交流问题时,称为社交和(或)情绪发育迟缓,这种情况往往在儿童上学之前就已经显现。
社交和情绪发育迟缓的一个常见原因——自闭症谱系障碍(ASD)。ASD可能导致儿童交流困难、重复行为和语言障碍。对于社交和情绪发育迟缓,目前没有确切的治疗手段。但治疗方式可能有两种,一是进行特殊行为和技能的锻炼,二是用药物辅助治疗过激行为。
与大多数类型的发育迟缓一样,早期治疗可以对孩子的进步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结
如果您的孩子在指定年龄段有任一方面的发育迟缓迹象,请及时联系医生,尽早治疗和干预。
另外,孩子已经学过的技能,如果出现退化,请加强治疗和干预。 儿童的正常发育轨迹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儿童发育迟缓的情况并不严重,他们最终也会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
即使是有严重延误的儿童,只要尽早开始治疗,也能取得很大的改善。
?
睿睿今年4岁半了,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有语言,认知理解能力也较好,但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在集体游戏中参与性不高,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不会分享自己的物品给其他人(尤其是零食),典型的一枚小“吃货”。
根据睿睿妈妈描述,睿睿在家里对吃的也是很执着的,爸爸妈妈向他要吃的,睿睿也不会给,更别说其他人了。
在上个训课的时候,当睿睿正在吃苹果的时候,我说:“睿睿,给老师吃一块,可以吗?”睿睿听到后会非常迅速地把剩余的苹果都吃掉,嘴巴里塞得满满的,像个贪吃的小松鼠。
妈妈对于 睿睿不会分享的情况很是苦恼,所以在个训课上我要来出招喽。
其实分享和合作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没有分享就没有可能与人合作,而合作的成果也往往是在分享中得到认可的。
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注意培养这种意识。
比如我们在晚饭后吃水果,故意创设只有一根香蕉的情境,然后询问爱吃香蕉的孩子:“你想吃香蕉么?”“还有谁想吃香蕉?”“只有一根香蕉,应该给谁吃?”他不想给也没关系,主要是让孩子了解,除了他之外,还有别人想要,进一步培养分享意识。
在课程开始前,我让睿睿妈妈准备了一些睿睿常吃的零食,如:“好多鱼”饼干、薯片、“呀土豆”薯条、青豆、海苔、山楂片。
在这里,睿睿的喜好程度是“好多鱼”>“呀土豆”>薯片>海苔>青豆>山楂片。看看,睿睿是不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吃货”。
好啦,我们要开始学习啦!首先我和睿睿玩了一个之前学习过的小游戏,“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走,走,走,看谁最先( )。” 「 注:括号里是常见的大动作指令 」
游戏规则是:谁先做出括号里的动作,谁就可以得到一小包零食。睿睿参与游戏的能力还不错,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我需要做的事情是帮助睿睿学会分享。所以在玩游戏的时候我“耍诈”,故意把“好多鱼”留给了我自己。
“睿睿,你想吃哪个?”
“我想吃‘好多鱼’。”
“可是刚刚老师赢得了游戏,‘好多鱼’奖励给老师了,如果你想吃的话,我可以分享给你,但你也要把你的青豆 分享给我,好么?”这个时候睿睿并没有发脾气,他更想要我手里的“好多鱼”,所以睿睿还是很配合地向我提出了要求,我也满足了他,并强调了“分享”两字。
下一轮游戏结束后,睿睿得到了薯片,我得到了海苔。
到了分享环节,我故意用一种很不开心的语气告诉睿睿我不喜欢海苔,我也想要吃薯片,问他可以分享给我一点点么,结果睿睿出乎意料地答应了,虽然只是给了我一小块,但是我明白这是睿睿在一点点学会分享。
经过一周的练习,睿睿已经逐渐摸索出这个游戏的“门道”了。在接下来的游戏过程中睿睿会有意识地去赢,然后把他不是太喜欢的零食“奖励”给我,爱吃的东西留给自己。嘿嘿,这招我也会。
游戏进行了3个回合,结束后清点各自的“战果”:睿睿得到了“好多鱼”、青豆和薯片,我得到了“呀土豆”、海苔和山楂片。
“睿睿,现在我们可以分享了,只能交换一次,好好想想你要换什么。”
“老师,我想要‘呀土豆’。”
“嗯,想要‘呀土豆’, 需要用5个‘好多鱼’换。”
“可以。”
就这样我们都吃到了自己想要的零食,同时睿睿也慢慢地学会了和老师分享,接下来就需要泛化了。
首先,我让睿睿邀请萌萌一起参加游戏“拉个圆圈走走”。我向萌萌说明了这个游戏的规则并且给萌萌做了示范,让萌萌充分地理解这个游戏的具体玩法。
其次,我作为引导者,从旁给予必要的协助或提示,帮助他们玩得成功,玩得开心。
最后,在游戏结束之后,我要作为裁判,来帮助两个小朋友进行后续分享,当然零食和之前相同。
“睿睿,萌萌,看看你们得到了什么奖励?”
“我得到了海苔,萌萌得到了‘好多鱼’,我想吃‘好多鱼’。”
“嗯,那你要和萌萌分享,把你的海苔给萌萌吃,萌萌也会给你吃‘好多鱼’。”
睿睿欣然同意,吃到了喜欢的“好多鱼”,高兴地跳来跳去,和萌萌继续游戏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在和萌萌的良好互动的基础上,我再接再厉,找到第二个小朋友,方法同上,效果也挺好的。
在此基础上,我增加了参与游戏和分享的人数,变成了3个小朋友。游戏环节没什么问题,孩子们一如既往地热情高涨。
但是在分享的时候,睿睿发了脾气,他只愿意和萌萌分享,坚决不给豆豆,又哭又闹的。这时候我把睿睿带到了隔壁教室,问他怎么了,为什么不给豆豆分享,睿睿说:“如果分享给豆豆,自己就不够吃了。”唉,真是个贪吃的小家伙。
我告诉睿睿:“会分享的孩子是最棒的,分享之后会有超级大奖。”睿睿连忙追问超级大奖是什么,我从身后拿出一包薯片递给他,这就是超级大奖。后来睿睿和豆豆也做了分享,并且得到了超级大奖,心情那叫一个爽!
在未来的两周,分享作为个训课的维持项目,每天都在进行,而睿睿也在一天一天地进步。
慢慢地,睿睿可以和参与游戏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零食。从3个小朋友到4个、5个小朋友,睿睿都可以逐个和他们分享零食,同时从他人那里得到其他的好吃的,啊呜啊呜,把它们都吃完。看着睿睿吃得一脸满足的样子,我也很开心。
只做到和参与游戏互动的小朋友分享就是完成教学了么?不,这不是终点,是另一个新的起点。我还要教睿睿随机地和他人进行分享,当睿睿看到别人手里有零食的时候,让他学会表达想要的意愿,然后告诉他“想要得到,先要分享”的道理。
睿睿的可喜变化告诉我们,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团结家长和老师一起坚持做下去,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通过此篇文章,我感受到老师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了乐趣,使儿童很快、 很好地接受了分享的意义,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
老师能充分地掌握和利用睿睿的零食偏好, 循序渐进地引导睿睿从遵守规则到分享物品,能从儿童最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行教学,也是我们在教学上必须掌握的技能。
同时老师也注重分享和合作在同龄人之间、师生之间的泛化,也注意从分享食物泛化到分享玩具,最后到随机分享。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和生活中,睿睿有更大的进步!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作为一名儿内科医生,平时重点关注与小朋友身体不适症状相关的疾病诊疗,譬如发热咳嗽喘息呕吐腹泻皮疹抽筋等等。深觉自己对于孩子心理行为发育的认识是有欠缺的。
而近些年对于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关注日益增加,周围有几个朋友的孩子怀疑或者已经被诊断自闭症。问起黄医森来,我也不能给他们更多的帮助,所以我反思还得好好学习,拓展知识领域。
在发育行为领域不能冒充专家,只是将自己学习的内容以飨读者。
在2018年11月的Pediatrics杂志上提供了美国儿童父母报告的孩子自闭症发病率。研究人员在2016年调查了50212名0到17岁儿童。发现在美国每40个孩子中就有1个父母报告的孩子患有自闭症。歪果仁对于自闭症的警觉意识还是蛮强的。
看来自闭症不是一个少见的疾病,在我们身边的确有孩子罹患。如何治疗和后期干预是发育行为科同事的事。黄医生主要和家长们共同学习,如何能够早期发现自闭症的蛛丝马迹。许多自闭症儿童在婴儿时期可能表现出发育差异,尤其是他们的社交和语言技能。
如果该年龄段不具备相应能力,要小心自闭症了
12个月:一个正常的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就会转过头来。自闭症的孩子被呼叫后可能不会回头看,甚至被重复叫了几次之后,但是会对其他声响作出反应。
18个月:语言能力落后的孩子会用手指、手势或面部表情来弥补语言能力的不足。自闭症的孩子没有以上试图弥补语言落后的行为,或者只是机械重复模仿电视上的或者刚刚听到的话。
24个月:正常行为发育的孩子会拿一幅画给妈妈看,并与她分享喜悦。自闭症的孩子可能拿给妈妈一瓶泡泡液来打开,但不会看妈妈的脸,也不会和妈妈分享玩耍的乐趣。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属于祖国未来花朵的孩子们也需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跟上社会的节奏。但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自以为很好的孩子一旦拿到孩子群中作比较,似乎比不上。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家长是恨铁不成钢,拿孩子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来比较。
除了这类型的家长以外,如果自家孩子和同龄孩子之间的表达,沟通,交往都差一截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合理怀疑是否得了自闭症。
下面,我们一同了解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我们也可以称为孤独症,它是一种并非身体不适的疾病。但是,一旦发现,一定要进行干预。虽然,一般来说自闭症没有痊愈的可能,但是对它进行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前期进行干预,可以缓解自闭症的症状,最起码也能让孩子达到生活能自理的水平。
孤独症常见的症状是:
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等等,多发群体是儿童。常见的病因有遗传,有感染,也有免疫因素等等,没有传染性,男孩比女孩患病率要高3倍左右。
如果一胎是遗传因素而患有孤独症的情况下,一般不建议再生二胎。对于遗传因素的自闭症方面,主要以干预训练为主,只要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一般在训练后能解决患者能力上的某些缺失,但并不能改善自闭症的症状,仅仅是一些能力的提高。这样说吧,就是能让自闭症患者看上去“没那么自闭”,所以我们把这种训练称为干预。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因为据国内医院诊断统计,自闭症发病率占比在3%左右。自闭症像近视一样,我们也知道,有近视和真近视,自闭症也是一样的,有真自闭症和假自闭症,而假自闭症的占比超过99.8%,所以假如怀疑孩子患有自闭症,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很有可能是假自闭症。
假自闭症包含以下几类:
兴奋度过高类型,脑发育滞后(专注力弱)类型,胆小类型,语言天赋极弱类型,感知能力极弱类型,以及阿斯伯格综合征。
自闭症稍微有点难判断,建议不要自行判断而耽误了时间。对于自闭症而言,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改善的程度越明显。明显见到孩子对于社交方面,交流方面,沟通方面都有所障碍,以及兴趣相对狭窄的时候,我们就要尽早让医生进行判断。即使是假自闭症,也可让医生给予专业意见进行调整。
我个人建议,当看到孩子和同龄孩子差距相对比较大的时候,就开始应当引起重视。这里的差距比较大指的主要是交往方面,如果表达能力,友善程度都比同龄孩子差很多,或者喜欢畏缩在一处,家长明显能感觉到孩子有社交障碍类型的,尽早到医院让医生进行判断。
不管自闭症,还是身体上的其他大大小小疾病,我们都不必过分担心。现今发达的科学下,仪器的数据加上医生的判断,以及科学的调整和干预,都能起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优质结果。我们要做的是在发现苗头的时候,不惊恐,不焦虑,及时面对,积极配合干预和治疗,这样就能让结果越来越好。
对于父母来说,这个世界上最美妙幸福的时刻就是宝宝第一次喊出“爸爸”、“妈妈”的瞬间,然而当宝宝超过三岁,甚至四岁时,仍旧迟迟不能说话。这时家长们就要警惕起来了!
这可不是老话中所说的“贵人语迟”,而是一种言语发展障碍,家长们一定要尽早干预,尽早治疗,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未来!
什么是儿童发育迟缓?
医学界认为,儿童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体格、言语、运动、智力、心理等方面发育缓慢或异常等情况。发病率约为6%-8%,如果有以下5个情况,可能就是发育迟缓。
1.体格发育迟缓:宝宝出生时身材矮小,相比于同龄儿童头围过大、头重过重,都要引起家长的重视。这很可能是小儿麻痹或脑积水的症状表现。
体重、身高低于同龄同性儿童2个标准差之外,或生长发育曲线下移持续2次,都可能影响儿童身高,导致矮小症。
2.运动发育迟缓:发育迟缓的儿童无法做出对应年龄要求的动作反应,或运动不协调,翻身、爬行、坐、行走的起始年龄都晚于正常值。
3.语言发育迟缓:指由于各种障碍原因导致儿童发声、言语表达困难,理解能力差,学习能力丧失等,言语推迟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4.智力发育迟缓:宝宝主要表现在吃奶困难,不会吐奶、吸吮。儿童表现为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等低下。
5.心理发育迟缓:表现为儿童的感知能力、注意、言语、理解、记忆、思维等心理发育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
如何预防儿童发育迟缓?
家庭早期训练
多和孩子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可以刺激孩子感官功能。家长在教新技能或行为时,要采用“一问二说三示范”的方式,通过语言、手势、手把手的提示传授给孩子新技能。
合理均衡的膳食搭配
多食用含钙类制品,如牛奶、豆制品等,促进骨骼发育,身高增长。同样也要多食绿色蔬菜、水果和肉制品,促进身体营养的全面吸收。
保证充足的睡眠
23点以后是儿童身体新陈代谢和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因此家长要给宝宝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氛围,要求宝宝尽量在23点之前入睡,并保持8~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坚持规律的运动
运动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和肌肉的拉伸,还可以改善心肺、呼吸等其他系统的机能状态。对于儿童而言,每日坚持固定时间进行跑步、跳绳、跳远等运动都是对身体有益的。
经常参加户外活动,不仅能增加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增长见闻,还能补充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减少孩子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
学会合理的情绪调适
当孩子学习或生活压力过大时,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以达到心理放松与平衡,可以采取听音乐、运动、旅行等孩子喜欢的合理方式,及时宣泄和排解孩子的苦闷和烦恼。
语言发育是有“黄金时间”的,哈佛大学研究表明:语言功能的发展速率在宝宝出生8个月时达到峰值,然后逐渐降低。如果错过最佳时期再进行干预训练,就已经错过了“黄金抢救期”,最终只能事倍功半。
现阶段,对于发育迟缓患儿临床上以康复训练为主,传统的康复措施主要是通过外界刺激,让患儿感知语言,但对于改善患儿语言理解能力的效果欠佳。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宝宝的成长发育,不要盲目相信“贵人语迟”,如果发现宝宝发育迟缓,一定要尽早干预治疗!
从宝宝降临在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起,就会需要很多营养元素来维持宝宝的正常生长,但是由于宝宝发育的太快就会导致宝宝需要的营养物质也会很多。但是会有很多的新手爸妈就会意识不到而导致宝宝会出现短缺的现象,但是宝宝有不会表达,我们只能是通过观察来发现。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宝宝出现比同龄的孩子生长慢是什么原因,应该吃点什么?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需要的钙会比较多一些,所以妈妈们一定要给宝宝提供充足的钙,可是我们除了吃钙补钙以外,哪些食物也是可以补充钙的呢?
在绿色蔬菜中,小油菜和苋菜的含钙量是可以超过同样重要牛奶的含量,而且蔬菜在生长的过程通过太阳的光照作用还含有大量有助于钙吸收的维生素K和矿物质的元素。我们可以通过煮熟蔬菜来增加钙的吸收率。
一样的重量下,泥鳅的含钙量比其他鱼类的含钙量比较高,因此它也是可以作为我们补钙的美味佳肴的首选之一。
大约25克重的芝麻酱的含钙量可以达到200毫克左右,我们在凉菜和一些面点中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芝麻酱来调味。
在众多谷类中,燕麦的含钙量是最高,但是燕麦的吸收率没有牛奶的吸收率高,但是我们可以把两者混在一起食用,补钙的效果也是可以的。
在豆制品中属豆腐干的含钙比较高,它是经过压制浓缩而制成的,用豆腐干来炒菜也会提高钙含量。
在坚果中榛仁的含钙量是最高的,它是可以满足成人一天需要的钙含量,每天吃一点就可以进行补充。
在豆类中带皮的芸豆含钙是可以达到349毫克的,常常用芸豆作为一种小零食也是补钙的一种方式。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利用,还携带方便。
在宝宝的身上,我们的新手爸妈总是小心翼翼的,害怕宝宝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平常心去对待,如果出现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我们应该及时的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正确的方式去补充钙。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饮食的均衡。
184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位医生Samuel Gridley Howe(塞缪尔·格里利·豪)在对全州571名智力残障儿童进行普查时偶然发现,这些孩子中有100多位似乎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天赋。豪医生在手稿中这样写道:
Samuel Gridley Howe
“这个小男孩对音律的感知即敏感又精确,他能够完整、正确的演唱200多首歌曲,其中只要有一个音符出错,他都能马上察觉。”
“这个男人能够在几分钟之内把任何一个人年龄换算成分钟数。但在其他方面,他的确是‘不太擅长。” 这大概是我们能见到关于自闭症的最早的文字记录。
Samuel Gridley Howe调查报告中关于自闭症的描述
临床上,关于自闭症的记录最早可追溯至1943年,美国医生Leo Kanner首次报道了11例自闭症障碍儿童确诊案例[3],并将其病名为“先天性情感接触障碍”这些患者有以下共同症状:缺乏情感接触,刻板行为,语言发展落后。
现代社会关于自闭症的众多影视题材也同样都刻画的类似的形象——“具有某种特殊才能,但生活不能自理”,但这是真的吗?
让我们来看一看现实生活中的一位天才自闭症患者:天宝·葛兰汀。
1947年,葛兰汀生于美国波士顿,两岁时被诊断出自闭症,直到四岁才开始说话。在十几岁的时候,她被带到了外婆家的农场,没想到她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乐园,在此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葛兰汀将自己的兴趣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先后修得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动物学硕士、和伊利诺伊大学动物学博士。并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牲畜处理设施,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肉食牛有半数是用葛兰汀设计的设施处理。
葛兰汀本人就是一位典型的“视觉学习者”,医学仪器显示她大脑中掌管视觉的区域要明显大于常人!这种发达的视觉思维能力,使她能够洞察动物的心理。2010年,美国HBO电视台发行的剧情片《自闭历程》便是以葛兰汀为原型而改编的。
《自闭历程》剧照
但并不是所有自闭症患者都能够幸运的像葛兰汀一样拥有某一项特殊能力,受主流影视作品的影响,现在很多人往往会列举某些名人(如比尔盖茨、爱因斯坦、牛顿)是自闭症患者,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具有与自闭症谱系中某种综合征相似的特质,从未被正式确诊自闭症。千万不能把自闭症与天才符号挂钩,绝大多数自闭症患者在社会交往和沟通方面仍存在严重缺陷,甚至无法实现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
2021年,全球最大的自闭症科学组织自闭症发表的报告显示[1]:在美国,自闭症发病率为2.53%,中国自闭症发病率达1%,并且还在以每年20万的速度递增[2]。由于其因不明且缺乏有效的药物、致残率高、发病率不断增高,已经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按照最新的美国精神协会的最新标准,只要同时满足社会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两个条件,就可以诊断为自闭症了。但这并代表自闭症只有这两大类问题。
举例来说,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就好像一台电脑的CPU出了问题,但电脑本身不止只有CPU,还有电源、主板、显卡、声卡、显示器、鼠标、键盘、音箱、散热装置、连接线等等,这些零配件的故障率也比其他正常电脑要高得多。自闭症也有各种各样的亚型和轻重不等的程度。下面几个确诊案例显示了自闭症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案例1:
2岁的乐乐语言发展严重滞后,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不会说话,总是通过拉成人的手来表达基本请求,他的时间都花在了玩弄绳子和任何能旋转的东西,并伴有严重的睡眠障碍。
案例2:
3岁的萱萱是个非常活泼的男孩,他的语言发展落后于其他同龄的孩子,尽管他能够背诵电视广告词和动画片中的对白。他最喜欢的玩具是小火车和积木,当别人突然打断他正在进行的活动,他会大发脾气。
案例3:
4岁的凡凡语言发育基本正常,但他是个焦虑的孩子,他出行的路线非常固定,只吃土豆和面粉等少数几项食物。他会观察其他小朋友玩耍,但不会与他们互动,闲暇时会用转圈和晃手来打发时间。
与帕金森氏症、抑郁症等许多其它大脑疾病不同,自闭症没有明显的医学预防相关指征。
通常认为,女性怀孕早期,即胚胎神经管形成和发育期,应避免滥用药,特别是抗癫痫类药物;避免病毒性感染;避开冷热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以及避免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创伤等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自闭症的发生。
儿童早期自闭症的诊断,医生只能通过了解儿童发育历史和具体的行为量表来做出诊断。目前国内常用的诊断量表有ABC自闭症行为量表(诊断标准>53分)、CAR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诊断标准>30分)。
作为家长或看护人,应熟悉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里程碑”型关键点,并按时参加社区医院组织的儿童健康筛查。
早期的轻度自闭症隐藏性极高,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以下任何一种症状,立即向专业的儿科医生要求评估:
如果您的孩子不幸被确诊为自闭症,请不必过度忧虑或绝望。自闭症是“绝症”是二十年前专家、医生基于当时的情况所得出的结论。随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和学术界对自闭症的研究不断深入,自闭症群体的普遍预后情况正在不断提升。只要教育引导得当,无论是阿斯伯格综合征、高功能自闭症,还是典型的中重度自闭症孩子,都有机会恢复得比较好。
1. 家长要保护好自己
医学界已经证明,自闭症的发生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没有绝对的关系。很多高知家庭的孩子,在悉心照料下仍然会发生大脑发育障碍。或许父母携带有一些导致自闭症的潜在基因,但这是不可控的,不必自责。家长如果持续在巨大的压力下生存,整个家庭生活都面临着巨大的痛苦,甚至酿成悲剧。
2. 康复之路不能过度急切
有些家长很怕错过所谓的关键期,把孩子的训练课程排得满满的。甚至自己辞职,卖房,全天候紧盯孩子的训练,完全没有了生活本来的样子。这样是不可持续的。要知道,自闭症孩子也是孩子,其发展规律和需求与正常儿童大致相同,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轻松家庭氛围是任何干预方法的首要前提。
3. 选择科学的自闭症康复机构和干预方法
中国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相对匮乏,自闭症康复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家长在选择机构时应注意甄别。关键性技能训练法、自然教育法、注意力训练、分段回合教法等11项自闭症干预方法已被列为经过科学和实践验证的循证干预方法,应优先选择。
4. 注意自闭症的共病问题
研究显示,自闭症儿童出现便秘、腹泻、食物过敏和不耐受、肌张力、内分泌、多动症、感统失调、睡眠障碍、抽动、癫痫等问题比例远高于其他普通儿童,这些共病问题和自闭症本身相互作用,更加加重自闭症的临床表现。家长在具体康复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些共病,必要时向对应专科医生求助。
参考文献:
[1] Jing Yuan, PhD; Minghui Li, PhD; Z. Kevin Lu, Racial Ethnic Disparities in the 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U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AMA Network Open. 2021;4(3).
[2] 《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III》. 2019.
[3] Leo Kanner, Autistic Disturbances of Affective Contact. Pathology Page 217-250, 1943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颜值和外形很重要。生长迟缓和身高不足,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据统计,90%的矮小儿童有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这些孩子成年后,在求学、求职、婚恋方面也会遭遇一些挫折。家长们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身高问题。
一、家长对孩子的生长迟缓存在一定的误区
1、认为父母高,孩子就一定高
虽然身高和遗传有紧密关系,但是遗传的只是一个身高范围,有8CM的偏差。如果孩子的身高向遗传的上线靠近,孩子的身高就较为理想,如果往下线靠近,孩子的身高就可能会矮小。
2、蛋白质可以让孩子长得更高,孩子吃得越好,长得更高?
这个问题不一定。一味强调吃得好,强调食物里蛋白质含量要高,有可能会长胖,不一定会长高。
3、矮小的孩子补充钙剂和微量元素后,就会长高?
矮小孩子补充钙剂和微量元素是有用,但如果他的矮小是某些疾病引起的,补了钙剂也不一定能长高。建议去专业医生那里做精细的检查来排除病因,不要一味地补。
4、出生时矮小的孩子,只要营养足够就会长高?
出生时生长落后的孩子,如果2岁的时候没能实现追赶生长,后期很难实现追赶是生长的理想值。
5、我的孩子是不是晚长。
(1)晚长也是有可能的——体质性青春期延迟。
(2)但是一定要及时检查,排除疾病。
(3)如果骨龄落后于年龄两岁以上,且生长激素激发实验正常,则可能晚长。
(4)但如果骨龄和孩子年龄相匹配,则排除晚长的可能。
其实,身高是个自然现象。从医学专业角度讲,成年人身高预计达到最低水平即女孩150cm以上,男孩160cm以上,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能达到遗传身高范围更加是正常的。这里有个遗传身高的简易计算公式:男孩成年身高(cm)=(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女孩成年身高(cm)=(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由此得出的遗传身高平均水平±5cm都属正常身高。
二、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①计算公式是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得出,只有约95%的正常人在此范围内,不一定人人能达到;
②计算出的中间值后面的+5.29cm,是统计学上的标准差,正常人可能高于或低于中间值,但并不代表完全正常的人通过平衡的营养、良好的睡眠和锻炼就能在遗传身高基础+5.29cm;
③遗传身高只是完全正常人应该达到的成年身高范围,不代表所有孩子都能达到。千万不要因计算出的遗传身高尚可而不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时常会有父母身高都高但孩子矮小,因为父母身高高,并不能代表孩子绝对不会有生长素缺乏等疾病;
④家族性矮小,目前可归为特发性矮小类,多数情况下,只要骨骺未闭合,可以通过适当治疗,在一定程度是可以提高最终身高。同时,由于父母过去都未进行过任何矮小方面的检查与治疗,不代表家族中肯定没有影响身高的疾病,有些疾病及时检查和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如果孩子也有相同疾病,完全可能通过检查、治疗达到比较理想的终身高
⑤由于现在生活水平提高,食品中性激素时常难免,保健品中性激素更为泛滥。加上不良信息过多刺激,性早熟也明显增多。不能因为孩子当时阶段身高尚可或较高而不重视孩子生长情况,长大之后身高反而可能更矮。一旦青春期结束,生长就会停止,再无治疗可能。
⑥预测成年身高。因为计算遗传身高时只考虑父母身高,并不考虑孩子现身高和当时的骨龄。如果骨龄大于年龄,后期生长空间会较小,成年身高会较低;而骨龄小于年龄,则后期生长空间会较大,成年身高可能较高。由于骨龄是人的生理年龄,应该与实际年龄相符,如果相差过大,常常是因疾病造成,需要及时检查、治疗。
⑦我国台湾地区、日本和部分西欧国家,对所有生长期儿童、青少年每两年普查一次骨龄片,以便及时发现身高生长方面的异常情况,从而及时治疗,值得家长借鉴。
三、影响身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是遗传因素。占决定性因素的70%-80%。
第二是先天因素。
生下来和同胎龄相比出生时身高特别矮的这部分孩子,其实先天发育是不足的,后期追赶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第三是内分泌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长激素,另有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甲状腺素等。这里我要特别提醒,青春期长得特别快的时候,骨骼的生长需要VD的额外补充。身高矮小或者偏矮,家长们喜欢补充VD或者钙片,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孩子是不缺VD和钙,补充钙片是没有效果的。
第四是营养因素。
营养不良的消瘦型孩子,要先想办法改善营养。而营养过剩肥胖的孩子要注意营养均衡。
第五是环境因素。
现在竞争压力大、电子产品多,加上晚睡等因素都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另外家长的心态很重要,有的妈妈每天给孩子量身高,实际上量身高的动作无形中给孩子传递了焦虑和压力。这里有个专业名词叫“剥夺性的生长激素缺乏”,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也下降。
孩子的生长是一个缓慢而变化的过程,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懂得其中的道理,多学习,多研究,对孩子的身高进行全程科学管理,助力孩子快乐长高。
2023年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孤独症日,尽管目前缺少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但较为公认的我国孤独症患病率约为0.7~1%,据此估算,我国孤独症患病儿童应在300万以上。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孤独症儿童群体,并为他们提供切实帮助,京东健康携手公益伙伴和爱心品牌推出“孤独症儿童关爱行动”,通过“特定商品卖出一件捐10元”的方式,为“孤独症家庭掌握科学系统的居家干预技能”提供支持,助力更多孤独症儿童得到及早干预、更好康复,共同为孤独症家庭编织一张兜底的网。
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儿童孤独症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漫长的康复过程不仅让家人心力交瘁,更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
国内孤独症领域领衔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教授曾表示,“孤独症不靠打针吃药治疗,但并非无解,家庭干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法。家长经过学习,能够使用科学的方式引导陪伴孩子,可大大促进孩子的病情恢复。”
为此,爱尔公益基金会在国际CST(Caregiver Skills Training,照顾者教养技能培训)项目基础上,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于2022年共同发起了“爱尔与星同行计划”,旨在为孤独症患儿家长提供科学系统的居家干预技能培训,助力患儿在康复中互动、在互动中康复。
为了能够让更多孤独症家庭掌握科学系统的居家干预技能,京东健康联合《中国慈善家》杂志、爱尔公益基金会以及爱心品牌御品膏方,共同发起“孤独症儿童关爱行动”。4月1日至30日期间,用户可在京东APP上搜索“与星同行”进入专题页面参与活动。每成功售出一份“公益联名款秋梨膏礼盒”,爱心品牌御品膏方将向“爱尔与星同行计划”捐赠人民币10元,购买者还将获赠一个孤独症画家毕昌煜的画作衍生品——爱心艺术帆布包,共同为孤独症儿童的治疗与康复贡献一份力量。
此次公益项目的发起方之一京东健康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关爱行动,让更多人了解孤独症,关注孤独症儿童群体。同时,唤起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给予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更多的包容与支持,为这些“星星的孩子”撑起一片星空。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带着四岁的孩子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孩子不说话,大脑认知不好,让我这个做母亲的既焦虑又无助。
医生***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症状,并详细查看了病例。他没有急于给出诊断,而是仔细地询问了孩子的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大运动等方面。得知孩子的其他发育都正常后,医生又询问了是否进行过头颅核磁检查。在得知核磁结果正常后,医生告诉我,孩子可能患有失语症,并建议我带孩子去康复治疗。
我心中充满了疑惑,医生又告诉我,这也有可能是孤独症,建议我去精神科做一下评估。听到这里,我心中一紧,大脑神经紊乱的话,也是做康复治疗,刺激大脑语言发育。医生还告诉我,目前没有口服药物可以治疗这个疾病,主要还是康复治疗。
我有些失望,但医生的话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决定给孩子尝试中医治疗,因为西医已经没有太好的办法了。医生也同意了我的想法,并告诉我中医可能还有一些办法可以尝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转。虽然他仍然不能完全自主地说话,但已经可以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了。我知道,这离不开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更离不开康复治疗师们的辛勤付出。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
随着九月份的到来,幼儿园开学季即将来临。许多适龄的宝宝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一个集体生活阶段——幼儿园。面对这个重要的转折点,家长们都准备好了吗?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宝宝入园的相关问题,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入园年龄:何时入园最合适?
关于宝宝的入园年龄,家长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长认为,2岁左右的宝宝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可以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有的家长则担心,宝宝年龄太小,适应能力不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实际上,宝宝的入园年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2岁至3岁是宝宝入园的黄金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可以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当然,每个宝宝的情况不同,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入园时间。
二、适应期:如何帮助宝宝度过适应期?
宝宝入园后,通常会经历一段适应期。这个时期,宝宝可能会出现焦虑、不安、哭闹等现象。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宝宝度过适应期:
1. 与宝宝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 帮助宝宝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作息时间,减少他们的陌生感。
3. 与幼儿园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宝宝在园的表现。
4. 为宝宝准备一些幼儿园的用品,如书包、水杯等,让他们感受到入园的仪式感。
三、自理能力: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是宝宝入园的重要前提。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1.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自己吃饭。
2. 培养宝宝独立上厕所的能力,学会自己穿脱衣服。
3. 培养宝宝简单的整理能力,如收拾玩具、整理床铺等。
四、社交能力: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社交能力是宝宝在幼儿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1. 培养宝宝的沟通能力,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
2. 培养宝宝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分享和合作。
3. 培养宝宝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
五、全托与日托:如何选择?
全托和日托是幼儿园的两种不同形式。家长在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宝宝的性格特点:性格内向的宝宝可能更适合日托,性格外向的宝宝则可以尝试全托。
2. 家长的需求:如果家长工作繁忙,可以选择全托;如果家长希望陪伴宝宝成长,可以选择日托。
总之,宝宝入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家长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家长们对宝宝入园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帮助宝宝度过这个阶段。
宝宝看电视,小心患上‘电视孤独症’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已经成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工具。然而,长时间看电视对宝宝的健康却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可能导致‘电视孤独症’。
什么是‘电视孤独症’?
‘电视孤独症’是指宝宝过度依赖电视,导致其社交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发展受限的一种现象。患有‘电视孤独症’的宝宝往往表现出以下特征:
如何预防‘电视孤独症’?
1. 限制宝宝看电视的时间。建议每天不超过1小时,最好选择在家长陪伴下观看。
2. 选择适合宝宝的电视节目。避免观看暴力、恐怖等不良节目。
3. 多陪伴宝宝。与宝宝一起玩游戏、阅读、户外活动等,培养其兴趣爱好。
4. 关注宝宝的心理变化。发现宝宝出现异常行为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5. 增强宝宝的社交能力。鼓励宝宝与同龄人交往,参加兴趣班等活动。
此外,以下医疗相关内容可以作为拓展:
1. 如何评估宝宝是否患有‘电视孤独症’?可以参考相关量表或咨询专业医生。
2. 治疗方法:针对不同宝宝的病情,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方法。
3. 日常保养:家长应关注宝宝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4. 医院科室:可前往儿童心理科、儿童神经科等科室就诊。
5. 科普文章:可撰写关于‘电视孤独症’的科普文章,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
那天,我带着孩子走进了这家名为“健康之家”的互联网医院。孩子一直有些异常,我担心他可能患有自闭症,所以选择了这里。医生助理热情地接待了我,详细询问了我的担忧和孩子的症状。我按照要求发送了孩子的检查图片和病历资料,助理很快将信息转达给了主任。
等待主任回复的过程中,我有些焦虑。孩子才三岁,我担心他的病情是否严重。终于,主任回复了。他告诉我,根据自闭症评估量表ADOS-M2的得分,孩子的情况属于中等程度。虽然不是最严重的,但主任也提醒我,自闭症的治疗需要尽早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会更好。
主任还告诉我,药物只能作为辅助,主要的康复治疗还是要靠专业的康复机构。我听了之后,立刻开始联系康复中心。主任的耐心和专业让我感到安心,他的建议也让我对孩子的未来充满希望。
在等待康复中心回复的日子里,我时常想起主任的话语。他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温暖和关爱。我知道,无论孩子的康复之路多么艰难,我都不会孤单。
如今,孩子已经开始了康复训练。虽然过程充满挑战,但每当看到他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感谢“健康之家”的主任和他的团队,是你们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和孩子都有了新的生活。
今天是个晴朗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安静的客厅里。我坐在沙发上,心情有些沉重,因为我的孩子最近在学习、睡眠和纪律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孩子今年才8岁,本应是快乐无忧的年纪,但现在他却显得有些异常。
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在网上,我找到了一家名为‘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经过一番咨询和比较,我预约了一位小儿神经内科的专家进行线上问诊。
专家***在约定的时间准时出现了,他首先耐心地询问了我孩子的详细情况,包括病史、生活习惯等。我详细描述了孩子的症状,专家***在听完后,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细心地为我分析可能的原因。
‘孩子可能存在一些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可能与自闭症和孤独症有关,也可能是因为学习障碍导致的。不过,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定。’专家***的话让我有些担忧,但也让我看到了希望。
在专家***的建议下,我给孩子开了一些检查项目,并按照他的指导进行。同时,他也为我提供了用药建议,并告诉我如何观察孩子的反应。
几天后,我带着孩子去做了检查。结果出来后,专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了治疗方案。他还告诉我,静灵口服夜是为了帮助孩子改善睡眠质量,而丙戊酸钠缓片则是用来控制情绪和行为问题的。
在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中,孩子的症状有所改善,虽然他仍然有些好动,但发脾气的情况明显减少了。我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以及如何帮助他改善学习纪律。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专家***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倍感安心,他的建议也让我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1. 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亲密,相互关爱,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 丰富的亲子互动: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各种活动,增进亲子感情,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3. 健康的饮食习惯:家庭饮食均衡,注重营养搭配,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4. 适当的运动: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增强体质。
5. 丰富的文化生活:引导孩子接触各类艺术、文学等,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6. 适当的学业压力:关注孩子的学业,但不过分追求成绩,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成长。
7.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8.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满心的疑惑和期待,踏进了这家互联网医院。在这之前,我的孩子一直受孤独症和发育迟缓的困扰,我们四处求医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当我向那位精神科主治医生***咨询阿立哌唑和安律凡的使用时,他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病情,并告知我需要提供监护人的身份信息和户口本等相关资料。
在等待资料的过程中,我忍不住再次联系了***医生,询问关于病历资料的问题。他立刻回复了我,并确认了病历资料无误。随后,他又详细询问了孩子的过敏史、血压、肝肾功能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在经过一系列的沟通和确认后,***医生为我开具了处方。虽然只是线上问诊,但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倍感温暖。在用药过程中,孩子的病情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医生的专业知识、细致的沟通和耐心的态度,都让我感受到了传统医院无法比拟的便捷。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将受益于此。
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然而,在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方面,我们往往陷入了误区。知识可以传授,但创意思维需要孩子自己去探索和体验。正如孤独症康复专家张桂娥教授所言,创意是一种天赋,需要孩子自己去感受、去表达。
很多家长喜欢干涉孩子做事,尤其是在绘画这类活动中。然而,过多的干预可能会打断孩子的思路,扼杀他们的创意。在一次公益讲座中,张教授通过让自闭症儿童自由作画的方式,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在自闭症儿童的幼年期,给予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可以培养他们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这种自主发挥的学习潜能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家长不应急于干预,以免剥夺孩子自由想象的权利。
自闭症儿童的思想简单纯真,他们的绘画作品更能体现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自由地绘画,相信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他们的作品会更加真实、生动。
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过程中,除了绘画,还有许多其他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例如,音乐、舞蹈、手工制作等,都可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发挥潜能。
总之,培养自闭症儿童的创造力需要给予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主导者。只有这样,自闭症儿童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