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这几种场合不要批评孩子,易摧毁孩子自信

这几种场合不要批评孩子,易摧毁孩子自信
发表人:王医生说健康

小洋本来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可是,自从上了一年级,小洋却越来越沉默,变得内向而且胆怯。小洋的爸爸妈妈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原来天真可爱自信阳光的孩子,突然像变了个孩子似的。后来,学了心理学的姑姑看见小洋后,经过耐心的引导和询问,才从小洋零零碎碎的回答中得知,有一次爸爸去接小洋放学,小洋一直揪一个小姑娘的头发,爸爸很生气地制止了他,并且当着同学们的面批评他,在学校不好好学习,考试成绩又差,还不会团结同学,以后别人都会讨厌他,再这样做就不配当爸爸的儿子。

 

 

从此以后,一旦小洋犯错误,同学们就嘲笑他,他爸爸不会再要他了。渐渐地,小洋变得不爱说话,也不愿意跟同学们互动,生怕做错事,说错话被同学嘲讽。

 

“大人要面子,孩子们也一样有自尊心,爱面子。以后可不能再这样批评孩子了。”了解了这个情况,小洋姑姑语重心长地对孩子爸爸说了这么一番话。


家长总是觉得孩子小,还有一部分人秉持“人前教子”的思想,觉得只有当着他人的面把孩子的问题提出来,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其实,这只是为了维护大人所谓“自己在教育孩子”这样的面子。有这样几种场合,建议家长不要批评孩子,避免孩子出现逆反,甚至心理问题。

 

 

1. 吃饭的时候

 

很多家长平时工作忙,觉得只有在饭桌上才能和孩子面对面交流,所以选择在吃饭时批评孩子,提出孩子的问题。但是,人在被训斥时必然会心情不佳,孩子也是一样,饭桌上被批评简直是孩子童年的噩梦,会导致孩子完全没有吃饭的心情,影响孩子食欲,更有甚者,孩子会厌恶吃饭,导致厌食症。对于父母来说,绝对是得不偿失。


2. 当着外人的面

 

家长们常常觉得当着外人的面教育孩子,会激起孩子的自尊心,避免以后再犯错。事实上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们只会觉得在外人面前丢了面子,破罐子破摔,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缺乏自尊心。这样做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变得怯弱,内向,如前文中的小洋一般。

  
3. 孩子正高兴的时候

 

中国的家长要么奉行打击式教育,要么根本不在乎孩子的心情和感受,不管孩子心态如何,只要自己想到了,或者自己生气了,就要立时教育孩子。当孩子正高兴的时候,其实是不太建议批评孩子的。孩子做了错事,家长当时没有说,却选择孩子高兴时秋后算账,就好比你开心时被狠狠泼了一盆冰水,不仅于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无益,更会影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4. 孩子生病的时候

 

邻居家的宝妈奉行虎妈政策,但凡孩子有一点问题一定要立刻纠正,即使孩子在生病中也从不放松,为此跟爷爷奶奶闹得很不愉快。常常跟我吐槽爷爷奶奶太溺爱孩子。其实,孩子生病时身体虚弱,心理脆弱,便更不应该给孩子雪上加霜,批评教育了。人在心理脆弱的时候更加渴望外界的关心和体贴,孩子无理取闹更有可能是缺乏关爱的体现。


那么,这么场合不适合批评孩子,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呢?我们建议,除非是必须立刻阻止的情况,其他的事件,可以跟孩子约定一个时间,对每天,或者近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相信孩子会很乐意接受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不知道各位父母有没有听说过南风效应?这是心理学中的一种效应,主要告诉我们在教育方面,有的时候略带“人情味”的赞扬和鼓励会比“恐吓”、“打骂”等“北风式”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相比于大声责骂你的孩子,适当地给予你的孩子积极的赞扬和鼓励会让他更好地成长。

     

     

    但事实是,现在的大部分父母因为养育孩子的艰辛加上工作方面的压力等原因,常常会在面对孩子时失去耐心、脾气暴躁,甚至会对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父母吼完之后自己便轻松了,却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后果。大量事实证明,经常被吼的孩子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心理问题,有些甚至会影响终身。

     

    1. 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在《妈妈是超人》第三季里,霍思燕因为要照顾多个小孩过于忙碌,对儿子嗯哼的语气不免有些急躁催促,在小孩看来甚至有点凶。这就引起了嗯哼的不开心,他觉得妈妈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了,照顾别的小孩不照顾自己,还要“训”自己。


    孩子正是单纯活泼的年纪,做事的节奏和能力都和大人有着很大的差距。父母对孩子不耐烦的大吼,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甚至产生自我厌恶的情绪。有些孩子可能还会采取过激行为来引起父母注意,这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很不健康的影响。

     

    2. 孩子自尊心受损,变得自卑、胆小,能力弱

     

    大部分孩子在看到父母忙于家务或是工作时,会出于帮助父母的心理上前帮忙,但由于小孩能力有限,往往结果会适得其反。这时候父母不忙还好,越忙的父母便越有可能对自己的孩子大吼,认为他是来捣乱的。

     

     

     

    但在小孩看来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们会因为父母的大吼颤抖害怕,会认为自己做了错事,甚至开始否定自己的做事能力,否定自己。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和胆小,他们会害怕社交,缺乏安全感,他们会畏惧做事,否定自己。

     

    3. 孩子脾气暴躁,情绪管理能力差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通俗点说就是:当你有意无意暗示某个人或某些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时,那么他们就有很大的可能成为那样的人。

     

    当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脾气暴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暗示”他们成为同样脾气暴躁的人。他们可能会在承受父母的吼叫之后,转而对自己的小宠物或是朋友又打又骂,渐渐失去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

     

    4. 孩子长大后容易叛逆,可能会造成性格走极端

     

    孩子年纪小时,对于父母的大喊大叫无法反抗。但当它们长大时,长久以来被压制的反抗意图爆发,他们就会变得非常叛逆,做事不愿听父母的建议,一意孤行。更有甚者可能会形成极端性格,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举动。


    由此可见,在父母看来自己只是一时发泄情绪的举动,却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这说明父母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亲近信赖的人,父母的行为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父母,也能帮助自己的孩子提高管理情绪的能力,建立更加健全的人格。反之情绪反复无常的父母,会让自己的孩子变得自卑胆小,能力低下。

     

    因此,父母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在冲动发火之前要仔细分析自己生气的原因,冷静思考后再作出回应。同时也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将心比心体谅孩子的不容易,用爱和温暖去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的人小时候明明长的很好看,长大以后却有点一言难尽,怎么好端端的会越长越丑呢?可能是因为他睡觉的时候用嘴巴呼吸!长期用嘴巴呼吸,是导致一个人变丑的重要原因。

      

     

    用嘴巴呼吸是如何影响颜值的?

     

    影响牙齿排列

     

    当我们用嘴巴呼吸的时候,会增加脸颊的压力,阻碍了上颌的生长发育,这样一来,牙弓就会变窄,导致牙齿排列参差不齐。

     

    儿童每天大约会呼吸3-4万次,呼吸的气流对于上颌的影响是缓慢且明显的,经常用嘴巴呼吸,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孩子的牙齿发育,导致牙齿不齐整。很多后期形成龅牙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由于口呼吸导致的。

      

     

    影响上下颌骨发育

     

    用鼻子呼吸的时候,舌头是可以正常刺激上颌的生长和发育的,但是如果用嘴巴呼吸,会迫使舌尖把门牙推出嘴巴。

     

    同时,为了配合用嘴巴呼吸,我们的面部肌肉也会进行调整,这样一来,也形成了一种推动颌骨变形的力量,导致下巴后缩的问题。

     

    影响软组织形态

     

    长期用嘴巴呼吸的话,嘴巴会形成不用闭合的记忆,时间长了,嘴巴就会发育成厚唇、外翻的形态,导致颜值降低。

      
    用嘴巴呼吸不仅会导致面部变形,颜值下降,还容易导致一些呼吸道疾病。

     

    我们为什么会长鼻子?自然是人体运行的需要,呼吸是鼻子的工作,也是它存在的道理。当我们用鼻子呼吸时,空气在进入呼吸道和肺部的过程中,我们的鼻腔会进行它的处理、净化工作,帮我们过滤空气中的一些细菌和杂质。

     

    而用嘴巴呼吸时,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这些细菌和杂质会直接入侵我们的呼吸道和肺部,造成炎症和感染甚至是其它更严重的问题。所以,如何改善口呼吸是一个不可拖延的问题。

      
    如何改掉口呼吸

     

    对于鼻炎导致的口呼吸:可以先解决鼻炎的问题,买吸鼻器或去医院询问医生的意见进行治疗,都是可行的办法,鼻炎改善了,鼻子呼吸顺畅,自然不用依靠嘴巴来呼吸了。

     

    对于打呼导致的口呼吸:很多人睡觉会不由自主地打鼾,打鼾可能是因为鼻子堵塞了,也可能是枕头高度不适合等原因,使嘴巴张开呼吸,这种情况可以用治疗打鼾的方法来缓解口呼吸的症状。

     

    对于既不打鼾又没有鼻炎,但是习惯性用嘴呼吸的朋友,可以在睡觉前给嘴巴贴一个封嘴贴,强行把嘴巴封住。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睡觉时会不会张开嘴巴呼吸,可以让你的家人观察一下你睡觉时的状态,及时进行调整。

      
    用嘴巴呼吸对于颜值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家里的孩子有用嘴呼吸的情况,请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否则等到脸型发育完成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   孩子发烧是家长最担心的事之一,今天本报记者专门请我省著名中医儿科专家、河南省中医院自然堂主任、主任医师侯江红教授谈谈如何应对孩子发烧的难题。

      孩子发烧多因病毒感染,不要随便用抗生素

      侯教授指出,发烧在医学上叫发热,是孩子多种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什么叫发热?即体温的异常升高。孩子正常情况下,一年四季甚至一天之内体温都会有小幅度波动。多数情况下,孩子腋下的温度只要小于37.5℃,均为正常体温。年龄越小,体温调节能力越差,体温波动越大。

      小儿发烧是身体对多种感染因素的一种防御反应(多种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其中,呼吸道感染最多,而呼吸道感染又以病毒为最多,因此,家长们不要因为侯教授说“发烧是感染引起的”,就直接用抗生素。大家知道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

      同时,适度发烧可以刺激人体多种免疫反应,利于疾病康复。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烧也是一种好事。感染之后不发烧,或严重感染之后小发烧,均提示孩子免疫状况不好,体质较弱,不一定是好现象。

      有家长问了,发烧总归是疾病的表现,对人体还是坏处多的。是的,若持续发烧,或出现高热状态,会使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影响消化、心血管等其他机体功能。

      小儿发烧 ,父母如何鉴别病因

      既然发烧是疾病的一种症状,那么,如何辨别发烧是由什么疾病引起的呢?侯教授介绍了一些常见病的简单识别方法:

      1.感冒发烧:体温或高或低,多伴鼻塞流涕、喷嚏、轻咳、咽部充血。

      2.扁桃腺炎:多是单纯的发烧,扁桃体红肿、化脓,可稍有鼻塞。

      3.肺炎:发热、咳嗽、喘息、痰多四大症状均可见,冬季好发的病毒性肺炎,在小儿是很危险的一种肺炎。

      4.发烧伴呕吐、腹泻者,多是孩子患了肠炎、秋天的秋季腹泻、夏季的痢疾。在夏季孩子持续高热不退,腹胀,即使暂时无腹泻,也要排除中毒型痢疾的可能性。

      5.许多传染性疾病均可引起发烧,如水痘、麻疹、幼儿急疹、猩红热等。特别是冬春季节要注意这些疾病的发烧现象。

      还有一种发烧,是家长最怕中的最怕,那就是小儿高热惊厥。因高烧而引起的孩子抽搐称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多见于6个月~3岁,5岁以后少见,约50%的孩子父母或近亲中有类似病史,小儿尤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多见,因此高热一定要尽快控制!耽误不得!

      小儿发烧,处理误区和正途

      许多家长见到孩子发烧就紧张,因此在退烧的方法上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滥用退热药。低热就用退热药物,甚至有些医生用激素,或反复应用多种退热剂,严重者造成孩子体温过低,多汗脱水等。

      二是应用抗生素退热。认为打吊针会更快退热。

      三是认为孩子体温反复就是治疗无效,实际在一次疾病过程中,体温反复几次属于正常现象。

      鉴于这些现象,侯教授告诉大家一些处理小儿发烧的简单方法:

      1.对于38.5℃以下的中低热,在治疗原来疾病的基础上,多给孩子喝些水,保持大便通畅,不必应用退热药物。

      2.体温>38.5℃,可酌情应用些退热药物。如小柴胡颗粒冲剂、柴胡口服液、泰诺林、百服宁等。

      3.体温>38.5℃,也可以洗热水澡降温。

      4.对于高热或极高热,退热药+热水澡,洗出汗为度,不宜衣被过厚,衣被过厚,影响散热,使发烧不退。 

        记者 杨振东 实习生 李泽伟

  • 学校即将举行作文比赛。

     

    下午,孩子兴致勃勃的将作文拿给妈妈看,“妈妈,学校有一个作文比赛,这是我准备的参赛作文,快看看!”孩子满怀信心,得意洋洋的将本子递到妈妈手上。

     

    妈妈认真地看着,眉头越来越近,边上的孩子也愈发的小心翼翼,“文章的思路还不错,但你这个字跟狗爬的一样,老师哪里能有耐心看下去呢!就这字你还想获什么奖!”孩子委屈地瘪瘪嘴,拿着本子回屋了。

     

    妈妈心里奇怪:表扬他了,还不高兴!一点批评也受不了!

     

    晚上,爸爸下班了。

     

    孩子拿着本子躲开妈妈,跑进爸爸的书房,要爸爸看。

     

    爸爸看完后,摸了摸孩子的头说:“宝宝的字迹有些潦草,但是文章的思路清晰,构思新颖,还运用了许多修辞方法,如果书写上能再工整一些,那宝宝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孩子开心的点点头,拿着本子重新抄写了一份。

     

    看到了这一幕的妈妈一头雾水,明明爸爸和我批评的一样,为什么孩子却对爸爸的意见虚心接受了呢?

     

    那么,究竟为什么同样的批评会产生相反效果?对孩子的行为造成了不同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背后的原因吧。

     

     

    一、打开正确的批评方式

     

    原因①:注意对孩子批评的语气

     

    训斥、苛责、大吼大叫等伤人自尊的批评方式,更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言良意,心平气和地引导,往往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尖酸刻薄的语调连大人都不爱听,更何况是小孩子呢?

     

    吼骂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只有家长先平静下来,孩子才能认真倾听我们的教导,明白他的错误之处,进而才能改正。

     

    “吼”只会伤害孩子,使孩子下意识疏远与父母的关系,变得更加叛逆。就像文中的孩子一样,躲着妈妈偷偷地去找爸爸了……


    原因②:要进行有效批评

     

    什么是有效批评?有效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原因+肯定价值+表达期望

     

    上文中的妈妈一味指责孩子的错处,不教导如何改正,也不对孩子的价值进行肯定。

     

    这样错误的,具有破坏性的批评,伤害到了孩子的自尊自信,又因为没有明确的指令,不能引起孩子重视。

     

    正确的批评方式应该是像爸爸一样,首先指出孩子的缺点,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对孩子的其他方面进行表扬肯定,最后,提出改正的方法。

     

    这样既对孩子自尊进行维护,又给了孩子改正的方法和机会。

     

     

    原因③:“先褒后贬”事与愿违

     

    文中的妈妈认为自己明明表扬了孩子,为什么孩子还不高兴呢?

     

    当家长沾沾自喜地认为,将表扬这层糖衣裹在批评这颗苦涩的药丸上,就万事大吉时,那就大错特错了。

     

    孩子们更希望父母可以一直给予自己肯定和赞赏的,当他们发现糖衣的背后是炮弹,反而更加降低了他们心中的期望值。

     

    因此,家长们应该善用褒贬,不妨利用“增减效应”,尝试在孩子的教育中使用“先贬后褒”的方法。


    二. 关于“增减效应”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将八十名大学生被试分成四组,每组被试都有七次机会听到某一同学(心理学家预先安排的)谈论对他们的看法。

     

    第一组为贬抑组,在七次评价中,同学只说被试缺点不说优点。

     

    第二组为褒扬组,在七次评价中,同学只说被试优点不说缺点。

     

    第三组为先贬后褒组,即前四次评价专门说被试缺点,后三次评价则专门说被试优点。

     

    第四组为先褒后贬组,即前四次评价专门说被试优点,后三次评价则专门说被试缺点。

     

    当这四组被试听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之后,心理学家要求被试们各自说出对该同学的喜欢程度。

     

    结果发现,表现出对该同学喜欢最深的竟是先贬后褒组而非褒扬组。

     

    被试觉得如果只是褒扬或先褒后贬均显得该同学的评价虚伪,不真实;如果只有贬抑又显得不客观全面;而先贬后褒才能看出同学评价的客观与诚心。

     

    人们希望他人对自己的喜欢是“不断增加”的,而非“不断减少”的。这就是“增减效应”。

     

    由此可见,在评价他人时,“先褒后贬”往往会弄巧成拙,“先贬后褒”才是真正的教子良方。同时,我们也弄清了上文中的孩子对于同样批评产生不同行为的背后原因。

     

    任何时候,孩子都希望表扬值是持续增加的。先褒后贬,无疑是先升后降,让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落差,教育的效果适得其反。


    大教育家先生曾用“四块糖”的故事,充分证明了“增减效应”的重要性。

     

    陶行知先生任小学校长的时候,看到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的同班同学。

     

    身为校长的陶行知及时制止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男生怀着挨训的心情敲开了校长室的门,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颗糖给了男生,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守约,准时地到了办公室。”男生惊疑的接过了糖果。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颗也是给你的,我制止你时,你及时住手,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呆滞地接过第二颗糖,眼睛瞪得大大的。

     

    陶先生又说道:“据我调查,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我应该再奖励你啊!”

     

    这时,男孩留下了悔恨又感激的泪水,说:“校长,我错了,我不该砸同学。”

     

    最后,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你知错能改,勇于认错,我再奖励你一颗。”

     

    陶校长并没有批评斥责学生,他以奖励递增的方式,给予学生认错的勇气信心,让学生自觉认识到错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理。

     

    三. “增减效应”——先贬后褒的益处

     

    保护孩子的自信与自尊心

     

    在孩子的犯错时,父母不要一味地批评,采用“先贬后褒” 的方法,既让孩子认清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又肯定了孩子的自身价值。很好的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有价值的,才能不畏错误,敢于尝试,取得成功。

     

    激励孩子的进取心

     

    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先批评,后表扬,有时在孩子身上会有奇效。父母能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

     

    给予表扬,孩子的进取心和精神支柱会在父母不断的激励下变得更强烈、更坚定。

     

    建立孩子积极向上、健康稳定的生活心态

     

    父母长期的批评呵斥,将会给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利用批评让孩子树立正确自我观念,恰当自我认知;但在批评上更要建立对孩子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中爱的气氛,从而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稳定的心态。


    四、 如何在教育中正确使用“增减效应”?

     

    父母善用褒贬教育,先贬后褒

     

    "增进效应"的最大特点,便是人更喜欢对自己的喜爱值不断增加的人,父母先明确的指出孩子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在恰如其分的给予赞扬,这种"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的做法,便是最为典型的"增减效应"教育。

     

    在这种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家长与孩子平等沟通,家长教导才能发挥更大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注意教育孩子的场合和时机

     

    在利用"增减效应"来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教育对象的心态、时机和内容。

     

    在吃饭时教育孩子可能使孩子情绪波动,影响消化系统;在睡觉前批评,也会影响孩子的心情,从而影响睡眠;孩子本就心情不佳时,即使“先贬后褒”也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认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必须维护孩子的荣誉感,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这也是人之常情。孩子在这方面的欲望往往要比成人更强烈。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别人,特别我父母的肯定和赞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家长在对待孩子不足之处,要讲究适当的方式方法,不要以我们成人的思维对看待孩子。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一边是没有脾气的老好人,一边是脾气暴躁的火星人,两个都是不容易相处的人,因为没有脾气,所以会觉得索然无味;而脾气过于暴躁,这样的人又觉得太激烈,有些承受不了。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既不会乱发脾气,也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个老好人。发脾气可以让你发泄出心中的情绪,又可以更加直接和强烈地表达你的想法,而且适当地发脾气可以成为你一种发泄的途径,把心中的那团黑气吐出来,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一个人总是在忍耐,就像只会往下压的弹簧,很可能就被你压坏了。

     

    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过于隐忍的人就会在沉默中死亡的那一种。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不好的情绪,所以对于一个懂得处理情绪的人来说,忍并不是一个正确的处理办法,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自己憋出病来。

     

    而那些在沉默中爆发的人也需要讲究时机,如果总是随时随地爆发,那这样的人也不是一个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你随时爆发的脾气可能让你血压升高,脑部充血。

     

    而你身边的人可能就成为无辜的炮灰,被你随时爆发的脾气淹没。渐渐地,你身边将失去更多的朋友,更多的人只会对你远观,而不愿意靠近。

     

     

    无论是乱发脾气的人还是没脾气的人,都是把情绪压制到一个极端,这样的极端不仅伤害别人,更伤害自己。

     

    案例分享

     

    李东和小玉是好朋友,但是因为李东脾气太过于暴躁,别人的一句话就能让他发火,而且发起火来非常吓人,常常又拍桌子又摔东西的,很多人都不敢随便靠近李东,也正是因为这样,李东的朋友不多。

     

    最近李东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女朋友,但是女朋友却因为李东和小玉常常在一起而吃醋,质问李东时,李东却只会对女朋友大吼,女朋友生气的几天不理李东。为了这个,李东专门跑来找小玉,看看小玉能不能给他支招。

     

    两个人坐在咖啡店里正在说这个事情呢,李东的一个同事走进来看到李东,就开玩笑跟李东说:“哟,李东,带着女朋友喝咖啡啊,你还真浪漫。”才说完,李东站起来就给了同事一拳。还没等小玉反应过来,李东已经大发雷霆,面红耳赤,脖子上的青筋一根根地凸出来。

     

    他气势汹汹地使劲一推,一把把同事推倒在地了。嘴里还一直吼着,就是你们这些没事嚼舌根的人害得我跟我女朋友吵架。而他的同事一屁股坐在地上,血从他的鼻子里慢慢流了下来。

     

    小玉赶快过去拉着李东出了咖啡厅,小玉一边劝说着李东心里一边想,他脾气再这么暴躁下去,总有一天会连我一起打的,以后还是小心一点为好。

     

    从那以后,小玉和李东的关系淡了很多,好几次李东约小玉出来,小玉都找理由拒绝了。李东连最好的朋友都失去了。

     

    李东因为他的暴躁脾气先是和女朋友吵架,后来又打了同事,最后连最好的朋友都开始害怕他,不愿意接近他,他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虽然像李东这样的脾气暴躁的人不多,但是我们不要觉得我们比李东好多少。

     

    有的人一边说自己脾气很好,一边就马上大发雷霆。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是他们已经成为情绪的奴隶,完全被情绪所俘虏,于是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脾气,还不断地安慰自己,我是一个好脾气的人。

     

    就像一个不断给你吸食毒品的人,一边毒害你的身体,一边告诉你你是健康的。这正是那些坏情绪的障眼法,让你看不清情况。人生总会有很多的磨难和不如意,这些东西加在自己身上就会转化为黑气,这些黑气不及时排除的话就会让身体受伤,所以隐忍并不是处理情绪最好的办法。

     

     

    其实我们身体就像是海洋一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如果你随时随地排除黑气,身体的自净功能渐渐丧失,对身体也不好。而且对于你身边的人来说,随时要接受你排除的黑气污染,谁都会渐渐远离你这个污染源的。

     

    所以,做一个有度的人,不要总让自己处于一种极端的情况中,这样对任何人都是不好的。

     

    掌控小贴士

     

    脾气就像一味药,用的过多会伤害身体,用得过少则没有药效。所以我们要正确的使用脾气这味药,才能使我们的情绪控制成为可能。

     

    首先,如果你脾气暴躁,那么就学会忍耐。无论别人说什么做什么,就算是碰到了你的底线,你也要学会忍耐。

     

    学会忍耐以后,再换位思考一下,为什么别人那么说,可能他是想要帮助我改正缺点,可能是他不了解情况,如果是自己,是不是会做得比他好呢?

     

    这样思考一下,发挥了身体的自净能力,自然也会平和很多。

     

    其次,如果你过于忍耐,在别人眼中你就是一个可以随便说笑、玩乐的人,那就发一次威给他们看看,让他们知道你不是一个任人说笑、欺负的人。

     

    而且也让他们明白你的威力,以后就会杜绝这种无谓的逗笑。

     

    最后,任何一个人都需要脾气,但是却不应该被脾气所控制。让自己保持中立,既控制好情绪,又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威严的人。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日常中最令爸妈崩溃的事,就是‘明明孩子已经学会做这件事,今天却说不会!’举例:‘昨天成功戒尿布,今天又尿床’、‘教会坐餐椅吃饭,忽然硬要边吃边玩’、‘明明睡过夜,半夜却哭闹着喝奶’,不是孩子不会了,而是爸妈忽略孩子小小心灵中的恐惧。

     
     
    爸妈育儿要有好奇心,否则可能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突然说‘不要’,爸妈先别动怒

    每天洗澡,我通常都会习惯收拾东西,把灯关掉,再直接到浴室等孩子,通常孩子‘摸一摸’就会自动来洗澡了。

     

    这一天晚上,孩子还在玩黏土,已经按照平常的步骤提醒她:‘准备洗澡了!’接着一样一样收后,就把灯关掉。下一秒,随即听到孩子大喊‘不要!’

     

    面对孩子拒绝洗澡,其实我们也能理解,因为平常她也会有赖皮的时候,例如:跑来跑去,一直说‘不要洗澡、不要睡觉’,都是三岁小孩的日常。只是孩子每次都用‘叫’来表达,很容易惹恼我。

     

    这次,孩子也疑似故技重施,并转头大叫:‘不!要!关!灯!!!啊~’这个举动让我不爽。孩子她是‘上层脑的生气’,想用赖皮的方式,达成目的,也就是多玩一会,‘怎么能让你得逞呢!’我心想。

     

    我站在那边看着她,开始思考用什么方法来坚守原则,并一边犹豫着:‘要不要打开灯?’可是又想着:‘不能因为你生气、大喊就破坏掉规矩啊!’

     


     

    先倾听孩子怎么说

    动作停止的时刻,我开始好奇,‘为什么孩子不去洗澡?’、‘为什么平常不叫?今天却叫了?’、‘为什么是叫不要关灯?不是不要洗澡?’、‘为什么是叫?不是哭?’心中开始充满各种问号。

     

    这一好奇,我的想法变了。

     

    不只是想解决问题,更想知道问题!从生气转变成关心,于是走过去,蹲了下来,问孩子:‘为什么会不想关灯呢?’她没说话。

     

    进一步揣测她的想法,继续追问:‘是因为还想玩吗?’她说:‘不是,是因为关灯会有怪物。’

     

    孩子一说完,他们才想起这阵子幼儿园流行一个‘关灯会有怪物’的游戏,有点哭笑不得。虽然客厅灯关了,但不至于到全黑,走廊的光还是能照亮客厅,真的有这么夸张吗?‘你会害怕吗?’爸妈还是要同理孩子的心情。

     

    ‘嗯...我想要自己关灯。’她说完,就拿着小椅子跑去把灯打开,然后自己关灯,接着,便开始脱衣服去洗澡了。

     

     

    父母有好奇心,才能守护孩子的好奇心

    对于孩子的一举一动,生活中发生的事,都会有一种‘嗯!一定是这样’的想法,用自己的观点,去定义、评断每一件事情。

     

    就像孩子开始大喊、拒绝洗澡时,我马上就下定论‘她一定是贪玩、想挑战规矩’,也差点就依据自己的想法,去处理这件事情。

     

    还好,有多一点好奇。我们所看到的行为,只不过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

     

    孩子行为背后,有更多的资讯,是爸妈看不到的。然而,爸妈却一直着重在孩子表面的行为。‘极力想要修正、想要去解决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试想,如果少了那么一个好奇,一个幼儿园的小游戏,却让孩子被误会成贪玩,害怕被误会成在生气,孩子的心里,肯定充满委屈、不谅解。久而久之,孩子的好奇心也会渐渐被扼杀掉。

     

    提醒爸妈,在面对孩子时,抱持着好奇的心态,你会发现,问题自然就不在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赵路红 主治医师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 普通外科

    宝宝在发烧时,半夜会哭闹;憋尿时会哭闹;缺钙时会哭闹;突然离开妈妈会哭闹;室内温度过高时也会哭闹。
    感冒
    患感冒的宝宝半夜容易醒来哭闹,因为感冒可造成宝宝的呼吸道阻塞及全身的不适,应对症处理,尽快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多给宝宝喝热水,喝新鲜果汁,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减轻鼻堵的药物。侧卧的睡眠方式,更适合感冒的宝宝。
    发热
    宝宝在发烧时会不断哭闹。父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解热的方法或解热剂,给宝宝尽早解热,进行降温护理,以免引起高热惊厥。
    长牙期的疼痛
    宝宝从5个月开始长牙,到2岁半长全,宝宝会因为长牙带来的不适而哭闹。应注意观察宝宝的脸颊、下颏,如果有明显的口水红疹、牙龈肿大、触痛及轻微发烧等,就要考虑是否有长牙疼痛困扰着宝宝,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缓解宝宝的不适。待宝宝牙齿长出后,睡眠会自然好转。
    憋尿而哭闹
    有的宝宝,尤其是男宝宝,因憋了尿膀胱饱满的刺激使宝宝感到不适,于是宝宝就会表现为睡觉不踏实、来回翻身、伴哭闹。解尿后,宝宝就会继续安静地睡觉。不要在宝宝临睡前半小时给宝宝进乳、水太多,要掌握宝宝解尿的时间规律,也可以主动在一定时间,提前给宝宝换尿布或把尿,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宝宝因排尿引起的哭闹。
    鼻塞
    宝宝常会出现吃奶时的鼻塞,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宝宝,或是感冒了的宝宝。鼻腔中有大的鼻痂,会使鼻腔阻塞,迫使宝宝用嘴呼吸。这样,干燥的空气刺激咽部,造成咳嗽等不适,就会引起宝宝突然大哭。用清水滴注或用器具清理鼻腔,软化鼻痂,清除鼻腔中的阻塞物后,宝宝才能顺利地吸吮,继续安然入眠。
    肠道疾病
    在炎热的夏、秋季节,经常会因为吃了引起宝宝过敏或腹部不适的食物,宝宝会在夜间焦躁不安,甚至哭闹。此时要注意宝宝的腹部有无胀气,包块,拒按,大便等的情况,父母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
    注意夜间温度
    室内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4℃,太热或太冷,或穿的、盖的过多,使宝宝在睡眠中烦躁或把被子蹬掉,继而感觉寒冷,也会导致宝宝出现哭闹。
    空气中的刺激物
    卧室中的刺激物,可能使宝宝的呼吸道发生过敏、阻塞,因而发生哭闹。刺激物可来源于香烟味、痱子粉、驱蚊花露水、油漆等。
    噪音
    当宝宝处于浅睡眠阶段,或者处于从深睡眠进入浅睡眠的过程中,凡是突然的、音量大的、不熟悉的声音,均可以惊醒宝宝,引起哭闹。
    突然的母子分离
    由于妈妈或看护人的突然离别、更换,造成宝宝情感上的不安全感、焦虑情绪,就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半夜啼哭,监护人需多拍拍、抱抱,亲切地小声说话安抚宝宝,使宝宝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 金秋九月,是一个个父母送孩子上学的季节。父母好不容易将孩子养大,孩子的发展发育是每一个父母担心的问题。这是一个全民健身的时代,响应国家号召,父母也教育孩子做好这些方面的认知,拥有健康的身体。

     

    体育锻炼对孩子,有什么积极影响:

     

     

    发达肌肉

     

    在孩童时期就加强孩子的健身意识,并且做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孩子脆弱的肌肉和骨骼增强力量,锻炼孩子的应激反应能力,让孩子的动作变得更加灵活,帮助提高孩子的体魄。

     

    增加身高

     

    孩子热爱运动也可以帮助孩子身体的器官功能得到增强,促进骨骼的生长,改善集机体的血液循环,帮助强健骨关节。促使生长加速,身高自然就会增长。苏德一些国家在幼儿时期为孩子开展游泳课,之后发现,这些孩子的身体发育比普通孩子都要快。

     

     

    预防疾病

     

    热爱运动的孩子,免疫力也很高。经常在户外运动,皮肤和呼吸道都在外界的刺激之下,得到锻炼和加强。比正常孩子更要免疫外界的刺激,免疫系统的以提高,孩子就更不容易染上风寒或是发烧。

     

    增进食欲

     

    孩子平常可能会出现挑食、不想吃饭等症状,家长总是最苦恼的。这时可以让孩子做做运动,运动后的孩子,肠胃消化的比以前更加快,营养也被身体很好的吸收。很容易就饿了,还会吃的特别多,不会这么挑食了。运动的孩子比较不容易挑食和厌食。

     

    增长智力

     

    在体育运动中,孩子的大脑一直在运作。肌肉受到刺激的时候,就会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受到应激反射动作,让其大脑更加灵敏。

     

    塑造性格

     

    孩子在体育锻炼中,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大脑,磨练意志和品格,还会让性格更加沉稳。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帮助塑造一个开心、乐观的性格。

     

    坚持运动,还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增强孩子自信心。

     

    中科院院士:有3种运动不宜过早接触

     

    长时间静止不动的运动

      
    像倒立、金鸡独立等这样四肢不动,一直处在一个位置没怎么动的运动,会让孩子的肌肉长期处在被消磨的状态,紧张和压迫就会导致孩子出现肌肉劳损。还会压迫孩子正常的脊椎发育。

     

    器械运动

     

    孩子的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全,不用过早的去接受大力量器械的刺激,像杠铃、哑铃这种负荷器械。经常做这些容易憋气无氧的运动,不利于孩子心肺能力的发展。

     

    很久的耐力运动

     

    孩子在六岁前是不适合很长一段距离的跑步的,最好不要在两公里以上。还有很长时间的徒步走,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呼吸系统的代谢,供氧不足 等,导致消耗身体。


    学会这7招培养孩子自信心

     

    培养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不要总与人攀比,自己也不要拿孩子去和别人相比。造成孩子的价值观不正确。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成长。

     

    培养才艺

     

    学会一项才能在现在社会很重要,有一技之长,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还能达到调养孩子身心的效果,缓解孩子压力。

     

    积极锻炼

     

    坚持锻炼,养成运动的好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精神满满的状态。

      
    加油打气

     

    经常鼓励孩子,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

     

    吃健康食物

     

    不爱吃零食,吃一些健康的水果蔬菜和杂粮。树立孩子正确的膳食观念,做好养生工作。不贪吃一些富含添加剂的食物。

     

    接受自己

     

    不要自卑,看清短板和优点,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若是情绪不好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内分泌系统紊乱,造成孩子身体出现异样。

     

    最后孩子的健康还需要,在吃东西避开食品添加剂: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吃加工合成的肉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危害身体,也不要用微波炉加热,有害物质会进入食物然后危害身体。

     

    少用不锈钢吃饭,使用一些玻璃杯更加健康。

     

    吃饭前记得洗手,需要清洗的水果洗干净,以免危害到身体健康,导致身体患上疾病。

     

    根据中科院院士的建议,增进孩子的正确运动观念,保持健康和维持他们的自信心,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正确的观念。

  •   让孩子听话,光唠叨没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讲师  麦舜翩

      生活中,家长总是跟孩子念叨:“你要懂礼貌,大家才会喜欢你。”“农民伯伯多辛苦啊,浪费粮食可不对。”父母说归说,孩子却不上心。为什么讲出来的道理总是进不了孩子的耳朵?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学习分为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当学习的内容只是单纯的知识或道理,与孩子的亲身经历毫无关系,也不能触发情感体验时,这种学习其实毫无意义。比如,两个人学习地形分析,一个人学习结束后面临考试,另一个人需要上战场负责排雷工作,哪个人会学得更认真?答案无疑是需要上战场的那位。

      很多时候,家长认为自己讲的道理很有意义,但无法让孩子产生共鸣,是因为没有相关体验。人的记忆系统有特点,那些最深刻、最难忘的事往往伴随强烈情绪,反之被遗忘。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听不进去家长的唠叨。因此,希望孩子学到知识和道理,不能光靠说,还得走心。

      注重参与。希望孩子珍惜粮食,可以带他观察粮食的种植过程,或者亲自参与这个过程,让孩子的身体带动大脑去学习。

      引导主动提问。不少孩子都是在被动学习,其实更好的做法是家长引导孩子产生好奇,主动学习。比如希望孩子有礼貌,与其直接告诉他怎么做,不如让孩子观察不同人的做法,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与他人交往。

      平等交流。很多家长以为教育就该一脸严肃,殊不知,越是带有威胁性的话语,越容易令孩子抵触。我们的目的是教育,不是教训。因此,尽可能创造愉悦、融洽的氛围,更有利于孩子学习。

      每个孩子都渴望成长,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家长要相信孩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孩子才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 脾虚是什么,中医里脾的作用是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脾虚会导致运化失常,进而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贫血等症。

     

     

    脾虚的结果首先是营养不足,不管孩子是胖是度,都会感觉轻飘飘的没有力,肌肉没有正常发育起来。长期脾虚还会影响到肺,“脾吐生肺金,脾胃生发的“气”有益于肺气,肺气不足会让人体的毛发和皮肤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皮肤干黄、头发无光泽等。有些小孩儿头发发黄干枯,这就是肺气不足的缘故。如果孩子长期脾虚,那么就不仅仅是这些问题了,孩子的整个体质都发育不好,身心健康会受到很大影响。

     

    脾虚是一种不足之症,应对的方式自然就是“补不足”。可是在给孩子补脾之前,家长一定要弄清楚孩子脾虚是哪一种类型,不然一通乱补,很可能会运得其反。脾虚有两种类型,分别是牌阴虚和脾阳虚。分清了症型,给孩子补的时候才能够“对症下药”,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脾阴虛的特点

     

    脾阴虚还有个说法叫脾精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个部分都要依靠脾气散布脾精来滋养,所谓“脾精”可以理解为脾胃所运化的饮食中的营养物质。

     

    饮食营养不足是脾阴虚的一种原因。但现代社会温饱回题已经解决,饮食均衡也受到大多数人的重视,如果饮食营养来源充分的话,脾精怎么会不足呢?往往就是因为孩子特別爱吃肉不爱吃蔬菜水果。因为肉类中的各种激素太多,进食过多的肉等于摄入了过多的激素,激素是阳性的,阳有余就害到阴,导致胃阴虚或者脾虚不运,从而造成没有足够的脾经可以布散。

     

     

    脾阴虚5个外在表现

     

    1、从中医的望闻回切角度逐一来看,望孩子面部,下眼袋明显肿大,与周围肤色相比微微发红,嘴唇则颜色鲜红,让孩子伸出舌头来,可以看到他舌头瘦小,同样颜色鲜红,尤其不正常的是舌苔很薄,甚至没有舌苔。闻倒是没有异常。

     

    2、问孩子自己,他往往觉得自己眼睛干、口干、心烦、大便干爆、手心脚心都发热,喜欢喝冷饮。

     

    3、问孩子家长可以知道孩子夜里盗汗,吃了饭以后孩子肚子鼓鼓的,半天下不去。

     

    4、切孩子的脉象会有脉搏特別快、脉象躁动的特点。

     

    5、脾阴虚的孩子闲不住,好像有多动症一样,整天又跑又跳的,有些家长觉得这孩子充满了活力,其实不是好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