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脑动脉硬化日常预防方法

脑动脉硬化日常预防方法
发表人:于英儒

1、适当控制总热量:可使体重保持在正常标准范围。超重和肥胖者,应控制好每天的进食量,但控制饮食应逐渐进行,可结合运动疗法,每月体重减轻 0.5~1 千克即可。糖和含糖量较高的糖果、糕点应尽量少吃。

2、少吃高胆食物:高胆食物如动物内脏、皮蛋等应尽量少吃,特别是血浆胆升高者,更应严格控制,但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蛋黄虽然含胆醇较高,但其中含有卵磷脂,对动脉硬化有防治作用,可以适当食用,但每天不宜超过 2 个。

3、少吃动物油(猪油):防治动脉硬化应多吃不饱和脂肪酸,要以植物油为主。因为动物油中主要为饱和脂肪酸,所以应尽量少吃,但也不能完全不吃动物油,否则会给全身带来一些其他的不良影响,一般应使动物油和植物油的比例在 1: 3 左右为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颈动脉动脉硬化疾病介绍:
颈动脉硬化,也被称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常常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大多数颈总动脉硬化的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少数患者会感受到轻度的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眩晕等症状。临床上可以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疾病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采用药物、手术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受病变部位、程度、血管狭窄的发展速度等多方面影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动脉粥样硬化要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能够听到的很多耳熟能详的疾病,其实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比如常见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塞、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等。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很多人都关心一个问题——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这么多见,我们医学这名发达,难道就不能根治动脉粥样硬化吗?

     

    一、动脉粥样硬化能根治吗?

     

    动脉粥样硬化其实是我们生老病死和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我曾经开玩笑的给大家说,如果我们能根治动脉粥样硬化,那么我们的寿命提高到200岁都不成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疾病谱也在不断的变化着。而随着我们的寿命不断地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就成为了我们疾病的主流,成为了最常见的疾病。但无论怎样,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都不能被抑制,只能是减缓或者减轻,以现在的医疗水平,还不能达到根治!

     

     

    二、听说瑞舒伐他汀的研究可以逆转斑块,是真的吗?

     

    在瑞舒伐他汀做的一项研究中,确实发现口服他汀后的一段时间后,斑块负荷减少了。但做科普的医生经常会打个比方,斑块负荷是减少了,只是原来松软的斑块变得稳定坚固了,原来皮薄馅儿多的包子变成了皮儿厚馅儿少的包子了。我们经常把他汀的作用归结于降脂和稳定斑块,也正是这个道理。即便是斑块负荷减少,也只是其形态和性质的暂时变化,使得斑块消失和以后永远不再发生的可能性还没有。

     

    三、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这个话题一直到最后才写出来,主要是因为写这个写的太多了,关注我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其实我们所有科普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围绕着这个话题来展开的。要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就需要把我们所有能够改变的因素和控制的因素都控制好,才能有效的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如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同时控制好诸如动脉炎等其他可以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再者就是做好生活方式的干预,戒烟限酒、适量运动、良好心态等,也都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法宝之一。只是能够坚持下来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看懂了吗?动脉粥样硬化可防可控,但还不可根治,所以做好预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 心脏动脉硬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了,出现了心脏动脉硬化疾病之后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及时的去进行治疗,还会引起一些其他并发症的出现,不过心脏动脉硬化是比较难以治疗的一种疾病,所以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不可以半途而废。

     

     

    大家对于心脏动脉硬化疾病的出现还是应该高度重视起来的,这一疾病的发生严重侵害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危,所以如果一旦发现心脏动脉硬化疾病症状,就应该及时的去配合医生治疗,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治疗并且做好护理,那么心脏动脉硬化应该怎么治疗呢?

     

    坚持治疗

     

    心脏动脉硬化疾病是非常难以治愈的一种疾病症状了,我们一定要坚持治疗,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好相关的护理能够让病情得到有效缓解,进而来减轻疾病的发作。心脏动脉硬化这个疾病可以进行药物治疗,要使用一些扩张血管解除血管运动障碍的药物,还可以使用一些调整血脂药物,不过一定要注意使用药物的时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于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就需要采取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法都应该做到及时治疗,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注意饮食

     

     

    心脏动脉硬化疾病除了应该积极的去配合医生治疗之外,还应该注意做好饮食方面的调理,注意少吃多餐,忌烟忌酒,适当控制总体热量,让体重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应该控制好每一天的进食量可以结合运动疗法,糖和含糖量比较高的食物应该少吃。可以摄入多种维生素,维生素能够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所以在平时饮食当中适当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比如说新鲜水果等。

     

    心脏动脉硬化疾病的发生不仅仅是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还应该注意做好日常调理,尤其是应该注意饮食习惯,一定要注意可以吃高脂肪的食物,心脏动脉硬化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患有动脉硬化,会加速血管堵塞,如果控制得当,会延缓病情发展,延长寿命,平时注意少吃油盐清淡为主,适当运动肥胖减体重,保持心情舒畅,少生气。规律服药,定期复查。所以一定要积极的去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出现生命丧失的危险。

  • 动脉硬化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健康,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平时科学规范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很容易控制好病情,而且还能够给身体增加营养,那么患者平常该吃些什么呢?针对这样的问题,一块来分享文章,动脉硬化吃什么好。


    (1)宜多食用植物蛋白(如豆制品)及复合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等),少吃单纯碳水化合物(如果糖、蔗糖、蜜糖及乳糖等)。


    (2)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因维生素c可促使胆固醇羟基化,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血液和组织中的蓄积。

     


    (3)宜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因食物纤维不易被人体胃肠道所消化,摄入高纤维食物后可改善大便习惯,增加排便量,使粪便中胆固醇及时排出,从而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4)宜多吃些水产海味食物,如海带、海蜇、淡菜、紫菜、羊栖菜、海藻之类,这些海产品都是优良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各种无机盐的良好来源,在人体内具有阻碍胆固醇在肠道内吸收的作用。中医认为这类食物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故经常食用,可以软化血管。


    (5)宜吃低盐饮食,食盐中的钠,能增加血浆渗透压,促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均可带来不利的影响。


    (6)宜常吃红辣椒、牛奶和鱼。尤其是高胆固醇者宜常吃红辣椒、牛奶和鱼。科学家们发现,红辣椒中含有一种番椒素的物质,它能有效地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牛奶中含有一种乳清酸物质,能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而且牛奶营养丰富。鱼内含有鱼肝油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7)宜吃植物油,如豆油、菜油、花生油、麻油等。


    综上所说,对于动脉硬化的相关饮食,深入学习之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按照专家讲的去做,平时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另外在饮食方面还要做到以清淡为主,这些都能够有效的控制好病情,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加强各种锻炼。

  • 如果水管里有东西阻塞,水流就会不畅,我们的动脉也是这样,血管堵塞会引起心梗、脑梗等疾病。

     

    而颈动脉作为一个流向大脑的血液通道,如果它堵了,大脑就可能因此缺血,引发脑卒中(又称“中风”)。

     

     

    颈动脉为什么会堵?该如何疏通这条连接心脑的生命线?《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如何预防颈动脉堵塞。

     

    受访专家

    深圳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金  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心内二科主任医师   胡  荣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公永太

    深圳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主治医师  张  路

     

    全球近20亿人颈动脉粥样硬化

     

    作为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心血管风险风向标,动脉粥样硬化往往发生很早,并在进入晚期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潜伏期和无症状状态。

     

     

    近日,公布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项由北京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学者共同参与的研究,对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患病人数和危险因素进行了评估,提出2020年全球有近20亿人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该课题组之前发表的中国数据中,预计到2020年,有2.7亿国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2亿人有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系统是连接心脏与大脑最重要的血管,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颈动脉特别容易发生堵塞,其病变可导致严重的脑血管病。

     

    如果碎裂的颈动脉斑块随血流飘入脑中,可阻塞末梢血管,造成一小块脑组织缺血或坏死,可能出现头晕、行动困难、视物模糊等。

     

    如果碎屑阻塞的血管较粗,可导致真正的脑梗或中风出现,如头晕、昏厥、摔倒、偏瘫、说话含糊不清、一侧身体感觉异常、认知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4个元凶加速颈动脉长斑

     

    本质上,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硬化的表现。如果说颈动脉是“水管”,颈动脉斑块就是里面的水锈和污垢沉积。


    病变初期,血流通道虽无障碍,但已是危险信号;斑块如果超过血管腔的50%以上,血流会明显受阻,发生斑块脱落、形成血栓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从左至右分别为:正常动脉、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一般来说,颈动脉斑块在我们20岁就开始“发育”了,40岁的时候开始变得明显。一些坏习惯则会让颈动脉加速“长斑”。

     

    1.盐和糖过量

     

    吃盐过量易升高血压,降低血管弹性,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建议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用一个啤酒瓶盖(去掉胶垫),平装满一盖,即相当于5~6克盐。

     

    长期吃糖过量,可使胰岛素分泌过多,加重胰岛细胞负担,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变皱,诱发动脉硬化。

     

    2.抽烟喝酒

     

    主动吸烟和二手烟,都会损伤血管,增加血管硬化的风险。大量饮酒会引起血压波动,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生活中应坚决戒烟、限酒。

     

    3.肥胖

     

    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且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硬化。

     

    4.不爱运动

     

    运动不足,心脏泵血机能弱化,血液流速减慢。

     

    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在体内,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弹力减弱。身体的代谢废物不能尽快排出体外,加速血管硬化和管壁增厚。

     

    做好5点让颈动脉“通畅”

     

    颈动脉是间接反映全身动脉系统的一个窗口,如果颈动脉发生病变,意味着其他部分动脉,如颅内动脉、冠状动脉等也可能“生病了”。

     

    专家认为,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不论患者有无症状,都需要尽力纠正可能导致血管阻塞的危险因素。

     

     

    降血脂

     

    将血脂维持在正常水平,尤其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与动脉粥样硬化息息相关。

     

    日常应注意饮食控制,尤其是肥胖人群,少吃油炸食物。有必要时考虑服用降脂药物。

     

    注意早期信号

     

    颈动脉堵塞早期可能表现为突发头晕,时不时一侧面部麻木、肢体无力或麻木,或者短时间内言语困难、眼前发黑等,此时应及时检查。

     

    防治慢性病

     

    预防颈动脉堵塞,应先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肥胖等慢性疾病。生活中要做到戒烟限酒,控制肉类、油脂和盐的摄入量,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谷物及薯类食物。

     

    多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避免多余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在血管壁堆积,减少颈动脉硬化的可能。

     

    及时治疗

     

    一般来说,人老了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动脉硬化。是否需要治疗,关键要看三个指标:斑块的大小及稳定性、是否造成狭窄和狭窄程度。

     

    临床上一般建议: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或斑块达到血管腔50%时,就需药物治疗,并严格控制危险因素。

     

    对于颈动脉斑块伴狭窄50%以下,且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血脂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考虑是否选用药物治疗。

     

    狭窄在50%~70%之间,且有症状的患者;或狭窄超过70%,无论是否有症状,均需介入甚至要考虑手术治疗。▲

     

    本期编辑:杨萌

  • 如果说医院是人世间悲欢离合的集散地,那么急诊室就是其中最悲情的焦点。

     

     

    当一辆风驰电掣的急救车从身旁呼啸而过,你是否想到,是什么扣动了急症发作的扳机,哪些时刻病人被推到了悬崖边缘?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急诊专家,结合他近40年的临床经验,提醒大家猝死发生的十大危险时刻。

     

    受访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教授 孟庆义

     

    1.喝多了

     

    很多人信奉“无酒不成席”,觉得喝点酒能拉近关系、活跃气氛,殊不知几杯酒下肚,危险已在逼近。

     

    酒精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随之增加,加重心肌缺血,继而诱发心绞痛、心梗。

     

    病人会有胸前压榨性的疼痛,有濒死感,严重的可致猝死。

     

     

    对于本身有脑动脉硬化的人,血压升高可能造成脑出血;本身有脑动脉瘤的人,可致动脉瘤破裂,瞬间夺去生命。

     

    喝醉后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出现呕吐,若呈仰卧姿势,可能造成误吸,即胃内容物进入气道,导致窒息。

     

    另外,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酒,酒精会加重人体脱水,诱发酮症酸中毒,严重的可致心脏骤停乃至死亡;糖尿病患者饮酒的另一个威胁是低血糖,也有死亡风险。

           

    2.吃撑了

     

    逢年过节,一顿大餐之后被送到医院急诊科的不在少数。

     

    孟庆义教授说,暴饮暴食,特别是富含脂肪的食物大量摄入后,会造成胰腺导管收缩,继而诱发急性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会产生心肌抑制因子,造成心脏骤停,极为凶险。

     

     

    如果是冠心病患者,饱餐之后,大量的血液会跑到胃肠去“支援”消化,造成心肌缺血,容易诱发心梗。

     

    因此,冠心病病人最好吃七八分饱,不要为了满足一时口腹之欲而追悔莫及。

     

    老年人吞咽机能退化,吃饭需要细嚼慢咽,如果吃得太急有生命危险。临床上,因为吃年糕等黏性大的食物,或者吃不易嚼烂的大块牛排,导致气道被糊住引发窒息的病例并不鲜见。

     

    老人一定要选择小块、软烂、易咀嚼吞咽的食物。另外,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吃饭时微微低头,可避免食物走岔道进入气管。

     

    有肝硬化等基础病的人,食道、胃往往有静脉曲张,鸡骨头、鱼刺、馒头干等尖锐物会划伤血管,造成大出血,需要极力避免。

           

    3.憋大便

     

    便秘是常见病症,由此引发的“马桶上的悲剧”不在少数。

     


    因为大便干,解大便时屏气用力,会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心脏耗氧量增加,会诱发心梗。

     

    房颤患者心房往往有血栓,血压升高的情况下,血栓极易跑进脑血管,引起脑梗;原来有高血压或者脑动脉瘤的,则易导致脑出血。

     

    屏气的时候,主动脉内外膜受力不均匀,容易造成拉伸撕裂,引发主动脉夹层,病人会感到撕心裂肺的胸痛;主动脉夹层一旦破裂,病人将迅速因大出血死亡。

     

    4.发脾气

     

    好脾气的人好福气,这话一点不假。在临床上,因为吵架、斗气、愤怒引发的急症,急诊科医生见得特别多。

     

    情绪激动时,心脏承受的风险最大,用“急火攻心”形容一点不为过。

     

    这是因为,激动会使血压升高、交感神经兴奋,容易导致心梗;还会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都可导致猝死。

     

    脑血管同样会受到威胁,大吵一架后气到脑梗、脑出血的人也不少。

     

    孟庆义教授说,临床上有一种名为“章鱼壶心肌病”的急症,这是一种应激性心肌病,多在大怒后发生。

     

    该类患者的心肌不能正常收缩,左心室变成一个球形,心脏失去泵血功能,会引发急性心衰乃至猝死。

     


    专家提醒,心平气和才是健康之道,除了少生气,生活中还应该避免过喜、过悲、惊吓等所有剧烈的情绪波动。

     

    有的病人,在大吵一架之后浑身颤抖不能自控,说不出话来,甚至意识丧失,送到医院后却什么化验检查都查不出异常,这种情况往往是癔症。

     

    这种情况急诊不少见,是因为患者在愤怒的时候过度换气,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因呼吸过度,导致体内二氧化碳过多排出而使血液偏碱),一般没有生命危险,通过心理疏导,症状能慢慢缓解。

           

    5.抽不停

     

    人们往往觉得,烟草对身体的危害来得比较慢,其实不尽然。孟庆义教授就接诊过多名“烟毒出来的”心梗患者。

     

     

    一名60岁的大叔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麻将,几个人不停地抽烟,也不开窗户,房间里烟雾缭绕,结果第二天早晨他倒在了牌桌边。

     


    究其原因,尼古丁会导致冠脉痉挛,如果原本心脏不太好,大量吸烟可能导致心绞痛、心梗、心律失常,可引发猝死。

     

    6.坐太久

     

    案头工作多,长时间看剧、玩牌,坐长途飞机……现代人久坐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急症也明显增加。

     

    下肢静脉是靠腿部肌肉收缩把血挤回心脏的,久坐者下肢长时间不动,静脉血回流就不畅,容易形成血栓。

     

    久坐后开始活动,血栓脱落,顺着血流进入肺部,就会造成肺栓塞,这种情况医学上又叫做“经济舱综合征”。

     

    该病患者会突然感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如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

     

    7.熬太晚

     

    “熬着最深的夜,敷着最贵的面膜”,形象地描绘出现代人扭曲的养生观。

     

    有的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过长,有的则是贪玩,长时间追剧、打游戏,耗费脑力,且睡眠严重不足,由此产生的急症很常见。

     

     

    过劳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肌缺血,可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梗、脑梗、脑出血等。

     

    有的人连续加班几天后,突然一侧耳朵听不见了,叫做“突发性耳聋”。

     

    其原因是过度劳累导致耳蜗血管收缩,使得内耳缺血、听神经受损,引起听力丧失。如果治疗不及时,耳聋可能无法逆转。

     

    8.练过头

     

    生命在于运动,可是如果运动不得当,特别是老年人或有基础病的人,很容易出现险情。

     

    如今马拉松如火如荼,很多人加入长跑健身的队伍,可是经常在赛事中传出有人猝死的消息。好好的运动健将,怎么一下子猝死了呢?

     

    孟庆义教授说,在比赛中猝死的,往往是原先心脏有隐患的人,例如先天性心肌病,平时看不出来,一剧烈运动就出事了。


    可见,剧烈运动绝对不适合所有人。

     

    有些运动量对大部分人来说不是个事儿,例如拎个重物爬三层楼,对有冠心病的人来说可能就是致命的心梗。因此,运动及体力劳动一定要量力而行,绝不能蛮干。

     

    9.天太冷

     

    数九寒天,往往是医院急诊室最忙的时候。

     

    寒冷会使血压升高,由此可引发心肌缺血,继而出现心绞痛、心梗;脑梗、脑出血的几率也陡然上升。

     

    老年人及动脉硬化患者冬天应减少外出,如果出门最好选在中午前后气温比较高的时候,并且一定要穿厚点,戴上帽子、围巾、手套。

     

    如果下雪了,最好不要出门,以免滑倒摔伤。雪后摔骨折继而卧床不起的老人,出现肺栓塞、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几率极高。

     

    10.天太热

     

    烈日炎炎的夏日,对体弱的人来说也是危机四伏。

     

    气温高,湿度大,人体代谢率明显增加,心肌耗氧量上升,心脏负担加重,心绞痛、心梗等就会找上门来。

     

    孟庆义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则要警惕大量脱水导致的酮症酸中毒,以免引发猝死。

     

    在户外的人一定要防中暑,中暑会导致全身横纹肌溶解,引起肾脏损害;最严重的热射病,会直接导致死亡。▲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张彤  本期编辑:王晓晴

  • 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被快节奏推着走,从孩童到成年人,似乎都承受了来自学业、事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

     

    很久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喝杯咖啡就能撑过半天;对着电脑一坐就是十几个钟头,呼吸新鲜空气成了一种奢侈;没空好好陪伴亲人,下班到家老人孩子都已经睡去……

     

     

    别拿累不当病,长期疲劳会给身体带来很大危害。《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权威专家,教你科学对抗疲劳这个隐形“杀手”。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许顶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 侃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杨庆国

     

    本报记者 丨江越

    本文编辑 丨鲍捷

     

    老觉得累,可能是病

     

    2017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55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并死亡,相当于不到1分钟就有1人猝死。有研究发现,大多数猝死者生前都经历过连续加班和异常疲劳。

     

    2018年,一项针对上海某中学毕业班学生的调查显示,96.59%的学生有下午打瞌睡、提不起精神的现象;81.23%的学生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

     

    中年人更是因家庭、事业双重压力而疲惫不堪,数据显示,大城市七成白领都处于“过劳”状态,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连续出差、加班,回家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长期睡眠不足、三餐不定,处于面色暗哑、头疼胸闷、易怒烦躁的状态,自嘲为“被累倒的一代”。

     

    疲劳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的。在病理性疲劳中,有一种最易被人们忽视的疾病,1987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其正式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据统计,全球至少1700万人受到该疾病影响,20~50岁的中青年较多。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在上海、北京、广州等10个大城市开展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初步调查显示,各城市人群慢性疲劳综合征患病率约为10%~25%,且大多数患者患病时间在一年半以上,30%左右的人竟有长达5年的疲劳感。

     

    一般来说,持续3~6个月不缓解的疲劳,并伴随低热或淋巴结肿大,或其他系统的紊乱或损害,如脱发、睡眠障碍、体重增加或减少、厌食、腹泻等全身多部位不适的,可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这类人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和身体内致敏因素增加,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患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风险都比健康人群高,而且患癌症和抑郁症的几率也随之升高。

     

    但统计结果显示,只有6%的慢疲患者就诊过,绝大多数患者认为这不是病,更有一部分人因睡眠障碍而自作主张乱服安眠药,造成严重的药物依赖,这部分人最终极易发展成为棘手的慢性疼痛患者——心因性疼痛。因此,识别并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非常重要。

     

    经常疲劳,警惕3类病

     

    除了慢性疲劳综合征,一些疾病会导致机体代谢异常或过度消耗能量,从而导致人体容易产生疲劳感。专家提醒,身体疲劳还应警惕以下几类疾病。

     

    1. 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梗、心衰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容易疲劳、头晕、头痛、气喘等症状。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近日发布的研究也显示,易疲劳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尤其是一些患者长期感到疲劳,但经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却无明显心脏瓣膜疾病或心肌缺血,应由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以明确病因。

     

    2.糖尿病


    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最初都会感到疲劳乏力,但这种早期症状常被忽略,误以为是生活压力大、工作太累等原因造成,导致很多人的血糖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因此,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等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疲劳、乏力症状时,一定要警惕糖尿病,尽早到医院就诊。

     

    3.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美国“癌症网站”2016年总结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等机构的研究数据后提示公众,睡眠、休息充足的情况下,仍长期感觉疲劳的人群,需要警惕癌症、贫血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4件事帮你摆脱疲劳


    排除疾病导致的疲劳,生理性疲劳在人群中更为普遍,通常发生于中青年人群,一般由压力过大、剧烈运动、睡眠不足、不科学减肥等主观原因以及天气、季节等客观因素引发,一般适当休息后便可缓解。

     

    疲劳对人的影响一般分为两个层次,轻度疲劳会导致身体不适和认知能力下降,重度疲劳可能造成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障碍等。长期疲劳人群需要重视从运动、睡眠、饮食、心理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必要时还可通过中医调理、辨证治疗逐步改善。

     

    1.坚持锻炼,赶走疲劳

     

    美国乔治亚大学研究发现,久坐会让人感觉很累,每周坚持锻炼3次,每次运动20分钟,能有效赶走疲劳,而且运动还有助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

     

    2.规律作息,定期体检

     

    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是抗疲劳的关键。建议大家养成午睡习惯,但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另外,无论老年人还是中青年人,都要保证每年体检一次,以便对疾病早诊早治。

     

    3.饮食规律,营养均衡

     

    饮食上要尽量做到多样、均衡,远离“垃圾食品”。建议适量多吃些牛肉、深绿叶蔬菜、坚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缺铁会降低人体内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导致人出现思维迟钝、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另外,缺水也会降低氧气和营养物质在血液内的输送能力,进而导致人体感觉疲倦,所以成年人每天至少需饮用1.5 升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

     

    4.心情愉悦,别太较真

     

    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自己坚强、乐观、开朗、幽默的性格,不必过于追求完美,凡事别太较真。

     

    同时,应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感到焦虑时要学会积极调节,比如短期旅游、爬山远眺、跳舞唱歌、摄影绘画等都是缓解疲劳的好方法。▲

     


    本期编辑:邓玉

  • 每一个在儿童时期胖过的人,小时候一定听过这样的话:

     

    “这大胖小子,一看就结实”“小时候胖点没关系,长大自然就瘦了”……

     

     

    小时候胖点真的没关系吗?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提示:

     

    身体的总脂肪量和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有些胖小孩可能已经出现动脉硬化了。

     

    《生命时报》根据新研究做出提醒,邀请专家为你推荐科学减肥法。

     

    受访专家

    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名誉院长、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专家组成员 丁宗一

    中国营养学会食物与烹饪营养分会委员 黄傲

    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主任、体医融合运动处方专家 韩铁光

     

    胖孩子的血管在悄悄变硬

     

    这项发表在《柳叶刀》子刊Child & Adolscent Health上的研究,涉及3423名参与者,在他们9岁~17岁时评估身体脂肪量,计算脂肪质量指数(FMI)。

     

     

    结果发现,身体的总脂肪量和动脉硬化程度呈现正相关,且9岁时的关联强度比17岁时更高。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表明在9岁时采取预防肥胖的策略对未来心血管健康更有益。

     

    研究同时发现,9%减肥成功的“小胖墩”在FMI恢复正常之后,代谢也回归正常,动脉硬度和健康人基本相当。

     

    换句话说,减肥这事儿,越早越好。

     

    小时候胖,可能影响一生

     

    2018年,知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就发表过一项研究:学龄前肥胖与儿童青春期持续肥胖的风险密不可分。

     

    学龄前BMI增加速度快的儿童,在青春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比那些BMI稳定的孩子高1.4倍。

     

    小时候太胖,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呼吸问题

     

    超重或肥胖的儿童更容易有呼吸问题。睡眠障碍性肥胖的孩子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几率更高,是体重正常孩子的4~6倍。

     

    系统疾病

     

    超重或肥胖还可能导致循环、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疾病,且更易性早熟。

     

    慢性疾病

     

    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9倍;

     

    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

     

    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

     

    情绪问题

     

    研究表明,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相比,肥胖青少年更易情绪低落,形成自卑心理或自闭性格。

     

    一个该减肥的人长啥样

     

    从科学角度讲,判断一个人胖瘦,最常用的有以下方法。

     

    1.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BMI在18.5~23.9之间,属于正常;高于23.9,需要减重;低于18.5,应加强营养。

     

    想判断孩子是否需要减肥,可以参照下表 ↓

     

    点击查看大图

     

     

    2.理想体重

     

    体重没有绝对标准,因此我们称之为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身高170厘米的成年人,理想体重是65公斤。但这个公式不适用于儿童。

     

    3.腰围

     


    成年男性腰围应少于85厘米,女性少于80厘米。

     

    测量腰围要站立,双脚分开30厘米,这样体重会均匀分布。测量部位要平脐,用软尺紧贴皮肤,但不能压迫。

     

    4.腰臀比

     

    腰臀比即腰围与臀围之比,男性要少于0.9,女性要少于0.8。

     

    5.皮下脂肪厚度

     

    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男性要少于15毫米,女性不应超过20毫米。这通常需要专业的皮脂厚度计来测量。

     

    一套科学瘦身法

     

    生命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膳食指南的推荐,为你总结一套科学瘦身法。

     

     

    ◎食不过量

     

    定时定量进餐

     

    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进食过量。吃饭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无意中过量进食。

     

    分餐制

     

    不论在家或在外就餐,都提倡分餐制,根据情况,进行标准化配餐和定量分配。

     

    每顿少吃一两口

     

    对于容易发胖的人,适当限制进食量,不要完全吃饱,更不能吃撑,最好在感觉还欠几口的时候就放下筷子。

     

    减少高能量摄入

     

    学会看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了解食品的能量值,少选择高脂肪、高糖的高能量食品。

     

    减少在外就餐

     

    在外就餐或聚餐时,一般时间长,会不自觉增加食物摄入量,导致进食过量。

     

    ◎增加身体活动量

     

    有氧运动

     

    如果平时体力活动少,开始运动时可以设定一个较低的目标,如每天进行15~20分钟的活动,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力量练习

     

    力量练习能延缓运动功能丢失,强壮骨骼和关节,也是防慢病的良方。包括利用哑铃、水瓶、沙袋等进行抗阻力的运动。

     

    柔韧练习

     

    伸展或柔韧性活动最好每天进行,特别是进行大强度有氧运动和力量练习前后。热身、拉伸、太极拳、瑜伽等都属于柔韧性练习。

     

    ◎吃与动的动态平衡

     

    减重计划应根据个人健康、性别、体重、活动不同而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减肥膳食不能低于1200kcal,并仍应保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衡。

     

    充分利用上下班时间,增加走路、骑车、爬楼梯的机会;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减少久坐,每一个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

     

    要做个有梦想的人:想减肥,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本期编辑:徐梦莲

  • “张医生,吃什么能软化血管呢?”


    今天中午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王阿姨,她跟我说自己得了冠心病10多年了,之前听别的医生说冠心病是因为心脏上的大血管发生了硬化,所以她就一直想弄清楚吃什么东西能软化血管,因此就问了我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最近这十年,我国的人均寿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老年人的数量也在增加,所以发生血管“硬化”的人群数量也在增加。不少人陷入了软化血管、让血管变年轻的误区,为了让大家对此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我来分享一下个人我的看法。

     


    1.常见的软化血管的误区有哪些?



    喝醋能软化血管:现实生活中估计有很多朋友都听过喝醋能软化血管的说法吧,其实这种观点是不符合科学的。


    我们都知道,醋的主要成分就是醋酸,作为一种调味品,它具有帮助消化的作用。但是当人吃了醋以后,这些醋并不能直接进入血液中,这样的话要想软化血管无异于天方夜谭。吃醋不但起不到软化血管的作用,还有可能会损伤消化道。


    人吃了醋以后,它们需要进入消化道内被人吸收、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醋都被破坏了,真正进入血液中的醋真的很少很少了。


    喝红酒可以软化血管:之前有不少人认为红酒中含有一种名为白藜芦醇的物质,而这种物质能够软化血管,其实这个观点压根就没有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康涅狄格大学曾经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关于红酒中白藜芦醇作用的近150篇文章都涉嫌数据造假。


    退一万步讲,即便白藜芦醇具有“软化”血管的作用,那抛开剂量谈效果也是不科学的。一般情况下1000ml红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在0.5~10mg之间,含量如此之少也就注定了它效果不会多好。


    在2018年的时候,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也公布了一项研究:最安全的饮酒量是零,只要你喝酒那就会对身体有害。


    吃洋葱能软化血管:之前曾经有人做过研究,把洋葱中含有对前列腺素A提取出来,然后给小鼠喂食。过了一段时间后,确实发现小鼠的血管有了一定程度的“软化”,而且血脂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因此,不少人就据此认为吃洋葱能软化血管。


    但是需要注意,这个研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前列腺素A在人体内的代谢可能和小鼠不太一样,而且洋葱“软化”血管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强有力地证实。


    与此同时,洋葱中前列腺素A的含量也是比较低的,要想靠吃洋葱来获得足够多的前列腺素A,那就需要吃很多的洋葱。洋葱吃多了本身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引起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吃黑木耳能软化血管:网上有很多文章、视频都提到黑木耳具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并且认为这和黑木耳中的木耳多糖有关。


    确实有不少文献都提到木耳多糖具有降低胆固醇、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从这点来看好像经常吃黑木耳确实能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很多文献的这个结论都是来源于动物实验,而且临床上也没有把木耳多糖作为药物。虽然黑木耳中含有木耳多糖,但是它的含量是比较少的,要想达到药用价值,那每天需要吃很多的木耳,很显然这个不太现实。


    2.要想延缓血管硬化,需要注意以下4点:


    我们需要注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血管硬化属于一种衰老性的变化,既然衰老很难逆转,那要想逆转血管硬化那也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能做的主要就是延缓血管硬化,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体的总结如下:


    坚持清淡饮食方式:动脉硬化比较重要的一环就是血脂升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清淡饮食。平时应该注意采取蒸、煮、炖、凉拌等的烹饪方式,否则再健康的食材也可能变得不健康。每天保证摄入的食盐量在6g以内,每天油脂的摄入量控制在25g左右,尽量不吃糖果和饮料,可以适当增加蔬菜、水果以及鸡蛋、牛肉、虾等的摄入。


    散步


    坚持运动:运动不仅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增加能量的消耗、增强血管的功能。


    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每天运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不低于5次。具体选择什么运动方式应该结合自身的状况而定,以安全和第二天不感觉到疲劳为原则。对于中老年人朋友来说,可以优先选择散步,因为这种运动方式不仅安全,而且相对来说还容易坚持。#健康明星计划#


    在运动之前需要做热身运动,这样可以减少肌肉拉伤。如果天气恶劣,尽量不要出去运动了,尽量选择在室内运动,否则会增加心血管意外的风险。


    使用某些药物:动脉斑块是很难被逆转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稳定斑块、延缓斑块的进展。


    目前来说,临床上用得最多的药物就是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可以抗血管聚集,他汀类药物可以控制血脂,二者合用不仅能稳定斑块,而且还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但是需要注意,这两种药物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否则会存在着安全风险。


    尽量纠正损伤血管的因素:当血管受损以后,就会有脂质沉积在上面,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后,就会使血管“硬化”。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纠正损伤血管的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吸烟、喝酒等。


    虽然像高血压、糖尿病这类慢性病目前很难被根治,但是我们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来降低它们对血管的损害。

  • 左颈动脉斑块7.9mm*1.6mm,这是我们超声科医生经常出的一个颈动脉超声的检查报告。除此之外,大家在平时生活中还可以会遇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形成”等等之类的超声报告。那么这些报告到底代表什么意思?根据这个报告内容(左颈动脉斑块7.9mm*1.6mm)确实也已经达到了诊断为颈动脉“斑块”的标准,提示有“斑块”形成。那这个颈动脉斑块严重吗?是否已经导致颈动脉狭窄?会不会导致脑卒中?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些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下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回事?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之所以能正常运转,离不开血液供应,而血液是在我们的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的,心血管系统由我们的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其中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就是大家平时说的血管,根据不同位置、作用,有了不同的血管名字。

     
    而所谓的颈动脉,就是位于我们头颈部的主要动脉干,一开始时候是一根总的动脉,叫做颈总动脉,然后沿着我们的食管、气管和喉的外侧往上走,到达我们的甲状软骨上缘高度之后就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其中颈内动脉负责了我们大脑半球的前2/3和部分间脑的血液供应,因此如果我们的颈动脉出现斑块,造成了颈动脉狭窄,势必会对我们大脑血液供应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斑块脱落还可能诱发脑梗的发生!

     
    同时,颈动脉是我们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只要我们查出自己的颈动脉有动脉粥样硬化,那就可以说我们全身的血管基本上也不太健康了,以后不仅仅发生脑梗的风险高了,而且出现心肌梗死的风险也同样升高了!

     

    那好端端的颈动脉怎么就长斑块了呢?准确来讲,这里提到的容易长斑块的颈动脉,其实以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最为常见,也是最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

     
    为什么?这里面有生理因素,自然老化过程,就像家里用的自来水管一样,时间久了,没有谁家的水管不生点锈的,而且我们血液当中还有脂质,这些都容易导致我们的血管壁老化,硬化同时出现动脉硬化斑块。而且大家也可以发现,颈总动脉末端属于血管分叉部位,大家想一想,喝酒分流地方是不是相比其他地方更容易堵塞?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当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也跟我们一些认为因素,比如饮食不健康、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肥胖以及三高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不会因为你年纪轻轻,就不会加快你的斑块形成。只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斑块伴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加重也是很正常事情,但是如果你不注意,让它长的太快,是会把我们学管堵死,导致脑梗的!

     

    但是大家也不要过于紧张,颈动脉斑块虽然后果很严重,但是它也不是一个三五个月就能长出来特别大的,是一个缓慢生长过程。一般情况下,我们在30岁左右就开始生长,到了40岁会长大一点,再到了60以后,基本上大家去做个体检,大概率会发现颈动脉有斑块,因此这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了解了以上知识以后,我们就来看看超声报告写着“左颈动脉斑块7.9mm*1.6mm”严重吗?会不会脱落导致脑卒中?


    首先,我们说筛查一个人颈动脉是不是有斑块,选择的检查项目就是我们的颈动脉彩超。

     

    为什么?为什么不是什么CT或者核磁共振啥的?

     

    很简单,超声检查,它第一没有放射性,是一个无创检查方式;第二,它还是那种实时检查方式,我们不仅仅可以通过超声观察到这个斑块的形态结构,而且还可以看到它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第三,检查比较方便,简单,快捷,出结果特别快,而且可以观察很多不同角度、部位的病变,而且还不贵。因此,颈动脉超声特别适合我们作为一种大众筛查项目。

     
    接着我们说,假如查出来一个人的左颈动脉斑块7.9mm*1.6mm什么意思?严重吗?

     

    注意,在颈动脉超声报告中,大家记住会以斑块长度*板块厚度来表示斑块的大小。所以,一个人的颈动脉超声报告中如果写着“左颈动脉斑块7.9mm*1.6mm”,那么说明这个人左边的颈动脉出现一个7.9mm长、1.6mm厚的斑块。

     

    而临床上,我们只要发现厚度≥1.5mm,就可以诊断斑块,提示斑块形成,假如这个人在其他地方也发现有斑块≥2个,那么就称之为多发斑块。

     

    那斑块一般长在哪里?

     

    血管壁!像我们颈动脉血管壁一般分为三层:内膜层、中层以及外膜层。其中斑块主要长在这个内膜层下面,在内膜与中膜之间,在斑块形成之前,它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层—中层融合,导致内—中膜的不均匀增厚,一旦这种增厚超过1.5mm,就提示为斑块形成。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去做颈动脉超声以后,报告写的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其实它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还没有形成有斑块,但是要注意了,再增厚就会长成斑块了!

     

     那么我们怎么判断一个人的斑块严不严重?有没有导致血管的狭窄,狭窄程度如何?

     

    注意,像假如检查报告只提示我们左颈动脉斑块7.9mm*1.6mm,这个是看不出斑块严重性的,而且这个斑块大小也不算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影响颈动脉血流的!

     

    但是假如真要判断一个斑块严重程度,我们往往就需要根据具体血管管腔大小,血流速度等先来综合判断它的狭窄程度,<50%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70—99%为重度,100%就是堵死了。

     

    然后还要看斑块的形状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规则比较稳定,不规则肯定就没有那么稳定;再结合它在超声检查中的声波特点,看它是低回声,等回声还是高回声。像一般低回声其实指的就是那种软斑块,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皮薄馅大的饺子;如果我们说是高回声,那就是皮比较厚,馅比较少的饺子,很显然,相比之下,高回声斑块会稳定一点,不易脱落,但这种也不是绝对的!

     
    斑块的稳定性最主要还是要看斑块表面的纤维帽的这个厚度和完整性以及斑块内的成分,比如说它里面有没有出血,有没有大的脂质核心斑块等。所以,评估斑块的严重性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还是要经过专业的医生判断以后才能给出,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只是像题里提示的提示的那样子,左颈动脉斑块7.9mm*1.6mm,一般是没多大问题的,但是要重视,提示你要注意生活方式了,要预防斑块进展!

     

    那么我们说检查发现颈动脉有斑块,就一定要开始吃药了吗?或者一定要动手术了吗?

     

    当然不是这样的。对于单纯性的斑块,如果没有狭窄特别严重,就是说小于50%,我们首先是考虑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调整的,比如健康的饮食、减肥、戒烟限酒,还有就是要控制好我们的血压,血糖和血脂等。

     

    至于我们说要不要吃他汀类的药物,时候我们是要考虑一些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的,这个东西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由个人来决定,一定要有我们的专业医生来确定。

     

    为什么呢?因为这不是通过我们简单的通过斑块大小,或者说有没有狭窄超过50%这些来确定的。是需要一个综合考虑的,比如说有的人哪怕他狭窄不是特别严重,没有超过50%,但是这个人如果之前已经发生过心梗或者是脑梗,或者说以前做过支架手术,确定患有冠心病或者说他有糖尿病,查出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特别高,这时候我们也是要考虑给他吃他汀类药物的;

     

    还有的人就是说他颈动脉斑块狭窄已经超过50%了,而且也已经有明显的症状了,这时候我们也是需要让他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的,但是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专业的医生来进行判断,而不是我们一个普通人就能够确定的。

     

    至于查出斑块就一定要手术,也肯定不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发现了有同侧大脑缺血症状,颈动脉狭窄也超过了50%或者说哪怕目前没有症状,但是狭窄大于70%,我们医生才会考虑需要这个病人是否需要手术。当然,手术也需要考虑病人的具体情况,像年纪太大,身体比较差的患,也不会建议手术,可能还会建议药物治疗为主!

     

    目前手术方法有两种,不存在哪一个更好,放支架也好,内膜切除手术也罢,安全性和疗效都差不多!

     
    专业提醒


    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不要过于担心,大多数人的斑块都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只有一斑块长到一定程度,导致我们颈动脉管腔高度狭窄,影响了脑部血流的供应,才会考虑手术治疗。像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要积极控制一些危险因素,还有提倡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完全可以有效预防斑块的增大破裂,增加斑块的稳定性的!还有就是以下的人更要注重定期检查颈动脉超声!

  • 低密度脂蛋白是由我们肝脏合成的,或者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而来的。然后它与我们的胆固醇结合,就成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而我们平时说的查血脂,就有这一项!

     
    同时,目前研究认为与我们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最为关系密切的就是这个“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的升高是我们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简单来讲,那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那么说明我们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就越大,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越大,那么血管就越容易发生“堵塞”,因为血管壁呈“粥样的”血管肯定是要比光滑的血管要变得更加“塞牙”的,我想这点大家还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但是我们说“低密度脂蛋白”高了,是不是就一定代表“血管”已经堵了?能不能通过查血脂,就能看出我们血管堵塞情况?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血脂?何为血脂异常?


    血脂实际上是我们血浆当中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而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个样子,平时抽血查的血脂4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就是我们实际上在体内所有的血脂,血脂还是包括有磷脂、糖脂、类固醇等等。

     
    而我们说低密度脂蛋白也不是一个最后直接影响血脂水平的物质,为啥?

     

    因为我们血脂本身是不溶于水的,它要被运输被利用,必须要与我们的载脂蛋白,而这个低密度脂蛋白实际上就是由这种载脂蛋白和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组成的球形大分子复合物,是我们血浆脂蛋白的一种,其他的还有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而这些不同的脂蛋白由于其组成、理化特征、来源等不同,在我们体内承担着完全不同的生理功能。

     
    而正好,这个低密度脂蛋白(LDL),就是负责转运我们人体肝脏内胆固醇到外周组织,介导胆固醇的摄取和利用的,因此只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那么就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从我们的肝脏往外周血液、组织当中,也就更容易引起我们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因为低密度脂蛋白(LDL)分为LDL₂和LDL₃两种,而其中LDL₃因为小而且致密,所以更容易进入到我们的血管壁,也就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而最后,大家其实也可以发现,实际上我们抽血查的血脂4项,查的都不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啥的,而是结合了我们的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而这才是实际上真正作用到我们血管壁的物质!

     
    那么我们说正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值是要<3.4mmol/L,当然在2.6mmol/L以下更为理想,但是也不是说只要超过3.4,就说我们的血脂异常,就需要吃降脂药物的!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改版)》关于异常分层标准,我们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4—4.09mmol/L定义为边缘升高,只有≥4.1mmol,我们才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而且如果你是第一次检查血脂异常,我们医生通常不会立马给您开具降血脂药物,而是会要求你2-4周内复查,如果仍为异常,才确立诊断为血脂异常,开始考虑降血脂药物降脂!

     

     

    了解了血脂以后,我们再来说说这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关系?“低密度蛋白”高了,是不是血管已经堵了?


    关于人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多的学说,但目前也没有统一哪一个更为准确。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到我们的管壁内膜,加重我们血管内皮损伤,而内皮细胞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下会转变为泡沫细胞,形成我们最早的粥样硬化病变脂质条纹。

     
    而这种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我们血液循环内的弹力型大中型动脉,其中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最多,尸体各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四肢,下肢多于上肢,而我们的肺循环动脉很少见到有这种动脉粥样硬化的受累。给大家听到的动脉粥样硬化,经常指的是我们的冠状动脉,还有就是我们的脑动脉,也就是大家会经常听到的两个疾病,一个是冠心病,一个是脑梗。

     

    正常我们的血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组成,当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时候,会相继出现脂质点和条纹、粥样和纤维粥样斑块以及复合病变三种类型的变化。

     
    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一上来就是出现斑块的,而是从点到条然后到斑块的,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其细分可以分为6型。

     

    Ⅰ型,脂质点,大家可以看到动脉内膜出现小黄点;

     

    Ⅱ型,脂质条纹,这时候看到的就是一条脂质条纹在我们的血管壁上;

     

     
    Ⅲ型,斑块前期,这时候会在我们动脉内膜和中膜平滑肌层之间看到有脂核;

     
    Ⅳ型,粥样斑块,这时候脂质已经聚集比较多了,血管壁内膜结构也已经被破坏,动脉壁可以看到变形;

     

    Ⅴ型,纤维动脉粥样硬化,这才是我们平时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最为特征性的病变,可以看到有白色的斑块,像我们的动脉腔内突出,引起动脉腔的狭窄。

     
    Ⅵ型,复合病变,这时候的病变已经非常严重了,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纤维斑块的出血,坏死,溃疡破溃后让物质进入我们的血液当中,形成血栓,堵塞我们的血管。

     

    大家可以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会引起我们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而且也确实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但它并不是一下子就会引起我们动脉的堵塞,开始更多的的造成狭窄,然后才是慢慢发展到一定病变的时候引起血管堵塞!

     
    因此,我们在抽血检查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时候,一定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当然我们说动脉粥样硬化,除了要关注我们的血脂以外,我们还要注意我们的血压会不会有高血压、看我们的血糖会不会有糖尿病、还要关注自己体重,看会不会肥胖等等,因为这些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堵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因素越多,疾病发展越快!

  • 我是一名在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问诊的患者,最近一直感到头晕,颈动脉有粥样硬化,血压稍微偏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决定向医生寻求帮助。

    在与神经内科医生的交流中,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我的症状和生活习惯,详细了解我的病情。医生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包括控制血脂、血压,定期监测指标,注意生活习惯等。医生还为我开具了详细的处方,包括降压药、降脂药和一些中药颗粒,指导我如何正确服用。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调整生活方式,多运动、低盐低脂饮食,注意作息规律,不熬夜。同时按时服用药物,注意复查和监测指标变化。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的症状逐渐有所缓解,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我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医疗帮助,感到非常满意和感激。

  • 那天,我接到了来自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电话,医生的声音温和而专业,询问了我的体检情况。我告诉他,体检颈部彩超显示双侧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斑块最大6.1*2.3mm,心中不禁有些担忧。

    医生耐心地听我说完,然后告诉我,这种情况需要及时治疗,但也需要进一步检查。他建议我去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并携带报告。

    随后,我去了合肥市的三甲医院复查了一个彩超。医生告诉我,颈动脉斑块建议我去神经内科门诊咨询。我开始担心,这个病是否严重,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医生告诉我,如果心电图正常,没有胸闷胸痛的症状,暂时冠心病可能不大。我松了一口气,但医生还是建议我定期随访,清淡饮食。

    我还记得,医生告诉我戒烟限酒,饮食清淡,油盐要少。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关心和耐心,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仁心。

    如今,我已经按照医生的建议做了很多改变,生活也变得更加健康。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用他们的专业和关心,让我感受到了医患之间的温暖。

  • 我在互联网医院咨询了一位神经内科的医生,我主要是头昏,医生告诉我可能是颈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我平时还有血压高在吃药,甘油三酯高。医生在详细阅读了我的病情描述后,告诉我颈动脉有脂肪斑块,血脂偏高,需要吃调脂的药,并建议我去神经内科住院进行系统治疗,打一些活血改善循环,调制控制好血压,抗动脉硬化。医生非常耐心地解释了我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还提醒我需要规范检查和治疗后按照医生的要求吃药。我很感谢医生的专业建议。

  •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专业和耐心。他首先提醒我,医生必须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开始诊疗行为,这让我感到他非常重视患者的病情。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对我的病情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和评估,给我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建议。他告诉我,斑块消除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可以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主要就是三高,所以如果有,控制好,才能避免斑块进展。对于我的失眠问题,医生也给予了合理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还提醒我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风险。他详细解答了我关于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以及对睡眠和饮食的建议。在结束问诊时,医生再次提醒我,他的回复仅为建议,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都非常耐心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并给予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知道了更多关于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方法。感谢医生的专业指导和耐心解答,让我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更多的保障。

  • 我妈的健康问题一直让我很担忧。最近,她的颈动脉硬化和高脂蛋白a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作为一个兼具小说家角色的医疗行业专业人士,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在线医疗服务来帮助我妈解决这些问题。

    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问诊。首先,我上传了我妈之前的检查报告和最新的检查结果。医生仔细查看了所有的报告,并询问了我妈的症状和日常生活习惯。通过这些信息,医生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医生告诉我,高脂蛋白a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我妈的血压很正常,但高脂蛋白a的水平确实偏高。医生建议我们继续服用之前开的两种药物,并且可能需要打针来控制高脂蛋白a的水平。同时,医生也提醒我们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整个在线问诊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性和专业性。无需排队等待,随时随地都可以与医生进行交流。医生的专业知识和建议也让我对我妈的健康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这次在线问诊,我不仅为我妈的健康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也为自己作为一个小说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毕竟,健康和疾病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主题,而通过写作来探索和表达这些主题,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关注和重视自己的健康。

    颈动脉硬化和高脂蛋白a的治疗与调理 常见症状 颈动脉硬化和高脂蛋白a可能导致头痛、手臂麻痹、心悸等症状,尤其是在中年围经期的女性中更为常见。 推荐科室 心血管内科 调理要点 1. 控制高脂蛋白a的水平,可能需要打针或服用特定的药物; 2.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3. 增加体育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 4. 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的检查; 5. 注意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避免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颈动脉粥样硬化,这一常见的血管疾病,其发生和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首先,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的局部病变。在疾病早期,尤其是在脂质条纹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纤维帽形成的过程中,患者往往没有任何症状,血管狭窄和闭塞也不明显。

    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颈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脑部血液供应。这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和情绪异常等症状。

    更严重的是,小栓子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可能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当颈动脉严重狭窄,大栓子脱落时,可阻塞大脑中动脉,引起脑梗死,导致偏瘫、失语等症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降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降压药、降血糖药物、降尿酸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手术治疗适用于颈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如双侧颈动脉狭窄50%以上或单侧颈动脉狭窄70%以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既往有脑梗死病史的患者。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预防。例如,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膳食,限制脂肪摄入;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总之,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原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健康,直到那天我在上楼梯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仿佛世界在我眼前旋转。这种感觉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之前也有过几次,但我总是以为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或者缺乏休息所致。然而,这次不同,头晕的时间更长,伴随着恶心和体虚的感觉。我的心开始慌了,担心自己可能患上了什么严重的疾病。

    在长沙市的某一天,我决定去医院做个检查。由于时间紧张,我选择了在线问诊。通过视频通话,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症状。医生非常专业,告诉我可能是慢性脑缺血引起的,并且与颈动脉硬化有关。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震惊和害怕。医生安慰我说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并且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调理来改善。

    医生给我开了一些药,包括西比灵胶囊、敏使朗和养血清脑颗粒。同时,医生也建议我暂停服用倍他司汀这个国产药品。对于治疗方案,我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医生还告诉我,需要在一个月后复查,并且做头部磁共振成像检查,以便更好地了解我的病情。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服药,并且注意了生活习惯的调整。例如,多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改善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的睡眠等。慢慢地,我的头晕症状开始减轻,体虚的感觉也逐渐消失。我非常感激医生和在线问诊平台,帮助我及时发现和治疗了这个问题。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健康是最重要的财富。即使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不能忽视自己的身体。在线问诊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让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治疗。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自己的健康,及时寻求帮助。

  • 我在网上诊断了我的身体状况。我感到头晕,颈部有动脉粥样硬化。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医生进行了图文问诊。医生很快开始了服务,并要求我详细描述我的问题。我说我的头晕脖子疼,医生询问了我的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异常、慢性病史,我告诉他我没有。医生给我解释了我的情况,并建议我控制血脂、血压、血糖等异常指标,使用软化血管,稳定斑块,改善脑部血供,防止粥样硬化进一步加重。

    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我对医生的服务很满意,问诊结束后,我准备前往医院就诊。服务结束了,我希望我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 我还记得那天,老人突然抱怨头痛、发热和视力模糊。作为他的家人,我立即带他去沈阳市的一家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出老人患有脑膜炎,并且因为高血压的原因,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结果显示,老人不仅有脑萎缩,还有颈动脉硬化和白质病变。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脑萎缩?这不是老年痴呆的前兆吗?我开始担心老人会不会像电影里那样,逐渐失去记忆力,变得无法自理。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长期的治疗和调理。首先,老人需要戒烟酒,控制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度运动。医生还建议我们每3个月到半年复查肝肾功能和肌酶,以监测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老人每天早上空腹服用抗血小板药,晚上则服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这些药物虽然不能根治颈动脉硬化和白质病变,但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展,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管理老人的健康,我们也开始使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每次有问题,直接在手机上就能得到专业的解答,省去了很多跑医院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医生也会定期通过视频或电话回访老人,了解他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这种便捷的服务让我们感到非常安心和放心。

    然而,老人并不是唯一需要关注的患者。他的好友小李也在同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原因是肾虚型高血压。小李和老人一样,都是长期高血压的患者。不同的是,小李的高血压是由肾虚引起的。医生告诉我们,肾虚型高血压需要从根本上调理,不能只依靠药物。小李开始每天服用中药,调整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小李的血压逐渐稳定下来,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不仅可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老人的健康。通过线上问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向医生请教,获取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治疗方案。同时,医生也可以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给出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这种医患合作的模式,让我们对老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 我最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了一位心血管内科医生,我长期患有高血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最近出现了眼睛充血、红血丝和四肢麻木的症状,让我非常担心。

    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了解到我睡眠困难和眼部症状,然后给我合理的药物治疗建议,让我感到很安心。

    医生还对我的四肢麻木情况表示需要进一步关注,让我觉得医生很细心。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关怀,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更有信心。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