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每天做菜都离不开盐,很多人已经有了自己的用盐习惯,动不动就放多了盐导致盐超标。高盐容易引起高血压已经被很多人熟知了,高盐的饮食还会引起组织水肿,而且体内钠摄入量过多身体会排钠的同时也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量,容易造成钙的流失。
高浓度食盐可破坏胃黏膜诱发胃癌,如果长期高钠摄入导致长期性的钙平衡破坏,最终会骨矿物引起质密度减少和骨质疏松症骨折危险性的增加。直接损害心、脑、血管。这种直接的损伤更可怕。它会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脑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的非正常状态。扰乱了身体原有的平衡,大大影响了身体健康。
因此我们提倡低盐饮食,但并不代表过度缺盐。因为钠盐摄入不足,机体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会失去平衡,促使水分向细胞内流动,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肿。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或者心率加速、厌食、恶心等不良反应,即人们常说的低钠综合征。正常成年人每天的食盐量是5-6克,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食盐摄入量每天要小于3-4克。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做好用量控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人知道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习惯,尤其是针对糖类和淀粉类的摄入,油腻的东西也要尽量避免,以控制自己的血糖状况,但很多糖友却忽视了,其实,我们每天吃的“盐”,也是会让血糖飙高的“帮凶”,为了稳定血糖值,除了限糖,限油,还必须“限盐”。
过量摄入盐分不仅会引起高血压症状,还会抑制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间接导致胰岛素功能失效,后因胰岛素分泌逐步减少,促使血糖开始升高。另外,盐摄入过多,还会刺激饥饿荷尔蒙的分泌,使糖尿病人感到饥饿,使糖友吃得更多,变得肥胖,增加糖尿病风险。
经证实,盐中钠离子可提高淀粉酶的活性,促进淀粉消化,或加快小肠吸收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加重糖尿病。
根据世界各国的一般饮食标准,健康的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应少于6公克(其中钠含量为40%,即2公克),而65岁以上或患有糖尿病的人每日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公克。一项国际性的研究数据表明,一个人一天只摄入比正常食用盐多2.5公克,就会增加43%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还会影响肾脏功能,使血压同时升高。
除食盐摄入量有限制外,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用的酱油与调味酱、盐等摄入量同样受到控制,加盐后每日总的酱油用量依规定不得超过20cc。
1.家庭烹饪方法:
外放食物通常会加入过多的盐、味精或高鲜度的味精等调料,糖友可以选择在家煮一些自然新鲜的菜;并且完全拒绝食用加工制品(如腌制食品、烟熏食品),因为食用加工制品时,盐分必须在8%以上才能保持食物长久不变,即吃100克腌制食品时,吸收8克盐。
第二,桌子上加盐的方法:
烹饪食物时完全不加盐或酱油,而将每天可食用的盐或酱油加入瓶中,然后洒在完成烹饪的食物上,这样就可以使盐含量符合规定的配比更加准确。
3.外部食用:
可以把饭和菜分开,并准备一碗清汤,将煮咸一点的菜涮洗一下再吃,以减少盐的摄入。
俗话说“菜没盐无味”,其实,盐不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还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动的“生命结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过量的盐反而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最终可能引发腹主动脉瘤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一、盐对人体的作用
盐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NaCl),其中钠元素(Na)广泛分布在人体各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布部位一、骨骼
40%的钠盐分布在骨骼中,起到调节钙+吸收和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对于骨组织的发生、生长和修复均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分布部位二、骨骼肌
10%的钠盐分布在骨骼肌中,其分布能维持细胞的电位,传递电信号,起到维持肌肉兴奋性的作用。
分布部位三、细胞外液
50%的钠盐分布在细胞外液中,起到维持血浆和组织液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所谓晶体渗透压,其实就是由低分子晶体物质如无机盐构成的渗透压,是对溶液吸引水的能力的一种量度。所以适量的盐作为维持组织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能调整水分子的进出平衡,起到维持细胞正常形态的作用。
正常成人每天摄入的盐量不应该超过5g,也就是大概一塑料水瓶瓶盖的量,若过量摄入盐分,将引发高血压、主动脉瘤等一系列疾病。
二、高盐“诱发”腹主动脉瘤的过程
Step1.高盐引发高血压
人体中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70%,而血液中的“水分”的多少就是靠血液中“盐分”的多少决定的。“盐分”越多,血液越“浓”,血液从组织液吸收来的“水分”就会越多,进而血液量越多。
当人体摄入过多的盐分,血浆晶体渗透压也就会随之升高,这会导致血管从组织液中大量吸收水分,造成血流量的上升。心脏会为了“带得动”这一大流量的血液,“开足马力”,加大输出功率,使血压特别是腹主动脉等大动脉中的血压上升,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常规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Step2.高血压引发腹主动脉瘤
升高的血压会压迫血管侧壁,当血管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变失去弹性,变得“脆弱”时,腹主动脉中奔流的血液就会冲破血管内膜,压迫中膜内的数十层弹性膜,造成局部血管壁变形凸出,造成腹主动脉球状膨大,导致腹主动脉瘤的发生。
适量的盐不可或缺,过量的盐却有大害——可能诱发腹主动脉瘤的发生,最终球状血管瘤的薄壁破裂就会引发大出血造成死亡!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放盐还要“防”盐,适量最为重要,可别让盐起了反作用!
高油高盐危害不小,“减油减盐”势在必行!那么,高油和高盐究竟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具体又有哪些危害呢?
我们要牢记两个指标——30g(高油)和6g(高盐)。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用油量不应超过30g,摄入食盐则不应超过6g[1]。
其实,油脂不只来源于烹调油,更多的部分来源于我们日常摄入的肉类、豆类等食物。我们“控油”时,还要从限制总油脂的角度考虑。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在一天摄入的总能量中,脂肪占比20%~30%最为健康。一个中国成年人的日均能量摄入量为1800~2600kcal,以上限30%计,他每天最多摄入60~85g脂肪[2]。
我们是这样计算出烹调油的用量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饮食模式,我们如果严格参照这一模式,会从各种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物中获得脂肪30~50g,留给烹调油的,就剩下最多30g了,否则就有脂肪超标的风险[2]。
普通啤酒瓶盖,去掉胶垫后,盛满就是6g的盐。这个6g不只指食用盐,还包括酱油和食物中的盐分。我们每天需要2200mg的钠,以维持正常的水盐平衡,而1g食盐含有400mg钠,所以6g盐量就能满足我们的日常需要,超过就有一定的患病风险[2]。
1. 肥胖
脂肪的热量极高,我们如果摄入过量的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不能被人体及时消耗,就会储存在脂肪组织等处,造成肥胖。肥胖又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我们要提高警惕。
2. 冠心病
脂肪中的反式脂肪酸会提高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反式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变形”,主要来源于各种经过氢化加工的植物油,如人造黄油、起酥油等。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会引起脂代谢紊乱,进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
1. 高血压
研究表明,人体每天多摄入1g钠,收缩压平均升高2.11mmHg,舒张压升高0.78mmHg[3]。可见,高盐饮食和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原来,钠离子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会吸引组织中的水分进入血液中,让血量增加而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增加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严重缩短我们的寿命!
2. 脑卒中
高盐饮食会将脑卒中的患病风险提高23%[4]!高盐可能通过升高血压,间接地诱发脑出血;也可能直接作用于脑血管,诱发破裂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5]。
3. 胃癌
通过对多个国家的人群研究发现,高盐饮食会将胃癌的发病率提高68%[6]!长期高盐饮食,提高了胃粘膜细胞所处环境的渗透压,胃粘膜细胞在“高压”下变性,就有癌变的风险[1]。
用油不超过30g,用盐不超过6g,以此为标准,我们的健康才能得到保障,否则,肥胖、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胃癌……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都可能“找上门”来!
在临床上,疑似发现有全身性微量元素缺乏的,我们都要强调其关注是否有锌的缺乏,是一定要测定锌的!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占了其他微量元素的24%,参与我们体内300种酶和功能蛋白的组成,对人体很多的代谢活动都有很大的调节作用,同时锌既作为稳定剂又作为抑制剂控制生物膜的完整性,尤其是孕妇和新幼儿群体一定要注意关注锌的含量!
锌虽然很重要,但在现实来源还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以以下几种食物含锌比较丰富!
肉类中的猪肝、猪肾以及瘦肉等;
海产品可以说是含锌量相对比较多的食物,包括有鱼、蛤蜊、牡蛎等,其中以牡蛎含锌量最高,100g含锌量可达到100mg左右;
豆类以黄豆、绿豆等含锌量比较多;
像生活中我们常吃的腊肠、蛋类、乳酪、花生、核桃以及苹果等,都是含锌量比较好的食物!
正常情况下,我们成人锌的储存量在1.4g—2.2g之间,每天要保证15mg左右的摄入量,其中哺乳期的女性要增加到25mg/天,婴幼儿保证在5mg/天。
那么,什么人比普通人更要注重查锌补锌?
第一种人,喜欢吃素的人。因为大家可以看到含锌丰富的食物多以肉类海产品为主,蔬菜中的含锌量是比较低的,所以,吃素的人比较容易缺锌;
第二种人,营养不良的儿童。因为缺锌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尤其是小儿体弱多病,一定要做一个含锌量检测,排查缺锌可能性,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锌类药物;
第三种人,患有厌食症的人。在临床上发现,厌食症缺锌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第四种人,视力差的人。因为锌参与维生素A和视黄色醇结合蛋白的合成。
第五种人,味觉差的老人。当然人老了味觉会差一点是正常的,但一旦发现味觉差的不是一点两点,吃啥东西都没感觉香时候,也要注意测定含锌量,有可能是缺锌。
第六种人,患有伤口延迟愈合或经久不愈的皮肤病的人,必须查锌,这是测定锌的特殊适应症!
总结,食物中含锌量最高的无疑是牡蛎,其次就是一些瘦肉,猪肝,鱼类等一些动物性蛋白锌,也可以通过吃植物性食物来补充锌,但是相对而言,动物性的锌优于植物性的锌。
汗液其实是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产物。皮肤是人体最大的防御器官,同时通过皮肤将人体内的一些毒素排出体外。那么,是不是出越多的汗就对人越好呢?其实不是的,中医上讲发汗太过,是耗气伤津的,因为津血同源,气随血脱。
前些天在针灸科门诊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王某,女,30岁,生产后6个月,听别人说发汗法对身体有益,就去了当地一个专门发汗的诊所,进行为期2周的发汗排毒治疗,第8天发汗治疗之后,忽然发现自己说话不清楚,且有舌头的活动不利,四肢活动均无明显异常,查头颅MRI 未见明显异常,为求中医治疗,就来了针灸科,通过详问病史后发现该患者气血不足。我们都知道,产后多虚,该患者就属于这种体质,因此在通过大量的发汗排毒治疗后加重了其气血不足的状况。
中医上讲津血同源,津液与血都源于饮食的精气,并且相互资生,相互作用,津液耗损常使气血同时亏虚,因此气血不能上荣于舌窍则出现了舌头的活动不利及说话不清楚。
同时结合患者的舌、脉均属气血不足之征。治疗上以补益气血为基本原则,予中药口服及针刺治疗约2周后,患者症状基本缓解。这是很典型的一个案例,足以可见过度发汗的弊端。但这也与其体质虚弱密切相关,并不是所有的发汗者都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既然如此,不出汗是不是就好?自然也是不行的,上面提到了发汗其实是新陈代谢的过程,所以发汗要适度,适量的发汗对人体是有好处的。比如:《伤寒论》就提到风寒感冒,恶寒无汗时要发汗,选用麻黄汤,有汗时就要选用发汗力度较小的桂枝汤治疗,同时,发汗中强调“蛰蛰汗出”,就是指轻微的发汗,使腠理适度开合,营卫和则表证解。
但是也强调了要避免“亡汗”现象的发生。而临床上医生们也确实是这样运用的,因此医生提倡适度发汗。如果不可避免会大汗淋漓,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及时补充一些淡盐水或者糖盐水,维持体内的水钠失衡,也就是西医上讲的避免电解质紊乱。
人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掉头发的情况出现,但是要是每天掉的头发比较多的话,就要引起注意了,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都很大,而且要是饮食不注意的话,也会造成脱发,那么,食盐过多会不会导致脱发。
1,食盐的本身不是有毒的物质,盐的成分主要是氯化钠,要是盐吃多了的话,身体摄入的氯化钠都会变得过量,要是超过了正常的食盐量的话,钠对身体就会造成一些坏处,造成脱发也是很常见的一种副作用,而且还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肥胖、肾结石、胃癌的发生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正常人都应该控制每天的食盐量比较好。
2,过量的钠会让细胞处于一种缓慢失水的状态,这个时候就会很容易导致皮肤干燥、细胞活性下降的症状,进而就会影响到毛囊和皮脂腺的正常,也会让人们的头皮出现干燥,甚至是让头发出现干枯易掉,失去光泽的情况,这些都是盐吃太多的副作用,所以一些像皮蛋、咸肉、大红肠、腊肉、咸牛肉、熏火腿、椒盐卷饼、熏鲱鱼、酱油等含盐量比较高的东西都不要多吃比较好,这类腌制的、盐泡的、灌装的食物,都会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
3,对于已经出现了脱发的患者来说,一定要保持饮食清淡一些,避免吃太多太咸的东西,这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而且一些太油腻的东西同样也会造成脱发变得严重,所以都不要多吃比较好,平时还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的头发,尽量使用一些防脱发的洗发水比较好,避免让自己的脱发变得更加严重,使用生姜片涂抹脱发的位置也会有治疗的作用。
最后,就算是一些年轻人每天的食盐量都需要有严格的控制,更何况是一些已经上了年纪的人,就更加应该吃一些含盐量低的食物,不然会很容易造成一些病情出现,平时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总是吃一些垃圾食品。
体重过重,超重,超胖,你的肚子又大了一圈,你怎么又胖了,这些是我们生活经常会听到的一些话,但是从人们口中说出来,你注意了吗?对于这些不陌生的话题,你有认真的思考过吗?为什么会出现你的身上,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遇到了你会怎么去解决呢?
首先,我们去医院体检,有一项检查是检查脂肪的,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其实是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医生会说您应该减肥了,你的脂肪肝挺严重的,那么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了,可能是自己不节制的饮食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状况了,脂肪肝,一个听着不痛不痒的病,但是他的出现不适偶然的,它代表的是我们的肝脏出现问题了,是由于我们的肝细胞内堆积了大量的脂肪,已经在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了。
1. 体重的增长太快,肥胖症,特别是腰肥肚子大的人群;
2. 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3. 高热量的膳食,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胆固醇,含糖的饮料;
4. 喜欢吃零食,甜食,吃的太快,太饱,晚餐吃的丰富的;
5. 缺乏运动的人群;
6. 经常熬夜,吸烟,喝酒的人群,内分泌紊乱的人群。
1. 一般情况下起病比较隐匿,发病缓慢,没有明显的症状;
2. 只有少数的人群会感觉到有乏力,便秘,晚上的睡眠不好;
3. 也有部分患者会有肝脏的肿大,也有少数的人群可能还会有脾脏的肿大;
4. 在发展的后期还会发展到肝硬化。
5. 也有多数的患者还会伴有肥胖症,痛风,胆结石等症状。
1. 我们要有适当的控制饮食,控制没有摄入量的热量;
2. 我们也要适当的锻炼,避免久坐,做一些适当的有氧运动;
3. 慎用一些保健品,戒酒戒烟,尽量避免一些肝中毒的药物。
1. 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多吃一些粗粮,少使用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2. 也要纠正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早中午饭要定时适量,尽量避免吃的多,吃太快的习惯,在饮食上少吃零食,甜食,垃圾食品;渴的时候注意多喝水,而不是饮料代替;
3. 禁止饮酒:对于大多数饮酒的人群来说可能会比较困难戒掉,但是如果存在脂肪肝,还是建议尽量少饮用,预防酒精肝的发生;
4. 加强锻炼:我们应该每天坚持锻炼,做一些有氧的活动,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 谨慎使用药物: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场所,避免使用药物或者药物不当造成肝损伤。
盐是百味之王,家家必备的调味品。现在超市里食盐的种类真多,让人眼花缭乱,数了一下有十几种,竹盐、海盐、烧制海盐、日晒海盐、烤盐、腌渍盐、雪花盐、弱碱性食用盐、加碘粉碎洗涤盐、精制盐、低钠盐、玫瑰盐,价位也从0.5——20元不等。那么到底选什么盐才好呢?
对于健康人来说,吃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摄入钠和碘,所以,买盐重点还是看包装袋上的配料表,只要是强化了碘的食盐,比如碘酸钾,就可以选择。价格嘛可参考自家消费水平。
如果本身患有甲亢的人不要选择加碘盐,最好选择无碘盐。还有生活在高碘地区的人,不用特意补充碘,可以选择无碘盐。
对于患有高血压或者家族有高血压史的人,推荐吃低钠盐。大家都知道,钠摄入量过多是导致高血压的元凶之一,还和骨质疏松等许多问题有关。低钠盐中的钠只有普通食盐的70%左右,而且添加的钾元素,可降低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很有益。
由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联合国外团队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假如中国全部家庭都改用低钠盐,每年可挽救45万人的生命。只要把家里的食盐换成低钠盐,效果远大于任何一款降压药。只要不是严重肾病患者,或者没有服用会明显阻碍钾排出的药物,那么就可以放心食用低钠盐。
吃低钠盐也是要限量的,根据《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年)》提出的倡导目标,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所以选择低钠盐每天也不要超过5克。
对于肾功能不全者,食用盐的摄入量则要控制在3克以下。
解释一下几个不太常见的盐:
加碘粉碎洗涤盐
加碘粉碎洗涤盐是用来腌菜用的盐,属于我们平日里说的中粒盐,相对于平时炒菜用的精制盐,只是颗粒较大而已,并没什么其他差别。原来食用的大粒盐中不加碘,内含杂质也较多,食用后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因此,大粒盐已经禁止在市场上出售了,现在腌菜用的盐全名叫加碘粉碎洗涤盐。
弱碱性食用盐
弱碱性食用盐是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精制食用盐,采用深井盐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严格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生产,所有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优于普通食盐,不含任何抗结剂、防腐剂。
玫瑰盐
喜马拉雅玫瑰盐是一种岩盐,,这种盐中含有较多的铁和其他矿物质,使它呈现了特别的粉红色,所以被称为“玫瑰盐”。玫瑰盐是一种未经精炼的粗盐,与精制盐相比,含有独特的风味,但并不会更健康或更有营养。
人们对于简单的医疗知识略微淡薄,一听说到“胆固醇”就认为它是不健康的东西,有些老人家甚至觉得我们体内的胆固醇越少越好。其实不是,胆固醇是制造细胞膜、合成荷尔蒙所需要的原料,在我们的身体里维持生理机能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一样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大家在生活中观察过身边朋友或者自己的体检报告,上面显示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三酸甘油酯”等指标,只要其中一项或者好几项数值超过了所显示的正常值,就可能已经患上了高血脂症。
原因我们基本可以分为两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后天的因素,因为先天性的因素无法避免,也没办法控制,我们就只说下面几种能引起高血脂的后天行为或者说因素:
1、疾病影响:糖尿病和肾脏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肝病等等。
2、服用了部分药物:thiazide类的利尿剂、降血压的药物、类固醇、口服荷尔蒙等。
3、紊乱的生活作息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平时的饮食喜欢吃有大量热量的食物,或者脂肪含量非常高的食物,抽烟喝酒,不喜欢运动,最后还有肥胖。
尤其说到了饮食更要注意自己的习惯,有些人喜欢吃到10分饱甚至撑,喜欢油炸、肥肉、动物的内脏、奶制品、甜点点心,带壳的海鲜等这些食物都是高血脂的高危风险族群!此外,长期生活作息的不规律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紧张也是高血脂的主要诱因。
当我们吃下高固醇食物,比如像是蛋黄,是否就完全转化成血中的胆固醇,从而增加血管的负担?其实不是,食物胆固醇并不等于血中的胆固醇。15年美国农业部发表了一篇饮食指南,取消了胆固醇摄取量的上限。是因为美国的相关学会学院研究表明:【吃下去的胆固醇与血液中的胆固醇】两者关联性不再是那么绝对。
人体的胆固醇主要有两大来源,大概有70%-80%来自我们的肝脏,它负责创造胆固醇,而剩余的部分则是我们食物中摄取的,所以大部分的胆固醇是人体自己生产出来的。
而且人的身体是一台特别精妙的仪器,一旦摄取的胆固醇超标,肝脏就会减少生产胆固醇,让整体的胆固醇含量维持一个正常水平。
救护车的到来,让原本平静的校园一下子喧闹起来,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很快,医务工作者用担架将一个女学生抬上了救护车,呼啸声消失在林荫大道的尽头。
她到底怎么了?
每次一提到20岁的圆圆,室友总是心惊胆战,回想起不久前的情形,依然脊背发凉。
好好的一个人,突然就倒在地上,任凭室友如何呼唤,她却并没有睁开眼睛。
当医生赶到现场的时候,发现情况非常糟糕,圆圆倒在地上,陷入深度昏迷,不过万幸的是,她还有心跳呼吸,但是昏迷的病因还不清楚,需要送进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急救。
对于突然昏迷的病因,作为医生,首先要考虑的是不是低血糖,事实上,在学校里经常出现类似情况,有人因为没吃早餐,突然晕倒在地,事后都被证明是低血糖。
但事实是,一切并没有那么简单,通过手指快速血糖,医生发现圆圆并非是低血糖。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个花样女孩突然昏迷?
五分钟后,救护车赶到了医院,通过急诊头部CT检查,医生很快发现了罪魁祸首。
真相往往令人目瞪口呆,谁又会想到,这么年轻的一个女孩竟然是急性脑血栓形成呢。
医生说,所谓急性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脑血栓不是老人家才会得的疾病吗?
医生说,事实并非如此,脑动脉粥样硬化虽然是最常见的病因,但某些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药物,血液系统疾病,肌纤维发育不良,脑淀粉样血管疾病等等都可引起。
通过进一步向圆圆的男友询问,医生了解到,昏迷之前圆圆有长期吸食可卡因的病史,众所周知,可卡因是世界主要毒品之一,它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都有损害作用。
也有研究发现,可卡因能阻断人体神经传导,产生局部麻醉,通过加强人体内多巴胺的活性来刺激大脑皮层,兴奋中枢神经,表现出情绪高涨,好动,甚至攻击倾向。
但你绝对想不到,可卡因还会导致脑血栓形成。这是因为可卡因会导致血液黏滞,加速微栓子的形成。
事情的真相总令人胆战心惊,谁又会想到,一个大学生竟然长期吸食可卡因,堕落到这步田地,而问题就出现在她的男友身上,原来,圆圆的男友是一名社会青年,正是他将可卡因介绍给了圆圆,并让她因此上瘾。
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可卡因竟会带来如此可怕的副作用。
医生说,圆圆有可能永远醒不过来了,后续的治疗也将是一笔不菲的数字。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切,圆圆的男友失声痛哭……
20岁,本该是青春绽放的年龄,却因为误交男友,失足跌入深谷,而且连命都差点被保住,这如何不令人扼腕叹息。
低钠血症,顾名思义,是指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疾病。钠离子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功能。当血钠浓度低于135mmol/L时,就会引发低钠血症,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低钠血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缺钠性低钠血症:这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由于摄入钠不足或丢失过多导致。常见原因包括腹泻、呕吐、过度出汗等。
2. 稀释性低钠血症:由于大量饮水或利尿剂的使用,导致体内水分增加,稀释了钠离子浓度。
3. 转移性低钠血症:由于某些药物或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等)导致钠离子从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
4. 特发性低钠血症: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5. 高渗性低钠血症:由于血糖过高或某些药物的使用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细胞内的水分转移到细胞外。
低钠血症的症状因人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
1. 疲劳、无力:由于钠离子参与神经传导,低钠血症会导致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出现疲劳、无力等症状。
2. 混乱、意识模糊:严重低钠血症可导致脑水肿,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
3. 肌肉痉挛、抽搐:低钠血症会导致肌肉兴奋性增加,出现肌肉痉挛、抽搐等症状。
4. 恶心、呕吐:低钠血症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5. 水肿:低钠血症可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出现水肿等症状。
发现低钠血症后,应及时就医,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治疗措施包括调整饮食、补充钠盐、药物治疗等。此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饮水,保持适当的运动。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其中,钠的摄入量被认为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期,《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发表了一项来自日本的新研究,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糖尿病患者摄入过多钠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与每天摄入5.9克钠的参试者相比,每天摄入约3克钠的参试者心脏病发病率降低一半。这一研究结果再次提醒我们,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钠的摄入量,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那么,为什么钠的摄入量会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健康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研究发现,过多的钠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本身就存在血管病变的风险,如果再合并高血压,则更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
除了控制钠的摄入量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1. 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2.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的均衡。
3. 积极运动,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功能。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总之,糖尿病患者需要重视钠的摄入量,并采取多种措施,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保障自身健康。
我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细心地询问了我的病史和症状,对我的问题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医生在沟通中表现出了高超的业务水平,让我感到非常放心和安心。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治疗方案也更加有信心。医生的服务态度非常好,有问必答,回复及时,让我感受到了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热情。我对这次线上问诊非常满意,感谢医生的耐心和专业。
水中毒,又称低钠血症,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导致体内钠离子浓度降低,进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当人体一次性饮水量超过5000~6000毫升时,就可能发生水中毒。此时,人体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心动过速、心率不齐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神情淡漠、意识模糊、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水中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饮水。一般情况下,成人每天需摄入约2500毫升的水分。在夏季高温天气,人体出汗增多,水分摄入量可适当增加,但也不宜过量。此外,饮水时应注意分次进行,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以下是一些预防水中毒的方法:
1. 控制饮水总量:成人每天饮水总量控制在2500毫升左右,夏季可适当增加。
2. 分次饮水:将一天的水分摄入量分多次进行,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3. 注意饮食:适当摄入含钠食物,如咸菜、咸鱼等,以维持体内钠离子浓度。
4. 观察症状:若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5.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水分的代谢能力。
总之,合理饮水,预防水中毒,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低钠血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电解质紊乱,血钠低于135mmol/L即可诊断为低钠血症。虽然低钠血症对老年人健康危害较大,但多数情况下,通过明确病因和针对性治疗,低钠血症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低钠血症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常见的病因包括:饮食不当、利尿剂使用、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饮食不当导致的低钠血症,患者需要调整饮食习惯,减少钠盐摄入,增加水分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对于利尿剂使用导致的低钠血症,需要调整利尿剂剂量或更换药物。对于肾脏疾病导致的低钠血症,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于内分泌疾病导致的低钠血症,需要药物治疗原发病。
除了药物治疗,低钠血症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规律生活,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洗澡。
3.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饮食方面,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5. 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6. 定期监测血钠水平,及时发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