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管理高血压(附:2020年最新高血压标准)

科学管理高血压(附:2020年最新高血压标准)
发表人:周晓

2020 年 5 月 6 日,国际高血压学会颁布了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很多人疑惑,既然最新高血压标准都变了,是不是降压方案也得有所改变?

怎么科学管理高血压?

先说说这次高血压指南的内容。

为了使指南在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及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均具有可操作性,指南制定者创新性地提出两种血压管理标准:“ 基本标准”(应提供的最低标准的管理)适用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而“ 理想标准”(应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提供的管理)适用于资源充沛的地区。

其次,新《指南》围绕高血压管理的瓶颈问题,简明扼要,主要在五个方面做到了简化,即高血压分级、危险分层、血压目标、治疗路径以及药物治疗策略方面。

一、高血压分级以及危险分层

高血压分级简化,从原来的三级,修改为现在的二级。

新指南血压分级:

  • 140-159/90-99mmHg 为 1 级高血压;
  • ≥160/100mmHg 为 2 级高血压;
  • 老指南的血压大于 180/110mmHg 属于 3 级高血压,新指南已经取消了 3 级高血压的概念,也就是原来的 2 级高血压和 3 级高血压,合并为 2 级高血压。

所以原来属于 3 级高血压的人不要庆幸,这是一个医学分级,并不是原来 3 级现在改为 2 级,风险降低。更多的是原来的 2 级和 3 级都属于比较危险的级别。

新指南较老指南相比,不但修改了高血压分级,对于危险分层也做了调整,分层简化,取消了极高危,将其合并到高危。

二、血压目标不同

理想标准是对于中青年,目标血压应<130/80 mmHg(不宜低于 120/70 mmHg);在以前的指南中,并没有提出不宜低于 120/70 mmHg。

老指南只要求血压低于 120/80 属于正常血压,但对于下限没有特殊要求。新指南指出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到 130/80mmHg 以下,但不建议更低。

三、治疗路径

关于高血压诊断的最佳标准与美国指南相一致,即为 1 级高血压者需要隔 1~4 周(取决于血压水平)进行 2~3 次诊室测量,以确认高血压的诊断。之前的要求是不同日三次血压均高于 140/90mmHg,现在把不同日改为 1-4 周,也就是给出了更多时间,以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导致血压临时升高。还有就是糖尿病和老年患者第一次就诊时需要测量立位血压。

四、药物治疗策略

1、具体最佳标准推荐,单药治疗时可选用普利、沙坦、地平、利尿药。

2、单药效果未达标,理想方案是用单片复方制剂。

3、单药治疗效果欠佳时按照以下 4 个步骤调整用药:

  • A、小剂量普利/沙坦+地平;
  • B、全剂量普利/沙坦+地平;
  • C、在普利/沙坦+地平基础上+利尿剂;
  • D、普利/沙坦+地平+利尿+螺内酯。

此外,新《指南》除了诊断血压是否升高之外,还有一个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也就是根据危险因素、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疾病作出进一步的危险分层和综合判断,危险因素包括“早发更年期”、社会心理因素、抑郁史。医生在接诊高血压患者时,应询问患者经济情况、家庭成员和交友情况,以便有效控制血压。体格检查要测颈(部)围是否大于 40cm,是否提示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

综合新指南以上改变,我们的降压方案要如何调整才更科学呢?

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变两不变。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坚持长期的健康生活方式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这是不会改变的。其次,高血压的分级虽然变了,以前的 2 级 3 级都合并为 2 级高血压,但我们预防高血压,控制高血压,管理高血压的初衷不变。

我们要调整的是高血压测量方法以及在生活方式的改善。其中具体建议在饮食上减少烹调食物时和餐桌上盐的添加量,避免或限制食用高盐食品。食用全谷物、水果、蔬菜和乳制品;少吃糖、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增加富含硝酸盐(已知能降低血压的)蔬菜摄入量,例如多叶蔬菜和甜菜根;适量饮用咖啡、绿茶和红茶、石榴汁、甜菜根汁和可可粉饮料。

此外,控制体重和避免肥胖。有规律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阻抗锻炼,每周运动 5~7 天,每次 30 分钟,或高强度间歇训练,减轻压力。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血压疾病介绍:
肾动脉狭窄,是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的肾血管疾病,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如果不早期干预,3年病死率达50%以上,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约18%和5%。其致病因素较多,比如先天性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高脂血症等。本病一般临床无特异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治疗方案随病因不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对于患侧肾长径大于9cm且残留肾功能较好,狭窄的肾动脉已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患者通过介入或外科手术后预后良好,重建血管后,残留肾功能可以稳定,甚至部分改善。对于患侧肾长径小于7.5cm或患者血清肌酐大于35.4umol/L者,则预后较差[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高血压是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的大部分风险可归因于肥胖,包括多种机制,如神经激素激活、炎症和肾功能障碍。随着肥胖患病率的不断增加,高血压和相关的心肾疾病的患病率也将增加,因此需要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肥胖的策略。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减重策略的科学声明,这些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和手术选择。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

    一些指南建议,采用心脏健康饮食或健康生活方式来控制高血压、减重和降低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声明强调遵循整体饮食模式,而不是个别食物和营养素。 比较推荐的健康饮食模式是地中海饮食和终止高血压的饮食方法(DASH)。这两种饮食模式均富含水果、蔬菜、豆类、坚果和种子;适量的鱼类、海鲜、家禽和乳制品;减少红肉、加工肉类和糖果。地中海饮食还提倡大量使用橄榄油和定期适度饮用葡萄酒。

     

    2019年,针对随机对照试验的Cochrane综述发现,地中海饮食对收缩压(SBP,降低3.0mmHg)和舒张压(DBP,降低2.0mmHg)有显著的有益影响。一项针对16项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发现,地中海饮食干预也能降低体重(降低1.8kg)和BMI(降低0.6kg/m2)。

     

    研究显示, 与地中海饮食相比,DASH饮食的降压效果可能更显著。一项纳入24项饮食模式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DASH饮食可使收缩压降低7.6mmHg,舒张压降低4.2mmHg。当与运动干预以及低钠饮食相结合时,DASH饮食的降压效果还会更好。

     

    此外, 低钠摄入也被证明有利于控制血压。一项Meta回归分析显示,在血压>131/78mmHg的成人中,钠摄入量减少2300mg/d,收缩压可降低7.7mmHg,舒张压可降低3.0mmHg。荟萃分析结果显示,24小时尿钠量每减少50mmol,收缩压就会降低1.10mmHg。

     

    除上述广泛推荐的改善饮食构成和质量的方法外,一些研究还调查了进食时间与减重和控制血压的关系。针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小型临床研究表明,间歇性禁食可能会适度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一项针对4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表明,间歇性禁食对短期减重有效,但其降压作用较弱。 间歇性禁食对血压控制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体力活动

    声明指出,有证据表明, 体力活动和锻炼都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血压。目前建议,6个月内减重5%-10%可以明显改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包括血压、血脂、胰岛素敏感性、动脉僵硬度等。对于血压而言,体重减轻5%-10%可将收缩压降低5mmHg以上,舒张压降低4mmHg以上。减重10kg可降低收缩压多达20mmHg。

     

    通常,每周150-225分钟和225-420分钟的体力活动可以分别减轻2kg-3kg或5kg-7.5kg的体重,而每周需要200-300分钟的体力活动来长期维持这一减重效果。抗阻力训练有助于改善血压和身体成分,但难以明显减轻体重。此外,越来越多的干预研究证据表明, 减少久坐行为会导致收缩压或舒张压降低1-16mmHg。与没有高血压的患者相比,减少久坐可以更大幅度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减肥药物

    声明指出, 当饮食控制和体力活动干预效果有限时,医生应考虑为患有高血压等体重相关健康问题的人提供其他治疗选择,包括减肥药物疗法和代谢手术。减肥药物旨在作为饮食控制和体力活动干预的辅助手段。目前,美国FDA批准了多种用于长期减肥的药物:奥利司他、芬特明/托吡酯、纳曲酮/安非他酮、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

     

    奥利司他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减少肠道脂肪吸收。芬特明/托吡酯、纳曲酮/安非他酮、以及利拉鲁肽的作用机制是增强饱腹感和减少饥饿感。随机对照试验表明,1年内,长期使用获批的减肥药物相比安慰剂可使体重减轻3%-9%。开始药物治疗后的头3-4个月的减重情况是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可用于指导继续药物治疗还是改用其他减肥策略。 体重持续减轻且对药物耐受良好的患者可能会受益于长期使用减肥药物治疗。当药物治疗持续超过1年或停药后,有时会观察到体重反弹。

     

    由于各种因素,包括作用机制、减肥效果和研究人群的差异,减肥药物对血压的长期影响结果比较不一致。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与安慰剂相比,随机分配接受奥利司他、芬特明/托吡酯和利拉鲁肽的患者1年时血压略有下降,这被认为是由体重减轻引起。然而,还有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随机分配至纳曲酮/安非他酮的患者血压略有升高。对于已证明可以降低血压的减肥药物,在潜在诊断为高血压的参与者亚组中血压下降幅度略大。

     

    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作为生活方式干预的辅助手段时,平均体重降低了14.9%,收缩压降低了6.2mmHg。司美格鲁肽最初为治疗糖尿病而开发,有望显著降低体重,并有可能更大程度地改善心脏代谢风险,尤其是与生活方式干预结合使用时。

     

    代谢手术

    代谢手术可能是某些患者的减肥选择,并且与降低血压存在相关性。袖状胃切除术是最常见的代谢手术(58%),其次是Roux-en-Y胃旁路术(RYGB;19%)、可调节胃绑带术(3%)和胆胰旷置和十二指肠转位术(0.6%)。目前,>98%的代谢手术通过腹腔镜进行,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5%,死亡率<0.2%,住院时间为1-2天,恢复时间为2-4周。目前认为,代谢手术对体重和代谢的改善主要是由神经内分泌机制驱动的,包括降低食欲、增强饱腹感以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此外,胃旁路手术会导致肠道对热量的吸收减少。

     

    对于BMI≥40kg/m2或≥35kg/m2并有合并症的患者,如果心理状态稳定且没有药物滥用,则可以考虑进行代谢手术。对于BMI≥30kg/m2(亚洲患者≥27.5kg/m2)且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在药物治疗期间血糖控制不佳,则可以考虑进行代谢手术。

     

    总体而言,对肥胖患者的建议通常是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减少久坐不动和增加体力活动;然而,这些策略在减少肥胖、保持体重减轻和降低血压方面的长期效果可能有限。有效的药物治疗和代谢手术,是治疗肥胖,以及预防或减轻肥胖相关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额外选择。

     

    参考文献:

    Hypertension. 2021 Sep 20; HYP0000000000000202.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龚志忠,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主要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已参与发表英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部。

  • 春节快到了,返乡的人也逐渐增多,这就致使门诊量增多,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病人问我明明自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了,但是为什么血压还总是控制的不太理想。


    由于门诊的病人太多了,当时是没有办法去仔细回答病人的问题的,我就简单地说了句比较复杂,一讲话说不清楚。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防治高血压,我来聊一聊那些你想知道的高血压相关知识。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无法治愈,我们需要接受事实: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顾名思义是找不到原因的或者病因不明确,而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别的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它的病因多是明确的,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包括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本身是不明确的,需要知道它和多个因素有关,但是目前依然没有办法根治。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多是明确的,如果去除病因,血压也就基本能恢复正常了。


    现实中依然会有朋友会对根治高血压抱有幻想,妄想着靠中医来根治高血压,甚至有患者确诊高血压后依然不吃降压药,认为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长期吃对身体不好。中医固然能治疗高血压,但是要说根治也是没有什么依据的,要不然怎么把高血压称为慢性病。国内外的中医高手是比较多的,全世界的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是比较庞大的,如果中医真的能根治高血压,那方案早就问世了。试问谁手里有根治高血压的秘方而藏着掖着呢?


    那些说能根治原发性高血压的基本上都是骗子,都是怀有一些目的性。对于高血压目前不能根治的事实,我们需要接受,而不是选择逃避。


    如何控制高血压?


    控制高血压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最起码的就需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对于那种初次发现血压偏高的人群来说,如果血压不高,可以暂时不服用降压药物,可以暂时改变生活方式,近期多测量血压。如果生活干预以后血压还是控制不好,那就需要老老实实吃药物控制了。


    关于高血压的用药是比较复杂的,一般的人也不太容易理解,这里就不做详细的讲解了。不过平时服用控制血压的药物,尽量选择主流的药物,比如利尿剂(代表药物是呋塞米、氢氯噻嗪等)、钙离子拮抗剂(代表药物是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这里面的药物主要是某某普利、某沙坦,比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缬沙坦、氯沙坦等)、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主要是美托洛尔)等。


    一般来说,如果血压不太高,可以服用单个的药物来控制,如果一种药物血压控制的不好,那就需要联合用药。联合用药降压效果好,而且用药剂量不大,所以能够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常用的控制高血压的药物配伍包括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具体选择哪个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这个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具体是比较复杂的。


    举个例子吧,比如一个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可以选择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但是如果这个人合并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者心率偏慢或者有支气管哮喘,那就不能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把β受体阻滞剂换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估计很多朋友都不太理解,不过可以放弃这些,只需要知道自己不要乱用降压药就好。


    在选择了正确的降压药物并且按时服用药物的基础上,就可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了。

     


    生活中有的朋友血压控制的不好,可能的原因其实是比较多的。有的人因为平时吃饭吃的比较咸,也有的人是因为睡眠不好或者熬夜。吃饭吃的太咸会使血液的渗透压增高,液体的移动方向是从渗透压低的地方向渗透压高的地方移动,这样的话就会造成水钠潴留,在血管容量不变的情况下,血压就容易升高。


    很多人都知道睡眠不好,自己的血压就不容易控制,但是要说到具体的原因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夜间本来就是人应该休息的时间,如果这个时候不休息就会使交感神经兴奋,然后可能会造成心率的增快。心脏就相当于发动机,心率增快就相当于心脏增大功率,这样的话血压就容易偏高。另外,熬夜期间可能会造成内分泌紊乱,引起代谢异常,有可能会使一些升高血压的激素分泌增加,自然也容易引起血压升高。


    要想控制血压,就需要注意清淡饮食。


    每天摄入的食盐总量控制在6g以内,尽量不吃油炸或者油煎类食物,少吃或者不吃甜食或者糖果,需要控制每天的能量摄入,可以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但是需要注意烹饪的方式,尽量选择凉拌或者蒸煮等,每天摄入的油量控制在25~30g。


    这里需要注意保持合理的体重,根据最新的医学教材,应该控制体重指数<24,否则血压不容易控制。因为肥胖患者本身存在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人体分泌的胰岛素就会增加。胰岛素本身能引起水钠潴留,所以胰岛素多了以后就容易引起血压偏高。


    除此之外,高血压患者应该坚持运动、戒烟酒、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发生什么都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大家认识了高血压,知道了高血压的严重危害,并了解到高血压的防治及基本的药物治疗,这只是万里长城走出了第一步,要实现平稳降压,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危害,路还很远,很远。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样自我管理呢?今天亮哥针对临床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展开详细阐述。

     

     

    第一点:还是老生常谈,不管是不是高血压患者,也不管是哪个级别的高血压患者,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必不可少。戒烟限酒、少盐低脂、适度运动、多吃水果(糖尿病患者除外)和蔬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生活有规律。

     

    第二点:良好的药物依从性。好多患者回到家中就会忘记医生的嘱咐,经常会有漏服、自行减量、加量。或者干脆就是跟着感觉走,自己觉得不舒服就是吃药,觉得今天很舒适就不吃药,造成血压的波动,从而给这无形的杀手—高血压创造致病的机会,一定要按照医嘱的剂量、服药时间口服降压药物。不要盲从他人用药,随意更换。之前有患者来就诊说是近期血压很不稳,最后一问才知道有个亲戚送了他几盒较贵的降压药物,本着贵药就是好药的原则应用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三点:要合理的监测血压。为什么说是合理的监测血压呢?部分高血压患者,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要知道血压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如果测得血压偏高,就自行加药,如果测得血压偏低就自行停药。血压本来就是有昼夜波动的。偶尔偏高、偏低属于正常,观察即可。盲目的增减药物反受其害。我就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血压反复波动来就诊,最后降压药物并未更换,规律用药后血压即可降至目标水平。监测过程中如果有血压升高应先查找原因是不是休息不好?是不是运动后测量的?生气后测量的?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实在不放心可去医院做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再有就是家中血压计的选择问题,目前最准确的血压计为水银式血压计,但水银所致污染严重,预计2020年将禁止生产。目前市场上的大品牌的电子血压计是值得信赖的,最好选用臂式电子血压计。测血压也应该在静息状态下坐式或卧式均可。血压计尽量与心脏同一水平为宜。

     

     

    4.对所用降压药物,要阅读药品说明书,除非特别有医嘱,否则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用药,同时应知晓应用降压药物副作用。但是不要对药物副作用过度担心,既然称之为药必定会有副作用的。现在上市有大量的安全性数据,不安全就不会上市了。对于老年人要警惕体位性低血压发生,从卧位变为坐位,一定要缓慢。对于短效降压药物一定要警惕,特别是心痛定(硝苯地平片),已很少用于临床降压,切不可含服降压!!!

     

    5.应该重视血糖、血脂、尿酸等危险因素的治疗,高血压与血脂、血糖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如有胸闷、心悸、气促等不适,及时就诊。

     

    季节变化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容易发生波动。天气渐凉,皮肤血管会收缩,一些老年人、平时血压波动大的患者、重度高血压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因此要加强监测。若血压比平时轻度升高(收缩压不超过10mmHg),暂时不特殊处理,随着人体的适应多数人的血压可恢复正常,若明显升高,请咨询医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的血压135/80mmHg,是不是高了?”在临床上,总是会遇到很多患者问类似的问题。而且随着高血压发病的年轻化,高血压已经不是一个老年人专属的疾病了,很多的中年甚至青年都发现自己血压高,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引起重视,以为自己血压没有超过140/90mmHg,就不要紧。那么血压到底多高才是理想的血压?

     

     

    人到中年,血压多高是理想血压?

     

    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根据我国的指南,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这是对于平素健康未有高血压诊断的患者而言的。

     

    而理想血压最好控制在高压120mmHg,低压80mmHg,但由于人体逐渐衰老,血管会老化,血管管壁变厚、血管管径变小,同时,血管会随年龄增长慢慢失去弹性,这些因素就导致年龄大的人血压会升高。

     

    如果是高血压患者,小于65岁的中年人,初始的降压目标值是140/90mmHg,如果身体可以耐受,则建议控制到小于130/80mmHg。而欧洲和美国的指南则建议小于65岁的人群将目标值控制到130/80mmHg,如果耐受,舒张压可以向120mmHg靠拢。也就是说,中年人的理想血压值是控制在130/80mmHg。

     
    2)血压的测量

    想要知道自己的血压是否正常,首先测量十分重要,测得准才能评估得准。在血压测量的前30分钟内不要吸烟、喝浓茶、咖啡,进食或者进行运动。测量时应休息5分钟左右,安静地进行血压的测量。并且测量多次的话中间应间隔1分钟时间,可以取后两次血压的平均值。如果测量的血压高,最好隔一天后再测,以3次非同日的测量结果来进行判断是否有高血压。

     

     

    结语

     

    高血压对于身体各个器官的影响是很大的,能够尽早地发现,进行生活饮食调整或药物治疗,就能将高血压对身体的损伤降低。所以即使是中年人,也应该重视高血压的测量和体检,同时,针对高血压的病因,改善饮食习惯(低盐低脂饮食)、避免作息不规律、控制体重、限制饮酒、戒烟,同样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Stergiou, George S., et al. "2021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office and out-of-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21).

  • 什么是高血压?

    当你的血压上升到不健康的水平时,就会出现高血压。你的血压测量考虑了有多少血液通过你的血管,以及心脏泵送时血液遇到的阻力大小。狭窄的动脉会增加抵抗力。你的动脉越窄,血压就会越高。从长远来看,压力增加会引起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很常见。实际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成年人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

     

     

    高血压通常在数年内发展。一般你不会注意到任何症状。但是,即使没有症状,高血压也可能损坏血管和器官,尤其是大脑、心脏、眼睛和肾脏。高血压早期发现很重要。定期血压读数可以帮助你和你的医生注意任何变化。如果血压升高,医生可能会在几周内检查你的血压,以查看血压是否保持升高或下降到正常水平。高血压的治疗包括处方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心脏健康的饮食对于帮助降低高血压至关重要。对于轻度可控的高血压症状以及很多高血压并发症的患病率降低同样至关重要。这些并发症包括冠心病、中风和心脏病发作。

     

    有益于心脏的饮食强调以下食物:水果、蔬菜、全谷类、鱼一样的瘦蛋白。

    增加体育锻炼

    达到健康的体重应该包括更多的运动。运动可以帮你有效地控制体重,在缓解压力这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最后还可以帮助你自然降低血压并增强心血管系统。

     

    力争每周锻炼150分钟。每周大约五分钟,大约30分钟。

    达到健康体重

    如果你超重或肥胖,通过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和增加体育锻炼来减肥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处理压力

    锻炼是缓解压力的好方法。其他活动也可能会有所帮助。这些包括:冥想、深呼吸、按摩、肌肉松弛、瑜伽或太极拳。这些技术对于缓解压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当然,充足的睡眠也很好地帮助减轻压力。

    采取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是吸烟者,请开始尝试把烟戒掉。烟丝以及烟雾中的化学物质会毫不留情地损害人体组织并硬化血管壁。如果你是酗酒者,经常过量饮酒或酒精依赖者,请寻求帮助以减少饮酒量或完全停止饮酒。酒精会升高血压。

     

    高血压人士的饮食建议

    饮食是治疗高血压和预防可能的并发症的最简单方法之一。你所吃的东西可以大大缓解或消除高血压。这里是一些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最常见饮食建议:少吃肉,多种植物、减少饮食中的钠、减少糖果。

  •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均寿命也有明显的增加,但是高血压的发病率也有了明显的升高。之所以出现在各种状况,主要和大家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是比较快的,我们很难再进行慢节奏的生活。大多数人都比较忙,不仅仅是工作,还有家庭,这就造成了压力的增加,而且很多人也喜欢熬夜。虽然对于熬夜引起高血压的机制不太明确,但是发现睡眠时间短的人得高血压的风险是明显高于正常人的。


    很多人平时也重口味,喜欢吃高盐、高糖、高能量的食物,与此同时,运动量也明显下降,这就使得很多人体重超标。肥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为了维持血糖的平衡,人体就不得不加班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多了以后就会引起水钠潴留,从而引发高血压。还有一些人喜欢吸烟、喝酒,这种行为能够加速动脉硬化的进展,可引起心跳加快,进而引起高血压。可能会有喜欢思考的朋友心存疑问,得了高血压以后心率应该控制在多少为好呢?为了解开大家的疑惑,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心率和高血压有什么关系?


    根据目前的观点,在血容量保持不变的情况,心率越快,血压是越高的。血压其实就是指血液对血管内壁的压力,心脏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水泵,负责把血液打到全身。心脏的作用就类似于我们浇水的发动机,心率增快的时候,心脏的做功就会增加,心脏射出的血液量也会增加,可造成血压的升高。


    很多人心率快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所致,交感神经兴奋以后,就会兴奋相关神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分泌,这几种激素都可以使血压升高。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们研制出了β受体阻滞剂来控制血压,常见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等。

     

    高血压患者心率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


    之前我看过一篇关于心率和寿命之间的关系的文章,里面提到心率慢的人和心率快的人相比,寿命会长一些。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心率快的话,不仅仅会让血压难控制下来,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当然了,也并不是说心率越低越好,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需要把心率控制在一定水平的,如果太低,可完成脑部供血减少,从而造成头晕的症状。


    对于一般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安静状态下心率控制在60~75次就可以,对于那些同时合并有冠心病、心衰、房颤等的病人,心率控制的需要再严格一些,控制在60次左右。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如果超过了80次/分,就需要进行控制了。

  • 高血压是国人健康的重大威胁。

     

    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2.9亿,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相当于每5例疾病死亡中就有2例是由于心血管病。

     

     

    其中,50%的冠心病和卒中死亡发生在高血压患者中,25%的心血管事件可归因于高血压。因此,找出正确应对高血压的方法,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前不久,由日本自治医科大学苅(读音yì,同“义”)尾七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发布的首个“亚洲动态血压监测专家共识”(下文简称“共识”)指出,亚洲高血压患者有其独特表现。

     

     

    《生命时报》采访国内权威专家,给你一套针对亚洲人的科学控压法。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梅颜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病区主任  赵秋平


    本文记者丨董长喜

    本文编辑丨鲍捷

     

    高血压具有“亚洲特色”

     

    共识指出,亚洲高血压患者与欧美患者相比,主要有以下5大特征。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梅颜表示,表现不同,治疗手段就必然有所差异。这一共识能为医生和患者调整用药带来一定启发。

            

    No.1中风更常见

     

    西方人群冠心病更多,而亚洲人群脑卒中更多。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刊文指出,中国是全球中风风险因素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的中风风险十分突出。

     

     

    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50/10万,冠心病事件年发病率为50/10万,前者是后者的5倍;而在西方国家,两者的发病比例大致为1∶1。

     

    因此,预防脑卒中是我国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标。

     

    No.2引发疾病的风险更高

     

    亚洲人群血压升高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关联性比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群更强。

     

    血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亚洲人群的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和31%,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群分别增加24%和21%。

     

    不过,与西方人群相比,血压降低的有益影响在亚洲人中也更明显。    

     

    No.3对盐较敏感

     

    亚洲人可能具有遗传倾向的盐敏感性,即摄入高盐饮食后,血压增高幅度高于欧美人。

     

    调查显示,中国六成高血压患者都属于“盐敏感性高血压”。这种敏感可能与国人本身吃盐多的习惯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5克。而在中国,南方人每天吃7~8克盐,北方人则高达12~18克。

     

    相应的,高血压发病率呈现“南低北高”。

           

    No.4肥胖因素影响不同

     

    肥胖对血压的影响在亚洲人和欧美人中也有所不同。

     

    与欧洲人相比,亚洲人可能会在体重指数(BMI)较低且BMI增幅较小的情况下,出现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

           

    No.5隐匿性高血压更常见

     

    隐匿性高血压是指在诊室测量血压是正常的,而在诊室外血压升高,包括清晨、日间和(或)夜间血压升高。

     

    亚洲人隐匿性高血压患病率高,究其原因,与血压晨峰现象、睡眠呼吸暂停及睡眠障碍等导致的夜间血压高有关。

     

     

    研究证实,血压晨峰现象及夜间高血压更易导致脑卒中、心梗等心血管不良事件。

     

    亚洲人的白大衣高血压(即在诊室测量时血压升高,而在诊室外则血压正常)也高于欧美人。

     

    此外,亚洲人冬季血压值较高。比如,日本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会在冬季增加,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更易在冬季出现。

     

    针对亚洲人的“降压法”
           


    针对亚洲人高血压的特点,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病区主任赵秋平给出以下治疗建议和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

     

    减盐对控制血压尤为重要,盐摄入量过高会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风险。

     

    减盐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干预措施之一,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改善人口健康的方法之一。

     

    对于口味较重者,可尝试阶段性减盐,即每月或每年减少5%的盐摄入量。

     

    以下食物要少吃:

    加工肉制品、腌制食品、果脯类、腐乳等高盐食物。

    酱油、番茄酱、甜面酱、味精、鸡精等含钠量较高的调味品。

    白面包片、方便面、披萨饼等高盐主食。

     

    2.控制体重

     

    超重、肥胖是升高血压和引起心脑血管病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数据显示,在40~50岁肥胖者中,高血压发生几率要比体重正常者高50%;体重越重,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研究发现,体重每减轻10公斤,血压就会降低5~10毫米汞柱,高血压患者控制好体重就能更好地控制血压,同时降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危险。

     

     

    控制体重的最佳方式是坚持锻炼身体和适度调整饮食,不要乱用减肥药,也不提倡过度节食减肥。

           

    3.遵医嘱调整药物

     

    共识指出,应根据亚洲人的发病特点选择降压药。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地平类降压药)血药浓度持久,能平稳降压,改善血压波动,可能更适合亚洲高血压患者。

     

    对于单药效果不佳的,可将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坦类)联合使用。

     

    不过,药物调整要由专业医生经过评估来进行,患者切勿擅自调整用药。

     

    定期动态血压监测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三点,共识重点强调了定期做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重要性。

     

    ABPM是一种连续24小时监测血压而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的技术,可获得24小时内多次血压数值,是发现隐匿性高血压的首选方法。

     

    患者佩戴监测仪时,应先测量双侧上肢血压。

     

    若收缩压差<10毫米汞柱,选用非优势手。若收缩压差≥10毫米汞柱,选用血压较高侧安装监测袖带。

     

    一般15~30 分钟测定1次,获取24小时血压,包括24小时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基础血压及血压负荷。
           

    低危患者可每隔几个月查一次ABPM,再加上家庭和诊室血压测量就足够了。高危患者(包括有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病史或合并症的患者)应密切关注ABPM,评估血压是否达标。

           

    如果患者不方便接受ABPM,或所在地区医院不具备这个条件,也可以做家庭血压监测日记。

     

    具体方法是:每日早晚各测量2~3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连续坚持测量至少3~6天。

     

    测量时患者要在安静环境中,坐在靠背椅上,手臂要有支撑,休息5分钟后测量。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测量日期与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及脉搏,如果血压计提供了平均压或脉搏压,也应一并记录。▲

     


    本期编辑:刘云瑽

  •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无论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它的产生机制都不尚明确,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家族遗传和后天环境的相互影响,并且每个患病个体之间的发病原因和产生机制不尽相同,并不具有均匀的同质性。

      
    在病因方面,遗传因素的作用比较突出,家中长辈有高血压病的家庭中,后辈出现高血压的几率,比没有高血压长辈的家庭要低得多,这可能是和相关基因的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遗传有很大关联。

     

     

    其次就是环境因素,饮食环境和吸烟酗酒是大家都普遍认可的易感因素,在此不做赘述,值得一提的是精神的应激反应。由于现在的生活压力的普遍化,脑力劳动者承受着巨大压力,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和嘈杂喧嚣的工作环境,对人体血压的影响非常巨大,但是单纯由这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在环境得到改变后就会有很大改善。

      
    最后就是体重和药物的因素。很多超重或者肥胖的患者多多少少都有些血压升高的表现,有很多研究也表明,体重的异常增加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那种中间肚子比较大,呈梨型体态的人更容易发生高血压。

      
    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改变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而改变的因素,远离烟酒,及时排解忧思苦楚,保持一个适当的内心环境,对于治疗有绝对的辅助作用。只有了解了引起高血压的可能原因,才能针对性的进行预防。

     

    而实际情况是,改变原有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非常困难,也非常痛苦,但是对于生命而言,这又算得了什么,所以,听从医生的建议话,才能乐享健康。

  •  

    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主要用于统计,当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正常成人的BMI指数是18.5-23.9,28-32为肥胖,高于32是非常肥胖。

     

    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控制好BMI指数呢?

     

    要想控制好BMI指数,应该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尽量避免摄入太多油腻的食物,坚持摄入粗粮,新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减少热量的吸收,稳定血脂。

     

    要想控制好BMI指数,应该限制进餐的次数,很多肥胖患者,每天要吃四顿甚至更多,除了主餐之外,还特别喜欢吃零食,嘴巴基本没停下来过,如果无法限制进餐的次数,也就不能很好的控制体重,肥胖人群最好保证一日三餐,尽量不要额外增加进餐次数或吃零食,对于晚餐,肥胖人群还应该不要吃的太饱,有个六七成饱就可以了。

     

    要想控制好BMI指数,最好戒掉酒,喝酒也是肥胖的诱发因素之一,因为酒里也含有一定的热量,长期酗酒的人,不仅腹部脂肪较多,还容易罹患脂肪肝和高血脂。

     

    要想控制好BMI指数,最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对于年轻的肥胖人群,要想控制好体重,最好用无氧运动+有氧运动结合的方式,以促进脂肪的消耗,对于老年肥胖人群,无氧运动负荷较重,身体无法承受,则最好采取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要想控制好体重,要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坚持能坐不躺,能站不坐,能动不站的原则,同时不要熬夜,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既然控制BMI指数如此重要,控制好BMI指数,身体会有哪些好处呢?

     

    腹部的脂肪减少了,肝脏的负担也会大大减轻,脂肪肝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获得痊愈的,何乐而不为呢?

     

    减肥后,心肺的负荷大大降低,罹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风险也会降低。

     

    相对于正常人,肥胖患者发生肿瘤的风险也会增加,减肥后能够降低肿瘤的发病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阔别家乡多年,再次回到了故居,惊讶地发现故居后方的老槐树还是那样郁郁葱葱,大风吹过,发出“沙沙沙”的声音。老槐树大约有100多年的树龄,据说是我姥姥的妈妈亲手种的。槐树为什么是木字旁边一个鬼字呢?古人认为槐为木中有鬼,其树干上有许多树瘤,为鬼魂寄托之处,但也有“中门有槐,富贵三世”之说,不知道宅后有槐有什么说法。

     

    记得每到5月份槐花飘香的季节,儿时的我们便开始了槐花的采摘。老槐树很粗,大约得3个人合抱才能抱过来,树干上裂纹纵横,我们便用手扣着树缝像猴子一样爬上了老槐树,手里用一个前端带铁钩的长杆子采摘槐花。之后,将槐花开水过一下,然后调上油盐酱醋包饺子吃,吃得满嘴槐花香,现在想来还是那么美。老槐树的叶子也吃过,记得小时候肚子里有虫,煤炭、墙皮吃过之后,就开始吃槐叶,吃得嘴巴绿油油的。有时老槐树上时不时地掉下一根根银丝,银丝的下方吊着一个个绿色的肥虫子,一不小心就掉到了身上,这些虫子成为了我们吓唬女孩的“法宝”。

     

     

    儿时食用的槐花(洁白色)来源于洋槐树,药用的槐花(浅绿色)、槐米、槐角则来源于国槐,槐花是已开的花,槐米是未开的花,槐角是成熟的果实,三者药效相似但也有不同。

     

     槐花、槐米、槐角均具有清肝泻火、凉血止血的功效,其中槐花止血力强,槐米清肝效优,槐角润肠止血。现代研究发现芦丁、槲皮素是槐花、槐米、槐角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感染、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预防中风等作用。

     

    常见用法如下(仅供参考):

     

    1. 痔疮:

     

    槐花散:槐花12g,侧柏叶12g,荆芥6g,枳壳6g,日1剂,分3次口服,疗程6日(《普济本事方》)。

     

    槐角丸:槐角200g,地榆100g,当归100g,防风100g,黄芩100g,枳壳100g,粉碎成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45~55g炼蜜调水制成水蜜丸,或加130~150g炼蜜制成小蜜丸、大蜜丸。口服,水蜜丸6g/次,小蜜丸9g/次,大蜜丸1丸/次,日2次(《中国药典》)。

     

     

    2. 高血压:

     

    三花茶:槐花、金银花、菊花、山楂、夏枯草,代茶饮。

     

    降压茶:槐花、菊花、草决明,代茶饮。

     

    本文旨在科普,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尿蛋白高是肾脏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正常范围。为了控制病情,患者在限制蛋白质摄入的同时,也需要保证充足的热能摄入。以下是一些适合尿蛋白高患者的蔬菜,供您参考:

    1. 茼蒿:茼蒿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低蛋白,适合尿蛋白高患者食用。

    2. 菠菜:菠菜富含叶酸、铁、钙等营养成分,同时低蛋白,对肾脏疾病患者有益。

    3. 西兰花:西兰花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膳食纤维等,低蛋白,有助于保护肾脏。

    4. 芹菜:芹菜富含钾、钙、镁等矿物质,低蛋白,有助于降低血压,保护肾脏。

    5. 莴苣:莴苣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低蛋白,有助于降低尿蛋白。

    6. 西红柿: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番茄红素等,低蛋白,有助于抗氧化,保护肾脏。

    7. 豆芽:豆芽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低蛋白,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保护肾脏。

    除了上述蔬菜外,患者还可以适量食用水果、坚果等食物,以保证营养均衡。

    需要注意的是,尿蛋白高的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病情发展。

  •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体中愈发常见。高血压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及时治疗高血压对于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复方利血平等。以下将详细介绍这几种药物的作用原理、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帮助老年患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1. 硝苯地平

    硝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降低血压。该药物起效迅速,通常在用药10分钟后开始发挥作用,1-2小时达到最大效果,药效可维持6-7小时。

    2. 尼莫地平

    尼莫地平也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具有更高的亲脂性,易于通过血脑屏障。它对脑动脉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可以缓解高血压症状,并保护神经元功能。

    3. 复方利血平

    复方利血平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成分包括利血平、氢氯噻嗪等。该药物通过扩张小动脉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物可能存在肝肾损害和影响窦性心律等不良反应。

    除了药物治疗,老年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如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总之,老年患者在选择高血压治疗药物时,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质以及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 老年钙化性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然而,根据医学研究,瓣膜钙化与老年人全身代谢紊乱,尤其是钙磷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瓣膜组织逐渐退行性变,导致钙盐在瓣膜组织中沉积,形成钙化。这一过程多见于60至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老年钙化性瓣膜病的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全身代谢紊乱: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代谢功能逐渐减弱,导致钙磷代谢失衡。
    • 细胞内钙含量增加:衰老过程中,细胞内钙含量增加,导致钙跨膜分布梯度降低,钙从骨骼向软组织转移。
    •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钙吸收不良,进一步加剧钙磷代谢紊乱。

    老年钙化性瓣膜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瓣膜活动受限、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狭窄、血液回流或血流量减少等。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压、晕厥等症状。

    针对老年钙化性瓣膜病,治疗措施主要包括:

    • 观察病情:对于有代偿性心功能且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可观察病情动态变化。
    • 预防并发症: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医生应积极预防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 安装起搏器:对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应立即安装起搏器。
    • 手术治疗:对于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包括手术和介入手术。

    此外,老年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避免食用消化不良的生冷食物,以降低疾病风险。

    总之,老年钙化性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病因复杂。了解病因、积极预防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心脏、血管、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药物治疗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那么,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时需要注意什么呢?首先,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其次,患者需要了解不同降压药物的作用机理、适应症和副作用,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服药时间:一般来说,降压药物最好在早晨起床后服用,因为血压在早晨容易出现波动。此外,部分药物可能需要睡前服用,具体请遵医嘱。

    2. 服药剂量:降压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压水平进行调整。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随意增减剂量。

    3. 用药依从性: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按照医嘱坚持服药,不要随意停药或中断治疗。

    4. 监测血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以降低血压。

    此外,以下几类药物是高血压患者常用的降压药物:

    1. 硝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2. 安替洛尔:属于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

    3. 尼群地平: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降低血压和减轻心脏负担。

    4. 利尿剂:可以增加尿量,降低血压。

    5. 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总之,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用药安全,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你是否也曾是被闹钟支配的“起床困难户”?你是否也曾因为闹钟的响声而惊慌失措?你是否也曾因为频繁被闹钟叫醒而感到身体不适?

      近年来,关于闹钟的争议越来越多,甚至有传言称闹钟会诱发高血压,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那么,闹钟真的会“害人”吗?本文将从医学角度为您揭秘闹钟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并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一、闹钟与高血压的关系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其中,长期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被认为是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长期频繁被闹钟叫醒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血压调节。具体原因如下:

      1. 突然惊醒:闹钟的突然响声会打断深度睡眠,使人体从安静状态迅速转为清醒状态,这个过程会对大脑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刺激,导致血压升高。

      2. 睡眠不足:频繁被闹钟叫醒会导致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血压调节。

      3. 精神压力:长期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会导致精神压力增加,进而影响血压。

      二、如何避免闹钟带来的危害

      1. 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2. 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干扰。

      3. 选择合适的闹钟:选择声音柔和、节奏舒缓的闹钟,避免使用刺激性的音乐。

      4. 增强体质:通过锻炼、饮食等方式增强体质,提高对压力的抵抗力。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出现高血压等健康问题,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三、总结

      闹钟虽然方便,但过度依赖闹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健康风险。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闹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尤其是老年人群更容易受到高血压的困扰。在临床上,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降压,以避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以评估脏器功能,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以选择不同的药物。例如,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对于合并有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则可以考虑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非常重要。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应该保持低盐低脂的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方法,例如慢跑、打太极拳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血压水平和脏器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总之,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以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然而,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药物性肾损害。

    药物性肾损害是指肾脏对治疗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因药物过量或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的毒性反应。肾脏具有浓缩尿液的功能,因此尿液中药物浓度也较血液中进一步升高,可直接对肾小管细胞造成毒性作用。此外,有些药物还可使肾脏血管收缩导致肾脏缺血,或者结合血液内某些蛋白质沉积于肾脏内而造成肾脏损害。

    常见导致药物性肾损害的药物包括:

    • 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等。
    • 造影剂:高渗含碘造影剂易引起肾损害,尤其在脱水、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以及老年人中较易发生。
    •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长期、过量使用可导致慢性小管间质性病变。
    • 降压药:如ACEI/ARB等,通过扩张肾脏血管来降低血压,但对肾脏血流量不足的患者却可加重肾脏缺血,引起肾功能损害。
    • 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如环孢素、甲氨喋呤等,部分药物有肾脏毒性。

    中草药也可能导致肾脏损害,如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雷公藤、斑蝥等。

    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肾损害两大类。急性肾损害表现为迅速发生的少尿型或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慢性肾损害表现为夜尿增多、多尿、乏力、腰酸等非特异症状。

    预防药物性肾损害的关键是合理用药。患者应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购买非处方药;在使用具有潜在肾脏毒性的药物时,应定期检查肾功能;一旦出现肾脏损害症状,应及时就医。

  •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除了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还需要重视日常保健,以下将从四个方面介绍高血压的保健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一、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

    1.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

    2. 适当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

    3.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学会放松,培养兴趣爱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饮食调理,控制血压

    1. 低盐饮食: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等高盐食物。

    2. 低脂饮食: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

    3. 高纤维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

    4. 限酒戒烟:饮酒量控制在每日不超过1杯,戒烟限酒。

    三、监测血压,遵医嘱用药

    1. 定期监测血压:每天定时监测血压,了解血压变化情况。

    2. 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指导,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

    3. 调整药物:根据血压变化情况,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

    四、定期体检,预防并发症

    1. 定期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2. 预防并发症:高血压患者容易并发心脏病、脑卒中、肾病等,要积极预防。

    3. 保持健康体重: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有助于控制血压。

  • 高血压,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会导致心脏、大脑、肾脏等多个器官受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高血压的范围,学会自我监测血压,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那么,高血压的范围是多少呢?一般来说,正常血压的范围是90-140mmHg。如果血压持续高于140/90mmHg,就被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一旦发现血压波动,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血压测量仪器,如电子血压计、腕式血压计等,方便患者在家中随时测量血压。学会使用这些仪器,了解高血压的范围,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

    除了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调整饮食:减少食盐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总热量摄入。

    2. 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3.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会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

    4.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高血压并发症,如心脏病、中风等。

    总之,高血压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并控制血压波动,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血管扩张,出汗增多,这导致一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夏季是高血压的“安全季”,血压会自然下降,从而擅自停药。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63岁的高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去年下半年,他被查出高血压,一直按时服用降压药。但近半个月,他发现自己血压偏低,于是从网上看到一则帖子称,夏季高血压会“不药而降”,便自行停服降压药。不料,前日他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家人立即将他送往医院。经检查,高先生的血压飙升,幸亏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武汉市第六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余信强表示,虽然夏季的血压确实会比冬季低一些,但高血压患者不能盲目乐观。白天血压虽然有所下降,但到晚上血压很可能会出现反弹。如果患者被这种假象迷惑,擅自停药,很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并损伤心血管,甚至引发心梗、猝死。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即使夏季血压偏低,也不能擅自减药或停药。即使在血压已长期控制的情况下,也不要随意减药、换药,避免导致心脑血管危重急症的发生。

    除了按时服药,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2.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3. 饮食清淡: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 定期复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