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论悟语—关于痹和痹病的几点认识 

 经论悟语—关于痹和痹病的几点认识 
发表人:主治医师赵志勇

通过学习《素问》,尤其《素问.痹论》,结合临床,总结体会。认为痹有三个基本含义:痹病、痹症、痹阻,现代风湿性疾病的中医称谓应当为痹病。

痹病的致病因素必须为风寒湿三气,且风寒湿三气必须咸至才能致痹。阳气是阻抗风寒湿邪的最有力武器,热、燥是痹病病机表现和病情发展的产物,积(痰积)、毒(内毒)是痹病病理变化的必然结果。

祛除外邪是痹病治疗的基础,补阳护阳是痹病治疗的根本,活血通络是痹病治疗的必须,散积攻毒是痹病治疗的大法。

结论:《素问》、尤其《素问.痹论》应做为认识中医的痹、指导现代风湿性疾病中医药治疗的依据。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酸枣树最不起眼,树身生长缓慢,不成材的东西,没人会注意它,但生命力顽强,漫山遍野,无处不在,儿时,在农闲或者假期,约三五好友去沟沟坎坎打酸枣已然成为美好的回忆。

     

    那时候酸枣仁不值钱,现在愿意打酸枣的人已经不多了,酸枣仁的价格也一路上升,在门诊中,如果不是患者治疗必须要用,我基本不会开酸枣仁,一个普通方子,只要加入酸枣仁,价格立马飙升。

     

     

    介于此,用好酸枣仁,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否则,花了钱,病没治好,甚至还加重了,就得不偿失。不得不说,在用酸枣仁的过程中,我是走过弯路的。

     

    早期处方用药,知识多来源于课本,对于酸枣仁,大多描述是这样的,治疗失眠要用炒酸枣仁,清心火去虚热要用生酸枣仁。这基本是一个共识。所以,早期治疗失眠我也一直这样用,但效果很差,多数无效,少数有效。一度怀疑酸枣仁的功效是不是有那么厉害?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对酸枣仁治疗失眠有了新的认识。治疗卵巢功能下降的患者,我喜欢用傅青主的溢经汤,溢经汤里面就有酸枣仁这味药,傅青主用的是生酸枣仁,但我们药房有很长一段时间只有炒酸枣仁,所以只能用炒的,介于之前对酸枣仁的理解,总觉得炒的可能会更好。后来药房通知有生枣仁了,索性按照傅青主原方用生酸枣仁。大家可能都知道,卵巢功能下降的患者多数都会伴有失眠,换成生酸枣仁后,患者普遍反映睡眠质量明显比之前好了。

     

    这个效果是颠覆性的,为什么生酸枣仁比炒酸枣仁治疗失眠效果好,查阅文献后发现,我们对于古人的认识是机械的,没有真正掌握其用意。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有这样的描述:“夜之不寐,正心气之有余,清其心,则心气定,而肾气亦定矣,此所以必须生用。若日夜不寐,正宜用炒,而不宜用生矣。”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是晚上睡不着觉,就属于心火旺,得用生酸枣仁,清心火,这样才有效果;如果是白天晚上都睡不着,就属于心血虚,属于虚证,就得用炒酸枣仁,养心补血安神,才能取效。古人虚证多,所以强调用炒酸枣仁的医家就多,而我们读书往往不求本意,忽略了前半句,断章取义,自然不能掌握用药真谛。

     

    现代人之体质与古人有所不同,生活条件好又心浮气躁,心火旺者占多数,用生酸枣仁就比用炒酸枣仁的机会多。心火旺的患者,用炒酸枣仁过于补,反而可能会加重失眠。

  • 蒲公英,真的是一种神奇的强力清热消肿的中药!

     

    中药治病,多数利用的药物本身的偏性。而蒲公英则寒性较大,所以在中药分类里,蒲公英被归为清热药。蒲公英太能繁殖了,全国各地均产,药用为带根的全草。11~12月之间采挖,洗净,晒干为最好。

     

    蒲公英的药性功效:性寒,味甘苦,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目赤、咽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

     

     

    蒲公英作为日常养生保健之用,也非常好!关于蒲公英的食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讨论!简单用一些主成分为蒲公英的中成药来说明它的强大的清热消肿的功效。

     

    1、乳腺炎

     

    想必好多产妇在哺乳过程中,大多出现过乳腺炎的问题。高热,疼痛。除了用西药头孢抗生素以外,多数医生会给开蒲公英冲剂,很快就能退热消肿。可见蒲公英清热消肿的功效是非常强大的,已经成了治疗乳腺炎,特别是急性乳腺炎的良药。

     

    2、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

     

    还是依赖于蒲公英的寒性,发挥清热解毒作用。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等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如果配合绿豆熬汤,则效果更佳。

     

    3、清胃热,治胃炎

     

    蒲公英的抗炎、清热功效上面已经讲过。归胃经,对胃热胃炎也有良好的疗效。要说明的是,蒲公英既能清胃热又不伤胃。青壮年的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大部分是胃热所致。

     

    4、外敷功效也很棒!

     

    对于一些疮疖疗肿,恶疮,甚至是蛇螫肿毒,把蒲公英捣烂,敷上,能起到很好的消肿作用。蒲公英功效如此之多之强大,也得到了现代医学的验证,特别是它的抗菌作用,抗乙肝病毒作用、通乳作用,抗肿瘤等作用。

     

     

    注意:

     

    1、蒲公英也不是任何人都能用的,因为它的寒性较大,非实热证禁服。2、有些朋友用蒲公英泡水喝,也是要慎重的。因为用量不合适,很容易导致出现恶心、想吐以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不适的情况。3、还有可能出现过敏等问题,身体会出现荨麻疹或者是浑身瘙痒的过敏反应。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1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说起大豆异黄酮这种产品,其是雌激素的一种,女性朋友在平时常吃对于恢复胸部丰满是有好处的。

     

    那么,雌激素低吃大豆异黄酮能丰胸吗?


    雌激素低吃大豆异黄酮能丰胸吗?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雌激素,它主要用于补充女性体内缺乏的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可改善因雌激素缺乏导致的乳房弹性降低、变软下垂症状,帮助恢复胸部的丰满、挺拔及弹性。

     

     

    产后女性多食豆类食物,有助于乳房挺拔丰满。


    大豆异黄酮有滋养卵巢,调节补充女性雌激素分泌,加速新陈代谢的的作用,它并非是人工合成的雌激素,首先考虑到它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同时具有滋补女性的作用。


    大豆异黄酮能与雌激素受体相结合,从而降低雌激素的活性,减少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高而患乳腺癌的危险。


    大豆丰胸的食谱


    1、水煮黄豆


    材料:黄豆约半斤,葱丝、姜丝、酱油、红葡萄酒、白糖适量。


    做法:首先将黄豆洗净,泡水12小时,泡涨后,放锅中,煮熟,捞出,炒锅烧热,倒适量油,倒入葱、姜、黄豆,翻炒一会儿,倒入白糖、葡萄酒、酱油,煮开,改小火焖一会儿,再打火收汁,盛出,晾凉就可以了。


    2、黄豆猪蹄丰胸汤


    材料:猪蹄3个,黄豆100克,姜片25克,五香粉、盐、酱油、香油适量。

     


    做法:用温水将黄豆泡开,猪蹄去甲后劈成两半,洗净剁块,以开水过透。砂锅内放适量的水,将葱、姜、酱油、盐、香油放入,水开后下黄豆、猪蹄块,大火烧开后以小火炖烂蹄肉和黄豆,煨尽汤汁后,撒五香粉拌匀即可。


    3、黄豆煮猪排骨


    材料:猪排500克,黄豆一把,大枣10枚,通草20克,生姜片、盐等各适量。


    做法:首先将猪排骨头洗净,剁成块,黄豆、大枣、生姜洗净,通草洗净用纱布包好,做成药包。其次,在锅内加水,用中火烧开,放入排骨、黄豆、大枣、生姜和药包,用文火煮2小时,拿掉药包,加盐调味即可。

  • 中医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现实中很多人也比较信奉中医,并且认为中药有很大的优势,最起码在很多人眼里中药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而且它们还能起到治本的作用。

     

    然而中药并没有想象的这么神奇,它和大多数西药一样,也都是存在一些副作用的。在医学上副作用就是指和治疗目的无关的效应,比如我用苯海拉明治疗过敏性疾病,结果同时产生了口干、犯困的效果,那口干和犯困就是它的副作用。

     

    普通人说的副作用其实就是医学上说的不良反应,只要产生让患者不舒服的效应,都可以认为是不良反应。虽然很多人相信中药对人没有副作用特别是中成药,比如六味地黄丸,但是长期吃心里有点不放心,为了解开大家的疑惑,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六味地黄丸的成分有哪些?有何作用?

     

    在医院我经常看到有一些病人服用中成药,常见的有六味地黄丸、消渴丸等,消渴丸还好理解,因为现代医学证明了它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别的中成药效果不太确切,但是很多人相信这些服用中成药对身体有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对症当然对身体有好处,如果不对症可能损害我们的身体。

     

    就拿今天的六味地黄丸来说吧,它并没有这么神秘,它的组成主要是6味药材,分别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六味地黄丸的前身其实并不是由6味药材组成,而是8味,只不过被后来的中医大家去掉了2味药材,用来治疗小儿发育迟缓。随着后来大家对六味地黄丸认识的加深,也开始用这种药物治疗肾阴虚。

     

     

    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会不会太伤身体?

     

    中医的理论主要是阴阳平衡,它认为人体要想维持正常的生活活动,必须要保持一个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人就容易生病,而且中医一直强调辨证治疗,每个人用的中药也会有不小的差别,因为这些人的情况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性。

     

    六味地黄丸的主要作用就是治疗肾阴虚,也就是说适合那些容易出汗、特别容易感觉到疲劳、肢体发凉、腰膝酸软等。对于正常人来说,他们的阴阳是平衡的,而阳虚的人失去了平衡,表现为阴盛阳衰,这个时候再去补阴,毫无疑问会更加让人体偏离平衡的轨道。即便是正常人,也会因为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而打破身体的平衡。

     

    要问我六味地黄丸的不良反应有哪些,这个确实是为难我了,因为它的说明书上都说不明确了,那我更不能乱说了。不过不管如何,都要记得,任何药物都不能乱吃,哪怕是中成药,否则可能会打破人体的平衡。

  • 【桂枝汤出处和组成】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用量: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桂枝汤有“群方之首”、“伤寒论第一方”等称谓,说明桂枝汤在中医方剂里面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群方之祖。

     


     

    【桂枝汤的配伍和适用症】桂枝汤在《伤寒论》里主要是治疗太阳中风证,一般理解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怕风、自汗等感冒的相关症状。


    桂枝主要起辛温解表、发汗解肌等作用,搭配白芍有和营敛阴作用,这两个动静结合,调和营卫;辅助生姜,帮助桂枝解肌,用大枣辅助白芍增强养阴和血功效;甘草调和诸药。



     

    【桂枝汤应用体会】桂枝汤服药之后会微微出汗,体内的脾胃调和,气血流动,使得全身一气周流,所以临床上用桂枝汤,除了用来治疗一些感冒类的病症之外,还可以用来治疗很多疑难杂症。


    适当的应用发汗的方法,比如桂枝、麻黄等药物,有非常好的活血通脉温通作用,发汗的时候全身温热,毛细血管扩张,体内的新陈代谢旺盛,有推陈出新的作用,所以解表的药物不只是能治疗表证,也能应用在很多疾病的治疗。


    以桂枝汤为例,桂枝在这个药方里面除了解表之外,温通的作用更多,能使全身的代谢增强,阳气发散,搭配生姜、大枣、甘草等药物散寒补虚,搭配白芍调和阴阳营卫,所以能广泛应用在各科的疾病。

     


     

    【桂枝汤的变化】借助桂枝温通的特性,也能够治疗一些虚损性的疾病,比如炙甘草汤,治疗心脏阴阳气血亏虚导致的心悸,温经汤治疗女性阳虚寒凝血瘀证,小建中汤治疗各类中焦虚寒气血不足虚损,这些都为桂枝汤的应用的变化和延伸。


    桂枝汤适当的加减,也变化出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厚朴杏子汤、柴胡桂枝汤等,也经常被用来治疗不明原因的发热、出汗多、关节炎、失眠心悸、腰腿疼痛等各类疑难杂症。


    由此可以看出,桂枝汤的加减变化,也体现出了张仲景用方经验独特,体现出用方用药温通温化为主的特点,又注意照顾营血津液,相当精妙。

     


    【附参考资料:桂枝汤案例】验案选录  骆ⅹ,男,50岁,玉田县公社干部,1971年8月某日初诊。时届盛暑仍着棉衣棉裤。据云极畏风寒,自汗时时,越出汗越畏风,脱去棉衣即感风吹透骨,遍身冷汗,因而虽盛暑亦不敢脱去棉衣,深以为苦。其人平素纳食少,乏力倦怠,尚无其它症状。我诊为正气虚弱,营卫失调。予桂枝汤五剂。五天后又来诊,已不畏风,能骑自行车来,且已脱去棉衣改穿夹衣,汗也减少,嘱再服三剂。约半个月后带另一病人来  已着单衣裤,并且说已不畏风,也不自汗。……(《中级医刊》1979年第1期)

  • 湿气,是我们肉眼看不到,但却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广泛地存在于人们身体内部, 有人提出"十人九湿"的说法,就足以看出湿气重,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身体湿气一旦太重的话,对于身体代谢有非常大的影响。

     

    湿气重表面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身体的异常来检测自己是否湿气重。

     

     

    一、湿气重的表现

     

    体内湿气重会出现很多种表现,而且湿气越重,这些表现就会反应得越明显,具体来说,湿气重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湿气重的人,在平常就可以观察出来,可以照下镜子,如果发现自己的舌苔很厚重,而且还发黄,并且口腔有难闻的异味,这就说明你的体内的湿气是比较重的。舌头突然变得胖大,也需要注意,有可能也是湿气在搞怪。

     

    第二,每天早上起床都不想起身,只想躺在床上,感觉自己的身体软绵绵的,这是因为体内有湿气会导致身体非常"沉重",没有力气,不想起来,连说话都不想,全身上下都被累包围着。还会导致食物不佳,就连平时自己喜欢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

     

    第三,就算刚刚洗完脸,脸部皮肤也会比较容易出油。时间长点的话,甚至还会发现脸上有非常多的痘痘,痤疮、斑点等。除此之外,还会头发也是十分油腻,这些变现都在暗示你,身体湿气重了,需要赶紧祛湿。

     

    第四,排出来的粪便不成形,排在马桶上的粪便,一桶水根本冲不干净,沾黏在马桶上,这也说明身体湿气太重。

     

    以上是湿气重的症状,如果你也中招,提醒你要特别注意,暗示你该除湿了,不要觉得湿气没有什么,事实上,湿气太重,身体的不适会变现的越来越明显,甚至脏腑器官、脏腑代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关节健康。那么对于湿气重的人来说,在饮食上要格外地注意,比如有些水果最好不要吃。

      

    二、不适合湿气重的人吃的水果

     

    湿气重的人要少吃凉性的水果,比如以下两种水果。

     

    第一种是柿子,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柿子甘寒微涩,归肺脾胃大肠经,由于柿子属于凉性而且含的糖分又比较高,摄入过多的糖分还会加重湿气,所以,柿子不适合湿气重的人吃。

     

    第二种就是西瓜,西瓜可以消暑,祛水的。但西瓜吃多了反而会渴,想喝更多的水。再加上西瓜寒凉,真的容易让水液停在胃里,加重湿气。

     

    除此之外,还有像黄瓜、梨之类的凉性水果也是不适合湿气重的人吃的。

     

    说了这么多,大家对于湿气重有哪些表现,也有所认识了。再此也不建议大家经常使用空调,空调用多了,对身体代谢是有影响的,会导致代谢失衡,出汗异常,影响到湿气的排出。

     

    远离凉性水果,才能将湿气一网打尽,让健康早日回归,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之为鼻鼽。典型症状为打喷嚏和流清鼻涕,很多患者伴有季节性发病,每年春季和秋季为鼻鼽的高发季节。

     

     

    针对过敏性鼻炎这个病,历代中医对其治疗方法也多有发挥和创建。王肯堂《证治准绳》这本书中记载了2张方子,分别侧重于喷嚏和鼻涕。

    川椒散

    川椒散一共有7味药,分别是:川椒、诃子、肉桂、干姜、川芎、细辛、白术。7味药等量,打成散。这方子有两个核心药物组合。其中1个核心是:细辛、川芎、肉桂、诃子、白术。这5味药主要是用来解决清鼻涕的症状。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来看,清鼻涕属于饮邪。也就是说身上的水不走正道,上了歪门邪道,流窜到清窍,出现了这个清水一样鼻涕。通过这五味药来温阳、健脾、化饮。

     

    不但能化胃脘部的饮,还能化上焦鼻窍里的饮邪。在这个组合里边,辛散和酸收并用,我们看这个细辛、川芎和肉桂都是辛散的,而这个诃子却是收敛的。散中有收,开中有和。这是治疗清鼻涕的核心药物。

     

     

    还有一组核心药物是川椒和干姜。这俩药可以看成是从“乌梅丸”里借过来的,乌梅丸主要解决的是厥阴病。所以川椒散主要治疗厥阴病的过敏性鼻炎,这个药物组合偏向于解决打喷嚏为主要矛盾的鼻鼽。

    细辛散

    第2张方子就是细辛散。这张方子擅长解决过敏性鼻炎中,鼻涕比较多的证型。从六经辨证来讲,它主要解决太阴鼻鼽。

     

    细辛散一共有9味药,分别是:细辛、附子、白术、诃子、蔓荆子、川芎、桂心、枳壳、甘草。对比前面的川椒散来看,其中治疗清鼻涕的4味药的组合,两张方子是相同的。都有细辛、川芎、诃子、白术这4味药。第5味药,川椒散用的肉桂,细辛馓用的桂心。

     

    针对打喷嚏的原因,根据患者的体质来定,细辛散主要走肺,走太阴。擅长治疗肺家寒饮导致的过敏性鼻炎,临床特点就是清鼻涕多。

     

     

    除了和川椒散相同、相似的药物之外,细辛散的另一组药物是什么呢?是附子、蔓荆子、枳壳和炙甘草。附子、甘草是散寒的,蔓荆子和枳壳一升一降,宣散气机的同时,还能引着附子甘草去散寒。

     

    这张方子主要解决太阴受寒导致的过敏性鼻炎,用附子、细辛来温肺散寒,配合蔓荆子和枳壳来宣透寒邪。这是针对太阴鼻鼽的一个用药方案。

     

    并且,在细辛散的原方里,细辛的用量是最大的,用了一两。现在《药典》规定细辛的用量不超过3g,但是很显然,在明朝的万历年间,人们对细辛还没有那么惧怕。

    川椒散和细辛散如何选择?

    川椒散的患者,喷嚏的症状更明显一些,因为厥阴属肝,肝主疏泄,所以喷嚏更明显。而细辛散呢,更侧重流清鼻涕,因为肺为水之上源,所以肺受凉受寒之后,鼻涕比较多。甚至有些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就不怎么打喷嚏,但是啊鼻涕是止不住的流,这种情况下,用细辛散,效果会更好。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要说治疗失眠,中医从来不乏经典方剂,比如说黄帝内经记载的半夏秫米汤,还比如万病回春中的天王补心丹,还比如出自《体仁汇编》的柏子养心丸。这些都是治疗失眠的经典良方,只要运用得当,自然是药到病除。

     

    然而,大自然就是很神奇,有一味中药就是安眠良药,尤其是对于失眠,堪称圣药。这味药的外观也是很帅的,远远看去树形姿势优美,叶形雅致,盛夏绒花满树,有色有香,能形成轻柔舒畅的气氛,若是在将其作为行道树、庭荫树、四旁绿化和庭园点缀,那也是极好的。

     

     

     这种树的树冠开阔,一到夏天绿荫清幽,羽状复叶昼开夜合,十分清奇。尤其是在夏天,粉红色绒花吐艳,十分美丽,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玩,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

     

    那么,这么好的树如何称呼?原来此树名唤合欢。啥?合欢?咳咳,这名字怎么感觉辣么熟悉呢?喂喂,小说看多了吧!言归正转,此树本名合欢,《唐本草》称之为“合昏”、《日华子本草》称之为“夜合”,《百一选方》称之为“萌葛”,民间又称之为“绒花树”。

     

     

     合欢树皮及花入药,嫩叶可以食用,老叶浸水可以洗衣,木材可供制造家具,可谓是一物多用,恰当运用,倒也是物尽其用。

     

    早在嵇康的《养生论》就说:“合欢蠲怒,萱草忘忧。”在《中华古今注》中也如此说:“欲蠲人愤,赠之以青裳。青裳,合欢也。”意思是合欢具有忘忧的作用,无忧自然就睡得好,想必“高枕无忧”的成语大约就有此意吧。

     

     

     中医认为,合欢却有解郁安神的功效。合欢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具有解郁安神,理气开胃,活络止痛等作用,可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等症。总体来讲,合欢不仅可以治疗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等症,还能安五脏、和心志、悦颜色,具有较好的强身、镇静、安神、美容的作用,也是治疗神经衰弱的良品。

     

    合欢的第一标签是解郁安神,除此之外,还有活血消痈的功效,对于内外痈疡、跌打损伤等症也有效果。但合欢也有一些禁忌证,比如溃疡病及胃炎患者就需慎服合欢皮,还有风热自汗、外感不眠者也不要服用合欢皮。

  • 生姜大家都不陌生,既可以做调味品又可以作为治感冒的中药。生姜辛而微温,益脾胃,善温中降逆止呕,除湿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呕为长。在炎热的夏天,因为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现在只要是说有谁感冒了,大都会想到熬一碗葱姜水,发发汗去去寒气。生姜用的这么普遍,但晒干后的姜也是中药,而且和生姜的作用还不一样,大家估计就不知道了吧。

     

     

    《本草纲目》: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

     

    干姜辛温,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痰。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饮,喜唾涎沫,方用理中汤,药物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泄泻可用干姜研末,3~l0g饮服。另外也可以用于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药物组成就是人参,干姜,半夏三味药。

     

     

    干姜较为辛热,所以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

     

    (附:干姜,中药名。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j-j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形状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175px,厚1~50px。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中国有一句古话称‘姜还是老的辣’,我们日常所见的姜主要可以分为老姜和生姜,老姜又被称为干姜,老姜药用价值高,如预防感冒,人们则更多使用老姜,因而它也被广泛运用于中医治疗当中。在中医入药的是为姜科植物的干燥根茎,一般在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 正常人体内是没有湿气的,但因为气候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影响、生活习惯的改变,我们的体质就发生了变化。

     

    湿气从何而来?


    中医讲湿气是六淫邪气之一,是治疗中最为棘手的一个。


    贪凉饮冷、冒雨感寒、过食肥甘厚味、熬夜晚睡、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久坐久卧……均会损伤我们的脾脏,导致脾气亏虚、无力运化。


    尤其是脾阳不足,使得本该化成水谷精微的精气得不到蒸腾气化反而变成湿气蓄积在体内,这是內湿的根源。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外湿,如脾气本为亏虚,皮毛汗孔不够固涩,外界湿气就会通过皮毛孔窍乘虚而入,停留在体内某个部位而发病,从而形成外湿。


    外湿病程多且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常会出现胸闷腹胀、纳谷不香、不思饮食、头重身困、四肢酸楚、大便黏腻、阴囊潮湿、白带增多、湿疹疮疡等表现。

     


    如果湿气不及时治疗,湿停日久可生痰饮,百病皆为痰作祟,一旦成痰,就有中风(脑梗塞或脑出血)、胸痹(心肌梗死)、痴呆、癫痫等较为严重的风险。

     

    治疗湿气有哪些误区?


    不得不承认,红豆薏米水确实有祛湿气的效果。


    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薏苡仁能健脾胃、消水肿,久服可以轻身益气;红豆能利水、消肿、健脾胃,养炎夏火旺之心。


    二者为药食同源之品,购买加工较为容易。


    这个小验方祛湿的途径主要是利小便,红豆、薏苡仁和猪苓、泽泻等,都属于甘淡渗湿之品,具有沉降下行利小便的作用。


    但这两个药健脾的作用是很小的,而且性质都偏寒凉,所以服用起来对于祛湿效果比较局限。

    这两个药没有升发脾阳的作用,沉降下行的属性不利于脾气的升发也就不利于脾气的健旺,因为脾阳是主升向上向外的。


    其次他们偏凉的属性又有伤阳助邪之弊端,这也有悖湿邪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


    但红豆薏米水不是不能选用,要和其他祛湿方法相伴而用,如健运脾气、升发阳气、温阳化湿等。

     


    中医来源于自然,湿气就像自然界的雨露,早晨偏寒凉、雨露多,当太阳当空普照大地时,雨露就蒸发了,或者雨露慢慢渗透到大地。


    那么我们身体也是小的一个自然界,太阳就是脾阳、肾阳,阳气健旺就有能力化湿,渗透到大地的过程就是利小便,采用导湿下行的药物促进下行。

    那么雨露除了遇到热会蒸发,还需要空气流通,也就是风,中药界就有风药,有升发清阳、健脾燥湿的作用,如升麻、葛根、黄芪等,可以祛风燥湿。

     

    如何正确祛湿


    湿气按照夹杂邪气不同最常分为寒湿、湿热、湿热。


    按照生成途径不同又可分为外湿、內湿。


    但万变不离其宗,治疗起来不离三大法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朱丹溪主张:“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综上所述,治疗湿气有健脾燥湿、利小便、温阳化气等方法。”


    遇到不同分类的湿气,要兼顾治疗,如寒湿要侧重温阳,湿热要温清并用且针对比例各有侧重,暑湿要兼顾解暑等。

     

    根据自身症状可以大致判断自身湿气分类,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给出合理的祛湿建议。


    切勿盲目选择,因为湿气较容易出现夹杂,尤其是湿热邪气缠身,治疗难度较大,务必保持心情舒畅防止气机不畅化热助邪。

     

     

    作者 | 李颖飞 主治医师 河北燕达医院 中医内科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