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2型糖尿病长期坚持用胰岛素好还是吃药好?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选A或者选B的单选题,而是一个答案不一的开放式问题。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以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够完全治愈,因为胰岛一旦损伤,就是不可逆的,就好比摔坏的玻璃杯,即便可以重新粘合起来,但总归是有裂痕的,已经不能跟新的玻璃杯去比较了。
也许有人会说那我重新换个玻璃杯,换个胰岛不就行了吗?
确实,目前是有胰岛干细胞移植手术的,但是!这项技术目前并不成熟,而且不同的糖尿病人体质情况也不一样,另外还涉及到经费、愈后等等诸多问题,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一旦确诊糖尿病,基本就意味着,它将终身与你相随,不过虽然胰岛损伤不可逆,但只要调养得当,完全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而治疗糖尿病,最为有用的方法还是“五驾马车”,即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
回归正题,对于2型糖尿病人来说,药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包括了服用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吃药好还是打胰岛素好?
前面已经说过,糖尿病人吃药还是打胰岛素,其实并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糖尿病的分型、2型糖尿病的病程长短、肝肾功能情况以及病人胰岛功能情况等,然后由医生来决定是服用降糖药物还是打胰岛素。
降糖药物特点:方便、经济、疗效好,胰岛素特点:无肝肾损伤,降血糖效果好,但易引起肥胖、低血糖。
口服降糖药适合人群:
胰岛素适合人群:
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使用降糖药物治疗,不过,当药物治疗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血糖时,就需要采用药物配合胰岛素进行治疗。当患者血糖明显改善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恢复药物治疗。
所以,具体使用药物治疗还是胰岛素,还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实际上,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联合使用,以便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并防止胰岛素引起的体重增加。
糖尿病尤其是二型糖尿病,是一个进展性的慢性疾病。随着病程延长,胰岛损伤加重,血糖更难以控制,控制血糖的方法也要随之调整。
在2型糖尿病刚确诊的时候,会短期采用胰岛素治疗,等到血糖稳定后,一般会采用生活方式干预配合口服降糖药治疗,但当病程延长,通过原来的治疗方法难以控制血糖,并开始出现并发症的时候,就需要采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联合治疗,所以,具体的治疗方案还是要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糖尿病前期指的就是血糖持续介于正常值和糖尿病之间。糖尿病的迷惑性非常大,在病情初期可能一点症状都没有,有些患者的生活都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如果你发现的不及时,不加以控制,最后很容易会演变成更加严重的糖尿病。
如果患上免疫系统异常的1型糖尿病,体内的ICA、Anti-GAD65、ICA 512抗体会呈现阳性,这一点是和2型的糖尿病完全区别开的重要条件。
至于与怀孕妇女有关的妊娠糖尿病,为了防止和判断疾病的发生,医生一般情况会在怀孕后做一次产检,之后会在第24周和28周时,再次检查孕妇的血糖指数。检测法为空腹血糖值与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如果有超标事宜,则代表患上妊娠糖尿病。
视情况不同,医生会有不同治疗方法。如果是1型的糖尿病,治疗方法目前一般还是长期的体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
至于2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注射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可以口服一些药物来辅助治疗,改善病情。
其实只要遵从医师、药师的指示施打,是非常安全的,而且目前的笔型胰岛素针使用上很方便,而且不是很痛,降低病人心理压力。
许多2型糖尿的患者自认为打胰岛素的方式对于病情控制不佳,所以不希望打胰岛素,或者认为打胰岛素属于非常严重和极端的治疗手段,之后吃任何的药物都不起作用,其实这只是病患臆想出来的,都是错误的观念。其实体外注射胰岛素反而是对身体的负担小而且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并非是糖尿病最后一道防线,而是可用于任何病程,医师会依对病人最有利的方式拟定治疗计划,目的都是在有效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
胰岛素类似物是一种通过对胰岛素结构的修饰,进而改变胰岛素的生物学和理化特徵,比传统胰岛素更适合人体需求。又称餐时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因为起效时间短,可以在餐前15分钟或是餐后注射。因为降血糖的持续时间也较短,可以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不同的是糖尿病药物的服药时机各有不同,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才能稳定控制血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也成为一个糖尿病大国,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走上了药物治疗的行列,其中最多的药物使用就是胰岛素,那么胰岛素的种类都有什么呢?接下来我们通过专家的讲述来了解胰岛素。
1、超短效胰岛素:
有门冬胰岛素等。本品注射后10~20分钟起效,40分钟为作用高峰,作用持续时间3~5小时,可餐前注射。1.2.短效胰岛素: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本品注射后30分钟开始作用,持续5~7小时,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
2、中效胰岛素:
甘舒霖N等。本品注射后3小时起效,6~8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为14~16小时。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注射的剂量有关。中效胰岛素可以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单独使用。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摇匀。
3、长效胰岛素:
如来得时、诺和平,本品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起效时间为1.5小时,作用可平稳保持22小时左右,且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国产长效胰岛素是,鱼精蛋白锌猪,胰岛素,早已在临床使用。本品注射后4小时开始起效,8~12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约24小时,其缺点是药物吸收差,药效不稳定。长效胰岛素一般不会单用,常与短效胰岛素合用,不可作静脉点滴。
4、预混胰岛素:
是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选择30/70或50/50、70/30是根据病人早餐后及午餐后血糖水平来决定早餐前一次剂量皮下注射;根据病人晚餐后及次日凌晨血糖水平来决定晚餐前皮下注射剂量。
温馨提示:胰岛素的使用不当也有副作用,作用最常见的就是低血糖反应,多见于胰岛素使用的剂量过大或者没有按时饮食,这个是一定要注意的。我们总结了这几种胰岛素,希望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多多了解胰岛素的种类以便正确合理使用,使自己的血糖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打胰岛素,有的认为早期打胰岛素更好,能更快速的降低血糖,那么,早期打胰岛素到底好不好呢?
早期打胰岛素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因为糖尿病最可怕的就是血糖不稳定,造成一系列并发症,或者是血糖过高,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此,糖尿病治疗有效的标准就是维持血糖在一个正常水平,胰岛素可以减轻胰腺的负担,有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并且,打胰岛素不会造成其他脏器的损害,降糖作用也比较快,所以早期使用是好的,但是要根据血糖情况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避免出现低血糖。并且用胰岛素的病人注意要随身带几粒糖,以防出现低血糖及时补充。
但是相对于口服药来说,胰岛素的价格比较高,并且需要天天注射,一些病人并不能接受,但如果是1型糖尿病,那么一经发现是必须使用胰岛素的,并且越早越好,因为该类型的糖尿病是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缺陷。
如果是2型糖尿病伴有心血管、肾脏、神经系统的并发症,或者血糖特别高,空腹血糖超过13.9mmol|L,或者有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这些情况下也必须使用胰岛素,待病情好转后,根据血糖情况可以配合一些口服药。
如果排除以上情况,病人不愿打胰岛素,血糖也不是很高,那么就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要吃动平衡,餐后40分钟要运动,运动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合理用药,经常监测血糖,维持健康体重,不要超重或肥胖来控制血糖。
其实,糖尿病的治疗是个体化治疗,不一定早期打胰岛素就最好,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降糖方法,并能很好地维持血糖在一个良好的水平,那这种方法就是最好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的皮下注射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那么关于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有很多的疑问和困惑,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解读一下。
一、哪些人需要胰岛素注射?
对于哪些人需要注射胰岛素呢?首先是一型糖尿病的患者,一型糖尿病是患者属于先天胰岛功能缺陷或者是胰岛素功能障碍!此类人群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再者就是使用药物控制不佳的糖尿病!还有就是急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或者需要手术的患者,为了度过急性期需要使用胰岛素!随着大家对胰岛素的认识逐步加深,现在主张刚刚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禁忌症都建议开始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选择是胰岛素还是药物治疗。
二、长期使用胰岛素好不好?
很多人担心的是使用胰岛素以后是不是有依赖性,然后长期使用胰岛素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其实这些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首先使用胰岛素没有依赖性,其对胰岛素的依赖主要是我们的胰岛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胰岛素功能异常导致的!其次对于需要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使用胰岛素以后能够把血糖控制达标,那么其获益是明显会大于风险的,所以我们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三、使用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首先是要把胰岛素正确的保存和存放,胰岛素保存不当,很快就会失效,而每支胰岛素有300个单位可以使用时间也不尽相同,如果保存不当,那么胰岛素失效以后再皮下注射,就会使得血糖控制不达标。再者就是需要注意正确的注册方式,因为胰岛素是自己皮下注射,所以注意消毒卫生,避免注射部位感染,也非常重要。第三,就是使用胰岛素以后,注意监测血糖,使得血糖达标,同时还要避免低血糖的出现。
看懂了吗?胰岛素使用不会出现依赖性,也不用过度担忧其副作用,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患上这种疾病的时候在饮食上就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往往因为人们一时的疏忽大意就导致了病情的加重,所以在患病的早期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那早期糖尿病的采取什么方法治疗才更有效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糖尿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对于早期患者,除了预防以外,建议采用“糖尿病”的饮食与运动疗养法进行治疗。
1、控制体重:大家是否很想知道早期糖尿病的采取什么方法治疗呢,其实避免肥胖和超重,很多疾病引起的原因都跟肥胖相关,专家解析要从体重指数和腰围来衡量一个人的肥胖程度。预防糖尿病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控制体重,既要关注血糖,也要关注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体重变化。
2、早预防: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提醒新旧糖尿病患者都必须尽早对病情进行预防措施,。持之以恒的保证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药物治疗,尽早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3、双目标:兼顾血糖控制和心血管保护早期糖尿病的治疗,专家指出糖尿病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既要在近期控制好血糖,同时也要考虑远期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当有糖尿病的症状时,大家要及时的治疗糖尿病,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糖尿病患者应怎样吃水果:
水果中含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在血糖控制良好后再吃水果,而含葡萄糖较多的葡萄、香蕉、荔枝、枣、红果等不要吃,可以吃梨、桃、草莓、柚子等,每天吃1--2个水果便可。水果可作为加餐吃或餐前吃。如果能在吃水果前及吃水果后两小时测血糖或尿糖,对了解自己能不能吃此种水果,吃的是不是过量很有帮助。
三、糖尿病人的进食方法:
1.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少食多餐,有条件上下午安排间食及睡前进食,即保证吸收,又减轻对胰岛负担。
2.早餐量要少,上午肝糖原分解旺盛,易发生早餐后高血糖。
相信大家在看完上述介绍的内容之后对早期糖尿病采取什么方法治疗这个问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一定是要药物和食物辅助进行治疗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这里祝您早日恢复健康。
胰岛素的注入是有效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很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如果在生活中很好的按照医生的指导去治疗,做好相关的护理,会有很好的疗效。但是对于胰岛素的注入患者也不能盲目。
心理影响与调护
由于长期的血糖波动和对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的恐惧,许多患者存在复杂的心理反应,比如焦虑、情绪紧张、易激动等。患者容易对初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感到恐惧,对自己缺乏信心,担心胰岛素的“成瘾性”,甚至把胰岛素等同于毒品,担心一旦开始使用胰岛素后,终身对胰岛素依赖。
针对患者糖尿病知识的不足,通过发放通俗易懂的书籍、宣传册及面对面的信息指导让患者明白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益处。做好血糖监测记录,良好的血糖监测记录可以帮助分析和找出血糖不稳定的原因,并加以纠正。一般来说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担心注射时出现错误,故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的方便性和安全性。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与患者沟通,增加信赖感。
糖化血红蛋白与BMI
有研究指出,BMI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首次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最主要的自身因素。因此建议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糖化血红蛋白8.65%或26.3kg/m2的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健康教育,对预防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低血糖一般发生在空腹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后3~4h,有时也可在注射15~30min出现。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并动态监测心悸、多汗、饥饿等症状,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则立刻暂停注射,轻者进水果糖甜点心,重者还须给予静推葡萄糖,同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相信上面关于胰岛素注入相关内容的分析可以很好地帮助患者,其次掌握胰岛素注射的技巧、减轻病人的恐惧是护理的关键。对于患者如果出现不良的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检查。
1型糖尿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1型糖尿病强化治疗可降低肾功能衰竭风险,这句话确实不假。一项前瞻随机的对照研究,将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发现经过强化治疗后,肾功能衰竭风险会显著下降,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发病率也会明显降低。
1型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该病的患病年龄比较低,通常是儿童及其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但是其他年龄阶段也不能避免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呈胰岛素依赖性的,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来补充体内匮乏的胰岛素。而且这种治疗是终身的,不能暂停的治疗方法。
最近有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强化治疗可降低肾功能衰竭的风险。这里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地讲解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什么是1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
即每天注射3次以上的胰岛素,力求把人体的血糖浓度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有一项关于1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随机前瞻对照性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组相对于1型糖尿病常规治疗组,除了血糖控制更加平稳以外,检测其肾功能,发现强化治疗组的肾小球滤过率功能受损风险降低了百分之五十,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
研究人员证实,1型糖尿病的早期强化治疗对肾脏具有保护性记忆效应,该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以上研究对1型糖尿病的随访时间在十年以上,是通过长期的随访得出的。研究人员认为,1型糖尿病在病程的早期应用强化治疗对肾脏是非常有益处的,强化治疗对1型糖尿病患者今后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蛋白尿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风险会明显降低,而且也会将1型糖尿病患者维持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
综上所述,1型糖尿病强化治疗可降低肾功能衰竭风险,这是有很好的科学依据的。此项结论来自于一项前瞻随机的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1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发现经过强化治疗后,再随访十年,肾功能衰竭风险会明显降低,也会降低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发生率。所以强化治疗治疗1型糖尿病值得临床推广。
救护车的呼啸声震耳欲聋,当医生赶到现场的时候,听到的只是哀嚎声。
一个年轻女孩一动不动地躺在病床上,任凭家人如何呼唤她,她也没有任何反应。
医生……快救救我女儿……快救救她……
可医生查看完病人后很快无奈地摇了摇头,她瞳孔散大,自主呼吸消失,四肢冰冷,身体也变得坚硬,很明显,她已死去多时了。
听到医生这么说,家人的哀嚎声更大了。
她叫小雅,今年18岁,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困惑,一个如此年轻的女孩,为何会突然死亡!
通过事发现场,医生发现桌子上摆着一支胰岛素笔和一碗汤粉,但是粉也已变得冰凉。
她有糖尿病是吗?
小雅的母亲对医生点了点头,在小雅六岁的时候,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所谓1型糖尿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众所周知,1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完全缺乏,所以它不像2型糖尿病那样,一般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可能是主要病因,所以1型糖尿病的患者往往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被确诊,更不幸的是,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不高。
这是因为血糖要想控制好,除了要每天皮下注射胰岛素,还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即便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依然要遭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的折磨。
小雅的母亲说,自从确诊了糖尿病,小雅的童年就几乎被疾病毁了,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小雅一年要住好几次院,而且不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正常上学。
那么,新的疑问是,1型糖尿病真的如此恐怖吗,会导致一个18岁的女孩突然死亡。
医生很快揭开了病因,低血糖。
从现场来看,小雅显然皮下注射了胰岛素,因为胰岛素笔的针头还裸露着,医生分析,在注射胰岛素后,小雅并没有及时进餐,从而导致了低血糖的发作。
医学上,如果血糖降到2.8mmol/L以内就会出现低血糖相关症状,主要有出冷汗,头昏,乏力,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很快就会出现低血糖昏迷,甚至脑水肿危及生命。
低血糖虽然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但却和糖尿病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在使用降糖药物的时候,很多患者未严格遵循医嘱,一旦药物过量或未及时进食,很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突发的低血糖会比高血糖更加危险。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在飞机上,列车上,公交汽车上经常出现低血糖晕倒的患者,国外一些医院会制作专门的牌子提供给糖尿病患者,如果抢救时发现牌子上写着糖尿病,那么首先应该要想到的是不时发生了低血糖。
遗憾的是,因为发现不及时,18岁的小雅因此丧命,这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抵抗美食,但是就会因为各种胡吃海喝就会身体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出现这些疾病时我们要及时地调整饮食,帮助我们的身体尽快地恢复。如果我们患有糖尿病肾病,那么哪些食物是我们可以吃的?还有什么运动方式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呢?
1.兔肉:在所有肉类中,只有兔肉含有的脂肪和胆固醇是比较少的,而且脂肪大多数是不饱和脂肪酸,经常吃兔肉,健康,适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兔子的肉怎么吃?兔肉是高蛋白质、低脂肪、少胆固醇的肉类,如果我们肾功能比较不好时,必须控制蛋白质的摄取量。
2.酸奶:酸奶富含大量的氨基酸和各种矿物质等营养元素,而且也含有大量的益生菌,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肠道的菌群平衡,可以更好地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
酸奶怎么吃?平时可以经常喝
3.芹菜:芹菜富含膳食纤维,可净化肠道内的垃圾,很适合老年人食用。
芹菜怎么吃?老年人中引起肾病的主要原因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经常吃芹菜可以有效预防。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同,但生病后必须调整。因为饮食的合理搭配也是很重要的,如果饮食不当还容易加重病情。了解病情之后,我们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饮食。
1.加强平时生活中的运动锻炼
定期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我们减轻体重,使心血管功能增强,进而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2.提倡饮食平衡
我们需要合理的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其平衡。控制摄入量。有些人会认为饮食不能做到均衡,就会大量地补充某一种物质,这也就为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健康教育
糖尿病人群预防是一种病因预防,我们可以开展公共地健康教育方式,以预防为目的,来使我们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可以更加地深刻,进而改变生活方式。
4.定期检查
我们应该定期的去医院进行体检,进而可以很好地预防我们身体出现的疾病。
以上是关于患有糖尿病肾病的一些小知识,不管是因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出现了疾病,我们就要及时地调整我们的饮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有助于恢复健康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若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子女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也具有遗传倾向,尤其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时,子女患病风险更高。
环境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主要包括:
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因素密切相关。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胰岛B细胞视为“敌人”,并对其进行攻击,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最终引发糖尿病。
除了遗传、环境和自身免疫因素外,以下因素也可能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助于我们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分为一型和二型两大类。虽然它们都属于糖尿病范畴,但两者在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在年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尤其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而二型糖尿病则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群。
其次,两种糖尿病在体重方面也存在差异。一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体重多属于正常或偏低,而二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多存在超重或肥胖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两种糖尿病在发病后都可能伴随体重下降,但一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明显的消瘦症状。
此外,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在临床症状方面也存在差异。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而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并不明显,部分患者甚至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
针对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一型糖尿病主要依靠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而二型糖尿病则可以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控制血糖。此外,两种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注意饮食、运动和作息规律,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总之,了解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区别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妊娠糖尿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糖尿病。根据病因不同,妊娠糖尿病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妊娠前就已经患有糖尿病的孕妇,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是在妊娠期间才出现糖尿病的孕妇,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据统计,妊娠糖尿病中,GDM患者占比高达80%以上,而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
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孕妇来说,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妊娠高血压、早产、胎儿发育异常等风险。对于胎儿来说,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胎儿畸形、巨大儿、低血糖等风险。
那么,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应该如何饮食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些孕妇喜欢吃零食,边看电视边吃东西,不知不觉间摄入了大量的食物,这种习惯非常不好,容易造成营养过剩。肥胖孕妇要注意饮食规律,按时进餐,最好选择一些能量低的食品。例如,芭儿饼干就是一种适合孕妇食用的低能量食品,它富含膳食纤维,原材料都是五谷粗粮,不含蔗糖,营养健康,还能维持血糖在一定的水平。
2. 多吃蔬菜水果。主食和脂肪摄入量减少后,往往会有较强的饥饿感,这时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注意要选择含糖分少的水果,既能够缓解饥饿感,又能够增加维生素和有机物的摄入。睡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要让自己饿着,否则第二天血糖容易反弹。饿的时候可以吃两块芭儿饼干,加一杯牛奶,有助于睡眠。
3.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每天的饮食要平衡,对谷类、蔬菜、水果以及油脂类的食物要合理摄取,不要过分偏食,影响体内营养的摄入。
4. 保证每天吃一个鸡蛋和一袋牛奶,这样可以有效地补充体内氨基酸,增强孕妇体内对营养的有效吸收。
5. 注意对豆类和肉类食物的食用,不要因为担心长胖而减少对它们的摄入。
老年人肥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成因复杂,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代谢逐渐减慢,脂肪堆积风险增加。此外,老年人常伴随消化功能下降、运动量减少等问题,进一步加剧肥胖风险。
老年人肥胖不仅影响外观,更可能导致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因此,预防和控制老年人肥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针对老年人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1. 均衡饮食:老年人应保持低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 增加运动:鼓励老年人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等,以提高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堆积。
3. 睡眠充足: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降低肥胖风险。
4. 定期体检:通过体检监测体重、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控制肥胖相关疾病。
5. 心理支持: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和运动理念,克服肥胖带来的心理压力。
总之,老年人肥胖问题不容忽视。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肥胖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为了表彰在糖尿病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设立了科学贡献奖。2019年,贾伟平教授凭借其在糖尿病领域的卓越贡献,荣获此殊荣。
贾伟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糖尿病专家,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治和科研工作。她针对中国人群糖尿病的特点,在遗传机制、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遗传机制方面,贾伟平教授及其团队发现了一系列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位点,为糖尿病的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流行病学方面,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对全国范围内的糖尿病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了数据支持。在诊断与治疗方面,贾伟平教授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观点,如早期筛查、个体化治疗等,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除了在科研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外,贾伟平教授还积极投身临床实践,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她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关注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科学贡献奖的设立,旨在表彰我国糖尿病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者,鼓励更多医生投身糖尿病科研工作,推动中国糖尿病领域的科研进步与学术繁荣。贾伟平教授的获奖,充分体现了我国糖尿病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水平。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HHS)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预防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发生,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
一、预防措施
1.加强糖尿病教育:普及糖尿病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掌握自我管理能力。5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规范治疗:确诊糖尿病后,患者应遵医嘱规律服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3.控制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各种感染,注意血透、腹透、甘露醇脱水等治疗过程中的脱水现象,及时监测血糖、尿糖。
4.注意药物应用:谨慎使用利尿剂、糖皮质醇、普萘洛尔等可能诱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药物。
5.日常保养:保持规律生活,合理作息,加强锻炼,预防感冒等疾病。
二、急救措施
1.判断昏迷原因:根据患者症状和病史,初步判断是高血糖性昏迷还是低血糖性昏迷。
2.处理低血糖昏迷: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给予糖水、糖果等含糖食品,缓解症状。
3.处理高血糖昏迷:患者出现高血糖症状时,可先给予少量盐茶水,并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4.避免盲目处理:如无法判断昏迷原因,切勿盲目采取措施,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5.紧急救治:如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即将其放平,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送往医院。
血糖高是困扰许多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那么,血糖高的人应该忌吃什么食物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忌食食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 甜食
甜食是血糖高的患者需要避免的首选食物。因为甜食中的糖分含量高,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除了糖果、蛋糕等传统甜食外,一些看似健康的食物,如蜂蜜、果汁等也含有较高的糖分,需要适量食用。
2. 烟酒
烟酒对血糖高的患者来说,是绝对禁忌。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血糖的代谢;饮酒则会导致血糖波动,加重病情。此外,烟酒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3. 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具有刺激性,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血糖波动。此外,辛辣食物中的油脂含量较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因此,血糖高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辛辣食物。
4. 高油脂食物
高油脂食物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增加血糖。此外,高油脂食物还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血糖高的患者应尽量避免高油脂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
除了以上食物,血糖高的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鱼、肉、蛋、奶等。
2. 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3. 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肥胖。
4.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
5.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服药。
总之,血糖高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食用上述忌食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最为严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核心,而饮食控制则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控制血糖,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除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这三种主要营养素外,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糖尿病的饮食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猕猴桃、橙子、草莓等水果,以及西红柿、青椒、黄瓜等蔬菜中都富含维生素C。
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核桃、杏仁、芝麻、菠菜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E。
硒是一种微量元素,具有调节糖代谢、抗氧化、抗炎等作用。研究表明,硒能够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预防心血管疾病。海产品、坚果、肉类等食物中富含硒。
镁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质,参与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缺镁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糖尿病病情。豆类、坚果、全谷类、绿叶蔬菜等食物中富含镁。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同时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适当补充钙质。牛奶、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食物中富含钙。
除了上述营养素外,膳食纤维、植物固醇等也有助于降低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膳食纤维能够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血糖峰值;植物固醇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脂。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注重饮食控制,合理搭配膳食,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管住嘴,迈开腿”是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保健法则,但许多患者一旦出现足部并发症,就会面临行动不便的困境。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仍然需要坚持运动,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神经病变是导致足部压力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神经病变会导致足部肌肉萎缩,趾骨畸形,步态异常,进而导致局部压力升高,形成恶性循环。此外,神经病变还会使足底感觉减弱,患者难以感知步行时的外伤,容易造成溃疡。
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运动前需要做好准备活动和保护措施,如护具、拐杖等,以避免跌倒、骨折等伤害。由于下肢运动神经支配能力减弱,患者只能从事轻体力的运动,如散步,步速为正常散步速度,每走10分钟最好就休息2-3分钟。对于有严重血管病变的患者,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在糖尿病足的治疗期间,患者也不能长时间卧床,可以适量进行抬腿、屈伸等动作,如“蹬自行车”动作,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除了运动,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穿着紧身鞋袜,定期检查足部,以及戒烟限酒等。
糖尿病足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改善足部血液循环;手术治疗可以清除感染、切除坏死组织等;物理治疗可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
总之,糖尿病足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坚持运动,注意日常保养,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发布了2019年全球十大健康威胁榜单,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位居榜首。据WHO统计,全世界9/10的人口都在呼吸着污染的空气,空气污染每年导致700万人死亡,并引发癌症、心血管疾病、肺病和卒中。与此同时,气候变化也日益严重,预计到2030年至2050年之间,气候变化将导致每年额外增加25万例死亡。
排名第二的健康威胁是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流感大流行也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威胁之一。WHO认为,全球正面临着一次严重的流感疫情,但目前尚无法确定疫情的爆发时间和严重程度。
脆弱的环境也是全球健康威胁之一,战乱、干旱、灾荒和流民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抗生素耐药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WHO指出,结核病的耐药性问题导致每年有1000万人被感染。
EBOLA病毒等高威胁性病原体、基层医疗薄弱、疫苗接种率低、登革热以及HIV等也是全球健康威胁之一。
此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也会对健康造成威胁。例如,过量食用高热量食物、缺乏运动、吸烟等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些健康威胁,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其次,要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抗生素耐药性。此外,还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