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肾病的危害不容小视

糖尿病肾病的危害不容小视
发表人:黄晓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肾病发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可以没有任何不适症状。

很多患者往往不重视,一直到出现大量泡沫尿、高度水肿、重度贫血、腰酸乏力,再去医院做检查尿常规中出现蛋白或者血肌酐水平升高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糖尿病患者临床上一旦出现蛋白尿,对治疗的反应效果通常比较差,而且病情进展很快。

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糖尿病肾病的定期筛查。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防治,对延缓糖尿病患者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高血糖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内皮细胞、炎症细胞的功能与活性改变。而血管病变的发生通常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因此,糖尿病会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

     

     

    一、冠状动脉病

     

    冠状动脉病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其中,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比较常见,且冠状动脉硬化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更高。

     

     

    由于糖尿病导致血管受损,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从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可能导致心、脑、肾方面的疾病。

     

    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下肢动脉病变是外周动脉疾病的一个组成成分,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常累及股深动脉及胫前动脉等中小动脉。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炎和栓塞等也可导致下肢动脉病变,因此,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通常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

     

     

    我国在2004、2012年的两次糖尿病足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足合并LEAD者分别为62.9%和59.0%,表明糖尿病合并LEAD是糖尿病足溃疡(DFU)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China DIA-LEAD研究显示,我国50岁以上T2DM患者中LEAD的患病率为21.2%,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的足溃疡相比,LEAD导致的足溃疡复发率高,截肢率增加了1倍。

     

    由于LEAD与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动脉血栓性疾病在病理机制上有共性,如内皮功能的损害、氧化应激等。因此,在临床上这几种病变常同时存在,故LEAD对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有提示价值。

     

     

    LEAD对机体的危害除了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疡和截肢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死亡率更高。LEA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事件,在确诊1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达21.1%,与已发生心脑血管病变者再次发作风险相当。

     

    三、脑血管病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为糖尿病并发的系列脑血管疾病, 其中以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病最为常见。主要与糖尿病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血液高凝状态、微血管病变以及吸烟、肥胖等因素有关,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等。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病死率、病残率、复发率较高, 病情恢复慢。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与一般的脑血管病治疗原则是相同的, 但是由于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特别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处理过程中, 存在诸多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 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降糖药物的选择、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侯莉,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22).
    2. 赵康.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9).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4.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世界中西医杂志, 2011, 6(4).
  • 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出现慢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糖尿病就算其中一个。并且这些糖尿病的人群里,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各不相同,很多错误的吃饭习惯。不良的饮食结构是他们的通病,并不是吃了太多的甜食和油脂导致的疾病产生,而是不懂一些吃饭中的技巧。同样的一天三顿饭,但是患上糖尿病的人血糖就越来越高,而很多人却很健康。

     

     

    营养师总结三大吃饭的习惯影响着血糖,让更多的人增加疾病危害的风险

     

    饮食中钠元素很多

     

    少摄入钠元素,并不是代表就只是减少摄入盐的含量就可以了,平常我们的吃的蚝油、酱油和酱类调料,包括鸡精味精,还有腌制的食物里面都会有盐分,都有钠元素,这些是隐藏在我们食物里面的盐分。摄入太多的盐就会导致血糖只升不降,增加疾病危害身体的风险。

     

    每天把盐量控制在6g以内,少吃一点盐,可以把其他调料换成天然的材料,比如辣椒酱换成辣椒,胡椒粉换成真胡椒、花椒等。能接受酸味的人群,也可以突出酸味来代替咸味,也可以把陈醋换成白醋或者柠檬、番茄等食物来替代。

     

     

    并且烹饪的方式尽量简单,不要选择高油脂和大爆炒。还原蔬菜本身的味道,尽量选择蒸或者煮的方式。

     

    饮食中没有五谷杂粮

     

    在我们日常多饮食中,把吃粗粮的比例增加,可以让我们的血糖慢慢变得平稳。主食也影响着血糖的的升高和降低,杂粮中的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都是对血糖波动比较小的,因此吃这样的食物不容易让血糖变得越来越高。

     

    但也不是任意的粗粮都有对血糖的稳定有帮助,对于精致的米面来说,香糯的小米饭和糯玉米这样黏糯的食物更加提高餐后的血糖,因此也是不建议食用的。


    比如同样的杂粮,不要做成糊状和软烂的形态就更利于血糖的稳定。煮的时间长的食物,淀粉更容易被消化,血糖容易被加快。

     

    两餐之间吃很多水果

     

    有研究发现,低升糖指数的水果更适合血糖容易波动的人,两餐之间吃一些水果帮助稳定血糖,但是当日要吃的主食量就要减少,不然还容易长胖。

     

    很多人觉得水果补充维生素,天然健康。没挑没选的吃,吃一些容易升高血糖的水果,三餐还照样摄入精致的主食,导致血糖不断飙升。还有各种干果,吃起来口感丰富,但是升糖指数很高,还不容易控制摄入的份量。


    若是糖尿病患者,为了不升高血糖,应该在吃水果的时候测试下自己的血糖,实时监测,吃升糖指数低的苹果、桃子、梨、猕猴桃这样的水果,少吃蜜枣、柿饼、枣干、果脯这样的水果。并且注意一下份量的摄入。

     

    对于需要稳定血糖的人来说,日常还要注意以下习惯

     

    参加运动

     

    平常不参加聚会社交,封闭自己,还不爱运动的人。整天宅在家里打游戏,玩手机,饿了点外卖。这样的人更容易发胖导致出现糖尿病,因为动的太少,并且热量摄入还多,血糖不断升高,脂肪不断堆积。


    平常要多参加社交活动,进行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保证每周5次以上的半小时左右的运动,帮助稳定血糖。

     

    调节情绪

     

    平常情绪的不稳定,生气,胰岛素分泌就会导致血糖出现波动,影响神经功能。

     

    平常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耐心平和,不要为了一点小事着急上火,把爱惜自己放在第一位。释放自己的压力,调节良好的情绪。


    抽烟喝酒

     

    这种行为也是导致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关键原因之一。很多的患者都是因为长期的 抽烟喝酒患上的疾病,并且女性若是吸烟患上这种疾病的概率更高。

     

    因此,平常要注意减少喝酒的次数,最好把烟给戒掉,把血糖维持好,远离疾病对健康的威胁。

  • 糖尿病这个词,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糖尿病患者的数量翻了两倍。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估计,2015年有4.1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到204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6.42亿。

    那么糖尿病到底是如何引起的呢?

    一、糖的代谢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中,有含淀粉类的食物,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主食。

         

    食物进入胃做了短暂停留,进入小肠。小肠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

        

    血液就像是列车,带着糖运输前往进入每个细胞。葡萄糖是细胞重要的能量来源,细胞一切活动需要的能量大部分都来自于糖。

        

    细胞也有自己的算盘,将一部分糖消耗掉供给日常生活。如果血糖太多,多余的血糖会跑到肝脏中储存起来,就是肝糖原。

        

    最后如果连肝糖原都储存不下了,就转化为脂肪储存,也就是我们讨厌的“肥肉”。等饿的时候细胞再吃肝糖原,甚至脂肪动员消耗脂肪。

         

    这差不多就是糖在身体里的活动了,但也不是那么简单。

        

    细胞可是很讲究的,就像疫情期间的小区管理,不是糖想进来就进得来的,只有打开细胞的门,糖才可以进去,而打开这道门的钥匙就是胰岛素。

        

           

    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糖需要搭上血液列车才能到达各个细胞。就像我们坐火车一样,葡萄糖登上血液列车也需要排队,轮流登上摆渡车,也就是我们说的葡萄糖的运输载体。陪伴葡萄糖们旅行的,是胰腺分泌的列车员胰岛素。

         

    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如果糖无法进入细胞就会滞留在血液中,血液中的糖就会超标了。

         

    二、胰岛素

    胰岛素这么重要,那它是怎么来的呢?

         

    人类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叫胰腺,那是生产胰岛素的重要厂家。

         

    可能有人就疑惑,为什么体内升血糖的激素这么多,像肾上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等都可以升血糖,但是,降血糖的激素只有一种?

          

    这个原因很难说清楚,可能和人类进化有关。在人类历史中,遥远的远古时期,都是茹毛饮血,吃生肉为主,很少可以进食到野果、薯类,这些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进食都比较少。为了生存也得经常应对危险,挨饿得升血糖吧,奔跑躲避追捕要升血糖吧。但是人类到了石器时代,突然就掌握了对火的应用,知道吃熟食的好处了,也就突然掌握了农耕技术,一下子进入了种植农作物、谷物的时代,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开始摄入,而人类那个时候可能还没进化出更多的降糖激素,胰岛素就临阵磨枪,开始投入使用,直到今天。

        

     

    那现在说回来,胰腺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要分泌胰岛素呢?另一个关键的物质要出场了,那就是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它是小肠分解淀粉时产生的,它的功能只有一个,就是报信。GLP-1会第一时间将血糖要升高的消息报告给胰腺:“快快快,起来干活,分泌胰岛素。”于是胰腺的β细胞开始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生命周期只有5-15分钟,它唯一的使命就是去找到细胞为糖打开大门,让糖进入细胞,为细胞供给能量,这样糖有了出路,血液中的糖含量就会降低了。血液中的糖低了,胰岛α细胞又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升高,就这样两者维持一个血糖的动态平衡。

          

    三、人是怎么患上糖尿病的呢?

    有些人是因为免疫系统缺陷和遗传等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那么糖就不可能顺利进入细胞,血糖就会一直超标。

     

    人体免疫就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人体内的警察,要攻击体内的坏人。有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会误判,把自身组织误以为外来有害的东西,进行攻击,就是所谓的自身免疫,如果自身免疫发生在胰腺,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不能分泌胰岛素,便可发生糖尿病。

     

    这类人群我们称之为1型糖尿病人,这类人群需要终身依靠外援——注射胰岛素来帮助糖进入细胞完成代谢。这类糖尿病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病,仅有6%左右的糖尿病患者是1型糖尿病。

     

    除了1型糖尿病,还有一种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占比最多、病情最复杂、隐藏又比较深的2型糖尿病。那么2型糖尿病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糖代谢的过程中,小肠在分解淀粉时,如果忘记分泌GLP-1,也就是压根没有通信兵去报信,胰腺就会傻乎乎地在家睡觉,不知道要分泌胰岛素。这种由于通讯设施错误导致的高血糖,是一种2型糖尿病。当然,这是一种很绝对的情况。

     

    更多的情况是,如果你吃吃喝喝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胰岛素的感受,胃肠道吸收太多的葡萄糖,就像过多乘客扎堆来到列车员面前,这个工作量直接把列车员吓懵了,只能消极怠工甚至罢工。

     

    小肠照常分泌了GLP-1,而GLP-1不积极工作,慢悠悠地去报信,胰腺接到指令后也慢悠悠地分泌,分泌出来的胰岛素又慢悠悠地去开门。意思就是如果肽君、胰腺、胰岛素这三个家伙有一个患了拖延症,或者是全部患了拖延症,那结果就糟糕了。

     

    血糖进入不了细胞,血糖值就飙高,这个时候,胰岛就只能派更多的胰岛素去救场,但这种做法不一定有效,最后还可能把胰腺总部累死,再也培养不出胰岛素来。所以某些病人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

     

    这种因为无法识别胰岛素而导致血糖无处可去的情况,我们称为2型糖尿病。这类糖尿病发病时间通常较晚,且与肥胖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类是妊娠糖尿病。在怀孕前血糖正常,妊娠期突然血糖升高,而分娩后又恢复正常。这一类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主要是因为体内内分泌变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功能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妊娠糖尿病一经诊断,就应该立即开始治疗,否则高血糖状态会对母亲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即便分娩后血糖值恢复正常,也应该定期进行血糖测试,及时发现血糖变化,否则有可能会转化成其他类型糖尿病。

       

    最后就是特殊类型糖尿病,比较少见,主要是继发于其他的疾病,病因众多,患者较少。

       

    四、糖尿病前期

    这里主要指的是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称好发人群,是指容易得糖尿病,但目前血糖还正常的人群。一般来说,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饮食和运动等多种因素相关。

        

    易患糖尿病人群如下:

       

    1、有糖尿病家族史

       

    2、身体肥胖

       

    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大。

       

    3、生产过巨婴

       

    生过8斤以上巨大婴儿的妇女,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4、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孩子

        

    有研究发现,出生时在5斤以下体重较轻的孩子,胰岛发育可能存在问题,长大以后患代谢综合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概率较高。

        

    5、患有代谢综合症

        

    代谢综合症(或者叫胰岛素抵抗综合症)是以引起多种物质(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为基础的疾病,包括高体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黏、高胰岛素血症、微量白蛋白尿、脂肪肝。如果具备其中三项或三项以上,则患有代谢综合症。患有代谢综合症的人群,即使血糖不高,也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6、糖耐量受损

       

    有一部分人,他们的空腹血糖是正常的,在饮用糖水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超过了正常血糖的水平(≥7.8 mmol/L),但不超过11.1mmol/L。这显然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医生却不能轻易放过这个发现。这个结果表明这些人的血糖调节能力可能已经受损,临床上把这种情况称为:糖尿病前期,也称为糖耐量受损。

       

    另外一个可能性是,受试者的空腹血糖未达糖尿病的水平(≥7mmol/L),但介于6.1至6.9 mmol/L之间,也反映了糖代谢的异常,因此也被归类为糖尿病前期。

      

        

    为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规律监测血糖十分重要。血糖监测频率因人而异,您可与医生详细交流后做决定。每年至少一次血糖测定为常见推荐次数。

  •  

    *本文章转载于雅培医学营养公众号,版权均归原机构或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内容仅供大家学习和分享,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

  • 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食用甜食。甜食通常富含高糖分,会迅速导致血糖升高,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患者有食用甜食的需求,最好选择低糖或无糖的替代品,这样可以减少血糖波动。同时,也应注意食用甜食的量,控制摄入,避免过量。总体而言,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中应以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健康食物为主,合理控制甜食摄入,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 糖尿病前期,也称为糖尿病前期代谢紊乱,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阶段。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会出现频尿、口渴、疲劳等症状。此外,由于血糖控制不好,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出现,如视力模糊、感染易发等。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要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生活方式,进行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以避免糖尿病的发展。

  • 在进行血糖测试前一天,需注意饮食控制、运动控制、药物管理、身体状况等。

    1.饮食控制:

    • 在测试前一天,尽量遵循正常的饮食习惯,避免大量摄入高糖或高脂肪的食物,尽量避免饮酒或饮用含糖饮料。
    • 尽量保持正常的饮食时间和进食间隔,过长或过短的进食间隔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

    2.运动控制:

    • 在测试前一天,避免进行过于剧烈或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因为运动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
    • 然而,也不要完全停止运动,适度的运动对血糖控制是有益的。

    3.药物管理:

    • 如果正在接受药物治疗,例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确保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用药管理。
    • 在测试前一天,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除非得到医生的指导。

    4.身体状况:

    • 如果在测试前一天出现了感冒、发烧或其他疾病,这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
    •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推迟测试。

    测血糖前一天注意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个人状况进行,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示,可以确保获得更准确的血糖测试结果,并有助于更好地管理血糖水平。

  • 二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症状包括软膜渗出、硬膜渗出斑和视网膜出血。

    一、软膜渗出:患者眼中会出现白色絮状斑点,这些斑点通常形状和大小不同,分布在神经纤维层。软膜渗出是增殖疾病的前兆,需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二、硬膜渗出斑:硬膜渗出斑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典型症状,白色和黄色斑点由血浆中的脂蛋白渗出到视网膜形成。

    三、视网膜出血斑:视网膜出血斑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症状,点状暗红斑出现在视网膜血管下方。

    四、治疗

    1. 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根本是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有助于减轻视网膜病变。

    2.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羟苯磺酸钙、依帕司他、甲钴胺等药物进行治疗。

    3. 手术治疗:对于进行性视网膜病变,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局部眼科手术。

    五、日常保养

    1. 注意饮食:限制高热量饮食,多吃蔬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

    2. 适度锻炼:保持适度锻炼,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轻视网膜病变。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4.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视网膜病变。

  • 脂肪肝症,一种日益普遍的肝脏疾病,正悄悄地侵蚀着人们的健康。据统计,我国脂肪肝患者数量逐年攀升,甚至青少年和白领群体也成为了脂肪肝的高发人群。由于早期脂肪肝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往往忽视了疾病的严重性,导致病情恶化。

    那么,脂肪肝症究竟有哪些危害呢?以下将从心脏、糖尿病、肝脏功能等多个方面为您解析。

    心脏危害

    脂肪肝会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脏疾病。临床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时,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因此,脂肪肝患者应及时治疗,避免心脏疾病的发生。

    诱发糖尿病

    脂肪肝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据统计,约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而30%-40%的脂肪肝患者合并糖尿病。同时,孕妇在怀孕后期也可能患上妊娠性脂肪肝,这种疾病治疗困难,死亡率高。

    肝脏功能受损

    脂肪肝不仅会降低人体免疫力,还会损害肝脏功能,长期发展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此外,脂肪肝还会影响脾胃功能,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为了预防和治疗脂肪肝,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健康饮食

    控制脂肪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

    坚持每天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脂肪肝。

    3.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脂肪肝病情,应尽量避免。

    4.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脂肪肝。

    总之,脂肪肝症的危害不容忽视。了解脂肪肝的危害,积极预防和治疗,才能守护我们的健康。

  • 烧伤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感染,会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

    首先,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以确保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在烧伤后,应首选胰岛素治疗,可以采用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的方式。

    其次,针对感染,需要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初期,可以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但需进行药敏实验,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药物种类,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感染治疗较为复杂,需要综合多个学科的治疗方法。可以选择中西医结合开放式治疗,涉及多个学科、科室的综合治疗,兼顾整体和局部,内治和外治相结合。

    治疗环节主要包括清创、控制感染、改善循环、营养创面、去腐生肌等。通过这些治疗措施,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伤口创面快速愈合,避免截肢等严重后果。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加强对并发症的认识,日常生活中要控制好血糖,避免受伤。一旦发生烧伤或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正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体型,更严重的是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对生命造成威胁。本文将深入探讨肥胖的危害,包括其对心血管、代谢、骨骼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首先,肥胖会导致血脂异常,增加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肥胖还会引发糖尿病、脂肪肝、骨关节疾病等代谢性疾病。研究表明,肥胖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

    为了预防和控制肥胖,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其次,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活动量。此外,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饮酒等不良习惯。

    在治疗肥胖方面,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是可行的选择。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减肥药、胰岛素增敏剂等。手术治疗则适用于重度肥胖患者,如胃旁路手术等。

    总之,肥胖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科学的饮食、合理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肥胖,从而维护健康。

  • 第三代胰岛素作为一种新型胰岛素产品,近年来在我国市场逐渐崭露头角。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第三代胰岛素产品主要来自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和甘李等四家企业。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第三代胰岛素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中,这个市场将迎来新的竞争格局。

    第三代胰岛素相较于传统的胰岛素产品,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注射次数少等优势,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治疗方案。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对第三代胰岛素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通化东宝作为我国胰岛素产品的生产企业之一,近年来也在积极研发第三代胰岛素产品。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化东宝的第三代胰岛素产品已进入临床审批阶段,有望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除了通化东宝外,珠海联邦、万邦医药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第三代胰岛素市场。国内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有望在第三代胰岛素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随着第三代胰岛素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将愈发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总体来看,第三代胰岛素市场前景广阔,有望成为我国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重要力量。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和日常管理一直是患者和家属关注的焦点。然而,在糖尿病的饮食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会误导患者,甚至可能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伤害。

    误区一:无糖食品可以随意吃

    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选择无糖食品,就可以随意食用,不必担心血糖升高。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所谓的无糖食品,其实是指不含有葡萄糖,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含有碳水化合物。因此,过量摄入无糖食品仍然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误区二:得了糖尿病就要少吃

    一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会选择过度节食,认为吃得越少,血糖控制得越好。然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人体需要一定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过度节食会导致身体能量不足,反而可能引发低血糖等问题,加重病情。

    误区三:粗粮不含糖,可以多吃

    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益处。然而,粗粮同样含有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也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适量食用粗粮,并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血糖水平,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误区四:水果可以多吃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糖尿病患者有益。然而,水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糖分,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适量食用水果,并选择低糖分的水果,如草莓、蓝莓等。

    误区五: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食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食的说法是错误的。适量食用甜食并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影响,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的摄入。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低糖或无糖的甜食,如无糖饼干、无糖蛋糕等。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该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避免误区,科学饮食,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维护身体健康。

  •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尤其在老年人中更为多见。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溃烂时,我们称之为糖尿病足溃烂,也称为糖尿病足。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控制不佳导致的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代谢紊乱。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是末梢循环不良,导致双下肢出现发凉、发麻、疼痛等症状。若合并感染,更容易出现溃烂。

    治疗糖尿病足溃烂的关键在于及时应用抗生素,并注意维持血液循环,控制血糖稳定。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一餐,不吃高糖食品,限制高脂肪高蛋白食品的摄入。

    2. 远离烟酒:避免碳酸饮料和浓茶,喝绿茶和矿泉水。

    3. 锻炼身体: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4. 注意保暖:尤其是下肢,每天进行足浴,防止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

    5. 密切监测血糖:每年到医院进行全面体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足溃烂的治疗需要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日常保养。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胰岛素、降糖药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溃疡难以愈合的患者。日常保养包括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挤压,定期修剪指甲等。

  • 血糖管理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但并非越低越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童南伟指出,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来。这是因为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产生影响。

    高血糖可造成多种不利影响,如胰岛素分泌减少、免疫紊乱、酮体、氧自由基和血小板聚集等,引起炎症播散、细胞凋亡和组织损伤等,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功能丧失甚至死亡。然而,严重的低血糖同样会增加死亡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病情分层和社会因素的差异设定相对合理、因人而异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

    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童南伟主任提出了以下血糖控制目标建议:

    1. 非妊娠、非手术住院患者:新诊断、病程较短、无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的非老年(<65岁)糖尿病患者,若降糖治疗无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且有医疗条件和健康需求,依从性好,采用严格标准,即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4.4—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6—8mmol/L。

    2. 重症监护单元(ICU)患者:采用宽松标准,即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8—10mmol/L。

    3. 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普通大中小手术,术前糖化血红蛋白<8.5%即可;术前术中及术后采用宽松标准,即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8—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或不能进食任意时点血糖水平8—12mmol/L,短时间<15mmol/L也可接受。

    4. 妊娠期高血糖患者: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期间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控制在3.9—6.5mmol/L,餐后血糖在8.5mmol/L以下。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既要控制血糖水平,又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以确保患者的健康。

  • 糖尿病性神经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为了缓解病情,患者需要关注饮食方面的调整。本文将为您介绍糖尿病性神经病的食疗方法以及饮食原则,帮助您更好地控制病情。

    一、糖尿病性神经病食疗方法

    1. 酸枣仁粥:取酸枣仁30克,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与50克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调味即可。每日1次,连用1周为一疗程。

    2. 桂圆莲子粥:桂圆15克,莲子10克,大米50克,同入锅中加水煮粥。早晚均可食用。

    3. 龙眼肉芡实汤:龙眼肉、炒枣仁各10克,芡实米12克,共同煮汤。睡前饮用。

    4. 鲜芦根酸枣仁茶:鲜芦根45-60克,酸枣仁15克,加水同煎。每日饮服数次。

    5. 百合糖水:百合60-100克,白糖少许。煮百合至熟烂,加入白糖煮至糖化。分次食用。

    二、糖尿病性神经病患者饮食原则

    1. 控制总热能: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活动量,合理控制每日摄入的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

    2. 适量碳水化合物:糖类应占总热能的60%左右,每日进食量可在250-300克,肥胖者应控制在150-200克。

    3. 充足食物纤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常见的膳食纤维食物有蔬菜、麦麸、豆类、整谷等。

    4. 充足蛋白质: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10%-20%,优质蛋白来源包括乳、蛋、瘦肉、鱼、虾、豆制品等。

    5. 控制脂肪摄入:脂肪应占总热能的25%-30%,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6. 充足维生素和无机盐: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尤其是维生素B族、维生素C、铬、锌、钙等。

    7. 适量饮酒:糖尿病患者应适量饮酒,避免饮酒过量导致血糖升高或低血糖。

    8. 合理安排三餐:每餐都应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以减缓葡萄糖的吸收。

    9. 控制油炸食品、粉条薯类食品及水果:学会掌握各种食品交换的方法,达到平衡营养。

  • 阳痿,即勃起功能障碍,是男性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之一。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心理因素、器质性因素和药物因素。

    心理因素:夫妻关系不和谐、性知识缺乏、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对性宣传的误解、对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恐惧等都可能导致阳痿。

    器质性因素:血管因素、神经因素、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代谢疾病、手术和创伤等都可能导致阳痿。

    药物因素:抗抑郁药、降压药、抗精神病药物、抗雄激素等都可能导致阳痿。

    预防阳痿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的生活作息、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

    如果出现阳痿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