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的患者出现低血糖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低血糖,而很多人对于糖尿病的患者出现低血糖并不理解,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具体是怎么回事?
第一,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在发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也就是胰岛素抵抗,会导致患者出现下一餐前血糖偏低,诱发低血糖的症状发生,比如心慌气短,汗出,饥饿感明显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症状。
第二,药物性低血糖,在糖尿病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口服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促泌剂,比如临床上常用的磺脲类、格列奈类大量长期的应用会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诱发低血糖的发生,另外,对于大量注射胰岛素也是导致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出现药物引起的低血糖需要医生重新调整降糖方案,避免低血糖再次发生。
第三,饮食运动因素,饮食不规律往往是导致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进食量过少、进食没有规律,反而药量却没有减,对于大量运动也是低血糖的诱因,尤其是饮食不规律伴有大量运动的患者,再加上口服磺脲类药物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另外,对于胰岛功能较差,血糖波动性也较大,有的一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波动性大,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情况,表现非常的脆性,也容易出现低血糖!
总结,通过以上几点分析,低血糖的诱因有很多,无论哪种诱因都应该积极的进行治疗和预防,避免低血糖发生而带来严重不可逆的后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科学饮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途径,并不是需要您饿肚子,甚至不需要放弃自己喜欢的食物,只要合理安排每日摄入食物种类和数量,您同样能享受健康美食,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饮食,糖尿病饮食是健康饮食,不是饥饿饮食,同样适合正常人。
科学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能协助维持血糖在理想水平;控制血脂、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维持合理体重。科学的饮食治疗贯穿始终,科学饮食的目的:控制病情 + 享受美食!
1.计算自己的标准体重=身高(cm)-105正常体重:理想体重±10%之间 肥胖: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 消瘦:低于理想体重20%以上
2.每天需要的能量=理想体重×能量级别,活动量不同,所选择的能量级别也不同
3.根据自己的活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能量级别注:以轻度活动(退休、老年)正常体形为基准:体力活动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5kcal/kg体重;肥胖者减5kcal/kg体重;消瘦者增加5kcal/kg体重。
举例:老王,男性,56岁, 身高170厘米,体重68公斤,职业:会计,患糖尿病4年,采用口服药+饮食治疗,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算算老王每天需要的总能量先算老王的理想体重=170-105=65公斤老王体型正常,轻体力活动,故选择每公斤体重30千卡的能量级别,所以:老王每天所需总能量=30×65≈2000千卡。
主食类(即碳水化合物)食物是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主食的选择上可以粗细搭配,即粗粮和精细的粮食搭配在一起,如早餐吃玉米,午餐可以吃米饭,晚餐还可以将部分主食用些芋头或红薯替换。即使主食是粗细粮搭配,每餐也不宜过饱,七八分即可。
主食应粗细粮搭配摄入,肉蛋奶类不能忘
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占全天饮食总热量的10%~15%,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全天摄入蛋白质总量的1/3,如鱼肉、瘦肉、鸡蛋、牛奶、大豆等。
脂肪是美味佳肴的创造者,但过多摄入饱和脂肪会产生过多的能量,使血糖升高,并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关。每日的脂肪摄入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警惕看不见的油脂--坚果类,因为坚果的热量很高。胆固醇的摄入量也要严格限制。
注意保证蔬菜的摄入,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且多数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适合糖友食用。每天蔬菜摄入量要达到300-500克,但要限制炒菜用的油量,含淀粉类多的蔬菜可以和主食交换(如:马铃薯,红薯)。每天蔬菜食用量用自己的双手捧一捧,大概在1斤左右。
这是很多人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很多人怕血糖升高而不敢吃水果。糖友可以吃水果,但有一定的条件:时机:在血糖控制比较理想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0%。
时间:选择在两餐之间;种类:选择低糖分瓜果; 计量:从每天摄入的食物总能量中扣除水果能量。每天水果的食用量用自己的拳头举一举,大概相当于拳头大小。
饮酒会让血糖难以控制,最好不要饮酒 ,如果饮酒,每日不超过1~2份标准量,糖友饮酒需遵医嘱,饮酒后应扣除相应能量的主食(一份酒≈20克主食),不要空腹饮酒,空腹饮酒易出现低血糖,尤其是注射胰岛素或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患者。每日饮水量约2000毫升左右。35ml白酒 = 350ml啤酒 = 140ml红酒 = 100kcal
推荐的烹调方法: 炖、清蒸、烩、凉拌、煮、汆、煲。 优点:营养成分损失少,不增加脂肪,容易消化吸收,清淡爽口。 不推荐的烹调方法 :炸,煎,红烧。 缺点:对蛋白质、维生素破坏多,肉中脂肪过度氧化,产生致癌物,增加脂肪和热量。
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约1矿泉水瓶盖),油盐少放点儿,口味清淡点儿。
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今天我们对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希望大家从今天起能摆脱误区,消除顾虑,合理的饮食配合正确的药物治疗,让血糖更早达标,更早获益,远离一切并发症,快乐健康的生活。
糖尿病是以血糖偏高为主要特点的疾病,而很多人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都曾经出现过血糖偏高这种状况,但也有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低血糖的状况。
有时会经常听到医生嘱咐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时定量饮食,用药规律,如果患者感觉自己有心慌、汗出的情况时,应首先考虑出现低血糖的可能,则应该立即进食,避免产生更严重的情况。
得了糖尿病的病人为什么要警惕出现低血糖呢?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出现异常,患者为了控制血糖,往往需要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并配合降糖药物,当进食过少,过量采用控制血糖药物,和运动过多时,则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3.9 mmol/L以下时,就说明该患者出现了低血糖,常见的症状为有饥饿感、心慌、汗出、面色苍白等,严重的患者则会出现昏迷等危重情况。
当昏迷持续时间较长的时候,会严重的损伤脑细胞,甚至会遗留记忆力减退、痴呆等症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少数老年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易并发心脏病、心律不齐甚至心梗等疾病。因此,糖尿病的患者应特别警惕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预防低血糖的出现呢?
1、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降糖计划,按时进餐,且应定量,不可过度控制食量,如果进食量明显减少,应该根据减少的量也相应的减少药物的量,这样才科学才健康。
2、一定要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可以擅自加大剂量,过量的服用导致血糖快速下降引发低血糖。
3、运动也易导致血糖下降,因为运动会导致身体能量大量消耗,能量摄入不足出现低血糖,糖友锻炼前应询问医生是否应吃点东西。
4、如果轻微的低血糖只要患者及时吃高糖食物让血糖得到回升,同时避免低血糖症状加重。
5、定期去正规医院监测血糖、听取医生的治疗建议,患者及家属应学会辨别低血糖,知道出现低血糖的时候应该如何自救。
6、患者外出时,身上要常备一些随身的必须品,比如糖果,饼干等,在出现低糖的状况的时候可以及时补充,能够减少一些意外发生。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代谢疾病,被称为“百病之母”,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而且严重,所以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生。那么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糖尿病的症状。
1.多食
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
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
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 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消瘦
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以上“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通过以上对糖尿病症状的了解,相信您对于糖尿病的严重性有了更加严肃地认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抽烟不喝酒等都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
对于高龄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确实可以适度放宽,但并非无需控制血糖。首先,老年人的身体往往较差且可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预期寿命相对较短,这些都会影响血糖控制的难度和效果。这种情况下,如果过于严控血糖,由于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弱,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可能还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其次,老年患者更需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因为低血糖可能对他们身体造成的危害更大。
一般来说,对于老年糖友应当基于“控制低血糖风险”和“不因血糖过高而出现感染、高危症状”两个原则,制定适宜的个体化血糖管理目标。但如果血糖水平过高,也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也会加速衰老过程,导致免疫力下降等。因此,对于高龄糖尿病患者,制定血糖控制目标时应考虑具体情况,包括年龄、预期寿命、慢性疾病状况等。在控制血糖时,要避免过于严格导致低血糖,也要注意适当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长期高血糖带来的危害。同时,老年糖友需注意饮食管理。要控制糖分和热量的摄入,同时保证营养均衡。应定期检测血糖,根据情况调整饮食计划。高龄糖尿病患者需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来制定适当的血糖控制目标,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血糖管理和饮食调整。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你亲友是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常常听到:
我这不是糖尿病,尿里没糖就没病;
咋可能得糖尿病,年纪轻轻不生病;
不吃糖哪来的病?我就不得糖尿病;
就算我有糖尿病,不痛不痒不算病;
已经得了糖尿病,无奈遗传天注定……
这些总被糖尿病患者挂在嘴边的话都是些误区,所反映的生活行为,更是影响对糖尿病病情的判断和控制水平,甚至加重病情。
那么哪些以为的常识其实是误区呢?它们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血糖监测
便携式血糖仪是糖尿病患者家中必备测量仪器,测量的是指尖全血血糖。
而医院检测的是静脉血浆血糖。血浆去除了红细胞,而红细胞的葡萄糖含量较低,二者差异由此可见。根据国家标准规定,血糖仪允许偏差上下浮动20%。
家庭常用的血糖仪有很多,给家中老人准备时优先考虑以下几种。
血糖测量有技巧
空腹血糖是指禁食和休息8~10小时之后,次日早晨8点之前采血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的2个小时。
1. 血糖测量前2小时避免服用维生素C类药物,可能造成血糖测量结果异常偏低。
2. 采血前按揉指尖,保持血流通畅。
3. 75%酒精消毒,不使用碘酒或碘伏消毒。
4. 不要用力按压手指,避免组织液干扰。
如果觉得扎血太疼,可以选择瞬感动态扫描式血糖仪,只需在胳膊上贴一个传感器,无针采血、操作便捷,拿手机轻轻一扫,血糖明了。
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应以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为基础,首先做到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尤其是腹型肥胖患者,减少久坐,控制体重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
降糖药物种类繁多,注意事项也不少。
控制体重、减轻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改善糖耐量异常的重要手段。
要做到这点,需要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双管齐下:
1. 控制碳水摄入量,避免重油、重糖、重盐食物。
2. 避免吃夜宵,晚上8点后尽量避免进食。
3. 规律饮食,不饥一顿饱一顿。
4. 避免熬夜,作息规律。
5. 避免久坐,增强运动,包括每周一定运动量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6. 保持心情愉悦,减少心理压力等。
总而言之,管住嘴、迈开腿是预防糖尿病的法宝。看了本期小贴士,希望大家走出误区,正确抗「糖」!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在对抗糖尿病的战斗中,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物,它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那么,SGLT-2抑制剂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SGLT-2是什么。SGLT-2全称为“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主要存在于肾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肾脏重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主要由SGLT-2介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较正常人群偏高,在此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也增加,从而使患者体内血糖水平更不稳定。
这时,SGLT-2抑制剂就发挥了作用。SGLT-2抑制剂可以阻断SGLT-2的作用,降低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更多的葡萄糖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这种降糖机制与其他降糖药物(如胰岛素或二甲双胍)不同,它不依赖胰岛素的作用,也不会引起低血糖的副作用。
另外,SGLT-2抑制剂还有一些额外的好处。首先,由于通过尿液排出的葡萄糖含有“热量”,所以使用SGLT-2抑制剂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体重。其次,SGLT-2抑制剂可以降低血压。这是因为排尿量增加,体内的钠离子减少,从而降低了血压。最后,一些研究还发现,SGLT-2抑制剂对改善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然而,SGLT-2抑制剂也并非没有副作用。由于其作用机制,可能会增加尿路感染和真菌感染的风险。此外,尽管SGLT-2抑制剂不会引起低血糖,但如果与其他可能引起低血糖的药物(如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还是有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情况。
总的来说,SGLT-2抑制剂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任何药物都有其适应证和副作用的风险,使用时需遵医嘱,定期监测血糖和肾功能,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1、皂角米
皂角米是皂荚的种子,外号“雪莲子”,性辛、性温,归肺、大肠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皂角米里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多吃能促进肠道蠕动。而且,皂角米在肠道能吸水膨胀,软化粪便,缓解粪便,预防便秘的效果非常好。
另外,皂角米所含的植物胶原蛋白能稳定餐后血糖,避免餐后血糖快速上升,非常适合餐后血糖高的糖友食用。皂角米可直接泡水饮用,也能炖汤,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款银耳莲子皂角米粥,非常适合高血糖的朋友食用。
制作方法:
准备银耳、莲子、皂角米、百合、大枣;将准备银耳泡散,清洗干净后撕成小块备用;往锅里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加银耳,皂角米、百合,莲子,大枣,继续熬煮;等再次煮沸之后换小火慢熬1个小时左右,即成。
2、苦瓜
苦瓜性寒凉,可直接榨汁、熬汤、煎炒。苦瓜的营养极为丰富,有清热解毒、美颜嫩肤、养血滋肝以及降低血糖的功效。苦瓜含有苦瓜素、苦瓜多糖、罗汉果苷、黄酮类物质等好几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降血脂、降血糖等方面效果显著
苦瓜可以直接做成苦瓜汁,也可以炒着吃,今天教大家一个特别适合高血糖朋友的食用方法:蒜蓉炒苦瓜。
制作方法:大蒜拍扁后,切成碎沫;红椒切成菱形片,放在盘里;准备苦瓜2根,切开后,去掉里面的瓜瓤,斜切成片,把苦瓜焯一下水,让苦瓜断生。
焯过水的苦瓜,倒入盆中,加入食盐,白醋,用手揉搓一会。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去除苦瓜的苦味。然后用清水,冲洗掉食盐和白醋,挤干水分。
锅内烧油,油热后,倒入蒜末,红椒,炒出蒜香味后,然后放入苦瓜。加入食盐,味精,加一点清水,可以更好的化开调料,快速翻炒,再加一点水淀粉收汁。
3、苦荞
《本草纲目》记载,苦荞性味苦、平寒,能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是中老年人最理想的保健食品。糖友们吃苦荞,不光可以泡水饮用,更可以直接做成苦荞米饭。
制作方法:将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电饭煲内;再放入洗净的苦荞麦;倒入适量清水后煮熟即可。
4、玉米须
玉米须可不是用不上的“废料”,其实玉米须还是一味药材,中医认为,玉米须性平和,归膀胱、肝、胆经,煎水服用有利尿之功。所以,玉米须煮水喝,不光能降血糖,还能降低血压、尿酸,缓解水肿。
(1)玉米须茶
制作方法:玉米剥皮时把玉米须留着,清洗干净,跟玉米一起放入锅内煮,煮熟后,把玉米和玉米须捞出,剩下的汤水就是玉米须茶,可直接饮用。
(2)玉米须煮鸡蛋
准备玉米须若干,鸡蛋2个,全部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煮熟,把煮熟的鸡蛋捞出去皮后再放到锅里煮一会儿,捞出后趁热食用。这种吃法不仅能利尿祛湿,还能平肝清热,疏肝解郁。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以下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1.感觉障碍:糖尿病神经病变最早的症状之一就是感觉障碍,包括疼痛、麻木、刺痛、烧灼感等。这些感觉障碍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比如行走、穿鞋等。
2.肌肉无力: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行走。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影响自主神经的功能,导致心率失常、血压下降、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4.足部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导致足部并发症,包括足部溃疡、骨关节病变、足部感染等。严重的时候,可能需要截肢。
5.假性肌炎: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导致假性肌炎,表现为肌肉疼痛、肌肉萎缩等。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行走。
6.心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病变,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7.肾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导致肾脏病变,表现为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时候,可能需要进行肾移植或者透析。
8.眼部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导致眼部病变,包括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失明。
9.神经萎缩性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导致神经萎缩性疾病,包括末梢神经病、脊髓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行走和生活。
以上就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好血糖,定期进行神经病变的筛查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本文章转载于雅培医学营养公众号,版权均归原机构或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内容仅供大家学习和分享,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
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食用甜食。甜食通常富含高糖分,会迅速导致血糖升高,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患者有食用甜食的需求,最好选择低糖或无糖的替代品,这样可以减少血糖波动。同时,也应注意食用甜食的量,控制摄入,避免过量。总体而言,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中应以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健康食物为主,合理控制甜食摄入,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胰岛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激素,在人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参与调节血糖水平,确保身体各部位能够正常获取能量。然而,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异常时,就会引发糖尿病。糖尿病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那么,这两种糖尿病之间有何区别呢?
首先,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意味着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由于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注射来维持生命。
而2型糖尿病则与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并不完全缺乏,但胰岛素的作用减弱,导致血糖水平升高。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等手段进行控制,但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注射胰岛素。
除了病因和治疗方法不同外,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临床表现、并发症和预后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1型糖尿病通常在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发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2型糖尿病则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患者症状可能不明显,甚至没有明显的不适感。
在并发症方面,1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更易发生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等并发症。
了解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春节临近,人们纷纷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大吃大喝、聚餐聚会成为常态。然而,这也导致了一种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脂肪肝。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门诊发现,因脂肪肝就诊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三围人士”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即回家围着电视、办公室围着电脑、出门围着汽车的“三围人士”。他们生活方式单一,多吃少动,且在春节期间作息不规律、大喝无度,导致脂肪堆积,诱发脂肪肝。
脂肪肝是因各种原因导致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脂肪在组织细胞内储积,超过肝重量5%以上或组织学上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是导致脂肪肝的三大原因。脂肪肝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脂肪肝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通过体检可以发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著名肝病专家孟庆华教授提醒,以下四种不良习惯容易招惹脂肪肝:
春节期间,如何预防脂肪肝?
1. 注意酸碱平衡,多吃蔬菜、水果、茶叶、豆制品等碱性食物。
2. 限制烟酒,加强锻炼,生活规律。
3. 坚持体检,及早发现脂肪肝。
4. 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运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脂肪肝并不可怕,只要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完全可以康复。
糖尿病,这一困扰全球的慢性疾病,在我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1亿,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比高达90%。
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肥胖、缺乏运动、高热量饮食等。因此,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生活方式改变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其中,腹腔镜下胃转流术因其微创、疗效显著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关注。
腹腔镜下胃转流术是一种通过改变消化道结构,减少食物与胰岛素的接触,从而降低血糖的手术方法。研究表明,该手术对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愈率可达到83%,有效率甚至高达95%以上。
然而,并非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适用于以下患者:
1. 病史<15年、年龄<65岁;
2. BMI>32、腰围较大(男性>90,女性>80);
3. 胰岛β细胞功能不好、餐后两小时的C肽是正常的1/2以上;
4. 长期服药血糖控制不理想。
此外,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吻合口漏等,发生率约为1%-3%。
总之,2型糖尿病是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和科学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诸多影响。除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限制,糖尿病患者还常常面临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在北京中医医院举办的“糖尿病与情绪”专题讲座上,心身医学科卢伟副主任医师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一位六旬老人在家中独自照顾3岁的孙子,不幸的是,孙子在睡醒后独自爬上了窗台,不幸坠楼身亡。老人因此深受打击,暴瘦近20斤,经检查发现空腹血糖指数高达16-17mmol/L,被诊断为糖尿病。
卢伟副主任医师指出,巨大的情绪刺激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响显著。从医学角度来看,糖尿病与情绪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内分泌的范畴,扩大为心身疾病。其中,焦虑、抑郁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且心理问题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2倍。
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及早发现心理问题,卢伟副主任医师提出了一种自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前驱症状、典型症状和伴随症状。
前驱症状主要包括失眠、疲乏、无力、内感性不适(如嗓子堵、心脏跳动加快、胃部不适等),这些症状的共同点是检查结果并无异常。
典型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压抑、兴趣下降或丧失,无法从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找到乐趣。
伴随症状包括睡眠障碍、焦虑、躯体症状、思维迟缓、行为抑制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根据卢伟副主任医师提供的自测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针对以下5个问题进行自我评估:
1. 是否经常感到沮丧、情绪低落或无望?
2. 是否感觉没有兴趣或做事情没有乐趣?
3. 是否经常感觉自己对社会、家庭没有存在的意义?
4. 是否经常感觉注意力难以集中?
5. 是否经常想到死亡?
如果回答“是”的次数超过3次,建议您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除了自测方法,卢伟副主任医师还给出了以下建议,帮助糖尿病患者应对焦虑和抑郁问题:
1. 运动:运动可以增加大脑内啡肽的含量,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时适量的运动本身也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绪。
2. 饮食: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深海鱼的鱼油中含有omega-3脂肪酸,这种物质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可以改善神经传导路径,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从而减轻心理焦虑。
3. 睡眠: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基础。
4. 社会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心理调适:了解自身情绪,学会宣泄、转移和淡化。
6. 专业治疗:中药、针灸、心身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双脚麻木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双脚麻木的原因:
1. 生理因素: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能导致脚部血液循环不良,从而引起麻木。此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也可能导致脚部麻木。
2. 神经系统疾病:脊髓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神经受损,进而引起双脚麻木。这些疾病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疼痛、无力等。
3. 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手足麻木。这种麻木通常从脚部开始,并逐渐向上蔓延。
4. 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外周循环障碍,从而引起双脚麻木。这种麻木可能在夜间加重。
5. 其他原因:缺乏维生素B12、甲状腺功能减退、尿毒症等也可能导致双脚麻木。
针对双脚麻木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具体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生活方式改变: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进行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改善双脚麻木。
2. 药物治疗:根据具体原因,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血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如按摩、牵引、理疗等,有助于缓解症状。
如果双脚麻木症状严重或持续存在,请及时就医,以便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孕期并发症,对母婴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孕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尤为重要。许多准妈妈都会关心妊娠糖尿病可以吃小麦吗?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妊娠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适量食用小麦的。小麦是一种粗粮,相比于精米精面,其升糖指数更低,对血糖控制更为有利。因此,在饮食中适量加入小麦,如糙米、糙面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其次,在烹饪过程中,应尽量保持食物的原始状态,避免过度加工。例如,糙米和糙面比精米精面更有利于血糖控制。此外,烹饪时间也应尽量缩短,以减少食物的升糖指数。
另外,建议孕妇在食用食物时尽量保留食物的皮,如水果和蔬菜。在清洗干净的前提下,尽量不削皮,因为食物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有助于控制血糖。
除了饮食方面,孕妇还应加强运动,保持合理的体重增长。此外,补充适量的抗氧化物质,如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也有助于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
总之,妊娠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小麦,但应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和食用量,以保持血糖的稳定。同时,加强运动、控制体重和补充抗氧化物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攀升,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管理的关键环节,其规范化程度显得尤为重要。近日,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与雅培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我国血糖监测规范化进程。
据悉,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占全球四分之一,近9600万。然而,血糖监测的规范化程度却不容乐观。数据显示,仅18.98%的糖尿病患者能够接受标准规范的血糖监测,治疗规范化率仅为33.98%。如何提高血糖监测水平,成为我国内分泌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
此次战略合作,旨在通过深入剖析我国血糖监测难点,推动糖尿病管理的规范化进程。双方将开展大型人群调研,梳理血糖监测领域存在的难点和挑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雅培公司表示,将集合政府、学术机构、行业伙伴等多方力量,共同助力我国糖尿病管理的规范化。同时,雅培还将引进全球领先的创新技术,为我国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宁光教授表示,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降低并发症风险、管理疾病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战略合作,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监测的认知,改善治疗效果,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糖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糖尿病健康科普信息。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然而,通过把好三道防线,我们完全有能力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守护我们的健康。
首先,一级预防至关重要。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的第一步。研究表明,热量过度摄入、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动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控制饮食热量,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健康的体重,坚持规律的运动。
其次,二级预防同样重要。定期测量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中老年人应将血糖测定列入常规体检项目。一旦出现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要及时进行血糖检测,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最后,三级预防旨在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监测,早期发现、早期预防,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除了以上三道防线,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方法:
1. 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2. 均衡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
3. 适量运动: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病也有一定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被研发出来,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芪丹通络颗粒作为一种纯中药,经过多年的研发和临床验证,已被国家批准生产,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芪丹通络颗粒的研发历时15年,是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成果。该药主要由黄芪、丹参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芪丹通络颗粒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芪丹通络颗粒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修复,从而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心态都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芪丹通络颗粒的问世,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为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
河北中唐医药集团作为一家专注于中药研发的企业,始终坚持科研创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芪丹通络颗粒的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国中药现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石家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在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芪丹通络颗粒的上市,将为石家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慢性肾病,也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低蛋白饮食被广泛认为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然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潘瑜、金惠敏等人的研究发现,低蛋白饮食并不能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程。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血糖、血压、血脂等多种因素有关。早期研究发现,低蛋白饮食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蛋白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然而,潘瑜、金惠敏等人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饮食并不能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反而可能使患者的营养状况恶化。
低蛋白饮食的治疗效果可能与患者的病情、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不能盲目依赖低蛋白饮食,而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低蛋白饮食外,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还包括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以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日常保养,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总之,低蛋白饮食并不能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日常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