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脊髓休克(spinalshock)又称脊休克,是指脊髓遭受严重损伤(常为脊髓横断或完全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并暂时丧失感觉、运动和反射(包括阴茎海绵体反射、肛门反射)功能,进入无反应状态,主要见于颈脊髓损伤和胸脊髓损伤。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患者可出现血压降低、无法排便、排尿、排汗等表现。
脊髓休克是脊髓损伤后临床上的表现的一个阶段,表现是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及病理、生理反射均丧失的临床症候群。
平时要注意多休息。脊髓休克是暂时现象,无需特殊治疗,大多可逐渐恢复。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对于这种疾病来说,它的症状又是什么呢?
我想这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因此,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些脊髓灰质炎的相关症状是什么,这样,我们就能够及时发现脊髓灰质炎的存在,并得到及时的治疗。
1.潜伏期平均为7~14天,短者2~3天,长者可达3~5周不等。
在此期间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属隐性病例,但本期末有传染性。
2.病变发展期有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前驱期
此时患者出现低热或中等热度,常伴有头痛、困倦、多汗及全身疲乏不适等症状,并可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甚至有咽痛、咽红及轻咳等呼吸道症状。此期一般持续1~4天。大多数病例发展到此期为止,属顿挫型,又称为幸运型。
(2)第二阶段——瘫痪前期
在前者基础上,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一般性症状消失,但经1~3天后体温又上升,并且体温较高,常在38~39℃之间,个别患儿可高达40℃。
此时,其一般症状亦随之加重。患儿烦躁不安,有头痛、呕吐、嗜睡、肢体疼痛及感觉过敏。
项背部可有肌强直征,且可见婴幼儿囟门紧张饱满,并可出现“脊髓征”,对诊断有意义。
此期一般持续3~5天,但也有短至几小时或长达2~3周者。在这一阶段仍可有部分病例不出现肢体瘫痪而逐渐康复,称为无瘫痪型病例,亦属幸运型。另一部分患儿病情继续发展,并进入瘫痪期。
(3)第三阶段——瘫痪期
一般在瘫痪前期的第3~4天时进入本期,大约有5%的病例可不经过瘫痪前期而直接进入本期。
瘫痪症状多在热度下降时出现,也有在退热后发生者。开始常伴有肢体疼痛及肌肉压痛,之后突然发生瘫痪。瘫痪可见于任何部位,但以肢体瘫痪最为多见。
以上就是脊髓灰质炎的相关症状,经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就能够基本上知道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是什么。因此,大家在平时一定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旦出现脊髓灰质炎的相关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的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
脊髓型颈椎病危害众多,严重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如果我们了解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表现,学会自我检测,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将脊髓型颈椎病扼杀在“摇篮”中,以免更大的伤害发生在我们的身体中。
一、行动异常
初期患者常先出现下肢或上肢麻木、沉重感,随后逐渐出现行走困难,步调不稳,或双手无力,写字持筷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等症状。有些患者下楼时脚发软或站立不稳,还有人会出现双脚踩棉花感。严重者最终四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二、感觉异常
此外患者还会出现躯干部感觉异常的现象,胸腹部或双手有“皮带紧绷感”。有些患者躯干或四肢可能有烧灼感、冰凉感、蚁行感等。
三、大小便异常
部分病情严重患者会出现膀胱和直肠的功能障碍,表现如尿频尿急、甚至大小便失禁,也有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
如果症状不明显,又担心自己是否有颈椎异常,我们可以通过自测颈椎的活动度来判断健康与否。
一般而言,颈椎前屈和后伸的最大角度为45°;左右侧弯的最大角度为45°;两侧旋转的最大角度也为80°。除以上三种单独活动的方式外,颈椎还可以完成一些较复杂的运动,如环转运动。此外由于年龄、体型和锻炼情况的不同,颈椎的活动度也会有所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颈部活动会逐渐受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简单的方法来自测来检测自己的颈椎是否健康:
1.抬头测试法
端坐在椅子上,尽量向后抬头,感受四肢是否有麻木的感觉,如果出现麻、胀感,就可能患有颈椎病。这是因为我们颈椎内和周围都有神经,抬头时,如果颈椎正常,就不会压迫到神经;反之若颈椎异常,这个动作就会压迫神经,致使神经传导受阻,四肢出现麻、胀感。
2.膝腱反射法
俗称膝跳反射,即身体在放松的状态下,敲击髌韧带,观察小腿弹跳情况。如果颈椎有问题,压迫到神经,就会使神经失去对下肢得控制,从而出现小腿不受控,弹跳过猛。
3.弹中指试验
医学上又叫“霍夫曼征”,是一种病理性神经反射。方法为检查者扶住被检查者手腕,用另一只手夹住被检查者中指,然后迅速弹刮被检测者的中指指甲,观察其余四指的反应。如果其余四指向掌心收缩,就说明被检测者的上运动神经元受损,这种损伤极有可能是颈椎病导致的。
脊髓型颈椎病症状较为突出,只要我们掌握自测方法,再结合典型症状,早发现、早就医就能在最佳时机得到治疗和控制。
神经鞘瘤是一个常见的肿瘤,它会对于我们的身体产生局部的疼痛,患者需要及时的了解哪些部位会是产生这些疼痛的存在。我们在日常生活还可以及时的察觉运动的时候哪些部位出现了疼痛这些都是症状。脊椎管内神经鞘瘤影响着我们的脊椎健康和发展,脊椎的健康带动着我们的身体各个系统。
椎管内神经鞘瘤病程大多较长。胸段者病史最短,颈段和腰段者较长。有时病程可超过5年以上。肿瘤发生囊变或出血时呈急性过程。椎管神经鞘瘤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感觉异常的发生率达85%左右,疼痛的发生率近80%,首发症状最常见者为神经根痛,其次为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上颈段肿瘤的疼痛主要在颈项部,偶向肩部及上臂放射;颈胸段的肿瘤疼痛多位于颈后或上背部,并向一侧或双侧肩部、上肢及胸部放射,上胸段的肿瘤常表现为背痛,放射到肩或胸部;胸段肿瘤的疼痛多位于腰部,可放射到腹部、腹股沟及下肢。胸腰段肿瘤的疼痛位于腰部,可放射至腹股沟、臀部、大腿及小腿部。
腰骶段肿瘤的疼痛位腰骶部,臀部、会阴部和下肢,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者占20%。其可分为感觉过敏和减退两类,前者表现为隐形感,发麻,发冷,酸胀感,灼热后者大多为痛、温及触觉的联合减退。
感觉障碍一般从远端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病人早期主观感觉异常,而检查无特殊发现,继之出现感觉减退。最后所有感觉伴同运动功能一起丧失。圆锥、马尾部已无脊髓实质,故感觉异常呈周围神经型分,典型的是肛门和会阴部皮肤呈现马鞍区麻木。
针对脊髓神经鞘瘤,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如果治疗及时,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
作者:金铂
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我是大医生》推荐嘉宾
诊室直达>>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235710657628
在神经外科门诊,当患者被确诊为“脊髓空洞症”时,常会问“医生,得了脊髓空洞症严重不?”这是很多患者及其家属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众所周知,脊髓的损伤对人的影响很大。只有了解了脊髓空洞症的病因,才能有效的减少脊髓的持续损伤,及时配合治疗,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威胁到人的生命。
脊髓空洞对人体的危害很大,那么,不同类型的脊髓空调都各有什么危害呢?
1. 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常见症状如,上肢营养障碍,皮肤增厚,烧伤疤痕或顽固性溃疡,发发绀发凉,多汗或是少汗。
2. 运动障碍。患者上下肢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常表现为肌肉萎缩和肌束震颤。
3. 关节损害。大约有20%的患者会出现骨关节损害,且为多发性的,上肢较为多见,关节肿胀,关节部位的骨质萎缩、脱钙、被磨损破坏,但患者一般无痛感。
4. 脑干损害。颈胸段多见,可能会累及脑干延髓。患者的皮肤前赶紧分离,以及受累平面一下的长束症状,相应阶段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本体觉相应有所保留。
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患者的日常保护情况和治疗效果有很大关系!脊髓空洞患者日常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要意识到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无感觉区,随时顾及无感觉区。警钟常鸣,每天检查多次,防止受伤。如发现皮肤有发红、水疱、不自觉烫伤、局部青肿、抓伤痕迹、刀割样伤等等,表明感觉缺失区已明显受伤,要及时前往医院诊治。
其次,也要注意手脚的保护,劳动或工作时戴手套,提取烫热物品时务必防止烫伤,可以用棉布或毯子包裹着拿,劳动工具最好要光滑。穿柔软、透气、吸水的鞋子,避免磨破脚步皮肤,鞋子不要过紧挤压脚步使皮肤血液循环不好。走路时间不宜过长、过累。
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划伤、烫伤、刺伤、皲裂等,出现红肿水疱、或伤口,要尽快治疗。家中要常备碘酊、消毒酒精球、创口贴等,及时对小伤口进行自我治疗。对于较大的伤口或已明显感染的伤口,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目前对于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治疗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目的是在治疗本病症状的同时,减少肺炎和营养不良的出现率。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治疗需要后续持续预防肺炎的发生,所以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一、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一般治疗
康复训练:可以到医院康复科让康复医师评估患者肌力、肌张力等情况,制定康复计划。由于当前可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药物尚不能广泛使用,因此,定期物理治疗(PT)、正确使用支具或矫形器、规律运动训练等积极的康复治疗仍是目前干预、延缓疾病进展的主要手段。即使今后应用“可治疗药物”,康复训练仍应贯穿治疗全程。
主动运动:可以让患者主动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预防肢体挛缩。
合并症的治疗:如有肺部感染,积极抗感染治疗。有压疮发生要加强局部皮肤护理,避免压疮扩大加重。
二、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急症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肌麻痹有关,需要紧急就医,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免出现生命危险。
三、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药物治疗
营养神经类药物:比如甲钴胺、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有营养神经的作用。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全球首个和目前唯一一个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药物。可以用于成人和儿童的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治疗。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已有超过6600名婴儿、儿童或成人SMA患者接受了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便秘和呼吸道感染,用药期间要监测血小板、血凝、肾功能等指标。
特别注意:此类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和成人患者,由于生活质量下降,会有焦虑、抑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等治疗尤为重要。
四、脊髓性肌萎缩症会影响生育么?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是会遗传的,对患者自身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不建议妊娠,这种疾病在现在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患病之后,患者会致使肌肉松弛,再次出现对称性肌无力,建议饮食多些营养,注意休息。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对于身体健康会有巨大的影响,并且这种疾病在现在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患病之后,患者会导致肌肉松弛,出现对称性肌无力,脊髓性肌肉萎缩症最好是不要生孩子,以避免会引起遗传,所以这些人在日常的时候最好是尽量避孕。
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类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的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根据患者起病年龄和临床病程,将SMA由重到轻分为4型,共同特点是脊髓前角细胞变性,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的以肢体近端为主的广泛性弛缓性麻痹与肌萎缩,智力发育及感觉均正常,发病越早,预后越差。
一、脊髓性肌萎缩症可以分为几类?
Ⅰ型:又称Werdnig-Hoffman病,即婴儿型,约占全部SMA病例的45%。病情重,进展快,多在6个月之前发病,大部分在两岁之内死亡。
Ⅱ型:又称Dubowitz病,即中间型,约占30%~40%。病情进展较Ⅰ型慢,患者多在生后6~18个月起病,预期寿命缩短,但多可活至青春期或者成年。
Ⅲ型:又称Kugelberg-Welander病,即青少年型,约占20%。患者多在出生18个月后起病,病情发展慢,预期寿命不缩短或轻度下降,多可活至成年。
Ⅳ型:晚发型,即成人型,病情轻,成人起病,进展缓慢,预期寿命不缩短。
二、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脊髓性肌萎缩症可由多种基因突变引起,但一般特指由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突变、运动神经元死亡,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病因是胚胎期正常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病理性延续。由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突变,运动神经元程序性死亡在胎儿期后期和出生后继续延续,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可阻止运动神经细胞的凋亡。
三、脊髓性肌萎缩症可以治愈么?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并不能够治好,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多是由于基因问题所造成的,通常会表现为肌无力和肌萎缩,通常是缓慢发展的。肢体近端无力以及肌萎缩,也可以是肢体的远端骨盆带肌和肩胛肌为主的脊髓性肌萎缩症,也就是四肢痉挛和躯干出现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肌张力降低。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检查、电生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基因诊断,明确诊断结果。目前为止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选择支持和对症治疗,比如配合理疗、针灸、按摩以及被动运动进行运动功能锻炼,并防止肢体挛缩。加强营养,注意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有呼吸功能不全时,进行人工呼吸机,保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
脊髓性肌萎缩症发病率不高,常见于婴儿和儿童,极少数成人发病。随着产前基因等检查技术的发展,发病率明显下降。婴儿患儿多在出生后6个月内起病。婴幼儿患者多在生后6~18个月起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多在出生18个月后起病。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症状主要是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和躯干的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张力降低,但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感觉,病情一般可以逐渐进展。
一、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典型症状
Ⅰ型:又称Werdnig-Hoffman病,即婴儿型,约占全部SMA病例的45%。出生后6个月内起病,主要特征是严重的肌张力低下、全身肌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消失,可累及舌肌、面肌、下颌肌。严重的会有呼吸衰竭和喂养困难,部分严重的新生儿可有先天性关节挛缩,多数患儿在2岁内死于呼吸衰竭,预后差。
Ⅱ型:又称Dubowitz病,即中间型,约占30%~40%。患者多在生后6~18个月起病,进展较Ⅰ型慢,早期通常可以吸吮,吞咽和呼吸功能正常。主要为进行性肌无力,最终会严重残疾。尽管寿命缩短,但多数可以活到成年期。
Ⅲ型:又称Kugelberg-Welander病,即青少年型,约占20%。患者婴儿期表现正常,多在出生18个月后起病,早期运动发育正常,可独走。进行性肌无力呈近端分布,肩带肌特别容易受累。独走时间延迟,延髓肌很少受累。容易有肌束纤维颤动,最容易有舌肌的颤动。预期寿命不缩短或轻度下降。
Ⅳ型:晚发型,即成人型,18岁之前发育正常,多在18岁后起病,逐渐出现四肢肢近端肌肉无力,运动障碍进展缓慢,不影响预期寿命。
其他症状:以舌下神经受累常见,表现为舌肌萎缩。
二、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并发症
肺部感染及压疮:由于瘫痪导致长期卧床,引起肺部感染及压疮,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烧、臀部皮肤发红,皮肤破损等压力性皮肤损伤。
营养不良:部分患者由于吞咽困难,导致营养不良、贫血、消瘦。
骨骼畸形:由于瘫痪、肌张力下降、肌无力,会引起四肢的骨骼畸形。
行动障碍:患者瘫痪、肢体无力,导致不能独立行走。
焦虑、抑郁:患者智能不受影响,因为生活质量下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导致情绪低落、心烦、悲观情绪。
进行性肌萎缩(PMA)亦称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的一个亚型。变性限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特点是进行性肌萎缩和肌无力,通常自手的小肌肉开始,蔓延至整个上肢,反射消失,感觉障碍不出现。部分患者可能最终发展为肌萎缩侧索硬化。
一、进行性肌萎缩的发病原因
病因确切原因仍不清楚,常为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特征。不同的病例可有不同的原因,如受寒、疲劳、感染、铅中毒、外伤,还可继发于梅毒、脊髓灰质炎。颈脊髓最常受累。脊髓前角细胞变性,细胞肿胀,核移位或消失,胶质增生,但前角和脊膜未见炎症反应,也无血管改变。锥体束于某些病例有退变,但临床很少发现锥体束征。
二、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起病隐匿,好发于中年,男性居多。表现为双手活动软弱无力,手的内在肌萎缩,可有“爪形手”、“猿手”畸形。系衣服扣、拾小物件及写字困难。以后肌无力波及邻近肌群,累及臂和肩,再发展到下肢。也有从足发病,扩展到下肢,然后到上肢者。肌肉萎缩软弱对称发展,有时仅累及一只手。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括约肌无功能障碍,病理反射多不出现,但可见于频发肌束震颤时。肌束震颤可不定部位出现,有寒冷、情绪波动或受到机械刺激时可诱发和加重肌束震颤。病程中无自发疼痛和感觉异常出现,舌肌萎缩、软腭运动障碍伴发音及吞咽困难症状极少产生。
三、临床如何诊断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1.CSF(脑脊液)可有蛋白轻度增高。2.S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测得神经传导速度正常。3.EMG(肌电图)显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特点。诊断本病需要首先详细观察症状,本病主要表现为双手活动软弱无力,手的内在肌萎缩,可有爪形手、猿手形畸形。系衣服扣、拣小物件及写字困难。以后肌无力波及邻近肌群,累及臂和肩,再发展到下肢。其次需要根据检查方法主要是一些血清学检查和神经功能检查,脑脊液可有蛋白轻度增高,肌电图显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特点,当然最好可以使用基因诊断。
四、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的治疗方法
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按肌萎缩侧索硬化治疗。可用氨基酸制剂、核酸制剂、维生素、血管扩张剂、兴奋性拮抗剂,如高浓度甲钴胺、自由基清除剂等。应给予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保证充分的休息。
休克初期,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 而外周血管扩张使周围血管阻力亦降低, 表现为高排低阻型即高动力型,有血流分布异常和动静脉短路开放增加,细胞代谢障碍和能量生成不足。病人皮肤比较温暖干燥,故叫暖休克。随着病情发展,由于血管活性物质的生成及其作用,血浆外漏血液浓缩,血管痉挛,外周阻力增加,心排血量继续减少, 表现为低排高阻型,即低动力型。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淤滞。大量毛细血管渗出致血容量和CO2减少。病人皮肤湿冷,故叫冷休克。
鉴别
冷休克周围血管阻力增高,心输出量降低,低中心静脉压,低肺楔压,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血压降低,脉搏细速,脉压差小,皮肤湿冷,呼吸浅快、紫绀、少尿 。
暖休克周围血管阻力降低,氧耗量减低,乳酸增多,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表现为皮肤发亮、肤暖、皮肤干。脉压差较大,呼吸急促, 烦躁不安 。实际上,“暖休克”较少见,仅是一部分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的早期休克表现。
病理
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分高动力型和低动力型。前者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CO2正常或增高(又称高排低阻型),有血流分布异常和动静脉短路开放增加,细胞代谢障碍和能量生成不足。使病人皮肤比较温暖干燥,形成暖休克。
治疗
1、控制感染:感染性休克可能与病人感染严重或抗生素用量不足、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有关。因此,需加大青霉素使用剂量,每日用量可达2000万单位,分4次静脉点滴,或根据痰液或血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静脉点滴。必要时选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如先锋必4g~6g/日,复达欣2g~3g/日,或头孢三嗪1g~2g/日等进行治疗,以尽快控制感染。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同时使用甲硝唑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2、补充血容量:每日补液量可达2000ml~4000ml,其中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1次,静脉点滴,其余可使用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补充。有心肾功能不全者,应注意补液速度,防止因补液速度过快而引发或加重心肾功能衰竭。有条件的最好根据中心静脉压检测来决定输液的数量和速度,以免因输液过多或过快而诱发心力衰竭。
3、纠正酸中毒: 使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ml~200ml静脉点滴。之后,根据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气分析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补碱,并计算补碱量。5%碳酸氢钠用量(毫升)=(正常二氧化碳结合力-病人二氧化碳结合力)×0.3×体重(公斤)。
想必近日大家都感受到了铺天盖地的七夕节营销,而口红也是男同胞们送给女朋友的首选礼物。从故宫口红到各种联名口红,再到以“OMG”出圈的口红一哥,足以证明口红这种相对便宜又能使人变美的小物件有多招人喜爱。
而口红商家早已不满足在外形和色号上创新,开始打起了味道的主意。巧克力味、可乐味口红层出不穷,任谁都忍不住想涂上嘴后尝一尝。
当然,吃到好吃的口红当然很开心啦,但是有些人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有人觉得嘴上的口红散发着圆珠笔味,还有的人表示买到的大牌口红闻起来就是一股“中毒”的味道。
其实除了因为气味“主动”而品尝口红,吃东西、喝饮料的时候我们都会在无意中或多或少吃掉自己的口红,吃者无心,但是吃掉的数量却可能让你震惊。
让Dr.京来告诉你,你这一生到底吃掉了多少根口红。
女人一生居然能吃掉300支口红
涂抹在我们嘴唇上的口红,难免会沾上食物(除非不用嘴唇),甚至有的人还会不自觉性感“咬嘴唇”。而就在牙齿划过嘴唇的那一瞬间,想想自己刚涂的口红被刮进自己的嘴里,一时间不知道该心疼自己的胃还是该心疼自己的贵口红。
男人们也别觉得自己肯定就能幸免于难,仔细想想,你吃到口红的次数,与你的幸福指数是不是呈正比关系。
不过Dr.京发现,如果仅靠简单的计算方式,并不能得出女生们到底吃了多少口红,因为很少有女生们能在一年能用完一支口红。她们一般会同时拥有好多支口红,并且随心情使用。
不过,加拿大的研究员们就为此,专门做了一次实验:通过对360名19-65岁,有日常涂口红习惯的女性志愿者,进行了为期2周的口红使用量监测,发现女性平均使用唇膏2.1次。
以每次用量5毫克换算下来,一生的使用量大约4磅,这些口红若吃进嘴里,相当于吃了300支唇膏!当然,实际上涂在嘴上的口红只有少部分被吃掉。
口红,斩男一千自损八百?
我们吃的口红之中,到底含有什么?
基底:油、蜡、软化剂,使口红能够凝固,持久;
蜡类:棕榈蜡、蜜蜡是最常被使用的,棕榈蜡较不易溶化,还有鲸蜡等;
油脂类:蓖麻油、无水羊毛脂、可可脂、石蜡油、橄榄油、单硬脂酸甘油酯、肉豆蔻异丙酯等;
软化剂:可增加颜色附着到唇上的能力,也可软化滋润;
着色剂:含有颜料或染料,口红使用的颜色须较细的颗粒,才能均匀附着与唇上。应用最多的可溶性着色染料是溴酸红染料。口红对着色剂要求很高,必须达到食品级;
香料和调味:就是我们吃到的巧克力、可乐味的根源啦!
看到这些,仿佛还没找到口红的有害成分,别着急,你可能忽略了一点,口红属于化妆品,作为化妆品,不得不谈的就是食品安全重头戏:铅!
FDA随机抽查了市面上售卖的口红含铅量(下表):
可以看到第一名的Maybelline口红之中含铅量达到了7.19ppm!不过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大家别被这7.19ppm吓到了。很多人都没见过ppm这个单位,在这里科普一下:
ppm:百万分数 1ppm= 1/1000000
7.19ppm即每1000000g口红中含有7.19g铅。
拿食盐举例子,我国规定每日食盐摄入量平均为10.6g,按照食盐规定的铅含量上限2ppm计算:10.6*2/1000000 = 0.0000212g,即21.2微克。
要想达到食盐的摄入铅的量,你需要每天摄入Maybelline口红:0.0000212/7.19*1000000 = 2.95g,什么概念,一支口红3.5g,你需要每天咬一大半才能达到每天吃盐的铅摄入量……
虽然说口红少量摄入对我们健康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口红总在你想象不到的时候,损害着你的身体。
有时候,口红会遮蔽医生的眼睛。医生判断病人休克,缺氧时,嘴唇是个极其重要的显示窗(发绀、青紫)。但是一旦抹上斩男色口红,OMG!窗户上涂了一层油彩,医生也被你糊弄过去了呢!
而且口红还会引起“血尿“,我们在之前尿液颜色篇提到过,有人因为过度擦口红,导致尿液颜色异常的病例!不过别担心,并不是口红对肾脏造成了损伤,而是因为口红的色素经过尿液排出使尿液变为红色。原理就像,你前一天晚上吃了好几颗红心火龙果之后,粪便颜色变化一样!
想少吃几口?你需要这些
虽说口红摄入无毒,但是难免会膈应到一些人,毕竟不是真正的食物。要想变美还不想吃口红,那你需要做到这些:
1 饭前擦嘴
吃饭之前将口红擦干净,吃完饭之后再涂口红。
优点:最直接、最简单。
缺点:需要补妆,对新手不友好。
2 吸管喝水
不用嘴唇直接接触瓶子,减少接触面积。
优点: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嘴唇的接触;还尽量避免咖啡、可乐等饮品让牙齿变黄。
缺点:长期使用吸管,唇形和口齿形态都会发生变化。
3 口红雨衣
顾名思义,就是给口红穿上外套,使其不容易被蹭掉。
优点:口红膜主要以硬脂酸或油酸三乙醇胺为基质的体系,这类产品耐水性好,涂在唇部上感觉柔软,易于卸妆。
缺点:使用体验不佳,会让很多人觉得嘴唇比油脂还油腻。
图源:微博
4 不沾杯口红
在口红中加入了更多的挥发性硅油,调整了油脂和蜡的比例,增加了抗水性。
优点:稳定持久,不易沾杯,也不易脱妆。
缺点:为了达到持久的效果,不沾杯唇膏通常较干,相比普通唇膏滋润度减少;并且卸妆较为困难,一般的棉和纸都不能轻易将它擦掉。
图源:网络
以上的方法各有利弊,手残党最头疼补涂,环保党应少用吸管......其实吧,只要口红符合国家标准,是在正规厂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就不用担心它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所以与其相信吃掉口红让你中毒,不如担心下买口红才会让人中毒吧。
如果有关于口红等化妆品方面的健康疑问,或者出现了化妆品引发的皮肤问题,都可以通过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医生。最后,Dr.京祝各位女生都有数不清的口红,尽情地张扬自己的美丽~
作者 | Dr.京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自杀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美国自杀率自1999年以来呈上升趋势,自杀已经成为十大死因之一。其中,心境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是导致自杀的重要原因。
美国精神科医生Richard A. Friedman指出,自杀问题长期被忽视,部分原因是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耻感。事实上,除了药物治疗,电休克治疗(ECT)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杀预防手段。
研究表明,电休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境障碍患者的再入院风险。然而,由于公众对电休克的误解和耻感,其临床应用仍存在不足。
电休克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安全性甚至超过全麻手术。近年来,电休克治疗在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针对自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精神卫生知识普及、提高电休克治疗的可及性等,以降低自杀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电休克治疗作为一种抑郁症的治疗手段,其适用范围是有一定指征的。
首先,电休克治疗适用于抑郁症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如幻觉、妄想等。
其次,对于抑郁症伴有目僵症状的患者,电休克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此外,当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或急性自伤行为时,电休克治疗可以作为紧急干预的手段。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抑郁症患者,电休克治疗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对于那些既往使用电休克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可以考虑再次使用该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电休克治疗并非所有抑郁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它通常作为二线治疗手段。
首先,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只有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危机情况下,才会考虑使用电休克治疗。
电休克治疗是一种通过人工诱发癫痫发作来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持续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情感低落和意志减退。
抑郁症存在于各年龄阶段,以青壮年发病率较高。
抑郁症具有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等临床特点,对社会功能的损害较大,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多数抑郁症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可以临床治愈或彻底康复,切勿造成病情迁延。
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在睡前饮酒、吸烟、饮用咖啡、食用巧克力等能兴奋神经的食物。
睡前可听一些舒缓的轻音乐,有助于睡眠。
患者要学会释放压力,不要过多关注别人的看法。
电休克疗法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疗法,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克服抑郁情绪。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帮助患者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缓解抑郁症状。
电休克疗法是一种通过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脑电波发作的治疗方法。
电休克疗法在治疗重度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患者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散步、晒太阳、参加团体健身活动等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改善心理状态。
此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保证营养均衡。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同时,患者家属也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为了确保电力安全,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尤其是移动式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动插头或直接使用裸线,确保用电安全。
(3)在危险场所,如狭窄空间或附近有高压导体等,禁止带电工作。如需带电作业,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穿戴绝缘鞋、使用绝缘工具等。
(4)对于带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应确保接地线连接良好,避免使用易燃易爆的气体管道作为接地体。
(5)静电可能导致爆炸、火灾或电击等危害,应采取措施消除静电,如接地、提高湿度、使用放电针等。
(6)使用可靠的漏电保护器,确保用电安全。
(7)严禁利用大地作为中性线,避免安全隐患。
电休克治疗,作为一种针对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以及长期癫痫发作等疾病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精神病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治疗方法通过电流通过大脑,引发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然而,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电休克治疗后是否会复发存在疑问。
据临床数据显示,电休克治疗后一年内的复发率相对较低。这主要得益于电休克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康复训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电休克治疗并非一劳永逸,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仍有可能出现复发。
为了降低电休克治疗后的复发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方面:避免摄入辛辣、海鲜等刺激性食物,适当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鸡爪等。
2. 情绪管理: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面对生活,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3.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4.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5. 定期复查:在电休克治疗后,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在接受电休克治疗期间,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照医嘱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瘾问题日益突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针对此问题,卫生部于7月13日发布《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该项治疗。
据了解,近期,一种名为“醒脑电击疗法”的“网瘾电击疗法”备受关注。然而,卫生部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了充分研究和论证,一致认为该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缺乏相关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因此暂不宜应用于临床。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卫生部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辖区内医疗机构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临床应用。若开展科学研究,需按规定申报,并充分尊重受试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收取相关费用。
此外,专家还指出,网瘾问题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治疗网瘾需要综合考虑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对于网瘾患者,建议首先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网瘾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对于严重的网瘾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此外,部分专家建议采用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但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总之,网瘾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政府、家庭、学校、医疗机构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和帮助。
老年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抑郁症的治疗往往较为困难。本文将介绍老年抑郁症的常见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和家庭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老年抑郁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案:
1. 抗抑郁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是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主要手段。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认知行为疗法、人际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情绪和行为。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电休克疗法、经颅磁刺激等。对于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患者,这些物理治疗方法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
4.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老年抑郁症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
5. 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关心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更好地应对疾病。
总之,老年抑郁症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共同应对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