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治流程

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治流程
发表人:郑秋立

起病隐匿、缓慢,自然病程大致可分为 4 期。

①临床前期:AMA 阳性、无症状、肝功能正常,可长达十几年,多在筛查时发现。

②肝功能异常无症状期:无症状者约占首次诊断的 20%~60%,因血清 ALP 水平升高而检测 AMA 确定诊断。多于 2~4 年内出现症状。

③肝功能异常症状期。

④肝硬化期。

后两期的临床表现如下:早期症状较轻,乏力和皮肤瘙痒为最常见首发症状,约 78%患者有乏力,瘙痒比乏力更具特异性,发生率为 20%~70%。瘙痒常在黄疸前数月至 2 年左右出现,同时出现或先黄疸后瘙痒者少见,常于夜间加剧。因长期肝内胆汁淤积导致分泌和排泄至肠腔的胆汁减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可有脂肪泻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出现皮肤粗糙、色素沉着和夜盲症(维生素 A 缺乏)、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维生素 D 缺乏)、出血倾向(维生素 K 缺乏)等。由于胆小管阻塞,血中脂类总量和胆固醇持续增高,可形成黄瘤,为组织细胞吞噬多量胆固醇所致;黄瘤为黄色扁平斑块,常见于眼睑内眦附近和后发际。当肝衰竭时,血清脂类下降。黄瘤亦逐渐消散。多数病例肝大,并随黄疸加深而逐渐增大,常在肋下 4~10cm,质硬,表面平滑,压痛不明显。晚期出现门静脉高压症与肝衰竭,可进展为肝癌。本病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 尿、粪检查: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正常或减少,粪色变浅。
  • 肝功能试验:血清胆红素多中度增高,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反映了胆管缺失和碎屑样坏死的严重程度。血清胆固醇常增高,肝衰竭时降低。碱性磷酸酶(ALP)与γ-谷氨酸转移酶(γ-GT)在黄疸及其他症状出现前多已增高,比正常高出 2~6 倍。血清白蛋白水平在早期无变化,晚期减少,球蛋白增加,白、球比例下降,甚至倒置。肝转氨酶可以轻度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早期患者注射维生素 K 后可恢复正常,晚期由于肝细胞不能利用维生素 K,注射维生素 K 仍不能纠正。
  • 免疫学检查: 95%以上患者 AMA 阳性,滴度>1: 40 有诊断意义,AMA 的特异性可达 98%,其中以 M2 型最具特异性;很多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前 6~10 年血清 AMA 已呈阳性。血清免疫球蛋白增加,特别是 IgM。约 50%患者 ANA 和 SMA 阳性,有一定特异性。
  • 影像学检查:超声常用于排除肝胆系统的肿瘤和结石;CT 和 MRI 可排除肝外胆道阻塞、肝内淋巴瘤和转移性肿瘤;MRCP 或 ERCP 在 PBC 患者常提示肝内外胆管正常,可以排除其他胆道疾病。PBC 进展到肝硬化时,可有门静脉高压表现,应每 6 个月复查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
  • 组织学检查:典型的 PBC 组织病理表现为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以小胆管破坏为主的胆管炎或肉芽肿性胆管炎,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浸润;肝实质碎屑状坏死、慢性胆汁淤积、肝纤维化。当疾病进展至肝硬化时,肝小叶结构破坏,汇管区纤维间隔延伸、相互连接,纤维组织向小叶内伸展分割形成假小叶和大小不等的再生结节,肝细胞呈局灶性坏死。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等鉴别。

治疗

(一)熊去氧胆酸(UDCA)是目前唯一推荐用于 PBC 的药物,剂量为 13~15mg/(kg·d)。该药可减少内源性胆汁酸的肝毒性,保护肝细胞膜,增加内源性胆汁酸的分泌,且可减少 HLAⅠ类和Ⅱ类抗原分子在肝细胞膜上的异常表达,兼有免疫调节作用。UDCA 的疗效已获肯定,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化功能、延迟组织学和疾病进展,提高生存率、减少肝移植需求。对有效病例宜长期服用。一些研究证明,UDCA 治疗后数周之内肝功能开始恢复,90%的患者在 6~9 个月内得到改善,20%的患者 2 年内肝功能恢复正常,而 35%的患者 5 年内肝功能恢复正常。

(二)其他药物:UDCA 无效病例可视病情试用布地奈德、硫唑嘌呤、环孢素、秋水仙碱等。脂肪泻可补充中链甘油三酯辅以低脂饮食。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时补充维生素 A、D3、K,并注意补钙。瘙痒严重者可试用离子交换树脂考来烯胺(消胆胺)。

(三)患者教育:饮食以低脂肪、高热量、高蛋白为主,其余参见本篇第十五章。

预后

PBC 预后差异很大,有症状者平均生存期为 10~15 年。预后不佳的因素包括:老年、血清总胆红素进行性升高、肝脏合成功能下降、组织学改变持续进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疾病介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肝内中小胆管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主要与遗传免疫相关,可表现为乏力、瘙痒,体格检查可见皮肤黄染、色素沉着,常见的并发症有骨质疏松、脂溶性维生素缺乏、高胆固醇血症和脂肪泻。以药物治疗为主,严重者可行肝移植,疾病早期预后效果好,进入晚期则预后不佳。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说到治疗肝硬化,就要了解肝硬化的发生

     

    肝硬化就是在多种因素下,肝脏反复的慢性的炎症导致的肝脏逐步变小、变硬,从而导致的肝硬化。

     

    之前我反复说,肝脏炎症就像手上炎症一样,会长疤痕,治疗肝硬化,一个是要去除病因,一个是要保肝抗炎,一个是要治疗这些已经形成的肝纤维化。当然慢性肝病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免疫力低下,所以也要配合提高免疫力的药。

     

    去除病因的治疗,在我国引起肝硬化的原因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饮酒,药物为多见。

     

     

    所以乙肝患者必须要抗病毒治疗,由于目前并没有药物能够清除乙肝病毒,只能长期口服抗病毒药。

     

    对于丙肝患者,目前可以把病毒完全清除,这是即将被医学消灭的一个传染病。

     

    饮酒患者毋庸置疑首先是要严格的戒酒,才能够病情好转带来机会。药物导致的肝硬化首先是停用可疑药物。

     

    抗纤维化治疗就是中药的优势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软坚散结药,是可以减少肝纤维化,消除增粗的光点,使结节变小甚至消失的。

     

     

    当然中医最主要的就是辨证论治,每一个人的情况不同,症状不同,舌脉不同,体质不同,用药自然不同。很多人给一张化验单就让中医开药,这是不可取的。

     

    对症治疗,这个其实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会有胁痛、纳差,失眠、身困乏力等,这些应用中药治疗效果很好。有的患者进入了失代偿期,有上消化道出血、腹水、感染等并发症,则是必须要住院进一步治疗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在饮食上需避免食用刺激、生冷、油腻类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注意饮食规律等。

    1.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肝脏,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影响身体的恢复。这些食物包括生姜、辣椒、麻辣烫、火锅等。

    2.避免食用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可能会造成肠胃不适,导致并发症的出现。这些食物包括雪梨、西瓜、冰淇淋等。

    3.避免食用油腻食品:油腻食品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病情发作。这些食物包括油炸烧烤食物,如炸鸡或油条等。

    4.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帮助改善肝脏的功能。例如苹果、香蕉、青菜、菠菜和娃娃菜等。

    5.注意饮食规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需要保持三餐规律,不要暴饮暴食,注意营养均衡多样化,以清淡为主。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在饮食上需多加注意,同时注意个人身体护理,定期到医院做肝脏彩超检查,遵医嘱做好肝脏的护理措施。

  • 今天给大家讲一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问题。如果我们怀疑自己有这个问题,或者有这种症状,如何来诊断它?

     

    其实它是有一套诊断的标准的,如果你符合这个标准,有可能你89不离10就是这个问题。当然也需要一些实验室的检查,比如到正规公立医院抽血,拍片子,来进一步检查进行确诊。

     

    那么我们来讲一下这些诊断标准,我们国家现在沿用的还是美国1987年定制的标准。第一个就是早上晨僵不少于一个小时。就是早上起来发现你的手特别僵硬,或者膝盖的关节特别僵硬,起来之后你要活动来缓解僵硬。如果僵硬持续一个小时的话就需要注意了,这个是其中一项诊断标准。

     

     

    第二个就是3个或者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你会发现你的膝盖,或者手上的关节,或者握手腕的关节有肿胀,3个以上的关节出现肿胀,这个也算其中一个标准。

     

    第三个就是我们手腕的关节,还有掌指关节,就是我们握紧拳头,突起来最高的这排关节叫掌指关节,还有就是近端的指尖关节,这几个关节至少有一个地方肿胀,要持续六周以上或者以上的时间,也算是一个诊断标准。

     

    第四个就是对称性的关节出现的肿胀。就是说我们膝盖或者肩膀,或者是肘,或者是手腕这些关节,出现对称性的这个肿胀,这个也算一个诊断标准。如果是手指对称性的,或者是脚趾出现对称性的肿胀,就要考虑类风湿关节炎的问题,当然不要求是完全对称。

     

    以上说的这4个条件,都是要持续到六周或六周以上。

     

     

    第五个就是我们的风湿结节,皮下出现结节。就在我们的手背,或者是关节的周围,或者是骨头突起的地方,你摸到了明显的皮下一个包,这个是皮下结节。

     

    第六个就是拍X线片的时候,你会发现骨头出现了骨质疏松或者增生,骨侵蚀的这种情况。

     

    第七个就是类风湿因子化验是阳性。

     

    那么这七个标准里头,只要具备四种或者四种以上,就可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所以这个是它的一个诊断标准。

     

    那我们再说一下,怎么来诊断它是活动期?

     

    活动期这个问题也是好多病人,比较急切想问的一个问题。好多医生会对病人说:你这现在处于活动期。那怎么能判断它是活动期?我们说诊断标准里就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关节肿胀,这个是其中一个,然后还要再加上两条:

     

     

    第一个就是晨僵超过一个小时。这个也是我们上面讲的诊断标准里头的其中一条。

     

    还有就是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的这个数值,我们前面讲过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属于我们抽血化验的一个项目,如果你的红细胞沉降率超过了28毫米,加上你的C反应蛋白也升高,那这个就可以来诊断急性期。

     

    还有就是在关节压痛的数目,有5个或者5个以上。比如这些关节都肿胀,然后你去捏它,你去压它,它会有疼痛,如果有五个以上的关节疼痛,那么,这就属于急性期。

     

    其实所谓急性期、活动期,就说它是一个症状比较明显的,你实验室检查也是阳性的,你这个症状也特别明显,疼的也可能明显,如果再根据以上我说的这些标准去诊断,就可以诊断为急性期,或者是活动期的一个类风湿性关节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开栏的话

     

    氧气如何送达人体各处的?血管是怎么一点点堵住的?为何呼吸系统总受病菌侵犯……

     

    有时,医学保健知识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抽象难记的。

     

    生命时报开设“漫绘科普”栏目,以形象的绘画,让这些知识“活”起来,让你能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胆里的石头哪儿来的?

     

    胆囊位于肝脏的后方,形状像鸭梨,它不能分泌胆汁,只是胆汁的“仓库”。

     

    “肝胆两兄弟”平时关系很和谐。肝脏每天向胆囊输送胆汁,胆囊则对胆汁进行浓缩并储存,配合十分默契。

     

     

    成年人的肝脏每天会分泌600~1200毫升胆汁,由水、胆固醇、脂肪、胆盐、胆红素等组成。

     

    未进食时,这些胆汁储存在胆囊内,胆囊通过不停吸收其中的水和电解质进行浓缩;

     

    进食时,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促进胆固醇和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还能中和胃酸、刺激肠道蠕动等。

     

    然而,如果胆汁中有过量胆固醇、胆红素、钙,或胆汁变少了、变稠了,便可能会有胆红素钙盐或胆固醇析出,并与胆囊中的细胞碎片、金属离子等物质“抱团”,逐渐淤积、硬化,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结石。

     

    《生命时报》带你看清小石头长出来的全过程。

     

    审核专家

    北京友谊医院普外分中心主任医师 郭伟

     

    本期编辑丨徐文婷 王晓晴

    绘图丨马宏亮

     

    正常情况下,人进食后,胆囊在肠道和神经系统的指挥下开始收缩,将胆汁排进十二指肠。

     

     

    人们的不良习惯会让“肝胆相照”兄弟的故事走向发生变化。

     

    油腻食物,“害了”肝脏

     

    若人们爱吃油腻食物, 久而久之肝脏不堪重负,分泌的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超标。

     

     

    不吃早饭,“憋坏”胆囊

     

    若经常不按时吃饭,尤其是有不吃早餐的习惯,胆汁常常没有“用武之地”,只能长时间存留在胆囊里。

     

     

    而胆囊依旧会对胆汁进行“提纯”,致使胆汁浓度变高,很快便有胆固醇晶体析出。

     

     

    析出的胆固醇晶体“拉拢”胆囊中的细胞碎片、金属离子等物质,势力越来越壮大,最终形成结石。

     

    结石“造反”,兴风作浪

     

    在还未形成气候之时,胆囊结石通常不会被感知到,有些甚至会一直低调地待在胆囊中。

     

     

    终于有一天,由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壮大后的结石不太让人省心,引发剧烈、阵发性的右上腹绞痛,有时还会牵涉到右肩背部。

     

    疼痛常发生在进食油腻食物后、饮酒后、剧烈运动或颠簸后,因此常常被误以为胃痛。

     

    结石会在胆囊中摩擦胆囊内壁,使其不停地破溃、发炎,引发腹胀、嗳气、厌油、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发展为胆囊癌;

     

    结石卡在胆囊颈,会让人疼得满地打滚;

     

    结石阻塞胆道引起胆汁排出不畅,会引起皮肤及眼球发黄,并伴有皮肤瘙痒;

     

    结石掉到胆总管里,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

     

    - 完 -

     

    高胆固醇饮食、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胆道感染、寄生虫、过度节食、饮水过少、缺乏运动、长期服药等都是胆囊结石的诱因,女性比男性更易得胆囊结石。

     

    发现结石后,需遵医嘱定期做B超;保证规律进餐、科学饮食,不必彻底忌油荤,可适当吃些优质蛋白质或脂肪含量较低的食物,如瘦肉、低脂奶、豆制品、鸡蛋清等。

     

    胆绞痛发作频繁者应考虑手术;有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结石、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者,应尽早手术。即便切除胆囊,我们也不会失去胆汁,不必过于忧心。▲

  • 长在河蚌里的小石头是珍珠,长在人体里的小石头却是「结石」。

     

     

    这些石头可能大如拳头,也可能小如沙粒,但相同的是,它们都对健康有着或大或小的危害。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人体常见的结石有哪些,并教你科学防治。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王刚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副主任医师 赵蕾

    北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 贺修文

    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宋海涛

    江苏省苏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朱海杭

     

    本文作者 丨 水欣

    本文编辑 丨 任琳贤

     

    牙石:

    口腔的“第一杀手”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5~44岁居民中,口腔内牙石检出率高达96.7%,其他年龄段居民的牙石状况也不乐观。

     

    牙石是指牙面上已钙化或正在钙化的细菌及沉积物,人们肉眼可见的样子就是牙齿上黄、黑色的牙垢。它一般不会让人感到剧烈牙痛,正因如此才不易被发现,成为口腔里长期潜伏的“杀手”。

     

     

    牙石的形成有3个阶段:

     

    • 食物残渣没得到及时清理,混合唾液后会在牙龈沟上聚集形成牙菌斑,牙菌斑长期得不到清洁,就在牙齿上“落地生根”,成为牙石的“地基”。

     

    • 牙菌斑与唾液中钙、磷离子结合,逐渐被钙化成初始的牙石,这好比烧水后水壶底会形成水垢。但与水垢不同的是,牙石的多孔结构内会吸附大量细菌毒素。

     

    • 初始的牙石随时间推移,继续沉积、矿化,越积越厚,越积越硬,并向牙龈下方临近牙槽骨的位置发展,造成牙槽骨吸收,发展为牙周病。

     

    由于人们忽视牙石的危害,经常使小问题拖成大病。

     

    牙石如不尽早清理,轻则刺激牙周组织,造成发炎,引起牙龈红肿、出血、溢脓、萎缩;重则牙石深入牙槽骨,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牙石作为细菌依附繁殖的大本营,会使这些病菌经口腔进入,随血液流动,危及全身健康。

     

    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是牙石防治的最重要措施。

     

    建议牙齿健康者每年也要进行一次专业的牙周检查和牙周维护治疗(如洗牙等),以及时清除菌斑和牙石。

     

    既往患牙周病的患者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缩短复诊复治频率,才能保证牙周病维持在静止期阶段。

     

    扁桃体结石:

    口臭的原因之一

     

    扁桃体结石听起来比较陌生,但长期口臭、慢性扁桃体炎可能都与它有关。

     

    扁桃体上有多个袋状结构的“小窝”,叫作扁桃体隐窝,它们是扁桃体分泌物的排出口。

     

    多数情况下这些“小袋子”处于收缩状态,但如果患有慢性扁桃体炎,分泌物增多,就容易积攒堵塞在“小袋子”里。时间长了,分泌物逐渐钙化,变硬、变大,形成扁桃体结石。

     

    这些结石会让人感到咽部不适、咽干、有异物感,甚至咽部疼痛。严重时,张口可观察到扁桃体上有白色东西附着。

     

    一般来说,扁桃体结石对健康影响不大,有时在治疗好扁桃体炎症后,结石会被自然排出,必要时则需要医生帮助取出。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忽视扁桃体处的炎症及长期口臭的问题,应尽早治疗。

     

    胃结石:

    多因不当饮食

     

    人体的导管腔或腔性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胆囊或膀胱等)的腔中,会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促进下形成一些固体块状物,这就是结石,小的可能只有黄豆大小,大的直径可达十几厘米。

     

     

    临床中常见的胃结石大多因为不当饮食,按成因可分植物性胃结石、毛发性胃结石、药物性胃结石。

     

    • 发病较多的是植物性胃结石,多与过量食用富含鞣酸、果胶物质的食物有关,如山楂、柿子、黑枣等,肠胃排空差或餐后饱胀者易发,比如患有慢性胃炎的人。

     

    • 药物性胃结石一般是因为长期服用含钙、铋等无机化学药物或制酸药(如氢氧化铝凝胶、磷酸钙) 、中药丸等形成。

     

    • 还有些胃结石是“异食癖”造成的,比如爱吃头发、布料等非食物性物品。

     

    胃结石滞留在胃囊里,一方面会占据胃囊容积,影响食物流动和消化;另一方面还会不断摩擦胃壁,很容易损伤胃黏膜,导致胃溃疡反复发作。有的胃结石会随肠道排出,如果体积过大可能造成肠梗阻。

     

    胃结石早期症状通常难以分辨,多数人都是感到胃胀、胃痛、恶心想吐等。因此,有以上症状的人应及时就诊,与医生细致沟通,以便尽早发现病情。

     

    较小的结石可以保守治疗,如通过喝适量可乐来化解;但较大的结石需要在医生判断后进行碎石。

     

    此外,秋冬季正是吃山楂、柿子、黑枣等食物的时候,提醒大家一定要避免空腹大量食用,还要避开与高纤维食物(莴笋、南瓜、白菜、青菜等)同时食用。

     

    胆结石:

    不吃早饭的恶果

     

    我国约10%~15%的成人正经受胆结石之苦,随着饮食习惯变化、肥胖率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胆结石。

     

    胆结石相较胃结石来说更加凶险。胆结石可能会堵住胆管,造成胆管梗阻,甚至引发胆囊破裂穿孔、胆感染休克,危及生命。胆结石如果长期刺激胆囊黏膜,可能诱发癌变。

     

    人的胆囊像一个梨形的袋子,正挂在肝脏后方,里边储存着深绿色胆汁,好比一个智能“仓库”。当人吃完饭需要消化时,胆囊会把胆汁从“仓库”排出,帮助消化吸收;不吃东西时,就把胆汁浓缩储藏。

     

    胆结石形成与胆汁密切相关。胆汁主要成分包括卵磷脂、胆固醇和胆汁酸盐,还有水、电解质之类的物质。

     

    当各成分比例正常时,胆汁保持在液体状态;当各成分比例不正常,超过胆汁的溶解度时,多出的成分会析出“抱团”结晶。当胆汁过于浓缩或胆结构异常,这些结晶排不出去,就沉淀在胆囊中,形成了结石。

     

    常见的影响胆汁成分失衡的因素有:

     

    • 吃过多高胆固醇食物,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量,从而析出形成结石。

     

    • 进食不规律,尤其长期不吃早餐会造成胆汁淤积,为结石形成创造条件;暴饮暴食,胆汁易变浓稠、结晶等。

     

    出现饭后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等不适症状后,要尽快就医,这些都可能是胆结石信号。

     

    高胆固醇症患者、不吃早餐者、肥胖患者、有胆结石家族史者均需格外注意胆健康。

     

    建议三餐定时定量,少吃大鱼大肉,坚持运动,尤其要记得吃早饭。

     

    肾结石:

    十个人可能有一个患病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结石,大概每10个成年人中就可能有1个肾结石患者。

     

    人体的代谢废物会被肾处理后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尿液中溶解了很多杂质和废物,健康情况下,这些成分的量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可一旦平衡被打破,某种杂质成分增高,例如尿酸盐、草酸盐等浓度过高,就会从尿液中析出,无法正常溶解,久而久之会积累形成结晶,生长为结石,滞留在肾脏中。

     

     

    如果结石较稳定地附着在肾脏中,可能无症状或引起腰部酸痛、钝痛等症状;如果结石随尿液在肾脏中“乱跑”,就会“磕磕碰碰”搞破坏,出现疼痛、血尿症状,进入输尿管、膀胱中,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一旦结石刚好堵住了尿的“出路”,就会导致肾积水,急性发作时会腹如刀绞、“肝肠寸断”,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

     

    尿液平衡被打破主要是因为人们的不良习惯,体现为三种机制:

     

    • 成分改变。比如,饮食结构很容易改变尿液成分,当人体摄入过量海鲜、肉类、绿叶菜时,会显著增加尿液中尿酸、草酸等成分,促进各种成分结石形成。

     

    • 浓度改变。如果一些人没有喝充足的水,每天产生的尿量过少,尿液中的物质会浓缩析出。

     

    • 酸碱度改变。一些患有尿路感染的人,原本的酸性尿变成了碱性尿,会造成很多物质难以溶解,发生感染性结石。

     

    此外,一些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也可能引发肾结石。

     

    专家给出了预防肾结石的8字建议:喝水、减肥、运动、复查。

     

    具体来说,每天喝2000~2500毫升的水,争取每日排尿量大于1500毫升;保持体重,合理饮食,少吃动物内脏和海鲜;每天锻炼至少30分钟;肾结石多是体检查出,建议定期体检,如有结石及时就医,结石手术后遵照医嘱定期复查。

     

    膀胱结石:

    50岁以上男性多发

     

    肾结石经过输尿管排到膀胱,多数可以自然排出体外。如果结石较大,没能排出,就成了膀胱结石,叫作继发性膀胱结石。

     

    还有一类是原发性膀胱结石,指结石本身在膀胱内生长,多由尿道梗阻、营养不良引起。

     

    小型膀胱结石,症状不明显,不需要特殊治疗,大量喝水即可。

     

    如果结石较大,会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和血尿症状,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引发慢性膀胱功能障碍和尿路反复感染。

     

    由于男性尿道较长,又有前列腺问题,比女性更易患上膀胱结石,尤其是50岁以上的男性要注意筛查。▲

     


    本期编辑:王晓晴

  • 小儿肺炎可是一个不好惹的疾病,如果孩子不幸患上小儿肺炎后的最初表现和普通的感冒有些相似,而有的孩子直接就是以高烧来证明自己的处境。

     

    所以,通常有不少家长,对于小儿肺炎与感冒总是傻傻分不清。

     

    在肺炎起初,总是误把肺炎当成感冒治,越治疗越严重之后才发现,原来用错药了。

     

    那么,究竟什么是小儿肺炎,小儿肺炎是怎么引起的,治疗宝宝肺炎多久能痊愈呢?


    小儿肺炎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原体

     

    病毒,细菌,支原体,霉菌等,以病毒性肺炎最常见。


    产前的胎儿生活在布满羊水的子宫里,发生缺氧(如脐带绕颈、胎心改变、胎动异常),就会发生呼吸运动而吸入羊水,引起吸入性肺炎;如早破水、产程延长,或在分娩过程中,吸入细菌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易引起细菌性肺炎;如羊水被胎粪污染,吸入肺内会引起胎粪吸入性肺炎。

     


    (二)诱发因素

     

    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脑发育不全等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容易发病。


    (三)环境因素

     

    如气候骤变,居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等。


    如孩子接触的人中有带菌者(比如感冒),孩子很轻易受到传染引起肺炎;新生儿因败血症或脐炎、肠炎,通过血液循环感染肺炎,这种感染可以由细菌引起;日龄稍大一点的新生儿,肺炎也可由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引起。


    治疗宝宝肺炎多久能痊愈?


    下面是一些经历过的妈妈,关于治疗宝宝肺炎多久能痊愈的互动回答。


    新生儿肺炎的话一般至于的期间在七到十天左右,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使用一些抗生素治疗,病程不会特别的长,主要是要加强宝宝出院以后的生活护理


    孩子肺炎的恢复期因人而异的,也不能说确切的需要多久,一般来说孩子因为自身抵抗力较差,恢复得会比较慢,同时用药是否对症,也是孩子恢复快慢的关键,家长要有耐心,孩子根治好才是最放心。


    新生儿身体各个器官都比较娇嫩,肺炎对新生儿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多久能出院要看宝宝恢复情况,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一般肺炎是需要七天到十几天的治疗期。这个是因人而异的看宝宝个人抵抗力如何。

     

     

    小儿肺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轻型支气管肺炎。


    1、发热

     

    大多数较高。


    2、咳嗽

     

    开始为频繁的剌激性干咳,随之咽喉部出现痰鸣音,咳嗽时可伴有呕吐、呛奶。


    3、呼吸表浅增快,鼻扇,部份患儿口周、指甲轻度发绀。


    除呼吸道症状外,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泻等全身症状。


    (二)重型肺炎

     

    除轻症肺炎之表现加重外,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且伴有其它脏器功能损害。


    1、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表浅、急促、每分钟可达80次以上,鼻翼扇动,有三凹征,呼气呻吟,颜面部及四肢末端明显紫绀,甚者面色苍白或青灰。两肺可闻及密集的细湿罗音。


    2、循环系统症状

     

    婴儿肺炎时常伴有心功能不全。

  • 瘢痕增生一般指的是增生性瘢痕,可通过观察症状以及相关检查方式等来进行判断。

    1.观察症状:增生性疤痕一般指的是皮肤受创伤后正常组织出现增生的现象,如果属于增生性疤痕体质,皮肤受伤后可能会有局部瘙痒、疼痛以及红肿等表现,如果这些症状比较明显,就可能是增生性瘢痕。

    2.相关检查:也可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比如皮肤镜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通过皮肤镜检查可以观察皮肤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增生性疤痕。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通过切取部分病变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能判断病变组织的性质。

    如果出现增生性瘢痕相关症状,建议积极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遵医嘱采用相应的解决方案。

  • 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实际情况。

    首先,胆汁性肝硬化可以分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两种类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能与遗传因素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则可能由肝外胆管阻塞等疾病引起。

    对于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熊去氧胆酸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它具有利胆、抗炎等作用,可以帮助改善胆汁淤积症状。此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首先,要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其次,要合理饮食,避免摄入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此外,还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选择正规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例如,消化内科、肝病科等科室都具备治疗胆汁性肝硬化的专业技术和设备。

    总之,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包括药物治疗、日常保养、医院选择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肝脏肿大,表面呈现淡绿色,质地坚硬。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以及IgM及免疫复合物沉积是导致肉芽肿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日常的饮食调理。

    那么,肝硬化失代偿脾大患者能否食用猪肝呢?以下是一些关于肝硬化患者饮食调理的建议:

    一、药物治疗

    1. 当归20克,茯苓皮、海藻各40克,白术、赤芍、鳖甲、泽兰、山药各15克,大腹皮、泽泻、益母草各30克,枳壳、川芎各10克,莪术12克,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2. 芡实100克,薏苡仁100克,老鸭1只(去毛、脏,洗净)。将芡实、薏苡仁放鸭腹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调味服食。主治肝硬化腹水。

    3.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来治疗倦怠无力、全身浮肿、舌苔白腻及腹胀等症状可起到补脾祛湿的功效。也可用枳壳、陈皮、香附等达到理气的功效。

    二、饮食调理

    1. 限制膳食中的水与钠。当有水肿或轻度腹水的病人应给予低盐饮食,每日摄入的盐量不超过3克;严重水肿时宜用无盐饮食,钠应限制在500毫克左右。

    2. 禁食含钠较多的食物,例如蒸馒头时不要用碱,可改用鲜酵母发面,或吃无盐面包。挂面中含钠较多,不宜吃。其次,各种咸菜和酱菜钠含量也非常多,肝硬化患者应绝对限制。

    3. 调味品中味精以谷氨酸钠为主,会加重肝脏对水钠代谢的负担,因此也要尽量避免食用。

  • 我是一名来自北京西城区的患者,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在医生助理的帮助下,我与医生进行了两天的问诊。

    医生首先询问了我的病情,然后给出了专业的诊疗建议。医生非常耐心地与我沟通,给予了我很多的支持和建议。他告诉我,胆汁反流在年轻人中很常见,属于功能紊乱,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他还询问了我的饮酒情况,发现我有脂肪肝,并且喝酒导致了一些生化指标的异常。医生建议我戒酒、控制饮食、锻炼减肥,并且暂时不需要服用药物。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细心。他给予了我很多关于治疗方案和饮食控制的建议,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终,我非常感谢医生的诊疗建议,也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为我提供了这样便捷的线上问诊服务。

    总的来说,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也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好好调理自己的身体,希望早日恢复健康。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点是胆汁淤积和炎症导致的肝细胞损伤和肝硬化。中医治疗PBC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核心理念是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医将PBC分为三种证型:热重于湿证、湿重于热证和湿热夹瘀证。针对不同证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1. 热重于湿证:患者常表现为身目发黄、脘腹胀闷、身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时,中医主张清热利湿退黄,常用的方剂有茵陈蒿汤合栀子柏皮汤。该方剂由茵陈、栀子、大黄、肥栀子、甘草、黄柏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

    2. 湿重于热证:患者表现为脘腹胀满、胁下不适、口淡无味、肢体困重、头晕目眩等症状。治疗时,中医主张醒脾燥湿、兼以清热,常用的方剂有茵陈五苓散合三仁汤。该方剂由茵陈蒿、茯苓、泽泻、猪苓、桂枝、白术、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等药材组成,具有健脾燥湿、清热解毒的功效。

    3. 湿热夹瘀证:患者表现为胁肋疼痛、口苦口干、寒热阵作、呕吐、呃逆等症状。治疗时,中医主张清热燥湿、活血化瘀,常用的方剂有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该方剂由柴胡、黄芩、白芍、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PBC的发病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密切相关,导致胆汁淤积,损害肝脏健康。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发现时已进入晚期。因此,患者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除了中医治疗,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中医治疗PBC具有显著疗效,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今天我给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了关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问题,医生非常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让我感到很温暖。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提醒了我一些医院挂号、科室选择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让我觉得很贴心。他还推荐了一些医院和专家,让我觉得他非常关心我的健康。

    最后,医生为我提供了一些关于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建议,让我感到很安心。我觉得通过互联网医院咨询医生真的很方便,也很受益。

  • 近年来,自免肝和原发型胆汁性肝硬化这两种肝脏疾病备受关注。自免肝,全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肝脏细胞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与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病理表现为肝脏炎症性病变。

    相比之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免疫系统病变有关。PBC的发生通常较为隐匿,进展缓慢,容易被忽视。

    在临床表现方面,自免肝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表现为黑便或呕血等消化道症状。而PBC早期常无明显特异性表现,随后可能出现黄疸、皮肤瘙痒、肌肉无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肝脏和脾脏肿大。

    在诊断方面,自免肝的血清学检测通常显示血清转氨酶含量增加、高伽马球蛋白血症以及自身抗体阳性。组织学特征表现为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的肝脏炎症性病变。而PBC的实验室检查通常显示尿胆原含量下降或正常,尿胆红素检测呈阳性,血清胆酸、血脂、结合胆红素等明显上升,转氨酶轻、中度增高或正常。

    治疗方面,自免肝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得到缓解后,可联合应用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而PBC的治疗则需采用抗生素联合激素治疗,并注意饮食调理,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

    总之,自免肝和原发型胆汁性肝硬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了解这两种疾病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胆汁性胆管炎,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能否治愈取决于发现和治疗的时间。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该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乏力、瘙痒、右上腹不适等。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针对感染性胆汁性胆管炎,如果治疗及时,患者有望痊愈。而对于自身免疫性胆汁性胆管炎,虽然治愈难度较大,但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缓肝硬化的发展。

    治疗胆汁性胆管炎的主要药物包括熊去氧胆酸、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此外,患者还需注意营养摄入,补充脂溶性维生素、钙剂、双磷酸盐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也是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胆汁酸水平等指标,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一旦出现病情加重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通过规范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那天,我带着孩子走进了互联网医院的大门,心里有些忐忑。孩子最近总是闹肚子,而且总胆汁酸指标偏高,我担心是不是有什么大问题。

    医生***的态度非常亲切,他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症状和之前的检查情况。当得知孩子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时,他安慰我说,目前看问题不大,但需要定期复查。

    医生***的专业知识让我很放心。他详细解释了总胆汁酸偏高的可能原因,并建议我们做一些后续的检查,比如肝胆B超和肝胆核磁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胆汁淤积的情况。

    在咨询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细心和耐心。他不仅关注孩子的病情,还关心我们的心理状态,让我觉得非常温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复查,孩子的总胆汁酸指标有所下降,医生***告诉我们,这表明目前的问题并不严重。他建议我们继续保持关注,定期复查,以确保孩子的健康。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在这里,我找到了一位像家人一样关心我的孩子健康的医生。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肝内、外胆管,导致胆管纤维化和狭窄。这种疾病病因不明,病程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黄疸、瘙痒、消化不良、脂肪泻等症状。如未得到及时治疗,最终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甚至肝功能衰竭。

    针对PSC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免疫调节剂、抗纤维化药物等。饮食调整方面,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限制脂肪摄入:高脂肪食物会加重肝脏负担,应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

    2.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便秘,降低胆固醇。

    3. 适量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组织修复的重要物质,患者应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4. 限制刺激性食物:避免摄入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5. 增加水果、蔬菜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除了饮食调整,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

    对于PSC患者来说,雪梨和雪莲都是不错的选择。雪梨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适合肺燥咳嗽、便秘等症状的患者。雪莲则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总之,PSC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科学的治疗和护理,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点是肝脏胆管细胞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目前,该疾病尚无法彻底治愈,但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来控制病情,延缓病情进展。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肝脏胆管细胞视为敌人,进行攻击。这种攻击导致胆管细胞炎症、纤维化和最终硬化,形成肝硬化。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随访。药物治疗方面,熊去氧胆酸是常用的药物,可以帮助减缓病情进展。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避免高脂、高热量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生活方式方面,患者应避免饮酒、吸烟,保持良好的作息,减轻心理压力。

    在疾病早期,患者可以适当进行轻体力活动,如散步、瑜伽等,以增强体质。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需要减少活动量,甚至卧床休息。对于失代偿期患者,需要住院治疗,进行肝功能支持治疗,如输注白蛋白、血浆等。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预防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