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跷二郎腿的危害

跷二郎腿的危害
发表人:主治医师郑丽娟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一坐下就喜欢跷二郎腿,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比较舒服的坐姿。但这个习惯其实非常不好,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坐姿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易患上糖尿病足。

跷二郎腿时,被压的膝盖受到压迫,容易影响下肢血液循环。两腿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容易麻木,如果血液循环再受阻,很可能造成腿部静脉曲张或血管栓塞,严重时还可能出现静脉炎、神经痛等。另外,有的人会出现下肢麻木、酸痛,甚至突然不能行走等情况。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老年人,长时间跷二郎腿会使病情加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家里的水管用久了,都会出现老化的现象,水管里也会堆积不少水垢,时间越长,越容易断裂。但水管可以换新的,人体内的血管却不能。很多人可能从来都没有注意过血管的健康,确实血管的存在感并不像五脏和脸上的器官那么强,被大家忽略也是很正常的。

      


    但今天提到了,希望大家能重视起来,因为血管的健康和我们的寿命息息相关。常言道“血管健康,人易长寿”,过了45岁以后,血管弹性越好,人体内的器官衰老得越慢,因为血流通畅,器官所接收到的营养充足,自然不会那么容易老化了。

     

    血管一旦变窄,腿脚会“暴露”3个信号,若一个不占,真让人羡慕

     

    小腿莫名肿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下肢浮肿的经历,肾功能不太好的朋友,到了下午或晚上,小腿就容易比早上粗一圈,这也很常见。

      
    但如果腿部经常出现肿胀的现象,并且按压腿部的时候没有凹陷却只有疼痛的话,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腿部出现血栓的症状。

     

    众所周知,当血液流通不畅所受阻的时候,很容易发生血栓,而这大多跟血管变窄有关。如果已经出现这种现象,建议及时处理。

     

    腿脚冰凉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腿脚冰凉跟体寒有关,确实,体虚体寒会导致手脚冰凉,但还有一种原因,那就是血管变窄。

      
    血液是需要在血管中流动的,血管越畅通无阻,体内各个器官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就越能受到血液的滋养,而血管变窄以后,像腿脚这些离心脏较远的地方,就很难得到血液的供给,从而出现体温变凉的现象。

     

    步态异常

     

    很多人到了中老年,都会发现自己腿脚有点不利索了,走起路来要么是有点拖沓,要么就是有点跛脚,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只是年纪大了,不会放在心上,其实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脑血管狭窄影响到四肢神经所导致的。

      
    3个小习惯,让血管越来越轻松

     

     

    饮食上讲究粗茶淡饭

     

    很多朋友可能觉得日子越来越好了,饮食上也应该吃点自己以前不舍得吃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经常大鱼大肉、饮食无度。其实吃太多高油、高热量的食物,并不会为我们的健康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会造成不少健康隐患。首当其冲的就是血管问题,大量脂肪堆积在血管壁上,血管自然就会越来越窄。

     

    所以,想要让血管保持年轻态,就多吃些粗茶淡饭吧!嘴巴一时的享受不如身体长久的健康。

      

    坚持运动

     

    可能很多人都有下决心运动的时候,但是坚持不了多久,还是回归到原来的生活习惯。都说成年人想要发愤图强,改变生活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开始运动,但能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却很少。到了45岁以后,不是你选择运动,而是运动选择你,坚持锻炼身体,能促进血液循环,消耗多余的脂肪。

      
    保持良好的心态

     

    高血压患者最忌情绪大起大落,一时感性不要紧,血压就遭殃了。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高血压患者因为动怒而晕倒进医院的新闻,其实血管的健康跟我们的情绪有很大关系,保持情绪的平稳,才是血管健康关键。即使生活和饮食上样样都做到位了,却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危险还是存在的。

      
    总结:血管是人体的重要部分,虽然现在医学发达了,但血管方面的问题还是要靠大家好好调理。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饮食和锻炼缺一不可,相信血管会越来越健康。

  • 静脉曲张其实一种血管的病,它是由于血液淤积,静脉壁比较薄弱等因素引起的静脉管迂曲,扩张。我们身体的每个部分都会发生,但是下肢静脉曲张是最最常见的一种。

     

     

    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一般是比较轻的症状,进度缓慢,表现时单纯的曲张,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血栓性的静脉炎,静脉溃烂等现象,如果病情严重的话,你会感觉到小腿站立的话会出现无力,有沉重感,以及会有肿胀,肿破性的疼痛,后期如果营养跟不上的话还会出现脱屑,色着暗沉,湿疹溃疡等现象。

    症状

    1. 下肢皮肤会出现可以看的见的青紫色静脉,凸起,也有部分患者会不出现不适;

     

    2. 部分患者会随着下肢静脉曲张的加重,有的患者会出现下肢水肿的现象,也有患者会出现小腿抽筋的现象;

     

    3. 严重的静脉曲张后期可能会引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例如,有血栓性的浅静脉炎或者是出血破裂。

     

    4. 有部分患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在小腿要是营养不良的话还会出现皮肤萎缩,局部的瘙痒,湿疹等。如果是男性的话,要是病程的期长,还会出现精液质量的异常,导致不育的症状。

    表现

    1. 表层的血管就像蚯蚓一样曲张,在皮肤的表层突出,形状类似于团状或者结节状;

     

    2. 腿部会有明显的酸胀感,皮肤一般呈现青紫色,会有瘙痒,足部水肿;

     

    3. 肢体会有刺痛感,麻木感等;

     

    4. 表皮的温度会升高,有疼痛和压迫感;

     

    5. 会出现局部的溃烂。

     

    预防

    1. 应多注意休息,我们可以再休息的时候把腿部垫高,也可以按摩腿部保持血液循环;

     

    2. 可以适当的运动,尽量避免长时间的一种坐姿,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通;

     

    3. 尽量避免高温环境,因为温度的过高会导致血管扩张,加重静脉的血液瘀滞;

     

    4.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例如慢走,走路时可以活动腿部肌肉的收缩,可以帮助静脉血液的回流;

     

    5.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的饮食可以防止便秘,避免过度的肥胖;

     

    6. 选择合适的衣服和鞋子,避免紧身衣过紧导致增加腹压;

     

    7. 如果从事重体力或者长期站立的人群,应选择穿医用弹力袜或者缚扎弹力绷带。

     

    8. 女生在经期或者孕期等特殊时候,应多注意休息。

  • 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小腿上有弯弯曲曲的血管凸出来,它们大多呈蓝色或紫色,像一条条蚯蚓一般,这种血管疾病叫做静脉曲张。当今现代生活中,有很多职业需要我们长期站立,比如外科大夫、商超店员、交警等,这些工种有一个统一的职业病那就是——静脉曲张。

     

     

    我们都听说过静脉曲张袜,腿脚酸胀可以穿上这种袜子来缓解,那真正对于静脉曲张患者来说,要如何选择相应产品来治疗呢?

     

    一、三种人可以选择静脉曲张袜治疗方式

     

    得了静脉曲张就必须要手术吗?答案是:不一定!对于以下三类人,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穿戴医用弹力袜来缓解疾病症状。

     

    第一类:程度轻同时又不愿手术的人:这种人大部分比较年轻,症状轻微没有出现大面积皮肤湿疹或破溃;

     

    第二类:怀孕时期的静脉曲张,在分娩后静脉曲张症状会因体重的减轻而有可能消失,因此可暂考虑非手术疗法;

     

    第三类:手术耐受力极差者,这类人大部分是身体一般状况差,有很多合并症的老年人,经不起手术折腾,可以选择非手术疗法。

     

    二、选择静脉曲张袜看三个方面

     

    我们所说的静脉曲张袜其实是一种自下而上压力越来越小的梯度弹力袜。它是一种具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功能的产品,本质上是一种医用治疗器械。

     

     

    静脉曲张袜弹力袜的压力远侧高而近侧低,循环递减,通过科学合理的压力分布,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让深处的静脉更多地分担曲张静脉的“回流压力”,帮助下肢血液从静脉内回流,从而有效的缓解或改善下肢静脉和静脉瓣膜所承受压力。

     

    一:看压力值

     

    我国静脉曲张袜即医用弹力袜采用欧洲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分别对应的压力值和适用范围如下:

     

    I级:15~21mmHg:久站、卧床、重体力劳动者预防使用;

     

    II级:23~32mmHg:下肢前静脉曲张保守治疗;

     

    III级32~46mmHg:出现淋巴水肿、静脉性溃疡

     

    IV级:>49mmHg:出现不可逆淋巴水肿;

     

    具体买哪种等级要根据医生给患者本人的评级去选定的,不能自作主张。

     

    二:看样式

     

     

    静脉曲张袜有三种类型:膝下型(短筒)、大腿型(长筒)、连裤型三种,如果预防用,推荐大腿型,若是治疗用推荐膝下型。同时要注意,购买的时候要选用露脚趾的,因为若是漏出全脚,会影响足踝部的血液循环,发生脚肿的现象。

     

    三:看大小号

     

    无论买那种样式的医用压力袜,只需测量以下三个数据就够了:①“脚脖子”:踝部最小周长;②“小腿肚”:小腿最粗处周长③大腿围:腹股沟中央下5cm大腿周长。

     

    如果静脉曲张的症状轻微,可以采用穿弹力袜的方式来治疗,但一定要选好合适的压力值、样式及号码,这样才能达到预防或治疗的效果!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冠状动脉栓塞主要是有血栓栓塞造成的,可以通过一般、药物及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若冠状动脉栓塞状况较轻微,未表现出明显的不适症状,可通过定期检测血压、血糖,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疾病的预防,避免疾病造成不良后果。

    2.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的完全堵塞可导致心肌细胞缺血死亡,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抗血小板药物,可预防再梗死的作用。

    3.手术治疗:若病情较严重,建议及时进院就诊并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进行治疗。

    若遇到上述问题且伴有明显不适症状,建议及时进院就诊并遵医嘱用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 没有“基因检查KT综合征是否靠谱”这种说法。

    一般来说,基因检测KT综合征,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手段,确诊还是需要结合症状、体征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KT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畸形、软组织和骨组织增生、静脉曲张等,目前这些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体细胞PIK3CA基因突变有关。所以基因检测在KT综合征的诊断过程中起到的辅助作用,通常还需要根据其症状,体征、其他检查来进行区分。

    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先天性的血管发育异常,部分患者肢体过度生长,出现软组织和骨骼肥大、骨皮质增生等症状。血管B超,CT和核磁共振的检查,同时结合基因检查,是确定是否存KT综合征的最有效方法。KT综合征患者应该尽快就医,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配合,并且积极治疗。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高血糖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内皮细胞、炎症细胞的功能与活性改变。而血管病变的发生通常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因此,糖尿病会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

     

     

    一、冠状动脉病

     

    冠状动脉病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其中,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比较常见,且冠状动脉硬化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更高。

     

     

    由于糖尿病导致血管受损,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从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可能导致心、脑、肾方面的疾病。

     

    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下肢动脉病变是外周动脉疾病的一个组成成分,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常累及股深动脉及胫前动脉等中小动脉。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炎和栓塞等也可导致下肢动脉病变,因此,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通常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

     

     

    我国在2004、2012年的两次糖尿病足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足合并LEAD者分别为62.9%和59.0%,表明糖尿病合并LEAD是糖尿病足溃疡(DFU)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China DIA-LEAD研究显示,我国50岁以上T2DM患者中LEAD的患病率为21.2%,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的足溃疡相比,LEAD导致的足溃疡复发率高,截肢率增加了1倍。

     

    由于LEAD与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动脉血栓性疾病在病理机制上有共性,如内皮功能的损害、氧化应激等。因此,在临床上这几种病变常同时存在,故LEAD对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有提示价值。

     

     

    LEAD对机体的危害除了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疡和截肢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死亡率更高。LEA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事件,在确诊1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达21.1%,与已发生心脑血管病变者再次发作风险相当。

     

    三、脑血管病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为糖尿病并发的系列脑血管疾病, 其中以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病最为常见。主要与糖尿病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血液高凝状态、微血管病变以及吸烟、肥胖等因素有关,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等。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病死率、病残率、复发率较高, 病情恢复慢。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与一般的脑血管病治疗原则是相同的, 但是由于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特别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处理过程中, 存在诸多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 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降糖药物的选择、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侯莉,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22).
    2. 赵康.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9).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4.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世界中西医杂志, 2011, 6(4).
  • 随着年龄增长的人们体内也会出现脂肪的积累,我们的动脉壁也会出现逐渐淤积,阻塞,我们的动脉会出现粥状硬化的现象,通常是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内,会产生心绞痛,而发生在非心脏部位的周围血管称为周围动脉阻塞性疾病,同时也是下肢动脉狭窄的最常见原因,轻的患者会出现肢体末梢疼痛,严重的会出现肢体缺血、冰冻、苍白或坏疽,甚至危及生命。

     

    高风险因素影响周围动脉阻塞的因素主要有4个:

    1.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此类疾病的风险就高,尽管这个因素不能被控制,但是我们也应该多注意出现的相关症状。

     

    2.吸烟:长时间抽烟的人群也是此类疾病发生频率比较高的人群。

     

    3.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人群也是此病导致的因素。

     

    4.洗过肾的病人

     

    下肢动脉狭窄严重阻塞会出现间歇性跛行

     

    患有严重下肢动脉狭窄的人会出现肢端缺血危症,休息时下肢就会疼痛,或者会出现慢性的不可愈合的伤口,会出现溃烂,溃疡,坏疽等症状。

     

    心脑血管病患者多注意中风、心肌梗死

    如果周围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时,除了有肢体症状外,我们还要注意是否有心绞痛或暂时性脑部缺损的症状,甚至出现脑卒中,夜视加强危险因素的控制。

    适度的运动

    治疗周围动脉阻塞性疾病时首先我们要控制危险因素有:戒烟、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并且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用来改善肢体的血流量。除了以上的情况时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医生提供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下,应注意下肢周围动脉血管发生阻塞所产生的症状,如果是轻度阻塞时情况不会太明显,但是也会感觉到略微地下肢酸麻冰冷;中度阻塞者可能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运动之后会出现腿部酸麻疼痛,在休息之后血液恢复了血液循环,就可以继续,整个过程中会反复出现相同的症状。甚至有的患者的伤口也会出现无法愈合等情况,出现时一定要尽快就医,以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严重的阻塞,甚至会出现肢端缺血的症状。

     

    以上是一些老年患者的比较容易患的疾病,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要学会注意一些症状的出现,及时的医治和治疗。

     

  • 引起胃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容易被忽视——幽门螺杆菌。

     

     

    我们的胃是一个高酸环境,一般情况下细菌很难在里面生存,但幽门螺杆菌是个例外,它能顽强地待在胃中,给身体捣乱,还会通过餐具、食物等进行传播。

     

    除了让你的胃受伤,一项新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还会悄悄影响血压。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为你解读幽门螺杆菌是如何影响健康的,并教你科学防住它。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成虹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杨爱明

    重庆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陈伟庆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副教授 孙凌宇

     

    幽门螺杆菌与高血压相关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联合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与高血压相关[1]

     

     

    研究共纳入17100名受试者,他们全部接受了尿素呼吸试验和常规健康检查。结果发现,受试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7.75%。

     

    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和饮酒状态、体重指数、血脂、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

     

    • 未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和感染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5.1%和57.5%;
    • 高血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8.8%,高于非高血压人群(46.4%);
    • 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相比,感染人群出现高血压的风险增加11.7%,平均舒张压高0.9毫米汞柱。

     

    研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呈阳性的成年人血压明显高于呈阴性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较高的舒张压有关,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无关。

     

    近一半国人被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其进入人胃内酸性环境后生长繁殖,会引起组织损伤,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感染后,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有的会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

     

     

    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目前我国人群感染率在40%~50%,多数患者在儿童期就被感染了。

     

    我国由于感染因素导致的癌症负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癌症占45%,其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4~6倍。

     

    人体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正常的胃黏膜会产生炎症,即发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如不经治疗,部分患者会慢慢演变直至胃癌。

     

    感染后,胃黏膜细胞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它既可以在人的胃内生长和繁殖,也可在人类的粪便、唾液、牙垢和呕吐物中被检测出来。排出体外的幽门螺杆菌会污染水源和食物,苍蝇也可以通过接触粪便进而污染食物。

     

    4件事染上幽门螺杆菌

     

    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幽门螺杆菌来说也是如此。

     

     

    在餐桌上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吃进去的细菌”,它的传染性很强,最常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

     

    在外就餐,若餐馆的碗筷消毒不达标,或几个人一起吃饭时不使用公筷,互相夹菜,都可能会造成传染。

     

    刺激性食物

     

    此类食物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入侵,由于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致使胃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幽门螺杆菌入侵。

     

    生吃

     

    很多人钟爱西餐、日餐,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就吃,涮火锅肉还没烫熟就下肚了,这就为感染幽门螺杆菌埋下了隐患。

     

    接吻

     

    唾液中也可检测到幽门螺杆菌,如果情侣深度接吻,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将畅通无阻。

     

    5个细节预防感染

     

    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不必恐惧,只要规范治疗,90%以上患者可根除。

     

    建议以下6种情况根除幽门螺杆菌:

     

    ▶ 明确的消化性溃疡;

    ▶ 胃淋巴瘤;

    ▶ 胃癌;

    ▶ 胃大部切除术后;

    ▶ 长期服用镇痛药、计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 患有不明原因的血液病。

     

    预防幽门螺杆菌,最重要是管好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1.采用家庭分餐制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分餐,并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相互夹菜,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钟。

     

    同时,应尽量减少在外就餐,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2.注意饮食卫生

     

    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肉类,不喝生冷水。

     

     

    不吃太烫的东西,特别是火锅、烧烤,以及酒和辛辣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从而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

     

    3.不要“口对口”喂饭

     

    杜绝用嘴喂孩子,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

     

    还有人会不自觉地用舌头感知食物温度,或在喂奶前先用奶嘴尝一口试试温度,有些家长还会跟孩子吃同一碗饭,这些习惯都应该摒弃。

     

    4.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必须洗手,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情侣间亲热前,要充分清洁口腔。

     

    5.定期体检

     

    到医院体检时,可通过胃镜和碳13尿素呼气实验两种方式,有效检测幽门螺杆菌。一旦确诊,要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对于年龄大于35岁、有胃癌家族史、有上胃肠道相关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了解胃内情况。

     

    参考文献:
    [1]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Chinese adults: The Dongfeng‐Tongji cohort. J Clin Hypertens, First published: 20 July 2020
  • 在中国患胃病人群里,其中不得不提的最大祸首,就是幽门螺旋杆菌了。作为胃病发病的大国来说,我们因为胃部损伤生病的人太多太多。我们的胃是很强大的,可以承受我们对它进行的各种食物投喂,有着胃壁的保护,但是随着胃病的发展,发现唯一的一个能突破这个屏障的细菌,则是幽门螺旋杆菌。它是螺旋状的病菌,进到胃部以后就会不断在上皮表层运动,并且黏附在一起。释放很多的毒素,来破坏胃黏膜这个屏障,诱发胃部炎症,甚至导致胃部癌症的可能。

     

     

    幽门螺旋杆菌“宠爱”哪类人呢?到底怎样传播的呢?医生说出实话

     

    1、经常聚餐的人

     

    幽门螺旋杆菌经常出现在不分餐,喜欢一起吃饭的人。中国人都喜欢,聚餐过节的时候,通吃一盘菜,一锅饭。这样显得热闹,有气氛。但是当同吃一些菜的时候,难免会让自己的口水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传播。若是其中一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会让更多人的胃部受到伤害。

     

    2、喝水不卫生的人

     

    很多人渴了就不讲究水干不干净,一饮而尽。并且不爱喝热水的人,怕麻烦就喝生水解渴。甚至趴在自来水管下的流动水就饮用,生水里幽门螺旋杆菌是比较常见的,很容易进入人体,危害肠胃健康。

     

     

    3、宅在家里的人

     

    专家称,居住环境小的情况下,患上幽门螺旋杆菌的几率更高,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抵抗力不高,就会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4、爱亲嘴的人

     

    情侣之间如胶似漆,亲吻是很常见的事,但不要经常的亲吻,若是因为接吻,通过口水传播幽门螺旋杆菌,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因此情侣之间要注意亲吻的次数,为了各自的健康着想。

     

    5、口腔不健康的人

     

    通过口水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若是口腔本身处在一个容易感染的环境,幽门螺旋杆菌就会更加猖獗,说不定还会危害到身边的人。


    6、疾病史的人

     

    家族里有患上这类胃病的人,还有自己曾经患上胃部疾病的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就比平常的人更加高。

     

    平常生活上要预防此病菌的感染,都应该做到什么:

     

    1、吃饭分餐

     

    幽门螺旋杆菌在学者界普遍认为是通过“粪口传播”的途径进行散布。也可以在家庭里聚集感染,并且孩子感染的几率会比家长的还要高,因此平常要注意使用自己的筷子,夹菜吃火锅的时候是用公筷,吃饭前一定注意洗手和吃完饭清洗干净碗筷,出去吃饭的时候尽量选择严格消毒的筷子使用,尽可能的减少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


    2、少吃生食物

     

    现在天气凉快,很多人就喜欢在晚上吃点海鲜、烧烤。但是吃之前一定要注意海鲜和烧烤一定要做熟。若是吃了半生不熟的食物,就极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并且幽门螺旋杆菌是一个比较顽强的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甚至可以生存好几年。

     

    3、做好口腔卫生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就会出现一些口腔疾病,口臭等问题也很明显,因此保持口腔健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以间接的预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4、多吃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食物

     

    大自然中对于阻绝幽门螺旋杆菌传播的食物有很多,比如吃大蒜,大蒜中的辣素不仅可以阻绝癌细胞,减少我们身体患癌症的亚硝酸盐,还能抑制病菌的入侵。另外卷心菜还有生的花生米,都可以预防胃部的炎症,防止胃酸过多,预防幽门螺旋杆菌的入侵。

  • 心律失常是很常见的疾病,虽然说心律失常出现的几率非常的高,但是每一个人出现的心律失常表现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不是说所有的心律失常患者都应该接受治疗。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了解自己的病情,只有结合我们的病情才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所谓心律失常,就是我们心脏的传导路径出现了相应的问题而引起的。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的心脏在一分钟内会跳60到100左右,在运动或者是休息之后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增减,但是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就可能会出现异常的现象,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心律失常是需要治疗的呢?


    1、房性心动过速,在心律失常中大概占据6%的几率,如果病情比较轻微,那么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发作,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能在很多年内都会不间断的发作,那么最终就会引起心功能不全或者是心脏扩大,有一部分的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后可能会痊愈,但是有40%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2、室性早搏及时接受治疗,预后还是比较好的。有一部分的患者可能并没有出现任何的症状,只有在接受体检的时候才能够发现,如果长时间出现早搏,也会导致心功能出现不全的现象,我们可以选择射频消融治疗或者是服用相应的药物。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是心律失常的其中一种,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我们就可以使用心电图,那么就能够让自己的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减少疾病进一步恶化的现象。


    4、窦性心动过速也属于一种心理性的心律失常,可能是因为外在因素而引起的。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适当性地进行休息,那么就能够缓解,完全不需要接受特殊治疗,但是这种情况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病理性,比如说患有心肌炎或者是甲亢就可能会引起这种情况的出现。


    当我们看完全文,对于有哪些心律失常是需要治疗的有了相应的了解,为了让自己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我们一定要及时接受治疗,属于生理性的心律失常,可以通过适当性的休息来进行缓解,这一些对于我们的病情来说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