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视频简介
作者: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陈丹
二甲双胍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药物,它有很好的降糖作用,属于临床的一线用药,它还具有抗肿瘤、防衰老的作用。但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有一定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的一些反应,在使用的早期会出现腹痛、腹泻、纳差,如果长期使用,会让维生素B12缺乏,进而可能会导致患者末梢神经的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的麻木、疼痛等,所以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需要监测维生素B12的浓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陈哲
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口服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等药物来控制血糖,但具体选择哪一种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并发症、肝肾功能等病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二甲双胍是比较常用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该药物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磺脲类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格列奇特,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通过运动来减轻体重,但是有老年患者在进行剧烈运动,同时口服磺脲类药物时,要警惕低血糖的出现。
第三、阿卡波糖,主要用于降低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
第四、非磺脲类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等,降低参后血糖为主。
第五、比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
第六、SGLT-2受体抑制剂,可以从尿中排糖,从而降糖减重。
第七、DPP4抑制剂抑制DPP4酶,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而降糖,除了口服药物以外,还有胰岛素和JLP-1受体激动剂同时可以降糖。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陈哲
2型糖尿病患者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及时注射胰岛素:
一、急性并发症或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二、感染、外伤手术等情况。
三、严重的疾病,比如肺结核等等。
四、肝肾功能衰竭,不允许吃口服降糖药。
五、在饮食和口服药的基础上,血糖仍不达标需要加用胰岛素治疗。
六、部分新诊断的患者早期需要强化治疗。
七、糖尿病病人合并任何原因的,慢性肝肾功能不全时及其它的原因。如果对口服降糖药过敏,不能够及时接受口服降糖药等等情况下,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八、妊娠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妇女,在妊娠期分娩前后哺乳期血糖不能达到目标值,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贾育梅
胰岛素抵抗不需要终身服药。
如果说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即为空腹血糖受损,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即为糖耐量受损,这统称为糖尿病前期。这个时候血糖已经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但并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所以胰岛素抵抗可以暂时不用吃药,但是必须得调节生活方式,以便控制血糖。如果这个过程中血糖水平升高过快或者说超过6个月血糖水平仍然过高,则需要及时用药物降糖。控制好胰岛素抵抗才不会任其发展为2型糖尿病,不然就可能要终生服药了。
胰岛素抵抗与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住自己的体重,戒烟酒。饮食上要增加粗粮、大豆、香蕉、玉米等含有增敏成分、抗淀粉的食品。还有要增加运动量,适量有氧运动每日30分钟以上,慢跑、骑行、登楼这些简单的运动就可以,要坚持才有效果。
视频简介
作者: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陈伟
糖尿病的药物简单的分成口服药和胰岛素。口服药我们经常用的就是第一类磺脲类的药物,如经常用的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齐特缓释片或者格列吡嗪,这一类是我们经常用的。双胍类药物目前就只剩下了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其他的基本上没有用了。
再就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就是我们代表的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两大类,再就是使用的胰岛素增敏剂,现在只剩下吡格列酮,因为现在罗格列酮已经基本上在欧洲退市,但是在中国还有少部分使用。基本上我们在正规医院里用得少。
我们现在用的多是DPP4抑制剂,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安立泽、沙格列汀,再就是我们现在的GLP-1、肠促胰素这一类的药物现在比较时行,它既可以降糖又可以减重。就是我们目前来说一系列的口服药,胰岛素我们就分为很多了长效 短效 预混,在我们中国经常用的就是,预混胰岛素。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高珊
众多的药品能够达到减肥的目的,有利于减轻体重,但是它并不是作为一个专门的减肥药,而是我们治疗其他慢性病的药,它同时有减肥的作用,那么像二甲双胍,这是我们很提倡用的一类药物,但它是要用在具有糖代谢异常,至少是有糖尿病或者是血糖偏高、糖耐量受损的病人身上,或者有的病人有特别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的状态下,或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用这样的药物。
本期话题:中医减肥有什么副作用吗?
出镜嘉宾:任蒙强 副主任医师
擅长领域:筋骨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风湿类骨关节病,肩周炎,膝骨关节病,痛风;内科:神经性头痛,失眠,多梦,焦虑,抑郁,自汗,盗汗,耳鸣,高血压,冠心病,单纯性肥胖,内分泌腺瘤类疾病中医慢病调理(甲状腺囊肿,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腺瘤系统病),更年期综合征,亚健康,疲劳综合症,男科性功能障碍。
视频简介
作者: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高飞
甲亢药物治疗有副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粒细胞的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大概有5%的患者可能会发生粒细胞的减少,所以甲亢患者一旦要启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之前,首先要监测血常规。尤其是刚开始治疗的2-3个月,要求每周监测一次患者的血常规,目的是监测白细胞是否下降。
2、过敏,有些患者在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会发生过敏。轻度的过敏一般对症治疗,重度的甚至发生了剥脱性皮炎的药物过敏,一定要停止进行抗甲状腺药物的治疗。
3、肝功能的受损,抗甲状腺药物无论是甲巯咪唑还是丙硫氧嘧啶都要通过肝脏代谢。所以在启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之前,需要监测肝功能,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进行药物治疗。
视频简介
作者: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陈丹
一型和二型糖尿病在发病机理上是不同的,所以治疗也是不一样的。治疗方法有:一、一型糖尿病指患者胰岛功能的绝对缺乏,也就是胰腺基本不具备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所以一型糖尿病的治疗基本都以胰岛素为主,而且患者多半会用到三针或四针的方案。二、二型糖尿病患分为胰岛素部分缺乏、胰岛素抵抗。1、对于胰岛素部分缺乏的患者,在早期时可用胰岛素,但后期多半可往口服药方面调整。2、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一般是以腹型肥胖为主,所以这时还合并很多其他代谢问题,如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这时重点要控制患者的体重,所以会用口服药或注射剂的方式把患者腹型肥胖消除。
视频简介
作者: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谭兴容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主要用于调节血糖,胰岛素它主要可以促进,脂肪,蛋白以及葡萄糖的合成,同时也抑制这三大营养物质的分解。当然百姓当中很多人对胰岛素它有误区,认为胰岛素是成瘾的东西,一旦用上胰岛素,那可能就会终身丢不掉,实际上随着医学进步的发展,目前来说,如果在糖尿病早期,或者是给患者解除高糖毒性,胰岛功能会得到恢复,因此在早期有适应症的情况下,使用胰岛素让血糖控制,达到理想状态,使胰岛功能得到修复,这样患者在用一段时间以后,当胰岛功能修复以后,可以改为口服降糖药,或者有一部分患者,进入糖尿病的窗口期,也叫蜜月期,在这个阶段,甚至患者不用用药,或者只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同时定期监测血糖,这样也可以达到,血糖控制到理想的目标。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卜力
老年患者或者老百姓的角度所理解的,以为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非常多、非常可怕的,其实现在在临床常用的一线药物,不良反应都明显的降低了,以往传统的抗抑郁药,在临床上确实不良反应比较多,比如口干、便秘或者是心血管方面、神经系统等等方面。在新型的一线抗抑郁药来讲,这样的发生率已经明显减轻了。
我是一名年轻的女性,最近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导致了细菌性阴道炎的困扰。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觉得私处有些不适,偶尔会有轻微的瘙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明显,红肿、灼热、瘙痒,甚至影响到了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于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生活习惯,并给出了用药方案。然而,第一天用药后,我就出现了红肿灼痒的不良反应,非常担心和焦急。
我再次联系医生,描述了我的情况。医生告诉我,这可能是药物过敏引起的,需要停止用药,并重新开具处方。同时,医生还询问了我的身体其他方面的症状,包括口臭口苦口渴、耳鸣、胃胀满、腰疼等,并要求我提供舌苔照片,以便更好地了解我的体质和病情。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调整了用药方案,并开始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我的症状逐渐消失,恢复了健康的状态。这个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面对疾病,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逐渐增多,成为医疗纠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我国在药品不良反应纠纷处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缺乏专门的认定机构等,导致患者维权困难。
一、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药品不良反应纠纷的法律,导致患者维权时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认定程序、责任承担等方面规定模糊,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二、缺乏专门的认定机构
药品不良反应的认定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知识,而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的认定机构。医院、药检所等机构在认定过程中存在主观性、随意性,容易导致认定结果不公正。
三、患者维权困难
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和专门的认定机构,患者维权时面临诸多困难。一些患者因药品不良反应遭受严重损害,却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
四、建议
为解决药品不良反应纠纷问题,建议:
1. 加快立法进程,制定专门的药品不良反应纠纷处理条例。
2. 建立专门的药品不良反应认定机构,提高认定结果的公正性。
3.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不良反应。
4. 完善药品不良反应赔偿机制,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2024年9月5日,00:11:13,长春市的一位患者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与一位副主任医师进行了在线咨询。患者主诉本来就是咳嗽(正常体温),验血结果如图,医生给开了头孢,但是一吃头孢体温就上升,最高38.5以内,一般在37.5度上下,一颗头孢吃后体温上升大概在8-10个小时左右。不吃头孢就没事,患者担心是否是头孢引起的体温上升。
医生在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后,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症状和用药情况,并告知患者可能是药物热的反应,建议患者暂停使用头孢,观察体温变化。同时,医生还给出了关于感冒的预防和治疗建议,包括注意保暖、休息、饮食调理和正确用药等方面的内容。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专业、耐心和细心的态度,给患者提供了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个性化的建议,赢得了患者的高度评价。通过这次在线咨询,患者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疑惑,也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专业并且耐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我打了一种长效针剂,出现了头疼头晕思维抽空事物模糊的症状,非常困扰我。医生给了我很详细的解释,并建议我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他还解释了不同种类长效针剂的特点,并给出了针对不同症状的处理方法。通过这次问诊,我对自己的症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药物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非常感谢医生的耐心指导。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专业和友善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舒心。他不仅对我的病情给予了关注,还不断鼓励我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这让我倍感温暖。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有信心地面对治疗过程。
总的来说,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也感受到了医生的关怀。我会继续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相信自己很快就会康复。
2024年9月6日,凌晨1点34分,东莞市的一位患者在互联网医院发起了一次线上问诊。患者主诉自己被确诊为肝癌晚期肝硬化,已经开始服用靶向药物,但在第八天出现了肝区疼痛和抽搐的症状。医生在回复中首先提醒患者注意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或肝性脑病,并建议患者立即到医院进行血液检查,对症处理。患者表示已经安排了住院,医生建议等待检查结果再做决定。医生还指出,肝功能异常c级的患者是不能继续使用靶向药物的。患者询问如何判断肝功能异常c级,医生解释说需要根据抽血结果的评分表来评估,包括肝功能、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功能、有无腹水和有无肝性脑病等因素。患者表示会在有检查结果后再次联系医生。医生也提醒患者,抽搐和肝区疼痛并不是靶向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患者在住院期间,通过互联网医院与医生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医生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判断肝功能不算差,可以继续使用靶向药物,并且可以尝试结合免疫治疗。整个过程中,医生始终以专业、耐心和细心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建议,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好评。
近年来,儿童用药安全问题频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儿童药品缺乏儿童剂型,家长凭感觉给孩子用药的现象尤为突出。
事实上,儿童并非成人的缩小版,他们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儿童用药需要格外谨慎。
目前,我国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这让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面临着诸多困扰。一些家长为了方便,会选择成人药品,并根据孩子的体重和成人用药剂量进行估算,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首先,成人药品的剂量和成分与儿童药品不同,成人药品的剂量往往偏大,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其次,成人药品的成分复杂,一些成分可能对孩子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用药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儿童用药首选儿童剂型,如果没有儿童剂型,应选择成人和儿童都可使用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儿童剂量进行使用。
2. 孩子生病后,应及时就医,不要盲目自行用药。特别是对于病情较重的孩子,更应遵医嘱,不要擅自改变用药方案。
3. 家长应了解儿童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掌握基本的用药知识,以便在孩子生病时能够及时应对。
4. 孩子生病后,应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并非万能药,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孩子出现耐药性,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5.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用药安全,避免孩子误食、过量用药等意外发生。
在我国,儿童用药安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死亡的儿童占比高达1/3,且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两倍。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造成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因此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其次,部分儿童用药缺乏针对儿童的剂量和用药指南,导致医生在用药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剂量,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此外,家长对儿童用药知识了解不足,容易盲目跟风用药,导致儿童用药不规范,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为了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儿童用药监管,提高儿童用药质量;加强儿童用药宣传教育,提高家长用药安全意识;推动儿童用药研发,开发更多安全有效的儿童用药等。
目前,我国儿童用药市场正在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儿童用药需求不断增长。然而,与成人用药市场相比,我国儿童用药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儿童用药品种较少、剂型单一、价格偏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儿童用药研发力度,开发更多安全有效的儿童用药,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加强儿童用药监管,规范儿童用药市场,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此外,家长也要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意识,遵循医生建议,合理用药,避免盲目跟风用药。
总之,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是我国医药事业的重要任务。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用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