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运动对心脏有何好处?专家推荐“4+1”运动

运动对心脏有何好处?专家推荐“4+1”运动
发表人:药师方健

人体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活动,主要归功于我们有颗强大的心脏,但是心脏又是脆弱的,平均每年因心脏疾病而去世的人数以千万。

 

这就需要我们要保护好心脏,其中最为重要的办法之一就是要合理的运动,只要没有运动的禁忌,适当运动,就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研究表明,平常习惯运动的人,心肺功能都比较好。专家也指出,正确的运动方式,能极大程度上降低死亡率!那么,正确的运动方式是有哪些呢?专家推荐:心脏需要“4+1”,其中“4”是指常见的四种运动方式,“1”指的是呼吸方式,即运动时,需要配合正确的呼吸,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

 

 

专家推荐的“4+1”运动

 

1)4项运动之一:有氧运动

 

长期进行一些有氧运动能刺激我们机体的多种组织细胞分泌外泌体—蛋白质、mRNA、RNA,然后经过血液循环,这些物质就能被心肌细胞摄取,从而就能够显著提高心肌的抗缺血的能力,就可以大幅度地减少一些心肌梗死的面积,从而起到改善心脏功能的目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心梗患者来说,有氧运动无疑就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2)4项运动之二:力量训练

 

经常进行力量训练可以使心脏的心壁增厚、心腔室增大,常表现为心力储备高、外形紧实、收缩有力等方面。另外,力量训练还能使心血管的机能增强,表现为运动时的心血管机能动员明显具有潜力大、快及恢复快的特点。除此之外,坚持力量训练还能使心肌纤维的ATP 酶活性明显增强,从而使ATP合成速度加快,使心脏的收缩力加强等。

 

3)4项运动之三:柔韧训练

 

经常进行柔韧训练可以帮助促进气血循环,提高身体素质。比如运动后进行拉伸动作,可以有效的减轻肌肉酸痛感。俗话常说“人老先老腿”,这是说人体的自然衰老首先表现在腰腿方面的不灵活,这主要是由于韧带紧缩从而造成的气血阻滞。

 

有关科学研究表明,适当地进行一些拉伸动作,可以增强韧带的柔韧性,从而能在较大程度上有效的减缓人体的衰老,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4)4项运动之四:平衡训练

 

进行平衡训练能有效的治疗一些心血管疾病,一些看似比较简单的动作,比如爬行、交替运动、倒走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尤其是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通过平衡运动,可以训练不常活动的肌肉,也可以使超负荷的身体得到一定的缓解。

 

5)4项运动之外的+1运动:呼吸

 

对预防心脏病特别是心梗发生,控制呼吸非常关键,如果运动强度导致呼吸过于急促,显然需要放缓,防止心肌缺血。

 

大家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呼吸往往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事实上,我们的身体是需要足够的氧气才能正常运行的,正确平稳有效地呼吸在机体运输氧气方面至关重要。除此之外,还能起到帮助大家显著地提高运动效率、并能快速地平复心态的作用。

 

而一些错误的呼吸方式,不仅仅会扰乱节奏,导致无法正常的收紧核心,影响到耐力、力量等的训练,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缺氧,比如头晕,恶心、眼花等症状。

 

 

结语

 

总之,运动对心脏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建议大家,特别是心梗患者,每天都要坚持适度的健康运动。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配合一些合理的作息、健康的饮食等。

 

参考文献:
[1] 孟丹妮, 郭梦莹, 肖俊杰,等.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心脏和代谢的改善作用[J]. 自然杂志, 2020, v.42;No.336(01):70-78.
[2] 侍勇. 不同强度的运动对心脏的影响[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001):22-25.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独自生活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独自生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2014年WHO全球疾病评估报告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是过去10年导致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而冠心病则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榜首。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手术的方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运动习惯也与预防冠心病的复发和进展有关。研究表明,包括运动锻炼在内的心脏康复护理,能使冠心病患者5年病死率降低25~46%。[2]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冠心病患者应如何合理地运动,促进和维护健康。

     

    一、避免两大运动误区

     

    1.空腹锻炼

     

    好多中老年人有晨起空腹锻炼的习惯,但这对于冠心病患者确实极其危险。这是因为空腹运动极易发生低血糖,而人体低血糖时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原本有冠心病的患者就容易因心肌缺血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且低血糖在犯病时处于神经麻痹的情况,心绞痛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低血糖所导致的不适而被忽视,耽误治疗,因此冠心病患者空腹运动是十分危险的。

     

     

    同时,晨起空腹锻炼时血液粘稠度高,运动会进一步消耗水分,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尤其是在冬天的早晨,室内外温差大,对心脏的刺激也大,这也是为什么冠心病在清晨时发作的几率比较高的原因。

     

    2.过量运动 

     

    冠心病患者不提倡剧烈运动,患者每次运动的时间要控制在一小时左右为宜。因为如果运动时间过长或运动量过大,心脏会承受很大的负担,为满足身体需要,心脏就会增加心率,使心肌耗氧增加,此时会使冠脉“本不完全通畅”的冠心病患者“雪上加霜”,容易造成心肌缺血而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二、“合时”“合适”地运动

     

    冠心病患者运动时间宜选择在下午或者是晚上,避免早上体育锻炼。一般的运动方案可参考如下:首先,10~15min的热身运动;然后是30~50min的有氧运动;最后10min

     

    左右的放松运动,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运动强度为最大心率的50%~80%[3],但运动方案要个性化,根据医师的专业指导制定。

     

     

    现在,很多专家还提倡一种普适性的健步走运动,主要有三个要点:“一直、二弯、三前”。具体为:一直:颈椎和背部保持一条直线,眼睛直视前方,挺胸抬头,手臂放松;二弯:胳膊弯曲呈90°,随着走路自然摆动,但不要高于肩;三前:前脚掌先着地,大腿抬高一些,后蹬充分,可使肌肉紧张起来,消耗更多热量。

     

    除了合理的运动,冠心病患者平时还需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多出去晒晒太阳,尽量避免吃太多油腻的东西,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稳定”冠心病。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14年世界卫生统计》[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 7(6): 46.
    [2] King M, Bittner V, Josephson R, et al. Medical director responsibilities for outpatient cardiac rehabilitation/secondary  prevention programs: 2012 update: a statement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an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J Cardiopulm Rehabil Prev. 2012, 32(6): 410-419.
    [3] 胡大一,丁荣晶. 心脏康复五大处方推动社区康复发展[J]. 中华内科杂志. 2014, 0(9): 744-745.
  • 人体分布最多的就是我们的血管,像一个“盘旋公路”一样四通八达。但是若是“公路拥堵”那就会出现一些“事故”。所以我们的血管也是一样,绝对不能让它有任何不流畅的地方,要让它通顺流畅的为我们的身体工作。那么如何养护这个大任务,就需要我们认真承担下去了。只有认真的对待,才会对我们的健康有回报!

     

      
    血管是否流畅,身上有这几种信号,你注意到了吗?

     

    信号一:四肢僵硬酸痛

     

    总有些人认为自己就是天生的寒体,手脚冰凉,甚至有人怪罪自己的肾虚。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你的血管受到了阻碍,流通的不够顺畅,血液没有到达的地方,自然就没有了温度,导致四肢僵硬冰冷,时而会有一点酸疼。

     

    信号二:头晕眼花

     

     

    血液若是运行不畅就会导致大脑没有办法接收到营养的供给和交换氧气,就会导致视线出现模糊。并且一觉醒来并没有得到补充精力,反而还是很累,无精打采的。

     

    信号三:身体水肿

     

    当肾脏供血不足的时候,肾脏的功能就会下降,导致我们的小腿就会因血液不通而肿胀。若是全身性的水肿,则会从脚踝开始。

     

    信号四:睡觉打呼噜

     

    虽然打呼噜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其实并不是,偶尔可以归属正常的现象。但是若是一直打呼噜,就要注意是否是睡眠方面的疾病和呼吸道是不是通畅了。血管出现堵塞伤害大脑就会让我们呼吸急促,呼吸道出现问题也就会打呼噜了。

      

    信号五:昏倒

     

    很多时候你出现的昏倒现象都是因为供血不足造成的,蹲那再起身,仅仅是那眼前一黑。都是因为血液没有及时供应到大脑,导致的头晕眼花。严重一些的血液不畅,就会导致昏倒。

     

    若是昏倒,一定要引起注意,检查身体及时治疗。发作的时候若是还伴有心悸的现象,就是说明疾病引起的昏倒现象了。

     

    诱发血管堵塞的原因都有哪些?

     

    年龄原因:当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的自愈和循环功能就会下降。血液中的脂类物质的堆积就会增多,机体运转不来,就会导致淤积,堵塞血管。

     

    饮食原因:平常在饮食的时候摄入太多的高糖、高油盐的食物,例如炸鸡烧烤、冰淇淋。导致摄入的脂肪热量越来越多,动脉粥化,血管就运行不流畅了。

     

    疾病原因:三高和动脉的硬化都会造成血管不顺畅的原因。

     

    身体原因:自身的肥胖也会导致血管堵塞,肥胖就是因为脂肪的堆积,脂肪无法排出体内造成的。脂类物质会加速血管堵塞的进程。

     

    这三个妙招,可以防治血管堵塞,促进血液循环:

     

    第一招: 多多吃一些清理血管的食物。

     

    平常主食可以选择多吃一些荞麦和红薯,具有保护血管的作用;蔬菜多吃大蒜、茄子、西兰花,清理血管帮助极大;蛋白质多吃豆腐、鸡蛋,温和的食物可以软化血管,防治动脉粥化。

     

    第二招:控制饮食和情绪

     

    饮食肯定不能餐餐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凡是量力而行,适度去吃,还要讲究食物的种类丰富和营养均衡。饭前先喝汤促进消化吸收,每餐吃个七分饱最好。

     

    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学会排解自己的压力。平常多与朋友聊天,增加社交。打球、听歌等,找个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三招:运动和治疗

     

    若是发现自己有血管堵塞的现象,就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接受治疗,防治血管进一步危害到我们身体的健康。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我们的血液循环和加强我们的身体素质,提高我们的代谢。

     

    拥有一个健康顺畅的血管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格,因此预防血管堵塞,是每个人都要把控的危险因素。及时的清理血管的垃圾物质,调节血液的循环,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 心脏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患者要注意生活中的一切事情,要小心饮食,要避免压力过大,保持开朗的情绪,也不可以进行剧烈运动,要注意的事情真的很多,平时饮食中应该多吃一些对心脏有好处的食物,很多水果对心脏是有保护作用的,下面四种水果很适合心脏病患者食用。

    1、苹果

    每天都吃苹果的人心脏更加健康,也不容易患上心脏病,当然喝苹果汁也是可以的。这是因为苹果含有的营养非常丰富,可以保护心脏血管的健康,预防出现血管硬化,保护心血管健康。

    2、猕猴桃

    猕猴桃是我们经常吃的水果,经常吃也是可以保护心脏的,它的维C、果胶、膳食纤维含量很丰富,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此外,它还含有非常多精氨酸,能让血液流动更通畅,防止形成血栓,降低心脏病的发生几率。

    3、覆盆子

    这是一种甜美的水果,它含有益很多对心脏健康有好处的纤维素,只需食用半杯即可补充足够的纤维素。它还可以提供维生素C和锰。这种水果的脂肪含量低,但是多酚含量高,有助于降低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4、樱桃

    樱桃和心脏的外形很相似,是对心脏健康非常有益的水果,为了心脏健康,我们要经常食用红色的水果和蔬菜,这是是预防心脏病的最佳方法。

    上面这些就是心脏病可以食用的水果,患者可以经常食用,新鲜果蔬营养丰富,这类食物含有很多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抗氧化剂,可保护心血管的健康。食物纤维可以帮助我们清除血管里面的脂肪和有毒物质,为了保护心脏,我们每天至少要吃3-5份蔬菜和3-4份的水果。一份蔬菜大约是半碗煮熟的蔬菜,一份水果大约有拳头大小。

  • 心脏可能是我们体内最辛苦的器官了,每天无时无刻不在跳动,以维持机体正常运转。一个机器用的时间长了,都会出故障,更何况这么脆弱的器官了。相信大家都知道心脏病对人的生命安全会造成威胁,但你知道吗?心脏病除了跟遗传有关之外,我们不经意间形成的一些习惯,也会增加心脏病的患病几率。

     

     

    4个习惯,或是心脏病的“好帮手”

     

    操劳过度

     

    很多朋友都会调侃自己是天生的劳碌命,经常需要操心这个、操心那个,其实每个人都会面对不同的问题,接受各种考验,如果总是为所有事情烦忧的话,会活得很累。现代人本来就比较辛苦,白天需要上班,晚上回到家,还要忙自己的事,如果让自己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疲劳的状态下,是很容易造成心肌劳损、诱发心脏病的。


    总是郁郁寡欢

     

    我们常常会被那些乐观、积极的人吸引,因为在他们的感染下,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精彩之处。但也有一类人,他们总是很悲观,不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都会先考虑最坏的结果,这样的人也容易被悲伤、抑郁情绪“捆绑”,长期悲伤过度,会让我们的神经兴奋、心跳加速,增加心脏的负担。

     

    经常抽烟喝酒

     

    可能对于有些朋友来说,烟酒是让自己暂时摆脱烦恼和压力的“好东西”,但从健康层面来说,抽烟喝酒的习惯,无疑是在损耗我们的健康,透支我们的生命。喝酒会导致心跳加速,让心脏疲劳过度,而抽烟则会直接伤害心肺功能,导致心肌缺氧,诱发心脏病。

     

     

    长期熬夜

     

    很多朋友都习惯了熬夜,有的人明明心里最清楚熬夜的危害性,但却抱有侥幸心理,为了工作、娱乐,彻夜不眠不休。熬夜也意味着各个器官都要“加班”,被剥夺了自我修复、自我调节权利的各个脏器包括心脏,会处于一种过度疲劳的状态,很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等症状。

     

    心脏好不好,要看身上这3处

     

    舌头

     

    大部分人对舌头的印象可能太停留在“舌苔厚是湿气重的信号”的阶段,其实舌头还是心脏的“大喇叭”,当心脏出问题的时候,舌头也会发生异常变化。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舌头颜色变成了暗紫色、舌苔发白或舌头发红的话,就要提高警惕了,可能心脏病已经慢慢靠近。

      
    脉搏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中医把脉的情景,其实很多人可能也尝试过给自己把脉,了解自己脉搏跳动的情况,其实也可以直观反映出心脏的健康状况。众所周知,心脏跳动跟脉搏跳动的频率是一致的,当脉搏跳动的节奏出现异常或脉象微弱不规律的时候,就要意识到心脏可能出问题了。

     

    鼻梁根

     

    每个人都向往有有一个高高的鼻梁,高挺的鼻子能为我们的颜值加分不少,但鼻梁的价值可不仅于此,鼻梁根部还是我们判断心脏健康状况的重要部位。正常情况下,我们的鼻梁根部是比较平滑的,当心脏出了问题时,鼻梁根部往往也会长出横纹或青筋,别不当回事。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心脏异常的信号,只有重视起来,才能真正做到预防疾病。

     

    总结:养护心脏,除了要改掉一些对心脏不利的习惯之外,在日常饮食上也可以调整一下饮食结构,多吃石榴、番茄、红豆、红柚等有益心脏健康的食物,调整食用油的比例,用橄榄油、大豆油等多种植物油代替动物油脂。

  • 秋季的清晨,当很多年轻人因天气转冷而放弃运动时,很多大爷大妈们却依旧热火朝天地奔跑在公园的“晨练赛道”上。的确有健康之处,但是“晨练猝死”“公园倒地”等报道却也屡见不鲜,因此,秋季晨练需谨慎。

     

     

    气温的降低会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加重的风险

     

    首先,人体的新陈代谢不如夏季快,随着天气的变冷,血液流速变缓;此外秋季天气干燥,空气湿度低,人体呼吸消耗大量水分,进而血液粘度变高,更易形成血栓,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诱发心肌梗塞。

     

    同时,对于高血脂人群,由于血脂长期沉积,血管内壁形成许多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管腔变窄,由于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会使血管变得更细,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并发症预防用药

     

    阿司匹林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的预防用药,用于预防血栓、心绞痛、心梗等疾病。据研究,阿司匹林可以使致死性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降低34%。

     

    阿司匹林总体上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药物,但服用阿司匹林服的患者中,约有5%-6%的人存在消化道出血风险,尤其是既往有溃疡的患者是高危人群,需要每年对肠胃道进行体检,听取专科医生建议。

     

     

    在我国,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用药情况并不乐观,只有不到10%的患者服用药物预防疾病进展。比如降血脂的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抗血小板药物波立维、华法林等,都有对应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因此,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一方面要积极服用这些药物减少心梗、猝死等急症的发生,不要因为“讳疾忌医”的心态而加重病程,另一方面但一定要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服用,从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及时体检 发现“隐疾”

     

    大部分人是不会突然出现猝死的情况,因为血管的病变是个很缓慢的过程。但如果患者本身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情况,血管内会逐步形成斑块,在剧烈运动或寒冷等刺激下,斑块会受到很大的压力,发生破裂,突然把血管堵死,就像发动机突然断了油压,这样会造成心脏失速,进而发生猝死。

     

     

    但由于很多人没有体检的习惯,在疾病的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因而放松警惕,任疾病“自由发展”,当天气转凉并且超量运动时,心功能负担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就会引起危险的发生。

     

    我国每年有300万人因心脑血管疾病猝死,700万人因脑卒中而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十分重要,尤其在这个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对于它的警惕更应放在心头,这样才能让我们做到身体和心理上的“心安”。

     

    秋季开始,晨练一定要多加注意,尽量等太阳升起,气温升高后,慢慢活动身体,不宜剧烈,不宜过早,还要注意头部的保暖哟。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最近确实有一项研究专门详细阐述了这个问题,还比较权威!

     

    以前大家可能只知道适当的运动对心血管有益变化,比如内皮功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增多、心肌缺血耐受性提高以及动脉血压下降等。

     

    但是关于采取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强度等运动的量效关系一直存在的争议。有的学者研究认为,每周额外消耗200-3000卡或者每天额外消耗300-400卡对心血管产生最佳的效应;也有研究表明每天只需要进行15分钟适量、规律的体力活动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以及可以延长寿命。

     

     
    而最近的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发了一遍涉及120万人的研究,发现最护心血管的运动时是挥拍类运动,它能降低所有死因率的47%,要明显高于第二的游泳运动和第三的有氧运动。

     

    从锻炼时间上看,跟以前研究结论差不多,不提倡锻炼时间太久,提出了每次锻炼是啊金在45-60分钟为最佳,少于45分钟效果没那么好,但一旦高于60分钟又可能出现其他的负效应。

     

    从锻炼的频次来看,提倡一周3-5天,每天1次效果最好,同时告诫各位:除了我们平时说的散步可以提高运动次数,对于其他运动,是不提倡一天采用多次运动的方式!

     
    但是对于如已确诊患有心脏疾病的人,我建议大家还是要把握好运动强度,做好运动后心率的监测。一般情况下,年轻人一分钟150次,老年人一分钟120次为安全,这时候不要完全强调挥拍类运动,有时候步行为宜!

     

     

    最后,还要提醒那些喜欢跑马拉松的朋友,虽然目前没有研究表明马拉松运动是一项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风险运动,但是每年依然有不少悲剧上演。

     
    建议运动前应做好以下四项规避和预防心血管系统风险性主要措施

     

    1. 常规医学检查
    2. 心电图检查
    3. 运动心电图检查
    4. 遵循欧洲心脏病协会推荐的体力活动和公共卫生指南

     

    运动关键中的关键,持之以恒,养成运动的习惯,运动时间碎片化,比方短距离的路程(1-2公里内),我们可以选择步行;楼层不高,我们就不乘坐电梯;久坐电脑后,我们找个空地跳跳绳,来几组俯卧撑;约上三五好友去爬山、汽车或来场球赛。坚持运动后,你就会发现运动带来的充沛精力和快感,心情更容易放松,心态也会更加积极。

  •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各种器官都会慢慢出现衰竭的现象,尤其是到了年老的时候。老年人并发症多,容易掩盖心衰的症状。如果老人出现心律不齐、心率过快,夜尿增多等现象,就要及时带老人去治疗。心衰是人们常出现的一种疾病,心衰不是绝症,但心衰患者要切忌只养不动,长期不运动会出现急性心衰。

     


    心衰不是绝症,心衰患者切忌只养不动!当人们慢慢进入老年阶段的时候,各个器官都会出现衰竭的状况。很多人会出现心力衰竭,那么心衰是绝症吗?心衰不是绝症,但患有心衰的人,千万不要天天静养,要适当活动。心衰会出现哪些现象呢?请随小编一起详细了解吧!


    患有心衰的人常常伴有失眠或者焦虑不安的现象;有些人会出现嗜睡、表情会出现呆滞、淡漠等。这些现象与心衰时心脏排血量减少,大脑细胞缺氧有关。


    一些老年人身体会患上多种疾病,这些疾病会掩盖心衰的症状。要经常关注老年人的心率和呼吸的情况,当老年人出现心率过快或者心律不齐的时候,以及会出现阵发性的呼吸困难,就要考虑是不是患有心衰,要及时带着老人去检查!


    患有心衰的人夜尿会增多,因为白天活动的多,回心的血量不足,心输出的量会减少,肾脏血流灌注量也会减少,导致白天尿量减少。到了夜晚休息以后,回心的血量会增多,心输出的量也会增多,这样就导致夜晚尿多。这是心衰的一种现象。

     


    患有心衰的人要适当活动,千万不要一直静养,长期的卧床会引起心衰的急性发作。患有心衰的人要经常坚持慢走、骑车、跑步或者游泳等运动。要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选择相应的活动,不能勉强自己。


    心衰的患者经过一个多月的锻炼,可以做一些运动量大的锻炼,比如重物的拉举运动,或者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做这些锻炼之前,要先做一些小的运动慢慢有个过程,让身体适应。


    心衰是绝症?心衰不是绝症,但心衰患者要切忌只养不动!如果天天不运动,很可能会引发急性心衰,或者出现骨质疏松等并发症。患有心衰的人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的运动,平常注意饮食的搭配,让自己的身体保持最佳的状态。

  • 心脏病是全世界范围内三大重要疾病之一,我们往往能够看到或者听到某某人因为心脏病突发而不省人事,而且有很多的足球运动员在进行激烈比赛中的时候突然心脏病突发而离开了我们,心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它。


    心脏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因为以前可能从事着比较操劳的工作,或者是因为先天性的心脏问题从而导致了在中老年阶段会出现心脏病。心脏病患者发病起来是很痛的,因为心脏是人体器官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心跳暂停了人也就升天了。

     


    1、适量运动是心脏病患者最好的药:心脏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爱运动,研究表明,一直坐着不动的,患心脏病的概率比活动者高出2倍。运动可以让心脏的血管延长并扩张,有效果的改善供氧状况,改善血液中的脂质代谢。运动也有助于心肌代谢,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和代谢功能。德国有专家报道指出,心脏病病人如果每周可以规律的运动,在一年之后,85&的患者不会出现其他的心脏问题,然而那些通过手术治疗的显示比率仅仅为70%。


    2、心脏病人定期运动能延长寿命:新的研究表明,相比于那些整天窝在家里面看电视的中年人来说,那些有规律的步行或者缓慢跑步的中年人,他们的死亡的危险低了很多。如果在60岁以上的人规律性的做运动,和其他同年龄的人危险减少了35%,而对于那些吸烟或者有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概率可以减少为45%。

     


    3、心脏病患者适合的运动的方法: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扩张,从而达到降低血压,预防心脏病的效果。但是每次的话量不能太多,基本上800-2000米这个距离是比较正常的。速度的话和平时走路的速度差不多就行了。身体比较好的人可以选择慢跑,慢跑对于心肺功能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在慢跑过程中感觉到心脏难受了应立即暂停,不要过量就行。


    生命在于运动,即使心脏病患者也要进行微量的运动,不要觉得可能运动了累了心脏受不了了,适当的运动也是对心脏有良好的作用,只是运动的时候不要过量,或者说出现难受立即停止,要尽力而为,增强自己的体质,减少发病的概率。

  •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我们不应该忽视身体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如果有人出现活动稍大就气喘的情况,一定不要忽视,要警惕心衰的发生,要想保持心脏的健康,我们日常要改变抽烟的习惯、改变体重过高的情况、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等等,这样才能让心脏变得越来越健康。

     


    心脏维持着我们身体当中的血液循环,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保护心脏的话,很容易造成心脏疾病的发生,其中心衰就是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如果生活当中有人出现活动稍大就出现气喘的情况,那么这时候一定要警惕心衰的发生,要想远离心衰的发生,我们做到四个改变就可以让心脏变的更健康。


    心衰是常见的心脏类疾病,心衰的患者早起是能够适当活动,并且坚持工作的,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一旦心衰的症状,身体都会给出明确的信号,如果活动稍大就出现气喘的话,那么就要警惕心衰的发生了,这都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造成的,希望大家多加注意。


    要想使心脏变得更健康,我们要做大四改变。


    第一,戒烟,因为烟草当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这种物质可以使我们处于兴奋的状态当中,时间长了会严重影响心脏的正常活动,所以,改掉抽烟的坏习惯也是使心脏变健康的方法。


    第二,减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大部分肥胖的人群,身体当中的胆固醇都会出现过高的情况,胆固醇过高就会附着在血管当中,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从而影响到心脏的健康。


    第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使我们的血管变得更有韧性,也很好的促进了血液的循环,使心脏变得越来越健康。

     


    第四,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因为水果蔬菜当中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这些维生素可以很好的调理身体当中的内分泌系统,从而也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通过上述的讲解,我想大家对于保护心脏健康的四个改变都有了详细的了解了,所以,大家要从四个改变做起,让心脏变得更健康,另外,一旦发现头晕、乏力不适的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治疗,避免心脏疾病的发生,使病情得到及时的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运动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不当的运动反而会加重我们的心血管负担,造成进一步的损害;科学的运动却能改善心血管功能,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运动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好下面这四步,制定好自己的“专属”运动处方!

     

    第一步.     运动前评估

     

     

    高强度的竞技运动可能增加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1]。这是因为在运动时,人体肌肉的耗氧需求增加,此时交感神经兴奋,一方面舒张骨骼肌血管,另一方面也兴奋了心脏。再加上有些心血管病人的冠脉本身就有一定的狭窄,心脏兴奋容易导致心肌供血的相对不足,进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所以,心血管病患者一定要做好运动前评估,判断自己的心脏能否承受运动的负担。如果在安静时就有心悸、气促、胸痛等症状,或者检查发现心率大于110次/min,心电图显示心肌呈现缺血性改变时,就一定要暂缓运动[2]

                        

    第二步.     选择运动方式

     

    运动大体可分为三类: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运动。除了某些“天生”强度较高的运动,如铁饼、铅球运动外,大部分运动只要控制好运动强度,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3]。健步走、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有氧运动方便进行而易于控制,都是不错的选择[4]

      

    第三步.     确定运动强度

     

     

    对于有氧运动来说,我们通常用氧摄入量和心率这两个指标来衡量运动强度。当我们以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进行运动时,氧摄入量和心率都会达到一个峰值,分别叫做最大氧摄入量和最大心率,最大心率和正常心率之差则叫做储备心率。一般建议,心血管患者的运动强度以最大氧摄入量的40%-80%,或者增加60%-80%的心率储备为宜[2]。具体的检测则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5]

     

    抗阻运动则以重复次数和负荷量来衡量,一般推荐心血管病患者采用小负荷、多重复的方式。大家可以进行一些间断性的运动,如平板支撑,采用“运动60s,恢复60s”的模式进行[6]

      

    第四步.     规划运动频率

     

    运动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肺功能,有助于心血管病人的康复。但是也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一定的疗效。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和2-3次无氧运动,不但能让我们的心脏得到一定的“休息”,还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和血管弹性,降低心血管疾病复发或急性发作的风险!

     

    运动前进行风险评估,运动时确定好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长期坚持。做好这几点,帮助我们的心血管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Virmani R, Chun PK, Goldstein RE, Robinowitz M, McAllister HA. Acute takeoffs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along the aortic wall and congenital coronary ostial valve-like ridges: association with sudden death[J]. J Am Coll Cardiol. 1984;3(3):766-771.
    [2]胡新磊,毛节明.心脏运动康复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05):688-691.
    [3]《2020 ESC运动心脏病学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体育锻炼指南》主要心血管病运动推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09):15+20.
    [4]程丽彩,冯浩,程会娜.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运动方式的选择[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S1):141-143.
    [5]汤一帆,胡晓琳,杜文洁,张雨露,张一鸣,蒋莉,顾则娟,王荣,高春红.心血管疾病人群康复运动急性不良事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10):1563-1568.
    [6] Meyer K. Exercise training in heart failure: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current research[J]. Med Sci Sports Exerc. 2001;33(4):525-531. 
  •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地位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其中不乏一些选择独身的女性。她们拥有自己的事业、生活圈子和价值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婚姻模式。本文将从女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角度探讨女性独身现象,并分析其利弊。

    一、生理角度

    女性独身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因人而异。一方面,独身女性可以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锻炼和保健。另一方面,独身女性也可能面临一些生理问题,如激素水平失衡、月经不调等。

    二、心理角度

    心理因素是影响女性独身选择的重要因素。独身女性往往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她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个人成长。同时,她们也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社会角度

    社会因素对女性独身现象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观念的逐渐开放,女性独身不再被视为异类,而是被接受和尊重。此外,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这为她们选择独身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利弊分析

    女性独身的利处:

    1. 自主性强,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2. 心理健康,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成长。

    3. 关注身体健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锻炼和保健。

    女性独身的弊端:

    1. 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

    2. 面临生理问题,如激素水平失衡、月经不调等。

    五、结论

    女性独身现象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既有其合理性,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女性在选择独身时,应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和家庭意愿,追求健康、幸福的生活。

  •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新分居现象逐渐兴起,颠覆了传统的婚姻观念。许多夫妻选择分居,并非婚姻出现危机,而是为了给彼此更大的空间,享受更高质量的睡眠和生活。

    例如,米晴和黄美灵两位女士都选择了分居,但原因和目的却各不相同。米晴和老公的喜好差异明显,分居后各自拥有独立的空间,满足了自己的个性需求;而黄美灵则因为缺乏沟通和交流,选择分居后反而增加了彼此的亲密度。

    分居并非没有问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首先,要控制好距离,避免距离过近导致矛盾,也要避免距离过远导致感情淡漠。其次,要尊重彼此的选择,不要强求对方接受分居。最后,要灵活处理临时违约,制造感情热点。

    分居现象虽然颠覆了传统观念,但也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只要夫妻双方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分居也能成为婚姻的一种美好状态。

  • 在这个单身成为潮流的时代,中国女性在追求独立自主的道路上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智慧。她们不再将爱情视为生活的唯一,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奢侈品,有最好,没有也能活。

    在职业规划与情感生活中,她们更倾向于将职业发展放在首位。当工作计划与男友约会档期冲突时,她们会选择前者,因为工作不会辜负你,而且越老越不会,除非你当三陪。

    在签订任何合同之前,她们都会仔细阅读三遍以上,最具挑战性的合同无疑是婚约。她们明白,婚姻并非儿戏,需要慎重考虑。

    她们不刻意表现成熟,不再用吸烟、夜游、多交男友等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成熟。她们深知,真正的成熟不是外表,而是内心的平和与自信。

    她们随缘,但不是说不努力。她们明白,爱情需要缘分,但也需要自己的努力。她们会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以吸引更优秀的人。

    她们会随身携带一些必备物品,如丝袜、小手电筒、防身喷雾等,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她们会养一只宠物,陪伴自己度过孤独的时光。她们会坚持每天吃维生素丸,补充钙质,保持身体健康。

    她们会每月记账,理性消费。她们会自己叫醒自己,不再依赖他人。她们会拒绝在酒吧里认识的男子留电话,不再轻易相信陌生人。她们会谨慎对待初次约会的异性,不会轻易透露自己的住所。

    她们会自己开车,因为车子比男人更可靠。她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车型,确保自己的出行安全。

  • 在现代社会,同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许多情侣选择先同居再结婚,然而,从同居走向婚姻的道路却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沟通是影响同居情侣走向婚姻的关键因素。在同居生活中,双方可能会因为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矛盾和摩擦。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沟通,这些问题可能会逐渐积累,最终导致关系破裂。

    其次,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同居情侣的婚姻决策。一些情侣在同居过程中可能会对彼此产生依赖,担心分手后的生活。这种心理压力会让他们对婚姻产生恐惧,从而犹豫是否迈出婚姻的步伐。

    此外,社会因素也会对同居情侣的婚姻产生影响。例如,社会对婚姻的期待、家庭压力等都会让他们对婚姻产生顾虑。

    为了更好地走向婚姻,同居情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加强沟通,及时解决矛盾和问题。
    • 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减少对对方的依赖。
    • 正确看待婚姻,消除对婚姻的恐惧和顾虑。
    •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总之,从同居走向婚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建立在相互理解、信任和尊重基础上的婚姻才能长久。

  • 位于英国诺丁汉郡的哈比村,因为一档BBC电视节目《女人离开的一周》而成为全英国人议论的焦点。在这档节目中,村中的女性被安排离开家庭和村庄,度过一周的单独假期。这一实验旨在观察女性离开后,男性在家庭和社区生活中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女性离开后,男性在处理家务、照顾孩子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然而,这也促使男性开始学会独立生活,并意识到家庭责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女性在离开家庭后,也享受到了难得的自由时光,与朋友相聚、游玩,并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这一实验引发了人们对性别角色和家庭关系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越来越独立,男性也需要学会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改善家庭关系,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个案一中的王小黎和陆士俊经历了短暂的分离后,更加珍惜彼此,并学会了共同分担家务。个案二中的Windy和Michael则通过共同旅行的方式,保持了彼此的独立性,同时也增进了感情。

    这一实验表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需要学会独立生活,并承担起家庭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 独居生活对于女性来说,无疑是一种独特的考验。在这段旅程中,她们需要学会独立处理各种生活琐事,同时也需要面对孤独带来的心理挑战。今天,我们将从医疗保健的角度,探讨独居女性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维护身心健康。

    首先,独居女性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日常保健。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定期进行体检。

    在疾病预防方面,独居女性需要关注以下几类疾病:

    • 心血管疾病:由于缺乏社交活动,独居女性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因此,独居女性需要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并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
    • 糖尿病: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都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因此,独居女性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定期监测血糖。
    • 抑郁症:孤独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之一。独居女性需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 妇科疾病:独居女性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妇科疾病。

    在药物使用方面,独居女性需要谨慎用药。在购买药物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禁忌症。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此外,独居女性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 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培养兴趣爱好,独居女性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缓解孤独感。
    • 参加社交活动:参加社交活动可以拓展人际关系,缓解孤独感。
    • 寻求专业帮助:当遇到心理问题时,独居女性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总之,独居女性需要学会照顾自己,关注身心健康。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合理用药以及寻求专业帮助,她们可以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独居生活。

  • 随着社会观念的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情侣选择在婚前同居,以期加深了解,为婚姻生活试水。然而,同居并非一片坦途,其中潜藏着许多问题,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情破裂。

    一、财务问题

    财务问题是同居情侣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双方金钱观念、消费习惯的差异可能导致矛盾。例如,一方可能过于节约,另一方则挥霍无度。这不仅仅体现在日常开销上,更体现在对未来的规划上。因此,同居情侣需要提前沟通,明确财务分配和规划,避免因金钱问题产生分歧。

    二、生活习惯问题

    生活习惯的差异也是同居情侣面临的一大挑战。例如,一方可能喜欢整洁有序,另一方则随意散漫。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双方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矛盾。因此,同居情侣需要学会包容和妥协,共同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个人空间问题

    同居后,个人空间会变得狭小。这可能导致双方在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产生冲突。因此,同居情侣需要学会平衡个人空间和共同空间,避免因个人空间问题产生矛盾。

    四、疾病问题

    同居情侣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各种疾病,如性病、传染病等。因此,同居情侣需要做好个人卫生,定期进行体检,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情感问题

    同居后,情侣之间的感情可能发生变化。例如,新鲜感逐渐消失,矛盾逐渐增多。因此,同居情侣需要保持沟通,及时解决矛盾,维护感情。

  • 自闭症患儿在成年后独立生活的能力取决于其自理能力、社交技能、家庭支持和社会资源的综合情况。如果患儿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并具备稳定的居住和经济来源,可以在充分的社会技能培训和必要支持系统下尝试独居。然而,在考虑让自闭症患儿独居前,必须确保他们已经接受了相应的培训和支持,以减少潜在风险。

  •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单身族群数量的不断增加,单身已不再是一种被动无奈的选择,而是许多人的主动选择。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婚姻观念上,更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

    首先,从疾病的角度来看,单身人群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由于缺乏情感交流和陪伴,单身人群更容易出现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对于单身人群来说尤为重要。

    其次,从药品的角度来看,单身人群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由于缺乏情感陪伴,单身人群更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因此,适当使用助眠药物,如褪黑素等,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再次,从治疗建议的角度来看,对于单身人群,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更为有效。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单身人群改善心理状态,而药物治疗则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从日常保养的角度来看,单身人群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等,以保持身心健康。

    在医疗领域,针对单身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医院可以开设专门的单身心理咨询门诊,为单身人群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医院还可以开展针对单身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单身人群的健康意识。

    总之,随着单身族群数量的不断增加,我们需要关注单身人群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 情人节,这个充满浪漫与爱情的节日,却让许多“剩女”们倍感孤独。她们聪明、美丽、事业有成,却始终单身。是什么原因让她们成为“剩女”呢?

    一、缺乏认识异性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女性越来越独立,工作繁忙,社交圈子有限,导致她们认识异性的机会减少。参加各种交友活动,却往往只是充当陪衬,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

    二、对爱情过于物质化

    一些女性在征婚或相亲时,过于关注对方的物质条件,如房子、车子等,忽视了对方的内在品质。这种物质化的爱情观,往往难以找到真正的幸福。

    三、对爱情过于挑剔

    一些女性对爱情过于挑剔,期望过高,导致她们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她们追求完美,却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

    四、缺乏自信

    一些女性缺乏自信,害怕被拒绝,害怕受伤,导致她们不敢主动追求爱情。她们害怕失去,却忽略了失去的机会。

    五、过度依赖他人

    一些女性过度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性,导致她们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她们需要他人的认可和关心,却忽略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要摆脱“剩女”的标签,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努力改正。要积极拓展社交圈子,认识更多的异性;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注重对方的内在品质;要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勇敢追求爱情;要培养独立性,关注自我价值的提升。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